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江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今年我市职工疗休养活动启动 首批150人入住武汉职工疗养院
长江日报· 2025-07-09 08:51
武汉市总工会2025年职工疗休养活动 - 武汉市总工会全面启动2025年职工疗休养活动,首批150名职工参与示范性疗休养 [1] - 示范性疗休养计划将持续到10月底,惠及3000名产业工人、优秀职工、技术工人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1] - 活动以"提升职工生活品质,促进职工身心健康"为宗旨,包含思政教育、健康服务、交流座谈等系列活动 [1] 疗休养活动类型与补贴政策 - 疗休养活动分为示范性疗休养和差额补贴疗休养两种形式 [2] - 示范性疗休养全部免费,交通费、参观活动费、餐饮费、住宿费等由市总工会承担 [2] - 差额补贴疗休养费用标准≥2500元/人时,市总工会补贴600元/人,限额1400人 [2] 活动内容与行程安排 - 首批示范性疗休养安排4天3晚行程 [2] - 活动地点包括花博汇、古琴台、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知音号"沉浸式体验演出、武汉野战国防园等 [2] - 活动设计既考虑身体放松又注重精神滋养,实现"身心双修" [2] 参与职工反馈 - 顺丰快递员严红表示首次有机会静心欣赏美景,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 [1] - 艾菲发动机汽车零部件武汉有限公司量测工程师黄杰称这是第一次参加疗休养活动,调整状态后工作更有劲头 [2]
武汉暑期研学季开启冰雪狂欢,户外打雪仗凿冰感受“清凉一夏”
长江日报· 2025-07-09 08:45
活动概况 - 公司于7月5日在武汉举办"奇迹雪球季·又菜又爱滑"首场户外活动 吸引超500名市民参与高温冰雪狂欢 [1] - 活动包含奇迹雪球大战和凿冰取宝等特色项目 其中20座嵌有奖品的冰砖吸引家庭互动参与 [3] - 现场设置超人气IP"菜狗"玩偶巡游 该IP联动活动将持续推出菜狗逆袭训练营等多样化主题内容 [8] 用户反馈 - 活动成功激发儿童兴趣 有3岁未见过雪的幼儿主动参与打雪仗 [2] - 家庭用户表现出高度参与热情 家长协助制定战术并记录孩子玩耍过程 [2][3] - 6岁儿童在凿冰取宝环节获得奖品后表现出显著愉悦情绪 [3] 暑期产品布局 - 公司推出面向5-16岁青少年的滑雪一日营 提供零基础教学及娱雪项目 [12] - 产品包含专业教练指导 雪地娱乐项目及全天托管服务 运营周期为6月27日至7月20日 [12][13] - 延续去年夏季受欢迎的奇迹雪球大战项目 今年保持每日下午场次运营 [8]
一起玩泥巴,两岸同胞共同体验非遗泥塑技艺
长江日报· 2025-07-09 08:45
活动概述 - 乐活两岸——2025汉台青年文化体育嘉年华子项活动楚才科技创新营在龟山·楚才韬奋书院开展非遗泥塑体验活动 [1] - 11名台湾同胞与10名武汉青年代表参与活动 由武汉黄陂泥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胡作林指导 [1] - 活动由楚才竞赛委员会办公室和《联合报》教育事业部联合主办 [8] 泥塑技艺展示 - 胡作林老师介绍泥塑六大关键步骤:选土 揉泥 塑形 阴干 烧制 上色 [2] - 现场教学以天津"泥人张"流派作品"中国梦娃"为临摹对象 [2] - 台湾参与者对比陶艺与泥塑差异 指出泥塑更注重人物比例姿态的精细塑造 [5] 两岸文化交流 - 台湾参与者创作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元素的作品如"宝可梦" 体现非遗技艺年轻化传播 [5][6] - 活动设置"最佳临摹作品奖"和"课程纪念奖" 8名两岸参与者获奖 [7] - 台湾同胞通过活动感受武汉历史底蕴与创新活力 深化文化认同 [7] 后续规划 - 台湾代表团后续行程包括黄鹤楼 湖北省博物馆 东湖绿道及襄阳古隆中等文化景点 [8] - 楚才平台将持续推进汉台青少年文化交流项目 扩大中华文化研习影响力 [8]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坚持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市
长江日报· 2025-07-08 21:09
新型工业化建设 - 推进新型工业化方向为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 目标为建设制造强市和全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3] - 创新引领策略包括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 改造传统产业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3] - 产业链发展采取"链长+链主+链创"机制 推动延链升链建链补链 促进产业集群化 [3] - 数实融合措施包含加强算力等新基建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各行业 [3] - 优化产业生态需完善政策体系 强化金融 场景 平台等支撑要素 [3]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深化数实融合需重点建设算力基础设施 为智能化转型提供底层支撑 [3] - "人工智能+"行动将促进AI技术在千行百业的渗透应用 [3] 产业政策与生态建设 - 产业政策体系完善方向包括金融支持 应用场景开放 平台服务强化等多维度配套 [3] - 产业集群发展通过产业链协同机制实现资源高效配置 [3]
武汉年轻人众筹造独木舟,准备沿长江划船去上海
长江日报· 2025-07-08 17:08
项目概况 - 三名年轻人众筹15000元手工建造一艘4.2米长、1米宽、吃水深度20-30厘米、载重200千克的独木舟,计划从武汉沿长江划船至上海 [1] - 造船工程自6月20日启动,预计7月中旬完工,8月底下水启程 [1][8] 技术细节 - 船体拼接为最大难点,需人工弯折木条并确保严丝合缝,后续需进行防水和固化处理 [4] - 技术指导张腾中拥有多次造船经验,专程从景德镇赴武汉提供支持 [4] 资金与运营模式 - 通过众筹募集15000元(目标20000元),差额通过售卖周边产品及出租直播广告位补足 [4] - 计划沿途开展艺术活动或拍摄记录,最终形成纪录片或艺术展览 [8] 政策合规性 - 根据《船舶登记条例》,长度小于5米的小型船筏无需强制登记,但需遵守《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配备救生设备并避让主航道 [9]
《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出炉!长江中上游“第一港”锚定四大目标
长江日报· 2025-07-08 17:07
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进展 - 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是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关键落子,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支撑点,肩负畅通长江经济带要素循环、赋能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使命 [1] - 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2024年达187.63万标箱,占全省总量76.7%,占长江中上游港口33.7%,成为长江中上游"第一港" [2] - 武汉港生产性泊位达150个,形成9大港区布局,年最大集装箱通过能力突破400万标箱,年吞吐能力达1.5亿吨 [2] 基础设施与航线网络 - 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完成,汉江33公里航道提升至二级 [2] - 花山、汉南港区获批临时开放口岸,武汉港开放口岸扩大至3个港区7个泊位 [2] - 首创长江中上游至近洋直航班轮运输,直达日本、韩国、俄罗斯、越南、印尼,并推动国际航线对接中欧(武汉)班列,形成海铁联运国际中转新通道 [2] 外贸与联运表现 - 2024年武汉阳逻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7万标箱,年出入境船舶总量突破100艘次,稳居长江中上游首位 [2] - 打造内陆地区最大铁水联运枢纽,累计开辟多式联运通道超50条,2024年完成铁水联运量23.16万标箱,同比增长44%,总量和增幅均居全国内河首位 [2] 未来三年发展重点 -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港口布局,推动港区协同与疏港通道完善 [3] - 培育升级临港产业,拓展保税、跨境电商,打造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链,建设航运服务业集聚区(目标年均增幅超25%) [3] - 提升航运服务能级,高水平建设武汉航运交易所,发展精细化航运金融 [3] - 创新体制机制保障,完善中长期规划,争取政策支持 [3]
政策红利点燃购房热情 武汉中心城区“好房子”去化率超七成
长江日报· 2025-07-08 09:18
武汉房地产市场回暖态势 - 2024年1-6月武汉新建商品住房网签面积506.9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6% [1] - 同期二手住房网签成交面积533.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8% [1] - 中建壹品汉芯公馆项目2025年上半年成交量同比暴增339% [1] 市场需求特征 - 四代住宅、低密洋房等改善型产品占比超六成 [2] - "中心区+低容积率"组合成为市场最追捧的产品类型 [1] - 购房者受政策激励明显,如全额契税补助和二孩购房补贴6万元可减少近10万元购房成本 [1] 政策与市场互动 - "汉九条"叠加区域补贴精准激活市场需求 [2] - 中心区低密地块成交溢价率达12.63%,汉口新兴街地块溢价54.36% [2] - 政策红利与产品升级共振重塑市场信心 [2] 市场结构变化 - 中心城区品质项目去化率超70% [2] - 土地市场触底反弹,房企拿地信心回升 [2] - 新旧动能转换成效初显 [2]
武汉智能建造刷新纪录 12名工人不到一年盖起34层高楼
长江日报· 2025-07-08 09:18
项目概况 - 江夏区湖畔捌号项目一期工程全面封顶,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12名工人不到一年建成34层高楼 [1] - 项目由中交二航局承建,总建筑面积约44.5万平方米,一期工程包含5栋住宅楼及配套商业、幼儿园,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1] - 34层住宅楼每层施工仅需7天,230天建成,仅需12名装配工人 [1] 技术创新 - 建筑拆解成7028个独立"空间单元",工厂预制后精准组装,实现"搭积木"式建造 [1] - 运用BIM三维模拟技术精细仿真工序,预判并解决问题,确保现场吊装"零差错" [1] - 工厂标准化生产将主体结构精度从"厘米"级提升到"毫米"级,根除渗漏、开裂等质量通病 [1] 效率提升 - 实现"30分钟拼装一个模块,3小时组合一套房"的惊人速度 [1] - 建造过程中工人减少约50%,建设周期缩短30%以上,资源消耗显著下降 [2] - 建筑垃圾、污水、噪声、粉尘大幅减少 [2] 行业影响 - 智能建造让工人从"露天作业"转向更安全、更舒适的工作环境,从事更技术化、精细化的工种 [2] - 炎热天气下降低工人体力消耗和高温中暑风险 [2]
报废的汽车去哪儿了 可用零部件标注“出身”后进入售后市场
长江日报· 2025-07-08 09:04
报废车拆解流程 - 一辆超过15年车龄的东风日产SUV经过四小时拆解后只剩下空壳 拆解过程包括轮胎、车灯、保险杠、发动机、变速箱等部件的拆卸 [2] - 车况较好的零部件如车门、保险杠、车灯等经检测功能正常后 会刻印"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志"和可追溯条码 [2] - 发动机、变速箱等大件经过再制造修复后也会刻印标志和条码 进入售后市场 [3] 零部件再利用 - 报废车85%以上的零部件和材料可以再利用 主要供应汽车后市场如汽车厂售后维修、保险维修等 [3] - 变速箱作为废钢铁处理仅值200多元 再制造后进入售后市场可为车主节省成本五成以上 [3] - 公司是东风公司下属唯一的循环经济业务板块 也是武汉市9家拥有报废车拆解资质的企业之一 [3] 新能源电池回收 - 公司拓展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业务 通过检测剩余容量将电芯划分为三个等级 [4] - 电池容量60%-80%可用于电动车、旅游观光车、储能等场景 低于20%则拆解提取金属循环利用 [4] 报废车来源与政策 - 报废车来源包括回收商和个人车主 个人需先提交报废申请并通过审核 [6] - 根据汽车以旧换新政策 车主报废旧车购买新车最高可获得2万元国家补贴 [6] - 湖北省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开展精细化拆解、数字化转型 扩大回用件销售规模 [6] 业务规模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已回收拆解报废车辆2400多辆 预计全年回收量将比去年翻番 [6] - 公司入选2025年度第一批武汉市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备案名单 [3]
教智驾“读懂”路况 武汉一企业方案已用于国内约半数车企
长江日报· 2025-07-08 08:52
公司概况 - 览易(武汉)智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5年前,由武汉理工大学硕士毕业生张雪娇创立,依托该校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科研团队 [1] - 公司入选"2025年武汉市人工智能企业认定名单",为智能驾驶行业提供数据标注、数据采集等服务 [1] - 公司方案已应用于国内约半数车企,包括吉利、理想、蔚来等品牌 [1][2] 技术能力 - 公司自研"AI大脑"能自动完成70%的预标注工作,相比纯人工标注成本降低40%,效率提升3倍 [1] - 通过内嵌AI算法的4D标注工具,将海量数据打包成包含300-500帧的"时空短片",实现"全能视角"标注 [2] - 技术方案助力某品牌实现端到端辅助驾驶上车,消费者反馈体验"丝滑" [2] 行业应用 - 数据标注涉及文本、图片、视频、点云、语音等多种数据类型,用于训练AI或机器学习模型 [1] - 智能网联汽车标注以往存在信息损耗、反应迟钝等问题,复杂路况下易"卡壳"或"罢工" [1] - 公司标注方案帮助车辆AI大脑连贯理解场景,使决策更趋近人类司机水平 [2] 人员结构 - 公司员工中"00后"占比超50%,研发人员占比超70% [1] - 标注工作简单易上手,没有门槛,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数据标注师 [1] 业务案例 - 在复杂路口场景的点云数据标注中,AI能自动生成行驶预测轨迹线并识别目标物属性 [1] - 公司数据方案已服务国内大部分车企的自动驾驶系统开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