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搜索文档
【人民日报】我国科学家发现最深海底生命群落
人民日报· 2025-08-04 08:40
深海生态系统发现 - 国际研究团队在西北太平洋千岛—堪察加海沟和阿留申海沟发现全球最深、分布规模最大的化能合成生态系统,深度达9533米[1] - 研究利用"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揭示深渊中延绵且蓬勃生长的化能合成群落,这些生命不依赖阳光获取能量,而是利用地质流体中的化学反应获取能量[1] - 发现的化能合成群落主要由深海管状蠕虫和双壳类软体动物组成,依靠富含硫化氢和甲烷的流体维持生命[1] 科学意义与发现 - 研究发现深渊海底存在庞大而活跃的深部生物圈,不断将由沉降有机质分解而来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2] - 这一过程可能封存大量从上层海洋沉降的有机碳,并以天然气水合物等形式在深渊海底形成规模巨大的甲烷储库[2] - 发现挑战了"深渊生态系统主要依靠从海洋表层沉降的有机颗粒和动物残骸维持"的传统观点[2] 研究计划与展望 - 本次研究是"全球深渊探索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由中国科学院发起和主导[2] - 研究团队将进一步探索化能生态系统的全球分布格局、深渊碳循环模式及其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2] - 研究人员推测化能合成生态系统在深渊的分布可能远比目前发现的更为广泛,有望形成"化能生命走廊"[2]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人民日报· 2025-08-04 08:17
福建东山县,澳角村三面临海。2001年,习近平同志来过这里;时隔23年再来,看到村里发生很大 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很是欣慰,勉励大家"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何字字千钧?总书记一语中的:"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 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 是14亿多中国人民迈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如何实现?总书记的话纲举目张:"要把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 距作为主攻方向"。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广大农村地区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牵 挂,作出战略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 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 缩小城乡差距,要诀在融合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 ...
世运会入蜀 烟火气更足
人民日报· 2025-08-04 07:41
赛事筹备与场馆建设 - 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首次火炬传递在四川成都、德阳、眉山三地举行,串联三星堆、金沙遗址等巴蜀文化地标 [1] - 成都世运会运动员村开村,27个竞赛场馆已全部交付,将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运动员参赛 [1] - 天府新区赛区依托户外公园、公共水域改建临设,涉及龙舟、皮划艇马拉松等8个项目,展现"公园城市"与"体育赛事"结合 [2] - 测试赛覆盖12个业务领域,龙舟赛项起航码头轮换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救生艇30秒抵达落水事发点 [2] 科技应用与创新 - 泳池清洁机器人通过夜间定时程序完成赛事级泳池全面清洁,解决传统清洁盲区问题 [3] - 20余款"四川造"科技产品进驻世运村,包括向导机器人、啦啦队机器人和智能清扫车 [3] 志愿者与城市服务 - 成都世运会招募近万名赛会志愿者,设置500余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 [5] 城市基建与体育设施 - 成都新建改造体育公园77个,建设社区运动角407个、天府绿道新空间830处 [6][7] - 四川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较2022年提升27%,立交桥下、公园绿地等新增运动场所 [7] 赛事经济与消费带动 - 成都上半年举办国际、全国性赛事38项,体育消费总规模预计达410亿元,同比增长9% [8] - 凤凰山体育公园2024年举办活动200余场,超140万人次观赛观演,带动消费增长 [8] - 成都推出100个精品消费新场景,覆盖乡村微度假、古镇潮玩等领域,推动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9] 区域联动与合作 - 川渝首次联合推出"城市夜经济嘉年华",探索票根经济,放大世运会入境消费效应 [11] - 成渝一小时经济圈向一小时消费圈发展,世运会将促进双城消费场景优势互补 [11]
司法部:首选22家仲裁机构作为培育对象
人民日报· 2025-08-04 07:41
仲裁行业现状 - 中国共有仲裁机构285家 仲裁员6万多名 其中境外仲裁员3400多名 [1] - 2024年办理涉外仲裁案件4373件 涉外标的额1978亿元 [1] - 北京 上海 深圳同时跻身全球最受欢迎仲裁地前十名 [1] -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深圳国际仲裁院 北京仲裁委员会年均标的额超千亿元 [1] 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 - 2022年起在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海南开展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试点 各项工作任务已基本完成 [1] - 司法部将深化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 [1] 中国特色仲裁机构培育 - 司法部选择22家仲裁机构作为首批培育对象 实施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培育工程 [1] - 持续完善有中国特色 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融通的仲裁制度规则 提升中国仲裁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 [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年—— 为世界生态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权威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8-04 06:15
理论创新 - "两山"理念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统一,革新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体现出鲜明的理论创新性 [1][2] - 该理念突破了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对立矛盾的西方传统发展范式,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 [2] - "两山"理念提出"生态产品"概念,将自然生态功能与经济价值转化相关联,明确了生态保护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2] - 该理念引导生产端减少资源依赖、降低环境污染,修正了传统增长理论中"生态破坏与经济增长伴生"的弊端 [2] - "两山"理念打破了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的固有思维,实现了从对立到统一的范式变革 [3] 实践创新 - 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5] - 过去10多年间,中国在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减缓气候变化等领域成绩斐然 [5] - 中国在新能源、电动汽车及高铁技术发展上全球领先,积极推动能源转型 [5] - 浙江安吉余村探索出保护生态环境与提升民众生活质量并进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6] - 中国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治理实现"沙漠变绿洲" [6] - "两山"理念通过现代技术与农村种植业、养殖业有机结合,催生特色产业 [7] 全球贡献 - 中国持续开展绿色国际合作,为全球绿色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8] - 南非借鉴中国"生态文化村"建设经验,发展生态农业和文旅产业 [8] - 德国等欧盟国家与中国在气候变化、绿色转型等领域开展诸多合作 [9] - 中国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合作,通过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10] - 通过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的绿色金融支持,"两山"理念影响更多国家和地区 [10] - 中巴经济走廊首个水电投资项目卡洛特水电站为当地提供清洁能源,又重视守护绿水青山 [10]
古村落里有片“宝树林”(古树的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8-04 06:10
古树群概况 -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溪镇桥东村古树群占地面积约34亩,包含140多株树木,其中21株被认定为古树,平均树龄150年,树种包括枫香树、油杉、樟树、桂花树、马尾松等,形态各异且成群生长,于2022年入选"福建最美古树群" [1] - 古树群与桥东村清代古厝相伴相生,村民称其为"宝树林",寓意带来幸福,古厝布局依山而建,坐东南朝西北,院落沿中轴线串联,周边有梯田、溪流和青山环绕 [1][2] 保护措施 - 村民自发保护古树群,2013年曾集体守夜防止外来人员偷挖桂花树,形成"保护古树"共识 [4] - 闽清县林业局为每株古树建立档案,记录位置、冠幅、胸径、树种、树龄等信息,护林员定期巡护并比对长势,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采取复壮措施 [4] - 村道安装太阳能路灯与监控设备,加强古树林管理,同时修建3.3公里登山道,吸引周末徒步和研学活动游客,通过文旅开发促进保护 [5] 文化与旅游价值 - 桥东村是中国传统村落,保留连片清代古厝,古树群与古厝形成独特自然人文景观,村民计划通过讲述古树与村落故事吸引更多游客 [1][5] - 文物专家王世襄曾留下"适"字题刻,体现古树与古厝适应自然的和谐关系,村落布局因地制宜,兼具耕作与生态功能 [2]
广西发现中国最南端恐龙足迹
人民日报· 2025-08-04 06:10
研究团队还系统梳理了广西侏罗—白垩纪地层中的四足动物化石记录,共识别出14处重要化石点。区域 对比显示,广西南部中晚侏罗世的恐龙动物群与四川盆地极为相似,暗示两地在中生代时期可能存在密 切的古地理联系。 楠木山村恐龙足迹点发现于2021年,一个约4平方米的岩块保存了7枚兽脚类足迹。经实地勘察研究,团 队在足迹点共发现了两种形态的恐龙足迹:A型足迹保存相对完好,展现出典型的兽脚类恐龙特征;B 型足迹保存不太好,但尺寸显著更大,推测造迹者体长超过6米,可能属于异特龙类或巨齿龙类等大型 兽脚类恐龙。 (责编:卫嘉、白宇)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04日 13 版) 本报南宁8月3日电 (记者庞革平)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获悉:由中国地质大学(北 京)、广西自然博物馆等机构组成的科研团队对发现于广西防城港市东兴市楠木山村的恐龙足迹开展联 合研究,首次确认了兽脚类恐龙足迹在广西的存在,并将中国恐龙足迹的分布记录向南延伸至北部湾沿 岸。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广西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的空白,更为揭示华南地区中生代恐龙动物群的多样 性与地理分布提供了关键证据。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地球史和生物多样性 ...
我在石材厂写诗
人民日报· 2025-08-04 06:10
行业概况 - 天然石材具有高度差异化特征,同一原石开料后呈现不同纹理变化,增加产品辨识难度[2] - 行业存在200+石材品种分类体系,新员工需以每日20种的速度掌握产品知识[1] - 产品定价策略强调应用场景价值而非材质本身,存在低端石材高溢价销售现象[1] 公司运营 - 销售团队采用"总部+驻地"模式,新业务员需承担200万元以下订单[3] - 产能瓶颈明显,大额订单需协调生产排期,催单现象频发[3] - 早期数字化程度低,营销部门仅配置1台共享电脑,文件处理效率低下[4] 人才管理 - 采用军事化培训体系,6人同期销售团队自比"石材界黄埔军校"[1] - 新人淘汰率33%(6人中2人未通过考核),区域分配存在消费市场适配问题[2][4] - 员工流动率高,20年后仅16.7%留存(6人中1人晋升高管)[5] 市场拓展 - 区域销售成效分化,郑州/深圳获工程订单而青岛市场零成交[4] - 早期差旅成本高企,2000元预支款相当于业务员月薪2倍[2] - 通信条件制约业务开展,90年代末仍依赖座机回拨节省话费[1][3] 产品哲学 - 形成"石材无贵贱"的核心价值观,强调产品组合应用价值[1][5] - 艺术化产品定位,将大理石板材视为"天然画卷"进行价值包装[2] - 最终产品呈现依赖拼花工艺,通过不同石材组合创造溢价[5]
改造主观世界的“营养” 改造客观世界的“钥匙”
人民日报· 2025-08-04 06: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党的创新理论是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营养和改造客观世界的钥匙 [1] - 习近平经济思想贯穿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 [1] - 新时代经济发展特征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 - 新发展阶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 [3] - 新发展理念成为发展的指挥棒和红绿灯 [4] -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应对全球产供链断裂提出新思路 [4] 经济理论与实践 - 地瓜经济理论从浙江实践升华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 [5] - 民营经济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 [6] - 海南自贸港培育166项创新案例,40余项在全国推广 [16] 生态文明建设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 [6] - 长江保护法出台,沿江数千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 [9] - 青海首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全部建成投产 [9] - 重庆建成170个国家级绿色工厂 [9] - 全国PM2 5平均浓度29 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 7% [10] - 北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0天,为历年最多 [10] 法治与治理 - 法治为权力划边界,解决乱作为、不作为问题 [13] - 食品经营许可简化,解决拍黄瓜等小过重罚问题 [14] -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条例修订,推行小份餐、扫码用餐 [14] - 海南自贸港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建立疑难问题法治会诊机制 [16] 方法论与实践 - 坚持系统观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12] - 发扬钉钉子精神,建设美丽中国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10] - 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结合,鼓励前沿领域探索 [15][16]
录取通知书里的农业高科技(三夏进行时)
人民日报· 2025-08-04 06:10
中国农业大学玉米育种成果 - 玉米种子"农大778"对黄淮海和东华北地区主要病害具有良好抗性,累计推广约1200万亩 [9] - 研发团队针对玉米锈病导致减产等问题持续攻关,增强品种抗病性 [9] - 团队已成功选育19个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累计增产80多亿公斤 [9] - 合作社试种"农大778"后,亩产稳定在1600斤左右,种植面积从2022年500亩扩大至2024年2000亩 [12] 安徽农业大学小麦育种研究 - 小麦种子"安农98"通过国家级审定,产量高、抗病能力强,抗倒伏、耐高温表现优异 [16] - 近5年选育并通过国审的小麦新品种达8个,新品种诞生周期至少10年 [17] - 分子育种实验室通过基因技术定向改良特定性状,提高育种效率 [16] - 加代室控温控光加速小麦生长,育种周期缩短约一半 [16] 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种植技术 - 杂交水稻团队育成的骨干品种和主推技术为杂交水稻大面积节本增效作出突出贡献 [18] - 再生稻种植实现"一种两收",每亩地可节约成本约500元 [18] - 试验田每年筛选40个品种进行适应性试验,最终仅2-3个品种进入大田推广 [19] - 再生稻种植在湖南年推广面积超400万亩,种粮大户广泛受益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