3D打印服务

搜索文档
南风股份(300004) - 300004南风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17
2025-07-18 18:35
公司基本信息 - 投资者关系活动为特定对象调研,时间是2025年7月17日,地点在南方风机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单位有华夏基金、长盛基金等,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会秘书王娜女士和南方增材总经理卢迪先生 [1] 业务营收与毛利 - 2024年度核电领域营收占比为46.66%,同比上升67.24%,毛利率34.95%;工业与民用建筑领域占比为25.72%;地铁隧道领域占比25.33%,工业与民用建筑、地铁隧道领域毛利率在20%-30%之间 [1] 在手订单与业务前景 - 公司目前在手订单较多,产能充足,将根据中标核电项目建设进度供货,国内预计每年核准6 - 8台核电机组开发建设,核电进入积极发展时期 [2] 地铁项目情况 - 公司已承接30余条地铁通风项目,包括北京、广州等地,地铁作为国家重要市政基础设施,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2] 海外业务战略 - 公司目前主要通过“搭船出海”方式开展海外业务,后续将采用“搭船出海”与“自主出海”并行战略拓展海外业务 [2] 股权激励与分红计划 - 公司会根据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股权激励计划,若有进展将及时披露;截止2024年12月31日可供分配利润为负,不符合分配条件,会结合实际情况适时考虑用资本公积金弥补亏损 [2][3] 3D打印业务情况 - 2024年底公司收购南方增材少数股东权益并增资开展3D打印服务业务,目前已执行少量订单,进行多轮送样、测试;3D打印具有设计自由度高、快速定制等特点,南方增材具备多种材料打印能力,公司将抓住市场机会开展服务提升盈利能力 [4]
联泰科技上市辅导进入关键阶段,冲刺IPO深度解析
搜狐财经· 2025-07-14 21:28
2025年7月8日,上海联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泰科技")在晋江启动金属3D打印项目之际,于7月11日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辅导工作也 步入第九期。这一双轨并进的战略布局,彰显了这家工业级3D打印领军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决心。 上市辅导进入深水区 自2023年3月正式启动IPO辅导程序以来,联泰科技在中泰证券专业团队的指导下,已经完成了九期辅导工作。最新进展显示,公司正在重点突破三大关键 领域:首先是经营业绩的可持续性优化,面对行业竞争加剧的挑战,公司通过组织架构调整、成本精细化管理和高附加值市场拓展等举措持续提升盈利水 平;其次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特别是在董事会运作、关联交易管理和财务合规性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强化;最后是紧跟资本市场政策动向,深入研究上市 审核要点,确保申报材料符合最新监管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为确保上市进程顺利推进,联泰科技已采取多项实质性措施。在研发投入方面,公司已将占比提升至12%,显著高于行业8%的平均水平, 这不仅强化了企业的科创属性,也为持续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公司正在积极优化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目前已经累计申请专利150余项,其中发 明专利占比 ...
研发、制造、服务“一条龙” 这家企业玩转金属3D打印
河南日报· 2025-07-13 07:23
公司概况 - 洛阳盈创极光精密制造有限公司专注于金属3D打印设备制造与金属产品3D打印服务 产品应用涵盖航天 航空 商业火箭 船舶 新能源汽车等多个行业领域 [2] - 公司掌握国内领先的金属3D打印设备设计 研发及制造技术 拥有先进的金属材料研发技术和顶尖的金属3D打印后处理技术 [3] - 公司已形成从设备生产到工艺研发 全流程定制及产品开发与生产的完整产业链 提供从新材料开发到产品生产的全方位定制化服务 [3] 技术优势 - 金属3D打印采用"离散—堆积"原理 相比传统制造具备更高设计自由度 更短生产周期 更低材料损耗和更小环境影响 [3] - 公司自主研发并组装打印设备 显著降低成本并提升市场竞争力 [3] - 公司在智能变速铺粉 永久除尘系统等前沿技术取得突破 获得"粉仓烘干"和"全新刮刀驱动"两项发明专利 [4] 产能与项目 - 2023年公司启动"激光技术及增材制造工艺精密零部件生产装备技术改造项目" 投资超亿元组建激光技术及增材制造服务中心 [6] - 项目产能释放后预计年产值超亿元 将打造国内领先的精密零部件生产中心 [6] 行业与区域发展 - 河南通过"院士工作站+高校联盟+核心企业"创新组合攻克技术瓶颈 实现材料 装备 服务技术自主 [6] - 河南聚焦医疗 汽车等本地优势产业 以规模化需求推动技术迭代 并通过"政策—载体—金融"三角支撑提升中小企业渗透率 [6] - 3D打印行业正迈向规模化 智能化 数字化及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 公司计划自主研发更大尺寸加工设备并建设国内领先的激光增材制造工艺中心 [7]
中合汇能科技(大名)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30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6-17 20:04
公司成立信息 - 中合汇能科技(大名)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李君波,注册资本3000万人民币 [1] - 公司由中合汇能新能源科技(河北)有限公司全资持股,持股比例100% [1] - 公司注册地址为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旧治乡园中街与府南路交叉口东北角创新创业基地二层B43室 [1] 经营范围 - 公司经营范围涵盖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等科研服务 [1] - 涉及3D打印服务及基础材料销售,包括发电技术服务、新材料技术研发、新能源原动设备销售等新能源领域业务 [1] - 包括核电设备成套及工程技术研发、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等高端技术领域 [1] - 涉及节能管理服务、环保咨询服务、环境应急治理服务等环保相关业务 [1] - 包括光伏发电设备租赁、电气设备销售、电力设施器材销售等电力行业相关业务 [1] - 涵盖机械设备租赁、建筑装饰材料销售、五金产品批发及零售等传统制造业业务 [1] - 包括环境保护监测、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等国际贸易及环保监测业务 [1] - 涉及供冷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对外承包工程等综合服务业务 [1] 许可项目 - 公司许可项目包括建设工程施工、建设工程设计、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等电力相关业务 [1] - 包括输电、供电、受电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和试验等电力设施服务 [1] - 涉及建设工程勘察、电气安装服务、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等建筑及装修业务 [1] 行业分类 - 公司所属行业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具体为研究和试验发展中的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 [1] - 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1] - 营业期限从2025年6月16日至无固定期限 [1] - 登记机关为大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1]
南风股份:国投证券投资者于4月26日调研我司
证券之星· 2025-04-27 18:36
国资支持与业绩增长 - 国资入主后围绕业务板块和管理结构进行优化升级 包括聚焦主责主业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构建自主出海和协同出海双轮驱动的海外市场拓展战略 [2] - 通过数字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 降低运营成本 股东支持公司通过再融资 并购等方式扩大规模 提高持续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 [2] - 2025年一季度公司主营收入1.36亿元 同比上升21.85% 归母净利润1623.84万元 同比上升44.38% 扣非净利润1567.49万元 同比上升90.05% [8] 产能与扩产计划 - 公司根据客户订单排产 定产定销 目前产能情况良好 场地充足 可随时根据订单情况扩产 [3] 核能领域业务 - 公司主要向核电 地铁 隧道 大型工业与民用建筑领域供应通风与空气处理系统设备 亦可向可控核聚变 乏燃料后处理等领域供应通风设备 [4] - 可控核聚变尚处于试验阶段 新建乏燃料后处理工程项目尚未通过审批 暂时无法预估设备需求量 [4] 3D打印业务 - 2024年末公司收购南方增材少数股东权益并增资5000万元 支持其拓展3D打印服务及核电材料集采业务 [5] - 3D打印服务及核电材料集采业务在核电 消费 汽车 军工 航空航天等行业有序开展中 [5] 股权激励计划 - 公司正在研究股权激励相关政策 将根据市场状况 发展战略和股东利益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 [6] 海外市场拓展 - 公司业务主要聚焦国内市场 产品主要跟随客户出海 2024年在核电 工业与民用领域实现少量自主出海 [7] - 2025年公司将通过资源整合 跨国合作创新等方式稳步开拓海外业务 [7] 财务状况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负债率15.86% 投资收益297.93万元 财务费用-12.54万元 毛利率30.37% [8]
南风股份(300004) - 300004南风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27
2025-04-27 17:08
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董事会秘书介绍公司基本情况、业务特点和2024年度经营情况 [1] 国资支持与业绩增长 - 国资入主后围绕业务板块和管理结构优化升级,包括聚焦主业、开拓市场、提升内部管理等,是业绩持续增长的长期驱动力 [1] 产能情况 - 公司根据客户订单排产,定产定销,目前产能良好,场地充足可随时扩产 [2] 特定领域业务情况 - 公司可向可控核聚变、乏燃料后处理等领域供应通风设备,但因可控核聚变处于试验阶段、乏燃料后处理项目未审批,暂无法预估设备需求量 [3] - 2024年末公司收购南方增材少数股东权益并增资5000万元,支持其拓展3D打印服务及核电材料集采业务,目前业务有序开展 [4] 股权激励计划 - 公司会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股权激励,目前正研究相关政策,有进展会及时披露 [5] 产品出海进展 - 公司业务主要聚焦国内市场,产品主要跟随客户出海,2024年在核电、工业与民用领域实现少量自主出海,2025年将积极探索海外市场机遇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