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锂电池

搜索文档
固态电池产业加速冲刺量产目标,北交所固态电池产业重点标的梳理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8-22 09:29
固态电池产业概述 - 固态电池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升级方向,解决液态锂电池能量密度上限、安全风险、循环寿命及低温性能等缺陷[2] - 技术路线分为硫化物、氧化物和聚合物三类,硫化物路线被多家车企及电池厂确定为发展方向[2][3] - 中国工信部2024年6月发布《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新增固态电池性能标准以推动行业发展[2] 市场规模与预测 - 预计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达614.1GWh,全固态电池市场规模或达172亿元[2] - 2023年全球渗透率0.1%,2024年提升至0.2%,2030年或达10%[2] - 中国2024年固态电池出货量约7GWh,预计2027年达18GWh,2028年或突破30GWh[2] 技术进展与产业化 - QuantumScape、SolidPower和Toyota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及充电速度研发中领先[1][3] - 中创新航、鹏辉能源等企业已宣布量产计划,产业化取得实质进展[3] - 半固态电芯当前成本0.85元/Wh(良率80%),中期或降至0.50元/Wh,远期全固态成本或达0.78元/Wh[3] 材料创新与案例 - 铁镍集流体通过抑制硫化物腐蚀提升安全性,日本东洋钢板电解铁箔及铁镍合金箔获METI认证[4] - 复合集流体可增强能量密度、快充兼容性,应用领域涵盖航空航天、汽车及电子[3][4] 北交所相关公司动态 - **纳科诺尔**:固态电池关键设备交付头部客户,联营企业清研纳科完成国内首台高速宽幅干法电极设备交付[5] - **远航精密**:精密结构件应用于电池模组制造,具备固态电池领域拓展潜力[5] - **贝特瑞**:推出半固态及全固态系列高镍正极、硅基负极等材料解决方案[5] - **灵鸽科技**:与固态电解质企业合作提供全自动计量配料系统[5] - **武汉蓝电**:高精度测试设备支持固态电池微小电流稳定测试[5]
野村东方国际 固态电池:产业新周期的起点
野村· 2025-08-05 11:16
行业投资评级 - 电池环节推荐宁德时代,目标价上调至260元,对应2026年PE为15倍左右 [7] - 材料方面优先选择三元有明显优势的容百科技 [7] - 设备环节建议关注具备整线交付能力且客户结构优质的企业 [8] 核心观点 - 固态电池发展延续液态锂电池供应链和成本控制规律,中国企业有望复刻优势,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技术优势难以被颠覆 [1] - 全固态电池成本在未来五至十年可能仍高于液态锂电池,初期应用场景限定于高端新能源车、低空经济和远洋船舶 [1][6] - 固态电池未来渗透率预计约10%,液态电池仍将主导市场 [1][18] - 中国政府自2024年起推行固态电池重大专项政策,初期投入6亿元支持核心企业,目标在2027年实现1,000辆电动车全固态电池示范装车 [1][16] 技术路线 - 聚合物技术已实现小规模量产,但室温导率低且能量密度天花板不足 [9] - 硫化物路线近期市场乐观定价,具有较好潜力,但面临生产工艺难度和成本问题 [9][10] - 氧化物路线处于探索阶段,车载动力电池领域尚未看到明显突破 [11] - 丰田正从聚合物技术转向硫化物技术,计划2026年底小规模量产全固态电池,初步规划产能2-3GWh [10][14] 材料发展 - 三元正极高镍材料在全固态领域有放量潜力,中国头部企业如容百科技已获海外客户认可 [3][24] - 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在消费电子、半固态及全固态电池中占比将逐步提高,长续航飞行器硅占比可达30% [3][25] -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当前价格每吨超过400万元,预计十年后降至30万元左右 [12] 设备环节 - 全固态单线投资额度可能达到5亿元每G瓦时,液态锂电池仅为1.5亿至2亿元 [5] - 设备增量主要来自前道和中道工艺,前道设备如干法工艺、球磨机滚压机,中道主要是等静压设备 [5][28] - 具备整线交付能力的公司包括先导智能、力源亨等,已开始提供小批量全固态电池整线交付 [30] 全球市场 - 海外初创企业目前不具备大规模量产固态电池的能力,主要依靠股东支持运营 [13] - 中国预计到2030年全固态电池规模将达到200GWh,连续性的产业政策将推动国内相关产业发展 [15] - 日韩成熟液态锂电池企业布局固态电池,但面临政策变化和需求端预期下调等挑战 [13] 企业动态 - 宁德时代在25~27年的优势包括规模优势、供应链设备材料采购优势及持续新品推广能力 [21] - 贝特瑞在半固态电池领域采用气象CVD法,全固态方面探索硅氧碳材料 [26] - 锂电池负极市场前十位出货量和装机量均由中国企业占据,包括贝特瑞、杉杉股份、璞泰来等 [27]
新能源,重新开干
36氪· 2025-07-29 07:16
新能源产业历史回顾 - 2021年中国光伏总市值超40000亿,19家企业市值过千亿,特斯拉股价飙升,宁德时代市值突破1.6万亿成为A股第二大企业 [1] - 2021年后新能源产业陷入长期激烈竞争和淘汰阶段 [1] 光伏行业现状与政策 - 2024年138家光伏上市公司累计亏损超150亿元,同比下降110%,56家企业亏损,亏损面达40% [3] - 2024年一季度中国光伏企业整体负债突破3万亿,70%以上上市企业资金净值为负 [3] - 7月3日工信部召开制造业企业座谈会,通威、协鑫、隆基等光伏龙头企业参会 [4] - 十大光伏头部企业达成协议自7月起减产30%,预计7月玻璃供应量减少至45GW [6] - 7月多晶硅N型复投料、N型致密料成交均价较月初上涨超30%,硅片各尺寸产品月内累计涨幅超20% [6] - 发改委发布价格法修正草案,明确禁止低于成本价倾销 [6] 锂电行业供给侧调整 - 江西发布《绿色矿山管理办法》,要求2028年底80%中型矿山达到绿色标准 [8] - 澳大利亚皮尔巴拉矿业将2025财年锂精矿产量下调10万吨至70-74万吨 [8] - 津巴布韦宣布2027年起禁止锂精矿出口,智利推进锂产业国有化 [8] - 7月碳酸锂价格自6月底低点反弹超20% [8] 固态电池发展 - 国轩高科已建成0.2GWh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并开启装车测试 [10] - 孚能科技研发能量密度400-500Wh/kg全固态电池,计划年底小批量交付 [10] - 亿纬锂能计划2026年推出350Wh/kg和800Wh/L全固态电池 [10] - 固态电池在低空经济等领域具有应用潜力,需求锂量为传统锂电池2.4倍 [11] - 2030年固态电池对锂需求量预计达55.2万吨LCE [11] - 全固态电池单GWh设备投资额2.5亿,是液态电池的2倍以上 [11] 新能源产业发展历程 - 中国光伏在全球各环节占比达80%以上 [14] - 中国动力电池占全球产量70%以上 [14] - 中国新能源车已实现全球市场突破 [15] - 行业正通过淘汰落后产能、统一支付账期等措施改善内卷状况 [16]
底层逻辑,彻底说明!
格兰投研· 2025-05-21 22:31
黄金市场 - COMEX黄金昨夜盘中爆拉,收盘涨1.83%至3301.4点,A股黄金概念板块涨2%以上,港股黄金板块涨近5% [1] - 黄金上涨原因:中东局势升温(以色列拟袭击伊朗核设施)刺激避险需求,美元信用因川普税改削弱(未来十年或增加3.3万亿美元国债) [1] - 美债收益率看空资金押注10年期收益率升至5%,推动资金转向黄金避险 [5] - 当前市场情绪好于4月初,黄金短期或维持反弹震荡,难突破前期高点 [6] 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固态电池技术取得重大进展:中科院团队首次通过原位透射电镜技术揭示短路机制(软短路→硬短路),并开发"刚柔并济"复合电解质抑制短路 [7][8] - 该突破解决固态电池商业化致命瓶颈,有望加速电动汽车、机器人等领域能源供应升级 [9] 中国股市表现与展望 - 截至5月16日,恒生指数和MSCI中国分别实现16%和15%绝对回报率,显著高于新兴市场(9%)、全球指数(4%)及标普500(1%) [9][10] - 驱动因素:国内财政政策加速转向(消化房产库存+提振消费)、净出口增长,国际关系趋稳(东盟自贸区3.0谈判完成) [10][11] - 大摩上调目标:恒生指数2026年6月目标24,500点(+5%),沪深300目标4,000点(+3%),预计Q2-Q3或推政府债券发行/以旧换新政策,Q4或推5,000亿-1万亿财政补充方案 [12] - 后续观察点:7月中旬中美关税暂停到期、7月底重要会议政策调整 [13]
国轩高科20250519
2025-05-19 23:20
纪要涉及的公司 国轩高科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与材料来源**:采用硫化物路线,还布局氧化物、卤化物等路线;材料来源兼顾自研和供应链采购,具体配方因电池型号而异[2][3] 2. **固态电池量产进度**:2025 年建 0.2GWh 中试线小批量生产测试电芯,2GWh 量产线预计 2026 年中下旬投产,目标 2027 年小规模量产,2030 年全面市场化[2][6] 3. **固态电池成本与应用领域**:硫化物固态电池电芯成本高,但原材料储量丰富降本潜力大;初期应用于高端汽车、垂直起降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对成本不敏感的高端市场[2][7] 4. **液态锂电池出货情况**:2024 年出货 63GWh,动力业务占比 64%,储能业务占比 34%;预计 2025 年出货量达 100GWh,一季度已完成约 20GWh[2][8][9] 5. **固态电池优势**:选择硫化物电解质提升电池功率和高温性能,定制正负极材料提高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开发适用于量产的工艺和设备,提高产品一致性和合格率,降低成本;具备小批量中试线生产能力,利于后端应用探索[10] 6. **准固态电池优势**:采用复合膜设计提高安全性,与现有产线设备兼容可快速切换产线;目标逐步减少液体含量增加固体比例最终实现全固态,有望近期放量;辐射其他产品体系提高整体安全性能[11][12] 7. **锂金属技术应用**:优先应用于半固态电池,产业化节奏比全固态更早;通过优化电流密度、电场强化等减少锂金属枝晶生成,提高库伦效率,保障电池循环寿命和安全性[5][13][14] 8. **全固态电池量产瓶颈**:面临材料体系和制造技术挑战,包括新材料开发和生产装备改动;设备参数、信号及生产效率需优化;成本受材料成本和生产制造成本影响[18][19] 9. **准固态电池相关情况**:12GWh 产能已具备生产线,开工率未详细披露;验证周期长,涵盖国标、行标及客户新车型测试;十年 50 万公里里程数据基于材料体系评测得出;采用复合电解质,对原位固化技术进行优化[21][23][24] 10. **固态电池固化问题**:固化过程产生的气体排放不彻底会影响电池性能,国轩采用多步方法使全固态电池直通率接近液态电池水平[25] 11. **固态电池原位固化技术**:热场自由基热聚合只需加热场,UV 固化控制点多但产气少,超声方式传导效率高但存在内部气体排出问题[26] 12. **全固态电池生产工艺**:目前使用湿法涂布制作极片和电解质膜,干法工艺用于降低成本及应对溶剂管控要求[27] 13. **全固态电池成本下降因素**:受材料成本(如磷灰石、硫化锂)、能耗控制、设备折旧、人工成本等影响[28] 14. **全固态电池生产设备变化**:需确保极片致密性处理,取消传统聚合物隔膜,采用涂布成型的固态电解质作为隔离层,需开发相应工艺和设备[29][30] 15. **全固态电池应用车型**:未来产业化优先应用于高端车型,具体装载车型未确定[31] 16. **固态电池产线情况**:全固态及准固态产线在新站试生产,通过周围工厂协同完成多型号生产;预计 2025 年内完成准备工作,量产时间视客户测试进展而定[32] 17. **准固态电池装车情况**:准固态技术已在车辆上路测,还需一段时间正式装车[33] 18. **全固态正极材料**:当前使用高镍正极,需特殊定制,现有供应链基本不变但需微调;未来可能转向富锂锰基或硅碳等新材料[3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国内硫化锂供应商目前供应能满足需求,许多公司积极布局制造技术以提高规模和降低价格[20] 2. 目前不提供出货目标指引,需根据下半年装车产业化进度决定;当前主要解决准固态技术和参数的平移、唤醒和切换问题[22] 3. 准固态电池产业化最大挑战在于客户车型开发周期,完成测试定点后将制定量产指标响应市场需求[28] 4. 国轩高科与几家核心客户正在对接准固态电池相关事宜,具体信息关注公开发布[35] 5. 2024 年推出固态电池手工件,2025 年产出中试件,预计 2026 年通报小批量生产线建设情况;准固态电池产业化概率大,路测反馈良好有望带来业绩增长[36]
全固态电池扎堆2027年量产,技术难题都解决了吗?
新浪财经· 2025-05-19 08:05
全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国轩高科已建成首条全固态电池中试线 电池样件开始装车路测 计划2027年小批量上车实验 2030年实现量产 [1] - 清陶能源预计2024年底可供装车的全固态电池下线 2027年实现批量交付 [1] -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计划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装车 [1] - 全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材料 有望在能量密度、安全和寿命等方面显著进步 被视为锂电池终极技术 [1] 全固态电池商业化挑战 - 全固态电池在成本、循环寿命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2030年前难以有效解决 市场端应用存在较大风险 [2] -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成本预计为当前液态锂电池数倍 未来3-5年降本空间不明朗 [4] - 行业专家认为难以为全固态电池提供高于现有液态电池20%以上的价格空间 [4] 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 - 硫化物路线最热门 宁德时代、比亚迪和国轩高科主攻 电导率媲美液态电解液 但对密封性、工艺要求高 [4] - 聚合物电解质成熟度高、加工性好且成本低 但电导率差 [6] - 氧化物电解质电导率高 但规模化制造困难 [6] - 氧化物与聚合物复合路线被认为可能比硫化物更快达到商业化应用条件 [6] - 卫蓝新能源采用氧化物和聚合物复合固态电解质技术 [6] 行业共识与展望 - 行业尚未找到兼具性能和经济可行性的全固态电池解决方案 [6] - 不轻易放弃任何一种可能的技术路线成为行业共识 [6] - 国轩高科专家认为硫化物电解质全固态电池量产价格有望大幅下降 长期或低于液态锂电池 [5]
新能源车ETF基金(516660)、新能源50ETF(516270)早盘均涨超1.62%,CIBF2025电池大会召开在即,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齐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2 11:37
新能源汽车指数及ETF表现 - 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盘中涨1.63% [1] - 新能源车ETF基金(516660)大涨1.64% [1] - 新能源50ETF(516270)盘中涨幅一度达1.62% [1] - 成分股贝特瑞涨超9% 阳光电源涨超6% [1] 深圳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CIBF2025) - 展会时间5月15日至17日 预计参展商超3000家 [1] - 参展商包括宁德时代 比亚迪 3M中国等知名公司 [1] - 固态/钠电/氢燃料/光储充一体化技术将首发亮相 [1] - 展示废旧电池物理/化学/生物回收技术 [1] - 国轩高科计划5月17日发布能量密度300Wh/kg的高安全固态电池 [1] 固态电池技术发展 - 固态电池因高能量密度与安全性成为下一代技术方向 [2] - 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50Wh/kg+ 全固态有望突破500Wh/kg [2] - 应用场景涵盖飞行端 新能源车端 消费电子端及储能端 [2] 电池与能源管理产业链表现 - 2024年Q4&2025年Q1产业链出货端表现亮眼 [2] - 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及储能抢装需求拉动增长 [2] - 多数环节2025年Q1收入同比恢复正向增长 [2] - 行业资本开支放缓 供给端持续收缩 [2] - 电池 结构件环节龙头盈利韧性较强 [2] - 材料环节盈利触底 高端产品需求推动单位盈利上升 [2]
2024年中国固态电池报告:提质降本突破固障电驭未来
材料汇· 2025-05-05 22:59
固态电池研究背景与目的 - "碳中和"目标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发展高效、环保的动力电池技术如全固态电池成为关键举措 [4] - 中国明确固态电池为重要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启动多个重大项目支持固态电池技术开发 [7] - 固态电池对液态锂电池存在替代性,能克服液态锂电池能量密度上限、安全风险、循环寿命短等不足 [9][10] 固态电池概述 - 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替换液态电解液和隔膜,具有不可燃、高热稳定性等安全优势 [12] - 工作原理基于"摇椅式"模型,但具有高安全性、轻量化、长循环寿命等特点 [14][15] - 技术路线主要分为硫化物、氢化物和聚合物三大类,各有不同的电解质材料和性能特点 [23] - 产业链与液态锂电池相似,主要区别在于负极材料和电解质种类 [25][26] 全球固态电池市场现状 - 预计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达614.1GWh,市场规模172亿元 [28][29] - 美国、欧盟、日本等大力支持固态电池发展,出台多项政策规划 [30][31] - 全球形成中国、日韩及欧美三大技术阵营,日韩企业领先且多采用联盟式研发 [32][33][34] - 欧美企业主要采取自主研发,大型车企通过投资专业主体进行开发 [35][36][37] 中国固态电池市场现状 - 2023-2024年多家企业展开产业化布局,如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赣锋锂业等 [38][39][40] - 深圳市、上海市与广州市固态电池产业竞争力较强 [43][44] - 2019-2023年融资数量呈上升趋势,但多数企业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45][46][47] - 资本竞相入局,包括创投机构、政府投资机构和产业投资者 [50][51] 固态电池应用场景 - 下游应用包括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预计2030年渗透率达8.8% [52][53][54] - 消费电子领域将最先推广,预计2030年渗透率12% [82][84] - 动力电池领域预计2030年渗透率10% [83][85] - 储能领域预计2030年渗透率1.5% [86][87] 产业化挑战与策略 - 成本高于传统锂电池,如硫化物固态电池成本158.8美元/KWh vs 传统锂电池118.7美元/KWh [63][64] - 存在固态电解质离子输运、充放电体积膨胀、固-固界面等核心技术问题 [65][66][67] - 产业链体系仍在构建中,缺乏标准化生产设备和统一测试标准 [68][69][70] - 应对策略包括加强技术研发、优化生产工艺、培育应用示范等 [72][73][74][75] 产业发展趋势 - 长期看全固态电池成本有望降至0.78元/Wh [77][78] - 多家企业宣布量产计划,如中创新航预计2028年量产 [79][80] - 消费电子领域将率先推广,动力电池和储能领域渗透率将逐步提升 [82][83][86]
从 1 到 10 的跨越:固态电池赛道激战正酣,现状与挑战全解析
Wind万得· 2025-03-05 06:40
固态电池行业核心观点 - 全球主流车企(比亚迪、广汽、长安等)计划2026-2030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2027年为量产关键节点 [1] - 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预计达614.1GWh,中国市场规模有望增至200亿元 [1][14] - 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500Wh/kg,循环寿命达万次以上,显著优于液态锂电池 [2][4] 技术特点对比 - **安全性**:固态电池无漏液/挥发风险,耐高温且不易燃,而液态锂电池存在燃烧爆炸隐患 [2][4] - **性能参数**:固态电池电化学窗口达5V以上,但界面电阻高(液态电池单位面积导电率更高) [4] - **能量密度**:全固态电池(500Wh/kg)远超三元锂电池(350Wh/kg上限)和磷酸铁锂(150-210Wh/kg) [4][5] 技术路线分析 - **聚合物路线**:欧美主导,机械性能优但室温电导率低(10⁻⁷-10⁻⁴ S/cm),需60℃以上工作 [6][9] - **氧化物路线**:中国领先(卫蓝、清陶等),耐600℃高温但离子电导率低(10⁻⁶-10⁻³ S/cm) [7][9] - **硫化物路线**:日韩布局(丰田/LG),室温电导率最高(10⁻² S/cm)但易产生有毒硫化氢 [8][9] 产业链特征 - **上游**:锂/钴/镍资源依赖性强,固态电解质材料技术门槛高 [11] - **中游**:工艺复杂成本压力大,需突破电解质/正负极材料技术瓶颈 [11] - **下游**:新能源汽车(2027年上车)、eVTOL(2031年百亿市场)、人形机器人及储能系统 [13][14] 市场增长驱动 - 动力电池产能过剩(2025年规划产能6188GWh vs 需求1200-1500GWh)倒逼技术升级 [4] - 政策支持:中国通过补贴/税收优惠推动固态电池研发 [5] - 应用场景拓展:eVTOL电池市场2026年达95亿元,人形机器人需求激增 [13][14] 投融资动态 - 2024年国内固态电池赛道发生24起融资,总规模超9.84亿元,8家企业单轮融资金额破亿 [16][18] - 代表性案例:恩力动力(B轮数亿)、太蓝新能源(B轮数亿)、索理德(A+轮超1亿) [18] 产业化挑战 - **技术瓶颈**:电解质离子电导率低,固-固界面接触差导致循环寿命短 [19] - **成本问题**:当前全固态电池成本为液态电池2倍以上,硫化物电解质材料昂贵 [19][21] - **产业链短板**:材料适配/设备标准化不足,技术路线未统一(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并存) [19]
晚点独家丨宁德时代全固态电池开始样品验证,团队达上千人
晚点LatePost· 2024-11-06 18:32
宁德时代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展 - 公司选定硫化物技术路线,能量密度比现有电池增加40%以上[4] - 全固态电池研发团队扩充至超1000人,年人力成本约10亿元[5][7] - 已进入20Ah样品试制阶段,方案能量密度达500Wh/kg[5][6] - 董事长曾毓群将研发进度分为9级,目前处于第4级,目标2027年达到7-8级实现小批量生产[6] 技术路线与行业背景 - 硫化物路线性能上限最高且量产进度最快,与丰田选择相同[15] - 固态电池需解决正负极接触界面、锂枝晶、硫化物稳定性、生产工艺四大难题[17][19] - 公司研发多层材料包裹正极技术,施加500Mpa压力改善接触,正极寿命达6000次[20] - 全球锂电池产量过去5年翻十倍,但能量密度仅增长不到30%[9] 研发投入与战略转变 - 2022年前团队不足100人,定位为技术跟踪,2023年大幅扩编并引进数十名技术骨干[11][13] - 政府提供超60亿元研发补贴,目标2027年实现小规模量产[13] - 公司去年研发投入超行业第二至第六名总和,但市占率从55%降至40%[21] - 行业同质化竞争迫使公司突破技术边界寻找增量[22] 样品试制与量产规划 - 20Ah样品阶段标志方案初步定型,进入生产工艺探索[6] - 1Ah阶段检测材料性能,10Ah阶段验证单体性能[6] - 行业人士预估2027年可能实现0.5GWh量产规模,可配套数千辆电动车[20] - 量产时间表与丰田、LG新能源等企业相近,略快于比亚迪[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