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

搜索文档
碳足迹量化何以影响新能源汽车?
中国环境报· 2025-04-09 07:23
笔者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建立完善的碳足迹管理体系,既是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现实需要和重要举 措,也是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生态环境部近日就《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轻型电动汽车(征求意见稿)》《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动力电池(征求意见稿)》等标准公开征求意见。这两项标准的制定意味 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同时,碳足迹量化标准的完善,也可以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参考依据。企业可利用碳足迹数据,系统梳 理生产各环节的能耗与排放,挖掘节能降碳潜力,通过工艺优化、设备升级、能效提升等措施,切实增 强产品的绿色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轻型电动汽车(征求意见稿)》提出,在 现阶段报废回收数据不完善的情况下,允许采用部分生命周期进行碳足迹核算,但未来将逐步过渡到全 生命周期评估。这释放出明确信号:随着回收体系完善和数据质量提升,汽车报废阶段的碳排放管理将 成为必然要求。 当前,相关企业在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材料再生利用等方面仍存在主动性不足、规范化不够、数据缺失 等问题。对此,相关企 ...
中环农科:“底泥修复+控源技术”引领河湖治理
中国环境报· 2025-04-08 11:17
北京中环农科生态农业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环农科)成立于2015年,是响应科技部"创建新型 研发机构"号召而设立的一家跨行业、跨学科的新型研发机构。中环农科以环保与农业为核心研究领 域,集研究、生产、服务于一体,致力于推动生态农业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项目概况 老渐河位于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全长20.8公里,流域面积73.6平方公里,主要污染源为城乡接合部的 生活污水、农业退水及部分工业废水。老渐河通过狗头岗机埠与灌溪镇内网河道(俗称"哑河")相连, 内网河主干长度约6.8公里,补水来源包括农村生活污水、农田退水、工业园区中水及大气降水。机埠 通常每两到三天开启一次,将内网河水排入老渐河,最终汇入沅江。 治理前,老渐河水质恶化,部分断面COD、总磷、总氮和溶解氧未达标,甚至为劣Ⅴ类。为遏制水质 恶化,恢复水体自净能力,项目对老渐河开展综合治理,目标为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确保沅江坡头断 面水质维持Ⅱ类标准。 常德市鼎城区老渐河狗头岗机埠内网河道水环境治理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位于常德市江北城区的西部 鼎城区,涉及鼎城区灌溪镇、石板滩镇及蔡家岗镇。经过人工治理和一年自然恢复,老渐河狗头岗内网 河道出口COD ...
守护生态昆明 绘就绿色答卷
中国环境报· 2025-04-08 10:19
除了蓝天保卫战,昆明市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2024年,滇池全湖水质为Ⅳ类,阳宗海水质保持Ⅲ类以上,72个国控、省控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 84.7%,较2023年持续改善。 打好净土保卫战,完成455个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组织46个纳入优先监管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或重点监测工作,推进124家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 业排查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明显,全市930个行政村完成污水治理。加强固体废物管理,推进尾矿库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严格落实尾矿库分类分级 监管,开展一、二级尾矿库汛期常态化检查。加大"三磷"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力度,实现对全市161家涉"三磷"行业检查全覆盖。 春日的云南省昆明市温暖宜人,游客纷至沓来,享受昆明的蓝天白云和春日暖阳,"昆明蓝"屡屡出现在大家的社交平台,成为昆明最具代表的色彩。数据显 示,昆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已连续多年保持98%以上。 近年来,昆明市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示范创建成果丰硕。2025年,昆明市生 态环境系统将紧扣"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目标定位,紧盯十项重点工作,奋力写好美丽中国建设的昆 ...
浙江嘉兴创建“两山”基地:既有成果亮眼,未来路径明晰
中国环境报· 2025-04-08 09:47
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深化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提质增效,持续开展水生态修复,推进碧水 绕镇绕村,建设美丽河湖幸福河湖,推进全国水生态试点城市建设。强化挥发性有机物全流程全环节治 理,紧盯移动源污染治理,提升清洁运输水平。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完善固废资源化收运体系建 设,推进危险废物趋零填埋。深化国家级减污降碳试点建设,进一步丰富碳普惠试点建设成果。 加快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加速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的应用,全面推进农业全产业链 数字化转型。打造消费型农业市场,积极拓展特色化农业产品类型,提高嘉兴农产品的辨识度、附加 值。与中国农科院、中国水稻所等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完善特色农产品生产规范和质量标准,积极 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新品种栽培、绿色养殖等绿色生产模式,加快推广绿色防控、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模 式。 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京杭大运河夹城而过。为持 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嘉兴市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为抓手,将生态资源优势转 变为经济发展优势,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实现生态惠民富民和绿色共享。 嘉兴市成立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 ...
牢记“国之大者”勇担历史使命——内蒙古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中国环境报· 2025-04-08 09:10
岁序更新,华章再启。回眸2024年,北疆大地,合力攻坚;奋楫扬帆,破浪笃行。 一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系统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聚力办好"两件大 事",抓好"六个工程",全力推动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生态环境部下达的2024年度环境质量 改善各项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在2023年度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实现了由良好到优秀的跨越,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持续改善。 2024年6月18日,生态环境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呼和浩特市共同举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蒙古论坛。 牢记嘱托、担当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和"两件大事"取得新成效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贯彻不断走深走实,圆满举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蒙古论坛,进一步丰富完善了美丽内蒙古建设思路,充分展示了习近平生态文 明思想在内蒙古的生动实践。成功举办自治区旗县(市、区)党委书记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培训班,进一步压实了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增 强了守护生态安全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我国北 ...
借数字化东风,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中国环境报· 2025-04-08 08:13
文章核心观点 数字技术介入能为生态资源赋予“数据基因”,重构乡村发展模式,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新动能,有五点经验可供借鉴 [1] 具体经验 以智能监测优化生态资源管理,破解“供给难”问题 - 农村生态资源分布分散、监测成本高,导致供给效率低下,优质生态产品难被发现,可持续供给依赖精准资源管理与动态调控 [1] - 依托遥感卫星、无人机监测、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实时采集生态系统数据,形成动态数据库,实现生态资源精准识别、分类与管理 [1] - 苏州太湖生态岛运用数字技术开展生态产品基础信息调查与监测,构建生态产品数据库,打造全域84.2平方公里的三维“生态产品地图” [1] 发展智慧化生态价值评估系统,破解“核算难”问题 - 生态产品定价缺乏统一标准,市场定价体系不完善,影响市场推广 [2] -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建模等技术,整合基础数据,建立智慧化、多维度的生态价值评估体系,提升价值核算精准度,构建科学的生态产品定价机制 [2] - 江苏苏州构建农产品碳标签,将生态服务转化为可交易的“绿色资产”,让低碳产品获得生态溢价 [2] 创新绿色金融工具及融资机制,破解“抵押难”问题 - 传统金融体系对生态资产认可度低,乡村生态资源难作为有效金融资产进入市场,村集体和农户难获贷款支持 [2] - 借助数字技术推进生态资产数字化确权,使其具备可交易、可抵押的金融属性 [2] - 探索“生态贷”等创新金融工具,开发“生态信用贷”“碳汇质押贷”等绿色金融产品,为乡村生态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2] 搭建数字化生态产品交易平台,破解“交易难”问题 - 生态产品交易渠道窄、市场化程度低、交易成本高,制约生态资源市场流通 [3] - 依托数字治理手段,搭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交易平台,提高生态产品市场流通效率 [3] - 确保市场交易信息的安全性和透明度,降低交易风险,提升市场信任度 [3] - 福建省南平市创新“森林生态银行”模式,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生态资源集中管理和市场交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开发运营,激活市场活力 [3] 以数字营销拓宽价值实现渠道,破解“变现难”问题 - 市场渠道与品牌溢价是推动绿水青山收益转化为乡村发展持久动力的重要方式 [3] - 借助新兴营销方式,助推乡村生态产品品牌化,提升市场影响力 [3] - 打造“生态IP + 文旅”融合模式,结合区块链技术为特色农产品赋予“数字身份证”,增强品牌溢价和竞争力 [3] - 浙江省安吉县依托“生态大脑”系统,展示竹林碳汇、水质数据,吸引游客参与碳中和旅行,带动民宿与农产品销售双增长 [3]
从耒水铊污染看废旧工业设备拆除:亟须全方位管控
中国环境报· 2025-04-08 07:34
2025年3月16日,湖南省耒水郴州—耒阳段跨市断面监测到铊浓度异常。经紧急排查,最终确认污染源 为郴州市苏仙区一家水泥生产企业(非涉铊行业)。该企业在拆除旧生产线窑炉时,未妥善处理窑炉内 残留的含铊粉尘,导致这些有毒物质被雨水冲刷后经排放口流入耒水。这一事件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 视废旧工业设备拆除过程中的环境风险问题。 工业设施特别是生产、处理或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POPs等)的设备,长期运行中会积累大 量污染物,成为停产后潜在的污染源,若拆除过程中处置不当,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风险问题。例如, 反应釜、水泥厂窑炉、铅锌冶炼的烟道、旋风除尘器及其管道等拆除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可能含有有毒物 质,既有爆炸风险,也有健康危害;设备管道和储罐内可能残留废液,拆除时易发生泄漏;老旧设备中 的保温材料可能含有石棉等致癌物质。 工业设施退役但相应的环保责任并未终结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转型深入推进,沿江化工企业"搬转关腾",大量老旧工业设备进 入淘汰退役期,工业拆除活动日益频繁,同时也暴露出工业设备拆除环节存在的若干问题。 环境风险识别意识不足。老旧工业设备退役常被视为生产活动的终点,企业和监管部门习惯 ...
天津党政“一把手”前往市生态环境局等调研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加快建设美丽天津
中国环境报· 2025-04-07 16:35
天津市委书记陈敏尔、天津市市长张工近日前往市规划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调研。陈敏尔强调,要深 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 走内涵式发展路子,以筹备办好上合组织峰会为契机,进一步做好城市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 保护等工作,持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创造高品质 生活,加快建设美丽天津。 陈敏尔、张工强调,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 土保卫战,坚持源头防控和风险管控并重,加强区域联防联控联治,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增强政策协同 性,做到环境治理日常有办法、应急有预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紧紧围绕美丽天津 建设目标,持续抓好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强督促检查、跟踪问效,深化标本兼治,下定决 心,久久为功,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拓展"两山"转化通道和有效路径,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 优势,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任效良 在市规划资源局,陈敏尔、张工走访有关处室,调研国土空间规划、存量资源盘活等工作。在市生态环 境局,陈敏尔、张工察看 ...
以低空之翼逐高山之橙,秭归县以生态检察助力绿色农业发展
中国环境报· 2025-04-07 11:16
秭归县山高坡陡的地形让脐橙运输困难重重,不仅运输成本高昂,还面临安全隐患。对此,秭归县人民 检察院协同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部门,联系无人机销售厂商,为全县柑橘农户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 策,便利农业无人机的购买;铺设地面的轨道运输网络和天空的无人机网络,打通脐橙运输"最后一 米";畅通集运转运物流和全国直销贸易链条,降低产业成本,提升产业全国竞争力。目前,秭归全县 橙园运输轨道有2200条,总长400公里。共有无人机680台,无人机运输覆盖全县30%的橙园,仅无人机 运输一项,每年可为全县果农节约3000万元,真正用低空技术赋能当地产业绿色腾飞。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推动低空经济发展。低空经济不仅是"向天空要GDP",也是发展绿色经 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境内山峦起伏、高低悬殊、交通不便,因而经济发 展缓慢,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秭归县聚焦脐橙产业,兴修交通基础设施,打通供应链堵点, 形成了全国驰名的农业品牌,走上了快速脱贫致富之路。 秭归县人民检察院在履职过程中发现,无人机技术极大地助力了脐橙产业发展,但是农用无人机在喷洒 农药、吊运脐橙过程中,经常发生触碰电线造成线路损 ...
景德镇市委书记胡雪梅:推动文脉赓续与生态保护互促共进
中国环境报· 2025-04-07 09:46
江西省景德镇市是一座拥有千年陶瓷文明历史的城市。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景德镇"匠从 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辉煌记忆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互融共进,书写着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优先发 展的共生范式。 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景德镇借古通今、守正创新,正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 契机,将生态治理深度嵌入城市肌理,用绿水青山涵养千年文脉,以文化传承反哺生态文明建设,让每 一寸山水都流淌着千年陶瓷的基因密码,让每一条街巷都回荡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强音,开创文脉赓 续与生态振兴互促共进的新路径。 水土相依,生态治理延续陶瓷文明密码 "三面青山一面水,一城瓷器半城窑"。景德镇的千年窑火之所以生生不息,本质上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生动实践。 据《浮梁县志》记载,宋代窑工择址"三面环山、一水中流"的昌江河谷,既因当地盛产瓷土、松柴,更 得益于完整的水系生态。然而,20世纪80年代左右,工业化浪潮曾让这片水土蒙尘,"青山白化、绿水 滞流"的困局威胁着陶瓷文明的存续之基。 在这场文化与生态的双向奔赴中,景德镇以申遗标准重构城市发展逻辑,将历史遗迹转化为"生态治理 创新实验室",让文化遗产成为解码绿色转型的密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