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报

搜索文档
聚焦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国务院国资委连开特训班
中国电力报· 2025-07-09 16:54
新能源领域人才特训班 - 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新能源领域人才特训班,强调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强化人才支持保障,推动绿色化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 [1][2][3] - 培训目标聚焦提升产业技术领军人材的领衔攻关、产业组织、融合创新能力,以及产业发展单位负责人的决策支持、战略执行、资源统筹能力 [3] 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特训班 - 国务院国资委组织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特训班,强调围绕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提升科技领军人才的技术路线规划和技术创新引领能力 [4][5] - 培训重点包括提升青年拔尖人才的智能化开发能力、营销领军人才的用户需求洞察和数字营销实战能力、数字化转型人才的数字化规划和执行能力 [5] - 特训班由中国一汽、东风公司和长安汽车承办,22家企业100名学员参训 [5] 人工智能首席架构师特训班 - 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人工智能首席架构师特训班,强调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强化人才支撑保障 [6][7] - 培训目标聚焦提升学员的前沿技术洞察、系统架构设计、场景创造能力,培养推动AI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首席架构师 [7] - 102家中央企业的113名学员参训,是继去年10月人工智能系列培训班后的又一举措 [7] 新一代移动通信人才特训班 - 国务院国资委举办新一代移动通信人才特训班,强调把握技术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定位,加快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 [8][9][10] - 培训目标聚焦提升学员的前沿技术洞察、标准引领、科研攻关和应用落地能力,培养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赋能产业发展的科技领军人才 [9][10] - 特训班由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承办,47家中央企业85名学员参训 [10] 工业母机领域人才特训班 - 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工业母机领域人才特训班,强调中央企业作为工业母机国家队的使命责任,聚焦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11][12] - 培训目标聚焦提升科技领军人才的行业引领、技术洞察、领衔攻关、产业协同能力,以及青年科技人才的前沿把握、专业技术、跨界融合、应用落地能力 [12] - 特训班由通用技术集团、中国机械总院、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承办,18家企业199名学员参训 [12]
南方能源监管局积极践行“能源市场化改革推动者”使命担当
中国电力报· 2025-07-08 10:49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 - 覆盖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的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 [1] - 南方能源监管局推动广东省作为全国首批电力现货试点省份破冰探路 [1] - 构建"1+N+5X"区域市场规则体系,实现国家规则全承接、区域框架全统一、运行要求全细化、经营主体全参与 [1]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改革举措 - 首创《区域市场关键参数管理办法》,厘清区域/省内参数边界,规范参数调整流程 [1] - 建立"政府+电网+主体+运营机构"的联席会议和工作专班机制,实现政策制定与市场实践同频共振 [2] - 组建全国首个区域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吸纳发电、售电、用户、新型储能等多元主体共商共决 [2] - 开展优先发电计划市场化放开、水电参与市场交易、跨省区阻塞管理等12项关键课题联合攻关 [2]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发展历程 - 历经3载试运行淬炼、12轮次"全场景压力测试" [2] - 从2天到全月的结算试运行覆盖了枯水期至汛期、供应宽松至偏紧的各类工况 [2] - 实现"市场设计—交易执行—计量结算—风险防控"全流程闭环验证 [2]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未来规划 - 长周期结算试运行是对十年研究成果的综合性大考 [3] - 南方能源监管局将继续落实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各项部署,履行市场秩序监管职责 [3] - 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南方区域实践样本"与"电力市场监管方案" [3]
国网蝉联第一,南网第五,还有国电电力、华能国际、长江电力……
中国电力报· 2025-07-04 20:40
全球公用事业品牌价值排名 - 2025年全球公用事业品牌价值50强排行榜由中国品牌主导,中国上榜品牌总价值同比增长23.1%,占全球品牌总价值的46.2%,位居全球首位 [1] - 国家电网以856.3亿美元的品牌价值排名全球第一,同比增长20.4%,连续第八年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公用事业品牌 [3] - 中国南方电网首次进入公用事业领域,以89.8亿美元的品牌价值排名全球第五 [3] 国家电网表现 - 国家电网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互联网络和领先的新能源并网技术 [3] - 国家电网品牌强度指数得分为92.6分,品牌强度评级为最高级别的AAA+级,是全球唯一获得该评级的公用事业品牌 [3] - 国家电网在国内市场的可靠性和受欢迎程度方面表现卓越 [3] 中国南方电网发展 - 南方电网加快国际化步伐,收购秘鲁最大配电企业博路兹公司股权 [3] - 南方电网开展跨境电力贸易,与越南、老挝、缅甸等周边国家深化合作 [3] - 南方电网积极参与国际电工委员会活动,推动中国电力标准走向世界 [3] 其他中国品牌表现 - 国电电力品牌价值下降1%至36.7亿美元,排名第11位 [4] - 华能国际品牌价值上升9.1%至36.4亿美元,排名第12位 [4] - 阳光电源品牌价值上升5.3%至35.3亿美元,排名第13位 [4] - 国电电力品牌强度指数得分为79分,成为中国公用事业品牌第二强,全球排名第8 [4]
内蒙古迈出绿电直连新步伐
中国电力报· 2025-07-04 09:25
政策背景与核心内容 -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申报要求的通知》,成为国内首个响应国家绿电直连政策的省份[1] - 政策以《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为基础,对现有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政策进行优化[1] - 内蒙古作为能源资源大省,在能源改革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前期已积累丰富政策探索和项目经验[2] 政策历史沿革 - 2022年7月首次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明确项目申报条件、建设标准等内容[2] - 2023年11月发布修订版,对项目定义、申报主体、新增负荷、储能配置等要求进行细化[2] - 修订版要求电源、电网、负荷、储能为同一投资主体控股,作为单一市场主体运营[2] 项目具体要求 - 新增负荷累计年用电量为3亿千瓦时,允许国家鼓励绿色替代项目参与[3] - 储能配置不低于新能源规模15%(4小时)或具备同等调峰能力[3] - 自发自用电量暂不征收系统备用费和政策性交叉补贴[3] - 累计批复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28个,新能源装机规模1176万千瓦[3] 政策优化内容 - 取消同一法人限制,允许非同一主体签订长期供电协议[4] - 取消15%储能配置要求,调整为按需配置[4] - 新能源自发自用比例要求不低于90%,远超国家60%标准[4] - 新能源发电量占总用电量比例不低于35%,达到国家2030年标准[4] - 离网型项目取消审批流程,实行告知承诺制[4] 重点关注事项 - 建设规模调整为集中式新能源总规模5万千瓦以上,新增负荷年用电量不低于2亿千瓦时[5] - 项目不得向公用电网反送电,与650号文20%上限要求存在差异[5] - 绿电直连自发自用部分电量不收取输配电费和政策性交叉补贴[5] 创新发展方向 - 推动工业园区绿色供电、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等绿电直连项目建设[6] - 已申报类似项目超过200个,未来将成为虚拟电厂重要调节资源[6] - 内蒙古探索绿电直连项目与电力市场联动,为全国提供运行模式经验[6]
绿电直连新政解读| 告别“绕路”直达用户
中国电力报· 2025-07-04 09:25
绿电直连政策核心 - 国家发布《通知》提出以"绿色电力直供+市场交易+绿证认证"为核心的新型能源消费机制,旨在落实"双碳"战略并重塑能源流通路径[1] - 绿电直连模式通过物理层面的电力输送路径重构,实现新能源发电与终端用户的直接耦合,形成覆盖能源生产、传输、消费全链条的闭环管理体系[2] - 该模式突破传统电网集中式调度,鼓励"就地生产、就地消纳",降低输电损耗并提升绿电消纳水平,尤其适用于园区、数据中心等高负荷主体[3] 绿电直连技术与管理特征 - 核心特征包括可追溯性(明确时空边界与全生命周期数据记录)、专属性(供应对象单一性避免绿电凭证化脱钩)、可计量性(以接入点为结算参考点保障透明度)[2] - 接入方式分为并网型(通过公共电网调度)与离网型(独立微电网系统),项目需安装双向计量装置以防止绕越计量行为[2] - 通过物理直连线路明确产权分界点,解决新能源与负荷时空错配问题,增强系统稳定性[3] 市场交易机制创新 - 允许除电网企业外的各类经营主体(含民营企业)参与投资,打破垄断格局并引入社会资本推动技术迭代[4] - 电源与负荷可由不同主体投资,需签订多年期购电协议或合同能源管理协议,支持以聚合形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4] - 并网型项目可作为整体参与现货、中长期等电力市场交易,禁止电网企业代理购电以保障企业自主选择权[5] 区域差异化政策设计 - 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可自主设定上网比例上限、物理距离限制等细则,适应资源禀赋与电网状况差异[6] - 新能源丰富地区可放宽上网比例,负荷密集区域需控制新能源利用率以避免电网调峰压力[7] - 要求项目内部资源做到"可观、可测、可调、可控",支持民营资本参与并配置储能提升系统灵活性[7] 绿电消纳责任与配套体系 - 将消纳责任从电网端前移至用能主体,通过"以荷定源"原则匹配新能源装机与负荷需求,避免盲目扩张[8] - 项目需缴纳输配电费等合规费用,同时享受政策性补助,绿证交易市场提供碳减排经济激励[8] - "物理溯源+绿证认证"机制为企业提供国际认可的绿色用能证明,助力全球绿色贸易与国际碳市场互联互通[9] 行业转型与发展前景 - 绿电直连标志着新能源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制度与技术新范式[9] - 该模式推动新能源与负荷深度融合,为能源系统低碳化、智能化发展奠定基础[9] - 未来有望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支撑力量,加速"双碳"目标实现[9]
国家电网:完成年度70%
中国电力报· 2025-07-04 06:11
行业新闻 -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28项国家标准,其中交通能源领域涉及水路旅客运输、道路交通标志、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等12项标准,船舶领域涉及软梯、螺旋桨等14项标准,车用乙醇汽油领域发布2项标准[4] - 国家能源局召开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普查试点中期工作会议,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方案》实施[4] -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明确矿山"五职"矿长和"五科"相关人员范围,覆盖井工煤矿、露天煤矿等四类矿山[4] 企业新闻 - 国家电网上半年新增抽水蓄能装机257.5万千瓦,完成年度目标的70%,投产辽宁清原、浙江宁海2座电站[5] - 南方电网22个迎峰度夏工程投产,线路总长1.1万千米,新增变压器容量295.69万千伏安,最高负荷达2.4亿千瓦(同比+6.1%),预计今夏峰值2.7亿千瓦[5] -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盐亭天然气处理厂投产,为国内首座全链条多工况深冷处理厂,技术路线和工艺复杂度达国际领先水平[5] - 大有能源拟转让子公司铁生沟煤矿剩余58.65万吨产能置换指标[7] 地方新闻 - 安徽537个重大项目开工,总投资3240.8亿元,年度投资669.1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312个(占比超50%),基础设施项目80个(占比近30%)[7] - 江西南昌投运首座"光储充放检调"一体化超级充电站,推动新能源充电基建升级[7] - 内蒙古34个独立新型储能电站开工,总装机1480万千瓦,为现有装机规模的1倍以上[9] 国际新闻 - 美国众议院通过"大而美"法案程序性投票,涉及大规模减税及支出[9] - 乌兹别克斯坦与阿塞拜疆将拓展新能源合作,推进绿色能源对欧出口项目[11] - 印尼计划2030年前将原油日产量提升至100万桶以增强能源安全[11]
煤电如何当好供热 “稳定器”?三改联动藏妙招
中国电力报· 2025-07-03 15:13
煤电行业转型与供热保障 - 煤电角色正从主体性电源向保障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核心调峰资源转型,现阶段仍需发挥对电网安全的"兜底"和对供热供暖的保障作用 [1] - 传统煤电将向新型智慧煤电、区域能源服务中心、新型虚拟电厂等新一代煤电转变 [1][6] - 北方地区6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装机达2.8亿千瓦,年发电2000小时可产生30亿吉焦余热,满足100亿平方米建筑供热需求 [2] 热电协同与余热利用技术 - 热电行业面临三重攻坚:煤电定位重构、新能源消纳与供热稳定平衡、数字化技术赋能传统机组改造 [2] - 余热利用存在温度/时间/空间三大不匹配难题,需采用温度变换器、大温差长输供热、跨季节储热等技术解决 [3] - 垃圾焚烧电厂热电联产余热回收潜力巨大,靠近负荷中心可降低传输损耗与管网成本 [3] "三改联动"与煤电效能提升 - "三改联动"(节能降耗/供热/灵活性改造)是煤电清洁高效发展的关键路径,京能秦皇岛热电通过低压缸零出力技术使供电煤耗降低1.65g/kWh [4] - 需通过汽轮机侧改造、锅炉侧改造、储能蓄热集成等技术最小化技术出力,生物质掺烧/绿氨掺烧/碳捕集推进低碳化改造 [5] - 2027年煤电低碳化改造目标为度电排放较2023年降低50% [5] 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 - 建议建立煤热价格联动机制,细化"三改联动"激励政策,实行政府/企业/用户三方分摊机制 [5] - 提倡存量煤电配置新能源资源,鼓励"两个联营"(煤电与新能源/煤电与调峰储能联营)构建多能互补产业链 [5][6] - 需完善容量补偿政策,提高容量电价和辅助服务价格在煤电价格体系中的比重 [5] 技术创新与设备优化 - 天津全诚桓金提出空预器漏风治理、热网系统缓释阻垢剂等解决方案,涵盖凝汽器免拆装清洗等关键技术 [7] - 华电电科院建议热电机组发展余热回收、大温差长输供热等技术,提升热电比实现节能降碳 [7] - 需推进灵活汽轮发电机组、燃煤耦合储能系统等新一代煤电技术开发 [6]
绿电红利如何真正鼓起农民钱袋子?
中国电力报· 2025-07-03 14:38
农村可再生能源潜力 - 农村可再生能源年提供73亿吨标准煤能量 相当于当前农村能源消费总量的12倍 [1] - 分布式光伏技术可开发潜力超20亿千瓦 其中农村屋顶光伏潜力超8亿千瓦 [3] - 农作物秸秆年产量7.9亿吨 畜禽养殖粪污30.5亿吨 [3] 农村能源革命战略意义 - 农村能源革命是实现"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交汇点 [2] - 农村地区散烧煤占能源消费55%以上 数亿吨秸秆被低效直燃 [3] - 农村能源革命需融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能源革命与乡村振兴战略框架 [4] 农村能源发展现状与挑战 - 兰考县可再生能源装机从2017年31万千瓦跃升至135万千瓦 [3] - 农村用电量仅占全国总量不足10% 且主要依赖化石能源 [5] - 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基本全额上网 缺乏本地消纳渠道 [5] 产业发展模式与问题 - 主流模式包括空间租赁型 综合利用型 深度融合型 [5] - 光伏开发粗放导致农业荒废 水体富营养化等生态问题 [5] - 整村光伏开发中农民年收益仅千余元 无法分享能源增值收益 [6] 机制创新与技术突破 - 内蒙古嘎查光伏工程年收益101万元 浙江萧山项目年收益超百万元 [7] - 安吉县构建"集中式+分布式"储能网络 实现县域光伏100%全消纳 [8] - 微电网技术可实现乡村100%绿电供应 [9] 政策与标准建设 - 需建立农村低碳建筑标准规范体系 [9] - 亟待完善农村能源统计核算制度 [9] - 政策要求"村企合作 惠民利民"但执行存在偏差 [6]
大跨界!中国石油强化布局可控核聚变
中国电力报· 2025-07-03 11:17
中油资本投资可控核聚变项目 - 公司拟出资6.55亿元与控股股东共同向参股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增资32.75亿元用于可控核聚变项目 [1] - 此前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已通过投资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29亿元持股20%正式入局核聚变领域 [1] 可控核聚变技术发展现状 - 中国核聚变研究已从追赶者跃升为核心力量 拥有EAST、BEST、CFEDR等多层次装置体系 [3] - EAST装置累计完成15万次实验 2025年实现亿度高约束模等离子体1066秒稳态运行刷新世界纪录 [7] - BEST装置于2025年启动工程总装 采用人工智能与先进材料技术性能超越EAST [13] 中国核聚变技术发展路径 - 实施"三步走"战略:实验堆(EAST)→示范堆(CFEDR)→商业堆(2050年目标) [11] - 配套建设夸父大科学工程(CRAFT)2025年建成后将支撑聚变堆国产化技术体系 [11][12] - CFEDR定位从实验堆升级为示范堆 工程规模与参数指标超越ITER [11] 国际合作与话语权提升 - 中国承担ITER计划75%研发任务 EAST成为其重要实验验证平台 [9] - 中方联合体攻克ITER核心设备安装技术 2019年签署TAC-1安装合同 [9] - ITER首次等离子体放电时间推迟至2034年 [10] 技术原理与工程挑战 - 磁约束托卡马克为主流技术路径 需满足"聚变三乘积"(温度×密度×约束时间)指标 [4] - 第一壁材料需承受极端热负荷与粒子轰击 后方设冷却管道导出热量 [15] - 温度测量依赖光谱分析、汤姆逊散射等间接方法 精度达亿摄氏度级 [14]
准确理解绿证对电网排放因子的影响
中国电力报· 2025-07-02 16:35
电网排放因子更新趋势 - 2022年全国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为0.5366千克/千瓦时,较此前三次更新值(0.5810、0.5703、0.5568)持续下降,反映非化石燃料装机占比提升及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长 [1] - 电网排放因子下降是能源消费低碳化转型的重要表现,但受能源禀赋与电网安全限制,因子不能降为零 [1] 排放因子计算逻辑 - 全国平均电网排放因子=火电总碳排放量/总发电量,火电包括燃煤、燃气机组(不含生物质) [2] - 组合电网排放因子为电量边际(OM)与容量边际(BM)加权平均值,因考量新增高参数机组排放强度,数据低于平均排放因子 [2] - 平均排放因子反映社会平均排放水平用于核算,组合因子体现额外性原则用于减排量计算 [2] 可再生能源环境价值影响 - 绿证制度体现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环境价值,通过修复化石燃料负外部性降低电网排放因子 [1] - 市场化交易的可再生电量扣除后,统计口径缩小导致排放因子上升,需研究如何将社会价值纳入核算 [3] - 欧盟通过GOs政策扣除绿电交易电量,我国近两次因子更新也扣除市场化非化石能源电量,但欧盟口径更小 [5][6] 避免重复计算机制 - 个体采购绿电后若重复纳入电量结构会导致排放因子下降被其他用户共享,存在重复计算风险 [4] - CCER与绿证存在重复补贴可能,2024年政策允许海上风电/光热项目选择绿证或CCER,但电量扣除问题待解决 [4] 企业排放因子修正方法 - 企业可通过绿电/绿证交易修正排放因子:绿电电量排放因子为零,绿证电量使用扣除非化石电量的平均因子,火电电量使用化石能源平均因子 [7][8] - 示例企业采购30%绿电+40%绿证+30%火电,组合排放因子为0.4839千克/千瓦时,较未采购环境权益显著降低 [8] 政策建议 - 加强国际谈判争取绿电/绿证互认,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降低出口企业碳关税风险 [9] - 明确统计规则以协调消纳保障机制、能耗双控与环境属性实现,避免重复计算 [9] - 允许企业通过不同环境权益采购路径修正排放因子,降低减碳成本并提升绿证消费意愿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