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搜索文档
依托“春日经济”激活文旅需求,打出提振消费“组合拳” “花样”雅安这样将春光“变现”
四川日报· 2025-04-03 08:08
3月21日,汉源县九襄等乡镇万亩梨花堆砌香雪,吸引众多游客前往踏青赏花。雅安观察 黄刚 摄 近日,游客在荥经县鲟梦田园旅游景区的油菜花田内拍照打卡,记录春日画卷。雅安观察 黄刚 摄 当春风拂过,雅安各地由北向南,陆续铺上"花样地毯"。芦山县的油菜花节刚落下帷幕,荥经县的鸽子花、 汉源县的梨花等又竞相开放,一场场"赏花盛宴"接踵而至。 与花朵一同绽放的,还有雅安"春日经济"的活力。无论是蒙顶山茶商大会上企业签下的数亿元订单,还是油 菜花田中的角色扮演活动,都为雅安的这个春天增添了几分特别的"春色"。 与繁花共赴一场"春日之约",雅安顺势打出"组合拳",激活文旅需求,努力提振消费,将春光"变现"。 搭建文旅平台 推动供需高效对接 春茶,是雅安"春日经济"不可或缺的特色支柱产业,一年一度的蒙顶山茶商大会,链接着雅茶产业和全国各 地客户的需求。 近日,在2025年蒙顶山茶商大会上,四川雅茶集团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兴旺不到1小时就接待了好几波省外 客商。"经过近一年的推广,雅茶集团的茶饮料'炽小茶'已在川渝地区建立1000余家售卖点,今年计划推广到更多 地区。"马兴旺说。此次大会上,雅茶集团与茶饮料经销商签订合作,布局 ...
9年孵化6家上市公司背后的园区力量
四川日报· 2025-04-03 06:18
文章核心观点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聚焦5大领域、18个细分赛道,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历经9年发展稳居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第一梯队”,其通过融合资源打造产业生态圈、孵化培育本土企业、促进产业链互动及跨区域协作等方式推动产业发展 [1][2] 分组1:生物城概况 - 聚焦生物技术药、化学创新药、高性能医疗器械、专业外包服务、健康服务5大领域及18个细分赛道,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1][4] - 累计落户项目超300个,总投资超1400亿元,汇集产业人才1.8万余人,培育6家上市企业,孵化300多个创新项目 [1] - 以生物城为主体代表的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竞争力仅次于中关村和苏州工业园区,稳居国内“第一梯队” [2] 分组2:形成产业“强磁场” - 成都永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因生物城良好发展环境和四川庞大目标市场,将总部等设于生物城,且与华西国际肿瘤治疗中心可形成互补产业关系 [3] - 生物城集合核医疗相关企业和机构,整合上下游资源,形成核医疗全产业链 [3] - 打造标杆园区关键在“聚”,融合行业顶尖资源,打造完整产业生态圈,吸引跨国药企和本土龙头 [4] 分组3:护航企业全生命周期 - 生物城集团旗下科服公司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科技服务,原则是“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5] - 科服公司为凌泰氪提供“专班辅导”,助其获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完成数亿元投融资,预计年底首个产品临床试验申请获批 [6] - 科服公司为成都先导申报“绿色通道”,助其提前装修办公场地,后该公司成功上市 [6] - 科服公司正在培育24个项目,今年预计15个“毕业”走向规模化发展 [7] 分组4:打造互动生态 - 生物城常态化举行行业峰会、创新路演、技术沙龙等活动,每月2到3次 [8] - 搭建共享设施降低企业协作成本,小程序为不同阶段企业提供资源对接 [9] - 生物城通过补链强链完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互动,如为康诺亚引入相关企业形成完整链条 [9][10] - 生物城生物创新券运用范围扩展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已累计兑现2100万元额度,撬动技术服务合同额超2.4亿元 [11]
机器人“导游”将上岗、“打飞的”逛市内外景区——百业联动,成都文旅密集“上新”
四川日报· 2025-04-02 11:18
文旅科技融合新场景 -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G1型号(身高1.27米,肩宽45厘米)将进驻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承担讲解、导流、表演等功能,支持多语种互动开发 [1][2] - 宇树科技B2-W机器狗具备50公斤负重能力,水陆两用,计划与G1机器人同步部署于景区危险区域巡查 [2] - 人体外骨骼装备已在青城山投用,助力游客登山 幾米绘本VR剧场通过5G-A技术实现"数字孪生"沉浸式体验 [2] 低空文旅经济 - 都江堰拜鸣科技运营的亿航eVTOL已获适航证,计划2024年落地都江堰起降点,目标吸引1万名游客体验空中观光 [3] - 青城山—自贡凤鸣机场低空航线开通(全长270公里,单程90分钟),串联两地文旅资源,实现常态化"打飞的"游览 [4] 文旅产业跨界融合 - "文旅+演出":成都2023年举办5800场音乐演出,票房收入16.93亿元,演出场馆达108个,大型演唱会规模全国前五 [5] - "文旅+交通":夜游锦江项目年接待游客530万人次,入选全国交通旅游融合示范案例 [5] - "文旅+文创":成都博物馆孵化3200款文创产品 《熊猫的世界》VR、《哪吒》衍生品等数字项目多点开花 [5] 国际化文旅布局 - 成都2023年新增30个境外旅游驿站,推动熊猫、美食、动漫等文化产品出海,强化主要客源地合作 [5]
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将至 四川启动“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月”活动
四川日报· 2025-04-02 10:44
今年是国家安全法颁布施行10周年,4月15日将迎来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活动主题 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4月1日,四川启动2025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暨"国家安全宣 传教育月"活动,引导全社会深入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牢固树立"大安全"理念,推动筑牢新时代 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安全之基。 活动期间,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呈现给公众。在成都市人民公园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示 范基地,全民国家安全教育10周年主题展正在布置。在校园,"全民护国安,师生在行动"全省大中小学 国家安全教育教学与技能大赛初赛选拔正火热进行;同上一堂国家安全教育课、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 宣讲、国家安全主题团日队日等特色活动亮点纷呈。依托成都地铁打造的流动"国家安全宣教馆"首次开 进资阳,市民可在乘坐地铁时了解更多国家安全知识。大熊猫"安安"继续作为国安宣传"志愿者"普及国 家安全知识。"法治四川行"一月一主题活动将聚焦国家安全法颁布施行10周年,宣传国家安全法等法律 法规。"安逸走四川 学总体国家安全观"活动将覆盖更多景区、更多场景、更多人群。 全省各地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国家安全主题展、书画展、非遗作品 ...
我省打出“组合拳” 推进种业持续振兴
四川日报· 2025-04-02 10:44
近日,农业农村厅公布《2025年四川省现代农业种业发展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提出 今年将聚焦种质资源保护、种业强市强县建设、育种联合攻关、培育壮大种业企业等方面打出"组合 拳",推进四川种业持续振兴。 保护利用种质资源 企业是育种创新的主体。当前市场上有一些推广面积大的突破性品种,企业在育繁推一体化中发挥 了关键作用。《要点》提出,按照进入全国前20强和上市的目标加快培育四川省现代种业集团,在牵头 育种攻关项目、种业强市强县培育、重大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项目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遴选5—7 家重点企业,在共建制种基地、牵头育繁推创新联合体、种业强市强县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培育种业强市强县 提高供种保障能力 "制种面积稳定在36.6万亩以上,其中水稻23.5万亩、玉米7.1万亩、油菜6万亩。"《要点》同步下 达今年四川"三杂"种子良种繁育任务。 四川是全国四大育制种基地之一,拥有10个国家级制种大县,数量居全国第一。然而,近年来,四 川制种基地应对极端气候乏力,甚至出现减产。对标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信息化的制种 基地建设要求,四川仍有不小差距。 聚焦稳定制种面积,提升供种保障能力,今 ...
今年,我省春灌工作有哪些新气象?各地蓄水供水管又有哪些新变化? 春灌探一线
四川日报· 2025-04-02 09:00
文章核心观点 3月巴蜀大地春耕渐次展开,记者走访省内多个大中型灌区,探究今年春灌工作新气象及各地在蓄水、供水、管水方面新变化,发现春灌在蓄水、调度、管理等方面呈现积极转变 [4] 从“望天蓄水”到“立体保供” - 三溪口水库正常库容2510万立方米,现蓄水量1625万立方米,要保障8.5万亩农田灌溉及后续用水,供水压力大 [5] - 三溪口水库灌区2023 - 2025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基本完成,整治干支渠86.26千米等,渠系渗漏、耗损降低,水源到达渠尾提前4小时 [5] - 重建和改造的泵站提升灌区应对旱情能力,灌区用水从“望天蓄水”转向“立体保供”新格局 [6] - 今年计划栽插水稻2779万亩,水利工程计划保栽2110万亩,截至2024年底全省建成水利工程126万处,蓄引提水能力351亿立方米 [6] - 截至3月底全省水利工程蓄水84.11亿立方米,大中型水库蓄水量46.98亿立方米,能满足春季生活和灌溉用水需求 [6] 从“经验调水”到“科技助攻” - 玉溪河灌区投用数字孪生系统,能模拟未来7天用水需求,自动生成调水预案,水量分配误差小 [7] - 数字孪生技术可实现对实体灌区实时监控、发现问题、优化调度,重塑春灌供水调度体系 [7] - 都江堰灌区利用数字孪生都江堰渠首枢纽系统,实现调水配水全流程线上作业,“一键直达” [8] - 眉山市探索建设“农灌水厂”,建立村级智能化管灌系统,精准送水到户,节约人力和水资源 [8] 从“各自为战”到“灌区一盘棋” - 武引灌区开展“一体化”改革,打破市(州)间行政壁垒,实行水资源统一调度 [9] - 武引灌区今年春灌供水原则为先下后上、集中连片,尾水灌区盐亭县供水保证率从50%跃升至95% [9][10] - 都江堰灌区推行“错峰施工 + 分段蓄水”模式,黑龙滩水库蓄水量达2.62亿立方米,为近10年同期最大 [10] - 都江堰灌区实行“一盘棋”调水机制,解决春灌用水“打挤”问题,全灌区均衡受益 [10]
链式协同 集群发展 能级提升 十大领域三年行动构建文旅产业全新体系
四川日报· 2025-04-02 08:32
10个细分领域 此次集中推出的10个行动方案是在上述工作方案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十大重点领域未来三年的主要 目标,并通过工作任务、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三张清单,涵盖379个项目、235家企业,以"责任制+清 ●文化创意设计产业 ●影视产业 ●出版发行和版权产业 ●休闲度假旅游 ●观光旅游 ●乡村旅游 ●健康旅游 ●研学旅游 单制"方式,加快推动工作方案落地实施。 明确细分领域,发展细分赛道找准着力点 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出台的10个行动方案,既聚焦抢抓新赛道,又做强传统优势产 业,围绕"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为目标,按照"政府引导、守正创新,以文 塑旅、融合发展,需求牵引、场景创新,全链畅通、提质增效,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总体要求,积极 构建体系完备、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文旅产业全新体系。 在10个行动方案中,既要考虑各个细分领域的不同特征,充分发挥其带动性作用,同时又要积极推 进跨界融合,尤其是与农业、商业、体育、教育、科技等领域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的融 合发展,培育更多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 ●数字文化产业 例如,数字文化产业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了以创新创意引 ...
行动部署早 开拓力度大 就业服务实 重点帮扶准 四川千方百计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四川日报· 2025-04-02 08:32
3月7日,四川省2025届高校毕业生春季攻坚行动专场招聘会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就业创业联盟四川分盟系 列活动在西华大学举行。 2024年10月,四川高校赴长三角地区联合访企拓岗暨校企对接系列活动举行。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四川省教育厅和各高校坚持"行动部署早、开拓力度大、就 业服务实、重点帮扶准",抓统筹、拓渠道、强服务、兜底线、求实效,千方百计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 业,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继续保持总体稳定。 眼下正是春季招聘关键期,我省各高校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拓展就业渠道,在岗位推送服务等方面不断 发力,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良好。 A 高位推动、齐抓共管,毕业生就业保持良好态势 2024年,全省高校毕业生63.23万人,增幅3.69%,总体就业情况稳居全国第一方阵。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省委、省政府始终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省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调研督导,调度部署, 高位推动。省级部门协同发力,教育主管部门挺膺担当,高校全员参与,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若干政策措施》,省级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大学生 ...
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四川有了“路线图”和“时间表” 到2028年底建成600余座绿色矿山
四川日报· 2025-04-02 08:32
颠覆人们对矿山尘土飞扬的传统印象,峨胜集团峨胜石灰石矿山绿意盎然,很难想象这里是年采 1200万吨的露天矿山开采现场。"4年时间完成400余亩边坡修复。"峨胜采矿场总经理罗剑说,裸露区域 已全部复绿。 结合四川矿山建设实际,四川7部门出台《通知》,给出了四川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时间 表"和"路线图"。按照《通知》,到2028年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机制更加完善,新建、改扩建、生产 矿山的绿色矿山建设协议签订率不低于80%;持证在产的90%大型矿山、80%中型矿山达到绿色矿山标 准要求;新建矿山正式投产2年内达到绿色矿山标准要求;小型矿山结合实际参照绿色矿山标准管理。 3月下旬,全省绿色矿山建设现场会在峨眉山市举行,与会代表走进当地矿山感受矿山含"绿"量。 四川是矿产资源大省,现有矿山2800余座。绿色矿山建设是四川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抓 手。 记者现场获悉,自然资源厅、财政厅、生态环境厅等7部门已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 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四川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到2028年 底,四川将建成600余座绿色矿山。 目标:2028年底90%的大型矿山 ...
2024年出口额12.9亿美元,同比增长25.1% 川字号农产品加速闯世界
四川日报· 2025-04-02 08:32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四川农产品出口额12.9亿美元同比增长25.1%,《四川省促进农产品出口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全省农产品出口额突破100亿元人民币,四川将立足优势特色产业基础推动重点优势特色农产品稳定出口 [4][5][13] 现状 - 2024年四川农产品出口额12.9亿美元同比增长25.1%,水产品、水果、饮品、蔬菜和畜产品出口额位居全省前五占出口总额49.5%,出口涉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东盟国家,美国、中国香港、越南、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是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 [4][8] - 水果是大宗传统产品,2024年以柠檬和柑橘为主的水果出口额1.6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出口额12.4%同比增长33.9% [8] - 水产品出海趋势“异军突起”,出口以鱼油、鱼脂和鱼子酱为主,鱼油、鱼脂出口居全国第一,鱼子酱居全国第二,雅安扩大产能有望使四川成全国鱼子酱出口第一省 [8] - 丹棱晚熟柑橘不到两年打通多个国家出口渠道,2024年出口1300吨是2023年的187倍,园区正申请认证成功后将出口欧盟国家 [7] 优势 - 四川农产品出口优势在于特色,有量大质优、错季上市的农产品,支持生产基地开展国际标准认证、注册国际品牌、拓宽出口渠道 [9] - 推进国贸基地建设,全省已申报培育9个国家级、42个省级国贸基地,34家企业申报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9] - 夹江县作为国家级国贸基地,培育3家出口茶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去年加工茶叶5万吨出口超4万吨成“川茶出口第一县” [10] - 开展“川字号”出口农业品牌培育,组织境外推介、支持企业参展,2024年组织企业境外推介现场销售收入300万元、签约意向订单近4亿元,在境外设7个展示展销中心及海外仓 [11] - 借助国内展会平台设专区、办推介活动,支持申办博览会、举办专项国际性论坛或会议提升品牌影响力 [11] - 农业农村厅等多部门印发实施方案,明确以农产品出口强县等为重点推进出口 [12] 举措 - 到2027年底全省农产品出口额突破100亿元人民币,当前出口存在基地少、加工储运能力不足、龙头企业缺乏等短板,但RCEP推开等带来新机遇 [13] - 围绕五大重点出口产业和重点加工业,选取合适区域培育高质量出口基地和企业 [14] - 鼓励招引贸易商、指导建立服务平台、探索建立省级平台,支持企业利用线上渠道结合海外仓开拓国际市场 [15] - 加快建设仓储冷链设施和集配中心,支持培育加工企业提升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 [15] - 在出口能力、金融支持等方面发力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