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90

搜索文档
二季度亏损100亿!沃尔沃全球闪电裁员,中国区三天完成裁员283人,赔偿基本为N+3
金融界· 2025-08-06 11:30
核心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亏损100亿瑞典克朗(约74亿元人民币),为2021年上市以来首次季度亏损,市场原预期利润23亿瑞典克朗(约16.92亿元人民币)[1] - 亏损主因美国关税导致114亿瑞典克朗(约84.36亿元人民币)一次性费用,剔除后经营利润为29亿瑞典克朗(约21.46亿元人民币)[2] - 经营利润同比大幅下滑,2024年同期为80亿瑞典克朗(约59.2亿元人民币)[2] 美国关税影响 - 美国对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导致利润丰厚的ES90车型无法进入美国市场[2] - 公司从美国产品线撤出轿车和旅行车,但强调不退出美国市场[2] - 计划2026年底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工厂生产XC60 SUV车型,通过本地化生产规避关税[2] 成本削减措施 - 全球裁员3000人,占全职员工总数7%(全球员工总数43500人),产生15亿瑞典克朗(约11亿元人民币)一次性重组成本[4][5] - 中国区裁员283人,占在华员工总数3.5%,主要涉及上海技术研发中心工程、研发、供应链管理等岗位,赔偿标准为N+3[1][4][5] - 启动总额180亿瑞典克朗(约133.2亿元人民币)降本增效计划,2026年完成[5] - 取消2025年和2026年财务指引,减少全球业务投资[5] 电动化转型挑战 - 2024年中国市场销量15.64万辆,同比下降8%;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销量同比下降6%,中国市场同比下降12%[6] - 放弃2030年全面电动化目标,调整为"2030年90%销量为电动车"[6] - 首款原生纯电平台车型EM90(MPV)定价高难以跑量,2024年前5个月累计销量仅191辆[6][7] - EX30纯电SUV被视作极氪X换壳车型,前5个月累计销量459辆,2月销量仅84辆[7] - 产品更新迭代速度滞后,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等功能与国产新能源品牌存在差距[7] 市场应对策略 - 采取激进降价策略:XC60降价14万元,S90燃油版降价10.6万元,XC90起售价下调16万元[7] - 经销商额外提供6万至10万元折扣,短期内刺激部分车型销量[7] - XC60的6月销量跃升至7179辆创年内新高,在豪华SUV市场排名升至第三[8] - XC90的2月销量7607辆,同比微增4.2%[8] 行业影响 - 沃尔沃业绩爆雷被视为欧洲与日本汽车行业面临挑战的风向标[3] - 美国关税连锁反应预计使汽车行业迎来充满挑战的财报季[3] - 日产汽车削减约15%全球员工,大众、奔驰、福特、通用等传统巨头均已宣布裁员和削减成本计划[5] - 博世、大陆等零部件巨头也在全球范围内裁减岗位[5]
沃尔沃二季度净亏75亿克朗,北美市场调整策略应对挑战
搜狐财经· 2025-07-18 21:20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为935亿瑞典克朗,相比2024年同期的1015亿瑞典克朗下降7.9% [1] - 营业利润缩水至29亿瑞典克朗,较2024年同期的82亿瑞典克朗下降64.6% [1] - 净亏损达75.1亿瑞典克朗,主要由于114亿瑞典克朗的资产减值和14亿瑞典克朗的重组费用 [1] 销量数据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零售销量为18.16万辆,较2024年同期的20.54万辆下降11.6% [1] - 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下跌26%,与2024年同期新能源车型43%的增长形成鲜明对比 [1] 亏损原因 - EX90和ES90平台的财务减值调整导致114亿瑞典克朗资产减值 [1] -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关税政策波动和市场竞争加剧对产量和盈利能力造成持续挑战 [1] 应对措施 - 缩减产品布局,暂停美国部分车型销售,停产S60和S90等车型 [3] - 对EX90车型计提114亿瑞典克朗减值准备 [3] - 计划2026年底投产中型SUV XC60以寻找新增长点 [3] 中国市场策略 - 强调需聚焦中国本土需求,不能简单照搬欧洲产品策略 [3]
沃尔沃二季度净亏损75亿克朗,北美市场策略调整应对挑战
搜狐财经· 2025-07-18 17:46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为935亿瑞典克朗,营业利润为29亿瑞典克朗,净亏损75.1亿瑞典克朗 [1] - 2024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为1015亿瑞典克朗,营业利润为82亿瑞典克朗 [1] - 巨额亏损主要源于EX90和ES90平台的财务减值调整,导致114亿瑞典克朗资产减值和14亿瑞典克朗重组费用 [3] 销售数据 - 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零售销量20.54万辆,同比增长15%,新能源车型销量同比增长43% [3]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销量下滑至18.16万辆,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下降26% [3] 市场挑战与应对措施 -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关税政策影响和市场竞争加剧对产量和盈利能力造成压力 [3] - 缩减产品布局,包括暂停美国部分车型销售、压缩车型阵容,停产S60和S90等车型 [3] - 计提EX90车型114亿瑞典克朗减值准备 [3] - 计划2026年底投产中型SUV XC60 [3] 中国市场策略 - 强调本土化策略,需聚焦中国消费者独特需求而非照搬欧洲产品 [4]
同比激增29.5%!2025年上半年累计召回汽车超528万辆,软件缺陷成主因
华夏时报· 2025-07-04 13:38
汽车召回总量与结构变化 - 2025年上半年国内汽车召回总量达528.1万辆,同比增长29.5%,创近十年次高纪录 [2] - 本田在华双合资企业因转向系统缺陷实施行业最大规模单次召回,涉及136.7万辆,占总量25% [3] - 特斯拉中国因电子电气系统缺陷召回120.68万辆Model 3/Y等车型,接近其2024年全球交付总量178.92万辆 [3] 品牌召回表现分化 - 韩系品牌召回量同比激增113倍,主要因车载软件兼容性缺陷及零部件耐久性问题 [3] - 欧系品牌召回量暴涨45倍,受豪华车企电动化转型期供应链管理失序影响 [3] - 自主品牌召回量同比下降85.1%,市场占比降至个位数,反映质量管控进步 [3] 召回原因技术转型 - 超四成问题指向车机系统漏洞,新能源汽车占比达三成,"单踏板模式失灵""智能驾驶误判"等数字化问题突出 [2] - 德系品牌奔驰以12次召回、14.5万辆涉事规模领跑,问题覆盖燃油泵模块、电池管理系统等多领域 [5] - 行业转向基于OTA升级和生产数据溯源的预测性质量管控,预防性召回案例同比锐减76% [5] 新能源汽车召回特点 - 小米汽车因智能泊车辅助系统静态障碍物探测失效风险召回3万辆SU7 [6] - 新能源汽车在三电领域(电池/电机/电控)召回频次显著下降,反映技术成熟度提升 [6] - 比亚迪刀片电池和特斯拉4680电池包的安全设计印证电动化领域技术迭代成果 [6] 豪华品牌质量管控挑战 - 奔驰、宝马等豪华品牌累计发布33次召回公告,占行业总量55% [7] - 捷尼赛思因高压燃油泵密封缺陷发起"惯性召回",故障模式与2024年同源问题重合 [7] - 克莱斯勒、斯泰兰蒂斯等频现制动踏板松动、发动机舱起火等本土化适配缺陷 [7] 行业质量管控体系升级 - 监管将动力电池性能衰减阈值、碰撞安全防护等级纳入强制检测目录 [7] - 行业需构建覆盖算法训练、电磁兼容性、异常工况模拟的全新验证体系 [7] - 质量管控从硬件缺陷转向"预防-响应-优化"闭环管理,用户体验成为新标准 [8]
又一家豪华车企裁员3000人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27 21:54
裁员与成本削减计划 - 沃尔沃将裁减约3000个岗位 主要影响瑞典办公室员工 占其白领员工总数的15% [1] - 截至2024年底 沃尔沃全球共有42600名员工 [1] - 4月底宣布削减价值180亿瑞典克朗(约19亿美元)的成本和现金行动计划 并对美国业务进行重整 [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下降60% 4月全球销售量较去年同期下滑11% [1] 管理层变动 - 2025年3月底更换首席执行官 重新召回前任首席执行官萨缪尔森 同时兼任总裁 [2] - 萨缪尔森任命从2025年4月1日开始 任期为两年 公司正在物色长期继任者 [2] - 萨缪尔森曾于2012年至2022年担任CEO 主导品牌重振 新市场拓展和公司IPO [2] - 前任CEO骆文襟于2025年3月31日卸任 其任期内主要任务是助力公司快速完成电气化转型 [2] 电气化转型进展 - 2017年宣布全面电动化战略 计划2025年纯电车型销售比重达50% 2030年转型纯电豪华品牌 [2] - 2024年9月下调2030年目标 电动汽车占比调整为90%至100%(包括纯电和插混) 其余为轻度混动 [3] - 2025年推出7款车型 包括3款纯电 3款燃油更新换代车型和1款超级混动SUV [4] 经营环境挑战 - 面临美国关税影响 电动汽车需求放缓 原材料成本上升和全球地缘政治不确定性 [1] - 作为受美国关税影响严重的欧洲汽车制造商之一 公司采取裁员和削减投资等措施应对 [1]
【传统品牌篇】今年是汽车销售史上最淡五一?一线销售大盘点
车fans· 2025-05-09 08:29
话题1 五一期间客流量和订单量 - 上汽大众客流量和订单相比4月下旬翻倍增长 超出预期 部分销售顾问提前完成目标 [4] - 广汽本田五一头两天客流火爆 1号完全接待不过来 但3号后回落至普通周末水平 [9] - 沃尔沃客流量爆炸式增长 五一当天达40波客流(平时15波) 但4号后回落 订单仅完成12单(预期25单) [11] - 广汽丰田客流尚可但订单不成正比 看得多下手少 [15] - 比亚迪海洋网客流比4月提升30% 日均订单13个 但4号后明显下降 [18] 话题2 促销政策及效果 - 上汽大众车展价格不降反涨(涨1000-2000元) 但日均订车12台远超预期7-8台 [4] - 广汽本田促销仅为六重大礼等氛围活动 无实质优惠 客户仍猛砍价 [9] - 沃尔沃S60送首年保险 S90/XC60/XC90加送终身免费保养 但刺激有限 客户预期金融23万的XC60想砍到20万裸车 [11] - 广汽丰田促销为砸金蛋拿礼品 客户认为优惠不足缺乏诚意 [15] - 比亚迪海洋网智驾新款优惠力度大 但以清库为主 本地区补刺激购车 [18] 话题3 客户购买意向及关注因素 - 上汽大众客户购车意向明显提高 最大担忧是后期价格大跌 2-4月观望情绪浓 [5] - 广汽本田客户观望情绪强 因价格与平时无异 [9] - 沃尔沃客户犹豫不决 普遍认为淡季刚开始未来会更优惠 且担心年底新款换代 [11] - 广汽丰田客户预期高 网络信息混乱导致怀疑心态 [16] - 比亚迪海洋网客户最关注价格 担心车型更新快被背刺 经济环境差影响消费 [18] 话题4 畅销及滞销车型分析 - 上汽大众朗逸家族、途岳新锐、帕萨特家族最好卖 威然和凌度五天零订单 [5] - 广汽本田雅阁、皓影因优惠大受关注 奥德赛外其他车型艰难 [9] - 沃尔沃XC60为主力车型 S60关注度高但成交难(客户要求全款20万落地) [12] - 广汽丰田锋兰达因性价比畅销 赛那受竞品压力难卖 [16] - 比亚迪海鸥、海豹06 dmi、宋plus等流量车型好卖 海豹EV、海狮系列因价格高被淡忘 [18] 话题5 销售平淡主因 - 上汽大众订单爆发因2-4月观望客户集中释放 店内火爆现象带动犹豫客户 [5][6][7] - 广汽本田因平常活动过多稀释节日效应 地补政策不均导致需求分化 [9] - 沃尔沃受自媒体离谱报价干扰 品牌力下滑 销售士气低迷 [12][13] - 广汽丰田客户预期与优惠落差大 网络信息内卷加剧 [16] - 比亚迪因去年需求透支 车型更新过快引发背刺担忧 经济环境压制消费 [18]
两位副 CEO 离职背后,沃尔沃电动化进程踩刹车
晚点LatePost· 2024-10-13 20:01
沃尔沃电动化战略调整 - 公司宣布放缓电动化转型计划,2030年目标从"只销售纯电车"调整为"插混和纯电车型占比至少90%"[4] - 下调2023年营业利润率预期从"8%以上"降至"7%-8%",并放弃535-584亿美元营收目标[4] - 叫停推行5年的汽车订阅服务"Care by Volvo",在德荷瑞挪的服务转手,英美逐步取消[4] 高管与组织架构变动 - 首席商务官兼副CEO Björn Annwall离职,公司不再设副CEO职位[4][5] - 2023年5月首席运营官Javier Várela离职,同期提拔三位汽车行业资深高管进入执行团队[13] - 现任CEO骆文襟2022年上任,无汽车背景,此前任戴森CEO,董事会看重其数字化转型经验[6] 产能与投资布局 - 2022年投资300亿瑞典克朗与Northvolt合建50GWh电池厂,目标供应50万辆电动车[6] - 投资100亿瑞典克朗改造瑞典托斯兰达工厂,新增电池组装产能[6] - 斯洛伐克科希策工厂2026年投产,规划为欧洲第三大生产基地[6] - 2023年减持极星股份从48.3%降至18%,停止对其资金支持[10] 市场表现与产品策略 - 2023年总销量70.9万辆创纪录(+15%),但纯电车型仅占16%[9] - 欧洲市场新能源车占比达66%,EX30成为欧洲销量第二纯电车型[14] - 中国前9月销量11.3万辆(-10%),主销车型XC60终端优惠近16万元[15] - 美国市场混动车销量达纯电车型4倍,XC60混动版全球月销1.8万辆[15] 行业环境与竞争态势 - 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迫使EX30产线从中国转移至比利时[14] - 欧洲供应链企业Northvolt裁员1600人并推迟与沃尔沃合作的电池厂扩建[15] - 大众、宝马等欧洲车企同步收缩电动化投资,转向混动技术路线[15] - 2023年公司股价下跌约40%,反映市场对转型节奏的担忧[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