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电池

搜索文档
LG
数说新能源· 2025-07-28 12:04
财务表现 - 2025Q2实现收入288.4亿元 同比下降9.7% 环比下降11.2% EV电池销量稳定但北美储能电池受政策和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 [1] - 毛利率18.8% 环比提升1.9pct 营业利润率8.8% 环比提升2.9pct 剔除IRA补贴25.4亿元后营业利润率仍环比改善1.3pct 主要受益于北美产能增加带来的产品结构优化和成本控制 [1] - Q2资本开支140.8亿元 主要用于北美产能扩张 [1] - 2024年财报指引2025年营收同比增长5%~10% 但25H1营收同比下滑近4% 目标达成面临挑战 [2] 2025H2展望 - 需求端:全球电动车需求短期或放缓 但自动驾驶技术将推动中长期增长 可再生能源项目和AI数据中心快速拉动储能需求 [3] - 供给端:PFE政策提高美国市场进入壁垒 强化已建立北美生产与供应链体系企业的竞争优势 [3] - 回收端:与丰田通商合资的电池回收工厂预计2026年投产 年处理能力1.35万吨 可覆盖超4万辆电动车电池 [3] - 客户端:获得奇瑞欧洲项目46系列大圆柱电池8GWh供货协议 首次将中国OEM纳入核心客户体系 [3] 产能与技术布局 - 储能电池产能扩张:25Q2密歇根州工厂投产 目标2025年底ESS电池年产能达17GWh 2026年底北美产能超30GWh [4] - 多区域布局:波兰工厂2025年下半年量产中低端电池产品 包括高压中镍和LFP电池 [5] - 技术研发:推出电动车/储能LFP电池和电动车LMR电池 计划2028年前推出充电时间少于10分钟的动力电池 2025年内完成干法电极技术量产可行性评估并在韩国梧仓工厂建立样品生产线 [6] 行业动态 - 主机厂电芯采购策略趋向兼顾性能与成本 [10] - 比亚迪出海重点发力东南亚市场 CATL在储能市场的增长高于动力电池领域 [13]
据报道,GS Yuasa集团将建造EV电池工厂的计划推迟至3年。
快讯· 2025-06-20 06:20
GS Yuasa集团EV电池工厂计划推迟 - GS Yuasa集团将电动汽车电池工厂建设计划推迟3年 [1]
脱碳压力逼迫卡车厂商重组,日野牵手三菱扶桑
日经中文网· 2025-06-13 14:20
丰田与戴姆勒卡车经营统合 - 丰田与戴姆勒卡车达成最终协议,将旗下日野汽车与三菱扶桑卡客车进行经营统合,旨在应对脱碳压力和行业变革 [1] - 统合推迟2年实现,主要因日野发动机尾气与燃效测试违规问题未解决,需与美国相关部门达成和解并获得法院认可 [1] - 双方原计划5月中旬宣布协议,但因问题未解决延期,最终在6月10日达成协议,目标2026年4月使控股公司上市 [1] 行业环境与挑战 - 欧盟设定严格减排目标:2030年大型卡车二氧化碳排放比2019年削减45%,2040年削减90%,未达标将面临罚款 [2] - 戴姆勒卡车2024年销量46万辆,同比减少12%,电动卡车和巴士销量仅4000辆,占比不足1% [3] - 中国厂商在全球大中型卡车销售前10名中占4家,比亚迪和特斯拉在商用车领域崛起,加剧行业竞争 [5] 公司经营状况 - 日野因违规问题财务恶化,以1500亿日元出售羽村工厂给丰田,经营困难但仍坚持推进统合 [2] - 戴姆勒提出2025-2030年在欧洲每年削减10亿欧元成本,面临电动化转型与成本控制双重压力 [2] - 日野部分发动机未获型号认证,放弃部分车型恢复出货计划,单独开发EV和FCV几乎不可能 [4] 合作背景与战略 - 丰田在商用车领域面临困难,对日野支持已达极限,乘用车与商用车协同效应未达预期 [4] - 日野曾与德国大众旗下传拓合作5年未果,日本五十铃已与沃尔沃合作,戴姆勒成为唯一可选合作伙伴 [4] - 新合资公司将不再适用丰田权益法,丰田与日野关系将淡化,但为实际利益优先选择统合 [4] 未来展望 - 商用车换代周期长(大型卡车超15年),但环保时间限制逼近,需集中投资实现新一代技术实用化 [6] - 日欧联盟面临考验,需尽快应对中国比亚迪、美国特斯拉等新兴企业的竞争压力 [5][6]
日本国产EV电池遇阻,被中国甩远
日经中文网· 2025-05-24 06:40
日本车企电池工厂计划调整 - 日产汽车放弃在日本国内建设首座纯电动汽车电池工厂计划,原计划投资1533亿日元,最早2028年度搭载到轻型EV [1][2] - 丰田决定推迟原定2025年春季在福冈县建设的电池工厂,该工厂计划生产下一代EV车型电池 [2] - 日产放弃计划的主要原因是业绩不佳导致投资能力不足,即使获得日本经济产业省最高约557亿日元补贴仍难以实施 [2] 中国企业在电池领域的优势 - 2024年全球汽车电池搭载量前10名中有6家中国企业,宁德时代以37.9%份额连续8年居首 [1][3] - 中国企业在电池材料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正极材料89.4%、负极材料93.5%、隔膜87.4%、电解液85.0% [4] - 中国通过从原材料采购到电池制造的垂直整合供应链实现成本优势,磷酸铁锂电池生产成本比传统电池降低3成左右 [2][4] 日本电池产业现状与挑战 - 日本经济产业省提出到2030年国内蓄电池产能达150吉瓦时目标,目前有望确保120吉瓦时产能 [2] - 松下能源将从2027年起向斯巴鲁和马自达供货,计划投资4630亿日元新建工厂,2028年度开始生产 [3] - 日本在车载电池领域曾领先,三菱2009年推出世界首款量产EV,日产2010年推出初代EV均使用日本电池 [3]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比亚迪通过垂直整合模式提升成本竞争力,已在日本销售EV并计划2026年进军轻型汽车市场 [4] - 中国企业还在欧洲设立工厂开拓客户,进一步扩大全球影响力 [4] - 日本电子产业曾在半导体等领域因无法承受竞争和巨额投资而失去优势,汽车产业面临类似风险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