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UBI车险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UBI车险行业定义、产业链、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趋势研判:车联网技术赋能保险创新,UBI车险市场前景广阔[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1-10 08:59
行业概述 - UBI车险是一种基于驾驶行为的保险,通过车联网、智能手机和OBD等设备综合驾驶习惯、技术、车辆信息和环境数据建立多维度模型进行定价 [3] - UBI车险主要分为按里程付费(PAYD)、按驾驶行为付费(PHYD)以及管理驾驶习惯(MHYD)三种类型 [5] - 该模式能让保险公司降低赔付成本,同时让驾驶行为良好的车主享受更公平优惠的价格 [3][7] 行业发展背景 - 中国汽车保有量从2015年的1.72亿辆增长至2024年的3.53亿辆,年复合增长率为8.32%,2025年上半年达3.59亿辆,同比增长4.06% [8] - 汽车保有量持续扩张,传统保险定价模式难以准确反映个体驾驶风险,为UBI车险创造了发展空间 [8] - 国家对新基建、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的战略扶持为UBI车险构建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1][10] 行业市场规模 - 中国UBI车险行业规模从2021年的102.3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32.4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8.97%,预计2025年将提升至143.22亿元 [1][10] - 全球UBI车险行业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54.6亿美元增长至2026年的772.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0.32% [9] - 行业已从早期单一里程计价功能演进为集驾驶行为分析、实时风险预警与综合安全管理于一体的智能保障体系 [1][10]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包括车载传感器、OBD设备、GPS模块等硬件供应商及数据服务商 [8] - 中游主体为传统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公司及科技企业,传统险企凭借品牌和客户基础占据主导地位 [8] - 下游销售渠道以线上平台为主,部分产品提供一键理赔、事故自动检测等增值服务 [8] 竞争格局 - 全球竞争形成三大梯队:第一梯队由State Farm、Allstate、Progressive等北美巨头及安联、安盛等欧洲企业主导,特斯拉凭借数据生态跻身该阵营 [10] - 第二梯队以国寿财险、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等国内大型险企为代表,同时包括鼎然科技、车卫士等科技公司 [10] - 第三梯队由众多区域性保险公司和新兴科技企业构成 [10] 重点企业分析 - 中国平安是中国首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及综合金融集团,2025年一季度总资产突破13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464.69亿元,同比下降1.38% [11] - 中国太保是综合性保险集团,在A+H+G三地上市,其产险在新型车险领域处于领先地位,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004.96亿元,同比增长3.01% [12][13] - 中国太保产险于2016年对美国UBI服务商Metromile投资5000万美元,加速布局UBI商业版图 [13] 未来发展趋势 - 技术演进上,数据采集将从单一OBD设备向多源融合生态拓展,通过算法实现驾驶风险的动态评估和弹性定价模型 [13] - 服务模式将向平台化生态转型,构建融合安全预警、紧急救援、维保服务的综合出行平台,形成闭环生态 [14] - 产品创新将聚焦个性化与社交化,推出模块化保险组合,并引入社交保险概念和区块链智能合约实现即时激励 [15]
新能源车险的困境与救赎
华尔街见闻· 2025-05-19 10:28
新能源车险行业亏损现状 - 特斯拉2024年在美国保险费收入达9.92亿美元,但赔付率高达103%,较美国财产与意外险平均赔付率高出37.1个百分点[1][4] - 中国新能源车险2024年综合成本率达107%,行业整体亏损57亿元;2025年一季度比亚迪自营车险综合成本率为103%,现代财险因主营新能源网约车业务达122%[5] - 仅人保财险因规模效应公开表态力争2025年实现新能源车险盈利,其他险企与车企均面临承保亏损压力[5] 亏损核心原因 - 维修成本高企:全铝一体式车身等技术导致碰撞后需整体更换部件,特斯拉、小鹏、蔚来等品牌维修费用显著高于传统燃油车[7][8][9] - 零部件供应垄断:核心部件仅限车企授权4S店供货,车型迭代快导致旧车配件难以量产,险企缺乏维修环节议价能力[10][11] - 营运车占比过高:2024年新能源营运车占比较燃油车高约10个百分点,人保财险披露其数量为燃油车五倍,高出险率推高整体赔付支出[12] 行业解决方案探索 - 主机厂尝试自营UBI模式:特斯拉通过车载传感器收集驾驶行为数据定价,但2024年仍亏损且客户投诉理赔周期长达数周至数月[13][14][18] - 第三方合作优化服务:车车科技为特斯拉、蔚来、小鹏等提供保险数字化方案,太保与上汽合作基于驾驶习惯定制个性化保费[21][22] - 维修体系改革需求:需推动零部件通用化与标准化,引入第三方维修机构打破垄断以压降成本[25] 自动驾驶技术的影响 - 辅助驾驶降低事故率:特斯拉利用安全驾驶数据训练FSD模型,人保财险验证辅助驾驶可减少系统故障导致的群体性风险,L3/L4测试车事故率显著低于人类驾驶员[26] - 新险种开发进展:人保与太保正开发L3及以上智能网联汽车专属车险,针对系统功能缺陷、数据泄露等风险设计复合型产品[26][32] - 责任划分与法律框架:德国L4级以上自动驾驶事故责任不再由驾驶人承担,美国加州要求制造商购买500万美元保险覆盖人身伤亡与财产损害[29][30] 未来责任主体变化 - 保险投保人可能从车主延伸至制造商:怀俄明州要求商业自动驾驶车辆配备500万美元保险,加州法律明确制造商需承担赔偿责任[30] - 多方合作成为趋势:险企需与汽车制造商、科技公司、芯片供应商共同制定产品标准与数据平台,以适配自动驾驶复杂场景[32]
3.5亿辆汽车背后的“后市场江湖”,在“最好的时代”遭遇“最难的考题”
华夏时报· 2025-05-14 08:09
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发展现状 - 2025年4月新能源车渗透率达51.5%,每卖出两辆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车 [2] - 2024-2029年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年复合增长率约20%,2029年市场规模预计达2.9万亿元 [2]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占汽车总保有量8.9%,2024年新注册量1125万辆占比超四成 [3] 市场结构与需求变化 - 传统燃油车后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6000亿元,平均车龄突破6年进入维修黄金期 [3] - 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新兴领域(三电维修、电池回收等)年复合增长率超20% [3] - 汽车改装市场规模突破千亿,85%用户选择贴膜、音响升级等个性化配置 [6] 技术变革与行业痛点 - 新能源汽车保养频次降低,维修依赖OTA升级,主机厂技术封闭导致配件垄断 [4][5] - 新能源维修领域面临50%技术人才缺口,车载软件代码量超2亿行,传感器超30个 [8] - 二手车交易车况信息不透明,改装市场70%经营者处于灰色地带 [8] 政策与产业协同 - 九部委2023年发布《指导意见》,推动配件标准化、新能源维修体系建设和二手车流程简化 [3] - 宁德时代推出电池健康度评估体系,途虎养车首创"保养八步法"服务标准 [8] - 比亚迪与职业院校共建"双元制"培训基地,阿里云开发AR远程指导系统解决人才短缺 [8] 商业模式创新 - 蔚来推出电池租用服务(BaaS),平安产险开发UBI车险实现精准定价 [9] - 宁德时代打造"电池银行"探索梯次利用,数商云平台提升配件库存周转率40% [9] - 抖音本地生活服务通过POI系统实现"视频种草-门店转化",车企OTA云平台成新利润增长点 [9] 消费趋势与数字化 - 新生代消费者追求"车生活"全场景体验,短视频平台汽车内容日均播放量超10亿次 [5][6] - 80后、90后车主习惯用APP预约服务,数字化重构用户关系 [9] - 智能网联技术普及催生软件升级、数据服务等新盈利点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