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uvalaplin
icon
搜索文档
高盛:礼来,处在“生物制药史上最强新产品周期”前夜
美股IPO· 2025-11-03 12:39
核心观点 - 高盛认为礼来的口服减肥候选药物orforglipron代表着整个生物制药覆盖范围内最重要的新产品周期之一 [1][2][5] - 公司正以扎实业绩和前瞻性创新布局巩固其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龙头地位 [3] - 高盛基于预估值滚动调整,将礼来目标价从879美元上调至951美元,重申买入评级 [7][8] 三季度业绩表现 - 礼来三季度业绩超越市场预期并上调全年指引 [4] - 减肥药销售强劲,三季度Mounjaro营收同比增长109% [4] - Zepbound营收大幅增长184% [4] GLP-1产品定价与竞争 - GLP-1定价动态保持稳定,符合管理层预期 [4] - 连锁药店巨头CVS优先选择诺和诺德Wegovy而非Zepbound的保险政策决定并未导致显著价格侵蚀 [4] 口服减肥药Orforglipron前景 - 全球监管提交即将开始,预计明年在美国市场推出用于肥胖治疗 [1][2][5] - 药物符合FDA国家优先凭证项目的至少三项要求中的四项,为加速审批铺平道路 [6] - 口服制剂的便利性将显著扩大全球目标市场规模 [6] - 药物整体特征(减重效果、在糖尿病方面优于诺和诺德口服司美格鲁肽、心血管/抗炎益处以及每日一片无食物和水限制)创造了可以进入比现有incretin组合所瞄准的市场大得多的全球目标市场的世代机会 [6] - 定价策略将视为类似Zepbound的销售模式,重点利用LillyDirect直接面向消费者平台 [6] 研发管线进展 - 除GLP-1产品线外,礼来在下一代肥胖化合物方面表现出色 [6] - 选择性胰淀素激动剂eloralintide的二期数据即将在肥胖周会议上公布 [6] - 三重激动剂retatrutide的六项三期试验结果预计在2026年底前出炉 [6] - Lp(a)项目muvalaplin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二期数据显示在最高剂量下相比安慰剂可降低超过85%的生物标志物水平 [6] 估值与投资观点 - 高盛维持26.0倍P/E估值,认为礼来在2026年orforglipron发布前已处于最佳位置 [7] - 任何监管审批的提前都将为业绩带来额外惊喜 [7]
礼来:处在“生物制药史上最强新产品周期”前夜
华尔街见闻· 2025-11-02 19:32
公司业绩与市场表现 - 公司三季度业绩超越市场预期并上调全年指引 [2] - 减肥药Mounjaro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09% [2] - 减肥药Zepbound三季度营收大幅增长184% [2] - GLP-1药物定价动态保持稳定,未受竞争对手保险政策影响出现显著价格侵蚀 [2] - 高盛将公司目标价从879美元上调至951美元,重申买入评级 [4] 核心产品管线进展 - 口服减肥候选药物orforglipron被高盛视为生物制药领域最重要的新产品周期之一 [1][2] - orforglipron的全球监管提交即将开始,预计明年在美国推出用于肥胖治疗 [1][2] - 该药物符合FDA国家优先凭证项目至少三项要求中的四项,为加速审批铺平道路 [2] - 口服制剂orforglipron在减重效果、糖尿病方面优于诺和诺德口服司美格鲁肽,并具有心血管/抗炎益处及每日一片无限制的便利性 [3] - 公司计划通过LillyDirect直接面向消费者平台销售orforglipron,类似Zepbound模式 [3] 研发管线与未来增长 - 选择性胰淀素激动剂eloralintide的二期数据即将在肥胖周会议上公布 [3] - 三重激动剂retatrutide的六项三期试验结果预计在2026年底前出炉 [3] - 新兴心血管治疗领域药物muvalaplin(Lp(a)项目)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 [3] - 二期数据显示muvalaplin在最高剂量下相比安慰剂可降低超过85%的生物标志物水平 [3] - 口服药物的便利性预计将显著扩大全球目标市场规模 [3]
Lilly(LLY)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0-30 23:0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54% [6] - 关键产品收入同比增长超过一倍 [6] - 美国收入增长45%,主要由Zepbound和Mounjaro的强劲销量驱动,但价格下降15%部分抵消了增长 [10] - 欧洲收入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超过100%,若剔除与里程碑付款和业务发展相关的3.8亿美元一次性收益,则增长81% [10] - 日本、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收入按固定汇率计算分别增长24%、22%和51% [11] - 毛利率占收入的83.6%,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 [9] - 研发费用增长27% [9] - 营销、销售和管理费用增长31% [9] - 非GAAP业绩利润率(定义为毛利率减去研发、营销、销售和管理费用占收入的百分比)为48.3%,同比提高超过8个百分点 [9] - 每股收益增至7.02美元,其中包括0.71美元的收购IPR&D费用;去年同期为1.18美元,其中包括3.08美元的收购IPR&D费用 [9] - 公司将2025年全年收入预期中点上调超过20亿美元,现预计收入在630亿至635亿美元之间 [15] - 预计全年非GAAP业绩利润率在45%至46%之间 [15] - 预计全年非GAAP每股收益在23至23.70美元之间 [1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关键产品在本季度贡献了120亿美元收入 [11] - 免疫学领域:EBGLYSS在美国的总处方量环比增长41%,超过50%的新患者用于一线治疗;Onboard在溃疡性结肠炎方面显示长期安全性和疗效获益 [11] - 肿瘤学领域:Jaypirca在市场和III期试验新数据方面势头强劲;Verzenio在美国用于淋巴结阳性高风险早期乳腺癌人群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美国处方量同比增长3%,国际销量增长14% [11] - 神经科学领域:Kisunla总处方量环比增长50%,市场份额持续增加;获得欧盟上市许可,正在积极进行报销讨论 [12] - 心脏代谢健康领域:Zepbound和Mounjaro全球表现强劲 [12] - Mounjaro已在55个国家上市,约75%的美国以外收入来自肥胖患者自费支付 [13] - 在美国,Zepbound处方量同比增长两倍,尽管受到CVS模板处方集变更的干扰,但影响不大,其在美国品牌抗肥胖市场的新处方份额在季度末达到71% [13] - Zepbound小瓶制剂约占美国总处方的30%,占新处方的45%以上 [13] - 美国Mounjaro总处方量增长超过60%,在2型糖尿病肠促胰岛素类似物市场份额环比增长4个百分点,成为美国2型糖尿病患者最广泛处方的肠促胰岛素药物 [14] - 美国肠促胰岛素类似物市场整体增长36%,公司产品占据该市场约三分之二的新处方份额 [14]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在美国,公司连续第五个季度在肠促胰岛素类似物市场份额增长,公司药物占该大类处方的近60% [6] - 欧洲市场Mounjaro表现加速 [6] - 日本、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市场均实现增长,主要由Mounjaro销量驱动 [1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在制造足迹扩张方面取得关键里程碑,宣布计划在美国新建两个生产活性药物成分的设施,并扩建波多黎各的现有设施 [7] - 新设施将支持生物偶联物和单克隆抗体产品组合(弗吉尼亚州)以及小分子产品组合包括orforglipron(德克萨斯州和波多黎各) [7] - 公司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公布另外两个新美国制造设施的更新 [7] - 本季度支付了13亿美元股息,并执行了约7亿美元的股票回购 [8] - 研发方面,自2024年初以来已启动16个新的III期项目 [9] - 公司强调通过稳健投资维持在肥胖等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关注竞争动态 [51][53] - 公司对Cigna等PBM商业模式变革表示支持,认为更透明的竞争有利于创新者 [57][58] - 公司计划通过多种渠道(包括Lilly Direct直接面向消费者平台)商业化orforglipron,以扩大患者可及性 [64] - 公司认为orforglipron有潜力成为基础性治疗药物,并正在探索其在新适应症中的应用,如骨关节炎疼痛和压力性尿失禁 [20][81]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管理层对季度业绩和战略执行进展表示满意 [6][34] - 对Mounjaro在国际市场的强劲表现和持续增长机会感到鼓舞 [13][45] - 认为肥胖症报销在国际上仍然有限,但自费支付显示出高度的临床需求和支付意愿 [13] - 对orforglipron的上市前景和其扩展市场的潜力持乐观态度,认为其口服、易规模化生产的特性可惠及更广泛人群 [17][81][82] - 对retatrutide(GIP/GLP-1/胰高血糖素三重激动剂)的潜力感到兴奋,预计其能带来更深度的减重效果 [22] - 对阿尔茨海默病早期(临床前)治疗机会充满信心 [122] - 公司关注IRA(通货膨胀削减法案)价格谈判等监管环境变化,但认为其产品具有卓越疗效,为价值讨论提供了坚实基础 [94][95] 其他重要信息 - 自上次财报电话会议以来取得的里程碑包括:imlunestrant(品牌名Inlurio)获美国FDA批准用于HR阳性HER2阴性ESR1突变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Kisunla获欧盟批准用于早期症状性阿尔茨海默病;orforglipron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多项III期试验取得阳性结果等 [7] - orforglipron的全球注册提交即将开始,预计明年在美国上市用于肥胖症治疗 [17] - retatrutide的首次III期试验TRIUMPH-4(针对肥胖和膝骨关节炎疼痛)结果预计在今年晚些时候公布 [23] - 公司启动了muvalaplin(口服Lp(a)抑制剂)的III期研究 [25] - 公司提交了每周一次胰岛素efsitora alfa在美国的申请 [25] - 公司启动了brunepatide(GIP/GLP-1双激动剂)在酒精使用障碍的III期项目,并探索其在神经科学和免疫学领域的应用 [30] - 公司为lebrikizumab提交了减少给药频率(从每四周一次改为每八周一次)的数据给FDA,以更新标签 [31]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关于orforglipron的审评券计划、上市时间线和预期 [37] - 公司表示正采取全方位策略尽快将药物推向全球患者,包括美国 [39] - 公司认为orforglipron符合新审评券计划的多个条件,但最终由政府决定 [39] - 资料将在本季度提交,希望尽快获得批准 [39] 问题: Mounjaro国际市场销售大幅增长的驱动因素和未来展望 [42] - 国际市场业务约75%为自费(肥胖),25%为2型糖尿病 [45] - 新市场上市初期存在进货效应,但随后表现持续提升 [45] - 未来主要机会在于2型糖尿病的报销拓展(目前仅8个市场有报销)和肥胖领域的患者激活 [45] - 国际市场包含超过55个国家,动态各异,增长不会呈直线,但存在重大机会 [46] 问题: 对市场竞争格局和公司产品组合定位的看法 [49] - 公司拥有强大的研发引擎和产品组合,在许多靶点上拥有最佳或首创分子 [51] - 公司通过稳健投资和多个III期试验维持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未因竞争对手活动改变观点 [51] - 成功需要创新和执行相结合,公司专注于既定战略的执行 [53] 问题: 对Cigna等PBM商业模式变革的看法及其对定价和竞争的影响 [55] - 公司支持向更透明模式的转变,认为这有利于创新者、患者和支付方,使竞争更基于临床差异 [57][58] - 希望市场能快速过渡到此类系统,更优的药品价值将在定价中得到体现 [58] 问题: orforglipron的商业化策略(消费者导向还是传统医保谈判) [62] - 公司将结合广泛覆盖和直接面向消费者平台,确保患者可通过多种渠道获得药物 [64] 问题: TRAILBLAZER-ALZ 3试验的中期分析情况及其对donanemab的意义 [68] - 公司通常不评论中期分析 [70] - TRAILBLAZER-ALZ 3已完成入组,是基于事件的试验,可能早于2027年获得结果 [70] - 公司继续在阿尔茨海默病领域创新,包括皮下给药的remternetug [70] - 正在为临床前阶段的诊断和治疗做准备,包括推广简单的血液检测 [71] 问题: 对EVOKE试验和GLP-1/GIP类药物在阿尔茨海默病领域的看法,以及brunepatide的潜力 [74] - 公司密切关注该领域,brunepatide因其特性有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适应症(包括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力 [76] - 将等待EVOKE数据公布后,再详细讨论下一步计划 [76] 问题: orforglipron扩展市场的潜力以及会否导致Zepbound新患者增长放缓 [79] - orforglipron在6项III期研究中显示出与注射GLP-1药物相当的疗效和安全性 [81] - 公司认为这是将肠促胰岛素药物惠及更广泛人群(全球可能数亿甚至数十亿人)的时代机遇,其口服、易规模化特性是关键 [81][82] - ATTAIN-MAINTAIN试验数据可能进一步扩大市场,为从Wegovy或Zepbound转换的患者提供维持减重的口服选择 [82][100] - 公司视此为市场增长机会而非蚕食 [101] 问题: 从Mounjaro在英国的价格调整中学到的经验,以及对orforglipron定价和需求弹性的启示 [85] - 在美国,直接面向消费者渠道(Lilly Direct)增长显著,表明患者和医生看重其益处和减少摩擦 [87] - 在英国,价格调整至欧洲水平后,停止了药品外流,并观察到消费者价格弹性存在 [89] - orforglipron将满足略有不同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对于BMI较低、可能不需要tirzepatide强效减重的患者,其互补性在于可及性、无需冷藏等 [89] 问题: 对诺和诺德semaglutide的IRA谈判价格的看法及其对 Lilly 产品定价的潜在影响 [92] - IRA谈判价格仅适用于2027年后的Part D渠道的semaglutide,而公司产品在Part D中的量较小(主要覆盖2型糖尿病,肥胖症缺乏覆盖) [94] - tirzepatide在头对头试验中显示出优于semaglutide的疗效,这为基于价值的讨论提供了坚实基础 [94] - 公司产品(单激动、双激动、三激动剂)的减重和临床价值可能不同,公司因拥有多种选择而处于有利位置 [95] 问题: ATTAIN-MAINTAIN试验对orforglipron商业机会的重要性 [99] - 该试验是首创,评估从注射semaglutide或tirzepatide转换至口服orforglipron后的体重维持情况 [100] - 数据有望支持orforglipron作为维持治疗的选择,从而进一步扩大市场 [100][101] - 公司不视此为蚕食,而是市场增长的机会 [101] 问题: GLP-1类药物定价动态和竞争格局 [104] - 第三季度定价表现符合预期,CVS变动后未出现显著价格侵蚀 [106] - 在直接面向消费者渠道,公司产品定价保持稳定,竞争产品定价处于相似水平,未看到动态发生重大变化 [108] 问题: 如何平衡orforglipron作为普惠药物与维持行业持续创新之间的关系 [111] - 策略是兼顾两者,通过消费者自付渠道和证明长期健康益处来竞争医疗保健资金 [113] - 消费者自付需求(用于预防等)可能持续存在,而证明健康益处将有助于与慢性病药物类别竞争 [113] - 全球治疗渗透率仍很低,有巨大机会惠及数千万甚至数亿更多人 [114] 问题: 对临床前阿尔茨海默病项目的兴奋点及其自启动以来的变化 [118] - 兴奋点源于在Trailblazer 1和2试验中观察到对疾病最早期的患者治疗效果最大 [122] - 预计在TRAILBLAZER-ALZ 3和TRAILRUNNER-ALZ 3(remternetug)试验中会看到类似结果,信心和热情未变 [122]
默沙东直接打款,恒瑞又要支棱起来了?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3-27 21:01
核心观点 - 恒瑞与默沙东达成重磅交易,首付款2亿美元加17.7亿美元里程碑金额及销售分成,缓解市场对公司创新能力的质疑 [2][3] - 交易首付款2亿美元相当于公司14.5亿元净利润或63亿元产品营收(按23%净利率计算),等同于商业化团队一季度的贡献 [7] - 恒瑞通过连续大额BD交易(如GLP-1和Lpa降脂小分子)证明其技术平台和研发能力可持续创造利润,估值重构可能性提升 [11][12] - Lpa靶点因礼来muvalaplin的II期数据(LPA水平最高降85.8%)打破"不可成药"认知,恒瑞凭借礼来基因快速跟进该领域 [15][16] - 行业从肿瘤内卷转向慢病蓝海,恒瑞与石药在心血管代谢领域的突破标志国内创新药技术迁移 [19][20] 恒瑞BD交易分析 - 交易结构:默沙东支付2亿美元预付款(约14.5亿元净利润)、17.7亿美元里程碑金额及销售分成 [3][7] - 首付款意义:相当于公司商业化团队一季度的营收贡献,远超此前与德国默克1.5亿欧元交易的千万级deal [7][9] - 可持续性验证:两年内连续达成GLP-1和Lpa小分子两项大额交易,技术平台丰富且研发团队规模国内领先 [11][12] Lpa靶点技术突破 - 临床价值:LPA水平每升高50 mg/dL心肌梗死风险增2-3倍,2023年被《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列为独立风险因子 [15] - 技术难点:传统小分子无法阻断Apo(a)与LDL结合,siRNA/ASO技术兴起后礼来muvalaplin实现口服小分子突破(II期LPA降85.8%) [15] - 国内进展:石药此前以1亿美元首付+19.2亿里程碑授权阿斯利康,恒瑞凭借礼来背景快速跟进 [16] 行业范式转移 - 肿瘤领域困境:PD-1等靶点过度集中(全球75个在研项目),III期临床失败率65%,商业化回报下滑(后续竞品年销售<30亿美元) [19] - 慢病需求增长:全球14亿高血压患者+5.37亿糖尿病患者,GLP-1断药现象显示减肥药无法完全解决慢病问题 [19] - 新方向:恒瑞与石药在心血管代谢领域突破,推动行业从肿瘤内卷转向慢病蓝海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