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Orin
icon
搜索文档
英伟达的首批机器人“新大脑”到货了,中国开发者怎么评价它?
第一财经· 2025-08-26 19:44
英伟达机器人芯片技术突破 - 英伟达发布新一代机器人计算平台Jetson Thor 基于Blackwell架构 在FP4精度下提供2070 TFLOPS峰值算力 比上一代Orin芯片提升7.5倍 能效提升3.5倍 [1] - 芯片以开发者套件形式发售 售价3499美元 全球首批已交付灵初智能等企业 [1] - 算力提升使机器人能直接在端侧运行大规模高性能模型 完成更通用复杂任务 [1] 机器人计算架构演进 - 行业普遍采用云端+端侧混合部署模式 快系统部署在端侧负责实时感知控制响应 慢系统在云端承担理解推理任务 [4] - 云端部署存在延迟问题 影响高节拍场景如连续抓取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4] - Thor芯片数据处理能力和接口带宽提升 支持高分辨率高频传感器多模态输入 推动更多任务从云端转移至本地 [4]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 机器人应用场景碎片化 存在成本压力和长期验证需求 竞争对手可在低功耗芯片/细分场景/开源生态形成差异化优势 [5][8] - 英伟达通过全栈软件Isaac/Cosmos/GR00T塑造开发者习惯 抢占基础设施和行业标准 [5] - 中国厂商在"脑"环节积极布局 地瓜机器人推出RDK S100开发套件采用大小脑异构架构 [6] - 黑芝麻智能为武汉大学天问机器人提供华山A2000芯片和武当C1236芯片分别用于大脑和小脑 [7] - 瑞芯微推出旗舰芯片RK3588支持多模态数据处理和高性能计算 [8] 国产芯片竞争优势 - 国产芯片具备更高性价比和更贴近市场的定制化服务优势 [8] - 更靠近国内机器人厂商 在场景优化方面具有差异化优势 [8] - 英伟达的算力天花板未必是产业成熟唯一答案 中国厂商存在发展机会 [5][8]
NVIDIA英伟达进入自动驾驶领域二三事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8-14 07:33
自动驾驶行业格局与Orin平台应用 - 英伟达Orin平台目前被众多明星车企采用,包括上汽R/智己、理想L9、蔚来ET7、小鹏新一代P7、威马M7、比亚迪、沃尔沃XC90等乘用车品牌,以及智加科技等自动驾驶卡车公司和Cruise/Zoox/滴滴/小马智行/AutoX等Robotaxi企业[2] - 软件公司Momonta等也基于Orin平台进行开发[2] 特斯拉与Mobileye的合作与分歧 - 2013年9月特斯拉宣布自研自动驾驶技术,但初期因缺乏芯片支持被迫与Mobileye合作[5] - 特斯拉在Mobileye方案基础上创新性增加Fleet Learning功能,实现Autopilot自我学习能力,这成为后来"影子模式"的雏形[9] - 2015年特斯拉成立Tesla Vision团队并挖角微软计算机视觉专家David Nister,引发Mobileye强烈反对[11][12] - Mobileye要求特斯拉停止自研算法否则断供技术支持,导致2015年双方矛盾激化[13] 英伟达切入自动驾驶领域 - 2012年黄仁勋认定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是英伟达在端侧最佳方向[15] - 2013年英伟达财报会议提出汽车业务应向自动化发展,强调GPGPU将赋能计算机视觉和驾驶辅助功能[17] - 2015年1月发布DRIVE品牌及PX平台,基于Tegra X1芯片和Maxwell GPU,算力超1 TOPS[18] - 2016年1月黄仁勋亲自向马斯克展示DRIVE PX平台[18] 特斯拉转向英伟达合作 - 2016年Mobileye因Autopilot事故终止与特斯拉合作[19] - 2016年10月特斯拉HW2.0采用英伟达DRIVE PX 2定制版,算力提升40多倍,支持8摄像头+12超声波雷达+1前向雷达的传感器方案[20] - 英伟达2016年初发布的DRIVE PX 2被黄仁勋称为"首款自动驾驶超级计算机"[21] 英伟达技术迭代与生态拓展 - 2017年底特斯拉公开自研芯片计划[25] - 同期英伟达加速产品迭代并拓展225家合作伙伴,涵盖车企/供应商/互联网公司/创业公司等[26] - 2018年CES发布DRIVE Xavier SoC平台,性能提升同时功耗显著降低[28] 特斯拉自研芯片进展 - 2018年马斯克承认英伟达硬件优秀但强调特斯拉需要独特定制方案[28] - 2019年4月发布自研HW3(FSD Computer),宣称图像处理能力达英伟达方案10倍[30] - 至此英伟达与特斯拉在智驾平台合作正式结束[32] 自动驾驶技术社区生态 - 行业已形成包含大模型/VLA/端到端/BEV/Occupancy/多模态融合等30+技术方向的学习路线[35] - 技术交流覆盖感知/仿真/C++开发/传感器融合等全链条环节[35]
夹缝中的芯片之王:黄仁勋能守住4万亿吗?
美股研究社· 2025-07-25 20:13
英伟达与中国市场 - 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首个达到此规模的公司,从1万亿到4万亿仅用2年时间[4][23] - 中国区2024年营收达171亿美元,同比增长66%,占全球总营收13%,为第四大销售地区[17][18] - 公司在中国拥有约4000名员工,业务覆盖AI、汽车智驾等领域,团队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4] 中美贸易摩擦影响 - 美国2022年10月、2023年10月连续升级对华半导体制裁,禁止A100、H100等芯片出口,导致中国区业务停滞[5] - 2025年4月美国对华加征134%关税,中国反制加征125%关税,H20芯片需"无限期"申请出口许可[5][13] - 特供版H20芯片性能仅为H100的30%,单价1.2万美元,导致公司计提55亿美元损失,占中国区营收32%[20][25] 技术竞争与替代风险 - 华为发布CloudMatrix 384超节点,算力达300PFlops,较英伟达NVL72提升67%,威胁其市场地位[27] - 中国国产芯片如寒武纪思元系列、壁仞科技BR100等快速崛起,百度昆仑芯、阿里含光取得显著进展[27] - CUDA生态护城河面临挑战,华为CANN架构可能兼容CUDA,若生态被突破将动摇英伟达技术优势[28] 战略应对与市场机遇 - 黄仁勋频繁访华,2025年4月会见中国贸促会会长及副总理,强调中国市场重要性[14][15] - 预计2026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达500亿美元,因本土AI企业如字节、腾讯、阿里等需求激增[23] - 计划推出新款特供芯片RTX PRO 6000阉割版,瞄准中国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场景,9月上市[26] 客户与行业动态 - 全球Hopper系列GPU前五大买家:微软(48.5万枚)、字节(23万枚)、腾讯(23万枚)、Meta(22.4万枚)、亚马逊(19.6万枚)[20] - 中国车企广泛采用Orin芯片开发智驾系统,2022年量产后主导本土智驾市场[10][11] - Deepseek R1模型引爆中国AI浪潮,大小厂商All in AI推动芯片需求指数级增长[23]
是的,三周年了!!!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7-17 20:08
公司发展里程碑 - 三周年是重要里程碑 自动驾驶领域技术迭代迅速 从端到端方案发展到VLM和VLA方案 英伟达Thor芯片算力达2000 TOPS 较Orin的254 TOPS实现大幅提升 [1] - 已建立四大IP矩阵 包括自动驾驶之心、具身智能之心、3D视觉之心、大模型之心 覆盖知识星球、公众号、视频号、哔哩哔哩、知乎等平台 其中具身智能和大模型为第三年新增方向 [1] - 业务模式从纯线上教育拓展至硬件教具、线下培训、求职招聘等全栈服务 在杭州设立线下办公室并引入新团队成员 [1] 经营理念与战略 - 反对短期功利主义 强调长期价值创造 通过平台影响力驱动行业发展是核心内驱力 [2] - 采用"重全局 沿途下蛋"策略 既投入长期价值项目 也实现阶段性商业化场景 [4] - 坚持创新与执行力 认为持续创新能获得先发优势 深度思考才能输出有价值内容 [7] 行业观察与案例 - 小米汽车案例显示入局时机非绝对关键 执行方式才是破局重点 [4] - 自媒体行业存在内容质量管控挑战 需直面问题并采取重录补录等补救措施 [6] - 行业普遍存在模仿现象 但创新才能持续引领发展 [7] 业务进展与规划 - 新增硬件业务、论文辅导和求职服务 实现教育科技化转型 [1][9] - 计划2025年下半年完成教育体系搭建 进入稳定运营期 [9] - 推出三周年优惠活动 自动驾驶课程8折 知识星球新会员6折 老会员续费5折 [12][14] 内容质量管控 - 严格把控课程质量 针对学员反馈的问题采取1v1沟通和内容重制措施 [6] - 践行"逆着人性做人 顺着人性做事"原则 拒绝敷衍应对内容质量问题 [6][7]
NVIDIA (NVDA)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3-06-13 01:02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NVIDIA、特斯拉、Mobileye、MediaTek、XPeng、Neo、现代起亚、Polestar、Lucid、BYD、梅赛德斯、捷豹路虎、沃尔沃 [1][45][18][19] - 行业:汽车行业、自动驾驶行业 [1][10]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战略 - 提供端到端平台支持汽车生态系统合作伙伴,涵盖汽车设计、AI 模型训练、AV 堆栈模拟等,与整个生态系统合作,而非仅关注 OEM [4][6] - 满足 AV 不断增长的计算需求,采用通用可编程架构,确保产品跨代软件兼容,如 Thor 与 Orin、Xavier 软件兼容 [10][11] - 行业向集中化发展,Thor 设计用于整合多台计算机,引入数据中心技术,为客户提供低功耗、低成本解决方案 [13][14] - 扩大平台安装基础,与 MediaTek 合作将 GPU、CUDA、TensorRT 集成到其汽车 SoC 中,芯片可供其他合作伙伴使用 [15][16] 业务模式 - 产品多样,包括芯片、软件、模拟软件、混合产品等,软件贯穿始终,软件价值可能超过硬件,具体取决于客户需求 [21][24][27] - 客户可按需选择,多数合作伙伴采用芯片、操作系统和中间件,部分需要全栈服务,也有仅使用软件的情况 [23][24][26] 生态系统开放性 - 不仅是 NVIDIA 产品平台,对第三方开放,支持客户在不同场景使用,如特斯拉在云端使用 NVIDIA 进行训练和模拟,但不在车内使用 [32][33] - 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不同层次的软件和服务,如仅提供模拟帮助、为其他芯片提供软件授权等 [35][37][38] 市场趋势和风险 - 管道未来六年达 140 亿美元,多数客户倾向 SOC 和低软件收入,部分软件收入可能超过硬件收入 [17][41][42] - 客户在云端的业务内部由汽车团队管理,但为简化向投资者报告,将其计入数据中心收入 [44] - 市场上有 NVIDIA、特斯拉、Mobileye 等参与者,NVIDIA 最开放,风险取决于 OEM 战略,若客户遇到问题,NVIDIA 可提供帮助 [45][47][50] - OEM 长期希望具备内部软件能力,但实现难度大,可能需要 20 年,目前因投资和技术能力限制,仍需与 NVIDIA 合作 [52][54][57] 成本竞争力 - 专注于 L2+及以上级别汽车,在该领域成本和性能具有竞争力,市场份额成功,如中国 OEM、沃尔沃、梅赛德斯、捷豹路虎等采用 [59][60] - 传感器策略独特,Hyperion 架构可扩展,客户可选择低成本传感器配置,无需 LIDAR 也可构建系统 [61][62][63] 自动驾驶车辆采用路径 - 预计先在部分城市进行试验,商业货物交付领域将率先采用,乘用车 L4 级别消费市场可能在下个十年或更久,需谨慎确保安全,模拟和验证至关重要 [66][67][6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会议中提到的 Drive Omniverse 可帮助客户构建汽车工厂、设计零售配置器,Omniverse 可用于合成数据生成 [4] - OVX Constellation 是一种混合产品,客户可购买类似车内 Orin 或 Thor 的硬件,搭配 Drive SIM 软件 [25] - 公司内部将与客户在云端和汽车方面的业务作为一个整体管理,但向投资者报告时将云端业务计入数据中心收入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