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搜索文档
前三季度我国新批准发布891项国家标准物
央视网· 2025-10-12 09:51
记者今天了解到,据市场监管总局统计,前三季度,我国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891项,同比增 长75.7%。国家标准物质批准发布数量实现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经营主体通过提升标准物质研制生产 能力,逐步建立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机制,成为国家标准物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前三季度批准发布企业申报标准物质655项,占比73.5%,同比增长93.2%,全部为国家二级标准物 质;批准发布科研事业单位申报标准物质236项,占比26.5%,同比增长47.8%,其中国家一级标准物质 占比20.7%。从标准物质批准发布数量来看,企业在标准物质研制生产环节仍稳居主体地位,标准物质 研制生产企业紧扣市场需求,为满足产业精准测试需求作出突出贡献。科研事业单位更加注重高端技术 需求,研制生产的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截至目前,市场监管总局已累计批准发布19349项国家标准物质,标准物质国际计量互认能力稳居 国际第一梯队。(记者 李晶晶) 从增长领域看,前三季度,我国批准发布环境监测领域标准物质353项,占比39.6%,同比增长 100.6%,均为国家二级标准物质,增长较快,但仍需"提质进阶"。 前三季度批准发布 ...
130秒解锁神二十乘组“太空出差之旅”新亮点
央视网· 2025-08-11 13:29
航天员在轨工作内容 - 完成舱外航天服D、E的货包拆卸、转运、解包、启封及功能性能检查与维护工作 [3] - 利用太空拉曼光谱仪检测尿样中的代谢组分,助力地面科研人员修正和完善相关特征代谢物指标体系和评判准则 [9] - 完成骨密度与肌维度测量、最大等长力量测试及听力测试,并积极开展失重防护锻炼 [15] 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 - 开展基于器官芯片技术的空间环境对人体血脑屏障的影响研究,探究空间环境在细胞、组织、器官等多层次对人血脑屏障及脑功能的影响及潜在机理 [6] - 完成骨代谢交互调控、菌群与营养代谢等多项研究相关工作 [7][9] 空间新技术与应用领域 - 持续开展地外居留舱设施微生物防控技术试验,通过比较消杀前后细菌检测片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评估消杀效果 [12] - 完成燃烧科学实验插件内燃烧器更换等工作 [12] 在轨混合现实技术应用 - 航天员佩戴便携式混合现实眼镜,通过简单的语音或手势指令与混合现实系统进行流畅交互 [15]
运送20多项实验物资,新增近30种航天菜肴,天舟九号对接空间站仅用3小时
环球网资讯· 2025-07-16 07:22
发射任务与火箭性能 - 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舟九号货运飞船,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14吨,本次为长七火箭第10次飞行,长七系列火箭第20次飞行 [1][3] - 天舟九号上行物资装载重量创新高,达6.5吨,包括航天员系统乘员物资、空间站系统平台物资及多领域实验样品和设备设施 [3] - 天舟九号首次具备3个月应急发射能力,后续货船具备任务备份能力,提升空间站运营安全性和保障性 [3] 交会对接技术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仅耗时3小时完成与中国空间站的全自主交会对接,实现3小时交会对接模式常态化实施 [4] - 3小时交会对接模式降低对火箭入轨条件、测控精度、敏感器及导航精度等方面的要求,增强任务可靠性 [4] 科研实验内容 - 空间应用系统上行物资总重量约776.5公斤,包括23项科学实验,涵盖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等领域 [5] - 生命科学实验包括骨骼肌前体细胞、肝细胞、脑类器官芯片等样品,研究空间微重力环境对人脑类器官结构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5] - 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实验重点围绕多相流与相变传热、软物质与复杂流体、流体动力学等方面,揭示重力作用机制 [5] - 空间材料科学实验包括超高温铌硅金属间化合物制备、材料使役行为和特性研究、水合盐相变材料凝固机理研究 [6] 航天员保障与设备 - 天舟九号携带2套新舱外服D、E,舱外服在轨寿命由"3年15次"提升为"4年20次" [7] - 上行新型在轨核心肌肉锻炼装置,针对核心肌群进行防护锻炼,提高航天员返回后对重力环境的再适应能力 [7][8] - 航天医学细胞学实验研究空间微重力环境对骨髓间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为空间骨丢失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8][9] 航天食品与生活保障 - 新增菜肴类航天食品近30种,航天食品总数达190余种,飞行食谱周期由7天延长至10天,提升食品口感 [9]
Emergent BioSolutions Secures $51.9 Million Contract Modification Award for CNJ-016® [Vaccinia Immune Globulin Intravenous (Human)] (VIGIV) as part of U.S. Biodefense Preparedness Efforts
Globenewswire· 2025-07-09 04:45
公司业务进展 - 公司获得合同修改,将向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下属的战略准备与响应管理局(ASPR)交付CNJ - 016(VIGIV)用于天花防范,ASPR行使现有10年合同中的选择权以获取更多剂量的VIGIV [1] - 此前公司还宣布了与ASPR关于BAT的合同修订 [2] 公司表态 - 公司高级副总裁表示获得VIGIV合同修改凸显与美国政府的持续合作,公司将履行使命,通过北美供应链和储备能力提供医疗对策以应对公共卫生威胁 [2] CNJ - 016(VIGIV)信息 适应症 - 用于治疗牛痘疫苗接种并发症,包括湿疹痘、进行性痘、严重全身性痘、有皮肤疾病个体的痘感染以及痘病毒引起的异常感染(孤立性角膜炎除外),不用于接种后脑炎 [3] 禁忌情况 - 禁用于孤立性牛痘角膜炎、有人类球蛋白过敏或严重全身反应史的个体以及有抗IgA抗体且有IgA过敏史的IgA缺陷患者 [4] 不良反应 - 临床试验中最常报告(>10%)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恶心、寒战和头晕 [6] BAT信息 适应症 - 用于治疗有症状的肉毒中毒,适用于成人和儿科患者,在接触肉毒杆菌神经毒素A、B、C、D、E、F或G血清型后使用,其有效性仅基于动物模型的疗效研究 [8] 不良反应 - 临床试验中健康志愿者中≥5%报告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头痛、恶心、瘙痒和荨麻疹,临床研究中患者≥1%报告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发热、皮疹、寒战、恶心和水肿,有1例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严重不良反应 [10] 公司概况 - 公司使命是保护和拯救生命,25年来一直为保护公共卫生的人员做准备,提供针对天花、猴痘、肉毒中毒、埃博拉、炭疽和阿片类药物过量紧急情况的解决方案 [11]
哪些食物是“视力加油站”?营养专家帮你划重点
央视网· 2025-06-24 11:16
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与营养 - 0~3岁是视觉发育关键期 12岁前是敏感期 此阶段营养不足易引发近视或弱视问题 [1] - 每天2小时日间户外活动可预防近视 改善视觉环境同样重要 [1] - 充足营养可改善弱视和混合性近视 甚至避免手术干预 [1] 核心营养素与视觉功能 - 蛋白质是视力发育基础 缺乏会导致眼功能退化和眼疾 需摄入瘦肉 鱼虾 奶类 大豆等优质蛋白 [2] - 维生素A不足会延长暗适应时间 引发夜盲症 干眼症 严重可致失明 来源包括动物肝脏和深色蔬菜 [3] - 维生素C和E能抵抗眼部氧化损伤 预防白内障和黄斑变性 主要来自柑橘类 坚果和绿叶菜 [4] - B族维生素支持视网膜代谢 是视觉神经必需营养素 全谷物和乳制品含量丰富 [5] - 钙元素维持眼球壁硬度 缺乏会改变眼球弹性 乳制品和豆类是主要来源 [6] 微量元素与特殊成分作用 - 铬缺乏会干扰糖代谢 导致晶状体屈光度增加 锰硒缺乏影响视觉敏感度 锌缺乏与维生素A代谢相关 [7] - 叶黄素可过滤蓝光 减少眼底损伤 菠菜 玉米等食物含量高 [9] - DHA增强视觉敏感度 延缓视力减退 深海鱼类是高效摄取来源 [9] 饮食结构与护眼实践 - 精加工食品易致营养失衡 削弱眼球组织强度 诱发近视 [9] - 护眼饮食应包含胡萝卜 蓝莓 动物肝脏 深海鱼等富含特定营养素的食物 [9] - 孕妇需均衡摄入蛋白质 维生素及DHA等 胎儿期营养影响视力发育 [9] - 儿童需多吃粗粮 蔬菜水果 避免挑食以维持视力健康基础 [10]
Emergent BioSolutions Secures $62.4 Million Contract Modification for BAT® [Botulism Antitoxin Heptavalent (A, B, C, D, E, F, G) – (Equine)] to Bolster U.S. Biodefense Supply
Globenewswire· 2025-06-23 20:05
文章核心观点 - 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战略准备与响应管理局授予Emergent BioSolutions一份价值6240万美元的合同修改,用于供应肉毒杆菌抗毒素七价(BAT),这对保障应对肉毒杆菌生物威胁的医疗对策获取至关重要 [1][2] 合同相关 - Emergent BioSolutions获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战略准备与响应管理局(ASPR)价值6240万美元的合同修改,为现有10年合同(75A50119C00075)的一部分,将供应BAT [1] - 公司高级副总裁称美国政府持续储备BAT凸显公司医疗对策对保护军事和民用人口的重要性,公司将利用北美供应链和能力提供救生解决方案 [2] BAT产品信息 - BAT是免疫球蛋白片段混合物,用于治疗成人和儿科患者疑似或确诊接触肉毒杆菌神经毒素血清型A、B、C、D、E、F或G后的症状性肉毒杆菌中毒,其有效性仅基于动物模型研究 [3] - 临床试验中≥5%健康志愿者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痛、恶心、瘙痒和荨麻疹,临床研究中≥1%患者报告的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皮疹、寒战、恶心和水肿,有1例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不良反应 [4] - BAT使用警告和注意事项包括:孕期使用无人类或动物数据,仅潜在益处大于潜在风险时可用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未知是否会随母乳排出;儿科和老年人群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确立;儿科人群仅有有限安全数据 [3] - BAT给药后可能发生严重超敏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和延迟过敏反应(包括血清病),需准备监测和处理过敏反应;可能出现与输注速率有关的输注反应;因含麦芽糖会干扰非葡萄糖特异性血糖检测系统,需使用葡萄糖特异性检测系统;由马血浆制成可能含传染性病原体(如病毒) [6] 公司信息 - Emergent BioSolutions使命是保护和拯救生命,25年来一直为保护公众健康做准备,提供针对天花、猴痘、肉毒杆菌、埃博拉、炭疽和阿片类药物过量紧急情况的防护和救生解决方案 [5]
特朗普突然松口!辅酶Q10「救心营养素」免税通关
搜狐财经· 2025-04-14 17:11
关税豁免政策 - 特朗普政府免除维生素和补充剂成分的进口关税 包括维生素A C E B族维生素 矿物质和辅酶Q10等[1][2] - 豁免源于天然产品协会与政府高层多次会议推动 美国卫生部长支持膳食补充剂对健康的关键作用[1] 辅酶Q10市场重要性 - 2024年仅一家中国企业辅酶Q10对美出口额达3.26亿美元[3] - 辅酶Q10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认可可降低心脏手术并发症风险 允许添加至食品[5] - 443人12年随访实验显示补充辅酶Q10使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17% 血压相关死亡率降18% 糖尿病死亡率降25%[7] 美国健康需求背景 - 心脏病是美国首要死亡原因 2022年导致702,880人死亡 相当于每5例死亡有1例[3] - 每33秒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2019-2020年心脏病造成2522亿美元损失含医疗服务和生产力损失[3] 技术突破与产业影响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突破还原型辅酶Q10稳定性技术 生物利用度大幅提升[12] - 共晶科技实现专利技术规模化生产 40℃高温75%湿度6个月后含量保持98%以上 血药浓度达氧化型3倍[12][14] - 技术突破使辅酶Q10在保健品和医疗领域应用更广泛有效[12] 市场机遇 - 免税决策为中国膳食补充剂企业提供巨大市场机遇 预计对美辅酶Q10出口增长[12] - 中国在全球保健品市场地位和影响力有望进一步提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