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UX系列
icon
搜索文档
ICCV 2025|降低扩散模型中的时空冗余,上交大EEdit实现免训练图像编辑加速
机器之心· 2025-07-05 10:46
核心观点 - 上海交通大学EPIC Lab团队提出了一种无需训练的高效缓存加速编辑框架EEdit,用于加速基于流匹配扩散模型的图像编辑任务 [6][7] - EEdit通过反演过程特征复用和区域分数奖励控制区域标记计算频率,解决了图像编辑中的时空冗余性问题 [9] - 该框架支持多种输入类型引导的编辑任务,包括参考图像引导、提示词引导和拖拽区域引导 [10] - 相比于未加速版本,EEdit实现了2.4倍推理速度提升,最快可达10倍加速 [8] 研究动机 - 基于扩散模型的图像编辑存在时间步数量多、反演过程开销大、非编辑区域计算浪费等问题 [6] - 在将猫编辑为虎的案例中发现非编辑区域存在高空间冗余,反演过程存在高时间冗余 [14] - 当前学界对图像编辑任务中时空冗余性带来的计算开销问题研究较少,是一片蓝海 [6] 方法简介 - EEdit采用输出特征复用方式压缩反演过程时间步,使用区域分数奖励控制区域标记更新频率 [7] - 设计了空间局域缓存算法(SLoC),利用编辑区域掩码作为空间知识先验来针对性更新feature tokens [20] - SLoC算法包括分数图初始化、区域分数奖励、feature tokens选择和递增补偿等步骤 [21][22][23] - 采用缓存索引预处理(TIP)技巧,将缓存更新逻辑转为离线预处理算法 [24] 实验结果 - 在FLUX-dev开源权重上进行实验,覆盖PIE-bench等四个数据集 [26] - 定量评估显示SLoC+ISS方案在PSNR(31.97)、LPIPS(1.96)、SSIM(0.94)等指标上最优 [27] - 计算开销(264.5T FLOPs)和推理时间(4.60s)显著优于其他方法 [27] - 定性实验显示EEdit在编辑区域精确度和背景一致性上表现优越 [28] - 与其他缓存算法相比,SLoC在前景保持度上效果提高50%以上 [29]
世俱杯上的尖端显示竞赛:RGB-Mini LED缘何强势突围
经济观察网· 2025-07-04 15:49
赛事与科技结合 - 2025年FIFA世俱杯奖金高达10亿美金,汇聚32支全球顶级俱乐部,皇马、曼城等球队参赛 [1] - 海信作为世俱杯首个全球官方合作伙伴及VAR技术供应商,其广告语"海信100吋电视,世界第一"和"RGB-Mini LED电视"在赛场围挡醒目展示 [1][2] - 海信专用显示设备支持VAR裁判组精准判罚,首例通过VAR吹掉的进球诞生于6月16日 [2] 显示技术突破 - 海信RGB-Mini LED技术解决传统电视在足球比赛中的画面模糊、卡顿、跳帧等问题,呈现"红得正、绿得准、蓝得透、超鲜活"的画质 [4][5] - RGB-Mini LED光源光色控制精度达传统液晶电视3倍以上,运动画面背光同步速度提升25%,搭配4K 170Hz原生高刷和330Hz动态刷新率屏幕 [8] - 黑曜屏Ultra采用内外双层纳米级LR低反膜,反射率低至1.28%,黑度断层领先行业4倍,极端光线环境下仍保持优质观赛体验 [8] 市场表现与行业地位 - 2025年Q1海信100吋及以上电视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180%,份额56.7%排名第一,全球每两台百吋电视就有一台是海信 [7] - 海信116吋UX系列为全球首款RGB-Mini LED电视,实现液晶电视"光色同控"技术突破 [7][8] - 618期间海信在5万元以上超高端市场份额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销量占有率74%刷新行业纪录 [9] 技术研发历程 - 海信研发团队耗时3年攻克光色同控与LED芯片稳定性难题,10年内迭代7次画质芯片,最终推出全球首颗光色同控AI画质芯片信芯H7 [12] - 公司实现从LED小灯密排到ULED分区控光、叠屏电视等十余项全球首发技术突破,动态背光技术成为全球中高端液晶电视标配 [13] - RGB-Mini LED技术最早由日系厂商20年前提出,但海信通过持续研发率先实现量产并引领行业 [10][13] 品牌全球化战略 - 2016年欧洲杯海信广告语为"海信电视,中国第一",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升级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2024年欧洲杯进一步强调"中国第一,不止于世界第二" [13] - 世俱杯上海信通过"100吋电视,世界第一"和"RGB-Mini LED电视"技术宣言强化品牌技术形象 [1][13] - RGB-Mini LED技术吸引三星、索尼等全球头部厂商争相入局,标志中国显示产业从"追赶一代"跨越到"定义一代" [13][14]
海信何以成领跑者?世俱杯“百吋大屏”启示录
经济观察报· 2025-06-17 18:15
世俱杯与海信品牌营销 - 全新FIFA世俱杯于北京时间6月15日上午8点开幕,32支五大洲球队参赛,揭幕战开罗国民0-0迈阿密国际[1] - 海信携百吋RGB-Mini LED电视UX系列亮相世俱杯赛场,成为改革后首个官方赞助商[1][3] - 公司自2016年起连续赞助五届欧洲杯和世界杯,全球品牌知名度提升至56%,获称"中国体育营销头号玩家"[3] 百吋电视市场爆发 - 全球100吋电视出货量近3年激增百余倍,2024年中国31万家庭购买,销量环比增长近3倍[4] - Omdia预测2025年全球100吋及以上液晶电视将突破100万台,成为中高产家庭标配[4] - 2023-2025Q1海信100吋电视销量稳居世界第一,2024Q1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179.3%,份额达56.71%[4] 海信技术布局与突破 - 公司已布局超50款100吋及超100吋产品,行业产线最丰富,海外市场同步规划多款大屏电视[5] - 推出RGB-Mini LED电视UX系列,首次实现三维光色同控技术,解决画质与体验困局[5][6] - 20年持续投入显示芯片自主研发,从2005年首颗数字电视芯片到光色同控AI画质芯片信芯H7[7][8] - 激光显示技术专利达2806件全球第一,2024CES展出多款创新激光电视产品[9] 全球化与高端化战略 - 2023年为海信德国市场100吋大屏启动元年,快速抢占当地销售渠道[5] - 2024年激光电视在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波兰实现三位数增长,法国/澳大利亚/德国增长超70%[10] - 搭载自研星海大模型和DeepSeek智能体,实现体育赛事AI交互功能如胜负预测、球星识别等[10] - 公司明确"跳出低价竞争,坚持产业高端化"的全球化路径,推动中国品牌从"跟随者"向"定义者"跨越[11]
国产家电能否进入高端市场?(中国消费向新而行·稳外贸扩消费) ——山东青岛海信集团抢抓“换新”机遇的启示
人民日报· 2025-06-12 05:53
消费升级趋势 - 国内消费者对生活品质追求提升,家电需求持续升级,以电视为例,过去一年31万中国家庭选择百英寸电视,环比增长近3倍 [1] - 高端消费需求旺盛,消费者不仅要求产品功能强大,还注重情感连接,若国内品牌无法满足,消费者将转向进口品牌 [1] - 国家"以旧换新"政策推动消费升级,消费者通过政策补贴实现家电更新,例如张先生通过国补和企业优惠节省1.2万元 [2] 公司高端化战略 - 公司2020年推出首套高端套系家电璀璨系列,目前共三大套系,涵盖全品类,销量实现超20倍增长 [2] - 璀璨套系订单需求旺盛,去年9月至今年5月销售规模同比增长60%以上 [3] - 截至今年3月底,璀璨套系累计进入百万家庭 [5]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公司在100英寸及以上电视领域全球出货量份额达56.69%,排名第一 [2] - 持续加强研发,今年发布多项自主研发显示技术,UX系列产品销量较去年同系列增长3倍 [3] - 产品智能化程度高,支持手机应用无缝链接设备,智能感知系统可自动调节工作模式 [2] 市场与渠道策略 - 线下依托专卖店开展产品品鉴会,去年举办2000多场,涵盖六大品类体验 [4] - 线上提高社交媒体活跃度,与用户互动并多渠道了解需求 [5] - 产品设计融合高科技属性与中国气韵,例如嵌入式设计灵感源自安徽白墙黛瓦 [5] 产业链升级 - "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产业链全面焕新,例如电视芯片从视频处理升级至光色同控AI画质芯片 [3] - 公司智能工厂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机械臂、六轴机器人、AI语音等技术提升生产效率 [2]
融资规模近百亿?5月机器人行业哪些赛道获资本重金加持?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08 16:47
行业融资概况 - 2025年5月中国机器人行业融资事件43起,环比4月47起下降8.5%,但未披露金额事件占比降至50%,市场透明度改善[1] - 融资规模区间扩大至53亿-97亿元(4月为60.5亿-71.5亿元),呈现"哑铃型"分布:亿元级融资12起(含2起超5亿元),千万级融资占比提升至23.3%(10起)[1] - 资本布局分化明显,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领域获重注,早期项目单笔规模收缩反映风险偏好调整[1] 融资轮次特征 - 早期投资占比74.4%(种子/天使轮14起+A轮18起),创新活力持续但中后期分化:B轮环比降16.7%至5起,C轮腰斩至1起,D轮和战略融资保持5起稳定[2] - 形成"早期活跃、中期收紧、后期稳健"格局,资本对项目成长性考核标准提高[2] 技术领域分布 - 人工智能领域以12起融资居首,具身智能方向占5起(41.7%),结合人形机器人8起(占服务机器人72.7%),"智能体+仿生硬件"路线获战略认可[2] - 特种机器人6起融资向空海两极拓展:飞行机器人(含eVTOL)3起,水下机器人2起[2] - 核心零部件5起融资聚焦高精度运动控制、智能计算及仿生执行器,系统级解决方案受青睐[4] 细分赛道动态 人工智能领域 - 早期项目占比91.7%,具身智能方向获5起亿元级融资,底层大模型与场景方案层同步获资本加持[6] - 自变量机器人完成数亿元A轮系列融资,自研GW系列具身大模型WALL-A实现少样本学习和跨任务迁移[7][9] - 乐享科技亿元级天使+轮融资投向家庭通用小具身机器人,已开发Z-Bot(18自由度)和W-Bot两款产品[10][11][13] - 优理奇Unix AI获数亿元天使+轮融资,推出多模态感知模型UniTouch,轮式双臂机器人Wanda2.0实现量产交付[15][16][18] 服务机器人领域 - 人形机器人占服务机器人融资72.7%(8起),早期项目占比降至63.6%,D轮出现显示头部企业向规模化发展[19] - 魔法原子获数亿元战略融资,人形机器人"小麦"已进驻工厂产线,启动400台量产计划[20][21] - 鹿明机器人完成亿元级天使++轮融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LUS进入量产准备阶段,视触觉模组填补行业空白[22][24][25][27] 工业与医疗机器人 - 工业机器人5起融资全部指向柔性产线系统集成商,3D视觉与力传感融合成智能工厂标配技术[4] - 医疗机器人融资环比翻倍至4起,外骨骼机器人成新增长点,柔性驱动+轻量化设计适配康复场景[4] 行业趋势总结 - 资本向具身智能、仿生运动等核心技术收敛,头部企业融资额占比超60%,同时应用场景从物流配送到低空交通持续发散[5] - 政策敏感型领域(如eVTOL、医疗设备)融资效率提升,政企协同项目或成下阶段投资亮点[5] - "战略聚焦、战术多元"的资本布局或奠定下半年行业竞争格局[5]
前追觅高管创立具身智能公司,半年累计融资近2亿,已与航运巨头合作|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5-31 00:02
融资与公司背景 - 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Lumos Robotics鹿明机器人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复星锐正、德马科技和吴中金控,资金将用于产品完善和产业协同深化[4] - 公司在两个月内完成第二轮融资,半年内完成第三轮融资,天使轮累计融资近2亿,此前投资方包括英诺天使基金、商汤国香资本等[4] - 公司成立于2024年,聚焦家庭场景,专注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销售和算法软件开发,主要产品包括LUS、MOS系列人形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4] - 创始人喻超毕业于清华大学,拥有近10年具身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经验,曾任追觅人形机器人业务负责人,主导小米Cyberdog等项目的研发量产[4] 团队与技术优势 - 核心成员来自清华、上海交大、香港中文大学等顶尖高校,团队具备"感知-决策-执行"全技术链路和大规模消费级产品商业化落地经验[5] - 团队在具身大脑、运动控制、核心零部件设计等关键技术环节有近十年协同研发积累[5] - 自主研发高性能一体化关节、高精度编码器、视触觉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保障高性能同时控制量产成本[6] - 基于自研可微分端到端具身大模型技术架构,融合多模态数据,完成复杂任务理解与执行[6] 产品与商业化进展 -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LUS已实现核心零部件全自研,投入量产前准备,预计年内批量出货[5] - 发布LUX系列视触觉模组,通过模仿学习架构融合触觉反馈、视觉识别与动作控制系统,提供三位一体智能解决方案[8] - LUX-G智能夹爪具备接近人类指尖敏锐度,可精确感知力与力矩细微变化[8] - 即将推出首个VTLA多模态机器人大模型,创新性融入触觉模态,高精度视触觉传感器为模型构建数据基础[10] - 已与德马科技、中远海运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推动具身智能在物流及智能制造场景落地[10] 发展战略与行业前景 - 未来将基于技术创新完善产品矩阵,匹配多元化产业场景和市场需求[10] - 深化产业端合作,拓展具身智能在工业、物流、服务和医疗等领域的落地场景[10] - 投资方认为具身智能下一阶段关键在于场景落地,看好公司在产业场景商业化潜力[11] - 物流搬运被视为人形机器人最佳落地场景之一,公司产品方向与物流领域有较强结合点[11]
半年融资近2亿,前追觅人形机器人专家外出创业,目前已与全球航运巨头达成合作|智能涌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30 12:46
融资情况 - 公司完成天使++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复星锐正、德马科技和吴中金控 [1] - 两个月内完成第二轮融资 半年内完成第三轮融资 天使轮累计融资近2亿 [1] - 此前投资方包括英诺天使基金、商汤国香资本、梅花创投、普华资本等 [1] 公司背景 - 创始人喻超为前追觅人形机器人业务负责人 拥有近10年具身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经验 [1] - 核心研发团队来自清华、上海交大、香港中文大学等顶尖高校 集结原追觅Magic Lab核心成员 [2] - 团队具备"感知-决策-执行"全技术链路和大规模消费级产品商业化落地经验 [2] 技术优势 - 在具身大脑、运动控制、核心零部件设计等关键技术环节拥有近十年协同研发积累 [2] - 自主研发高性能一体化关节、高精度编码器、视触觉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 [2] - 基于自研可微分端到端具身大模型技术架构 融合视触觉等多模态数据 [2] 产品进展 - 主要产品包括LUS、MOS两大系列人形机器人 [3] -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LUS已投入量产前准备 预计年内实现批量出货 [3] - 发布LUX系列视触觉模组 为人形机器人提供高精度关键零部件解决方案 [3] 产业合作 - 与德马科技、中远海运等达成战略合作 [3] - 将在物流及智能制造场景落地、核心部件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 [3] - 即将推出搬运机器人和多款面向产业场景的具身智能机器人 [3]
前追觅高管创立具身智能公司,半年累计融资近2亿,已与航运巨头合作|硬氪首发
36氪· 2025-05-30 09:33
融资情况 - 鹿明机器人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复星锐正、德马科技和吴中金控,资金将用于完善产品及深化产业协同,加速商业化落地 [1] - 公司在两个月内完成第二轮融资,半年内完成第三轮融资,天使轮累计融资近2亿元,此前投资方包括英诺天使基金、商汤国香资本、梅花创投等 [1] 公司背景与团队 - 公司成立于2024年,聚焦家庭场景,专注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销售及算法软件开发,主要产品包括LUS、MOS系列人形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 [1] - 创始人喻超毕业于清华大学,拥有近10年具身机器人研发经验,曾任追觅人形机器人业务负责人,主导小米Cyberdog、追觅四足机器人研发量产项目 [1] - 核心成员来自清华、上海交大、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团队具备"感知-决策-执行"全技术链路及消费级产品商业化经验,在具身大脑、运动控制等领域有十年协同研发积累 [2] 产品与技术 - 公司推出全尺寸人形机器人LUS,核心零部件全自研,已投入量产前准备,预计年内批量出货 [4] - 自主研发高性能一体化关节、高精度编码器、视触觉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保障量产与成本控制 [4] - 基于自研可微分端到端具身大模型技术架构,融合多模态数据,实现复杂任务理解与执行 [4] - 发布首款核心零部件LUX系列视触觉模组,采用模仿学习架构,融合触觉反馈与视觉识别,LUX-G智能夹爪可精确感知力与力矩变化 [5] - 即将推出VTLA多模态机器人大模型,整合触觉模态与VLA架构,高精度视触觉传感器为模型提供数据基础,应用场景涵盖工业、医疗等领域 [6] 商业化与合作 - 公司与德马科技、中远海运达成战略合作,推动具身智能在物流、智能制造等场景落地,加速产业链融合 [6] - 未来将完善产品矩阵,匹配多元化产业场景需求,深化工业、物流、服务、医疗等领域的合作 [6] 投资方观点 - 复星锐正看好公司全栈自研技术及产业场景商业化潜力,将推动其与复星全球产业布局结合 [8] - 德马科技认为物流搬运是人形机器人最佳落地场景之一,看好鹿明机器人在物流领域的结合点及发展前景 [8]
追光“星河一号”正式投产,iLux系列产品重磅发布
财富在线· 2025-05-23 12:22
满产产能40万片 产线攻克多项产业化难题,基于自主研发创新的核心材料体系和工艺技术,"星河一号"生产的650x550 mm2有机光伏模组具有高效率、高稳定性、轻质化、低成本等优势,生产整线年满产产能突破四十万 片。这是追光科技从技术研发、中试验证到规模量产全链路能力的集中体现。 5月20日,承载着热烈的祝福与期盼,追光5周年暨"星河一号"量产线投产仪式隆重举行。曹镛先生、李 永舫先生、马於光先生、任广禹先生等行业专家、领导、合作伙伴、客户和股东代表等各界嘉宾共同见 证,共赴追光5年之约。 "星河一号"正式投产 650x550 mm2模组产品首次亮相 在热烈的气氛中,领导嘉宾们共同为"星河一号"产线投产剪彩,标志着全球首条650x550 mm2OPV模组 量产线正式步入量产阶段。"星河一号"产线现场全工序整线贯通运行,同时,首次展示了首批下线的 650x550 mm2有机光伏模组。 自动化集成度高 产线集成高精度涂布、激光、蒸镀等核心工艺设备,并采用全流程智能化设计,实现核心工序自动化率 突破。在生产流程规划中,针对各工序关键控制点部署智能化检测系统,全过程追溯,形成从来料到成 品的质量管控闭环。 面向室内光场 ...
惠科推出全球首款116英寸Mini LED巨幕显示屏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4-29 13:52
【LEDinside】 4月29日,惠科宣布推出全球首款116英寸Mini LED巨幕显示屏。 #惠科 #MiniLED #电视 ▶ 关于集邦 图片来源:惠科 据介绍,惠科116英寸巨幕屏基于G8.6高世代线制造,采用MMG(Multi-Model on Glass)套切技 术,将玻璃基板利用率提高至94%。该技术在确保量产良率的同时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每块屏幕经过出厂检测,保证亮度均匀性与色彩准确性。 产品采用4K分辨率,支持120Hz至170Hz多档刷新率,并通过倍频技术实现最高330Hz显示。搭载 7000:1对比度和低反射率屏幕,提升画面层次感并减少环境光干扰,适用于电影观看、体育赛事及 游戏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在显示器领域不断突破的同时,电视市场也掀起了百英寸以上Mini LED产品的竞 争热潮。据了解,从海信、TCL、创维、华为、索尼等品牌的市场动作来看,百英寸电视已成为今 年彩电行业的重要竞争焦点。各大品牌纷纷推出超大尺寸Mini LED电视。 例如,今年海信推出UX系列Mini LED电视,最大尺寸为116英寸,配备高达4万个独立背光分区; Vidda发布的X Pro 2026款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