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环境报
icon
搜索文档
探秘火电行业噪声治理的创新实践
中国环境报· 2025-07-30 09:37
在"双碳"战略指引下,国能连江公司坚持擦亮"厂用电率最优、深度调峰最强、负荷变化最灵活、总平面布局最紧凑、功能安全评估最全面"等项目亮点,在 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征程中,探寻钢铁丛林与生态法则的共鸣之道。他们以科技破题,启动环境降噪设备设施升级改造项目,突破传统噪声治理技术瓶颈,成 功破解行业难题,用全国首创的降噪治理实践交出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生的央企创新答卷。 当晨光从黛青色的山峦背后慢慢露出,坐落在福州罗源湾畔的国能(连江)港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能连江公司)建筑群被镀上一层琥珀色的光晕。这座 年发电量超100亿千瓦时的电厂,以全国首创的噪声治理工程,主动将声学纳入绿色发展坐标体系,用技术创新重新定义火电行业的生态边界,在海峡西岸 奏响生态优先的绿色变奏曲。 蒸汽管道改造后外观。 破局之策——解码火电降噪的行业难题 在国能连江公司降噪项目办公室墙面上,两张特殊的图纸无声展现着这场攻坚战的启动。噪声分布图上,紧凑排布的设备上标注着星星点点的噪声源;右侧 新旧厂界对比图里,厂区与新建居民楼仅30米之隔的距离用红色笔醒目标注。电厂设备集中分布、厂界距离的特殊情况,是这场技术战役的核心战场。火力 发电企业的主要 ...
加快发展绿色债券,助推企业绿色转型
中国环境报· 2025-07-28 11:19
绿色债券市场发展 - 绿色债券是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助推企业绿色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 [1] - 需加强系统性规划和整体性推进 从多维度推动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1] 提升绿色债券服务效能 - 丰富发行主体 将汽车制造 水泥 纺织与有机农业等非传统行业纳入转型债券发行人范围 [2] - 优化政策支持机制 引导政策性银行通过发行承销业务发挥先导作用 商业银行通过专项质押折扣提升流动性 [2] - 完善配套机制 将绿色债券承销纳入金融机构执业评价 定期公示典型案例吸引投资人 [2] - 加强宣传普及 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展示绿色债券在节能降碳 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成效 [2] 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 - 通过中欧合作等机制推动跨境绿色债券发行 引进国际经验提升标准与创新能力 [3] - 建立跨境绿色项目识别机制 完善信息披露与评估体系降低投融资风险 [3] - 加强绿色金融人才培养 通过高校合作开设专业课程培养碳交易 环境效益评估等技能 [3] - 券商投行可通过承销项目提供实践机会 建立绿色项目评估模型 [3] 绿色债券审核管理 - 发行审核阶段需严格审核主体资质和资金用途 确保投向节能降碳等绿色领域 [4] - 建立绿色项目库动态管理 对优质发行人简化流程但确保信息披露合规 [4] - 资金使用阶段需建立台账定期报送 监管部门通过月报制度跟踪流向防止挪用 [4] - 项目建设阶段重点监测进度 通过穿透式监管系统确保资金与实施匹配 [4]
把握“十五五”关键机遇期,系统谋划生态环境重大工程
中国环境报· 2025-07-28 08:19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6月30日召开的生态环境部党组会 议强调,要聚焦美丽中国建设目标,高质量编制"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系统设计一批具有全局 性、战略性和示范性的重大工程。 大力谋划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项目,不仅是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美丽中 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举措。当前,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资金保障机制不断优 化、科技革命全面赋能,为生态环境领域前瞻性、系统性谋划重大工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要不断优化资金保障机制。一是深化EOD(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十四五"时期,一些项目通过 EOD模式,优化项目设计,有效导入关联产业,落实土地等资源保障,建立紧密的"治理效果—开发收 益"捆绑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稳定可预期的现金流闭环,实现了"以生态环境改善提升区域价值, 以价值提升回馈生态环保投入"的良性循环。这些好的经验做法应继续坚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 化。二是拓宽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建立健全GEP核算体系与生态产品交易制度,挖掘生态资源资产化潜 力。浙江松阳案例(生态资产打包抵押融资)、江苏盐城东台案 ...
如何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海口“清凉城市”建设实践值得借鉴
中国环境报· 2025-07-28 07:18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与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双重压力下,城市热岛效应已成为影响人居环境质量与城市可 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滨海省会城市,海南省海口市直面高温高湿气候挑战,以气 候适应型城市建设为抓手,通过生态筑基、空间再造、科技赋能与制度创新的系统性实践,探索出一条 热带城市降温增效的特色路径,为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清凉获得感"。 在被动式设计方面,海南能源交易大厦采用中庭中空设计,利用"烟囱效应"促进自然循环;层层叠叠的 绿萝藤蔓如瀑布般垂挂,错落有致的热带棕榈与耐阴灌木郁郁葱葱,点缀其间的三角梅绽放着鲜艳的色 彩,垂直绿化覆盖超1万平方米,通过植物蒸腾与遮阴降低建筑温度。海南省委党校新校区则大规模采 用高反射系数材料,70%以上的建筑外墙、屋顶及道路反射系数不低于0.4,有效减少太阳辐射吸收。 通过生态筑基、空间再造、科技赋能建设"清凉城市" 海口的"清凉城市"建设并非零散的工程举措,而是建立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系统治理实践。城市气候学 中的"冷源网络"理论为其提供了核心支撑。这一理论强调通过合理规划自然与人工元素,构建由水体、 植被、通风廊道、优化型建筑等组成的冷源系统,以此调节城市微气候、缓解 ...
碳中和专业体现人才供给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中国环境报· 2025-07-25 13:42
碳中和专业设立背景 -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新增"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业 首批本科生将在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就读 [1] - 碳中和领域存在显著人才供需矛盾 "十四五"期间相关行业人才缺口接近百万 现有从业人员仅十万人左右 且多数从其他领域转行而来 [1] 碳中和专业培养特点 - 专业强调系统性思维和跨学科融合 整合能源 环境 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 设置碳排放监测评估 碳汇与生态修复等核心课程 [1] - 高校根据自身特色开展差异化培养 北京科技大学结合材料冶金学科优势融入计算机和经济管理内容 昆明理工大学依托冶金环境学科基础侧重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方向 [1] 碳中和专业就业方向 - 毕业生可从事新能源研发 工业低碳技术改造 碳足迹核算 碳资产管理等工作 [2] - 北京科技大学与宝武集团等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 昆明理工大学人才培养对接云南省绿色能源发展和有色金属产业低碳转型需求 [2] 碳中和专业发展前景 - 碳中和专业设立标志着高校开始系统培养该领域专门人才 [2] - 随着"双碳"工作深入推进 具备跨学科背景的碳中和专业人才将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2]
环境执法如何实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
中国环境报· 2025-07-25 11:09
日前,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关于严格规范生态环境行政检查 大力提升执法质效的通知》(以下简 称《通知》),聚焦日常检查年度频次管控、行政检查范围界定等关键环节,为基层生态环境部门破解 多头检查、执法能力不足等难题提供了明确指引。基层生态环境部门要将《通知》要求落到实处,实 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 创新方式方法,提升监管效能。充分利用污染源自动监控、视频监控、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对合规企 业实行"远程体检",强化风险预警,精准识别异常线索和高风险对象。全面推行移动执法系统应用,实 现检查信息现场录入、实时上传。对非现场监管发现的异常线索和高风险对象,精准实施现场核查,集 中力量打击恶意环境违法行为。实施有针对性的执法培训,提升执法人员业务素养和新技术应用能力。 按需配齐现场快速检测仪器等装备,为精准发现问题提供支撑。 科学统筹检查计划,控制检查频次。一是科学统筹检查计划并进行分级分类。整合各业务条线和执法机 构检查需求,统筹制定并公布年度行政检查计划,实行清单化管理。以排污许可管理类别、企业环境信 用评价结果为基础,结合地方实际,综合考虑污染物排放类型、规模、环境风险等因素,动态调整企业 监管等级。明确各类 ...
协商排放让企业“抱团打通关”
中国环境报· 2025-07-25 09:51
这一创新性务实举措,通过精准匹配企业与污水处理厂的实际需求,既让企业降低了废水预处理的治污 成本,又为污水处理厂提供了稳定的碳源补给,污染防治工作由"各扫门前雪"转向"抱团打通关"。这种 灵活施策、降本增效的互利性实践模式,彰显了生态环境部门的惠企温度,也探索出了一条排污不增 量、发展添动能的新路径,这种两全其美的创新思路与操作逻辑值得各地结合实际借鉴推广。 据笔者调查,在其他行业企业中,其实也存在类似情况。以喷水织机行业为例,废水中污染物通常只有 废矿物油和化学需氧量。当前,这类企业需安装预处理设施,废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接管 标准,才能接入污水处理厂。然而,这类企业往往规模较小,环境管理能力偏弱,预处理设施运行维护 不到位,导致自动在线监测系统时常预警"亮红灯"。 事实上,对于喷水织机企业的废水,所含的废矿物油经过简单处理即可去除,化学需氧量指标浓度虽然 偏高,但排入污水处理厂前,经过与其他废水混合稀释,污水处理厂完全能够消化。因此,不妨参照合 肥经开区的做法,由企业与污水处理厂协商,无需预处理,废水直接纳入市政污水管网。 这种协商排放模式会让多方受益。对于企业来说,不用建设和维护预处理设施,不 ...
金石山矿山公园如何实现“生态修复+文旅融合”?|“两山”理念地方探索与经验
中国环境报· 2025-07-25 08:19
近年来,江西省新余市金石山矿山公园积极3践行"两山"理论,大力实施"生态修复+文旅融合"工程,累 计投入2.58亿元,通过废弃矿区生态修复、文旅融合产业发展、采矿遗迹保留等措施,将原本占地1278 亩的废弃矿坑蝶变为集绿地、公园、科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矿山公园,成功入选江西省国土空间修复典 型案例,并成为长江经济带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典型样本。 描绘绿色发展底色。金石山矿山公园在生态修复上做到"全面立体"。一是山上和山下共治。山上采取地 形整治、边坡修复等修复方式,植被覆盖率从80%提升至95%。山下采取填筑沟壑、建生态挡墙等治理 措施,控制水土流失,提升土壤质量,确保消除矿山崩岗、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实现了从"单一复 绿"向"多功能生态系统建构"的转变。 二是山北和山南共治。以废弃矿山为载体,针对山体情况,利用光伏发电实现土地再利用与生态修复, 将清洁能源生产、生态修复和文化旅游创新相融合,既提高了矿山利用率,又增加了矿山的综合开发效 率,为废弃矿山因地制宜修复与产业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三是地上和地下共治。地上通过微地形改造、酸碱中和调节等措施改良土壤,坡面采取穴播、条播等多 种形式恢复植被,平面用作光伏发电。 ...
补齐设施短板 让城市更具韧性更加宜居∣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②
中国环境报· 2025-07-25 07:13
城市基础设施现状与挑战 - 城市基础设施存在老化问题 地上和地下建设失衡 生活污水收集管网严重破损或缺失 老城区未实现雨污分流 [1] - 基础设施短板导致城市安全隐患 污水收集处理不到位影响黑臭水体整治效果 雨污不分流导致雨天污水溢流 [1] - 极端天气频发加剧基础设施风险 暴雨可能导致城市内涝 威胁生命财产安全 [1] 韧性城市建设方向 - 中央要求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 推进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 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升级 强化自然灾害防治 统筹防洪和内涝治理 [1] - 北京将韧性城市建设纳入城市规划 构建"三环八廊多支点"支撑体系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2] - 深圳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实现治水与治城结合 达到"小雨不积水 大雨不内涝 水体不黑臭 热岛有缓解"目标 [2] 环境基础设施升级 - 需提升污水垃圾处理能力 改造老旧管线与新建设施需与城市发展同步 [2] - 要求全面评估环境基础设施 提高供给质量和运行效率 解决污水垃圾等突出环境问题 [2] - 亮马河改造案例显示成功更新需结合文旅融合 避免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 [4] 城市更新策略 - 国家出台政策支持城市更新行动 要求全面排查基础设施隐患 推动老旧管线改造 [3] - 城市更新需实现结构优化 功能完善 文脉赓续 品质提升 避免简单拆旧建新 [4] - 强调平衡"面子"与"里子" 筑牢地下基础设施 提升风险应对能力 [4] 韧性城市综合效益 - 需保障供水排水供电能源系统安全 增强极端气候防护能力 [3] - 通过生态系统建设提升宜居性 如城市森林湿地公园改善小气候 [3] - 韧性城市可增强长期竞争力 吸引投资和人才聚集 [3]
甘南藏族自治州常务副州长杨光龙:守护黄河上游绿水青山
中国环境报· 2025-07-24 17:21
针对各级督察反馈的问题,甘南州建立州级领导包抓机制,坚持对标对表抓整改、举一反三挖根源、动 真碰硬求实效。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10项问题(含典型案例)整改均达到时序进度,群众举 报件全部办结。此外,开展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筑牢生态环境保护防线。 近年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扣"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的核心功能 定位,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全力以赴优化生态环境、狠抓问题整改,担负好保护黄河上游生态、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责任,守护甘南黄河上游绿水青山。 甘南州将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把《黄 河保护法》《长江保护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纳入各级党委(党组)年度学习计划,从法治层面 夯实生态环境保护思想根基。同时,制定出台《甘南州州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等 16份政策性文件,颁布实施《洮河流域生态保护条例》等7部地方性法规,编制《甘南州"十四五"生态 环境保护规划》等30个专项规划及26份相关政策性文件,为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撑 与规划引领。 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区位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