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mi 15 Ultra

搜索文档
苹果三星联合发函要求小米停止调侃式营销
新浪财经· 2025-08-31 00:36
行业竞争动态 - 苹果与三星联合向小米发出法律通知 要求停止在印度市场针对iPhone 16 Pro Max及三星旗舰机型的争议性营销行为[1] - 小米在Xiaomi 15系列印度发布会广告中直接点名竞品 宣称Xiaomi 15 Ultra相机性能超越苹果与三星高端机型[1] 企业营销策略 - 小米采用对比营销手法凸显产品优势 通过调侃竞争对手旗舰机型相机功能进行市场推广[1] - 争议营销内容涉及直接比较相机拍摄能力 声称自家产品具备更强技术实力[1] 市场沟通现状 - 小米公司目前未对法律通知事件作出公开回应 媒体报道后仍保持沉默[1] - 事件发生于印度市场新品发布期间 涉及跨国品牌间的营销策略冲突[1]
传苹果三星联手发律师函,要求小米停止争议营销,小米暂无回应
新浪科技· 2025-08-29 16:56
核心事件 - 苹果与三星联合向小米发出律师函 指控小米在印度发布会上通过调侃iPhone 16 Pro Max和三星旗舰机型进行"偷袭营销" 损害其品牌形象 要求其停止相关行为 [1] - 小米在印度发布Xiaomi 15系列时 广告直接点名并调侃iPhone 16 Pro Max与三星高端机型的相机性能 声称自家Xiaomi 15 Ultra拥有更强的拍摄能力 [1] 公司回应 - 新浪科技就此事询问小米方面 对方暂无回应 [1]
雷军晒SU7Ultra机场海报询问是否应增加广告投放
新浪科技· 2025-08-21 08:51
小米SU7 Ultra广告宣传 - 小米董事长雷军通过微博展示小米SU7 Ultra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大幅广告海报 [1] - 雷军询问公众意见是否应该增加Ultra车型的广告投放以提高知名度 [1][5] - 小米SU7 Ultra广告牌已在首都机场正式亮相 [4] 社交媒体互动 - 雷军微博发布内容来自小米15 Ultra手机 [3] - 微博话题小米SU7Ultra引发关注 [4]
网传雷军向海外转出50亿美金?小米辟谣,已启动司法程序追责
搜狐财经· 2025-08-08 22:32
公司声明 - 小米集团在全球范围内与富国银行及"茅XX"均无任何合作或接触 [4][6] - 公司已对相关不实言论进行取证并启动司法程序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 [4][6] - 声明由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通过社交媒体发布 [5][6] 市场传闻回应 - 公司明确否认与金融机构富国银行存在合作关联 [4][6] - 公司否认与名称含"茅XX"的实体存在业务往来 [4][6] - 相关辟谣声明通过企业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及高管账号同步发布 [5][6]
雷军突然发文!网友沸腾
中国基金报· 2025-08-01 22:53
公司捐赠与救灾行动 - 小米公益基金会捐赠500万元现金及35万元应急物资驰援华北强降雨救灾 [4][6] - 公司为暴雨受灾地区用户提供免费检测和免费维修服务 [9] 公司高层动态 - 小米CEO雷军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救灾进展及捐赠信息 [2][5] 事件背景 - 华北地区遭遇强降雨灾害引发社会关注 [4][6]
雷军突然发文!网友沸腾
中国基金报· 2025-08-01 22:50
小米公益基金会驰援华北洪涝灾害 - 小米公益基金会捐赠500万元现金及35万元应急物资,用于支持华北强降雨救灾工作 [5][7][8] - 捐赠现金分配给爱德基金会、北京平澜公益基金会、河北慈善联合基金会,用于过渡安置和灾后重建 [8] - 应急物资包括充电宝、对讲机、手电筒等灾区急需物品 [8] - 公司将持续响应应急管理部"应急物资政社协同保障机制",关注灾情动态 [8] 小米为受灾用户提供售后服务 - 公司为暴雨受灾地区用户提供免费检测和免费维修服务 [9] 网友反馈 - 网友对公司救灾行动表示认可,认为"抗震救灾,小米一直在第一线" [13]
黄仁勋年内第三次访华,大热天仍穿皮夹克与雷军合影
券商中国· 2025-07-14 20:37
英伟达CEO黄仁勋访华动态 - 黄仁勋与小米创始人雷军在北京会面并合影 二人站在小米汽车旁比出大拇指 显示双方潜在合作意向 [1] - 黄仁勋计划于7月16日在北京举行媒体吹风会 并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 这是英伟达首次亮相该展会 [1] - 黄仁勋此次访华将推销新产品 并重申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 这是他今年第三次来华 显示对中国市场重视 [1][2] 英伟达与小米的历史交集 - 黄仁勋曾于2013年参加小米手机3发布会 亲自介绍英伟达芯片产品 并高喊"我也是米粉"拉近与用户距离 [2] - 2024年小米新品发布会上雷军穿皮夹克引发抄袭质疑 雷军回应称纯属巧合 并透露相关皮衣产品因此热销断货 [2] 英伟达市值表现 - 英伟达近期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 成为首家达到该里程碑的公司 [3] - 公司股价年内上涨22% 估值增加约7000亿美元 [3]
黄仁勋年内第三次访华,高温下与雷军微笑合影
观察者网· 2025-07-14 17:36
公司动态 - 英伟达CEO黄仁勋于7月14日在北京与小米CEO雷军会面 照片显示二人在古建筑前及小米汽车旁互动 [1] - 英伟达官方回应称照片非公司发布 知情人士透露会面属非公开客户拜访行程 [1] - 黄仁勋计划出席7月16日北京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 并将举行媒体吹风会 [5] - 公司计划最早于2024年9月推出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新AI芯片 以应对美国出口管制 [5] - 新款芯片基于Blackwell RTX Pro 6000处理器修改 将去除高带宽内存(HBM)和NVLink等先进技术 [6] 战略布局 - 英伟达将中国市场视为非常重要市场 黄仁勋年内三次访华体现对中国团队重视 [8] - 公司正通过调整产品设计维持中国市场地位 同时进行外交沟通应对地缘政治影响 [5][8] - 黄仁勋在4月与中国贸促会会长会谈时明确表示希望继续与中国合作 [8] 历史合作 - 小米与英伟达早有合作渊源 2013年小米3手机搭载英伟达Tegra 4处理器 黄仁勋曾亲自出席发布会并用中文演讲 [10] - 2024年2月雷军因穿皮夹克开发布会被质疑模仿黄仁勋风格 引发网络热议 [10][12] - 雷军回应称穿皮夹克是为匹配产品极致风格 并否认模仿说法 [12][13]
摩根士丹利:小米-SU7 Ultra 开启小米豪华之旅
摩根· 2025-06-27 10:0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股票评级为“Overweight”(增持),行业观点为“In-Line”(与大盘表现一致)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SU7 Ultra的推出开启其豪华汽车之旅,第二款电动汽车YU7有望在2025年成为积极催化剂,AIoT和智能手机业务也呈现积极态势,上调目标价至62港元 [1][6] - 到2030年小米股价可能超过100港元,总收入规模可能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可能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2][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小米长期增长驱动力 - 电动汽车和智能手机+AIoT+互联网业务是两大增长引擎,预计电动汽车业务收入将从2024年的330亿元人民币激增至2027年的2330亿元人民币和2030年的4620亿元人民币,利润贡献也将显著改善 [10] - 智能手机+AIoT+互联网业务将受益于市场份额增加、产品组合改善和海外扩张,预计这三个传统业务板块的总收入将从2024年的333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27年的4510亿元人民币和2030年的6000亿元人民币,利润也将相应提高 [11] 估值分析 - 以比亚迪、特斯拉和苹果为估值对标,采用2 - 3倍2026年预期市销率对小米电动汽车业务进行估值,采用20 - 25倍2025年预期市盈率对智能手机+AIoT+互联网业务进行估值,认为小米市值在未来6 - 12个月内可能达到1.2 - 1.6万亿元人民币,对应股价范围为50 - 67港元 [18][27] - 牛市情景下,小米电动汽车销量可能超预期,市值可能达到1.7 - 2万亿元人民币,对应股价范围为70 - 85港元;熊市情景下,电动汽车销售可能低于预期,市值可能为6250 - 9500亿元人民币,对应股价范围为25 - 40港元 [28][29] 电动汽车业务 - SU7 Ultra开启小米豪华之旅,起售价较高但销售强劲,小米还对ADAS系统进行升级,有望在高端或豪华产品领域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31][32][37] - 预计小米将加速第二座电动汽车工厂的建设,提升产能,扩大规模优势,提高盈利能力 [50] - 上调2025年电动汽车出货量预测至37万辆,预计2025 - 2026年市场份额将分别从3.1%和4.3%提高到3.6%和6.4% [53][54] - 基于更高的销量和毛利率预期,上调电动汽车业务的内在价值估计,基础情景下从2040亿元人民币提高到4970亿元人民币 [60][61] AIoT业务 - 小米AIoT业务有望在2025年实现稳健增长,通过推出创新产品,如新型空调和洗衣机,提升市场份额和行业排名 [64][72] - 创新产品有助于改善产品组合,提高毛利率,预计未来毛利率将继续提升 [74][76] 智能手机业务 - 小米提高了小米15系列的平均售价,但销售势头依然强劲,小米15 Ultra的销售表现良好,有望支持智能手机业务利润率在未来6 - 12个月内恢复 [77][80][82] - 若2025年组件成本下降,毛利率可能会有积极惊喜,预计小米将在国内外市场继续扩大份额 [82][84] 盈利预测调整 - 考虑到电动汽车业务表现超预期以及AIoT和智能手机业务的良好增长势头,上调2025 - 2026年电动汽车业务收入预测22% - 53%,并提高毛利率假设 [88] - 同时上调智能手机和AIoT业务的预测,预计电动汽车部门的成功将与智能手机和物联网部门产生协同效应 [88] 对电动汽车竞争格局的影响 - 对电动汽车初创公司股价影响有限,更多有意义的销量增长可能来自传统燃油车的替代 [102] - 小米SU7的强劲订单和转化率给电动汽车同行带来“技术颠覆”,初创公司需要适应电动汽车与消费电子的融合,调整组织架构和销售营销策略 [103][104] 对电动汽车供应链和售后网络的影响 - 小米的供应商包括拓普集团、德赛西威、宁德时代等,宁德时代的电池包系统产品有望得到更广泛应用 [107][109][110] - 永达汽车作为小米经销商,将获得固定租金收入、售后收入和可能的新车交付佣金 [112] 财务总结 - 预计2025 - 2027年小米的收入、毛利率、净利润等财务指标将逐步提升,各业务板块也将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 [116] 风险回报分析 - 基于期权隐含概率,小米股价超过75港元的概率约为8.9%,低于30港元的概率约为12.5%,超过62港元的概率约为21.0% [120] - 牛市情景假设电动汽车成功且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快速增长;熊市情景假设地缘政治紧张和第二款电动汽车表现不及预期 [128][127]
小米集团单季净利首破百亿 2万人研发获全球专利4.3万件
长江商报· 2025-05-29 07:43
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112.93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7.4%,环比增长2.1% [2][5] - 归母净利润108.93亿元,创单季新高,同比增长161%,环比增长21.1% [2][6] - 经调整净利润106.76亿元,同比增长64.5%,环比增长28.4% [6] - 手机×AIoT分部收入927亿元,同比增长22.8%;智能电动汽车及创新业务分部收入186亿元 [6] 智能手机业务 -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4180万部,同比增长3%,连续7个季度增长 [7] - 全球市场份额14.1%,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连续19个季度排名前三 [7] - 中国大陆高端智能手机销量占比25%,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 [8] - 中国大陆4000-5000元价位段市占率24.4%,排名第一,同比提升4.6个百分点 [8] - 手机销售收入506亿元,同比增长8.9%;ASP(平均售价)1210.6元,同比增长5.8% [9]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 - IoT业务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长58.7%,连续两季度超300亿元 [11] - 空调出货量超110万台,同比增长65%;冰箱出货量88万台,同比增长65%;洗衣机出货量74万台,同比增长100% [11] - 空调业务目标2030年中国市场数一数二,2025年目标行业前三 [11] 智能电动汽车与创新业务 - 智能电动汽车收入181亿元,其他创新业务收入5亿元,分部毛利率23.2%,经营亏损5亿元 [11] - SU7系列一季度交付75869辆,累计交付超25.8万台,全年目标35万辆 [11] 研发投入与技术成果 - 一季度研发投入67.12亿元,同比增长30.1%,主要投向智能电动汽车及AI [12] - 2021-2024年研发投入逐年增长(131.67亿元→240.50亿元),未来五年计划投入2000亿元 [13] - 研发人员2.17万人,占比47.7%;全球专利超4.3万件 [13] - 5月发布首款自研旗舰处理器玄戒O1 [4] 用户生态与战略 - 全球月活跃用户数7.19亿,同比增长9.2% [7] - 推进"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持续投入底层核心技术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