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450高速动车组
搜索文档
解码沪市三季报:净利润增长“逐季加速” 新质生产力动能澎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3 09:56
2025年前三季度,沪市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7.58万亿元,同比微增;实现净利润3.79万亿元,同 比增长4.5%;扣非后净利润3.65万亿元,同比增长5.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坪 随着宏观政策发力显效,沪市公司2025年三季度经营业绩实现同比、环比双增。 分季度看,第三季度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1.4%、14.6%,较第二季度增速高出10.8个百 分点、14.3个百分点,环比分别增长16.9%、19.2%,呈现出"逐季加速"的良好态势。 其中,科创板公司稳健发展。除中芯国际等4家多地上市红筹公司预计于11月披露三季报外,其余588家 科创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01万亿元,同比增长6.6%,自开板以来实现连续增长,33家已披露三季 报的科创成长层公司也持续增收缩亏。 业绩稳定增长下,一年多次分红渐成常态,累计501家次公司推出中报、三季报分红方案,现金分红总 额超6000亿元,同比增长3.3%。 新质生产力已成为驱动沪市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动能。 通信领域,国盾量子实现全球首款四通道超低噪声半导体单光子探测器量产,关键指标刷新世界纪录。 传统产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也卓有成效。4家 ...
沪市公司三季报成绩喜人 经营业绩同比环比双增长
上海证券报· 2025-11-01 02:21
经营业绩总体表现 - 沪市公司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7.58万亿元,同比微增,实现净利润3.79万亿元,同比增长4.5%,扣非后净利润3.65万亿元,同比增长5.5% [2] - 第三季度单季度净利润和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1.4%和14.6%,环比分别增长16.9%和19.2% [3] - 民营企业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5%和10.0%,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7.2%,增速环比提升4.9个百分点 [4] - 实体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2.37万亿元,同比增长14.6%,经营现金流与净利润比值增长至1.5倍 [4] 科创板与未盈利企业 - 588家科创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01万亿元,同比增长6.6%,研发强度中位数达12.4% [3] - 33家已披露三季报的科创成长层未盈利企业营收同比增长35.1%,净利润同比减亏45.4%,研发强度中位数达到44.3% [3] 研发投入与高技术产业 - 高技术制造服务业合计研发投入2296亿元,同比增长9%,驱动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0%和19%,贡献利润占比提升3.4个百分点 [6] - 芯片设计、半导体设备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82%和25% [6] - 寒武纪营收增长24倍,海光信息营收增长55% [6] 产业创新与进口替代 - 生物医药领域推动26款1类新药获批,禾元生物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成为全球首个"稻米造血"1类创新药 [7] - 科德数控实现国产高端五轴机床在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的批量化进口替代 [7] - 铁建重工"钢铁脊梁号"掘进机实现工程装备重大突破,中国中车CR450高速动车组实现技术引领 [7] - 国盾量子实现全球首款四通道超低噪声半导体单光子探测器量产 [7] 绿色能源与智能消费 - 4家主要清洁能源公司前三季度"水风光蓄"合计发电量43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 [7] - 明阳智能中标的16MW以上海上风机订单容量占比已突破30% [7] - 科沃斯家用服务机器人业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31%,海尔智家净利润同比增长15% [8] - 5家乘用车企业第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均环比增长超10% [8] 并购重组与政策效应 - 沪市前三季度新增资产重组单数达602家次,其中重大资产重组新增76家次,同比增长117%,合计交易金额超4000亿元 [9] - "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新增产业并购近150单,2025年新增交易近90单,累计已披露交易金额近480亿元 [9] - 科创板改革"1+6"政策发布以来新增受理18家企业IPO申请,其中4家系未盈利企业 [9] - 11家科创板公司申请适用"轻资产、高研发"进行再融资,拟募集金额近290亿元 [10] 现金分红 - 累计501家次公司推出半年报、三季报分红方案,现金分红总额超6000亿元,同比增长3.3% [5]
国企活力效率提升 生产经营稳中向好
人民日报· 2025-10-28 06:20
国资国企改革总体进展 - 国务院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走深走实,促进国有企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活力效率提升、生产经营稳中向好[1] - 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持续增强,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逐步优化,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健全,国资监管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1] -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总体进度符合预期,有信心在年底前高质量完成主体任务,聚焦增强国有经济战略功能、激活发展潜能、提升国资监管整体效能[3] 国有经济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 -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紧紧围绕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2] -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表现在产业布局不断完善,区域布局不断优化,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取得重要进展[2] 国有企业资产与资本表现 - “十四五”期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从“十三五”末的268.5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末的401.7万亿元[2] - 所有者权益从97万亿元增长到141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从76万亿元增长到109.4万亿元[2] - 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和国有资本权益的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0.6%、9.9%和9.5%[2] 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十四五”时期推动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政策举措包括强化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国家战略布局科技力量[3] - 取得重要突破如中国中车集团牵头的CR450高速动车组成功下线、中国船舶牵头建造的大型豪华邮轮“爱达·魔都号”[3] - “十五五”时期将重点支持国有企业推动上下游协同、产学研结合开展联合攻关,加快重点领域突破,一体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和生态构建,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3]
成渝中线高铁新进展!将实现时速400公里运营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28 06:23
线路规划与建设 - 成渝中线高铁开通后将以时速400公里运营 实现成渝间50分钟通达 [1] - 线路全长292公里 设计时速350公里 预留400公里时速条件 [2] - 全线设8个车站 包括重庆北站 重庆科学城站 铜梁站 大足石刻站 安岳站 乐至站 简州站 成都站 [3] - 预计2027年建成 将与多条高铁线路连通 完善成渝地区路网结构 [3] 技术支撑与创新 - CR450高速动车组有望支撑400公里时速运营 试验运行时速达450公里 商业运营时速400公里 [4] - CR450动车组样车运营速度 运行能耗 车内噪声 制动距离等指标国际领先 [4] - CR450动车组已完成样车下线 型式试验 互联互通调试 正在开展考核试验和性能验证 [4] 战略意义 - 成渝中线高铁是"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 - 建成后将推动成渝地区路网结构更加完善 压缩两地旅行时间 便利沿线群众出行 [3] - 对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