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
icon
搜索文档
CCER方法学加速扩容,A股上市公司抢滩布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0 09:26
CCER方法学扩容 - 生态环境部发布第五批6项CCER方法学征求意见稿,使方法学总数从首批4项扩容至累计13项[1] - 覆盖领域从风电、造林等“本身绿”领域,延伸至建筑节能、农业废弃物处理等“高碳转低碳”的转型领域[1] 对公司的影响 - 方法学扩容将加速公司现有林业碳汇、生物质发电等项目的碳资产变现,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1] - 推动公司传统业务与碳资产开发深度融合,提升项目综合收益[1] - CCER机制正倒逼公司重新评估各业务线的碳价值,驱动资源向高减排潜力的领域倾斜[1] 国际碳市场参与 - 目前我国CCER参与国际碳市场可能还为时尚早,因国际碳市场对方法学、项目审核及风险防控的要求较高[1] - 在欧洲的CBAM框架下,各方对“漂绿”问题十分警惕,产品层面和投资融资层面的行为都受到高度关注[1]
第五批6项CCER方法学征求意见稿发布 市场加速扩容 A股上市公司抢滩布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9 20:56
加速扩容透露三点信号 CCER市场自重启后正加速扩容。据悉,加上本次发布的6项方法学征求意见稿,2025年以来生态环境 部已累计发布4批共15项CCER方法学征求意见稿。不单是方法学数量增多,项目涵盖的领域也从风 电、造林等"本身绿"领域,延伸至建筑节能、农业废弃物处理等"高碳转低碳"的转型领域。 岳阳林纸相关人士向记者分析表示,CCER方法学加速扩容透露出三点信号:第一,标志着CCER市场 正从初期试点逐步走向成熟,从"单点突破"到"全产业链覆盖";第二,我国将加速农业、建筑、工业等 领域的低碳转型,为全国碳市场提供更多低成本减排量,助力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第三,通过发布 具有我国特色的方法学(如淤地坝碳汇),中国可参与国际碳市场规则制定,推动"规则出海",提升中 国在全球碳治理中的话语权。 这种转变与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整体进程密切相关。"过去我们更侧重于纯绿色领域的供给,如节能环 保、清洁能源、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等,相应的碳市场CCER方法学也主要围绕这些领域设计。然而当 前,社会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重点已转向'全面性',不再简单区分绿色与非绿色领域。"复旦大学环境 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青在接受记者采 ...
CCER方法学加速扩容:一次性发布6项方法学征求意见,A股上市公司抢滩布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9 15:17
CCER方法学扩容与领域拓展 - 生态环境部发布第五批6项CCER方法学征求意见稿 使方法学总数从2023年首批4项累计达到13项 [1] - 覆盖领域从风电、造林等“本身绿”领域 延伸至建筑节能、农业废弃物处理等“高碳转低碳”的转型领域 [1][2] - 今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已累计发布4批共15项CCER方法学征求意见 标志着市场从“单点突破”到“全产业链覆盖” [2] 政策驱动与发展节点 - 8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提到“积极发展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1][5] - 结合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外部压力 国内CCER市场正站在关键发展节点 [1][5] 上市公司布局与战略差异 - 龙源电力已设立专业碳资产管理公司负责CCER项目开发与交易 将其视为清洁能源业务的附加价值延伸 但布局不会上升到公司战略层面 [3][4] - 岳阳林纸将CCER视为战略重塑的重要抓手 可加速现有林业碳汇、生物质发电等项目碳资产变现 形成新利润增长点并驱动业务升级 [2][4] - 岳阳林纸正积极推进新方法学的研究与应用探索 已针对农业、工业减排、建筑能效提升等方向开展可行性研究 [5] 国际对接的挑战与展望 - 专家认为CCER参与《巴黎协定》第六条框架下的跨境碳交易“为时尚早” 核心瓶颈在于国际认证标准差异 欧盟对“洗绿”警惕性高 [2][6] - 国际碳市场对方法学要求强调“动态更新能力” 而我国部分方法学的更新机制尚未完全理顺 影响国际市场对CCER的认可度 [6][7] - 数据互联互通是关键 欧盟CBAM要求披露全产业链碳排放数据 而我国部分高碳行业的碳数据统计仍存在碎片化问题 [6] - 方法学加速扩容的重要目标之一是通过规范制度提升CCER的国际公信力 实现减排额度的国际互认 [6]
全国碳市场配额价格较高点跌超30% 专家:CCER与CEA价格倒挂现象不可持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7 21:47
全国碳市场CEA价格走势 - CEA价格持续下跌 截至5月27日收盘价为68 46元 吨 较上一交易日下跌0 54% 较去年11月历史高点106 2元 吨累计跌幅达35 54% [1][2] - 今年以来全国碳市场已有14个交易日交易量为0 成交量与价格呈现量价齐跌现象 往年同期仅小幅波动 [1][2] - 价格下跌主因包括供需失衡 新能源装机增加导致配额需求减少 以及政策预期消化后市场回归理性 [3] 碳市场交易特征与专家观点 - 全国碳市场交易呈现季节性特征 履约期集中在每年11-12月 但今年价格未出现往年淡季后的反弹 [1][3] - 市场扩围新增钢铁 水泥 铝冶炼行业 预计覆盖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 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60%以上 但未提升交易活跃度 [3] - 专家认为当前阶段引入金融机构并非最佳时机 需优先完善价格机制以反映真实供求关系 [4] CCER与CEA价格倒挂现象 - CCER价格走势平稳 5月27日成交均价85元 吨 较CEA溢价约24% 形成价格倒挂 [7][8] - CCER自2024年1月重启后价格从63 5元 吨最高涨至近110元 吨 近期回落幅度小于CEA [8] - 倒挂原因包括CCER方法学仅6种导致供给有限 以及企业强制减排与自愿需求双重支撑 [9] - 专家指出倒挂不可持续 长期可能抑制CEA对CCER的需求 因两者减排效应本质相同 [9][10] 市场机制差异与未来展望 - CEA市场受配额发放与行业纳入政策强制驱动 CCER市场依赖自愿减排企业需求 [10] - 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直接减少企业对CEA配额需求 同时增加配额供给 [3] - 全国碳市场需形成有效价格机制 欧盟现货市场交易清淡现象可作参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