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ud Note

搜索文档
录音笔里的AI暗战:出门问问押注智能体,能否冲破同质化“迷雾”
华夏时报· 2025-06-26 20:42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从原创硬件研发转向成熟硬件形态+AI软件开发的轻资产模式,曾需投入几千万元研发且需销售10万台才能回本,现重心转向软件竞争[3] - AIGC业务收入占比从2021年1.7%飙升至2024年56.8%,形成AI配音助手、数字人分身等完整产品矩阵,注册用户超1000万,付费用户超100万[7][8] - 智能硬件收入连续4年下滑(2021-2024年:3.38亿元→1.52亿元),亟需新爆品,同时软件毛利率从37.5%提升至67.2%[7][8] 新产品布局 - 推出AI卡片录音笔TicNote,内置Shadow AI支持120+语言转写及方言识别,瞄准会议/教育场景效率痛点,海外版已接入GPT-4o等模型[4][6] - 产品差异化定位为"智能分析助手"而非传统录音工具,需验证复杂场景(如跨境会议)的技术不可替代性以避开同质化竞争[4] - 海外市场占比超95%,2024年加速拓展欧美市场,但面临手机/会议App等多形态竞品的功能重叠挑战[5][6] 行业竞争环境 - 参考竞品PLAUD.AI磁吸卡片录音笔年收入1亿美元且连续2年10倍增长,显示细分市场需求存在但技术门槛较高[2][3] - AIGC行业同质化严重(配音助手/数字人赛道拥挤),专家建议公司聚焦细分领域成为"代名词",避免面面俱到[8][9] - 大模型创业潮加剧竞争,公司需证明技术落地能力而非仅靠概念,否则可能被浪潮吞没[2][8] 财务表现 - 2021-2024年总收入波动(3.98亿元→3.9亿元),年内亏损持续扩大(2.76亿元→7.2亿元),2024年营收下滑因战略放弃传统企业解决方案业务[8] - AIGC解决方案收入四年增长32倍(2021年682万元→2024年2.22亿元),成为主要增长引擎[7]
出门问问发了新硬件,AIGC第一股急需新故事
36氪· 2025-06-25 19:54
编辑|苏建勋 以"AIGC概念第一股"上市一年后,2025年6月25日,久未露面的出门问问创始人兼CEO李志飞现身公司发布会。在分享环节,他笑着讲了一段其实"很 痛"的感悟: "世界上只有少数巨头能做大模型,坦白讲,大模型就不是我们能玩得起的。" 与其说是感悟,上述结论其实已是行业共识,李志飞也要带着出门问问尽快翻篇。 他的分享几乎囊括了Agent、AI Coding一众当下的热门理念。回到公司的实际业务,李志飞最后交出的成果,是一款针对国内市场的AI卡片式录音笔, TicNote,其中内置了出门问问新研发的Agent,Shadow AI。 此前,TicNote已经在4月17日面向海外市场发布——这也是2024年4月24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以来,出门问问发布的第一款智能硬件产品。 文|周鑫雨 △TicNote和Shadow AI。图源:出门问问 卡片式录音笔是AI硬件少数跑出成功PMF的品类。此前深圳创业公司Plaud,靠在海外销售磁吸卡片录音笔,在2024年创下了1000万美金收入。 李志飞也在媒体交流会上坦言,TicNote难免会和Plaud比较。但对于出门问问而言,如今做硬件的思路,会更为保守。在媒体交流 ...
苹果AI放鸽子,AI录音机、AI玩具等“新国货”先火了
南方都市报· 2025-06-10 16:41
同时,南方都市报将联合广东连锁经营协会等多个省市的连锁协会成立组委会,举办"2025高品质消费 生态大会",组委会将从企业品质力、成长性、创新性、社会责任等方面综合评定"2025高品质消费品牌 TOP100"。 2025高品质消费品牌TOP100行业趋势观察④ 为进一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振消费信心,南方都市报近日启动"高品质消费观察"系列专题,聚焦 颜值经济、运动户外、食品康养、智能消电、宠物经济、体验经济、兴趣消费、跨境出海、消费科技九 大热门赛道,展开系列调研、走访和报道。 在筛选入围品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AI+硬件正成为涵盖功能性产品、玩具产品和家电产品等多个赛 道的重要趋势。随着多模态能力和相关模型能力的进化,国内外的科技巨头或初创公司已推出了一批 AI硬件,利用AI能力,这批产品正在逐渐破圈。 去年WWDC上苹果曾宣布将Apple Intelligence集成到包括Siri在内的一系列程序中,并与 OpenAI合作将ChatGPT引入iPhone等设备。但北京时间6月10日凌晨1点,苹果WWDC25开 发者大会开场没多久,苹果软件主管Craig Federighi就宣布,相关更新可能要推迟到明年 ...
AI硬件,会是下一个万亿市场吗?
虎嗅· 2025-06-08 19:44
行业趋势 - AI硬件竞争开启,Google和OpenAI相继布局XR设备和AI硬件收购 [1] - 到2030年AI硬件市场规模预计达474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38.73% [9] - 2024-2025年AI硬件消费品爆发,国内创业公司利用供应链优势取得成绩 [16][17] OpenAI收购IO的战略意义 - OpenAI以65亿美元全股权收购成立仅1年的AI硬件公司IO,为史上最大收购 [1][2] - IO创始人Jony Ive曾设计iPhone等苹果经典产品,为OpenAI注入苹果级硬件基因 [2][3] - 收购旨在开发全新AI设备,改变人机交互方式,首款产品非iPhone替代品 [4][12] 新产品规划 - 首款设备预计2027年量产,挂脖佩戴,外形类似iPod Shuffle,无显示屏 [5] - 以电影《Her》为灵感,主打AI伴侣概念,强调体验和陪伴 [13][14] - 具备摄像头和麦克风,语音对话为主要交互方式 [5][14] 分发渠道竞争 - OpenAI需突破第三方平台限制,扩大AI分发渠道 [7][11] - 谷歌、Meta、苹果等巨头均布局AI硬件,争夺用户入口 [8] - 行业护城河从模型能力转向分发能力和用户交互体验 [7][8] 创业公司机会 - 国内企业如PLAUD NOTE、雷鸟V3等在细分领域取得突破 [16] - 情绪价值等个性化赛道可避开大厂竞争,如AI宠物Ropet [17] - AI Native硬件尚未出现,赛道仍处早期阶段,机会与挑战并存 [19] 技术合作背景 - OpenAI CEO奥特曼曾个人投资Humane AI Pin,并领投Opal摄像头公司 [5] - Jony Ive与OpenAI秘密合作已持续两年 [5] - 设计团队将归属OpenAI,Ive以顾问形式参与 [3]
不见投资人,年入1亿美金,一款AI录音机的10倍增长神话
36氪· 2025-06-03 16:23
以下文章来源于硬氪 ,作者黄楠 硬氪 . 专注全球化、硬科技报道。36kr旗下官方账号。 吊诡的是,在海外没有一款硬件能解决这个问题。录音笔大厂索尼、Olympus、Philips的产品迭代停滞将近十年,功能上仍以单一录音为主,并没有实时转 写、多场景适配、智能降噪等技术。 这是一个绝佳的时机。 关注到海外人群对语音转文字工具的迫切需要,许高创立Plaud.AI并以录音设备为切入点,在次年发布了首款支持手机控制、具备IoT能力的录音笔产品。 半年内,公司实现了盈利。 自此,Plaud.AI进入了无人之地。 有不少机构找上门想参股, 最后连创始人都没见到。 文 | 黄楠 编辑 | 袁斯来 来源| 硬氪(ID:south_36kr) 封面来源 | 企业供图 回溯至两年前,鲜少有人能预见,一款贴在iPhone背后的AI卡片录音机,能让一家年轻的公司几年内席卷海外市场。 2021年,年轻的连续创业者许高正在寻找第四次创业方向。他发现,Google上一个名为"Live Transcribe"的APP下载量超过10亿。 这是一个实时语音转文字的应用,基于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SR),可将实时对话内容转录为文本,但由于无法储 ...
中国 AI 投资人:练习时长两年半
Founder Park· 2025-05-06 20:05
AI让我变得更勤奋了
乱翻书· 2025-04-28 10:07
新周刊 . 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 编者荐语: 今年深入使用AI后,感慨到"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 新周刊做了期《守住工位》的封面专题,找了同为内容/创意创作者的我,聊了对AI如何影响、定义自己的工作的疑问。 我最大的感受是:如果你不去熟练使用工具,那就会被更熟练使用工具的人剥削。 以下文章来源于新周刊 ,作者王立 如果自我意识不过是人类的神经活动,那机器迟早也会拥有。如果连意识都不是独特的, 面对机器更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处理能力,人类该如何自视、如何自处? 作者 | 王立 编辑 | DR 参加工作时,我的第一个选题是关于AlphaGo的。2016年3月,谷歌旗下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研发的围棋机器人AlphaGo,在人机大战中战胜了围 棋世界冠军李世石。 科幻小说《深渊上的火》作者弗诺·文奇曾提及"技术奇点"这个概念: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比人类更聪明的智能体将被创造出来并引发"智能爆 炸",使科技进步以指数级速度加速,技术发展将进入一个人类完全不可预测和不可逆转的阶段。 有人将"奇点"的来临形容为"在站台上等待列车":你知道火车迟早会到达,但具体什么时候到却无法确定。火车到站、离开的时间只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