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央广网
icon
搜索文档
打卡“中国红”丨在国歌诞生地 听见历史的回音
央广网· 2025-10-02 09:50
国歌展示馆的国庆活动 - 国庆期间上海杨浦区荆州路151号的国歌纪念广场及国歌展示馆成为市民和游客专程前往的红色地标[1] - 展馆内展示了首版《义勇军进行曲》唱片等历史物件 包括聂耳的皮箱、田汉的眼镜和钢笔以及1935年首版黑胶唱片[3] - 参观者包括老党员、幼儿园小朋友、大学生等不同年龄段的群体 体现了红色教育的广泛受众[1][4][5] 国歌的历史与法律地位 - 国歌历程通过时间轴清晰标注:1935年诞生于电影《风云儿女》 1949年成为代国歌 2004年入宪 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正式实施[4] - 展墙上的法条被家长读给孩子听 强调一切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国歌[4] - 国歌被参观者重新认识 其背后是历史、法律和无数人的坚持 超越了仪式感[5] 红色地标旅游趋势 - 国庆期间国歌展示馆并非孤例 从一大会址到四大会址 从国旗馆到国歌馆 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用打卡红色地标的方式为新中国庆生[5] - 这种旅游方式被描述为红色基因的传承 旨在感受祖国的来之不易和强化信仰[3][4] - 红色地标旅游被视为凝聚人心的方式 将历史记忆与新时代的前行号角相结合[5]
我们村的“王牌”丨粉笔画出新图景
央广网· 2025-10-02 09:40
央广网北京10月2日消息(总台记者韩雪莹 高重 彭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一支小小的粉笔,是否会勾起你的童年回忆? 老师用它在黑板上写下知识点,又或是和儿时伙伴在街头巷尾的墙砖上用它留下充满童真的印记……大家记忆中的粉笔,很可能就产自"粉笔之乡"——湖北 孝感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应城的纤维石膏储量和品质冠绝全国,以石膏为原料制作粉笔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上世纪五十年代。 如今在刘垸村,400多户村民中近半数以生产和销售粉笔为生,他们不再仅仅制作书写粉笔,而是将不起眼的石膏变成创意粉笔,远销200多个国家和地 区,全村粉笔年产量过千万箱、产值过亿元。中国之声特别策划《我们村的"王牌"》,带您去看看生动鲜活、有实效、接地气的乡村产业新场景。本期推 出:《粉笔画出新图景》。 走进刘垸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晾晒架上摆放着一排排五颜六色的粉笔,仿佛打翻的调色盘,撞进人们的视野里。村民刘汉银和粉笔打了大半辈子交 道,水与石膏粉怎么配比、打浆时间要多久,无需称重、也不用计时,他的手臂肌肉记忆就已足够精准。 刘汉银说:"看起来没有技术,其实有技术含量,什么时候倒浆、刮浆?每一道工序都要掌握其规律。我们习惯了 ...
一习话·追光的你丨“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央广网· 2025-10-02 09:23
历史意义与精神传承 - 80年前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完全胜利 [3] -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3] - 要始终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3]
假期出行需求旺盛 各地交通运输迎来客流高峰
央广网· 2025-10-02 08:08
央广网北京10月2日消息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记者从交通运输 部了解到,国庆中秋假期首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超3.36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7%。各 地各部门提前规划运力、提升服务质量,保障群众出行安全、便捷。 昨天(1日),中国铁路广州局迎来客流最高峰,发送旅客35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8.5万人 次,创历史新高。 广州南站昨天(1日)到发与发送旅客量双双刷新历史纪录。 河北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高速交警一支队民警马淑阳:从八点钟开始石家庄周边主要高速公路站 口和路段迎来了车流高峰,新元高速公路河北石家庄新乐段最大5分钟断面流量达到208辆。 这个假期,河北省日均出行车辆预计超过1470万辆,较平时增长约17%,高峰期可能较平时增加一 倍以上。 河北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情指中心民警周帆:针对易发生缓行的高速公路30个路段、16处互通、12 处收费站口、5个服务区,提前增派警力,加强指挥疏导,引导群众安全有序出行。 在陕西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浓浓的节日气息扑面而来。假期里,机场预计起降航班8012架次,运输 旅客超120万人次。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工作人员艾诗佳:加密了航线 ...
我驻外使馆使团举办活动庆祝新中国成立76周年
央广网· 2025-10-02 08:08
全球治理倡议与合作 - 东盟秘书长高金洪评价全球治理倡议与东盟包容和可持续的地区愿景高度契合 [2] - 尼日利亚尼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总干事特格贝代表总统重申尼日利亚赞同和支持习主席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 [3] - 老挝副总理沙伦赛称老中合作取得的重大成果已成为双边合作典范 [2] 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评价 - 美国《全球策略信息》杂志社华盛顿分社社长威廉·琼斯称中国在几十年内发展迅速,其发展经验值得世界借鉴 [3] -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主席福布斯祝贺中国取得令人惊叹的成就,并感谢中国对全球人道主义援助事业的支持 [2] - 东盟秘书长高金洪表示中国迈出的每一步改变了自身命运,也改变了地区乃至世界命运 [2]
突破三亿元 !国庆档上新 票房持续走高 “电影+”如何引领文化消费新潮流?
央广网· 2025-10-01 20:25
国庆档电影市场概况 - 2025年国庆档新片总票房突破3亿元 [1] - 十余部新片集中上映,类型涵盖战争史诗、奇幻动作、合家欢喜剧及动画电影,覆盖全年龄段观众 [1] - 国庆档票房前三名影片为《志愿军:浴血和平》、《刺杀小说家2》、《浪浪人生》 [1] 主要影片表现及特点 - 《志愿军:浴血和平》作为“志愿军三部曲”最终章,聚焦第五次战役后至签署停战协议的“边打边谈”历程,采用谈判桌与战场的双线叙事结构 [24][26] - 《浪浪人生》累计猫眼想看人数达15.7万,上映2天票房达4809.90万元,总场次195781场,总人次118.4万 [8] - 《震耳欲聋》是国内首部聚焦聋人群体反诈题材的现实主义作品,累计猫眼想看14.6万 [12][26] -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是首部三国题材动画电影,以曹操为主角,累计猫眼想看6.2万 [14][31] - 《毕正明的证明》聚焦反扒警察群体,上映首日票房1016.16万元,总场次82970场,总人次23.3万 [18][29] 行业发展趋势:“电影+”生态 - 行业从单一票房经济向多元消费生态转型,推出“跟着电影去旅游”、“跟着电影品美食”、“跟着电影做科普”等活动 [1][33] - “跟着电影做科普”活动结合国家科学普及战略,建立“科普电影库”和“科普电影专区”,推动电影与科技双向赋能 [33] - 中国首部8K太空实拍电影《窗外是蓝星》将发布球幕版和巨幕版,并以十余种语言全球上映,为“电影+科普”提供产品 [35] - “跟着电影品美食”活动通过票根地图形式,在猫眼APP1.2万家影院提供观影后周边美食优惠,形成线上领券、线下核销的消费闭环 [36] - 多地利用国庆档新片取景地资源,将电影“流量”转化为景区“留量”,带动假期文旅消费 [38]
向祖国报告丨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超1000天 “太空母港”引航未来
央广网· 2025-10-01 19:59
中国空间站运营状态与成就 - 中国空间站已在轨稳定运行超过1000天,成为位于地球上空400公里的“太空母港”[1] - 空间站已实现长期有人不间断驻留,是我国在轨系统最复杂、规模最大的航天器组合体[5] - 神舟二十号乘组已在轨驻留5个月,顺利完成了4次出舱活动[3] 空间站建设历程与技术体系 - 空间站从2010年立项,在2021年至2022年的19个月内完成了11次关键发射,实现了“T”字基本构型和“三舱三船”最大构型的在轨组装[6] - 构建了由“天、地、数”三位一体构成的运营体系,包括天上的真实空间站、地面的“电性空间站”以及提供仿真验证支持的“数字空间站”[7] - 该运营体系实现了“365天×24小时”的全年全天候地面值守模式,为航天员在轨安全驻留提供支撑[5][7] 空间站科学实验与应用 - 科研团队在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中使用国产“银河”操作系统操控“高微柜冷原子干涉仪”,对铷85和铷87原子进行冷却以检验等效原理[8][10] - 冷原子干涉仪技术可应用于空间重力场测绘、引力波探测和暗物质探测,有望突破现有空间惯性测量仪器的极限[10] - 空间站内的“太空菜园”已喜获丰收,展现了太空生命保障技术的进展[3] 国际合作与未来计划 - 中国空间站已邀请包括日本、印度在内的17个国家参与首批科学实验,巴基斯坦航天员已入选,标志着“太空朋友圈”扩大[10] - 按计划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底发射,与神舟二十号乘组在空间站会师[11]
声动中国丨有一种表白叫“我爱你中国”!
央广网· 2025-10-01 19:47
今天,国庆节!山河无恙,国泰民安。有一种爱无需千言万语,是清晨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是稻穗翻 涌的金色波浪,是边防战士风雪中的身影,是科研人员挑灯夜战的追求,也是每个你我为生活奋斗的闪 闪星光。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一种表白叫"我爱你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把这份告白深深地埋在 心里,将热爱变成底色,用一生默默坚守。 今天,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
先生丨36岁转行的他带领中国这个领域走向世界第一
央广网· 2025-10-01 15:49
中国锂电池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锂电池产业从无到有,从跟跑到领跑,目前已实现产量全球第一 [3][22]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十年保持全球第一,并建成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 [3] - 行业未来发展目标为2030年新增车辆全为新能源,2050年全部运行车辆电动化 [29] 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化 - 1988年成功研制中国第一块全固态锂电池,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 [13] - 1998年建成中国第一条锂离子电池中试生产线,标志着锂电池产业化起步 [20] - 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用纳米硅作为锂离子电池核心负极材料,并申请该领域首个专利,其纳米硅碳负极材料三代结构设计中的第三代"火龙果"结构已产业化,据测算经济效益高达110亿元 [20][21] 固态电池技术研发 - 为解决液态锂离子电池高温、毒性及安全性问题,团队转向固态电池研发 [23] - 通过"原位固态化"技术攻克固相界面导电的世界级难题,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固态电池整体解决方案 [24][26] - 相关核心专利不收取专利费,旨在为国家构建技术壁垒 [26] 未来技术方向 - 除锂电池外,同时致力于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研发,探索其在电动船舶及脑机接口等领域的应用 [29] - 强调保持技术领先地位需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避免陷入被动追赶局面 [29]
纸质票退场后 再忆我与火车的故事
央广网· 2025-10-01 10:03
铁路行业数字化转型 - 纸质报销凭证自10月1日起正式停用,由电子发票替代,纸质火车票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1] - 检票工具“票剪”因电子票普及而不再使用,体现了技术进步 [2] - 车票信息化是数字化时代的必然趋势,行业向无纸化出行发展 [8] 铁路网络发展与技术成就 - 哈大高铁于2012年12月1日开通,是中国自主研发、世界上第一条投入运营的穿越高寒地区的高速铁路 [5] - 轨道交通发展伴随新站开通与旧站关停,例如青岛北站开通导致沧口火车站于2013年12月16日停运 [8] - 行业技术进步使百姓出行更为便捷 [2] 铁路人才与职业传承 - 员工加瓦伍哈从四川凉山通过求学成为铁路值班员,体现了行业对偏远地区人才的吸纳和培养 [7] - 员工徐晗悦一家三代均为铁路职工,亲历了从碳带打印红票到车票信息化的全过程 [11] - 列车长葛宏已从业35年,见证了检票方式从手工“票剪”到刷身份证机器的演变 [1][2] 车票的纪念与收藏价值 - 收藏家詹洪阁珍藏2012年12月1日哈大高铁首发车票,视其为国家复兴的见证 [5] - 收藏爱好者陈天豪收藏近两千张时间跨度数十年的车票,包括沧口站运营最后一天的车票 [8] - 员工加瓦伍哈珍藏往返于东北和西南故乡间的车票,视其为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见证 [7] - 员工徐晗悦与同事购买3元纪念车票,以纪念车票信息化进程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