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Xiaomi SU7 Ultra
icon
搜索文档
河南首富换人!泡泡玛特王宁登顶,85后身家超1400亿元;比亚迪李云飞回应“车圈恒大”事件;小红书最新估值350亿美元丨邦早报
创业邦· 2025-06-09 07:52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成河南新首富!以 1467 亿元身家,超越牧原股份秦英林,旗下产品 Labubu "一娃难求"】 6 月 8 日上午,根据福布斯实时富豪榜,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目前身家为 203 亿美 元,牧原股份创始人秦英林身家为 163 亿美元。王宁已取代秦英林,成为河南新首富。 近期,泡泡玛特旗下 Labubu 爆火,一娃难求,一些联名或限量款的 Labubu 更是卖出了几千上万 元的天价。 Labubu 的爆火,直接带飞了泡泡玛特股价。截至 6 月 6 日收盘,泡泡玛特市值为 3288 亿港元(约合人民币 3012 亿元)。泡泡玛特 2024 年年报显示,王宁持有泡泡玛特股权占比 为 48.73% 。也就是说,目前王宁的持股市值约为 1467 亿元。(红星新闻) 【比亚迪李云飞回应 "常压油箱"和"车圈恒大"事件:油箱合规、财务没问题】 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 总经理李云飞 6 月 8 日微博发文称,近期,我们在个别同行的推波助澜下,深陷舆论风波,现就"常 压油箱"和"车圈恒大"两个话题说明如下:关于"常压油箱",我们 2021-2023 年采用的常压油箱方 案,符合法规要求。后来有部分客户反馈,因发动 ...
《Gran Turismo 7 / 跑车浪漫旅7》收录小米SU7 Ultra ,为该系列历史上首款中国车
快讯· 2025-06-08 11:22
伦敦时间6月7日,在Gran Turismo世界系列赛2025揭幕战现场,日本知名电子游戏开发公司Polyphony Digital正式宣布,已与小米达成合作,旗下赛车游戏《Gran Turismo 7 / 跑车浪漫旅7》将收录小米汽车 开发的高性能智能电动汽车 Xiaomi SU7 Ultra 。据悉,SU7 Ultra 将在《Gran Turismo 7》中登场,成为 该系列历史上首款中国车。(Auto有范儿) ...
How copycat phone maker Xiaomi became a force in China's EV market
CNBC· 2025-05-27 20:00
公司战略与市场定位 - 公司从手机制造商转型为电动汽车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推出首款跨界车型YU7,被认为是中国市场对特斯拉Model Y的首个有力竞争者[1] - 公司产品设计借鉴领先品牌,如SU7车型与保时捷Taycan相似,高性能版SU7 Ultra在德国纽博格林赛道表现优于保时捷、特斯拉和Rimac等品牌[3] 产品表现与市场反馈 - YU7跨界车发布引发市场关注,行业专家预测该车型可能显著冲击特斯拉Model Y在中国市场的销量[2] - SU7 Ultra原型车在性能测试中超越多个国际知名电动车品牌,展示技术实力[3] 行业竞争与挑战 -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公司需扩展产品线并寻求国际市场以维持增长[5] - 3月底发生的车祸导致三人死亡,引发中国政府加强对自动驾驶软件营销和测试的监管,可能影响公司发展[3] 未来展望 - 行业分析师认为公司需在未来一年证明车辆安全性以获得消费者信任[4] - 公司在中国市场面临比亚迪等本土品牌的激烈竞争,国际扩张或成为关键增长路径[5]
摩根士丹利:三条可行建议
摩根· 2025-05-13 09: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小米(1810.HK)、威尔半导体(603501.SS)、智邦科技(2345.TW)均为“OW”(Overweight,增持)评级 [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SU7 Ultra开启豪华汽车之旅,2025年第二款电动汽车YU7的推出或成积极催化剂,目标价上调至62港元 [1] - 深入研究AI眼镜供应链,若AI眼镜出货量快速增长,威尔半导体或成潜在半导体受益方,评级上调至增持 [2] - 智邦科技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稳健,二季度势头持续,预计2025年营收和营业利润分别增长68%和73%,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上调至新台币850元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投资表现数据 - 截至2025年5月6日,共有1341个投资想法,累计表现优于基准6724个基点,平均持有期总回报率为2.9%(相对1.5%),平均12个月总回报率为 -2.8%(相对 -0.8%),正回报数量706个(相对667个),命中率53%(相对50%) [3] 具体投资想法 仍在生效的想法 - 涉及39个投资想法,包括Amcor plc.、Grab Holdings Ltd等公司,均为买入且评级为增持,有不同的起始和结束日期、绝对和相对表现 [17] 过去13周内结束的想法 - 涉及37个投资想法,包括Sea Ltd、Tencent Music Entertainment Group等公司,多数为买入且评级为增持,有不同的起始和结束日期、绝对和相对表现 [20] 按市场划分的投资想法 数量分布 - 澳大利亚117个、中国香港/中国内地457个、印度177个、韩国138个、中国台湾102个、东盟94个、日本257个 [22] 表现情况 - 澳大利亚平均持有期回报率绝对2.4%、相对1.4%,正回报数量60个,命中率51.3%,12个月回报率绝对4.0%、相对1.3%;中国香港/中国内地平均持有期回报率绝对2.2%、相对1.7%,正回报数量229个,命中率50.0%,12个月回报率绝对 -14.0%、相对 -5.4%;印度平均持有期回报率绝对5.0%、相对2.1%,正回报数量93个,命中率52.5%,12个月回报率绝对8.4%、相对3.6%;韩国平均持有期回报率绝对1.8%、相对0.6%,正回报数量62个,命中率44.7%,12个月回报率绝对 -10.5%、相对 -2.9%;中国台湾平均持有期回报率绝对3.8%、相对2.1%,正回报数量54个,命中率52.7%,12个月回报率绝对 -2.3%、相对 -2.7%;东盟平均持有期回报率绝对3.2%、相对1.8%,正回报数量47个,命中率50.0%,12个月回报率绝对8.5%、相对4.0%;日本平均持有期回报率绝对3.1%、相对1.0%,正回报数量123个,命中率47.9%,12个月回报率绝对5.9%、相对3.3% [23] “三个可操作想法”常见问题解答 - “三个可操作想法”是每周一发布的报告,突出上周亚洲研究(包括日本)中最具可操作性、高确信度的三个投资建议 [26] - 旨在为投资者确定高确信度研究想法,捕捉阿尔法收益 [27] - 由研究产品团队在征求“三个可操作想法”小组(包括股票销售、跨产品和内容团队成员)反馈后选定 [28] - 研究产品团队成员参与报告创作,分析师需在研究充分的报告中解释其建议的独特性并确定即时催化剂以显示确信度 [29] - 每周发布可让投资者定期获取最强投资想法的更新 [30] - 团队中的股票销售和跨产品团队成员与投资者互动收集反馈,最终由研究产品团队决定纳入哪些想法 [31] - 绩效基于当地货币总回报,每周绩效截止日为周二 [32][33] - 可订阅每周一上午发布的“三个可操作想法”报告获取相关想法 [34] - 洞察报告与可操作想法本质相似,洞察报告可能包含在可操作想法中 [35] 股票评级相关 全球股票评级分布 - 截至2025年4月30日,摩根士丹利覆盖股票中,增持/买入评级1501个(占40%),其中投资银行客户377个(占该类46%、评级类别25%),其他重要投资服务客户691个(占40%);持平/持有评级1667个(占44%),其中投资银行客户375个(占该类45%、评级类别22%),其他重要投资服务客户796个(占46%);未评级/持有评级3个(占0%),其中投资银行客户0个,其他重要投资服务客户1个(占0%);减持/卖出评级603个(占16%),其中投资银行客户76个(占该类9%、评级类别13%),其他重要投资服务客户229个(占13%) [48] 分析师股票评级定义 - 增持(O):预计股票总回报在未来12 - 18个月内,经风险调整后超过分析师行业(或行业团队)覆盖范围的平均总回报 [50] - 持平(E):预计股票总回报在未来12 - 18个月内,经风险调整后与分析师行业(或行业团队)覆盖范围的平均总回报一致 [50] - 未评级(NR):分析师目前对股票总回报相对于分析师行业(或行业团队)覆盖范围的平均总回报,在未来12 - 18个月内,经风险调整后缺乏足够确信度 [50] - 减持(U):预计股票总回报在未来12 - 18个月内,经风险调整后低于分析师行业(或行业团队)覆盖范围的平均总回报 [50] 分析师行业观点定义 - 有吸引力(A):分析师预计其行业覆盖范围在未来12 - 18个月内的表现相对于相关广泛市场基准具有吸引力 [51] - 一致(I):分析师预计其行业覆盖范围在未来12 - 18个月内的表现与相关广泛市场基准一致 [51] - 谨慎(C):分析师对其行业覆盖范围在未来12 - 18个月内相对于相关广泛市场基准的表现持谨慎态度 [51] - 各地区基准:北美 - 标准普尔500指数;拉丁美洲 - 相关MSCI国家指数或MSCI拉丁美洲指数;欧洲 - MSCI欧洲指数;日本 - TOPIX指数;亚洲 - 相关MSCI国家指数或MSCI次区域指数或MSCI亚太除日本指数 [51]
花旗:中国电池材料:2025 年第一季度总结
花旗· 2025-05-12 11: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对近期电池行业持相对谨慎态度,认为电池需求有下行风险,尤其是ESS电池需求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Q25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安装情况 - 2025年3月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安装总量达61.4GWh,环比增长54%,同比增长56%,使1Q25电动汽车电池安装量达148.9GWh,同比增长54% [1][2] - 1Q25 CATL(不包括CATL - 上汽合资公司)市场份额环比持平于43%,比亚迪市场份额从4Q24的27%升至1Q25的29%,前两大电池制造商本季度占据72%市场份额,季度环比增加2个百分点 [2] - 1Q25磷酸铁锂(LFP)市场份额扩大至79%,同比增加17个百分点,成为主流 [2] CATL市场策略转变 - A级乘用车市场份额上升,1Q25 A级电池安装量占比约41%(2024年为25%),A、B级市场份额本季度升至66%(2024年为61%,1Q24为54%) [8] - CATL受A级车崛起影响,不可避免地向低端市场转移,1Q25 A级和B级产品占其产品组合的50%,而1Q24为29%,2024财年为38% [8] 小米和华为表现差异 - 小米在电动汽车领域延续强劲势头,除热门SU7车型外,SU7 Ultra自2025年3月开始抢占市场份额,1Q25电池需求达6.67GWh(2024财年为12.5GWh),SU7车型自2024年3月推出后,每月电池需求超2GWh,2024年3月小米占电池需求的4% [12] - 华为同期表现较弱,1Q25电池安装量同比下降约40%至2.2GWh [12] 公司估值 - 比亚迪H股:应用1.0倍2025E PEG(汽车行业历史平均PEG)于2025 - 27E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32%,得出目标价为688港元,对应2025E/26E市盈率分别为32倍/22倍 [15] - 比亚迪A股:应用1.0倍2025E PEG于2025 - 27E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32%,得出目标价为630元人民币,对应2025E/26E市盈率分别为32倍/22倍 [17] - CATL:基于15.0倍2025E EV/EBITDA(上市以来历史平均减去0.25倍标准差),估值为每股362元人民币,目标价对应2025E市盈率24.5倍,2026E市盈率19.4倍 [19]
重估小米
虎嗅APP· 2025-03-24 07:47
核心观点 - 小米2024年业绩表现强劲,营收3659亿同比增长35%,净利润235.8亿同比增长34.9%,智能手机出货1.68亿部同比增长30%,电动车交付13.7万辆超额完成目标 [1] - 公司业务结构划分为"手机X AIoT"(旧大陆)和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新大陆),形成双轮驱动模式 [2] - 电动车业务展现强劲增长潜力,2024年交付13.7万辆,单车毛利润从Q2的3.1万元提升至Q4的4.4万元,毛利润率从15.4%提升至20.4% [17][18] - 互联网服务成为最赚钱业务,2024年毛利润261亿,毛利润率高达76.6%,贡献总毛利润的36.6% [10] - 公司成功突破硬件标签束缚,通过电动车业务打开新生态圈,估值有望重估 [29] 业务表现 智能手机业务 - 2024年营收1918亿,出货1.69亿部,ASP创历史新高达到1138.2元 [4] - 全球市场份额13.8%,连续四年排名全球前三 [5] - 毛利润率从2021年的13.1%提升至2024年的20%,高端化成效显著 [11] - 作为流量入口带动7亿月活用户,同比增长9.5% [8]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 - 2024年营收首次突破1000亿,同比增长30% [6] - 毛利润211亿,毛利润率20.3% [10] - 平台接入设备超9亿台,覆盖260多个品类6000多个型号,具有零售属性 [13][14] 互联网服务 - 2024年营收341亿同比增长13.3% [7] - 过往四年毛利润总额897亿超过智能手机的871亿 [9] - 2024年毛利润261亿,毛利润率高达76.6% [10]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 - 2024年交付13.7万辆,超额完成10万辆目标 [1] - 单车毛利润从Q2的3.1万元提升至Q4的4.4万元 [18] - 毛利润率从Q2的15.4%提升至Q4的20.4% [18] - 2025年交付目标35万辆,预计单车毛利润5万元 [23] 战略转型 - 业务结构重组为"手机X AIoT"和智能电动汽车两大板块 [2] - 电动车业务成功突破硬件公司标签,打开新生态圈 [29] - 研发投入大幅增加,2020-2024年研发费用总额816亿,年均163亿 [22] - 费用控制良好,2024年总费用率15%较2023年下降1个百分点 [22] - 线下渠道快速扩张,2024年门店达1.5万家,2025年将达2万家 [14] 行业地位 - 智能手机全球市场份额13.8%排名前三 [5] - 电动车业务展现重资产运营能力,超越苹果华为等巨头的尝试 [23][29] - 通过双生态布局(智能手机+电动车)有望跻身中国顶尖互联网科技企业行列 [29] - 米格指数从2019年的88%提升至2023年的133%,显示对格力竞争优势 [1]
【汽车】两会聚焦汽车智能化, 新车密集发布潮开启——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周报(20250303-20250307)(倪昱婧)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3-10 17:08
特别申明: 1)乘联会:根据乘联会初步数据统计,2/1-2/28国内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26%/环比-22%至139.7万辆,新 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85%/环比-3%至72万辆(新能源渗透率约51.54%)。2/1-2/28国内乘用车批发销 量同比+35%/环比-15%至178.1万辆,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82%/环比-5%至84.2万辆(新能源渗透 率约47.28%)。2)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2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同比-7.2pcts/环比-5.4pcts至 56.9%,位于荣枯线之上。 预计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转型为政策重点支持方向: 查看完整报告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 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 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 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报告摘要 本周汽车板块跑赢大盘: 点击注册小程序 本周A股中信汽车一级行业(+3.4%)跑赢沪深300(+1.4% ...
雷军:穿皮衣的“价格屠夫”
混沌学园· 2025-02-28 19:59
27日的Xiaomi 15 Ultra暨Xiaomi SU7 Ultra发布会上,当雷军说出Xiaomi SU7 Ultra 起售价52.99万元,现场"哇"声一片,因为比此前公布的预售价81.49万 元低了28.5万元! 曾经那个价格屠夫又回来了,这是小米史上最高端的产品,却直接把豪华车干出了"性价比"。网友称:"雷军能让兜里没钱的人都觉得 50 多万的车便 宜。"实在是让人佩服。 直降近30万元,雷军解释了降价原因:"我们的使命是,哪怕做豪车,也要让更多喜欢我们的人买得起。" 买得起,这三个字对用户来讲,太重要了,于是,大家纷纷用脚投票。 为什么雷军会做出这样的定价决策? 为什么一辆五十多万的车,大家会觉得便宜? 为什么小米的产品如此受欢迎? 这需要雷军自己来解答。 以下内容来自《小米创业思考》,中信出版社2022年出版, 文末赠3本书 。这些思考帮助大家了解小米这家公司,以及雷军的创业方法论。 文| 雷军 溢价模型VS.性价比模型 什么才是伟大的公司呢?每个人的答案可能不尽相同。 在我看来,这个世界上的公司分为两种: 一种是采用溢价模型的,一种是采用性价比模型的。 基于溢价模型的企业进行创新和改良的根本 ...
6499元起,小米发布Xiaomi 15 Ultra!雷军发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7 20:58
Xi a omi 1 5 Ultr a 暨 Xi a omi SU7 Ultr a 小米新品发布会今日举办。 发布会上,小米集团CEO雷军发表演讲。他表示,小米坚持技术立业,2 0 2 1—2 0 2 5年,预计 五年研发投入1 0 5 0亿元,2 0 2 5年预计达3 0 0亿元,AI及相关业务将占四分之一。 雷军表示, 小米SU7上市9个月时间销售锁单2 4 . 8万辆,交付1 3 . 5万辆。 雷军还表示,小米1 5是小米最成功的旗舰手机产品。他援引数据称,2 0 2 5年1月,小米手机以 1 6 . 8%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第二。该榜单显示,第一名为华为,v i v o、OPPO和苹果则分别位 居第三、四、五名。 发布会上,小米1 5Ultr a正式发布。小米1 5Ultr a搭载高性能天线组、三颗通信芯片,搭配AI 全场景优化,让通信性能大度提升,游戏、直播等延迟大幅降低。支持无网通话,挑战行业 最远7 km双向通话;并全系搭载天通卫星通信,全球首发手机直连卫星数据功能;还有北斗、 天通双卫星版,搜星速度更快。 小米1 5 Ultr a售价公布,6 4 9 9元起,3月3日早1 0点正式开售。 你会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