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影像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聚芯微IPO:去年业绩扭亏为盈 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近8成
搜狐财经· 2025-11-04 15:24
公司上市申请 - 武汉聚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29日正式向联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2] - 海通国际与中信证券担任本次上市的独家保荐人 [2] 业务定位与技术平台 - 公司是领先的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及影像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 [2] - 核心技术围绕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影像技术三大领域 [2] - 通过高性能数模混合信号芯片与优化算法融合,为机器人、物联网、移动智能设备、数字孪生及汽车电子等高增长场景提供关键驱动力 [2] - 解决方案构建了“感知-决策-执行”闭环的核心能力 [2] 财务表现 - 收入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1.27亿元、2.42亿元、6.67亿元 [3] - 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到4亿元 [3] - 公司于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年内溢利为973.4万元 [3] - 经调整净利润在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4699.3万元、-2545.6万元、7107.2万元,2025年上半年为3330.9万元 [4] 盈利能力与成本结构 - 毛利从2022年的3512.7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1.56亿元 [3] - 研发开支从2022年的9972万元下降至2024年的7710.3万元 [3] - 2025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2192.5万元 [3] 客户集中度 - 客户集中度较高,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99.7%、90.5%、78.3%及81.7% [4] - 对单一最大客户的销售占比同期分别为54.3%、25.0%、26.4%及28.6% [4] - 业务及财务表现高度依赖主要客户的持续采购及合作关系 [5] 募资用途 - 此次上市所募资金将用于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及影像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 [5] - 资金将用于扩大全球销售及服务网络,加强客户合作关系 [5] - 部分资金将用于战略性投资及收购,以及作为营运资金和一般企业用途 [5]
聚芯微电子冲击IPO,深耕智能感知芯片领域,部分产品均价呈下降趋势
格隆汇· 2025-10-27 18:02
公司概况与IPO进展 - 武汉聚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由海通国际和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1] - 公司是一家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及影像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采用fabless模式经营,产品矩阵涵盖11条产品线,其中8类已实现商业化[7] - 公司成立于2016年1月,截至2025年6月融资后估值约为人民币53亿元,累计募集资金超过人民币11亿元[4] - 公司控股股东为刘德珩,通过直接及间接方式持有21.38%股权,其拥有ASML和NXP等国际半导体公司的工作背景[6] - 主要机构股东包括小米长江、华为哈勃投资、OPPO广东移动、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等知名产业和财务投资方[4]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从2022年的人民币1.27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6.666亿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到人民币4.002亿元[12] - 净利润于2024年转正,为人民币973万元,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进一步增长至人民币2072万元,实现扭亏为盈[12] - 毛利率从2022年的27.6%下降至2023年的23.6%,并在此后保持相对稳定,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23.3%[16]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转为正,净流入人民币9470万元,截至2025年6月底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人民币5.32亿元[20][21] 业务与产品结构 - 智能感知产品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但其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97.3%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78.7%[14] - 产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智能音频产品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97.2%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43.0%,而光学感知产品收入占比从0.1%大幅提升至29.6%[15] - 主要产品平均售价呈下降趋势,智能音频产品均价从2022年每件人民币1.2元降至2024年每件人民币0.8元,光学感知产品也呈现类似趋势[16] - 报告期内累计出货量:光学感知产品约4.95亿颗,智能音频功放约7.65亿颗,LRA驱动芯片约3950万颗[9] 研发与运营 - 公司研发团队有175人,占员工总数的60.1%,报告期内研发开支分别为人民币9970万元、8150万元、7710万元和3540万元[18] - 供应商集中度较高,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比约90%,面临供应商集中风险[18] - 客户集中度有所改善,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99.7%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81.7%,最大客户收入贡献从54.3%降至28.6%[19]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2年的人民币2330万元增至2024年的人民币1.6亿元,占收入比重从18.35%升至29%[20] 行业地位与市场竞争 - 智能设备出货量持续增长,2024年全球出货量达40亿台,预计2029年将增长至52亿台,复合年增长率为5.2%[25] - 2024年全球智能感知芯片出货量达到273亿颗,预计2029年增长至389亿颗,复合年增长率为7.3%[26] - 公司在多个细分市场位居全球前列:全球光学传感器市场份额11.2%(排名第三),智能音频功放市场份额8.3%(排名第三),LRA驱动芯片市场份额4.1%(排名第三)[29] - 行业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对手包括ams-OSRAM、原相科技、凌云逻辑、圣邦微电子、汇顶科技等国内外厂商[29]
真我GT8全系搭载理光GR影像系统亮相,徐起透露双方将长期战略合作
经济网· 2025-10-24 09:20
产品发布与定位 - 公司于10月21日正式发布旗舰新品真我GT8系列,其中真我GT8 Pro主打“街拍神器”,真我GT8定位为“最强标准版” [1] - 公司创业7年,全球用户达3亿,秉持“敢越级”初心打造“为极致性能而生”的GT系列 [1] 影像系统创新 - 真我GT8 Pro行业首发全链路深度定制的理光GR影像系统,从光学、算法、交互、影调进行合作,目标用户均为年轻人 [3] - 通过直觉算法引擎复刻标准、正片、负片、单色、高对比黑白五大经典胶片影调,相机界面可“一划速启”快速切换至理光GR模式 [4] - 真我GT8 Pro搭载同档唯一的2亿超光影潜望长焦,采用三星HP5传感器,拥有1/1.56英寸超大感光面积,还配备5000万像素116°黄金视角超广角镜头 [4] - 真我GT8 Pro支持4K 120帧杜比视界拍摄,分辨率提升至1080P的4倍,支持后期5倍放慢 [4] - 真我GT8搭载Pro同款理光GR防眩光主摄及完整的理光GR影像系统,配备同档罕见的5000万超光影潜望长焦,支持3.5倍光学变焦与7倍无损变焦 [8] 设计与性能配置 - 真我GT8 Pro行业首创机械拼装设计,后置镜头模组可自由切换成机能罗伯特、经典圆形、透明魔方、金属舷窗四种形态 [6] - 真我GT8 Pro搭载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采用高通Oryon架构和第三代3nm制程工艺,CPU单核性能提升20%,GPU性能提升23% [6] - 真我GT8 Pro搭载6.79英寸2K 144Hz苍穹屏,采用京东方Q10+发光材料,拥有508 PPI超视网膜级清晰度 [6] - 真我GT8搭载“骁龙8至尊版+电竞独显芯片R1”旗舰双芯,以及Pro同款2K 144Hz苍穹屏,支持超百款游戏的超分超帧 [8] 软件与智慧体验 - realme UI 7.0实现全面升级,灵动窗口支持多达12个应用后台挂起与游戏息屏运行 [7] - AI构图辅助能帮助用户找到最佳拍摄角度并解释构图原理 [7] 价格与市场策略 - 真我GT8 Pro提供五个配置版本,售价从3999元(12GB+256GB)至5199元(16GB+1TB) [8] - 真我GT8提供五个配置版本,售价从2899元(12GB+256GB)至4099元(16GB+1TB) [10] - 公司未来将持续打造性能影像领先、设计出众的旗舰产品,为全球年轻人提供科技体验 [10]
荣耀 CEO 李健称友商用夜神做宣传但没有商标
搜狐财经· 2025-10-15 20:17
产品发布与定位 - 公司在荣耀 Magic8 系列发布会上推出Magic8 Pro手机并重点介绍其超夜神长焦功能 [1] - 产品定位通过直接与iPhone 17 Pro Max和Xiaomi 15 Ultra的拍摄对比来凸显其影像优势 [1] 影像技术核心规格 - 荣耀 Magic8 Pro 配备2亿超夜神长焦拥有1/1.4英寸大底和f/2.6超大光圈 [8][9] - 长焦镜头采用1G+5P镜组结构、航天级封装IR旋涂工艺以及萤石级ULD玻璃镜片 [8][9] - 镜头配备纳米级镜片镀膜以提升成像质量 [8][9] 影像算法与性能 - 荣耀 AiMAGE 夜神引擎支持ViT大模型并拥有10亿参数 [8][10] - 该引擎计算速度达8000万次/秒专注于处理图像主次和复杂光影 [10] - 算法旨在实现更先进的结构和更精确的推理 [10] 品牌与市场竞争 - 公司启用“夜神”影像商标该商标于去年夏天申请经过一年打磨后正式推出 [6] - 公司强调友商虽使用“夜神”宣传但并未拥有该商标凸显其独特性 [6] - 拍摄样张对比显示Magic8 Pro在夜空纯净度、细节清晰度、色彩层次和观感清晰度上优于竞品 [5]
聚芯微递表港交所 海通国际和中信证券为联席保荐人
证券时报网· 2025-09-30 09:00
上市申请 - 聚芯微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1] - 联席保荐人为海通国际和中信证券 [1] 公司定位与技术核心 - 公司是领先的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及影像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 [2] - 专注于高性能数模混合信号芯片与算法的深度融合 [2] - 技术核心围绕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影像技术三大领域 [2] 产品与应用领域 - 智能感知产品系列融合光学感知、智能音频和振动感知技术及自研算法 [2] - 产品旨在提升人机交互的精度、即时性与沉浸感 [2] - 技术赋能机器人、物联网、移动智能设备、数字孪生及汽车电子等行业 [2] 机器视觉解决方案 - 提供全面的机器视觉解决方案,包括3D iToF和3D dToF图像传感器 [2] - 解决方案具备高精度3D建模、物质成分分析及动态环境理解能力 [2] - 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可扩展、全栈式ToF传感器解决方案能力的企业之一 [2]
聚芯微电子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近三年营收复合年增长率达128.7%
格隆汇· 2025-09-29 22:27
上市申请基本信息 - 武汉聚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29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1] - 联席保荐人为海通国际及中信证券 [1] 公司业务定位与技术平台 - 公司是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及影像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高性能数模混合信号芯片与优化算法的深度融合赋能智能设备 [2] - 技术围绕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影像技术三大核心领域,服务于机器人、物联网、移动智能设备、数字孪生及汽车电子等高增长场景 [2] - 解决方案构建“感知-决策-执行”闭环核心能力,致力于通过多模态传感融合与精准驱动突破复杂环境的感知极限 [2] - 公司已实现从单一传感技术向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及影像技术综合平台的跃升,提供“芯片+算法”深度融合的整体解决方案 [5] 财务表现 - 收入从2022年的人民币1.27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人民币2.42亿元,并在2024年达到人民币6.67亿元 [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收入为人民币4.00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2.60亿元显著增长 [5] - 公司于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年溢利为人民币973.4万元,而2022年及2023年分别亏损人民币1.37亿元及1.10亿元 [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溢利为人民币2071.7万元,2024年同期为人民币1843.3万元 [5] - 研发开支从2022年的人民币99.7百万元有所下降,2024年为人民币77.1百万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为人民币35.4百万元 [5] 收入构成 - 智能感知产品是核心收入来源,但其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97.3%下降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78.7% [6] - 智能感知产品中,光学感知和智能音频是主要组成部分,振动感知业务占比相对较小但呈现增长趋势 [6] - 机器视觉产品收入占比从2022年可忽略不计增长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13.5% [6] - 影像技术产品收入占比从无到有,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达到7.8% [6] 近期运营数据与募资用途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止七个月,公司收入及出货量均较2024年同期增长,出货量从约300.0百万件大幅增加至469.0百万件 [7] - 上市融资所得款项拟用于关键技术研发、扩大研发团队、采购流片服务及原材料、升级研发设备、扩大全球销售网络、战略性投资或收购以及营运资金 [6]
聚芯微电子递表港交所 为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及影像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
智通财经· 2025-09-29 21:39
公司上市申请 - 武汉聚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29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海通国际和中信证券 [1] 公司业务定位与技术平台 - 公司是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及影像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高性能数模混合信号芯片与优化算法的深度融合,赋能智能设备实现精准感知、卓越影像与智能化升级 [3] - 技术围绕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影像技术三大核心领域,为机器人、物联网、移动智能设备、数字孪生及汽车电子等高增长场景提供关键驱动力 [3] - 解决方案构建“感知-决策-执行”闭环的核心能力,通过多模态传感融合与精准驱动的深度协同,致力于赋能智能设备突破复杂环境的感知极限 [3] 智能感知产品系列 - 公司开发出全面的智能感知产品系列,将光学感知、智能音频和振动感知技术与自研智能算法深度融合 [4] - 智能感知解决方案致力于实现传感器与执行器的低功耗、低延迟及隐私保护的交互,以提升人机交互的精度、即时性与沉浸感 [4] - 产品包括光学感知领域的光线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及多合一光学传感器;智能音频领域的智能音频功放;振动感知领域的LRA驱动芯片及控制算法 [4] 机器视觉解决方案 - 公司提供全面的机器视觉解决方案,通过主动光学探测与多光谱感知技术,赋予智能设备空间感知与视觉理解能力,包括高精度3D建模、物质成分分析及动态环境理解能力 [6] - 核心产品为3D iToF图像传感器与3D dToF图像传感器,使智能设备能感知三维图像信息并获取物体的深度数据 [6] - 公司是国内少数几家具备可扩展、全栈式ToF传感器解决方案能力的企业之一,机器视觉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产业领域 [6]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全年收入分别为约1.27亿元、2.42亿元、6.67亿元人民币,呈现显著增长趋势 [6][7] - 2024年上半年及2025年上半年收入分别为2.60亿元、4.0亿元人民币,显示持续增长 [6][7] - 公司于2022年及2023年分别录得亏损约1.37亿元、1.10亿元人民币,于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溢利为973.4万元人民币 [6][7] - 2024年上半年及2025年上半年溢利分别为1843.3万元、2071.7万元人民币,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6][7]
新股消息 | 聚芯微电子递表港交所 为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及影像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
智通财经网· 2025-09-29 21:36
公司概况与上市信息 - 武汉聚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29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海通国际和中信证券 [1] 业务定位与技术平台 - 公司是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及影像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高性能数模混合信号芯片与优化算法的深度融合,为机器人、物联网、移动智能设备等高增长场景提供关键驱动力 [3] - 技术围绕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影像技术三大核心领域,构建“感知-决策-执行”闭环的核心能力 [3] 智能感知产品系列 - 公司开发出全面的智能感知产品系列,将光学感知、智能音频和振动感知技术与自研智能算法深度融合 [4] - 产品包括光线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多合一光学传感器、智能音频功放、LRA驱动芯片及控制算法 [4] 机器视觉解决方案 - 公司提供全面的机器视觉解决方案,核心产品为3D iToF图像传感器与3D dToF图像传感器,使智能设备能感知三维图像信息并获取物体的深度数据 [6] - 作为国内少数几家具备可扩展、全栈式ToF传感器解决方案能力的企业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产业领域 [6]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约1.27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约6.67亿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到约4.00亿元人民币 [6] - 公司于2022年及2023年分别录得净亏损约1.37亿元及1.10亿元人民币,于2024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973.4万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071.7万元人民币 [6] - 公司毛利从2022年的3512.7万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1.56亿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9341.4万元人民币 [7]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全新小米17 Pro系列代号“逆光之王”!首发光影猎人950L影像传感器,搭载LOFIC高动态技术
搜狐财经· 2025-09-24 11:22
产品发布信息 - 小米17系列将于9月25日晚7点正式发布 包含小米17、小米17 Pro和小米17 Pro Max三款机型 [1] - 全系列机型将搭载全新小米澎湃OS 3系统 [1] 产品定位策略 - 标准版小米17定位为"史上最强标准版旗舰" [1] - Pro机型主打"小尺寸影像"特色 [1] - Pro Max机型被定义为"史上最强巅峰科技影像旗舰" [1] 影像技术配置 - 小米17 Pro搭载徕卡光影大师全新影像系统 [1] - 首发光影猎人950L影像传感器 [1] - 采用LOFIC高动态技术 达到16.5EV超高动态范围 [1] - 配备光学镀膜大满贯 大幅改善鬼影、发雾、炫光等成像问题 [1]
iPhone 17系列开售,华为出击!
第一财经· 2025-09-19 10:40
iPhone 17系列发售情况 - iPhone 17系列正式开售前30分钟苹果上海南京东路旗舰店门口已有不少消费者排队 [1] - 首日取机顾客多为购买iPhone 17 Pro和iPhone 17 Pro Max机型 [1] - 现场多数黄牛表示基础款iPhone 17不加价 [1] - iPhone 17是2019年苹果推出iPhone 11之后提升最大的一代标准版用上了120Hz高刷屏幕起步内存从128G提升至256G但起售价相比前一代iPhone 16没有上涨 [9] 华为的市场策略与竞争态势 - 在iPhone 17系列开售前两天华为对Mate X6 Pura 80系列 Mate 70系列三款主力机型开启降价优惠其中华为Mate X6最高降价2000元 Pura 80系列最高降价1500元 Mate 70系列最高降价1000元 [1] - 此次价格调整时间点选在苹果发售前两天在超高端以及高端市场上对苹果形成包抄 [2] - 以华为Pura 80 Pro为例此次降价后不同内存的版本价格均下降1000元其中12G+256G版从首发价6499元降到5499元 [2] - Pura系列为华为手机在高端市场的主要粮仓之一 [2] - 华为促销Pura 80系列和Mate 70系列可以帮助巩固其高端份额 [7] - 此次价格调整或意味着华为正在通过一系列市场动作稳固在高端市场的位置 [12] 市场格局与厂商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在国补政策推动下销量同比增长2.5% [7] - 2025年第一季度华为依托nova 13系列和Pura 70系列销售额同比增长28.5%市场份额达19.4%位居国内第一 [7] - 从Pura 70算起也是从去年4月算起Pura全系列的出货量超过1500万 [7] - 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同比下滑2% [8] - 2025年第二季度华为与vivo各自抢下18%的市场份额OPPO与小米为16%苹果为15% [8] - 华为因nova系列热销市场份额同比增长18% [8] - 苹果则依靠iPhone 16系列的降价策略实现了1%的同比小幅增长 [8] 产品技术与创新焦点 - 在各家大厂大幅提升AI投入的情况下苹果公司在AI领域的叙事依旧很少如果公司想要向上突破估值区间仍需要向市场给出更多的创新尤其是AI方面能力的展现 [10] - AI以及影像能力成为包括华为等国产手机厂商向高端市场进攻的突破口 [10] - 华为将高端P系列更名为华为Pura并在终端业务上享有影像研发资源上的最高权限 [10] - 在Pura 80系列上华为首发了"一镜双目超大底双长焦"专利相关专利曝光后业内人士称该模组非常非常贵应该打破了目前长焦单一模组成本的记录 [12] - 国内市场上在800美元以上价位段华为是苹果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 [12] - 该价位段的竞争更聚焦于核心技术差异与高端用户需求的精准匹配华为通过在影像系统鸿蒙生态等领域的优势吸引部分追求差异化体验的高端消费者而苹果则依托iOS生态的稳定性与品牌溢价维持用户基本盘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