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日报

搜索文档
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北疆文化建设“五维发力”
内蒙古日报· 2025-07-01 23:35
文化惠民活动 - 鄂托克旗举办"文明实践我行动・文化惠民暖人心"百日消夏系列活动,吸引13.2万人次参与,包括露天电影、歌舞擂台等丰富内容 [1] - "品读鄂托克"全民阅读品牌开展127场线上线下活动,覆盖8.6万读者,牧民布仁吉雅获全民阅读大会・乡村阅读推广人称号 [8] - 乌兰牧骑全年开展100场以上基层巡演,37场美术摄影展走进社区,建成318个文化阵地形成城乡服务网络 [8] 文艺创作与政策支持 - 近年涌现近70部文艺作品,如散文《牧马人救马》、交响乐《瀚漠长歌交响诗》、百米诗文书画长卷等,获中国音乐金钟奖、山花奖等国家级奖项 [3] - 修订《鄂托克旗文学艺术激励扶持工程实施办法》,通过资金扶持、平台搭建、人才培育体系催生263部跨领域精品 [3] 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 - 第四次文物普查新发现42处不可移动文物,对阿尔寨石窟实施四期保护工程,数字化扫描19个洞窟采集超10TB数据,出土琉璃瓦当等文物推动研究突破 [4] - 建成7000米防护围栏、76座保护碑与240块公示牌,配合24小时智能监控系统强化遗产保护 [4] - 拥有14项自治区级、41项市级非遗项目,构建"1基地+128文化户+184文艺队"传承网络,2000余名农牧民每年开展1000余场非遗表演 [4] 文旅融合与项目建设 - 建设北疆文化民歌主题公园,收录550余首原生态民歌与40余首漫瀚调,通过互动点歌屏、声景步道实现文化体验 [5] - 推进鄂尔多斯乃日音乐小镇建设,整合乌仁都西山、草原天路、桃力民遗址等资源,打造民宿集群、红色教育基地及研学场景 [5] - 计划举办草原音乐节、暖城那达慕等活动提升地区影响力 [5] 文化交流与品牌推广 - 在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展示阿尔寨石窟、阿尔巴斯山羊肉、百眼井群等特色资源 [10] - 举办国际螺旋藻产业发展会议,参加深圳文博会等国际平台推广名优产品与文化 [10] - 通过"草原村播"直播形式传播山羊肉烹饪技艺、蒙古族长调、红色故事等文化IP [10]
7月3日“几字弯”上再“问沙”
内蒙古日报· 2025-07-01 20:50
生态治理成果 - 乌海市通过多年治理实现"绿进沙退"的生态发展,甘德尔生态治理区从寸草不生的流动沙地变为绿意盎然[3][5] - 达拉特旗采用"封飞造,乔灌草"结合策略,在库布其沙漠北缘建成150公里锁边林带,沙化得到根本性控制[6][8] - 杭锦旗建成19.95万亩锁边林带阻止沙漠北扩,计划2024-2030年完成生态修复1092.3万亩、光伏治沙200万亩,治理率达70%以上[8][10] 治理策略与方法 - 达拉特旗实施"东段歼灭、南部围堵、西部封禁、北缘锁边、中部切割"全域治理思路,围绕丘间低地、"十大孔兑"和穿沙公路进行切割治理[6][8] - 杭锦旗采取"北锁南堵中切割"策略,结合"路、电、水、讯、网、绿"综合措施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10] - 库布其沙漠治理中利用沟川水分条件营造护堤林、护岸林,在公路两侧设置沙障并通过人工种树种草建成绿色生态屏障[8] 地理与生态背景 - 乌海市地处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交会处,是黄河进入内蒙古的第一站[3] - 杭锦旗库布其沙漠面积约1480万亩占全旗国土面积52.2%,年平均降雨量不足200毫米,生态环境极度脆弱[8] - 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曾因乌兰布和沙漠越过黄河形成风积流动沙地,流沙威胁华北、西北生态环境[5]
专家田间地头“传经送宝” 人才赋能农牧业绿色发展
内蒙古日报· 2025-07-01 19:46
专家服务基层项目 - 内蒙古自治区人社厅主办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专家服务团活动 8位来自中国科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的顶尖专家深入鄂尔多斯开展技术指导 [3] - 活动聚焦绿色肥料研发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土壤修复 病死畜禽处理等领域 通过技术指导 成果转化 人才培养等形式解决基层技术难题 [5] - 服务团采用"服务专家—企业需求—智力输出—成果转化"模式 促进科研院所与企业 农牧民合作 加速产学研融合 [9] 技术突破与成果 - 在两宜生物生产车间 专家通过降低曝气时间 调整pH值 加入尿素辅助发酵等措施 实现羊粪堆肥工艺突破 使羊粪一次堆肥即可达标 [7] - 专家团在5天内深入鄂尔多斯盐碱地科技创新基地及多个村镇 通过田间示范 产业对接解决种养技术瓶颈 推广绿色循环模式 [9] 项目规模与影响 - 该服务团为2025年人社部批复的全国63个专家服务团之一 内蒙古自2011年启动专家服务基层行动以来已开展330余期活动 投入资金1600余万元 [9] - 活动惠及数十万基层农牧民 为农牧业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 [9] 企业反馈 - 两宜生物科技集团表示专家前沿技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解决长期技术难题 [1] - 牧乐源种养殖合作社称活动不仅解决生产难题 还成功对接科研院所等产业链资源 [9]
百年牛街重装“开街” 呼和浩特再添“夜经济”新业态
内蒙古日报· 2025-07-01 10:20
牛街改造项目 - 牛街主干道全长635米,聚集众多老字号餐饮品牌,2023年3月启动全方位改造工程,涵盖建筑外立面、地下管网等21个项目[1] - 改造后新增三大亮点:港式复古刀牌与霓虹灯饰构建夜间视觉长廊、主题花墙与潮流标语打造"流光夜巷"、艺术休憩座椅与"城市会客厅"提升街区舒适度[2] - 通过市场化运营推出"牛街美食地图",将经典老字号转化为流量吸引点[2] 回民区夜间经济布局 - 以中山西路商圈为核心,深度融合餐饮、文创、儿童娱乐、百货购物等业态,科学规划夜间消费版图[3] - 宽巷子作为重要节点,集特色美食、非遗展示、网红打卡功能于一体,日均客流量显著提升[4] - 转角巷首创HI-BOX集装箱潮玩步行街模式,融合潮玩/美食/娱乐/社交四大元素,成为年轻人夜间消费新地标[6][7] 业态创新成效 - 通过"美食+文化+艺术+社交"的叠加模式,夜间经济知名度提升30%以上[5] - 改造后街区客流量同比增长45%,商户营业额平均提升28%[8] - 形成"牛街-宽巷子-转角巷"的黄金三角消费动线,带动周边商圈整体租金上涨15%[3][5][7]
寻龙红山,是以中国——上博大展再探中华文明之源
内蒙古日报· 2025-07-01 08:45
红山文化考古发现 - 上海博物馆举办"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联合20家文博机构展出300余件文物,其中超过四分之一为首次公开展出 [6][7][12] - 展览重点展示红山文化代表性玉龙文物,包括故宫博物院藏"C"形玉龙、辽宁省博物馆藏4厘米"双龙首玉璜"、吉林左家山遗址石雕龙等 [7][10][11] - 2023年内蒙古赤峰市彩陶坡遗址新发现"蚌质"龙形遗物,为红山文化早中期龙形文物首次考古发现 [11] 红山文化历史价值 - 红山文化发端于距今6500年前,5800年前迈入古国文明阶段,是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重要文化 [8] - 红山文化构建了发达的祭祀礼仪体系,形成"敬天、崇祖、尊王"传统信仰,是"中华礼制之源" [8][16] - 牛河梁遗址发现10万平方米大型祭祀场所,证明5000年前已存在初具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 [16] 红山文化影响 - 北京天坛造型可追溯至红山文化"庙坛冢"祭祀体系,中轴线"北庙南坛"布局在红山文化时期已现萌芽 [15] - 红山文化玉礼器系统标志着中国迈入古国文明阶段,其影响力向南向西延伸,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重要源头 [17][18] - 红山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在推进,此次展览为申遗助力 [18]
前5个月呼和浩特海关签发RCEP证书419份 外贸企业享惠货值4.99亿元
内蒙古日报· 2025-06-30 12:04
RCEP原产地证书签发情况 - 2023年前5个月呼和浩特海关累计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419份 同比增长12 94% [1] - 外贸企业享惠货值达4 99亿元人民币 [1] 企业案例与政策红利 - 卡博特恒业成高性能材料公司利用RCEP政策拓展日本市场 成功申领出口至日本 印度尼西亚的RCEP原产地证书 享受关税优惠并增强国际竞争力 [3] - 华资实业公司通过转型升级布局生物发酵产业 在包头海关指导下首次取得RCEP原产地证书 实现外贸订单出口 [3] - RCEP持续释放关税减免 通关简化 贸易投资便利化等制度红利 为区域经济和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3] 海关支持措施 - 呼和浩特海关通过专题培训 政策宣讲系统解读RCEP关税减让和原产地规则 [3] - 采用"关长送政策上门" "一站式服务包"机制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定制最优享惠方案 [3] - 优化原产地证书"智能审核+自助打印"流程 实现全流程信息化服务 提升企业申报效率 [3]
通辽市和鄂尔多斯市成为2025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两市将分别获奖补资金3750万元
内蒙古日报· 2025-06-30 11:19
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 - 财政部公布2025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名单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和鄂尔多斯市入选 [1] - 内蒙古自治区将获得中央财政奖补资金7500万元 通辽市和鄂尔多斯市分别获得3750万元 [1] - 示范区旨在发挥财政金融政策引导作用 激励地方创新普惠金融发展模式 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入 [1] 普惠金融发展政策与措施 - 内蒙古将普惠金融作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1] - 自治区强化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 完善管理机制 发挥再担保机构牵头作用 [1] - 借助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政策 持续为小微企业和"三农三牧"领域提供融资增信服务 [1]
聚焦汽车产业盛会 共启绿色发展新篇
内蒙古日报· 2025-06-29 13:07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 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暨第二届鄂尔多斯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大会召开,展现出鄂尔多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活力与强大潜力 [1] - 大会汇聚全国百余家汽车整机制造、电控系统、新能源电池等核心配套企业,以及50多家能源、物流等产业链下游用户企业 [1] - 鄂尔多斯已建成内蒙古唯一乘用车生产基地,但产业链短板依然存在,大会为本土企业与全国优质供应商建立合作提供契机 [1] 绿色发展与产业升级 - 鄂尔多斯作为国家新能源基地与传统能源大市,提出"绿色共赢"目标,利用绿电重塑传统产业 [2] - 鄂尔多斯构建"制氢—储运—应用"全链条,包括加注能力5080公斤的加氢站网络和251辆氢能重卡 [2] - 通过推广电动重卡替代传统燃油车,并依托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政策,实现绿电消纳与产业升级双向赋能 [2] 全产业链生态圈建设 - 鄂尔多斯以新能源汽车为支点,撬动能源结构、产业形态、城市功能的全面升级 [2] - 打造"风光氢储车"全产业链生态圈,将传统能源基地的先天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 - 未来鄂尔多斯将借势大会汇聚的创新资源与合作契机,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进阶 [2]
医疗协作让名医“触手可及”
内蒙古日报· 2025-06-29 13:07
跨区域医疗协作模式 - 沪上知名专家通过"沪鄂协同"机制赴鄂尔多斯市妇幼保健院坐诊,实现技术平移,打破跨省求医时空壁垒[1]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与鄂尔多斯市妇幼保健院建立合作共建机制[1] - 天津市肿瘤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与鄂尔多斯当地医院建立长期协作关系[1] 医疗资源下沉成效 - 通过"京蒙联动""沪鄂协同"等创新机制实现优质医疗资源跨时空流动[2] - 以人才培养和技术提升为重点输送发达城市先进经验[1] - 使当地群众无需远行即可享受一线城市优质医疗服务[1] 行业发展方向 - 跨区域协作模式为破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提供创新样本[2] - 未来将持续完善长效协作机制突破地理限制[2] - 该模式有助于满足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健康医疗需求[1]
北疆文脉传薪火 林海欢歌庆华诞
内蒙古日报· 2025-06-29 10:52
文艺演出活动 - 乌尔旗汉森工公司党委联合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乌尔旗汉分局党委举办职工群众文艺演出,主题为"弘扬北疆文化 唱响林海新歌",献礼建党104周年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 [2][17] - 演出节目包括原创舞蹈《奋进新时代》、合唱《共筑中国梦》《人民公安向前进》、独唱《我的中国心》《再次相约二十年》、器乐合奏《红太阳照边疆》《阿瓦人民唱新歌》等 [10][14] - 现场观众与演员热情互动,气氛热烈,演出在全场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圆满落幕 [14] 文化融合与传播 - 此次演出是森林文化与北疆文化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丰富了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17] - 演出首次采用线上直播形式,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人领略森林文化魅力 [17] 公司文化战略 - 乌尔旗汉森工公司党委以"文化+文明"驱动,深耕北疆文化建设,搭建平台、打造"黎明之夏"广场文化品牌 [17] - 公司通过文化铸魂、暖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精神动力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