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手表
icon
搜索文档
公司问答丨云天励飞:公司开发了自研AI驱动产品噜咔博士AI毛绒玩具 预计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推出
格隆汇APP· 2025-08-26 17:35
公司产品与技术 - 公司依托大模型IFMind和自主研发的嵌入式声纹模型开发了自研AI驱动产品噜咔博士AI毛绒玩具 该产品是一款数码赋能儿童陪伴产品 [1] - 产品通过多模态视觉识别技术模拟真实喂养场景 旨在培养儿童责任感 [1] - 公司未来将持续利用IFMind大模型推理能力改进消费电子产品与AI耳机 AI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作为AI赋能产品 [1] 产品上市计划 - 噜咔博士AI毛绒玩具预计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推出 [1] - 目前该AI毛绒玩具产品正在积极推进中 做上市前的准备工作 [1] 行业市场动态 - AI玩具是融合大语言模型技术的新一代玩具 今年以来AI玩具市场火热 销量大幅度上涨 [1] - 据《央视财经》报道 AI玩具销量暴增600% 市场被描述为又一千亿级大市场 [1]
东方证券:智能手表行业持续成长 AI功能及运动需求打开空间
智通财经· 2025-07-30 14:00
行业成长空间 - 智能手表行业有望通过AI应用及运动场景需求打开成长空间 [1] - 市场对智能手表行业未来的成长空间存在预期差 [1] - 智能手表市场有望保持成长态势 主要驱动力来自AI应用及运动场景等需求 [1] AI功能发展 - 智能手表AI渗透率目前较低 2025年AI手表渗透率预计达15% 高于25Q1的2.3% [1] - AI应用在智能手表中逐步落地 包括交互方式 健康/运动体验和儿童安全领域 [2] - 搭载高级操作系统的智能手表出货量持续增长 预计2027年达1亿部 2024-2027年复合增速14% [2] - AI应用有望驱动高端智能手表需求成长 推动行业智能化及高端化 [2] 运动手表市场 - 运动手表出货量占比提升 2024Q1占比7% 同比增加2个百分点 [1] - 运动手表功能差异化明显 高度适应户外场景 具有专业化健康检测功能和更强续航能力 [3] - 运动手表均价较高 24Q1全球均价约514美元 远高于可穿戴腕带市场整体的约190美元 [3] - 运动手表需求持续向好 反映在巨头佳明近年来营收增长及业绩表现强劲 [3] 产品定位与价格趋势 - AI手表和运动手表产品定位较为高端 未来有望驱动行业均价提升 [1] - 随着智能化程度提升 行业整体均价有望上升 [2] - 运动手表需求推动智能手表行业整体高端化进程 [3] 相关标的 - 建议关注终端厂商华米科技ZEPPHEALTH 小米集团 传音控股 [1] - 建议关注SoC芯片供应商恒玄科技 [1]
端侧AI系列报告:智能手表行业持续成长,AI功能及运动需求打开空间
东方证券· 2025-07-29 23: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市场对智能手表行业未来成长空间存在预期差,其有望打开成长空间,主要驱动力来自AI应用及运动场景需求,AI和运动手表出货量及渗透率提升有望成行业成长重要驱动因素,AI功能推动手表智能化及高端化,运动手表需求向好打开成长空间,建议关注华米科技、小米集团、传音控股等终端厂商和恒玄科技等SoC厂商 [6] - 部分投资者因行业创新节奏放缓认为智能手表行业未来成长空间有限,但报告认为其有望靠AI应用及运动场景需求打开成长空间,有竞争力的公司或获超越行业增速,AI应用提升手表智能化和均价,户外运动场景需求挖掘及运动手表出货量提升也助于均价提升 [11] - 受AI应用及运动场景需求驱动,智能手表行业需求有望持续成长,相关标的将深度受益,核心变量为智能手表季度出货量及其增速、运动手表出货量及其增速、智能手表均价 [12] - 智能手表季度出货量显著提速、出现爆款AI手表应用、运动手表出货量显著提升为股价上涨催化因素 [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智能手表行业持续增长,AI、运动等功能有望成为新驱动因素 1.1 下游需求复苏,智能手表出货量稳步增长 - 可穿戴腕带智能化程度提升,搭载操作系统的智能手表产品份额达约80%,持续挤占基础手环份额 [16] - 2022年起可穿戴腕带市场进入低谷期,近期显著复苏,2025年Q1全球可穿戴腕带出货量达4660万台,同比增长13%,全球前五大厂商出货量均同比成长 [19] - 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稳步成长,增速高于同期可穿戴腕带整体市场,未来在可穿戴腕带市场占比有望继续提升,预计2027年将达88% [23] 1.2 AI和运动功能有望驱动智能手表行业未来成长 - 操作系统和运动功能是智能手表消费者关注重点,未来智能手表竞争或集中到生态系统实力和应用功能上 [28] - 2025年智能手表厂商纷纷将AI及健康/运动能力作为产品卖点,大部分新品重点搭载相关功能 [33] - AI手表和运动手表出货量及渗透率不断提升,有望成智能手表行业未来成长重要驱动因素,预计2025年AI手表渗透率将从25Q1的2.3%提升到15%,2024Q1运动手表出货量占比为7%,同比+2pct,出货价值占比达19%,同比+4pct,且两者产品定位高端,有望驱动行业均价提升 [35][40] 2. AI功能加入,持续推动手表智能化及高端化 2.1 AI功能提升用户体验,相关应用在智能手表中逐步落地 - 智能手表搭载AI语音助手功能,如苹果Apple Watch采用ChatGPT应用程序,华为WATCH 5支持AI小艺语音助手,大幅提升用户交互体验,打开应用场景 [43] - AI大幅提升健康/运动功能体验,在健康监测上可精准监测指标、预警异常并生成改善方案,如谷歌研究院开发的AI系统能监测心脏骤停迹象;在运动场景下能化身教练,如vivo WATCH 5的AI运动教练功能可给出运动计划及饮食建议 [48] - 在儿童智能手表领域,AI能为安全赋能,在教育陪伴上定制专属计划、输出趣味互动教学,在安全守护上结合环境识别与行为分析及时预警 [49] 2.2 AI应用有望拉动高端智能手表需求,促进均价提升 - 搭载高级操作系统有望成智能手表行业趋势,预计2027年出货量达1亿部,2024 - 2027年复合增速达14%,2024年后其在智能手表产品中的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52] - 手表智能化程度提高,有望推动智能手表整体迈向高端化,24Q2苹果、三星、佳明在全球搭载高端操作系统的智能手表市场份额位列前三,24Q3苹果、佳明出货量占比分别为16%和4%,但出货价值占比高达40%和12%,若AI手表持续渗透,行业整体有望持续高端化,推动规模成长 [56] 3. 运动手表需求向好,打开成长空间 3.1 运动手表功能差异化明显,解决运动人士痛点 - 运动手表功能高度适应户外等特殊场景,配备先进传感器和专用组件,有较强定位技术,如华为WATCH Ultimate搭载北斗双向卫星消息功能,苹果WATCH Ultra 2防水、防尘性能高 [58] - 运动手表在健康检测功能上更专业化,如小米手表S4 Sport支持专业乳酸阈值测试,苹果WATCH Ultra 2具有心率监测、经期跟踪等功能 [62] - 运动手表续航能力强,如佳明fenix 7旗舰版在太阳能充电情景下探险模式使用时间最长可达74天 [65] 3.2 运动手表市场有望持续成长,促进行业整体高端化 - 运动手表龙头佳明增长强劲,2024年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创新高,毛利率保持在60%左右,反映运动手表市场势头好,未来有望保持较强成长趋势 [66] - 运动手表整体均价较高,佳明部分产品售价超10,000元,24Q1全球运动手表均价约514美元,远高于可穿戴腕带市场整体的约190美元,若其占比持续提升,智能手表整体均价有望上升,推动行业规模成长 [70] 4. 投资建议:智能手表终端及主控芯片厂商受益市场成长 4.1 华米科技:软硬件能力突出,打造专业运动功能 - 华米科技深度布局智能手表,已出货超2亿台智能可穿戴设备,服务超4200万用户,2024年移动应用注册用户达3.768亿,月活跃用户达2090万,2024年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400万台 [75] - 华米打造多元化产品矩阵,Amazfit品牌有健康时尚等系列,Zepp品牌打造高端产品,近年来重点发力运动手表,如2024年发布的Amazfit T - Rex 3智能手表适应户外专业运动需求 [75] - 华米科技营收增速回暖,25Q1营收跌幅收窄至4%,预计25Q2营收同比大增23% - 35%,毛利率明显抬升 [77] - 华米科技在软硬件方面表现优异,产品搭载自研黄山系列芯片,自研操作系统Zepp OS突出健康及运动功能,在运动及健康方面推进技术创新,如房颤判断和血压监测技术,参考影石成长经历,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82][88][91] 4.2 小米集团:智能腕带业务增长强劲,持续推出手表新品 - 小米可穿戴腕带市场份额持续提升,25Q1出货量增长44%至870万台,超越苹果重回市场第一,智能手表是其“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布局重要一环 [95] - 2025年小米公布玄戒T1芯片并应用于手表产品Watch S4,还推出适配运动场景的功能,如Watch S4的蓝牙心率广播功能 [96] 4.3 传音控股:智能手表主打性价比,完善IoT生态 - 传音打造Oraimo品牌产品,包括智能手表等,完善IoT生态,顺应新兴市场客户需求,推出高性价比智能手表,如2023年为印度市场推出的Smartwatch 2ES产品,具备心率监测等功能,售价仅1699印度卢比(约141人民币) [102] 4.4 恒玄科技:深耕端侧智能化,手表/手环芯片增长强劲 - 2024年恒玄科技智能手表/手环芯片营收10.45亿元,同比增长116%,出货量超4000万颗,新一代芯片BES2800性能提升,已在客户旗舰手表项目中量产落地,如OPPO Watch X2搭载其BES2800BP芯片 [108]
中国AI硬件市场今年将首破万亿元,未来五年还会持续高增长
第一财经· 2025-07-16 11:27
中国AI硬件市场规模预测 - 2025年中国AI硬件市场规模预计达11020亿元 较2024年9718亿元增长13_4% [5] - 2024年中国AI硬件市场规模将首次突破万亿元 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18% [1][3][5] - 市场分为消费电子(ToC)4610亿元和公共服务(ToB/G)6410亿元 占比分别为41_8%和58_2% [5][6] 市场细分结构 消费电子(ToC) - 智能可穿戴(手表/眼镜/耳机)1190亿元 黑电(含投影)1180亿元 为最大细分品类 [6][7] - 白电760亿元 生活家电480亿元 厨房家电290亿元 呈现阶梯分布 [6] - 教育类智能硬件340亿元 智能家居(安防/娱乐等)370亿元 [6] 公共服务(ToB/G) - 信创相关智能硬件规模1750亿元 占信创总规模35% [6] - 工业级智能硬件1160亿元 医疗/智慧城市/校园等公共服务投资3500亿元 [6] 行业驱动因素 - 政策拉动(如信创国产化替代)与技术突破(如DeepSeek大模型接入200+企业服务) [3][5] - 应用场景扩展与数据支撑 资本推动2024年AI投融资380亿元 预计2025年达800亿元 [3] AI渗透率现状 消费电子领域 - 传统家电中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智能床垫AI渗透率90% 电视70% 厨房家电30% [7] - 冰箱/洗衣机/空调综合渗透率20% 投影仪智能语音交互占比87% [7] - AI笔记本机型渗透率50% 平板76% 可穿戴设备85% [8] 新兴硬件品类 - AI耳机在售机型从2023年45款增至2024年77款 眼镜在电子设备中销量渗透率65% [8] - AI门锁渗透率25_4% 摄像头26% 呈现加速普及态势 [8] 技术融合特征 - 交互智能化(语音/手势识别)与技术轻量化(低功耗)成为核心方向 [8] - 场景生态化(跨设备联动)与市场分化(高端溢价与普惠并行)同步发展 [8] - AI体验隐形化 需15分钟深度体验感知产品提升 预示技术向纵深演进 [8]
AI智能体好在哪?“听得懂”“会说话”“能办事”
央视新闻· 2025-06-20 15:38
AI智能体技术发展 - AI智能体成为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最受关注话题之一,覆盖终端、网络、云端的通信基础设施新图景加速成型 [1] - AI手机具备自主服务能力,可解析药品信息、设定用药提醒,实现"听得懂""会说话""能办事"的智能交互 [1] - 终端智能体通过多模态理解信息并自主规划,可搭载于手机、AI眼镜、AI手表等泛终端设备 [3] Wi-Fi通感一体技术应用 - Wi-Fi通感一体技术可精准识别人体动作(站立/蹲下)、呼吸及脉搏,通过AI算法分析状态 [4] - 上海推进国内首个办公场景Wi-Fi通感一体项目,实现"人走灯灭、人走屏熄",AI算法优化后空调能耗降低15% [4] - 毫米波技术结合AI算法实现非视觉感知,保障隐私同时定位物理世界的人与物空间信息 [6] 城市级智能体升级 - 城市智能体整合治理与服务体系,实现红绿灯动态调优、社区服务主动响应,完成"信息到服务"跃迁 [6] - 城市超级智能体赋予城市大脑感知与执行能力,可处理更复杂的城市任务,突破传统数据可视化局限 [8]
洞察无锡“AI+” | “人工智能+”标杆城市是何模样?
新华财经· 2025-04-29 15:09
文章核心观点 无锡锚定建设“人工智能 +”标杆城市目标,通过政策迭代、生态构建和产业发展等举措,逐步推进目标实现,有望打造三大“人工智能 +”行动标杆 [1][3] 政策起笔,战略锚定标杆进阶图景 - 人工智能已深度嵌入“数字无锡”建设全过程,2023 年无锡提出构建“465”现代产业集群,将人工智能列为 5 大未来产业之首 [2] - 2023 年 6 月发布《无锡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现从“战术性应用”到“战略性布局”的跨越 [2] - 2024 年无锡人工智能产业纳统规上企业超 300 家,营业收入 2075 亿元 [2] - 今年 4 月无锡集中印发 6 项系列政策举措,探寻人工智能驱动城市跃升路径 [2] - 力争到 2027 年打造形成三大“人工智能 +”行动标杆 [3] “生态”写意,垂直突破筑牢发展基底 - 无锡将持续增强人工智能创新策源能力,夯实算力、算法和数据支撑力,推进全场景应用,健全发展生态 [4] - 聚焦“465”重点产业垂直场景,统筹开展行业大模型创新及技术研究,探索推出适配特定场景的端侧大模型 [4] - 依托车联网、具身智能、芯片等产业优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4] - 打造万卡级智算集群,建设高速运力网络,优化高质量数据供给体系 [4] “物理”绘形,产业矩阵蝶变千亿集群 - 完善产品矩阵,强化智算芯片及智能传感器产品供给,布局三大智算芯片核心方向,开发多模态传感器 [5] - 重点布局智能可穿戴设备、消费级智能终端、具身智能整机产品和优势部组件产品矩阵 [5] - 梳理产业链,招引重点项目,梯度培育企业,推动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6] - 到 2027 年,无锡将集聚人工智能规上企业超 500 家,产业规模超 3000 亿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