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A智能辅助驾驶
搜索文档
从“辅助”到“自动”,我们该如何与AI共驾未来?
观察者网· 2025-11-08 09:28
(文 / 观察者网 周盛明 编辑 / 高莘) 日前,华汽基金会旗下华汽研究院智驾科普公益沙龙首站活动于杭州西湖畔浙江书房举办。 本次公益沙龙以【寻找"隐形的手"】为主题,邀请来自吉利汽车、地平线、轻舟智航、福瑞泰克等汽车 智能化领域的领军企业与产业专家,共同探讨智能驾驶行业的技术趋势、产品创新以及智驾新常态之下 的用户价值普及,进一步助力行业创新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当天,吉利控股集团首席智驾科学家、极氪科技副总裁陈奇、地平线副总裁兼智能汽车事业部副总裁邢 勋、智能驾驶产业专家朱西产、轻舟智航联合创始人兼CEO于骞和福瑞泰克董事长兼CEO张林从人机共 驾的技术渐进到AI大模型落地、以及从智驾安全到用户价值重构等不同维度,探讨了中国智能驾驶技 术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与会嘉宾合影 华汽研究院 企业嘉宾一致认为,随着政策监管趋于理性、行业规范不断完善,以开放、协同为特征的新智能驾驶时 代正加速到来,大众用户价值需要"技术进步+标准规范+用户教育"三重驱动,才能真正实现智能驾驶 普惠、可持续、负责任的发展目标。 华汽研究院智库专家、同济大学教授朱西产就"汽车智能驾驶技术演进猜想"分享了独到见解。 朱教授指出,2024年 ...
展商数量超百家 中国汽车在慕尼黑书写出海新篇章
中国青年报· 2025-09-22 07:07
中国车企参展规模与战略意义 - 本届慕尼黑车展中国参展企业达116家,在国际展商中数量居首 [2] - 中国汽车产业海外参展呈现“整车+三电+智能科技+软件电子等”全产业链阵容,规模快速提升 [2] - 中国企业集中亮相被视为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构中赢得更多主导权和话语权的体现 [2] 比亚迪欧洲布局与技术展示 - 比亚迪海豚冲浪版全球首发,海外定价37990欧元起,约合人民币31.6万元,并将成为其匈牙利工厂首款量产车型 [3] - 比亚迪匈牙利塞格德工厂计划于2025年年底竣工,是其“在欧洲,为欧洲”战略起点 [3] - 比亚迪展示1000千瓦闪充技术,5分钟充电可实现约400公里续航,并计划到2026年第二季度建成200至300座充电站 [3] 小鹏汽车前沿科技与自动驾驶规划 - 小鹏汽车展出5款车型及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等前沿展品 [4] - 公司目标在2026年推出首款L4级电动车并实现前装量产,同时在中国开启Robotaxi运营 [5] - 计划在法规允许情况下将L4级自动驾驶同源架构带到欧洲和全球市场 [5] 零跑汽车全球化进展与新品发布 - 零跑汽车借助Stellantis资源,业务已布局全球超3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服务网点突破1700家 [5] - 今年前8个月海外市场累计交付超3万台,位居中国新势力品牌榜首 [5] - 全新车型Lafa5基于LEAP 3.5架构打造,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中国上市,2026年推向全球;B10车型海外上市,中国市场累计交付已超5万台 [5][6] 红旗品牌欧洲市场拓展计划 - 红旗电动紧凑型SUV EHS5欧洲首发,续航550公里,支持20分钟快速充电 [6] - 红旗品牌计划在欧洲发布15款电动及混合动力车型,打造覆盖25个市场的销售网络 [6] - 目标在2028年前建立超过200家经销商网络 [6] 宁德时代欧洲合作与技术创新 - 宁德时代已与欧洲超过90%的主流车企建立合作关系,并在欧洲拥有德国、匈牙利及西班牙(在建)三大生产基地 [8][9] - 全球首次推出最高安全等级NP3.0技术平台及神行Pro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产品 [9] - 新技术发布旨在响应欧洲市场电动化需求,助力全球绿色交通转型 [9] 智能驾驶公司与欧洲市场布局 - 轻舟智航展出NOA及L4级自动驾驶方案,宣布与高通合作,并计划第四季度在德国设立欧洲总部 [10] - Momenta已与20余家全球主流车企深度合作,其技术搭载于智己L6海外版等车型 [11] - Momenta与Uber计划于2026年在慕尼黑开启L4级自动驾驶Robotaxi商业化运营 [11] 欧洲车企的中国战略与合作 - 宝马集团强调中国是全球最重要市场之一,将加强与中国企业合作以推动创新 [13] - 奔驰计划根据中国消费者需求优化产品服务,并加大在中国市场的研发投入 [13] - 奥迪全新概念车展示其在自动驾驶和电动化探索,其Q6L e-tron车型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 [13] 中欧汽车产业竞合关系 - 中国汽车产业凭借电动化、智能化先发优势,正在改变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格局 [14] - 欧洲作为传统汽车强国正积极应对挑战加快转型,中欧产业关系呈现“双向奔赴” [14] - 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将推动全球汽车行业向更电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14]
雷军人设塌房?继车祸事件后,小米又遭遇重击
搜狐财经· 2025-04-30 07:20
公司运营管理 - 小米被曝要求员工日均工作时长不低于11.5小时 部分组别要求达14-15小时 [1][3] - 公司通过口头指令要求超长工时且规避书面记录 涉嫌违反劳动合同法 [3][5] - 采用工时排名机制对员工施压 未达标者会被领导约谈 [3][5] 法律合规风险 - 员工日均工时远超劳动法规定的每日加班不超过3小时及每月累计不超过36小时的限制 [5] - 公司面临因违反工时规定而引发的集体诉讼风险 [5] 智能驾驶安全事件 - 小米SU7于3月29日在高速NOA智驾状态下撞上施工隔离带 造成3人死亡 [5][6][8] - 车辆在提醒接管后2秒内以约100公里时速发生碰撞并起火爆燃 [5] - 事件直接推动工信部召集车企会议 要求不得夸大宣传智驾功能 [8]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小米集团营收同比增长35%至3659亿元 净利润增长41%至272亿元 [10] - 雷军曾以超4000亿元身家一度成为中国首富 [10] 企业形象与舆论影响 - 连续遭遇智驾车祸和超长工时舆论风暴 公司面临严重公关危机 [1][10] - 雷军大幅减少公开露面及社交媒体发声 进入战略静默期 [8] - 外界对小米缺乏核心技术的质疑再次升温 [8] 行业监管变化 - 公安部发文警示高阶智驾陷阱 明确车企误导宣传可能触碰法律红线 [8] - 工信部强调车企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 行业迎来强监管 [8] - 各大车企随后纷纷更改智驾功能说明并降低营销调门 [8]
小米SU7两秒夺命事故,揭开新能源「高智低能」的现实
36氪· 2025-04-02 18:17
事故概述 - 小米SU7在安徽铜陵发生严重交通事故 车辆在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下以116km/h速度行驶 撞上施工路段水泥护栏后起火 造成三名乘员身亡[4][5] - 事故发生后小米成立专项工作组配合调查 铜陵市交通运输局也成立工作组展开调查[6] 小米SU7市场表现 - 小米SU7是现象级爆款产品 上市一年销量达18.6万辆 订单积压导致最长交车时间达一年[7] - 早期订单中30%为盲订用户 未接触实车便决定购买[8] 事故技术分析 - 事故发生时NOA系统发出障碍物提醒后1秒驾驶员接管车辆 但3秒内仍以97km/h速度发生碰撞[5] - 从系统发出障碍提醒到碰撞发生仅2秒时间 驾驶员向左打22度方向盘并踩31%刹车踏板 但转向角度过大刹车力度不足[14][15] - 车辆发生偏置碰撞 右前侧撞上水泥护栏 碰撞时速达97km/h[17][19] - 中保研测试显示小米SU7在64km/h偏置碰撞中获得G级评价 但国标测试标准仅为56km/h[19] 电池安全表现 - 车辆碰撞后起火燃烧 动力电池在97km/h高速撞击下面临极大变形撕裂风险[20] - 行业指出电池包热防护设计基本针对80km/h以下时速 更高速度的防护会大幅增加成本[20] - 磷酸铁锂电池在电芯被撕裂电解液泄漏时会不可避免起火[20] 智能驾驶系统能力 - 小米SU7标准版采用入门级智驾方案:1颗英伟达Orin N芯片(84TOPS算力) 无激光雷达 依靠11摄像头+12超声波雷达+1毫米波雷达[25] - 纯视觉BEV感知在高速道路检测距离约100米 超过60米准确度下降 100km/h时速下系统反应时间仅3.6秒[25] - AEB功能对水马、桩桶、护栏等静态障碍物往往无法生效 小米用户手册明确列出这些限制场景[33] - 行业收到大量因AEB不起作用导致的剐蹭投诉 智驾第一梯队车企也频繁出现类似问题[34] 行业现状与风险 - 配备高速领航以上功能的汽车销量将达千万量级 占中国乘用车销量一半[8] - 车企推行智驾平权运动 硬件先行抢占用户心智成为行业共谋[36] - 智驾系统仍存在能力边界 难以应对复杂路况 夜晚、高速、修路场景挑战巨大[24][35] - 普通用户难以分辨不同智驾等级和芯片配置的能力差异及安全风险[40] - 有车企智驾系统存在大量未解决问题 个别工程师需处理超20000个待解决问题[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