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演出
icon
搜索文档
上半年我国服务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向新向好态势继续巩固
服务业整体表现 - 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达390314亿元,同比增长5.5%,占GDP比重59.1%,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1] -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2%,同比上升5.8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3.2个百分点[2] - 二季度服务业增加值195172亿元,增速提升至5.7%,贡献率进一步升至61.2%[2] 细分行业增长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9.6%,合计拉动服务业增长1.7个百分点[4] - 1-5月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长9.9%,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增长9.5%,其中电子商务服务增速达13.4%[4] - 文化和旅游消费显著增长:旅游游览服务交易额同比增31.9%,全国电影票房超292亿元(+20%),演唱会票房增约40%[3] 新兴动能发展 - 数字技术应用业1-5月营收同比增长11.2%,信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37.4%[4][5] - 即时零售、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推动上半年网上零售额增长8.5%,服务零售额增速(5.3%)高于商品零售0.2个百分点[2] 企业运营与投资 - 1-5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收增长8.1%,利润总额快速提升,盈利面持续改善[2] - 高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占服务业投资比重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5] 对外开放与贸易 - 1-5月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32543.6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维修维护服务执行额增长46.5%[7] - 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2596.4亿元,占外资总额比重超70%[7]
生产不温不火【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7-25 23:19
月度商品价格预测 - 黄金和铜价格震荡上升,原油价格上行 [1] - 黄金受美日贸易协议达成和投机需求拉动影响,或迎来新一轮行情 [11] - 原油受OPEC+增产预期和季节性需求支撑,价格波动不大 [11] 消费 - 新房销量同比降幅扩大,二手房销量降幅收窄,三四线城市转正 [2][3] - 乘用车销售增速零售回落、批发上行,半钢胎开工稳中有降 [3] - 家电月均售价同比表现分化,线下销售均价涨多跌少 [3] - 旅游消费热度不减,酒店入住率和每间可售房均价增长,机票价格同比上涨 [3] - 电影和演出市场量增价跌,观影人次和观演人次回升 [3] - 国际网红来华提升入境游热度,"China Travel"搜索热度创新高 [3] 外贸 - 出口略有走弱,离港船只载重增速回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下行 [4][5] - 中至美发货量回升,集装箱预定量同比增速回落 [5][20] - 美日达成贸易协议,对等关税下调至15%,日本向美投资5500亿美元 [6] - 美欧谈判未达成,市场预期或加征15%关税 [6] - 韩国前20日出口增速下降,半导体和石油产品拖累明显 [7] 生产 - 钢铁价格受情绪和成本支撑上涨,样本钢厂盈利率改善 [8][9] - 高炉开工率持平,钢铁厂库续降,社库略升,均处历年同期低位 [9] - 玻璃价格改善,库存压力缓解,但下游需求暂弱 [10] - 水泥出货率和磨机运转率低位回升,库容比上行,价格续跌 [10] 物价 - 大宗商品价格区间震荡,国内猪肉批发价连续三周上涨 [11] - 螺纹钢、动力煤价格续升,玻璃价格回升,水泥价格续降 [11] - 黄金和铜中枢略升,原油波动不大 [11] 图表数据 - 42城新房销量同比增速、19城二手房销量同比增速 [12][13] - 乘联会乘用车销量同比、家电线下销售均价同比 [13][14] - 酒店平均每间可售房收入、电影票房收入、灯塔演出票房 [14][15] - 韩国出口分地区和商品拉动同比、港口停靠量周度同比 [17] - 中至美集装箱预定量周同比、发货量周度同比 [18][20] - Mysteel样本钢厂钢材产量增速、五大材厂库库存 [22][24] - 全国水泥价格变动、钢铁价格变动、大宗商品价格变动 [26][27] - 地缘政治风险指数 [28]
进入暑期,北京全市联动推出500余项特色活动!邀您打卡
搜狐财经· 2025-07-17 22:35
暑期促消费活动概况 - 北京将紧扣"购在中国"和"京彩四季"活动主题品牌,联动全市16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及重点商圈、景点等,举办500余项特色活动 [1] - 活动深度融合文商旅体资源,释放暑期消费潜力,为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1] 各区特色活动 - 北京市珐琅厂迎梦幻景泰蓝夜场文化体验季,西城区展览路街道举办"书香文创·悦享生活"文化集市活动,门头沟区开启"嘟嘟仔夏日清凉计划" [1] - 东城区2025年消夏美食节启动,餐饮企业将开展线上促销、商户展卖等活动 [1] - 西城区"文化西城美食节"聚焦中华美食及国际视野,展示西城餐饮文化,激发餐饮市场活力 [1] - 西城区将于7月底上线"啤酒嘉年华",助力国内外精酿、美食品牌及科技产品融入消费市场 [1] 大型主题活动 - 第34届北京国际燕京啤酒文化节设置百米国际美食长廊与精酿啤酒长廊,汇集70余种全球美食、100余款特色精酿啤酒 [3] - 啤酒文化节开通基础门票、尝鲜票等5类票种,联动顺义区200余家企业推出多重折扣 [3] - 上线"GlobalCheers·燕京世界酒馆线"等五大主题文旅线路,覆盖餐饮、住宿、文体、休闲等多种场景 [3] 其他区域活动 - 丰台区"二十四节气丰味"、房山区"夏日寻宝大冒险"、顺义区"回忆80消夏节"等各种美食节主题活动将陆续上演 [3] - 中粮·祥云小镇的深夜食街将从7月持续到10月,500米主题食街设置光影外摆区,搭配霓虹灯牌、街头艺人表演等 [3] 文旅活动 - 市文旅局重点推出150余场夏日主题活动、6200余场精品演出、3800余场惠民文化体验活动 [3] - "第十四届中国儿童戏剧节"儿童艺术市集活动、北京消夏博物馆文创妙会、蓝精灵主题特展、沙"话"北京沙画展等活动将陆续登场 [3]
暑期促消费活动持续升温,北京将举办500余项特色活动
新京报· 2025-07-17 15:08
暑期促消费活动总体规划 - 北京市围绕精品购物、精致美食、精彩旅游、精美展演四大领域开展促消费活动,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1] - 六部门联合开展"购在中国"系列活动,聚焦居民消费重点领域和重要时段,推动消费提质升级 [1] - 暑期将联动16区及重点商圈举办500余项特色活动,释放消费潜力 [1] 精品购物领域 - 全市16区及重点商圈7月开展百余项活动,包括景泰蓝夜场文化体验季、集章游园会、夏日清凉节等 [2] - 北京市珐琅厂推出梦幻景泰蓝夜游会等四大主题活动,西城区举办文化集市设置图书展销等四大板块 [2] - 步行街和重点商圈联合国际品牌开展惠民促销,结合以旧换新政策推动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 [2] 精致美食领域 - 东城区启动消夏美食节和簋街不夜节,开展线上促销和商户展卖 [5] - 西城区举办"文化西城美食节"和啤酒嘉年华,汇集全球美食和100余款精酿啤酒 [5] - 第34届燕京啤酒文化节设置国际美食长廊,覆盖50余个售票渠道并联动200余家企业推出折扣 [5] - 发布10条特色美食线路,与10省驻京办合作打通跨省美食供应链 [7] 精彩旅游领域 - 推出150余场夏日主题活动、6200余场演出和3800余场惠民文化体验活动 [8] - 房山区云居寺等景区对中高考毕业生免票,北京欢乐谷等推出专享优惠 [9] - 设计10条研学线路和6条入境旅游线路,推出7条京郊乡村旅游线路 [9] - 部分景区延长开放时间,完善24小时综合服务中心功能 [9] 精美展演领域 - 7月起将举办老字号嘉年华、儿童戏剧节、非遗文化课堂等多元活动 [10] - 老字号嘉年华推动品牌进社区和商圈,儿童戏剧节结合非遗手工和科技好物 [10] - 政策支持文娱新业态发展,鼓励历史文化场所活化利用 [11]
又一个泡沫破了!旅游,正成为2025年最难做的生意
商业洞察· 2025-06-30 17:06
行业现状与核心矛盾 - 旅游行业整体陷入困境,44家上市公司中56.8%营收负增长,部分企业如青海旅投破产清算[4][16] - 航空业持续亏损,南方航空、中国东航、中国国航一季度分别亏损7.47亿、9.95亿、20.44亿[7] - 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2025年一季度国内出游人次同比增长26.4%,总花费增长18.6%,但行业盈利恶化[8] 典型案例分析 **青海旅投** - 省级国资文旅平台,注册资本4.8亿耗尽,涉及高管团灭、2371万投资无产权营地等乱象[4] - 被执行总金额超3.23亿,被限制高消费27.89万[15] **张家界旅游集团** - 一季度营收5899万,净亏损3125万,核心资产"大庸古城"日均客流量不足20人[17][18] - 20亿仿古综合体因设计缺陷沦为"四不像"[19] **曲江文旅** - 旗下"大唐不夜城"IP运营成功但盈利薄弱,2024年上半年日均净利润仅1307元[24][25] 市场结构性变化 **渠道端崛起** - 在线旅游平台成最大赢家:携程一季度净利润43亿(利润率31.16%),同程净利润11.59亿(同比+41.3%)[28] - 美团到店订单量增25%,客单价提升8%[28] **供给端过剩** - 2019-2023年A级景区增3000家,平均收入降40%[31] - 旅行社数量增2万家,单社年均利润仅6.65万[31] - 连锁酒店数量达5.96万家(较2020年+52.92%)[33] 成功商业模式 **体验驱动型** - 九华旅游一季度净利润6865.86万(+31.83%),受益寺庙游热潮[36][39] - 迪士尼一季度净利润25.54亿美元(+34%),上海迪士尼2023年客流超1400万[36][42] **情绪价值创造** - Citywalk、演唱会等新形态崛起,2023年演唱会跨城观演率超60%[51][52] - 成功案例共性:强沉浸感设计(如迪士尼IP全场景还原)[42][43] 行业转型趋势 - 从1.0观光游(依赖门票经济)向2.0体验游(情绪价值主导)转型[46][50] - 传统景区面临淘汰风险,部分国资文旅平台或成"地方政绩融资工具"[56] - 政策收紧:主题公园、仿古城被纳入专项债"五大类禁止项目"[56]
又一个泡沫破了,旅游,正成为2025年最难做的生意
36氪· 2025-06-25 21:56
行业现状 - 2025年一季度44家文旅上市公司中25家营收负增长占比56.8% [1] - 国内出游人次17.94亿同比增长26.4% 出游总花费1.80万亿元同比增长18.6% [4] - 景区数量增加但平均收入下降近4成 旅行社年均利润降至6.65万元 [14] - 航空公司持续亏损 南航/东航/国航一季度分别亏损7.47/9.95/20.44亿元 [3] 典型案例分析 - 青海旅投破产 涉及被执行金额3.23亿元 曾投入2371万建设无产权营地 [1][7] - 张家界旅游集团一季度营收5899万净亏3125万 核心景区不属于上市公司 [8] - 曲江文旅持续亏损 大唐不夜城日均净利润仅1307元 [11] - 九华旅游一季度净利润6865.86万同比增31.83% 受益寺庙游热潮 [15][17] 市场结构变化 - 在线旅游平台表现突出 携程Q1净利润43亿 同程净利润11.59亿同比增41.3% [13] - 迪士尼Q1净利润25.54亿美元同比增34% 上海迪士尼2023年客流超1400万 [15] - 连锁酒店数量达5.96万家较2020年增长52.92% [15] - 六大航司一季度需求增15.2%但上座率降1.5个百分点 [14] 商业模式转型 - 旅游1.0时代依赖稀缺资源 门票+索道+演出为主要盈利模式 [19] - 2.0时代体验感成为核心 Citywalk/音乐节等新型业态崛起 [20] - 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310% 情绪价值成为关键 [17][18] - 仿古城等商业设施被纳入专项债券"五大类禁止项目" [21] 行业挑战 - 国资文旅平台普遍面临融资环境恶化 可能重蹈地产商覆辙 [22] - 传统景区转型困难 投资冲动强但运营能力弱 [20] - 中间商挤压利润空间 景区实际收益被分流 [13][14] -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趋严 限制部分文旅项目融资 [21]
潘家园何以悄悄成为年轻人心头好?
北京青年报· 2025-06-11 16:18
文化IP创新 - 公司推出IP形象潘呦呦,以黄鼠狼为原型,结合时尚设计,拉近与年轻消费者距离 [2] - 潘呦呦系列文创产品如雪糕、冰箱贴在社交媒体刷屏,吸引年轻人打卡 [2] - 近期推出"口袋博物馆",颠覆传统博物馆形象,如核雕大师工作室、聚元号弓箭店等,让非遗技艺更贴近年轻人 [2] 沉浸式体验 - 周六非遗主题夜市吸引大量年轻人,非遗活态展示成为沉浸式体验核心 [4] - 文化夜市保留"鬼市"神秘元素,通过灯光艺术和空间设计转化为时尚打卡场景 [4] - 白天"口袋博物馆"推出DIY体验活动,如银戒指制作,增强年轻人参与感 [5] 文商旅融合 - 公司构建一站式文化消费场景,如北京眼镜城、河南大厦、广西大厦等,满足年轻人多元需求 [7] - 市场弹性营业时间(夏季至21点,夜市延长至23点)适应年轻群体生活习惯 [7] - 扶持独立设计师和非遗传承人,如天雅古玩城打造独立设计师工作室集合地,吸引年轻人关注 [7] 运营模式 - 公司实现"全年365天每天开市,每周三、五、六有夜市"的新运营模式 [1] - 通过年轻化表达方式,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潮"起来 [3] - 多维体验降低年轻人接触传统文化门槛,使其成为文化体验共创者 [6]
“五一”假期四川消费活动精彩纷呈 前三天线下消费251.4亿元
四川日报· 2025-05-05 08:58
消费促进活动成效显著 - "五一"假期前三天全省线下消费交易额达251.4亿元、同比增长7.8% [1] - 成都推出超500场活动并送出5亿元优惠福利 [1] - 遂宁联动500余家商户拉动消费超1.2亿元 [1] 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消费 - 汽车报废更新申请量4.25万件,拉动消费44.65亿元 [1] - 汽车置换更新申请量11.41万件,拉动消费214.48亿元 [1] - 家电以旧换新申请量381.17万件,拉动消费130.29亿元 [1] 文旅消费创新模式 - 宜宾推出"三免三游"政策吸引外地游客 [2] - 成都打造"低空+文旅"消费场景推出多条体验观光航线 [2] - 重点监测的5条特色街区客流72.8万人次、同比增长8.1%,销售额1175.6万元、同比增长15.2% [2]
外国游客爱上“中国购”、文旅场景再“上新” 假日消费“热辣滚烫”
央视网· 2025-05-02 20:49
义乌旅游购物新模式 - 义乌结合"旅游+购物"新模式吸引大量外国游客[1] - 义乌国际商贸城商家开放零售策略 吸引游客开启"买买买"模式 外国游客成为消费主力军[3] - "240小时免签"和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推动外国游客选择"中国游""中国购"[5] 五一假期文旅消费热潮 - 五一假期文旅消费供需两旺 旅行热度值预计达2023年以来新高 境内酒店搜索热度环比上涨100% 机票搜索热度上升80%[6] - "跟着演出去旅行"成为行业现象 各地推出文旅消费新业态和新场景[6] - 北京昌平举办两场大型音乐演出 预计吸引7万观众 打造"音乐+文旅"沉浸式体验[8] 各地文旅新场景 - 河南郑州"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上新剧目和非遗互动场景 打造全新文化消费体验[10] - 山东淄博周村古商城推出十二花神巡游等节目 沉浸式体验古商城繁华[12] - 福建厦门推出20多万平方米"折叠时空" 包含非遗活态博物馆和30场特色演艺[12] - 浙江嘉兴海宁世界花园大会展出万种花卉 包括数百个稀有品种[12] 热门旅游目的地 - 五一期间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包括北京、成都、上海、昆明等地[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