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江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小小试剂盒“藏”着一座实验室,“生死时速”救人性命
长江日报· 2025-07-13 13:20
蜱虫病毒检测技术突破 - 全球首款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定量检测试剂盒研发成功,可在45分钟内完成病毒核酸定性定量检测 [1][3] - 试剂盒灵敏度比常规技术提升10-100倍,能检测潜伏期极低病毒量 [3] - 检测时间从传统方法的2-3小时压缩至45分钟,支持单样本急诊快检 [4][5] 产品技术特点 - 手掌大小试剂盒集成PCR实验室功能,无需专职技术人员操作 [3][5] - 采用极简化设计,仅需滴入血清即可自动生成病毒报告 [5] - 配套台式打印机大小的检测设备,适合基层医院使用 [5][7] 临床应用价值 - 解决乡镇医院缺乏PCR实验室的痛点,实现诊断关口前移 [3] - 已成功救治大别山区重症患者,证实临床有效性 [5] - 结合AI重症风险预测模型,辅助基层医生科学分诊 [5] 行业影响与展望 - 技术可拓展至其他病毒检测领域,具备平台化潜力 [5] - 推动蜱传疾病防治体系建设,提升农村地区救治成功率 [3][5]
武汉汽车产业链托管班开班 孩子坐上爸爸造的氢能源车
长江日报· 2025-07-13 08:35
汽车产业链职工子女关怀活动 - 武汉经开区汽车产业链团委组织近50名职工子女参观东风汽车全球创新中心展厅 体验氢能源车"零排放"科技 [1] - 岚图汽车科技总监谭石文为孩子们举办汽车知识讲座 涵盖汽车发展史 分类及内部构造等内容 [1] - 活动激发孩子们对汽车工程的兴趣 有职工子女表示未来想成为汽车工程师 [1] 产业链托管服务创新 - 东风汽车集团联合社区成立4家"青葵学堂"托管班 服务近300名产业链职工子女 [2] - 托管班为期六周全程免费 提供作业辅导及科技 美术 环保等特色课程 [2] - 该托管班为全市首个专为汽车产业链职工定制的托管服务 [2] 产业特色教育活动 - 产业链团委设置产业研学游和家长课堂 让孩子了解父母工作内容 [2] - 活动涵盖实验室参观 生产线观摩 设计图纸讲解等环节 [2] - 通过游戏化方式在儿童群体中培育工程师梦想 [2]
昙华林:一部“活”的近代史书
长江日报· 2025-07-13 08:35
从地铁5号线昙华林武胜门A口出来,一面八层楼高的涂鸦墙特别引人注目。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 长江日报记者张维纳 2024年全年,昙华林客流突破1000万人次。今年"五一"假期,日均游客量近7万人次, 最高峰接近10万人次。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武汉旅行攻略,昙华林一定会被推介。文艺、复古、烟火、厚重、童 趣……在不同的人眼里,昙华林有别样的美。 ■ 烟火气里的文艺腔 武汉的昙华林、上海的田子坊、厦门的鼓浪屿……每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都有一条充满 文艺气质的街道。 昙、华、林三个字组合在一起,就有一种文艺质感。 关于昙华林的名字,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住在此处的居民爱种昙花,一坛一坛 摆在门外,聚而成林,故得名。在古代,"花"与"华"通用,故而得名"昙华林"。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昙华林是从佛寺衍化而来。1938年抗战时期,郭沫若曾在昙华林住 过。他在《洪波曲——抗日战争回忆录·昙花林》中说:"昙花林在武昌城内……照名称看 来,以前大约是什么佛教的建筑吧?这一段古我却没有工夫考过。" 循着郭沫若的思路,华中师范大学严昌洪教授查阅史料,终于在《湖北文征》第十一卷 找到黄冈人刘溱的《重游昙花林小记》一文。文章开宗明义 ...
东湖高新区聚力管线容貌整治,助力光谷“无线美”
长江日报· 2025-07-13 08:28
专项行动概况 - 东湖高新区启动"通信线缆提'颜值'助力光谷'无线美'"专项行动 已整治管线问题82处 清理问题线缆19700余米 拔除废弃线杆33根 [1] - 专项行动针对城市架空管线长期存在的"蜘蛛网""五线谱"等乱象 旨在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3] 组织实施 - 东湖高新区城管局作为牵头部门 组建工作专班 统筹建设 企服 规划 公安等多部门协同作战 [3][6] - 采取"入地入廊"优先策略 对不具备入地条件的管线进行隐蔽埋设 规范套管等标准化处理 [3] - 建立联动机制和快速处置通道 对新桥收费站 光谷创业街等重点区域实施联合整治 [6] 技术规范 - 严格参照《武汉市架空管线容貌管理技术规范》开展整治 确保管线布局整洁有序 [3] - 通过捆扎整理 横平竖直等方式实现管线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 [3] 后续计划 - 将持续强化定期讲评 组织兜底突击 压实责任链条防止问题反弹 [6] - 锚定"减存量 控增量"目标 为提升光谷城市形象奠定基础 [10]
氢能铁路时代将至,专家建议武汉建设全国首条城际氢能示范线
长江日报· 2025-07-12 13:00
氢能铁路发展前景 - 武汉有望率先开启氢能铁路时代 多位权威专家建议在武汉等氢能产业基础雄厚的城市先行建设城际铁路氢能示范线 或将引领我国铁路运输进入绿色能源新时代 [1] - 武汉已构建完整的"制储运加用"氢能产业链 产业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具备在全国率先建成氢能源市域铁路示范线的能力 [3] - 氢能铁路示范线建设不仅能验证氢能技术的可行性 更能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3] 武汉氢能铁路基础条件 - 武汉都市圈已形成四通八达的城际铁路网络 专家建议优先选择现有线路进行氢能改造 [3] - 武汉都市圈已布局多个加氢站 具备发展氢能列车较好的基础 [3] - 武汉已开通武汉至咸宁 武汉至黄石 武汉至孝感 武汉至黄冈四条城际铁路 从武汉到这些地方仅需30~60分钟 [3] 氢能铁路技术优势 - 氢能源的应用可以增加铁路能源的多样性 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3] - 氢能源列车有助于铁路行业实现"双碳"目标 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的绿色转型 [3] - 氢能列车可与现有的铁路交通网络相互衔接 优先考虑利用现有的铁路走廊或规划中的铁路通道 以减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复投入和对环境的影响 [3] 氢能铁路商业化路径 - "旧线新用"模式能降低基建成本 实现与现有交通网络的无缝衔接 是推进氢能铁路商业化的务实之选 [4] - 建立智能化的氢能管理系统将成为示范线成功的关键 需对能源调度 安全监控等环节进行全方位优化 [4] - 武汉等先行城市通过示范线建设 将破解氢能储存 运输 加注等技术难题 为全国轨道交通绿色转型提供可复制的样板经验 [4]
武汉综合交通枢纽能级持续提升 多个数据“跑”进全国前列
长江日报· 2025-07-12 08:27
固定资产投资与行业增长 - 2024年武汉交通运输系统固定资产投资达5282亿元 [1]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15467亿元 同比增长114% 增速领跑全市各行业 [1] 公路建设进展 - G230、G348两条重要国道纳入国家规划布局 提升武汉区域交通枢纽地位 [1] - 强化武汉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公路运输能力 为沿线经济注入新动能 [1] 水运体系发展 - 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显著加快 累计开辟铁水联运通道70条 [1] - 形成辐射周边、通达四方的运输格局 黄金水道优势进一步凸显 [1] 铁路网络扩张 - 中欧班列(武汉)新增5条欧洲线路 跨境运输线路总数增至57条 [2] - 覆盖欧亚大陆40个国家、119个城市 成为"一带一路"关键物流通道 [2] 航空枢纽建设 - 武汉天河机场航点增至114个 巩固中部航空客运门户地位 [2] - 鄂州花湖机场开通30条国际货运航线 支撑跨境电商等高附加值业态 [2] 运输量数据表现 - 天河机场旅客吞吐量314062万人次 重返中部第一 [3] - 天河、花湖机场货邮吞吐量10383万吨 居中部第一、全国第五 [3] - 武汉港货物吞吐量142亿吨 铁水联运2316万标箱 居内河第一 [3] - 中欧班列(武汉)发运1008列 核心指标全国前列 [3]
无声理发店变“网红店” 申新社区帮居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长江日报· 2025-07-12 08:27
社区服务与就业创业 - 申新社区引入"江城巧娘"巾帼家政社区服务站点,免费提供家政、母婴、养老三大类职业技能培训,已有84位社区妇女获得结业技能证书 [1] - 社区妇女通过培训在养老机构找到长期岗位或在本楼栋内对接母婴护理业务 [1] - 社区盘活党群驿站等资源孵化创业项目,如引入无声理发店并提供免租场地支持,为居民链接10元优惠理发服务 [1] 社区治理与居民服务 - 社区通过深入楼栋调研解决群众"关键小事",如开设"宅家美厨""悦瑜伽"等服务提升居民获得感 [1] - 社区党委书记孙书梦表示,越来越多的居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成为提供社区服务的"合伙人" [1]
盛阅春看望慰问高温天气一线劳动者
长江日报· 2025-07-12 00:06
城市管理与服务行业 - 武昌京环智慧停保场采用自动化清扫设备提升环卫作业效率,同时强调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和配备防暑降温物资以保障环卫工人健康[1] - 水果湖消防救援站强调提升应急救援能力,要求基层消防指战员练就过硬本领以应对灭火救援和抢险救灾任务[1] - 地铁12号线何家垅站施工单位强化高温天气施工管理,重点落实有限空间和高空作业安全措施,同时加快工程进度[1] 公共事业保障行业 - 武昌供水分公司夏季用水高峰期间加强监测调度和设备管网维护,完善应急预案以保障城市供水安全[2] - 刘五桥交通岗推广文明执勤和规范执法经验,优化重点区域交通组织管理和旅客服务[2] 政府政策导向 - 各级部门强调高温天气防范应对措施,包括错时作业和劳动保护,同时要求做好水电气保供和安全生产监管[2]
武汉又发消费券了,将连发5天
长江日报· 2025-07-11 21:34
活动概述 - 2025第50届武汉7·16渡江节·体育消费券发放活动将于7月13日正式开展,旨在丰富武汉夏季体育促消费系列活动 [1] - 活动通过"汉运动"体育数字服务平台发放渡江券 [1] 发放对象 - 发放对象为在武汉市内居住、工作或学习人群(含外省在汉人员),个人手机定位需在武汉市 [3] 发放平台 - "汉运动"平台作为此次渡江券的唯一发放平台 [3] - 消费者需先在"汉运动"平台上完成实名注册信息登记,方可领取和使用渡江券 [4] 券种及券面金额 - 活动发放6种渡江券:50元券(满200减50)、40元券(满160减40)、30元券(满120减30)、20元券(满80减20)、10元券(满40减10)、5元券(满20减5) [5] - 渡江参赛选手可通过微信扫描专属二维码额外领取1张50元券(满200减50) [6] 发放安排 - 活动时间:2025年7月13日至7月17日 [6] - 线上发放:每日10时开放"汉运动"平台抢领入口,路径为"体育消费券"-"2025渡江券" [7] - 线下发放:7月13日至16日每日17时在汉阳大禹神话园、武昌汉阳门花园开放抢券入口,7月13日至17日每日17时在汉口三阳广场开放抢券入口,用户需微信扫码领取 [7] - 每人最多抢领1张(渡江选手可额外领取1张),每张券有效期截止至7月17日24时 [7] 使用规则 - 消费券可用于线上和线下消费,具体详情可通过"汉运动"小程序查询 [7] - 客服热线400-921-6990(服务时间9:00-21:00),在线咨询路径为"我的-联系客服" [7]
游泳场所安全再升级,武汉给从业人员上“安全课”
长江日报· 2025-07-11 15:39
培训活动概况 - 武汉市2025年游泳场所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暨技能测试在武汉全民健身中心举行,来自全市各区的300余名游泳场所经营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和救生员参加[1] - 培训分为理论培训和救生技能测试两部分,部分救生员参加了技能测试[1][3] 理论培训内容 - 理论培训由全国游泳冠军、武汉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馆负责人王雅婕授课,内容包括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救生技能与急救知识、水质处理与卫生管理、应急处置与案例分析等[3] - 通过分析近年游泳场所安全事故典型案例,总结事故原因和教训,并开展应急演练培训,指导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3] - 培训示范了水中救援、心肺复苏等标准操作流程,并进行一对一动作纠正,后续还将到各区继续培训和考核[3] 救生技能测试 - 测试分为25米速度游、20米潜泳、水中救援及心肺复苏四项,参测者随机抽签测试一项[3] 培训目的与背景 - 培训旨在贯彻省市部门关于暑期"防溺水"和游泳场所安全管理工作的指示精神,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4] - 暑期是游泳安全事故高发期,培训旨在筑起安全防线,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保障游泳爱好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