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报

搜索文档
 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推动氢能和核聚变能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电力报· 2025-10-24 15:28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18% [1][4] - 传统产业是产业体系基本盘,其增加值在制造业中占比约80% [3] - 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未来5年传统产业预计新增约10万亿元市场空间 [3] - 打造新兴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产业集群发展将催生数个万亿级或更大规模市场 [1][4] -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成为新增长点 [1][4] - 未来产业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1][4] - 实施服务业扩能提质行动,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 [4] -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5]   强大国内市场建设 -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扩大服务消费,推动商品消费扩容升级 [5] - 保持投资合理增长,高质量推进“两重”项目建设,完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 [5] -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规模已达50万亿元 [6] - 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以更好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 [6]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已从328项减至106项,清理阻碍要素流动的政策举措4200多件 [6] - 提出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以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红利 [6]   区域协调发展 - 优化区域布局,推动四大板块、三大动力源、两条绿色发展带取得新突破 [7] - 推动跨区域跨流域大通道等“硬联通”设施建设,健全区域间“软协同”机制 [7] - 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科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大力实施城市更新 [8] - “十五五”时期预计建设改造地下管网超70万公里,新增投资需求超5万亿元 [8] - 我国海洋经济总量已突破10万亿元,将加强海洋开发利用保护,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8]
 南方电网与哈电集团高层会谈
 中国电力报· 2025-10-24 11:09
 合作基础与背景 - 南方电网与哈电集团于2022年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3] - 双方合作已在项目合作、科技创新、国际拓展、业务合作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3] - 哈电集团是南方电网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 [3]   未来合作方向 - 双方计划在“十五五”期间深化合作 [3] - 重点合作领域包括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科技产业创新、国际业务拓展、行业数智转型 [3] - 合作目标为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3]   高层互动 - 双方董事长、总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参与会谈,体现了对战略合作关系的重视 [1][3]
 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中国电力报· 2025-10-24 10:23
 绿色转型政策方向 -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3] - 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3] -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3]   具体实施路径 - 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 [3] -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3] - 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 [3] - 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3]
 中电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入全新能耗阶段
 中国电力报· 2025-10-23 18:00
就各产业用电量表现看,系列政策拉动第二产业三季度用电量增速明显回升。前三季度,第二产业用电 量490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期间,电力装备、石化等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陆续下发,在"反内 卷""稳增长"组合拳下,市场信心有效提振,拉动第二产业三季度用电量增速回升,同比上行5.1%。 10月2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数据,总计消费88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前三季 度,全社会用电量累计776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为64193亿千瓦时。 单看第三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达2.9万亿千瓦时。其中,继7月全社会用电量历史性突破万亿千瓦时 之后,8月份再破万亿,连续两月创历史新高,属全球首次。对此,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智部 副主任蒋德斌认为,这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入全新的能耗规模阶段。 "7月、8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规模高企、增速较快,一方面是由于7月当月多轮高温过程拉动全社会最大 负荷屡创新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宏观政策持续发力、适时加力,为未来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宏观经 济保持回暖态势,各行业产能持续释放。"蒋德斌分析。 此外,在"两新""两重"促消费等 ...
 大同—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天津段首塔组立!
 中国电力报· 2025-10-23 11:32
 项目概况 - 项目名称为大同—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线路工程(津5标),是国家“十四五”电力规划重点工程,计划于2027年6月投运 [1] - 项目定位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能源基础设施,旨在提升华北地区电网接纳外部电力能力 [1] - 工程建成后每年可输送超过146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相当于替代标准煤44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81万吨 [1]   施工进展与技术细节 - 项目正在进行天津境内基铁塔的组立工作,首基铁塔为全高119.3米、总重约198吨的钢管塔 [2] - 现场采用2台200吨和600吨吊车协同作业,通过分段组立方式完成吊装,最后一段横担塔材重达4.3吨,吊装至120米高空 [2] - 施工前已完成详细现场勘查并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全程驻守监督关键工序 [3] - 天津段工程共分为六个标段,2024年主要目标是完成全线的基础施工,为后续大规模组塔作业奠定基础 [3]   项目意义与影响 - 该工程对优化区域能源结构、促进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 首基铁塔的顺利组立对后续施工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2]
 国家能源局发布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
 中国电力报· 2025-10-23 11:17
 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数据 - 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为88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 [3] - 第一产业用电量1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3% [3] - 第二产业用电量57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 [3] - 第三产业用电量17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 [3] -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28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6% [3]   1-9月累计全社会用电量数据 - 1-9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776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 [3] - 1-9月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为72557亿千瓦时 [3] - 第一产业累计用电量11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2% [3] - 第二产业累计用电量490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 [3] - 第三产业累计用电量150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5% [3] - 城乡居民生活累计用电量123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6% [3]
 2025北京国际风能大会直击!这些细节值得关注
 中国电力报· 2025-10-22 15:52
 行业发展规划与目标 - 《风能北京宣言2.0》提出“十五五”期间风电年新增装机不低于1.2亿千瓦,其中海上风电不低于1500万千瓦,2030年累计装机达13亿千瓦,2035年不少于20亿千瓦,2060年达50亿千瓦 [1] - 中国离岸300千米范围内海上风能资源经济技术开发量超过27亿千瓦 [1] - 海上风电发展面临用海矛盾突出、资源利用效率待提升、开发运维成本高、海风利用模式待探索等短板,水深超50米且离岸超70千米的深远海开发难度大 [1]   海上风电技术创新 - 金风科技与三峡集团联合研发的漂浮式风电机组成功吊装,能依托浮体漂浮于海面,突破固定式机组近海安装约束,可摊薄开发成本、节约用海面积、降低工程和运维成本 [2] - 中国中车展出的“启航号”20兆瓦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设计风速下年满发小时数约3500小时,每年可节约燃煤约2.5万吨 [2] - 中国中车发布26兆瓦海上固定式风电机组,为全球单机容量最大机组之一,单机每年可输出高达1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满足5.5万户家庭年用电需求 [2]   核心设备国产化与智能化 - 深远海风电送出核心设备面临进口功率器件产能受限、换流平台成本高、无人值守可靠性要求高等挑战 [1] - 特变电工与中车、清华合作开发国产化IGBT和IGCT换流阀,研制6.5千伏高压换流阀并探索低频输电技术,通过在线监测和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可预测运维 [2] - 行业专家认为应发展“适网型”技术装备,全方面引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 [2]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金风科技新风机搭载智能控制模式,可在电价高峰时多发电、低谷时进行寿命管理,从而延长风机寿命五年 [3] - 中国中车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发电机组,通过AI进行功率预测以增加发电量,并借助故障预测和寿命预测降低全生命周期运维成本,提升可靠性 [3]
 宁德时代单季净利再创新高
 中国电力报· 2025-10-22 11:48
 公司业绩表现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创下单季历史新高,达185.49亿元,同比增长41.21% [1][3]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041.86亿元,同比增长12.90%,利润增速为营收增速的3倍 [1][3] - 前三季度累计归母净利润为490.34亿元,同比增长36.20%,接近去年全年507.45亿元的盈利水平 [1][3] - 第三季度相当于日赚2.016亿元 [1] - 前三季度总计营收2830.72亿元,同比增长9.28%,扭转了2024年营收负增长的局面 [3]   产能与市场需求 - 第三季度出货量约180吉瓦时,其中储能电池占比约20%,动力电池占比约80% [3] - 上半年总体产能利用率保持在约90%的较高水平,第三季度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 [3] - 1~9月中国动力和其他电池产量为1121.9吉瓦时,销量为1067.2吉瓦时,同比增幅分别达51.4%和55.8% [3] -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锂离子电池制造增加值同比增长29.8% [3] - 1~9月国内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为493.9吉瓦时,累计同比增长42.5% [4]   市场地位与竞争 - 1~9月公司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为210.67吉瓦时,市占率为42.75%,虽较去年同期下降3.1个百分点,但仍位列第一 [4] - 公司产品竞争力强,预计随着明年产能释放将受到更多客户欢迎 [4]   产能扩张计划 - 公司正全力推进全球产能建设以应对激增的订单需求 [4] - 国内山东济宁、广东瑞庆、江西宜春、福建厦门、青海、福建宁德等基地均有大幅扩产,仅山东济宁基地预计2026年新增储能产能就超过100吉瓦时 [4] - 海外布局提速:德国工厂已于去年投产并盈利;匈牙利工厂一期首条产线预计今年底建成;西班牙工厂即将启动筹建;印尼电池产业链项目预计明年上半年投产 [4]   原材料成本管理 - 碳酸锂期货价格近期上涨,主力合约一度触及76840元/吨 [6] - 公司可通过价格联动机制传导大宗商品涨价影响,并借助上游供应链布局优势抵消部分材料上涨压力 [6] - 公司认为其上下游供应链布局是行业中最完备的,有能力化解上游供应紧张和价格影响 [6]   新业务布局 - 公司重点提及钠电池业务,认为其在低温、安全、低碳方面优势显著,并减少对锂资源的依赖 [7] - 钠离子电池品牌"钠新"性能卓越,乘用车版本在零下40摄氏度能量保持率可达90%,续航约500公里;商用车版本使用寿命突破8年,全生命周期总成本较传统铅酸蓄电池降低61% [7] - 换电业务仍是关注重点,公司与京东集团合作建立巧克力换电直销渠道,并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共建全国换电生态网络 [7]   行业前景与业绩预期 - 第三季度公司电池单瓦时利润维持在8~9分,价格盈利稳定 [7] - 考虑到下游需求超预期,预计公司全年排产同比提升40%,达到730~750吉瓦时 [7] - 全年盈利预期增至690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36个百分点,业绩持续高增可期 [7]
 中国能源传媒集团作品入选全国主流媒体新闻摄影展
 中国电力报· 2025-10-22 11:41
 摄影展览概况 - 全国主流媒体新闻摄影展于10月18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幕,展览将持续10天至10月27日结束 [1] - 中国能源传媒集团的1个摄影专题版面和4幅摄影作品在本次展览中展出 [1]   特高压电网建设进展 - 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重庆段于2025年4月8日完成走线验收,标志着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取得进展 [4] - 四川阿坝州1000千伏阿坝—成都东特高压交流工程于2025年5月完成首次直升机双机协同混凝土浇筑,两架直升机经过5小时33分钟作业完成53.25吨塔位基坑混凝土浇筑 [5]   电力保障与技术创新 - 《中国电力报》摄影专题版面《保障能源电力稳定供应影像》在展览中展出 [3] - 电力行业应用无人机进行除冰作业,2025年2月2日在湖北十堰市220千伏十房线开展无人机除冰作业以保障供电 [5]
 中国中煤与中国铁建高层会谈
 中国电力报· 2025-10-21 19:25
 公司会晤概况 - 中国中煤董事长王树东与中国铁建董事长戴和根于10月21日在中国中煤总部举行会晤,双方就深化合作进行交流 [1] - 两家公司均有高级管理层团队成员参与会见 [1][5]   中国中煤发展战略 - 公司介绍其发展历史、产业结构、生产经营与科技创新等基本情况 [3] - 公司正加快推进“两个联营+”并构建“两个对冲”机制 [3] - 煤炭开采领域聚焦“少人无人”发展思路 [3] - 煤炭消费领域聚焦“少人少碳”发展思路 [3] - 煤基新材料领域聚焦“少人无碳”发展思路 [3]   合作基础与前景 - 中国中煤认为双方合作基础扎实、前景广阔,希望加强对接与交流,延伸合作领域 [3] - 中国铁建期待双方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绿色矿山、深部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新装备、新材料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5] - 合作目标为共同推动央企间协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