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6 Pro Max

搜索文档
Buy, Sell or Hold Apple Stock? Key Tips Ahead of Q3 Earnings
ZACKS· 2025-07-29 00:06
财报预期 - 公司将于7月31日公布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 预计季度收入同比低至中个位数增长 毛利率介于45.5%-46.5% 含约9亿美元关税影响[1] - 市场共识预期收入889.2亿美元 同比增长3.67% 每股收益1.42美元 同比增1.43% 过去30天上调1美分[1][2] - 过去四个季度每股收益均超预期 平均超出幅度达4.68%[3] iPhone业务 - iPhone占公司收入49.1% 第二财季销售额468.4亿美元 同比增1.9% 第三财季预期406.1亿美元 同比增3.3%[4] - 中国市场4月1日至6月22日销量同比增超8% 系iPhone 16 Pro系列促销及5月降价推动 为2023年二季度以来首次增长[5] - 中国市场第三财季销售预期152.7亿美元 同比增3.7% 但第二财季大中华区收入同比降2.3%[6] 服务业务 - 服务收入预期269.6亿美元 同比增11.3% 付费订阅用户超10亿 涵盖TV+、Arcade、News+等产品[7][8] Mac业务 - Mac收入预期71.6亿美元 同比增2.2% 搭载M4系列芯片的新品推动市场份额提升[10][12] - IDC数据显示Mac出货量同比增21.4%达620万台 市场份额提升110个基点至9.1% Gartner数据显份额增70个基点[10] 股价表现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14.5% 跑输计算机与科技板块11%的涨幅 但优于惠普(-21.3%) 逊于戴尔(13.9%)[13] - 当前市盈率28.23倍 高于行业平均27.86倍 价值评分D显示估值偏高[16] AI战略 - iOS 18.4等系统更新新增8种语言支持苹果智能功能 2025年底将再扩展至8种语言[19] - AI功能推动iPhone 16在适用地区销量增长 长期看AI PC有望提振Mac出货量[19][20]
2800mAh?iPhone 17 Air 或许是苹果有史以来续航最差的手机
36氪· 2025-07-22 15:51
电池容量与设计 - iPhone 17 Air电池容量仅为2800mAh,低于2016年iPhone 7 Plus的2900mAh [1] - 机身厚度仅5.5毫米,成为苹果史上最薄机型,但电池容量大幅缩减 [3][6] - 安卓阵营旗舰机型电池容量普遍突破6000mAh,部分中端机型尝试挑战8000mAh以上 [3] 续航优化策略 - iOS 26系统引入「自适应电量」功能,通过智能调节性能、降低亮度、限制后台活动延长续航 [6] - 搭载自研通讯芯片C1,减少网络吞吐下的功耗 [9] - 推出4000mAh容量的MagSafe外挂电池配件,贴合后机身厚度保持在9mm以下 [9] - 内部测试显示仅60-70%用户能实现全天续航,低于其他iPhone型号80-90%的达标率 [11] 技术瓶颈与材料挑战 - 硅碳负极电池技术理论上可将能量密度提升十倍,但存在膨胀效应和衰减问题 [13] - 硅材料充电时体积膨胀可达400%,长期可能影响主板连接稳定性和机身结构 [13] - 硅碳电池循环寿命约1000次,远低于苹果"五年耐用哲学"的产品标准 [16] - 苹果在iPhone 16 Pro上引入钢壳电池技术,为未来采用高能量密度电池奠定基础 [21] 供应链与成本考量 - 联合国运输规则将20Wh设为关键阈值,超过则物流成本飙升30%以上 [19] - iPhone 16 Pro Max电池容量为18.17Wh,接近但未超过20Wh阈值 [20] - 若采用6000mAh电池(23.28Wh),苹果全球运输成本将增加数亿美元 [20] - 苹果正在测试iPhone 17 Pro Max的硅碳电池方案,容量可能突破5000mAh [21]
全球销量第一的三星,为什么打动不了国人
36氪· 2025-07-16 21:09
三星手机市场表现 - 2013年三星在中国市场份额高达21 9%,稳居中国第一,但2024年已跌至不足1% [3] - 全球市场仍以19%销售占比位居第一,2025年Q2出货量市占率达19 7% [3][43] - 全球销量中低端A系列贡献显著,与苹果(15 7%)、小米、vivo形成竞争格局 [43] 硬件配置分析 屏幕技术 - S25 Ultra采用6 9英寸第二代Dynamic AMOLED屏幕,峰值亮度2600尼特,边框缩窄至1 3mm [3] - 抗反射涂层在户外显示效果优于iPhone,但贴第三方膜后效果消失,官方膜售价199元 [5] - 调光技术落后国产机型,仅480Hz PWM调光,国产普遍达1920Hz以上 [6] 性能与影像 - 搭载骁龙8 Elite for Galaxy处理器,《原神》最高画质可稳60帧 [6] - 后置2亿像素主摄+双长焦+5000万超广角,但取消10倍长焦镜头 [6] - 夜景模式色彩偏暖,AI补偿导致变焦画面不自然,与国产旗舰算法差距缩小 [7][9] 系统与本地化 - One UI 7 0自定义功能丰富,但设置复杂,国产系统更符合"开箱即用"需求 [10] - NFC交通卡仅支持少数城市,云服务稳定性弱于小米/华为,支付生态适配滞后 [23] - 缺乏鸿蒙/澎湃OS的互联互通、地震预警等本土化功能 [26] 产品竞争力短板 - S25 Ultra取消S Pen蓝牙功能,仅保留基础书写,实用性降低 [28] - Galaxy AI功能准确率约90%,但本土场景适配不足,如即时简报功能鸡肋 [30] - 5000mAh电池+45W快充组合落后,充满需1小时,国产旗舰普遍达90W以上 [38][40] - 12+256GB版本售价8999元,较国产同配置机型溢价38% [40] 行业竞争格局 - 国产旗舰在屏幕、影像、续航、本地化等方面全面赶超三星 [42] - 华为Mate 70 Pro+(16+512GB)定价8499元,性价比优势明显 [40] - 三星中国市场份额跌至0 7%,高端市场面临苹果与国产厂商双重挤压 [42]
iPhone Recovering Ground in China: Buy, Sell or Hold the AAPL Stock?
ZACKS· 2025-07-10 00:40
中国市场表现 - 大中华区iPhone销量在2025财年第二季度同比下降2.3%,主要由于华为和小米的激烈竞争以及缺乏苹果智能功能 [1] - 2024年4月1日至6月22日期间,公司在中国市场实现8%的同比增长,这是自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首次增长,主要得益于iPhone 16 Pro系列的强力促销和5月价格调整 [2] - 华为同期增长超过12%,仍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2] 供应链与财务影响 - 公司制造业务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预计对2025财年第三季度造成约9亿美元负面影响 [3] - 预计第三季度毛利率为45.5%-46.5%,低于第二季度的47.1% [3] 苹果智能功能进展 - iOS 18.4等系统更新新增8种语言支持(包括简体中文),覆盖全球多数地区,预计2025年底再增加8种语言 [4] - 全球开发者大会推出实时翻译、视觉智能升级等新功能,开发者可调用设备端大语言模型,秋季正式推送 [5] - 在已开通苹果智能功能的地区,iPhone 16销量表现更好 [4] 服务业务扩张 - 服务收入在第二财季同比增长11.6%,付费用户超10亿,较四年前翻倍 [7] - Apple Music新增AutoMix和歌词翻译功能,Apple Wallet整合订单追踪功能,Apple Pay支持奖励积分分期支付 [6] - Apple TV+、Apple Music和Apple Arcade内容库扩张推动用户增长 [7] 财务与估值 - 2025财年每股收益预期稳定在7.11美元,较2024财年增长5.33% [8] - 当前远期市销率7.51倍,高于行业平均6.57倍及亚马逊(3.19倍)、谷歌(6.14倍) [13] - 股价年内下跌9.9%,跑输科技板块(+7.8%)及微软(+9.9%)、亚马逊(+6.5%) [10] 技术面与竞争 - 股价低于200日均线,呈现看跌趋势 [16] - 在AI领域仍落后于亚马逊、微软和谷歌 [10]
资讯日报-20250709
国信证券(香港)· 2025-07-09 11:01
港股市场 - 7月8日恒生科技指数收涨1.84%领先,恒生指数、国企指数分别上涨1.09%及1.16%,恒指涨260点重回24000点上方,南向资金净买入3.87亿港元[9] - 大型科技股、中资券商股、博彩股、太阳能光伏板块、苹果概念、半导体芯片股、黄金股、新消费等板块上涨,航运股、乳制品股下跌[9] 美股市场 - 7月8日美国股市涨跌互现,道琼斯指数跌0.37%,标普500指数跌0.07%,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0.03%[9] - 英伟达涨1.11%报每股160美元,收盘价刷新历史新高,公司总市值超过3.9万亿美元,其他大型科技股涨跌不一[9] - 费城半导体指数涨1.8%,30只成分股仅3只下跌,英特尔涨7.23%涨幅最大[9] - 中概股整体走强,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0.71%,跑赢美股三大指数[10] 日股市场 - 7月8日日本股市上涨,日经225指数上涨0.26%,东证指数上涨0.17%[13] - 半导体板块表现突出,Advantest上涨2.5%,古河电气跳涨6.5%[13] 宏观新闻 - 美国将从8月1日起分别对来自日本、韩国等14个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25%至40%不等的关税[9] - 特朗普称将对铜征收50%的关税,进口药品可能在一年后课税200%,关税可能于7月底或8月1日实施[13]
港股收评:恒科指涨1.84%,光伏、稳定币概念活跃,金涌投资飙涨533%
格隆汇· 2025-07-08 16:42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科技指数领涨1.84%,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分别上涨1.09%和1.16%,恒指重回24000点上方[1] - 大型科技股集体上涨,快手涨5.16%,百度涨3.55%,美团、小米、京东涨超2%[5] - 中资券商股表现强势,胜利证券和国泰君安分别大涨33%和28.5%[3] 行业板块涨跌 领涨板块 - 证券及经纪板块上涨4.32%,互动媒体及服务板块上涨4.09%[4] - 光伏板块活跃,顺风清洁能源涨30.43%,阳光能源涨15.48%,新特能源涨12.65%[7][8] - 博彩股延续涨势,金界控股涨14.25%,汇彩控股涨8.14%,永利澳门涨6.4%[6] - 稳定币概念股受追捧,金涌投资暴涨533%,胜利证券涨33.28%,国泰君安国际涨28.54%[14] 领跌板块 - 航运及港口板块下跌1.94%,东方海外国际跌3.28%,太平洋航运跌2.44%[18] - 乳制品股走低,澳亚集团跌7.33%,原生态牧业跌3.77%,中国飞鹤跌3.17%[19] 个股表现 - 苹果概念股走高,通达集团涨5.36%,舜宇光学科技涨3.94%,比亚迪电子涨3.32%[10][11] - 半导体芯片股上扬,中芯国际涨3.05%,宏光半导体涨1.82%,华虹半导体涨1.56%[12][13] - 黄金股普涨,潼关黄金涨6.37%,中国黄金国际涨3.89%[15] - 新消费股活跃,布鲁可涨7.79%,茶百道涨5.82%,老铺黄金涨4.54%[17] 市场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净买入3.87亿港元,港股通(深)净买入6.25亿港元,港股通(沪)净卖出2.38亿港元[19] 行业动态 - 光伏行业座谈会召开,整治无序竞争力度将加大,提振行业信心[8] - 香港《稳定币条例》8月生效,金管局将公布反洗钱等指引,目标年内发出牌照[14] - 中国智能手机销量有望增长,苹果预计同比增长8%[11] - 中美海运价暴跌,美西运价一个月内下跌63%[18]
华为、苹果领跑二季度市场增长!消费电子ETF(561600)近一年上涨超20%,AI人工智能ETF(512930)整固蓄势
搜狐财经· 2025-07-07 10:26
消费电子行业表现 - 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成分股涨跌互现,鹏鼎控股领涨3.33%,闻泰科技上涨0.88%,格科微上涨0.58%,东山精密领跌 [1] - 消费电子ETF最新报价0.8元,近1年净值上涨23.28%,盘中换手1.14%,成交185.15万元,近1年日均成交1514.55万元,排名可比基金前2 [1] - 华为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12%,苹果得益于iPhone16Pro系列促销销量同比增长8% [1] - 消费电子ETF前十大权重股包括立讯精密(9.46%)、中芯国际(8.13%)、京东方A(7.02%)等,合计占比51.02% [9][11] 消费电子投资机会 - 上海证券指出,苹果产业链中PCB和ODM板块龙头公司估值回调后具备性价比,有望借力AIoT、人形机器人、汽车电子等领域实现戴维斯双击 [2] 人工智能行业表现 - 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成分股涨跌互现,广电运通领涨1.36%,神州泰岳上涨0.94%,启明星辰上涨0.58%,中际旭创领跌 [4] - AI人工智能ETF最新报价1.33元,盘中换手1.26%,成交2438.03万元,近1年日均成交9137.72万元,最新规模达19.58亿元 [4] - 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中际旭创(4.77%)、新易盛(3.75%)、寒武纪(7.00%)等,合计占比52.8% [6][8] 线上消费行业表现 - 中证沪港深线上消费主题指数成分股涨跌互现,平安好医生领涨2.68%,快手-W上涨2.34%,心动公司上涨1.71%,金山软件领跌 [4] - 线上消费ETF基金最新报价0.91元,近1年净值上涨44.80% [4] - 中证沪港深线上消费主题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腾讯控股(11.73%)、阿里巴巴-W(14.37%)、美团-W(8.89%)等,合计占比52.54% [12][14]
港股概念追踪 | Q2中国手机销量有望实现增长 机构看好AI应用持续落地带来的消费电子换机周期(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7-07 07:30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展望 - 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量预计小幅同比增长 华为预计同比增长12%成为销量冠军 苹果凭借iPhone 16 Pro/Pro Max机型预计同比增长8% 为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首次正增长 [1] - 2025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预计同比增长但增速放缓 预计全年出货量约2.9亿部 同比增长约3% [2] - AI手机渗透率预计2025年达34% AI PC渗透率预计从2024年0.5%跃升至2028年79.7% [3] 政策与促销影响 - 广东省政府推动以旧换新政策 加快汽车/家电/手机数码等产品更新 优化回收渠道和资金清算流程 [1] - "618"大促叠加"国补"政策显著拉动3C数码销售 苏宁易购数据显示6月10日后手机/电脑/智能手表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2.35%/91.92%/271.4% 数码套购订单增长近一倍 [2] - 国补政策使华为/小米成为最大受益者 第一季度出货量分别实现18%/40%的同比增长 [2] 公司动态 华为 - 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市场份额同比增长12% 第一季度受益国补政策出货量同比增长18% [1][2] 苹果 - 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8% 为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首次正增长 主要受益于iPhone 16 Pro/Pro Max机型 [1] 小米集团(01810) - 618购物节支付总额达35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超30% 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17%(线上)/31%(线下) AIoT收入增长16%(线上)/63%(线下) [5] - 第一季度受益国补政策出货量同比增长40% [2] 瑞声科技(02018) - WLG产品2025年出货量预计同比增长数倍至千万级 将应用于智能手机/汽车/机器人等领域 WLG玻塑混合镜头成为行业重要发展趋势 [4] 舜宇光学科技(02382) - 预计2025年全球车载镜头需求同比增长26%至超4亿个 主要受中国智能驾驶发展推动 目标未来3-5年成为全球三大车用镜头模块供应商 海外收入占比计划从10%提升至35% [4] 丘钛科技(01478) - 2025年5月摄像头模组销量3392.3万件 环比增长2.1% 同比减少15.6% 指纹识别模组销量1524.1万件 环比减少13% 同比增长45% 摄像头销量下降因客户项目周期及聚焦中高端策略 [5] 投资机会 - 消费电子部分标的估值回调后具备性价比 PCB和ODM板块龙头公司有望借力AIoT/人形机器人/汽车电子等领域实现"戴维斯双击" [2] - 2025年下半年关注AI创新链/国产替代/周期复苏三条主线 看好AI应用带动的换机周期及AI终端硬件发展 [3]
AI周观察:Blackwell进入大规模部署阶段,海外AI应用活跃度提升
国金证券· 2025-07-06 17:3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AI应用活跃度海外提升国内稳定,CoreWeave部署新芯片强化优势,手机存储供需结构调整,国内消费电子市场有升有降 [7][11][12][17][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海外市场行情回顾 - 截至7月4日,DataDog周涨跌幅达17.47%涨幅居前,超威半导体周涨跌幅为 -4.1%跌幅居前 [6] - 本周海外聊天助手类应用活跃度多数上升,ChatGPT、Gemini和Perplexity有小幅环比提升;国内多数聊天类应用保持稳定,豆包环比提升相对较多 [10] - CoreWeave成为全球首家部署Nvidia最新Blackwell Ultra AI芯片的云服务商,采用Dell组装系统提升能效,其股价当日涨6%,自IPO以来已翻四倍,Nvidia和Dell股价也有上涨 [11] AI渗透驱动下的手机存储供需结构性重塑 - 2025年AI手机渗透率预计突破30%,手机NAND平均容量有望达224GB,DRAM平均容量超8GB,带动高容量存储需求,延长换机周期 [12] - 供给端低容量嵌入式NAND供应趋于紧平衡,预计三季度价格以持平至低个位数上涨为主;DRAM方面,LPDDR4X因产线切换供应缺口15% - 20%,三季度合约价环比大涨20%以上,LPDDR5X预计价格呈中低个位数上涨 [15] - 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同比基本持平约12亿台,行业整体出货量增长乏力,供需错配体现在产品结构升级 [16] 消费电子动态 - 2025年5月中国智能手机销量约2475万台,同比上升7.11%,小米、华为、苹果、荣耀、Oppo份额排名前五,iPhone 16 Pro销量排名第一 [17] - 5月国内台式机销量约125万台,同比下滑15.52%;笔电销量约179万台,同比增长11.82% [23]
2025年第一受欢迎的手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已激活超1100万部
新浪财经· 2025-07-06 11:25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2025年第一季度概况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7090万部,同比增长5%,显示市场复苏趋势[2] - 高端智能手机需求持续上升,前五大厂商(小米、华为、OPPO、vivo、苹果)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2] - 小米、华为、vivo实现出货量同比增长,反映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优化的成效[2] 主要品牌竞争策略分析 - 小米采用双品牌战略:主品牌聚焦中高端市场,红米主打性价比,有效覆盖不同消费层级[2] - 华为坚持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构建跨设备生态系统以巩固高端市场地位[2] - 苹果通过促销计划(价格折扣、以旧换新、分期付款)和生态系统绑定忠实用户群体[6] 热门机型市场表现 - 中低端机型(OPPO Reno13 5G、华为Nova 13等)市占率约2%,定位价格敏感型消费者[4] - 高端机型iPhone 16 Pro Max以4.7%市占率居首,激活量超1100万部,显示苹果高端市场优势[4][6] - 前五热销机型中苹果占三席(iPhone 16 Pro Max/Pro/16),Redmi K80 5G和OPPO A3x进入榜单[4]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国际品牌主导高端市场,国内品牌通过技术创新满足差异化需求,竞争格局多元化[8] - 智能手机将在人工智能、物联网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推动行业技术升级[8] - 厂商需持续优化用户体验并加强研发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