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电力报
icon
搜索文档
陕西完成首个5G智能分布式故障自愈测试
中国电力报· 2025-09-18 14:08
技术突破 - 配电自动化故障处置效率实现从秒级隔离向秒内自愈的突破 [1] - 通过5G通信技术实现100毫秒内精准切除和隔离故障 [1] - 1秒内完成转供负荷大幅提升系统故障处置速度 [1] 技术方案 - 采用5G硬切片方式构建无线高速安全通信链路 [1] - 部署下沉UPF设备及AR路由器实现端到端数据直连 [1] - 改进5G配电终端功能要求性能指标及控制逻辑 [1] 应用场景 - 以铜川市核心区域华原东线—华正线联络线路为测试场景 [1] - 通过调度端建设SPN设备接入移动5G传输网 [1] - 为终端间建立高速本地信息通道提升供电可靠性 [1] 项目意义 - 为配电自动化智能分布式FA系统方案设计积累经验 [1] - 为后续系统性推广配电网故障自愈功能奠定基础 [1] - 标志着陕西省首个基于5G通信的智能分布式FA示范项目完成测试 [1]
南网超高压百色局RPA智能应用上线
中国电力报· 2025-09-18 13:43
对比传统人工运维模式,该应用将单起故障从发现到推送告警的耗时从40分钟缩短至5分钟内。更值得 一提的是,系统会自动存档所有操作记录,形成完整的运维台账,为后续系统优化、故障分析提供翔实 的数据支撑。 该应用以RPA技术为核心,构建起"监测—告警—处置"全流程数字化闭环:通过预设智能规则,实时采 集系统运行数据,自动监控桌面云系统利用率、磁盘利用率及运行工况;同时,24小时不间断巡检防火 墙端口状态,一旦发现异常,系统立即生成精准告警信息,大幅缩短故障发现与处置时间。 "防火墙检测到异常流量,已定位风险源并推送告警信息至运维终端。"近日,在南网超高压公司百色局 信息运维中心,值班员收到一条智能告警提示,仅用3分钟便完成故障处置。这一高效场景的实现,得 益于该局自主研发的"RPA技术智能监测及处理应用"正式投入稳定运行,标志着电网信息运维从此告 别"被动等待故障反馈"的传统模式,迈入"主动发现处置问题"的数字化新阶段。 为破解以往信息运维耗时费力、人工数据采集重复烦琐的困境,百色局组建专项研发团队,将目光聚焦 于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技术,决心打造一套适配电网信息运维场景的智能解决方案。 ...
两大能源装备企业交流!中国电气装备赴东方电气共商合作
中国电力报· 2025-09-18 11:57
公司合作交流 - 中国电气装备总经理闫华锋与东方电气集团总经理张彦军举行会谈 双方就深化合作进行深入友好交流 [1] - 中国电气装备成立以来在经营业绩发展和核心技术突破方面取得进展 [3] - 东方电气集团祝贺中国电气装备在经营管理和重大装备开发方面取得的成绩 [3] 合作领域与方向 - 双方期待在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方面发挥领军作用 共同支撑国家战略工程落地 [3] - 推进实验生产基地合作 加强国际驻点交流互动 互通海上风电资源信息 [3] - 拓展储能合作模式类型 深化构网型设备科创合作 促进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 [3] - 共同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助力重大装备"走出去" [3] 企业调研活动 - 闫华锋一行调研参观西电中特和交大许继 实地考察生产车间和实验室 [3] - 详细了解企业经营发展情况 [3] 参会部门与单位 - 东方电气集团战略投资部、产业发展部、科技信息部、东方国际、东方自控、东方电机、东方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参会 [4] -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公司战略发展部、科技创新部、市场部、重大项目办公室 许继集团和储能公司相关负责人参会 [4]
南网广东惠州供电局率先建成35千伏及以上站点全覆盖保底通信网络
中国电力报· 2025-09-18 11:42
近期,随着110千伏象山站传输新网B设备成功接入网管系统,广东电网保底通信网建设(二期)工程 惠州域组网项目进入收官阶段。南网广东惠州供电局不仅在南网范围内率先建成35千伏及以上站点全覆 盖的保底通信网络,更以全网规模最大的跨品牌设备混合组网实践,为广东电网打造"自主可控、永不 中断"通信网贡献惠州力量。 先行先试 筑起自主可控"护城河" 保底通信网络是保障电力核心业务可靠运行、防控安全风险的底线。惠州二期工程辐射一期未达站点, 投产后形成全自主可控的完整保底通信网。 面对全球芯片供应"卡脖子"风险,惠州供电局科学规划,在一期基础上高效推进建设:新建5套一期设 备、扩建51套设备板卡、部署142套二期设备,通过三级攻坚率先实现全覆盖,达成从核心芯片到管理 系统100%国产化。搭建的传输网络"双平面ASON化"架构,为抵御电网运行风险筑牢通信基础。 "象山站业务割接完成,我心里这块石头总算落地了。"通信设备检修二班班长练刚擦了擦额角的汗,语 气轻快,"要在确保电网业务'零感知'的前提下,完成近两百个站点的板卡扩建、设备安装及联调上 线,难度不小。我们多次勘查,精心组织每一环,就是要确保工程'零差错''零闪失'! ...
解密“超阶”零碳大楼
中国电力报· 2025-09-18 11:19
大楼实现绿电自给与智慧储能 青岛供电相关负责人介绍,构建"建筑—交通—电网"协同减碳新范式,能在保障供电可靠的同时,实现 能源数字化管理和高效利用,是城市发展转型的新路径。特来电"超阶"零碳大楼则是这一路径的生动实 践,它融合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梯次储能、V2G(车网互动)、智能微网等十项先进技术,不 仅能够实现能源自给自足,还具备向电网柔性送电的能力。 该零碳大楼高116米,地上23层,外观与普通办公楼似乎并无二致。然而,大楼的南、东、西三个外立 面均采用光伏幕墙取代传统玻璃幕墙,总铺设面积约4750平方米。这些幕墙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年发电量预计可达40万千瓦时,犹如为建筑披上了一件高效的"发电外衣"。 9月11日,国网山东青岛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前往特来电刚投运不久的"超阶"零碳办公大楼,对分布式电 源接入点、并网设备运行状态、计量装置及保护系统进行全面检测,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工作人员 同步讲解日常维护要点和安全用电注意事项,帮助特来电提升设备运行效率,降低故障风险。 此前,该"超阶"零碳大楼于8月24日在青岛市崂山区正式投入运行。所谓"零碳",是因为大楼安装了光 伏玻璃,可以输送绿电;而 ...
黔西电厂智慧安全可视化系统上线
中国电力报· 2025-09-18 11:12
该系统集成多项前沿科技,为电力生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有效提升了安全管理效率与风险防控能 力。基于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算法,该系统能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提前预判潜在 安全风险,整合了视频监控与AI识别技术,可自动识别现场未戴安全帽、违规动火、高空抛物等不安 全行为,并即时抓拍存档,形成管理闭环。当人员出现违规操作、闯入危险区域时,系统立即发出预 警,通过报警方式将预警信息精准推送至相关人员手机,确保第一时间响应处置。在人员安全管理方 面,系统通过为每位员工配备智能定位终端,实现对人员位置、行动轨迹的实时追踪,不仅能实时掌握 人员分布情况,合理调度人力资源,还能在紧急情况下快速确定人员位置,为应急救援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结合电子围栏技术,当人员靠近或进入危险区域时,系统自动发出声光报警,提醒人员注意安 全,有效杜绝违规行为发生。此外,智慧安全可视化系统还接入了智能"两票"及交接班系统。 8月底,国家电投贵州金元黔西电厂智慧安全可视化系统上线运行,让安全管理从"事后补救"转向"事前 预防",从"被动监管"变为"主动防控"。 ...
云南德宏76座变电站全面“换芯”
中国电力报· 2025-09-18 11:05
技术升级 - 德宏供电局76座变电站时间同步系统改造工程完工,从依赖国外GPS授时全面切换至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同步时钟装置 [1] - 改造工程共更换主时钟装置152台、扩展时钟装置35台,并为每座变电站新装北斗卫星天线 [1] - 改造同时解决了老设备问题,包括更换老化电线和为备用线路加装绝缘保护套 [1] 运营效益 - 变电站彻底消除毫秒级时间误差,设备计时精准度大幅提升 [1] - 新时钟装置能实时显示时间、北斗卫星接收数量及系统工作状态,运维人员日常巡检效率提高,无需反复核对数据 [1]
黑龙江省寒地电网运行维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中国电力报· 2025-09-18 10:58
9月9日,从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由国网黑龙江电科院牵头筹建的"黑龙江省寒地电网运行维 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顺利完成公示,标志着国网黑龙江电力首个地方电网标委会获批设立。 寒地电网运行维护是极寒地区电力保障的关键环节,涉及低温防冻、覆冰防治、冻土区设备运维等特殊 技术领域。多年来,黑龙江电科院在极寒电网运维领域持续积累,组织专家深入漠河、黑河等高寒区域 开展实地调研,系统分析低温、冻雨、覆冰等极端环境对电网设备的影响,为标准化工作奠定实践基 础。 据悉,该标委会将开展寒地电网运维标准体系研制、地方标准制修订及推广工作,重点规范极端气候下 设备巡检、缺陷处理等技术要求,填补寒地电网地方标准体系空白。这一进展将为黑龙江电网应对极端 气候提供科学规范的技术支撑,对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里程碑意义。 ...
江苏省首个S2G(站网互动)换电站进入常态化运营
中国电力报· 2025-09-18 10:51
项目概述 - 江苏省首个S2G(站网互动)换电站于9月11日在南京江宁方山服务区正式投入常态化运营 [1] - 该项目标志着南京在探索换电站参与电网削峰填谷的新模式上取得突破 [1] - 该站由国网江苏南京供电公司与蔚来能源联合打造 [1] 技术规格与试点地位 - S2G是一种创新能源交互形式,可将换电站内空闲电池的电量集中、大规模反向输送给电网 [1] - 方山服务区换电站是国家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项目"宁电通"的示范场景之一 [1] - 全站配备21组电池,总电池电量约1600千瓦时 [1] 运营数据与经济效益 - 在8月调试期间,该站选择每日下午及晚间两个用电高峰时段固定向电网放电 [1] - 调试期间累计放电量超5200千瓦时,最大放电功率达410千瓦 [1] - 据测算,该站目前仅通过峰时放电,每日可获得约206元的额外收益,叠加政府补贴后经济效益显著 [1] 行业意义 - 该站的稳健运营为"站网互动"经济的商业化推广探明了可行路径 [1] - 项目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创新实践 [1]
国网天津电力AI赋能配网运行智能化转型
中国电力报· 2025-09-18 10:46
"10千伏某配电线路开关分闸。"9月11日,国网天津蓟州供电公司新型电力系统中心源网荷储协同管控 平台发出语音告警提示。"以前,我们平均每天要查看5000余条配网告警信息。现在有了AI研判和语音 提示,任何重要信息都不会漏掉,我们可以更精准地分析电网运行态势。"蓟州供电调度员王成帅介 绍。 近年来,天津市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新能源占比不断提升。随着分布式光伏、电动汽车等新型 负荷大量接入,电网从单向辐射网络转型为多源随机交互的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的运行方式也越来越 复杂。为有效开展新形势下的电网数据智能分析,积极推进配电网智能化转型,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加 快建设"电力+算力"深度融合的新型智能运维模式。 提效率 发现即处理 智能化 解放劳动力 为了增强配电网对分布式光伏的承载能力,天津电力首次采用"大模型+工作流"技术,自主研发了"告警 智能研判""线路态势感知"等AI应用,替代人工对负载率、电压平衡等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风险预 警,实现精准定位潜在问题区域,为制定运维策略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持续突破,我们在能源管理、智能电网、智能调度等方面进行了更多尝试,向着打 造更稳定、更安全、更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