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内蒙古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从“世界级储量”向“世界级产业”迈进 包头稀土点亮科技新蓝海
内蒙古日报· 2025-07-14 11:41
稀土光功能材料应用 - 内蒙古国创稀品科技利用稀土植物补光灯精准调配红蓝光比例,使茶山采摘期提前45天,蒙草生长周期缩短至7天一茬[1] - 公司开发出能将有害蓝光转化为植物所需特定波段红光的转光材料,该技术已应用于大棚膜、电子背板、照明导光板等领域[1] - 作为自治区首家稀土光功能材料量产企业,公司采用添加镧铈等元素的转光粉制成功能性母粒,上半年三大光领域终端产品订单饱满,预计年产值达7600万元[1] - 公司正在攻关稀土量子点材料研发,进一步拓展技术应用边界[1] 稀土产业战略布局 - 包头实施"稀土+"战略,重点拓展新能源、电子信息、智能制造领域[2] - 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与顶尖团队共建智能化中试线,专注年产50万台毫瓦级盘式电机,该产品体积更小、散热效率突破50%极限并目标70%-80%[2] - 新型盘式电机技术将助力电子产品及新能源汽车实现进口替代,并为高性能钕铁硼磁体开辟新应用空间[2] - 包头打造"一院一校一国重一实验室两中心"的创新格局,13个国家级平台已孕育出"稀土彩色墨水屏"等突破性项目[2] 产业发展成效 - 包头稀土企业数量增长超50%达270家,新材料产能翻番逼近30万吨[2] - 产业产值从2022至2024年净增六成以上突破千亿元大关[2] - 2024年前5个月稀土产业增加值增长12.7%,投资额激增1.6倍[2] - 包头锚定2024年稀土产值1300亿元以上的目标,推行"企业家出题,科学家答题"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3] 技术创新体系 - 包头已建成全国最大稀土新材料基地,形成从"世界级储量"向"世界级产业"的转型[2] - 创新平台聚焦解决"卡脖子"难题,实现技术"起跑即领先"[2] - 通过30多个创新平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速三链融合[3]
“国际草原与草业大会2025”举行 呼伦贝尔成为草原生态研究天然试验场
内蒙古日报· 2025-07-14 09:43
行业动态 - "国际草原与草业大会2025"在呼伦贝尔市举行 主题为"三生融合 科技助力" 吸引来自中国及美国 俄罗斯 澳大利亚 荷兰 巴西等国的40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 [1] - 会议聚焦草科学趋势与热点问题 旨在通过全球专家合作深入研究草原与草业发展关键问题 为政府决策和行业发展提供支撑 [1] -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展示与中科院合作的"创建生态草牧业科技体系"先导专项成果 涵盖草牧业理论 牧草种植加工技术 牲畜高效养殖技术及成果转化等领域 [1] 公司进展 -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建立生态循环产业模式 覆盖天然草地改良 人工饲草种植 草产品加工 畜牧高效养殖及产品追溯全链条 [1] 区域资源 - 内蒙古拥有13.2亿亩天然草原 占中国草原总面积的22% 是欧亚大陆草原重要组成部分 [2] - 内蒙古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连续多年稳定在45% 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持续改善 [2] 生态实践 - 呼伦贝尔探索"草原生态旅游+特色草产品开发"模式 在退化草原修复 草畜平衡管理 碳汇交易试点等领域创新实践 [2] - 呼伦贝尔作为欧亚大陆草原带重要部分 其植被多样性 生物物种及草原文化为生态研究与草业发展提供天然试验场 [2] 会议背景 - 大会由中国植物学会 中国草学会联合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饲草种质全国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主办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承办 [2]
抢占氢能制高点!赤峰发力打造国家区域试点城市
内蒙古日报· 2025-07-13 21:28
全球最大零碳氢氨项目投产 - 远景152万吨零碳氢氨项目首期32万吨工程在赤峰投产,标志着赤峰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取得重要进展 [1] - 赤峰新能源可开发空间超5300万千瓦,绿电蕴藏年产能超过1120亿千瓦时,风电光伏等效利用小时数最高分别达4000小时和2000小时 [1] -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提出2025年加快推进绿电变绿氢绿氨绿醇,打造氢能产业先行区,建设赤峰至锦州港至上海绿氢走廊 [1] 上游制氢产业规模初显 - 赤峰投资343亿元推动8个风光制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8万吨绿氢、60万吨绿氨、80万吨绿色甲醇的产能矩阵 [3] - 鹏飞集团氢能产业项目总投资112亿元,建成后每年电解水制绿氢8000吨 [3] - 中能建敖汉旗及元宝山区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计划年产2.3万吨绿氢、12.8万吨绿氨,明阳绿色化工项目计划年产2.33万吨绿氢和17.5万吨绿色甲醇 [3] 中游储输网络加速构建 - 赤峰力促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及固态镁储氢装备制造项目 [4] - 赤峰至京津冀绿氢长输管道工程与市内"一环四出口"绿氢联网工程已启动前期工作 [4] - 远景敖汉—元宝山绿氢管道全长85公里,年输氢能力达21万吨,串联多个工业园区 [4] 下游应用场景多元化 - 远景集团与日本丸红商社签署长期绿氨采购协议,产品用于船舶燃料、氢能衍生品等领域 [6] - 慕帆能源研发全球首台8MW氢氨燃气轮机,一期生产12台,每台年发电量6400万度,预计8月投产 [6] - 赤峰推动山西鹏飞集团氢能机车项目及分布式泛氢燃气轮机产业化项目落地 [6] 氢能产业生态目标 - 2025年底赤峰目标绿氢、绿氨年产能分别达6万吨和32万吨 [8] - "十五五"中后期目标千亿元项目总投资、千万千瓦新能源总装机、500万吨绿氢绿氨绿醇总产能和千亿级氢能经济生态圈 [8] - 赤峰争创自治区绿氢产业先行区和国家氢能区域试点城市 [8]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奔赴”
内蒙古日报· 2025-07-13 20:45
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 - 通辽市开鲁县小街基镇6万余亩羊草迎来首茬收获季,羊草亩均效益达1500元左右,实现从沙地变绿洲到绿富同兴的跨越式发展 [1][3] - 羊草具有抗寒抗旱耐碱等特点,是生态治理优良草种,通辽市羊草种植面积达20万亩,干草产量12万吨,带动生态旅游和畜牧业发展 [3] - 通辽市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沙地区域面积5490.92万亩,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55.2%,通过多项生态工程累计投入超400亿元,治理2066万亩严重沙化土地 [4] 特色林果产业 - "塞外红"苹果是通辽市选育的小苹果新品种,抗逆性强,全市栽植面积达32万亩,年产值6亿元 [6][7] - 科左后旗金宝屯镇5000亩荒地变成果榛子经济林,盛果期每亩收益6000-7000元 [9] - 通辽市发展林药产业,林间中蒙药材种植30多万亩,年产值8亿元 [7] 新能源与旅游产业 - 通辽市推广"风光互补"等治沙模式,2024年实施治沙工程16.4万亩,配套建设新能源110万千瓦,2025年计划治沙7.2万亩配套光伏60万千瓦 [9] - 库伦旗银沙湾旅游景区作为东北最大沙漠旅游区,举办赛事100余场,最高峰接待30余万人次 [9] - 通辽市依托自然景观发展生态旅游,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年产值16亿元 [10]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召开 呼和浩特展示绿色算力“硬实力”
内蒙古日报· 2025-07-13 16:55
大会概况 -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于7月12日在呼和浩特举行,主题为"共筑绿色算力大生态 共创人工智能新未来",旨在推动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实施 [4] - 大会由呼和浩特市政府主办,中国信通院、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管委会等共同承办 [4] 关键成果发布 - 和林格尔集群多云算力资源监测与调度平台接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资源监测平台,内蒙古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省级算力网与国家算力网联通的省份 [4] - 全国首个绿色算电协同产业基地启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算电协同国家试点项目通电并网运行 [4] - 和林格尔金融数据产业园授牌,集聚中农建交等金融机构数据中心,成为国内规模最大、业态最丰富的金融科技集聚区 [5] - 四大前沿实验室揭牌:内蒙古量子信息创新工程中心、中科国算AI应用研究实验室、寒武纪液冷AI服务器测试实验室、中科仙络液冷测试实验室 [5] 重点项目运营 - 五大重点数据中心项目点亮运营,包括中国农业银行数据中心、华为云数据中心、火山引擎算力中心等,推动呼和浩特算力总规模达10.1万P,智算占比超95% [5][6] 研究报告发布 - 中国信通院发布《绿色算力发展研究报告(2025)》,清华大学发布《"东数西算"枢纽节点绿色算力指数研究报告》,显示和林格尔新区绿色算力发展指数连续两年全国第一 [6] - 呼和浩特市政府发布《关于促进绿色算力及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及配套实施细则 [6] 创新方案发布 - 华为上线北方首个基于CloudMatrix384超节点的新一代昇腾AI云服务 [7] - 人保财险推出全国首个"东数西算"绿色算力产业风险解决方案 [7] - 海天瑞声发布具身智能数据工程化服务平台,云天畅想发布全国最大AI云电竞平台 [7] 产业生态建设 - 上游:构建"绿电+算力设备"双轮驱动,成立算电数字设备制造产业园,引进华电、新华三等企业,用电成本全国最低 [8] - 中游:形成"算力供给-输出调度-基建支撑"生态体,集聚46个数据中心项目,算力规模10.1万P [8] - 下游:围绕人工智能"全生态"创新突破,城市大脑接入109家单位353个信息化系统 [8] 项目签约 - 10个项目现场签约,包括百度、联想、悟索智驾等,协议总投资200亿元,覆盖AI研发、数据协同、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 [9] 专题会议 - 八大国家枢纽节点及十大数据中心集群代表研讨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11] - 华为、新华三、中国电信等头部企业主办9场专题会议,覆盖算力产业上中下游技术攻关与应用落地 [11]
上半年突破116万吨 满洲里公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再创新高
内蒙古日报· 2025-07-12 08:07
满洲里公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增长 - 2023年上半年满洲里公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116.7万吨,同比增长6%,创历史同期新高 [1] - 该口岸是中俄、中欧经贸往来的重要枢纽,近年来通过便利化措施和智能化升级推动货运量持续增长 [1] 口岸通关便利化措施 - 实施提前申报、运抵放行、指尖申报等便利化措施,依托智能卡口和"单一窗口"系统提升信息化水平 [1] - 针对新鲜果蔬出口开通农产品"绿色通道",采用"人工+机检"方式保障果蔬保鲜出口 [1] - 对进口液化石油气实施"审单验证+口岸检验"措施,压缩运输车辆通关时间 [1] 口岸科技设备应用 - 部署智能卡口、H986等科技设备,上半年累计保障11.3万辆货运车顺畅通关 [1] - 通过科技手段持续提升口岸通行效率 [1]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通过提升边境海关合作成效进一步优化通关环境 [1] - 目标推动进出口货运量再创新高 [1]
第二届中国·包头艺术博览会启幕
内蒙古日报· 2025-07-12 08:07
博览会概况 - 2025第二届中国·包头艺术博览会于7月11日在包头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展区面积达5800平方米 [1] - 参展机构包括荣宝斋 北京故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60余家国内外知名艺术机构 [1] - 参展艺术家260余名 展出作品涵盖国画 书法 油画 雕塑 摄影 文创 陶艺 紫砂 非遗版画等多元艺术门类 共计3000余件 [1] 活动亮点 - 设置"AI机器人现场挥毫"互动环节 探索人机共绘的艺术新形式 [1] - 采用"线上+线下"联动拍卖模式 结合艺术直播与实时竞拍 打造沉浸式艺术消费体验 [1] - 举办多场名家公益讲座与学术研讨会 推动公众艺术认知从"看热闹"向"懂门道"转变 [1] 展会安排 - 博览会持续至7月18日 [1] - 展会期间包头市将推出多项配套文旅活动 为市民游客提供丰富多元的艺术文化体验 [1]
北疆文化神州行|“2025丝绸之路周”内蒙古主宾省活动亮点多
内蒙古日报· 2025-07-11 23:51
2025丝绸之路周活动概况 - 活动于7月11日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 主题为"丝连古今 路通山海" 内蒙古自治区为主宾省 巴西为主宾国 [1] - 活动由国家文物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 内蒙古主宾省活动由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文旅厅和文物局承办 [21] - 自2020年起已成功举办5届 吸引全球22个国家200多家文博机构参与 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达2000余万 [21] 主题特展内容 - "碧色万里:10-12世纪的草原丝绸之路"特展同步启幕 分为4个单元展示草原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 [3] - 展陈文物总计213件(套) 其中内蒙古6家文博单位提供181件(套) 含一级文物63件(套) [3] - 展览重点展示辽上京遗址、辽中京遗址等出土文物 呈现多元文化交融 持续至10月20日 [3] 文化交流活动 - 内蒙古之夜活动包括文物推介和文艺表演 盖之庸副院长分享4件代表性文物故事 [15] - 文艺节目包含马头琴齐奏《海木日》《万马奔腾》及歌曲《天边》《辽阔的草原》等 [11][13][15] - 浙江省舞蹈演员表演《烟雨江南》 巴西作为主宾国带来特色文艺节目 [19][21] 文化推广举措 - 内蒙古计划通过活动展示珍贵文物 推动北疆文化走出去 提升地区文化影响力 [17] - 文博专家将参与学术研讨会等活动 中国丝绸博物馆设置内蒙古文创产品展区 [17] - 推出"万里同行·从浙江到内蒙古"少年研学之旅 联动内蒙古多家博物馆开展创新文化体验 [17] 活动意义与目标 -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表示展览旨在传播丝路精神 促进观众感受东西方文明交融 [9] - 活动通过文物展示、学术交流和文艺表演等形式 持续扩大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21]
杭锦旗“银发人才”汇聚起助力振兴“桑榆力量”
内蒙古日报· 2025-07-11 17:25
乡村振兴与离退休干部参与 - 杭锦旗组织离退休干部深入乡村一线,参与调研考察、农俗体验等活动,为特色产业和基层治理贡献智慧[1][3] - 老干部提出"引入智慧农业延伸产业链"、"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等建议,推动乡村产业升级[3] - 离退休干部参与农俗体验活动23场,与农户同劳作、传技艺,促进技术交流[3][5] 基层治理与志愿服务 - 1214名离退休党员担任社区楼栋长、网格员,组建矛盾调解、文明创建等5支志愿服务队[5] - "老干部调解队"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200余起,参与改造绿化带3.2万平方米[6] - 通过老年大学、关工委等平台成立"老干部乡村振兴智囊团",为果蔬种植、文旅融合等项目提供6轮次技术指导[6] 组织机制与成效 - 杭锦旗定期召开座谈会通报发展动态,汇总老干部建议形成"金点子"清单并推动落实[5] - 表彰10名为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干部,通过媒体宣传营造尊老爱老氛围[6] - 离退休干部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领域持续发挥作用,形成"桑榆力量"助力乡村振兴[8]
行进中国|青城“大脑”的“智城”密码
内蒙古日报· 2025-07-11 11:37
智慧城市建设进展 - 呼和浩特市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实现数据活化和便民惠民[1] - 智慧城市指挥中心整合数字地图、实时监控和多类数据信息,形成跨区域合作的"内蒙古样板"[1] - 城市大脑采用"1+4+N"架构体系,包含1个智能中枢、4大支撑体系和N个智慧应用,已从1.0版迭代至3.0版[4] 技术架构与数据应用 - 城市大脑接入全市109个单位353个信息化系统,覆盖经济、政务等五大领域,构建"一网协同"数字化体系[6] - 依托可信数据空间联通多部门数据,运用多源数据融合模型实现生育补贴政策的智能核验与"免申即享"[3] - 智慧停车功能覆盖528处新型停车场,实现无感支付,未来将拓展车位预约和智能导航服务[8][9] 民生服务创新 - 生育支持政策通过数据融合精准发放:一孩1万元、二孩5万元、三孩10万元补贴,配套蒙牛伊利1500元电子券及全年免费牛奶[3] - "爱青城"APP提供实时停车场余位查询和缴费标准显示,市民可提前规划停车路线[6][8] - 计划推动12345接诉即办与城市大脑深度融合,探索AI在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应用[9] 城市治理升级 - 城市大脑3.0版本持续扩展应用场景与区域协同能力,推动治理现代化[4] - 通过算力底座夯实、数据价值激活和场景应用深化,实现治理精准化与服务普惠化[9] - 下一步目标为城市大脑4.0,重点实现"一网统管"和城市运行保障智能化[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