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环境报
icon
搜索文档
苏州实践表明,排放总量奖励机制可促进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
中国环境报· 2025-04-11 07:26
污染物排放总量储备是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重要制度。为收储和合理调配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各 地纷纷建立市级、县(市、区)级、园区级等不同层级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储备库,将辖区内通过结构减 排、工程减排、政策减排等途径形成的实际减排量纳入总量储备库,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进行统一管 理。市级储备库原则上用于支持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保障国家、省、市重大项目,县(市、区)级以 及园区级储备库则优先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产业项目。 苏州实践表明,科学的总量奖励机制能有效释放环境要素活力。要让这一政策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未来 还需在精准分配、规范使用、市场协同等方面持续创新,真正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然而随着各地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产业项目不断增加,县(市、区)级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紧缺的问题日 益突出。因指标余量不足,导致辖区内产业项目迟迟不能投入建设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2024年某地因 VOCs排放总量指标不足,导致辖区内多个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实验室项目无法通过审批,直接影响当地 科创园及周边区域的建设。还有一些企业,为推进建设项目,不得不投入资金购买污染物排放总量指 标。比如2025年3月,安徽省宣城市7家企业分别与 ...
家风故事|安阳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杨梓睿:不忘姥爷的叮咛
中国环境报· 2025-04-10 15:29
姥爷临终时,遗体上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这是姥爷最后的心愿。从一个无学历无文凭之人,成长为一 名合格的广播电台记者,姥爷由衷感谢党的培养。作为一名老党员,姥爷自始至终都牵挂着党,追随着 党,时刻不忘党的教导。 姥爷给他的子女们留下了这本自选集,书里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只有最朴实的真情实感。他留给我们 的不只是一本书,更是他不断学习、不怕磨难、一心向党的精神。作为一名生态环境执法工作者和入党 不久的新党员,这正是我最需要学习的。 "关于我的一切,包括不幸与有幸的,我要从内心深处说一句,感谢生活。" 翻开一本泛黄的自选集,姥爷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浮现在眼前。书中讲述了他廉洁朴素、勤勤恳恳的一 生,也记载了对后代的寄语和希望。 姥爷16岁加入东北野战军,曾参加过辽沈、平津等著名战役,五年戎马生涯,从东北到海南岛。战斗和 行军的间隙,他始终坚持学习,学政治、学军事,古今中外,广泛涉猎,迅速成长为一名宣传工作者。 1953年,姥爷转业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工作,更加努力钻研广播业务,很快成为当时省电台公认的"笔 杆子"。他深入基层采访,拜工农为师,与工农劳模张继英、煤田钻探劳模王海祥、采煤劳模刘九学等 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姥爷告 ...
防城港监测中心将监测数据“真准全”转化为少数民族群众的“幸福账”
中国环境报· 2025-04-10 08:13
"现在咱们村的溪水鱼养殖基地水质达标率100%,今年集体经济有望增收4万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 城港市防城区十万山瑶族乡垌平村的公示栏前,瑶族村民李文伟指着最新数据喜笑颜开。这是广西壮族 自治区防城港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防城港监测中心)创新开展"监测融帮扶"工程的生动缩影。 自2023年以来,防城港监测中心将生态环境监测深度融入边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民族团结 大局,培育民族团结"石榴果"。 强化党建引领,突出一条主线 防城港监测中心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主线,坚持以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深化推 动"党建+"工作机制。发挥党组织及党员对解决民族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作用,切实发挥 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在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氛围中的"组织员""宣传员""讲解员""服务员"功能,不断推进 民族工作与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宣传、同推动。 在万尾村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共建 金滩海水浴场水质监测点",集中在6月至9月旅游旺季,每周两次到 金滩海滨浴场进行水质监测,让"清澈海水、幸福沙滩"成为民族团结的生动注脚。 让生态红利成为民族团结的催化剂 防城港监测中心发挥技术优势,持续推动 ...
在“中国环监008”监测船上开展的党建活动有何不同?
中国环境报· 2025-04-10 07:36
文章核心观点 三个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强化交流协同凝聚长江大保护合力,各单位还通过业务联动推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未来将继续以党建为抓手共同推动“长江大保护” [1][2][5] 聚焦难题,支部联建 - 三个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成员分别来自司法、执法、技术一线,虽工作内容不同但使命相同,旨在强化交流协同凝聚长江大保护合力 [2] - 武汉海事法院负责处理六大类108种海事民事、行政案件,含通海可航水域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关纠纷案件 [2] - 武汉市水务执法总队2024年8月转隶至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强化长江武汉段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保障力量 [2] - 长江局监测科研中心承担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和科研等工作,为流域生态环境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2] - 武汉海事法院副院长表示开展活动是务实之举,要建立交流机制,协作探索运用司法保护令等,加强“碳汇”合作助推“零碳长江”建设 [2] - 座谈环节各支部介绍相关情况,长江局副局长表示要加强府院联动等,科研中心要做好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3] 加强交流,业务联动 - 武汉海事法院与长江局合作已久,共同签署备忘录,开展多项活动推动司法执法协作 [4] - 2024年9月起,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与长江局监测科研中心联合开展立法研究工作,有望2025年出台相关办法,未来三家单位将继续以党建推动“长江大保护” [5]
云南召开全省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推进视频会议 以实干实效当好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中国环境报· 2025-04-09 16:46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通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情况。王 予波指出,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重大定位,我们要牢记殷殷嘱托,切实增强 抓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持政治上看、政治上办、政治上改,坚持目标导 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坚持举一反三、以点带面、标本兼治,坚持依靠群众、服务群众、造福群 众,从严从实从细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近日,受云南省委书记王宁委托,云南省省长王予波代表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 保护督察整改工作推进视频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 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工作要求,以高质量整改促进高水平保护,以实干实效当好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 头兵。 王予波强调,要把抓好问题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严格对照方案,聚焦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环境基础 设施、固废管理利用、自然生态修复等方面存在问题和典型案例,不折不扣抓好整改。要坚持保护为 先、治污为重、扩绿为基、转型为要、发展为本,以整改为契机持续推进补短板、促提升、强治理,切 实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要结合开展深入贯彻中 ...
解码2025环博会:透视环保产业新趋势
中国环境报· 2025-04-09 16:07
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存量时代落幕,环保产业正经历深度重构的"结构性变革期"多重矛盾凸显:污水处理、固废处理等传统领域增速放缓,资源化、碳捕 集、智慧监测等新兴领域资本关注度提升;中小企业面临转型压力,威立雅(中国)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盈峰环境科技集团等头部企业加速整合;技术同质 化企业面临系统性出清,跨界资本持续进入。 站在环保产业变革的关键转折点,作为我国生态环境领域专业度领先、市场化程度极高的行业年度盛会,亚洲环保旗舰大展——第26届中国环博会(以下简 称环博会)将于4月21日至23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产业平台将成为观察产业转型的重要窗口,参展商结构的变化,折射着产业转型的真实脉象, 呈现环保行业结构调整的最新趋势。据主办方介绍,展会预计吸引2200余家国内外企业参展,专业观众预登记数量同比显著增长。 在环博会开幕前夕,笔者与主办方进行了深入交流,解码本届展会将如何具象化呈现环保行业深度变革的产业格局。 市场竞争格局重塑 龙头引领与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参展商结构呈现明显的"轻量化"趋势。据环博会项目总监胡勋洲介绍,从展商的企业规模和类型来看,诸如威立雅(中国)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盈峰环境科 技集团股份有限 ...
水电开发迎来机遇期,怎样踢开“绊脚石”?
中国环境报· 2025-04-09 11:09
我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给水电开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带来了新的难题。 水电开发区域与生态保护区域重合度更高,矛盾更加突出,统筹开发与保护的难度越来越大。水电开发 过程中增殖放流、低温水影响减缓等措施涉及的关键技术尚未突破、实际效果不理想,对水风光一体化 开发带来的环境影响采用的保护措施缺乏科技支撑。现有水电站的生态环保措施升级、河流生态的系统 性修复,以及生态环保措施运行监管、效果监测等机制体制还不完善。社会各界对水电开发生态环境影 响和保护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关注的内容越来越专业,责任主体的宣传科普工作与公众期待尚有差距。 在笔者看来,新形势面前,水电开发需强化四方面意识,以妥善解决生态环保新问题。 强化底线意识。各地要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的总要求,在规划建设常规水电、抽水 蓄能、水风光一体化开发等各类项目时,严格遵循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优先避让生态环境敏感区。 坚持依法依规,严守法律法规的刚性底线,对不符合法律法规的项目坚决说"不"。坚持严守生态环境质 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差的底线,严格制定并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风险防范、绿色施工等措施,有效 保障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 ...
生态修复还是生态破坏?警惕生态治理中的形式主义
中国环境报· 2025-04-09 09:45
文章核心观点 - 一些地方存在泛化生态修复对象问题,借生态修复之名行开发之实,应及时制止并精准靶向修复 [1][3] 生态修复现状 - 全国实施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完成修复治理面积6.7万平方公里,成效显著 [1] - 生态修复工作高度产业化,各地积极性高,而土地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受严格限制 [3] 错误生态修复行为及危害 - 某地以“生态治理与修复”之名,在江河滩涂沙地发展草皮种植业,占用河流生态空间,改变岸滩自然平衡,毁坏生物生境 [1] - 对未受人类活动干扰退化的纯自然区域进行所谓生态修复,有悖生态修复本意,会构成新的生态破坏 [1][2] 江河滩涂沙地的重要性 - 江河滩涂沙地自然形成,代表河流生态系统自然进化和蓬勃生机,洪水位时能补充地下水资源,常水位时生境复杂多样 [2] - 保护河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必须保护河流滩涂沙地,不合理开发会导致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和水产资源减少 [2] - 江河滩涂沙地是生态修复的范式样本,不能成为修复对象 [2] 正确生态修复做法 - 守住生态保护修复定位,瞄准靶向,修复真正需要且可以修复的区域,不泛化到其他自然区域 [3] - 甄别已修复区域内自然恢复的片区,尽可能保留 [3]
如何理解“应赔尽赔”?|损害赔偿《意见》专家系列解读
中国环境报· 2025-04-09 08:34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以"环境有价,损害担责"为基本原则,2015年底出台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标志着制度改革正式拉开帷幕,2017年底出台的《生态 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则将试点经验推向全国。与《试点方案》相 比,《改革方案》首次明确强调了损害赔偿应当"应赔尽赔"。在改革进入十周年之际,《关于深入推进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进一步对"应赔尽赔"进行 了规范阐释,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 遵循立法本意,全面阐释"应赔"范畴 什么是生态环境损害?制度适用的范围有多大?这是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首先需要回答 的问题。对于生态环境损害的界定,《试点方案》《改革方案》以及后续的相关规定均一以贯之的从环 境科学角度进行了阐释,是指"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森林等环境 要素和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要素的不利改变,以及上述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该界定 没有把严重性作为认定损害的必要条件,实践中对此也并无争议。但是,对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 适 ...
排污单位是责任主体而非“数据买家”
中国环境报· 2025-04-09 08:15
严把监测数据质量关要抓住数据造假问题的关键。当前,造假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排污 单位。在生态环境监测链条中,排污单位作为委托方处于核心主导地位,既是监测服务的购买者,也是 数据的使用者,兼具"甲方"与"受益人"双重身份,其行为直接决定数据的真实性。一些排污单位为降低 治污成本或规避处罚,通过合同条款倒逼第三方机构篡改监测结果,不同意就换第三方。一些第三方监 测机构为抢占市场或节省成本而造假,也得到了排污单位的默许。第三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折射出排污 单位以及第三方机构扭曲的发展观。排污单位法律意识淡薄、主体责任缺失,加之违法成本低,共同导 致了监测数据造假行为的发生。 在生态环境部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相关部门负责人指出,数据质量是监测工作的"生命 线"。"一条虚假的数据,比没有数据更可怕!"这再次提醒我们要严把监测数据质量关。 强化法规培训提升排污单位合规守法意识。各地应当对企业管理人员及相关岗位法规和标准规范进行培 训,开展"以案释法"警示教育,定期发布数据造假典型案例,剖析案例中的法律后果与技术漏洞。要求 排污单位在签署委托服务协议中合理合规设置条款,主动取消类似"数据不符合就不付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