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苏州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博物馆学的苏州宣言》发布
苏州日报· 2025-10-27 08:31
当前,我国博物馆数量持续增长,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博物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更需要博物馆 学理论与博物馆实践融合,努力构建与中国博物馆发展道路相匹配、与中国博物馆成功经验相贯通、与 中国博物馆价值相融合的自主知识体系,为全球博物馆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作为国民教育的特殊资源和阵地,博物馆也是构建主流意识形态和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机构。《宣 言》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博物馆学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和实现路径。《宣言》提出,要坚定中华 民族的文化主体性,表达中国博物馆主张、展示中国博物馆形象,增强中国博物馆学的国际学术影响 力、强化话语说服力、提升行业引领力,积极参与全球博物馆治理。 10月23日至26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苏州市博物馆协会、苏州博物馆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博物 馆学大会在苏州召开,来自全国文博机构、高校的代表及相关专家学者共话可持续发展的博物馆未来。 大会闭幕式上发布了《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博物馆学的苏州宣言》。 ...
福气之城迎万人徒步嘉年华
苏州日报· 2025-10-27 08:31
10月26日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纪念日。昨天(10月26日)上午,时值保护区、姑苏区成立13周 年之际,"走,去福气之城"环古城河万人徒步嘉年华在"吴都八门"之一的盘门启动,市民们以城为基、以水 为魂、以步丈量,共同庆祝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纪念日。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市委 副书记、市长吴庆文,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亚平,市政协主席朱民,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市委副书记黄 爱军出席活动。 市领导金洁、方文浜、黄靖、施嘉泓、朱依东,市政协党组成员徐刚,市政府秘书长徐本等参加。 倪黎祥 摄 姑苏区是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苏州古城至今仍完整保持着宋《平江图》的 双棋盘格局,并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环古城河健身步道全长约15.5公里,2015年全线贯通。此次徒步 嘉年华以姑苏古城八城门联动形式开展,覆盖环古城河健身步道,百余家商户推出衣、食、住、行、宠、娱 六大板块促销活动,市民在徒步休闲时,既能感受文化,又能参与古城促销活动,实现"运动即消费、体验 即消费"的联动效应。 活动中,江苏"读城"行动苏州系列活动发布。苏州"读城"活动以"读苏记:流淌的历史,活态的古城"为 主题, ...
“金秋村游”首站热力开启
苏州日报· 2025-10-26 08:47
活动概况 - 江苏有线苏州分公司团委联合相城区望亭镇团委、元和街道团委于10月25日主办“金秋村游”活动,该活动是“千家万户·千企万村”系列文化惠民活动的组成部分 [1][2] - 活动共有50名青年参与,路线从苏州御亭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出发,途经湖亭路、吴泗泾路,终点为稻美术馆 [1] - 活动旨在通过青年视角展现新时代乡村建设成果,推动农文旅融合 [2] 活动内容与体验 - 青年参与者漫步于田埂、水岸与村舍之间,进行拍摄、打卡等活动,亲身体验乡村的景致与发展生机 [1] - 活动终点设置了乡村振兴主题交流环节,青年手持定制手牌进行打卡合影 [1] - 活动包含在迎湖村心月云隐民宿的村咖小憩环节,体验乡村业态的多元焕新 [1] 战略与区域发展 - 活动举办地望亭镇作为大运河苏州段的起点,近年来围绕“连河带湖”打造文旅新亮点 [2] - 望亭镇积极探索“体育+文化+农业+旅游”的多元发展路径,旨在让运河文化在新场景中传承生长 [2]
梨园倾城夜 江涌正当潮
苏州日报· 2025-10-26 08:47
丑区和末区的互动同样精彩。孩子们在脸谱填色区专注作画,用鲜艳的颜色描绘各种戏曲脸谱;丑 区则以趣味表演吸引年轻观众模仿丑角的动作,拍照打卡后领取相应手环。 本次嘉年华将持续至10月27日,市民可在接下来的两天里继续体验五大行当的沉浸式互动,感受梨 园文化的独特魅力。 昨(10月25日)晚,张家港市"梨园倾城夜·江涌正当潮"沉浸式戏剧嘉年华在锡剧艺术中心热闹开 场。活动以传统戏曲"五大行当"为分区,融合武生体验、花旦妆造、互动表演、文创市集及梨园美食, 让市民在参与中感受戏曲文化的魅力。 舞台上,武生演员展示矫健身段,周围的孩子们认真模仿,手脚动作虽略显笨拙,却笑声不断。小 朋友李晨说:"我学了武生动作,觉得自己像电视剧里的小英雄。"在旦区,几位市民换上花旦戏服,化 上精致妆容拍照留念,沉浸在梨园的独特氛围中。 ...
160名学子逐浪独墅湖院校桨板争霸赛
苏州日报· 2025-10-26 08:47
设置"三湖·运动玩家造物集",以青春、潮流、运动、时尚为核心定位,设置市集补给区和互动打 卡区,市集涵盖了各类餐饮美食、饮品以及运动类商家共15家;互动打卡区共设置趣味打卡、匹克球体 验和滑雪机挑战三大区域、六个打卡点,引导观众穿梭于各打卡点,成功集章者可兑换福利奖品或水上 项目体验。 昨天(10月25日)上午,作为"2025苏州工业园区金秋三湖嘉年华系列活动"之一的"2025苏州独墅 湖院校桨板争霸赛"开赛。18所院校近160名学子和教职人员齐聚赛场以桨为翼、逐浪而行。 赛事作为园区金秋三湖嘉年华系列活动之一,以"商旅文体展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将赛场与消费 场景无缝链接,形成了"水上有竞逐、岸上有消费、线上线下有互动"的立体化体验。 ...
“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绘新卷
苏州日报· 2025-10-26 08:47
空气质量改善 - PM2.5浓度从2020年33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29微克/立方米,下降12.1% [1][12] - 2024年优良天数比例达84.2%,连续4年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1][12] 水环境治理成效 - 2024年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分别为93.3%和97.5%,较2020年分别提升5.8%和5.5% [13] - 长江干流水质稳定达到Ⅱ类,27条主要通江河道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 [13] - 太湖连续17年安全度夏,达到国家良好湖泊要求 [1][13] 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 - 张家港东沙化工园区关停转型后,每年减排COD 1189吨、二氧化硫1533吨,节约标煤约15万吨 [2] - 园区2400余亩土地重获新生,累计引入14个新兴产业项目,总投资超40亿元 [2] - 消夏湾湿地生态安全缓冲区项目入选国家第二批EOD模式试点,培育出“太湖绿”绿色稻米品牌 [2][3] 工业减废与“无废城市”建设 - 六丰机械通过工艺创新,年铝渣危废量从1919吨降至984.41吨,喷涂上漆率从30%提升至60%-70% [3] - 昆山市已成功培育60个“无废细胞”,涵盖工厂、校园、社区等多个领域 [3] 生物多样性保护 - 全市已完成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记录物种数达4353种 [4] - 已建成5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1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4] 数字化环境治理 - “太浦河云管家”智慧平台使太浦河汾湖大桥断面年均水质连续7年稳定达到Ⅱ类,节省重复建设资金千万余元 [5][6] - 该系统每年减少水质检测采样超2.6万人次,辅助各级巡河1600余次、船舶监管扫测9万余次 [6] - 全国首个“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动车排放检验监管系统“AI前哨”上线,实现对年检测量约200万辆机动车的智慧监管 [6][7] 制度创新与审批改革 - 苏州工业园区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实现“三同步”,环评审批时限最短压缩至1个工作日,排污许可最快10个工作日办结 [9] - 改革已完成超900个项目审批,审批时间平均压缩60%,单个项目审批成本降低50% [9] - 累计推动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超1200件,涉案金额达1.3亿元 [10]
苏州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苏州日报· 2025-10-26 08:36
城市发展规划与更新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为未来五年发展擘画蓝图 [1] - 苏州将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推动产业升级、人口集聚与城市建设良性互动,实现城市内涵式发展 [2] - 昆山以“产城人融合”的片区化更新为抓手,划定青阳港花园中央商务区、玉山历史文化片区、正仪戏曲文化片区、大渔湾科创先导区、锦绣客厅·立讯科学园等重点更新区域 [3] - 推进古城保护更新,打造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苏州样板”,平江街道将坚持“中心+”、“文化+”、“数字+”策略 [4] 产业发展与升级 - 全会提出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6] - 太仓港区将聚焦“一区一极”建设,以临港先进制造业与沿江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为引擎,推动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升级,打造江苏“美妆港湾”等新增长极 [6] - 构建“文旅+百业”生态圈,做优“太湖一号公路”等特色亮点,提供高品质文旅产品和服务 [7] - 以科技强农为引领,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组团式开展乡村建设 [8] - 吴中区甪直镇将以乡村振兴澄湖片区综合提升为抓手,推动环澄湖片区成为长三角“水八仙”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高品质生态田园生活引领区 [9] 文化传承与创新 -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苏州将高水平打造中华文化传承创新展示窗口和国际旅游目的地 [7] - 深入推进江南水乡古镇申遗,争创国家级江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非遗传承体验新空间 [7] - 升级“拙政问雅”等夜游IP,举办国际交流活动,将园林保护经验转化为全球遗产教育案例 [12] 生态环保与绿色发展 - 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11] - 市生态环境局将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示范标杆,加大污染防治攻坚力度,推动全面绿色转型 [11] - 系统推进园林绿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口袋公园、城市公园、郊野公园、自然公园“四级公园体系”建设 [12] - 吴江太湖新城守护着24.4公里生态岸线和54.1平方公里太湖水域,将不断提升太湖生态环境质量,布局完善东太湖驿站体系,促进文体旅商融合发展 [13] 民生保障与社会事业 -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推进民生与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医疗核心竞争力 [4] - 推进养老服务综合体和社区老年食堂建设,推动托育服务进社区、进单位、进幼儿园,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5]
港城25.89万亩水稻开镰
苏州日报· 2025-10-26 08:36
据了解,目前,张家港25.89万亩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期,进入大面积开镰阶段。张家港市农业部门 提醒广大农户,务必抢抓晴好天气窗口,及时组织抢收。收割期间,农机手应规范操作,最大限度减少 损失;收获后的粮食需及时做好科学晾晒、烘干与安全储藏,严防霉变发生。 铁牛列阵,金浪归仓。在张家港高新区(塘桥镇)妙桥金村村,金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 季志豪在田间查看收割机工作情况。"眼下是收割高峰期,合作社的6台收割机档期全都排满。"季志豪 说,近期合作社机组人员每天早上7点开始作业,一直忙到晚上8点左右,全力确保丰收的粮食颗粒归 仓。 "今年张家港水稻以'南粳5055''南粳46'为主栽品种,从目前收割情况及农情调度来看,整体秋粮呈 现播种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的'三增'态势。"该市作栽站站长顾明柯介绍,近期天气晴好,十分有 利于秋收推进,目前港城已组织约1500台套拖拉机、收割机、烘干机等主要农机具投入作业,力争11月 20日前完成秋收工作,并于11月底前全面完成秋播,为明年夏粮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昨天(10月25日),在张家港市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常沙社区,收割机开足马力,在金黄色的 稻田中连续作业,饱满的稻谷 ...
李政道教育和科学基金会首批捐赠仪式举行
苏州日报· 2025-10-26 08:36
活动现场,曾经的"李政道奖学金"获得者,现就职于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陈熙颖以个人名义向 基金会进行了捐款。陈熙颖回忆:"时隔20年,当年我接过'李政道奖学金'证书的那份感动和荣光现在 依然清晰,这份荣誉始终是我个人前行的精神坐标。"在得知基金会成立后,陈熙颖立即决定捐款,希 望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作为受益于李政道先生公益事业的一员,我深知这个传承很重要,因此,未 来我也将以实际行动回馈这份厚爱。"陈熙颖说。 推动科教事业发展,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作为此次的捐赠企业之一,苏州上声电子股份有限 公司轮值总经理陆喜春说:"这次我们向基金会捐赠,既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承诺,也是我们对科教 兴国战略的实际响应。我们希望为基础科学研究提供更多支持,让更多孩子近距离感受科学的魅力。" 李政道先生长子、香港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李政道教育和科学基金会名誉理事长李中清教授表示, 未来的路还很长,科学与教育都是慢的艺术。我们愿与苏州携手,以恒心办教育、以敬意做科学,弘扬 科学精神,迎接世纪挑战。据悉,接下来,李政道教育和科学基金会将继续重点资助开展教育、科技、 人才培养方面的公益项目,培育更多未来科学人才,助力苏州乃至全球科 ...
打响“时味苏州”主品牌
苏州日报· 2025-10-26 08:36
《行动方案》还提出,要健全社会化服务,强化用地、人才、资金、科技、机制的支撑和创新。到 2027年,全市培育升级农产品产地冷链集配中心2个,建设国家级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1个、省级 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6个;要增强智慧化支撑,到2027年,全市建成一体化农创孵化中心10个, 农业科创载体60个,形成"AI+农业"应用场景大模型15个,累计培育市级农产品电商产业化联合体15个 以上,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超过250亿元;要深化品牌化建设,依托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全面打响"时味 苏州"全市农产品主品牌,重点打造"阳澄湖大闸蟹""苏州大米""洞庭山碧螺春""苏州芡实"国家级区域公 用品牌。 此外,苏州将加快国际化步伐,支持"阳澄湖大闸蟹""苏州枇杷"等农产品保鲜出口,以及咖啡生 豆、大豆、榴莲等优质进口,到2027年,全市目标新增农产品出口企业10家。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方 面,目标到2027年,全市新增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3个,省级农业文化遗产5个,推动吴江蚕桑文化系统 争创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同时,聚焦都市青年、亲子家庭、银发群体等客群,促进乡村消费业态融 合。 提高标准化水平成为重要着力点,《行动方案》聚焦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