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思域
icon
搜索文档
合资集体觉醒,唯独少了本田?
36氪· 2025-11-03 14:23
这个夏天,中国车市所涌现的高强度竞争架势,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大量新车扎堆上市,连带着电动化进程的加快,几乎让整个市场都充斥着十足的火 药味。 这几个月以来,长安马自达乘胜追击,拿出了EZ-60这款有着很强长安味道的新能源SUV。上汽通用同样选择易边再战,赶在国庆假前,用至境L7向市场 展现出自己誓要跟上中国步伐的决心。 细细数来,现存的主流合资品牌已经不多了,但就整个市场现有的格局来说,和大众、丰田、日产等相比,本田几乎缺席所有能和中国品牌互掰手腕的场 合。 上半年,本田将P7/S7带到了中国用户的面前,GT轿车也在紧罗密布地推进量产落地。可就市场给予的反馈,我敢说,本田电动车的市场声量就是整个合 资阵营中最弱的。甚至相较于起亚EV5和现代EO羿欧,本田电车都落不到些许正向反馈。 本田怎么了?怎么会在经过近5年的电动化转尝试后,依旧未能在中国做出一番成绩? 这个问题很尖锐,身在本田体系内的每一个人更是想不通。奈何,现实就是如此,本田要想逆转困境,加快推陈出新的速度只是首要条件。搞清楚什么样 的产品才是真正适合中国用户,或许更显关键。就像,如果单纯以2025年东京移动出行展上的自信去对待中国,万万是要不得的。 ...
银河星耀8:官降1万送交强险,找关系也只能再少500
车fans· 2025-10-31 08:31
核心观点 - 银河星耀8作为一款插电混动家用轿车,其市场定位主打高性价比和实用性,核心卖点包括外观设计、空间表现、宁德时代电池以及相对较低的用车成本 [2][3][6] - 该车型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品牌力不足的挑战,尤其在对比比亚迪等强势品牌时,技术形象和消费者认知是主要短板 [5][6][8] - 当前销售策略以官方降价和金融政策为主,但终端价格存在区域差异,客户画像以中年男性置换群体为主,对价格敏感度高 [2][3][10][13] 市场表现与销售情况 - 在单店月交付99台车中,银河星耀8贡献11台,占店内销量约11% [2] - 店内每日进店客户16-17批,其中约30%会关注银河星耀8 [2] - 现车库存共12台,主要集中在130km EM-i尊享版和尊贵版,颜色以银色为主 [2] - 销售人员单车提成为300元,若客户在店内办理保险上牌,提成会略有上浮 [2] 客户画像与购车动机 - 超过80%的购车用户为25至50岁男性,职业包括工厂蓝领、个体户小老板,基层公务员占比约10% [3] - 置换购车比例高达70%,主要购车需求为日常通勤 [3] - 客户购车决策注重综合性价比,选择原因包括外观、系统流畅度、23个喇叭的音响效果、空间舒适性以及宁德时代电池 [3][6] - 部分客户从运动型轿车(如思域)置换,动机源于家庭结构变化(如生育二胎)后对空间和燃油经济性的需求转变 [6] 竞争格局与对比分析 - 官方竞品包括比亚迪汉、奇瑞A9L、迈腾、凯美瑞、天籁,实际市场中比亚迪汉和奇瑞A9L被提及频率较高 [5][6] - 与奇瑞A9L的竞争中,部分客户认为奇瑞在技术研发形象上优于公司 [6] - 败给竞品(如比亚迪汉)的主要原因是品牌力不足,消费者主观认为竞品技术(如刀片电池)更先进,尽管电池供应商相同 [8] - 1.5T高配车型因价格高出2万多元而难销,客户认为1.5L自吸发动机已够用,且对多档DHT变速箱的节油优势感知不强 [15] 产品配置与偏好 - 畅销配置为130km EM-i尊享版和尊贵版,销量占比各约50% [15] - 最受欢迎的颜色为银色,占销量60% [15] - 1.5T车型配置增加电尾门和3档DHT变速箱,但客户付费意愿低 [15] 价格与促销政策 - 厂家官方降价1万元,并推出赠送交强险活动(相当于再优惠950元) [10] - 尽管厂家管控严格,但外地部分经销商存在提供2000-3000元额外优惠的情况 [10] - 针对教师、消防员、警察等特定职业及合作单位员工,提供2000元大客户补贴 [20] - 厂家金融政策提供10万元24期免息或6万元36期免息贷款方案 [13][14] 产品使用反馈与售后 - 客户抱怨点包括系统偶发黑屏卡顿、仪表台尺寸显小气、触屏及语音功能对年长用户不够友好 [17] - 常规保养费用约为650元,保养间隔为发动机和电机均为1年或1万公里 [19] - 智能驾驶和车载流量服务仅免费赠送5年,之后将产生收费 [21] 购车财务方案 - 以130km EM-i尊享版为例,指导价135,800元,优惠后125,800元,全款落地价约73,800元(含购置税0元、保险5,000元、上牌费500元) [11][14] - 贷款方案示例:贷款金额60,000元,分36期,月供1,666.6元,手续费2,500元,利息为0 [14]
六次换代,它凭什么赢取1500万用户的心?
南方都市报· 2025-10-28 21:10
产品发布与市场表现 - 东风本田CR-V全球30年荣耀款于9月22日焕新上市,共推出11个版本,现时全系现金优惠4万元,售价区间为14.59万至20.99万元 [2] - 新车在传承“全能基因”基础上,聚焦智能科技,升级了Honda CONNECT 4.0智导互联系统和Honda SENSING 360+安全超感系统,实现“油电同智” [2] - 2025年1至8月,CR-V销量突破11万台,实现7.4%的稳健增长,相当于平均每3分钟就有一位用户选择CR-V [6] - CR-V上市30年来累计赢得全球1500万用户信赖,其中包括超320万个中国家庭 [2][6]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 - 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于2003年7月16日正式成立,22年来实现快速发展,累计产销已超过860万辆 [13] - 公司产品实现燃油、混动、纯电动力全覆盖,以及轿车、SUV、MPV品类全覆盖,拥有16款车型 [13] - 在智电时代,公司依托东风汽车研发总院平台技术孵化自主品牌灵悉,并与宁德时代、Momenta等本土伙伴合作,构建多元新能源矩阵 [13] - 自2017年起,公司连续六年产值破千亿元,成为湖北工业史上首家年产值超千亿的单体企业,2004至2024年累计纳税达1633.3亿元 [14] 产品迭代与技术升级 - CR-V自1995年第一代诞生,至今已更新至第六代,其换代史亦是东风本田的品牌成长史 [6] - 全新升级的Honda CONNECT 4.0系统在语音、导航等维度全面进阶,新增智能推荐目的地、红绿灯倒计时等实用功能 [8] - Honda SENSING 360+系统依托整车19个高精度传感器,搭载超20项驾驶辅助功能,包括高速领航辅助等 [8] - 第六代CR-V已坐拥“三动力系统”布局,凭借第四代i-MMD混动系统的经济性成为市场“常青树” [6] 市场营销与用户回馈 - CR-V全球30年荣耀款推出价值高达2.4万元的全能生活礼遇,包括贷款10万3年免息、厂家置换补贴至高4000元、核心部件终身质保等福利 [11] - 公司秉持“以人为本、三个喜悦”的企业哲学,认为深刻理解用户是CR-V屹立市场、实现长红的关键所在 [3] - CR-V持续被用户喜爱30年的密码被归结为满足驾趣渴望、提供省心安心舒心体验以及紧跟智能化时代需求 [6]
在新能源的时代洪流中,谁在为燃油车“续命”?
钛媒体APP· 2025-10-20 16:46
核心观点 - 在新能源渗透率超过60%的市场背景下,燃油车并未如预期般快速退场,反而通过智能化升级和市场结构性机会展现出新的生命力 [2][3] - 吉利汽车的中国星系列作为纯燃油车产品线,以“智能豪华”定位实现逆势增长,是市场回流和燃油车新逻辑的典型案例 [3] - 燃油车通过智能化续命、利用市场结构性红利以及充当企业战略缓冲,正经历“第二曲线”增长,但长期看其市场空间将温和衰退 [3][9][10] 市场结构性红利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总销量约1200万辆,燃油车占比49.9%,基盘规模接近600万辆,相当于一个欧洲汽车市场总量 [4] - 合资品牌在10-20万元价格带退潮,中国品牌如吉利中国星凭借更高配置、更低价格和更新智舱体验迅速补位,获得市场回流 [4] - 汽车消费分化明显,一线城市倾向电动化,二线以下城市因基础设施、气候、保值率、维修便利性等因素仍稳守燃油车 [5] - 燃油车在中国二十多年建立的认知壁垒和巨大存量盘,使新能源浪潮尚未全面下沉 [5] 智能化技术赋能 - 吉利中国星全新东方曜系列搭载与新能源同源的GEEA 3.0电子电气架构,具备中央计算平台、AI大模型、Flyme Auto智能座舱和H3辅助驾驶系统 [6] - 电子架构统一使燃油车被重新编入智能化赛道,改变用户对燃油车落后的印象 [6][7] - 燃油车无需承担电池成本却能享受同等AI体验,在价格战环境中具备性价比优势 [7] - 中国星系列上半年销量增长21%,星越L蝉联燃油SUV销量冠军,星瑞稳居A级轿车前列,证明智能化延长了燃油车生命周期 [7] 企业战略意义 - 燃油车是现金流最稳的压舱石,为高风险高投入的新能源转型提供财务利润和规模效应支撑 [8] - 中国星作为成熟技术产品,是品牌下沉触角,覆盖三四线市场并为企业赢得转型时间缓冲 [8] - 在跨城出行、低温地区或农村市场等特定使用场景,燃油车仍具不可替代性 [8] - 全球范围内出现燃油车低谷反弹,欧洲重新审视2035禁油令,丰田押注混动与氢能双轨逻辑 [9] 未来趋势展望 - 燃油车韧性来自二三线城市保守需求、低维护成本和消费惯性,短期内仍能维持增长曲线甚至结构性反弹 [10] - 长期看,政策节能法规、供应链向电动架构迁移及年轻用户认知代际断层将逐步挤压燃油车生存空间 [11] - 燃油车不会轰然倒下,而是被时代温柔遗忘,当前成功代表用智能化与品牌文化延长生命周期的成熟时代自救 [11]
突然大降价!轩逸裸车价降至5.98万元,多车企跟进:朗逸新锐裸车7.3万元,雷凌全系优惠4万元,卡罗拉全系打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19:29
合资A级轿车价格竞争 - 东风日产轩逸1.6L舒适版裸车价降至5.98万元,较指导价7.99万元低2.1万元,落地价7万元,置换或报废补贴可进一步降低价格 [1] - 朗逸新锐裸车价7.3万元,现金优惠1.5万元,落地价8万元出头;丰田雷凌全系优惠4万元,1.2L版本优惠4.5万元;卡罗拉全系降幅3.9-4.1万元,1.5L先锋版裸车价7.5万元 [2] - 东风本田第十一代思域起售价调整为8.99万元,叠加置换补贴后低至7.49万元 [2] 市场销量格局变化 - 2024年前8个月A级轿车销量前三为轩逸(19.94万辆)、朗逸(18.44万辆)、速腾(15.59万辆) [6] - 销量前十中合资品牌仅占4席(轩逸、朗逸、速腾、卡罗拉),自主品牌占6席(比亚迪秦PLUS新能源、小鹏MONA M03、星瑞等) [7] - 轩逸与第一名比亚迪秦PLUS新能源销量差距超4万辆 [7] 新能源渗透与技术升级 - A级车市场新能源占比从2019年极低水平升至2024年8月的43%,燃油车占比从95.8%降至57.3% [8] - 部分合资车型通过智能化配置应对竞争,如速腾L搭载高速NOA功能、8155芯片支持智能语音控车 [4] - 自主品牌采用"B级车标准"开发紧凑级轿车,新能源车型凭借经济性和供应链优势提升竞争力 [8] 市场规模与车企策略 - A级轿车市场规模从2020年549.9万辆(份额28.5%)降至2024年343.7万辆(份额15%),5年减少206.2万辆 [9] - 2024年前7个月A级轿车销量214万辆,占轿车市场总销量587.7万辆的36%,仍为最大细分市场 [10] - 车企普遍采用燃油与新能源并行策略,长安汽车预计至少35%用户将继续选择燃油车 [10][12]
A级轿车市场硝烟再起,轩逸裸车价不足6万元!背后这一数据惊人:5年销量“蒸发”超200万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17:11
合资品牌A级轿车价格竞争加剧 - 东风日产轩逸1.6L舒适版裸车价降至5.98万元 较指导价7.99万元低2.1万元 叠加置换补贴后价格可进一步下探 [1] - 上汽大众朗逸新锐裸车价7.3万元 现金优惠1.5万元 落地价8万元出头 [2] - 广汽丰田雷凌全系优惠4万元 1.2L版本降幅达4.5万元 一汽丰田卡罗拉全系降幅3.9-4.1万元 先锋版裸车价7.5万元较年初降4000元 [2] - 东风本田第十一代思域起售价降至8.99万元 叠加置换补贴后低至7.49万元 [2]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显著提升 - 2024年前8个月A级轿车销量前十中自主品牌占六席 包括比亚迪秦PLUS新能源、小鹏MONA M03、星瑞、逸动、艾瑞泽8、帝豪 [8] - 轩逸累计销量19.94万辆居第二 与第一名比亚迪秦PLUS新能源相差超4万辆 [8] - 合资品牌仅四款车型上榜 分别为轩逸、朗逸、速腾、卡罗拉 [8] 产品策略差异化演进 - 部分合资车型通过智能化配置提升竞争力 如全新速腾L搭载高速NOA功能 配备8155芯片支持智能语音控车 [4] - 自主品牌采用"越级"策略 紧凑级轿车按B级车标准研发 在动力和空间形成优势 [10] - 新能源车型经济性优势凸显 行业分析师指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渗透率、供应链灵活度及电动智能化转型方面领先 [10] A级轿车市场规模结构性变化 - 2020年市场规模549.9万辆 市场份额28.5% 2024年降至343.7万辆 市场份额15% 五年减少206.2万辆 [11] - 2024年前7个月市场规模214万辆 市场份额16.8% 消费需求降低尤其是入门级家庭需求下降是主因 [12] - 新能源占比持续提升 2024年8月A级车新能源渗透率达43% 燃油车占比从2019年95.8%降至2024年8月57.3% [10] 车企多动力路线并行策略 - A级轿车市场仍为最畅销细分市场 前7个月占轿车总销量36% [13] - 自主品牌在巩固新能源优势同时加强燃油车布局 长安汽车表示未来至少35%用户仍选择燃油车 [13] - 行业普遍采用燃油与新能源"两端发力"策略 长安逸动已更新至第四代燃油版 未来可能推出新能源版本 [13]
“退无可退”,本田在中国缘何站在悬崖边缘
观察者网· 2025-08-19 15:32
核心观点 - 本田汽车在中国市场面临销量大幅下滑、新能源转型受阻及结构性困境 正通过剥离燃油车资产、削减产能和调整电动化战略应对危机 但转型效果不及预期且财务表现恶化 [1][5][6][9][11][12][14][17][19][20] 资产剥离与产能调整 - 东风汽车集团预挂牌出售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50%股权 该公司上半年净利润3.71亿元但仍被剥离 [1] - 本田中国总产能从149万辆削减至120万辆 其中广汽本田关闭年产能5万辆的第四生产线 东风本田停产年产能24万辆的第二生产线 [11] - 东风本田发动机产能从每年52万台减少一半 相当于其在华销售燃油车发动机产量的30% [12] 销量表现与市场困境 - 本田中国1-7月累计销量不足36万辆 同比下跌23% 7月销量4.48万辆同比下滑15% 连续第七个月下跌 [6] - 主力车型销量大幅萎缩:雅阁/CR-V/皓影三款合计月销不足3万辆 思域月销不足4000辆 飞度月销不足100辆 [6] - 经销商库存系数达2.0 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1.35 [8] 新能源转型进展 - 2025年本田在中国上市新车中新能源占比将达80% 较上年提升10个百分点 [12] - 上半年新能源车销量不到4.5万辆 新能源份额仅14% 远低于行业均值33.3% [14] - 新推出的纯电SUV东风本田S7和广汽本田P7月销量仅维持不到500辆 同级别市场平均月销达5000辆以上 [14] 战略合作与产品问题 - 与Momenta合作开发基于端到端大模型的量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与宁德时代深化电池技术研发和供应链合作 [12] - 新能源车型缺乏突破性技术 在智能驾驶和车机交互方面未形成差异化优势 初始售价25万元以上缺乏竞争力 仓促降价6万元后市场仍无起色 [14] 财务表现与目标调整 - 2025财年第一财季净利润1966.7亿日元(约95.7亿元人民币)同比大跌50.2% 销售净额5.34万亿日元(约260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 [19] - 将2030年纯电动车销量目标从30%下调至20% 计划2027-2030年在全球推出13款混动车型 使混动车型销量到2030年达220万辆 [17] - 中止Honda 0 SUV纯电动项目开发 主因美国市场需求疲软和政策红利消失 [19] 质量与品牌声誉 - 2020年因燃油泵缺陷在华召回约190万辆汽车 混动车型因软件缺陷召回6.7万辆 近期再因燃油泵安全隐患召回超过38万辆混动汽车 [10] - 发动机喷油嘴堵塞、车漆脱落、碳罐进水等质量案件频发 早期"机油门"事件引发行业震动 [10] - 日系车"省油耐用"的技术标签受到自主品牌更节能、更智能、更低价且快速迭代产品的冲击 [9]
本田净利腰斩只剩95亿,仍上调全年利润预期
搜狐财经· 2025-08-06 18:54
财务表现 - 2026财年第一财季销售净额5.34万亿日元(约2600.53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2% [2] - 经营利润2441.7亿日元(约118.91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减少49.6% [2] - 净利润1966.7亿日元(约95.78亿元人民币)同比骤降50.2% [2] - 美国27.5%进口关税导致当季营业利润减少约1250亿日元 [2] - 公司上调2026财年全年营业利润预期从5000亿日元至7000亿日元 [2] 销量情况 - 维持2026财年全球零售销量预测362万辆 [2] - 2024年全球销量380.7万辆同比下降4.6% [3] - 中国市场2024年销量85.2万辆同比下降30.9% 为2015年来首次跌破百万辆 [3] - 2024年上半年中国市场销量31.52万辆同比下滑超24% [3] 业务背景 - 公司为日本第二大汽车制造商 主力车型包括思域/雅阁/CR-V/飞度 [2] - 同时是全球最大摩托车制造商 主要市场覆盖北美/亚洲/欧洲 [2] - 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导致日系车市场份额萎缩 [3]
跌了5年,合资车企迎来拐点时刻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7-23 22:40
合资车企市场格局变化 - 广汽菲克于2025年7月8日正式破产,国产Jeep品牌彻底退出中国 [2] - 三菱汽车于2025年7月22日宣布终止在华合资合作,完全退出中国汽车生产业务 [3] - 2020-2024年合资车企市场份额从60%暴跌至34.8%,但2024年11月起开始止跌回升,2025年上半年稳定在36% [4][5][6] 头部合资车企表现 - 上汽大众2025年上半年销量52.3万辆(+2.3%),6月单月9.6万辆(+15.1%) [7][13] - 一汽-大众上半年销量43.61万辆(+3.5%),6月单月8.7万辆(+12.5%) [7][13] - 一汽丰田上半年销量37.8万辆(+16%),6月单月7.2万辆(+14%) [7] - 广汽丰田铂智3X累计订单破3万台,连续多月蝉联合资纯电SUV销量冠军 [14][17] 合资车企成功要素 - "外方战略+中方能力"双轮驱动模式成为破局关键 [9][10] - 本土化研发体制创新(如广汽丰田设立中国首席工程师RCE体制) [17] - 营销创新:上汽大众"油电同进"、一汽丰田"时光焕新计划"等 [13][18] - 守住燃油车基本盘(大众系燃油车市场份额同比提升0.7-1个百分点) [13] 日系车企分化明显 - 本田在华遭遇滑铁卢:2025年上半年销量31.5万辆(-24.2%),东风本田暴跌37.4% [20][23] - 日产相对乐观:东风日产N7累计交付破万台,斩获合资纯电车型销量榜首 [26] - 本田失利原因:燃油车基盘失守、新能源定价失误、本土化研发滞后 [23][24] 边缘化合资车企现状 - 神龙汽车2025年6月销量仅3077辆(-10.7%) [33] - 长安福特1-5月累计销量7.6万辆(-16.43%) [34] - 长安马自达推出首款纯电车型EZ-6但市场表现波动(首月2445辆→两个月后498辆) [37] - 边缘化车企尝试转型:长安马自达启动"双百翻番"战略,神龙汽车推出新品牌"示界" [40] 市场回暖案例 - 北京现代2025上半年销量10万辆,6月单月21713辆(环比+66%) [28] - 悦达起亚上半年销量124027辆(+13.2%),6月单月23245辆(+12.5%) [29]
合资车企销量回暖 以旧换新叠加价格策略效果显著
行业整体表现 - 六月车市热度不减 多项经济指标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 [1] - 主流合资车企销量出现逆势回暖迹象 除本田日产外均同比增长 [1] - 2024年合资车企市场份额集体失守后出现回暖迹象 [1] 车企销量数据 - 上汽大众销量52 3万辆 同比增长2 3% [1] - 一汽大众销量43 61万辆 同比增长3 5% [1] - 一汽丰田销量37 78万辆 同比增长16% [1] - 上汽通用销量24 51万辆 同比增长8 64% [1] 政策驱动因素 - "两新"补贴政策强力拉动消费升级 春节后车市热度持续走强 [1] - 截至6月30日 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累计申请量达412万份 [2] - 6月以旧换新申请量123万辆 较5月增长13% [2] - 近70%私人购车用户享受以旧换新政策 首购用户降至30% [2] 燃油车市场表现 - 合资品牌回归燃油车核心竞争优势 [3] - 5月起合资阵营集体"放价" 思域最高降3 5万元 CR-V下探至5万区间 [3] - 上汽大众推出多重促销组合拳 覆盖途岳/途观L/途昂等主力车型 [3] - 6月传统燃料汽车销量118 8万辆 环比增14 2% 同比增7 7% [3] - 朗逸/速腾/轩逸等经典燃油车单月批发超2万辆 [4] 车型贡献度 - 上汽大众朗逸/帕萨特/途观三款燃油车合计贡献34 5万辆 占总量65% [4] - 朗逸单车型贡献13 7万辆 帕萨特11 7万辆 途观9 1万辆 [4] 未来挑战 - 燃油车与新能源车选择渐趋两可 燃油车稳定半数市场份额 [4] - 需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 推出更具竞争力电动车型 [4] - 需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布局 提升售后服务水平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