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众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以友城为桥 拓开放之路
大众日报· 2025-05-26 08:58
五月的齐鲁大地,万物并秀,生机勃发。以"携手同行,合作发展"为主题的2025山东国际友城合作 交流周如约而至,来自47个国家120余个友好省州、城市代表,跨越山海、齐聚泉城,共叙情谊、共话 合作、共谋发展。诚可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友城之乐,乐在心心相通。推动友城交往,经贸如筋骨,文化如血脉。人文交流始终是友城合作的 润滑剂。这些年来,青岛市与美国长滩市连续举办五届"青岛——长滩友城大学生笔友交流项目";东营 打造国际青少年"黄河文化"交流营,吸引近30个国家的100余名青年学生参加。特别是今年一季度,在 我省接待的所有外国游客中,来自友城国家的游客占77.3%,接待人次同比增幅达91.1%,国际友城已 成为我省文化国际传播和入境旅游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此次友城周,以强化民心相通为主线,将举 办"友城说—山东老友记",组织外宾在聊城开展"解码中国乡村振兴"主题参访,在淄博参加多项国际青 年交流活动,等等。这种"讲故事、强体验"的面对面交流,必将结下更多"铁杆朋友",让不同文明在互 学互鉴中绽放异彩。 站在新的起点,山东国际友城合作交流周已超越单纯的外事活动,成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 重要平台。人 ...
山东优化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 对征收部门、计征方式等进行规范
大众日报· 2025-05-25 08:34
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修订 - 山东省财政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新修订的《山东省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旨在规范征收使用管理并加强水土流失预防治理工作 [1] - 新《办法》对2020年版进行修改完善 主要依据中央要求并结合本省实际情况 [1] 征收管理调整 - 征收部门由原相关部门调整为税务部门 自2021年1月1日起执行 税务部门新增征缴入库及退库等职责 [2] - 明确特定生产建设项目规定:征占地面积<0.5公顷且挖填土石方总量<1千立方米项目 免除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手续 [2] - 开采期矿产资源项目及无须审批的生产建设项目 明确需向税务机关申报缴纳补偿费 [2] 计征范围优化 -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水库淹没区 明确不纳入水土保持补偿费计征范围 [2] - 针对小型项目制定特殊计征方式 确保政策连贯性和可操作性 [2] 实施成效 - 山东省自2020年起年均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300平方公里 [3] - 水土保持率从84.79%提升至86.35% [3]
以再加力姿态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论稳扎稳打、踏踏实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
大众日报· 2025-05-25 08:34
农业经济表现 - 山东202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28万亿元 居全国首位 [2] - 粮食总产量1142亿斤创历史新高 肉蛋奶总产量1679.87万吨可满足1.6亿人需求 [2] - 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67家 总数达11406家占全国1/10 [3]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培育"济麦44"、"登海206"等自主种源 实现盐碱地"三级利用"改造 [2] - 发展海洋牧场建设"蓝色粮仓" 推广"吨半粮"高产模式 [2] - 乡村振兴片区覆盖1.5万余村庄 通过"接二连三"模式提升农产品价值链 [3] 政策与治理机制 - 省市县三级建设1598个乡村振兴片区 整合资源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3] - 淄博推行"上门问事、下沉议事、一线办事"工作法 青岛莱西实施"一统领三融合"治理模式 [3]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粮食安全、农业新质生产力、县域富民产业等方向 [4] 区域发展模式 - 传承升级"寿光模式"、"潍坊模式" 探索片区化推进新路径 [3] - 通过产业联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活力 [3] - 计划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 打造强带动力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4]
向蔚蓝深处进发 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大众日报· 2025-05-25 08:34
海洋经济发展 -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挥山东海洋资源优势,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和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1] - 2024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8万亿元,居全国第二位,同比增长6.1%,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3.9%[3] - 山东布局《海洋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5-2027年)》,聚焦海洋人工智能、绿色港口等14个重点领域[5] 海洋产业转型 - 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养殖工船"国信1号2-1"交付,设计年产能3600吨高品质鱼类,实现160余项技术突破[2] - 2023年山东11个海洋传统产业增加值7510亿元(+6.9%),其中4个千亿级支柱产业占比77.5%[2] - 全球最大开放式海上光伏项目HG14国华100万千瓦投产后年发电17.8亿千瓦时,配套渔业养殖年收益超2700万元[3] 智慧港口建设 - 日照港全自动卸船机单机效率提升5倍,大宗干散货智慧系统作业效率提升30%,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3倍[4] - 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桥吊单机效率62.62自然箱/小时(13次刷新世界纪录),烟台港AGV取放车效率提升140%[5] - 山东港口2024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8亿吨(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4400万标箱(全球第二),开通航线357条[5] 海洋科技创新 - 2024年山东海洋领域获5项国家科技奖,占全国海洋领域50%[6] - 日照海龙湾建成全国首个退港还海修复工程,烟台长岛实现江豚、斑海豹洄游[8] - 潍坊滨海区创新"柽柳+肉苁蓉"种植模式,推动盐碱地生态修复[8] 海洋生态保护 - 烟台八角湾水质连续达Ⅰ/Ⅱ类标准,近岸海域优良水体比例100%,入选美丽海湾案例[7] - 2024年山东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93.6%,美丽海湾案例数量全国第一[8] - 八角湾规划"十四五"末旅游年收入超100亿元,接待游客800万人次[7]
挺立潮头勇争先——论稳扎稳打、踏踏实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
大众日报· 2025-05-24 09:11
改革开放与山东发展 - 山东被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排头兵 需在破解矛盾问题和应对出口环境挑战中展现能力 [1] - 公司通过系统集成改革思维重构发展逻辑 以更高水平开放重塑竞争优势 实现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 [1] 改革举措与成效 - 民营资本首次进入核电等领域 营商环境方案迭代至6.0版 出台21条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为企业减负 [2] -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释放改革红利 精准破除高质量发展瓶颈 [2] 开放布局与成果 - 山东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1.2万列 第4个海外集结中心落地老挝万象 强化国际物流联通 [2] - 自贸区推进海洋经济政策集成改革 上合示范区创新"陆海直运"监管模式 深化金融电信医疗文化领域开放 [2] -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和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高能级平台扩大影响力 助力"跳出山东发展山东"战略 [2] 发展战略与未来方向 - 强调改革与开放内在统一 需把握破立稳进的辩证关系 通过钉钉子精神夯实改革创新主题 [3] - 推动"投资山东就是投资未来"共识 持续扩容国际朋友圈 将顶层设计转化为实景图 [3] - 通过引入新变量、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书写改革开放新答卷 强化经济大省担当 [3]
山东3人当选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7人(组)获提名奖
大众日报· 2025-05-24 09:11
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结果 - 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共评选出60名(组)获奖者,239名(组)获提名奖 [2] - 山东省3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吕明玉、李振华、梁建英),7人(组)获提名奖(含徐军等) [2] 道德模范事迹分类 见义勇为类 - 青岛渔民刘世瑜在胶州湾风浪中救起7名船员,2003年曾救起10名外地船员 [3] - 济南居民许亮徒手攀爬12米高楼救下小女孩,获评"中国好邻居" [3] 科技创新与教育奉献类 - 国家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梁建英带领团队攻克高铁技术难题,推动中国高速动车组迭代升级 [4] - 沂源县实验中学原校长李振华70年捐资160余万元助学,带动社会资金近千万元设立扶困基金 [4] 传统文化与民生改善类 - 曲阜中华文化促进会孔令绍40年开展家风宣讲1500余场,覆盖20余省区市 [5] - 原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推动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奠定"中国蔬菜之乡"产业基础 [5] 公益慈善与诚信经营类 - 国网威海供电公司吕明玉半年内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带领团队服务46家敬老院及233个困难家庭 [7] - 临沂徐军每年捐出40%企业利润,资助1万贫困学生并帮扶5000名孤困儿童 [7] - 泰安金麦香面粉厂王长义兄弟坚持诚信经营数十年,获称"信义兄弟" [7] - 山东省人民药业裴树清设立"孝心工资"制度,个人资助40名贫困儿童 [8]
《山东省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条例》表决通过,自今年7月1日起施行——“为弘扬沂蒙精神立法,就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实践”
大众日报· 2025-05-24 09:05
立法背景与意义 - 《山东省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条例》于2025年7月1日起施行,表决通过赞成票82票 [1] - 立法源于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提出的红色资源保护与沂蒙精神弘扬要求 [1] - 该条例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的法律化实践,具有首创意义和示范作用 [1][3] 条例核心内容 - 采用"小快灵"立法模式,共22条,不分章节,突出政治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 [2] - 明确沂蒙精神基本定位与内涵,规定传承弘扬工作机制需坚持党的领导及多方协同格局 [2] - 细化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及群团组织职责,要求建立研究阐发、教育宣传和展示推广体系 [2] 产业与区域发展关联 - 条例推动沂蒙精神与旅游产业融合,为沂蒙革命老区振兴提供法律保障 [2] - 要求省政府及经济发达地区完善帮扶机制,支持沂蒙革命老区发展 [2] - 鼓励教育、科技等领域人才向革命老区流动,提升老区自我发展能力 [2] 社会与文化影响 - 条例通过后,地方文化传承者(如费县手绣传承人卞成飞)认为立法将强化红色基因传播信心 [1][2] - 专家评价指出条例有助于全省坚定文化自信,应对外部复杂环境时增强精神凝聚力 [3]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上,山东展区数智觅遗珍板块全是“科技与狠活儿”
大众日报· 2025-05-24 09:05
数字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 山东展区展示数字技术在古籍修复、文物保护、考古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沉浸式体验呈现科技与文化的结合 [1][2] - 喷雾脱酸机采用无水脱酸液技术,可快速均匀处理纸质文物,避免传统水溶液导致的纸张粘连和字迹褪色问题 [2] - 纸浆修补机显著提升古籍修复效率,20分钟内可完成一本严重破损古籍的修复,而人工修复仅能完成10至20页/天 [3] 考古与文化遗产数字化 - 定陶王陵汉墓通过数字复原与裸眼3D技术动态呈现792平方米墓葬场景,实现考古现场的高精度数据采集与公众体验 [3][4] - 山东数字文化集团推出齐鲁文化大模型,整合历史名人、文化典籍等资源,打造多模态生成式AI并计划部署文旅、教育场景 [4] - 山东卫视传媒·AI无界科技工作室利用动态活化技术三维重构《簪花仕女图》,实现唐代名画中人物与场景的数字化"重生" [4]
威海|威海:培育新质生产力 推进高质量发展
大众日报· 2025-05-23 09:46
传统产业升级 - 威海通过"智改数转"推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升级,芜船(威海)绿色海工产业基地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节约人工40%,车间自动化率达80%,手持订单41艘,生产计划排至2029年 [3] - 招商工业威海船厂数字化绿色智能工厂项目为国内首个全流程海船智能工厂,手持25艘船订单(总金额150亿元),生产计划排至2028年 [4] - 2024年威海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营收268.1亿元(+11.7%)、利润16.9亿元(+19.8%),形成15大类40多个船型的"威海品牌" [4] - 2024年威海工业技改项目773个(投资超500万元),技改投资增长13.3%,计划2025年推动157家企业更新设备7000台(套) [5] 新兴产业集群 - 碳纤维产业:光威集团实现T300-T1100级全系列国产化,威海碳纤维产业园形成完整产业链,2024年营收69.6亿元,覆盖汽车轻量化、风电光伏等领域 [6][7] - 新能源产业:2024年威海新能源装机742万千瓦(占比71.2%),营收206.35亿元(+13.8%),拥有49家规上企业,打造荣成核电、乳山海上风电、文登储能三大基地 [9] - 威海拥有4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成6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全省第三),累计培育创新产品172项,2024年财政科技支出10.71亿元(+20.87%) [10] 未来产业布局 - 威高集团"妙手S"手术机器人完成60多例5G远程手术,最远跨越3000公里,实现全产业链自主研发 [11] - 山东未来机器人公司攻克深海作业技术,模块化设计实现多场景应用,2024年订单量翻倍,目标销售额4-5亿元 [12] - 中科融合算力威海分中心部署500P算力(二期达2000P),支持AI、智能制造等领域,提供模拟试加工测算服务 [13] - 威海规划发展低空经济(无人机/船/车)和工业互联网,推动5大数字经济园区差异化发展 [14]
山东出台退役军人事务领域首部综合性地方法规
大众日报· 2025-05-23 09:05
加强教育培训和就业创业扶持。条例明确机关、群团组织、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 招录、聘用退役军人;用人单位招用自主就业退役军人依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下岗失业退役军人纳入 失业人员特别职业培训计划、职业技能培训等范围,并按照规定予以补贴;政府投资建设的创业孵化基 地和创业园区,优先为退役军人创业提供服务;退役军人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按照规定享受优 惠。 5月22日下午,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山东省退役军人保障条例》,这是 我省退役军人事务领域第一部综合性地方法规,涵盖退役安置、就业创业、优抚褒扬、服务保障等各项 工作。 强化抚恤优待和褒扬激励落实。条例明确,坚持普惠与优待叠加的原则,规范制定优待目录清单, 明确优待事项和适用范围。条例对退役军人在住房、医疗、养老、市内公共交通、文化旅游等方面应当 享受的优待事项作出详细规定。 退役军人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党和国家的宝 贵财富。山东是革命老区,驻军大省、兵员大省、安置大省、双拥大省,现有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 370余万,居全国首位。省退役军人厅副厅长梁建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退役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