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日报

搜索文档
行进中国|青城“大脑”的“智城”密码
内蒙古日报· 2025-07-11 11:37
智慧城市建设进展 - 呼和浩特市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实现数据活化和便民惠民[1] - 智慧城市指挥中心整合数字地图、实时监控和多类数据信息,形成跨区域合作的"内蒙古样板"[1] - 城市大脑采用"1+4+N"架构体系,包含1个智能中枢、4大支撑体系和N个智慧应用,已从1.0版迭代至3.0版[4] 技术架构与数据应用 - 城市大脑接入全市109个单位353个信息化系统,覆盖经济、政务等五大领域,构建"一网协同"数字化体系[6] - 依托可信数据空间联通多部门数据,运用多源数据融合模型实现生育补贴政策的智能核验与"免申即享"[3] - 智慧停车功能覆盖528处新型停车场,实现无感支付,未来将拓展车位预约和智能导航服务[8][9] 民生服务创新 - 生育支持政策通过数据融合精准发放:一孩1万元、二孩5万元、三孩10万元补贴,配套蒙牛伊利1500元电子券及全年免费牛奶[3] - "爱青城"APP提供实时停车场余位查询和缴费标准显示,市民可提前规划停车路线[6][8] - 计划推动12345接诉即办与城市大脑深度融合,探索AI在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应用[9] 城市治理升级 - 城市大脑3.0版本持续扩展应用场景与区域协同能力,推动治理现代化[4] - 通过算力底座夯实、数据价值激活和场景应用深化,实现治理精准化与服务普惠化[9] - 下一步目标为城市大脑4.0,重点实现"一网统管"和城市运行保障智能化[9]
包头市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内蒙古日报· 2025-07-11 10:46
信用体系建设进展 - 包头市归集26.37万个市场主体、1631家社会组织、18.91万人的信用信息共计3141万条 [1] - 累计归集水电气等14类特定信用信息3316万条 [1] - 在32个行业领域对6.2万个经营主体实施分级分类监管 [1] 信用服务实体经济 - "信易贷"平台发布金融产品439款,为企业融资超18亿元 [1] - 培育自治区诚信达标企业3.3万家、诚信示范企业143家、诚信标杆企业5家 [1] 诚信典型突破 - 牧民护边员阿迪雅入选"2024年全国十大诚信之星",为自治区唯一获此殊荣个人 [2]
首府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数突破154万
内蒙古日报· 2025-07-10 11:50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情况 - 截至6月底呼和浩特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54 33万人较2024年底净增3 5万人[1] - 公司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通过多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推进"一人一档"全民参保数据库建设[1] - 全面取消户籍限制非本市户籍人员经居住登记备案即可参保极大提高群众参保意愿[1] 医保政策宣传与覆盖 - 创新宣传方式线上线下结合深入社区乡村企业学校提高政策知晓率[1] - 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保持在70%以上[1] - 年度内基本医疗加大病保险最高报销57万元普通门诊统筹最高报销2400元[1] 特殊人群保障措施 - 针对特困低保孤儿等特殊人群除基本保障外还可享受年度最高10万元的医疗救助[1] - 门诊统筹待遇在全自治区内最高[1]
针对性提出十六项政策措施 呼和浩特诚意满满留人才
内蒙古日报· 2025-07-08 10:07
人口政策组合拳 - 呼和浩特市针对青年群体推出16项政策措施 涵盖产业 就业 住房 生育 落户 教育 医疗 养老 出行 文化和消费等领域 包括育儿补贴 购房补贴 创业补贴 产妇"一杯奶"等具体措施 [1] - 实施"青创助航"创业服务行动 构建"创业培训+贷款+补贴+孵化+活动"五创联动支持体系 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和补贴4507.5万元 惠及59户经营主体及个人 [1] - 新建"呼和浩特市购房补贴申请系统" 实现与不动产登记中心数据实时对接 3月以来新建商品住宅补贴申请2867套 带动新房成交额43亿元 [2][3] 政务服务优化 - 卫健委简化育儿补贴手续 审核周期从30天压缩至3天 发放率达63% 较初期提升41.5% [3] - 产妇"一杯奶"实行"免申即享" 通过大数据比对自动发放电子券 已有706人享受服务 [3] - 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 破除8个系统数据壁垒 试运行"人口集聚大数据平台" 非本地户口参保人数从2105人增至6971人 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办理量从850人增至1200人 [3] 就业市场促进 - 举办505场线上线下特色招聘活动 提供就业岗位33万个次 达成就业意向9.1万人次 [4] - 开展人力资源市场整顿专项行动 对中介机构实现全覆盖检查 欠薪案件办结率达98.6% [4] - 创新开展劳动权益直播活动 由仲裁员在线指导维权流程 提升劳动者维权能力 [4]
钢铁“智造”新标杆!包钢实践成果催生9项关键标准制定
内蒙古日报· 2025-07-07 21:29
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制定 - 钢铁行业智能制造领域5项国家标准和4项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近日在包钢启动 [1] - 9项标准聚焦钢铁智能制造的核心领域与关键环节 旨在破解行业共性技术难题 统一技术接口及规范 打破信息壁垒 [1] - 标准实施将为构建安全 高效 绿色 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钢铁智能制造体系提供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 [1] 包钢集团智能制造实践 - 公司将智能制造作为转型升级核心驱动力 在智慧矿山 智能工厂 智慧物流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3] - 已形成"一平台 一网 一批 一智慧矿山"体系: - "一平台"指数据共享平台 通过主数据管理和标准化治理构建集团数据底座 [3] - "一网"指智算中心网络 支撑智能化生产 网络化协同 远程化运维 [3] - "一批"指关键岗位数智化项目 包括无人库管 无人行车 3D岗位改造 智慧车间等 [3] - "一智慧矿山"指白云鄂博铁矿项目 融合5G 无人驾驶 工业互联网 数字孪生等技术 研发国际首个在用矿用汽车无人驾驶运输系统 [3] 新联公司技术影响力 - 作为包钢旗下数智化产业公司 新联公司参与制定的国家标准《云制造服务评估要求》已于6月1日实施 [5] - 公司表示9项标准制定工作在包钢启动是对企业技术实力和服务能力的高度认可 [5] - 集团将继续深化智能制造创新实践 参与更多标准制定工作 助力国家新型工业化战略 [5]
红色攻坚组“亮赛比”,英思特稀土跑出20%效能加速度
内蒙古日报· 2025-07-07 21:25
公司概况 - 包头市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稀土永磁材料应用器件,产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 - 公司与国内外多个高端电子产品生产厂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产品广泛应用于3C消费类电子、新能源汽车、工业电机、机器人、航空航天等领域 [4] - 公司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称号,党建成为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 [9] 技术创新与生产效能 - 公司通过"红色攻坚"科研党小组取得智能生产线、磁能线圈、激光切割等100余项专利,专利技术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引擎" [6][7] - 全自动生产线产品合格率超过98%,单件生产时间缩短至20秒,设备产能从11000片/单位提升至14000余片/单位 [7] - 党员操作机台效能提升20%,故障率下降至3%,通过"老带新"机制培养84名技术尖兵 [9] 党建与企业管理融合 - 公司实行"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发展为党员"机制,设立58个党员示范岗和责任区,覆盖所有重点产线和车间 [9] - 党员积分制作为核心激励机制,2024年党员提出的66条金点子创造效益近百万元 [9] - 与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等6所科研院校组建"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突破产能瓶颈和技术壁垒 [6] 产品与市场突破 - 成功攻克异形磁组件组装难题,产品应用于智能手机、电脑等3C消费类电子领域,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1] - 电磁组件体积仅为指甲盖三分之一,已嵌入全球高端电子产品供应链 [1]
“内蒙古臻品”大集在兴安盟启幕
内蒙古日报· 2025-07-07 10:48
活动概况 - 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归流河生态公园举办"内蒙古臻品"商品大集暨美食品鉴交流活动,作为自治区首站活动,成功推动本土特色产品"出圈" [1] - 活动首日销售额突破100万元,多个摊位商品数小时内售罄 [1] - 后续7月6日至12日兴安盟6旗县市将接力推出"红城风味夜""森林美食汇"等主题日活动 [2] 参与企业与产品 - 160余家企业携特色美食参展,包括赤峰对夹、通辽牛肉馅饼、兴安盟山珍宴等 [1] - 现场200个特色产品摊位火爆,兴安盟大米、蒙古族刺绣、白狼林俗树皮画等产品热销 [1] - 产销对接会上中国邮政、印象之美及蒙东五盟市餐饮企业签约,兴安盟大米、牛羊肉订单超600万元 [1] - 兴安甄选旗舰店与特门郭勒有限公司签订首批50万元订单,计划将兴安牛羊肉销往北上广深 [1] 活动模式与目标 - 活动整合蒙东五盟市美食、文化和特产资源,采用"美食+展销+文旅"多元模式搭建产销对接平台 [2] - 旨在助力本土企业拓展市场,实现促消费、稳就业、兴产业的多重目标 [2] 宣传与推广 - 蒙东五盟市旅游推荐官现场讲述风土人情,增强游客体验 [1] - 活动精心打造"兴安产、安心选"消费新场景,提升品牌影响力 [2]
锡林郭勒盟飞播治沙植新绿
内蒙古日报· 2025-07-07 10:48
飞播治沙技术 - 采用运-5(B)型飞机进行飞播作业,每次搭载草种800公斤,每架次可覆盖670亩 [1] - 单日最高飞行架次达20-25架次,效率显著 [1] - 飞播治沙具有效率高、成本低、适应性强的特点,是生态修复重要手段 [1] 工程实施细节 - 前期通过设置沙障、围栏封育等措施固定流动沙丘,为飞播创造良好条件 [1] - 选用杨柴、小叶锦鸡儿、沙米、沙蒿等草种,旨在提高植被覆盖度并增强防风固沙能力 [1] - 苏尼特左旗已完成2万亩飞播面积 [1] 区域规划目标 - 锡林郭勒盟2023年飞播灌草任务为20万亩 [1] - 重点实施区域包括正蓝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3个旗的沙源地 [1]
今日顶流,赛罕区燕京啤酒音乐节璀璨启幕
内蒙古日报· 2025-07-06 12:05
活动概述 - 由赛罕区委、区政府主办的"ZUI美青城,畅饮燕京——燕京啤酒青城乐活季"2025年啤酒音乐节于7月5日晚在赛罕区人民政府广场开幕,活动将持续30天至8月3日 [1][11] - 活动旨在打造城市夜经济新热潮,吸引大量市民游客参与,现场气氛热烈 [1] 活动内容 - 音乐表演:仲佐乐队、郭静、满都拉马头琴等艺人轮番献艺,涵盖草原摇滚、流行音乐、民谣等多元风格 [4][8] - 无人机表演:千架无人机在夜空中呈现奔腾骏马、草原星河等画面,增强视觉体验 [4] - 美食与啤酒:燕京啤酒携经典与创新系列入驻,同时提供蒙古族特色烤肉、奶皮子、羊肉串等地道美食,形成"品、赏、娱、购"一体化嘉年华 [8] - 互动环节:穿插游戏活动,提升市民参与度 [8] 运营与保障 - 赛罕区政府协调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全程驻守,强化人流管控、食品安全及应急保障 [8] - 开放政府办公大楼卫生间及停车场供市民免费使用,优化活动体验 [8] 时间安排 - 活动每日开放时间为18时至24时,覆盖整个盛夏夜间消费时段 [11]
走进黄河“几字弯”文化馆,感受多元文化交织的独特魅力!
内蒙古日报· 2025-07-05 16:12
沉浸式实景演出《凤鸣九曲》 - 演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凤凰涅槃"为主题,融合蒙古族非遗音乐(马头琴、呼麦、长调)与非遗艺术(沙画、绸吊、凤凰舞)[3] - 采用全息纱幕、机械鼓阵、光影交互等现代技术,再现草原部落恢宏气象,60分钟内展现鄂尔多斯千年历史跃迁[1][3][5] - 演出地点位于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大殿内,与黄河"几字弯"文化馆形成联动体验[5] 黄河"几字弯"文化馆 - 总面积9702平方米,2024年7月21日开放,已接待国内外游客上万人次[8][14] - 展览内容围绕"衣、食、住、行、礼乐"五大主题,采用数字云展览、纱帘投影、交互式屏幕等数字化手段[8][10] - 服饰展厅设置古代穿越服饰体验多媒体区,饮食展厅展示商周至战国时期饮食器具[10] - 建筑展厅呈现黄河流域建筑演变,交通与礼乐展厅展示元代陶俑及近代乐器[10][11][13] 文化融合与技术创新 - 通过文物展示(清代建筑材料、战国青铜器等)与数字化技术结合,展现鄂尔多斯多民族融合特征[7][10][13] - 鲁迅美术学院团队参与创作壁画、装饰画等艺术作品,还原秦直道等历史场景[13] - 展馆旨在促进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