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内蒙古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文明实践“沉下去” 群众幸福“提上来”
内蒙古日报· 2025-06-23 22:05
精神文明建设实践 - 林西县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理论宣讲、环境整治、医疗服务、法律援助等多样化志愿服务活动,服务形式接地气且具特色[4][6] - 中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群众文化中心后,村民农闲时参与广场舞等文化活动,显著改善精神面貌与健康状况[2] - 大井镇卫生院组织1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志愿团队,为出行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义诊及健康指导服务[4] 群众参与与典型事例 - 中兴村巾帼志愿服务队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黑山头村村民巩艳生以诚实守信获认可,东风村村民韩光明自发出资为古树砌围墙,体现群众自发参与文明实践[6] - 志愿者常态化走村入户开展防汛减灾知识宣传等服务,覆盖群众实际需求[4][9] 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 林西县以“红马甲”志愿服务为载体,坚持“群众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推动文明实践形成风尚[6] - 当地计划持续深化文明实践,打通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促进文明成果全覆盖[6]
从飞播造林、草方格固沙到光伏矩阵锁沙、产业治沙阿拉善盟积极探索荒漠化治理多元模式
内蒙古日报· 2025-06-23 11:20
荒漠化治理成效 - 阿拉善左旗累计完成荒漠化治理面积超1200万亩,其中腾格里沙漠东南缘重点治理区种植梭梭、花棒等耐旱植物330余万亩 [1] - 治理工程改善了周边1.2万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并阻断了沙丘侵城的趋势,保障了黄河和贺兰山的安全 [1] - 2025年西部荒漠综合治理项目(二期)覆盖阿拉善左旗10个苏木镇,建设任务208.1万亩 [1] - 阿拉善盟累计防沙治沙近1亿亩,探索出飞播造林、草方格固沙、光伏矩阵锁沙、产业治沙等多元模式 [1] "三北"工程进展 - 阿拉善盟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和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构筑起两条总长460公里、宽3至20公里的"锁边"立体防护林草带 [2] - 2024年完成治沙551.65万亩,有效遏制了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握手" [2] - 2024年计划完成"三北"六期工程治理任务470万亩,目前已完成305万亩,占年度任务的65% [2] - 通过"劳务雇佣+设备租赁"等以工代赈形式,引导农牧民参与项目建设 [2] 光伏治沙模式 - 阿拉善盟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采用"光伏发电+防沙治沙"模式 [3] - 内蒙古华电腾格里清洁能源外送基地光伏200万千瓦工程并网发电,年均发电量17.15亿度,可满足60.37万户家庭一年用电需求 [3][4] - 采用"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的综合模式,板下补植花棒、梭梭等沙生植物,沙丘移动基本被遏制 [4] - 阿拉善盟正在建设18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配套治理26.4万亩沙地 [4] 生态改善数据 - 截至2024年,阿拉善盟累计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9603.45万亩 [4] - 全盟森林覆盖率由建盟初的2.96%增加到8.42%,草原植被覆盖度由不足15%提升至23.18% [4]
内蒙古自治区文旅发展主题活动在包头启幕
内蒙古日报· 2025-06-23 11:13
文旅主题活动启幕 - 2025内蒙古自治区文旅发展主题活动在包头市"天下黄河第一村"景区开幕 活动主题为"草原新篇章·文旅新未来" [1] - 活动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包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旨在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打造创新融合新高地 [1] - 开幕式发布了首批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名县名单 推出"自驾大草原·旅居内蒙古"旅游产品及"文旅体商交农"融合发展行动计划 [1] 景区业态布局 - 主会场以195亩传统村落为基底 整合晋陕特色小吃集群、主力餐饮矩阵、文化体验与休闲三大核心业态 [1] - 推出"白+黑""动+静"组合玩法 白天有汉服巡游、抛绣球招亲等 夜间有"铁花飞溅"打铁花表演 [1] - 配套20余项宠客措施 提升游客体验 [1] 非遗文创展示 - 设立非遗文创旅游商品市集区 以主题游串联全区各盟市 [2] -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进行传统技艺展演与互动教学 [2] - 创新推出"非遗盲盒""非遗体验包"等潮流文创产品 [2] 配套活动安排 - 活动期间将举办2025中国·包头街舞公开赛、靳尚谊美术教学研究展、包头市龙舟赛等系列文旅体活动 [2] - 配套活动充分展示包头市文化资源和地域特色 [2]
“奋楫北疆·青春飞扬”2025呼包鄂高校大学生龙舟赛激情开赛
内蒙古日报· 2025-06-23 10:33
赛事概况 - 6月21日至22日包头市南海景区举办两场龙舟赛事,其中"奋楫北疆・青春飞扬"2025年呼包鄂高校大学生龙舟赛吸引12所高校336名选手参赛 [1] - 赛事为22人龙舟200米直道计时赛,每队含1名鼓手、1名舵手及20名划手,决赛前三名获优胜奖,四至十二名分获奖品及证书 [5] 赛事亮点 -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代表队以47秒44成绩夺冠,队员表示团队协作是获胜关键 [3] - 赛事吸引鄂尔多斯等周边游客,现场观众通过手机记录比赛,游客反馈景区环境与赛事体验俱佳 [3] - 赛事结合南海景区水域条件与湿地景观,实现体育竞技与黄河生态保护、文旅融合的深度结合 [5] 产业影响 - 赛事带动本地及西北地区游客流量,推动包头"文旅+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5] - 南海景区经营开发公司指出赛事有效提升区域旅游吸引力,强化体育赛事对文旅产业的拉动效应 [5]
内蒙古好物“吸睛”国际文旅消博会
内蒙古日报· 2025-06-22 21:28
内蒙古特色产业发展 - 内蒙古巴彦淖尔创业者郝志伟利用羊奶及洋甘菊、青蒿等药材制作羊乳洁面皂,产品在2025北京国际文旅消博会上获得关注,体现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1][3] - 通过产学研结合,公司在乌拉特中旗种植药材,部分用于羊奶皂原料,部分销售给药企,降低制作成本并增加农牧民收入 [3] - 羊奶皂通过消博会"首都+国际"平台展示,吸引国内外客户,积累品牌势能 [5] 沙棘深加工项目 - 鄂尔多斯铜川镇推出"天骄常青"沙棘原浆汁,首次在消博会亮相并获得市场认可 [5][7] - 沙棘来源于煤矿复垦区种植的50000余亩沙棘经济林,通过深加工解决资源闲置问题 [7] - 采用"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民"模式,实现产供销无缝对接,为农牧民提供就业并增加收入 [7] 非遗文创产品开发 - 呼伦贝尔非遗传承人韩嘉琳展示鄂温克族太阳花技艺,产品包括挂钟、冰箱贴等,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实用功能 [9][11] - 桦树皮文创产品通过传统技艺制成生活器具,兼具防水防潮特性,体现文化传承与创新 [11] - 文创产品推动呼伦贝尔文旅产业发展,让文化走进大众生活 [13] 文旅产业升级 - 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拥有9家A级以上景区,计划打造"暖城会客厅"旅游枢纽,优化服务并推出非遗展演等特色项目 [15][16] - 通过消博会学习科技与文旅融合经验,包括AR·VR体验、机器人互动等创新形式 [15] - 内蒙古展区以"歌游内蒙古"为主题,展示文旅消费产品,促进"文化+旅游+创意"模式发展 [18]
乌海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01.3%
内蒙古日报· 2025-06-21 09:13
进出口表现 - 1—5月乌海市进出口总值达7 2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01 3% 增速位居自治区第一 [1]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值达3 2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加91 85% [1] - 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总值达2 1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01 3% [1] 海关政策措施 - 实施一站式服务包 关长送政策上门等工作机制 对重点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 累计解决企业实际问题7项 [1] - 实施提前申报 两步申报 预约查检等便利措施 优化通关流程 [1] -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育模式 助力企业把握认证标准 提升认证效率 [1] - 深化AEO高级认证企业差别化管理 推进批次检验改革试点工作 扩大试点范围 [1] - 指导出口企业申请RCEP原产地证书 联系新增出口原产地证书申领企业 [1] RCEP政策成效 - 前5个月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出口享惠货值达1 03亿元 同比增长213 91% [1] 未来工作方向 - 优化营商环境 释放RCEP政策红利 [2] - 落实AEO差别化管理措施 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2]
诚信可"变现" :看大井镇如何玩转道德银行
内蒙古日报· 2025-06-20 22:38
积分制治理模式 - 林西县大井镇中兴村实施"诚信积分制",村民通过规范行为积累积分,可在文明团结超市兑换生活用品[1] - 积分评定标准涵盖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等7个维度,由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等组成的监督委员会通过走访评议等多渠道审核[4] - 村民董海清当月获得20诚信积分,积分直接关联物质激励如兑换大米,推动志愿服务和文明实践活动参与度提升[4] 积分制运营机制 - 积分采集结合网格员记录和邻里评议,确保积分数据真实性,积分成为与村民利益挂钩的"硬通货"[4] - 黑山头村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诚信宣讲会,强化积分制的社会认同[6] 榜样引领工程 - 大井镇配套推出"榜样引领"工程,组织"赤峰好人"获得者巩艳生等榜样人物在田间地头开展"诚信故事我来讲"活动[6] - 诚信宣讲覆盖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农家院落等场景,形成"邻壁效应",促进村民自发追求诚信价值[6][8] 长期发展规划 - 林西县计划持续完善积分体系并拓展应用场景,将诚信机制深度融入乡村治理体系[8]
丰镇市:“冬病夏治”保供暖 温暖守护不打烊
内蒙古日报· 2025-06-20 22:14
公司检修与维护 - 公司积极开展"冬病夏治"专项行动,全面检修供热设备,包括板式换热器、循环泵电机等,目前已完成清洗板式换热器39台(完成率48.75%),解体检修循环泵电机17台(完成率34.69%)[1][3] - 其他检修工作如阀门更换、表计更换、盘柜吹扫等已完成30%,金牛换热站大温差机组改造工程及3项修理项目正在办理流程[3] - 公司计划于9月底前完成所有检修任务,确保下一采暖季稳定供热[3] 公司服务与用户沟通 - 公司推行"首问负责制"和24小时服务热线,确保用户诉求及时响应,并开展"供热服务进小区"活动,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调查问卷100余份[3][5] - 公司秉持"用户至上"理念,优化服务流程,畅通沟通渠道,提升服务质量[5] 公司未来规划与投资 - 公司计划投资约3000万元实施智慧供热平台建设及相关节能改造项目,包括智慧供热平台升级、换热站标准化建设、单元平衡阀改造等[5] - 项目将为居民安装室内测温器及智能锁闭阀,预计大幅提升供热质量和节能降耗效果[5] 公司运营规模 - 公司直供面积达463万平方米,服务热用户约4.3万户,运营换热站35座[3]
华资实业公司!顺利申领首票一般原产地证书
内蒙古日报· 2025-06-20 22:11
公司业务转型 - 华资实业公司前身为包头糖厂 近年来通过转型升级重点布局生物发酵产业 持续推动产品迭代优化 [1] - 公司成功谈下外贸订单并开启出口尝试 首票一般原产地证书的获得标志着国际市场拓展取得实质性突破 [1] 政府支持措施 - 包头海关组建一对一服务专班 深入企业开展政策宣讲和业务培训 通过点对点指导帮助企业掌握原产地证书申报流程 [1] - 海关推广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功能 引导企业完成电子印章申请和在线打印操作 实现足不出户申领证书 [1] - 2023年1-5月包头海关共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1108份 签证金额达23.80亿人民币 [2] 市场拓展规划 - 公司将以首张原产地证书为起点 深入研究各国贸易政策 系统性拓展海外市场版图 [1] - 原产地证书被视作企业产品的名片 将帮助公司降低贸易成本并提升通关效率 [1]
人才强区如何破题?
内蒙古日报· 2025-06-20 12:49
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引进 - 包头稀土研究院专家王誉与英思特稀磁新材料公司合作,聚焦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研发、钕铁硼制备技术粉体改性工艺及表面处理技术攻关 [2][4] - 包头长安永磁电机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共同研发稀土永磁变频器,加速传统输变电方式更新替代 [4] - 包头稀土高新区推行"博士挂职"机制,7名博士被聘为"产业教授"和"科技副总",促进科研院所理论与企业实践结合 [2][4] 人才政策与培养体系 - 稀土高新区设立10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提供博士后设站补贴及30万元在站生活补贴,一季度已兑现311.22万元惠及64家企业和510名人才 [6] - 该区拥有1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6个创新实践基地,引进6名博士后,与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等高校联合培养人才 [5] - 实施"事业编制企业用"政策,形成高层次人才、专业型人才、高校毕业生等分层分类的人才体系,累计集聚377名高水平人才和89名柔性引进专家 [5][8] 企业技术研发动态 - 安泰北方科技研发总监周磊担任内蒙古科技大学"产业教授",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 [6][7] - 包头长安永磁电机公司采用"双站双城"培养模式,链接西安与包头两地高等教育资源服务科技创新 [4] - 英思特稀磁新材料公司通过"科技副总"机制,系统性攻关稀土永磁材料性能与可靠性提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