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

搜索文档
66家!中国生物制造500+代表性企业榜单(上海篇), 建议收藏!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22 23:41
中国合成生物学产业地图发布计划 - 2025年8月将发布《中国生物制造产业地图(2025年)》,包含500+代表性企业榜单 [1]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将于2025年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正式宣发该榜单 [1][19] - 2023年已发布《中国合成生物学领域产业地图(2023年)》,覆盖300+企业,行业领取超5000份 [1] 上海合成生物学产业地位 - 上海是中国合成生物学发源地,2008年成立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2015年创建首个合成生物学科学联盟 [2] - 2023年上海发布专项行动方案,设立合成生物学、计算生物学等重点专项,布局前沿领域 [2] - 政府资助力度显著:4200万资助18个合成生物项目,3700万资助16个项目 [3] 上海产业集聚与企业分布 - 张江科学城和临港新片区形成产业集聚区,提供研发到中试全产业链支持 [3] - 头部企业包括凯赛生物(生物基聚酰胺龙头)、恩凯赛药、昌进生物等66家上榜企业 [3][4] - 代表性企业融资活跃:蓝晶微生物(B轮)、弈柯莱(B轮)、迪赢生物(B轮)等 [6][7][8] 企业核心技术与产品 - 凯赛生物:生物基长链二元酸、戊二胺等,科创板上市 [5][6] - 蓝晶微生物:PHA、γ-谷氨酸、虾青素等生物材料 [7] - 贻如生物:生物基皮革技术,获天使轮融资 [8] - 柯泰亚生物:食品营养与个人护理领域的天然原料,B轮融资 [7] 第四届合成生物大会亮点 - 聚焦"AI+生物智造"赛道,覆盖绿色化工、未来食品、未来农业三大方向 [19] - 设置三大专题论坛:绿色化工与新材料、AI+生物制造、未来食品&农业 [21] - 配套活动包括青年论坛、闭门研讨会及科技成果展示对接 [19][21] 产业服务与资源对接 - 上榜企业可免费入驻全球生物基和生物制造产业服务平台(bio-basedlink.net) [20] - 会议现场免费提供价值499元的产业地图,企业经审核可上榜并领取纸质版 [20] - 同期举办生物制造产业高层座谈会,聚集20+行业领袖 [21]
SynBioCon 2025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8月宁波见!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11 23:57
生物制造行业发展趋势 - 生物制造已成为全球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关键领域 是我国继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后推进制造强国的重要抓手 [1] - 各地政府正通过"研发-转化-产业—集群"协同模式发展合成生物 发挥新质生产力作用 [1]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聚焦AI+生物智造赛道及四大应用领域(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美妆原料) [1] 大会核心内容 - 设置"1+4"主题:1个热门赛道(AI+生物智造)+4大应用领域 探讨革新技术与产品生命力 [1] - 目标包括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品规模化及人才挖掘 邀请国际企业、专家、资本等多方参与 [1] - 高层闭门研讨会将聚焦"十五五"生物制造发展趋势与增长点 30位行业领袖参与深度讨论 [9] 技术应用方向 - 绿色化工与新材料领域关注:大宗化学品生物制造路径开发(苹果酸、己二酸等有机酸)、化学法与生物法协同产业化案例 [13] - AI+生物智造领域重点:AI辅助发掘关键酶、合成生物大语言模型应用、工业发酵动态控制 [13] - 未来食品领域突破:高值蛋白/油脂生物合成、功能糖/乳铁蛋白制造技术、非粮生物质转化 [13] 产业活动亮点 - 设置100+融资项目路演 覆盖合成生物新产品/工艺/技术团队 [4][12] - 青年创新论坛将安排30+场报告 聚焦原始创新与价值创新 搭建高效对接平台 [12][13] - 科技成果展示专区公开征集100个从0到产业化的创新项目 促进科研院所与企业对接 [14] 行业生态构建 - 大会汇聚头部企业、顶尖高校、园区资本及产业上下游资源 [4] - 支持单位涵盖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上海未来产业专委会等权威机构 [2] - 往届会议已形成行业影响力 2024年第三届会议在宁波成功举办 [18]
SynBioCon 2025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8月宁波见!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10 22:45
生物制造行业发展趋势 - 生物制造已成为全球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关键领域,是我国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1] - 各地政府正通过"研发-转化-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模式推动合成生物产业,发挥新质生产力作用[1]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智造及四大应用领域(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美妆原料)[1] 大会核心内容架构 - 采用"1+4"模式:1个热门赛道(AI+生物智造)+4大应用领域[1] - 设置30+场专题报告,覆盖生物基化学品/精细化学品/一碳生物制造/生物基材料等技术方向[13] - 包含100+融资项目路演,重点展示从0到产业化的100个创新成果[4][14] 技术应用方向 - 绿色化工领域:开发生物基苹果酸/己二酸等平台化学品,探索化学法与生物法协同路径[13] - AI应用场景:包括酶发掘/大语言模型构建/工业发酵控制/菌株基因型分析等[13] - 未来食品方向:涉及新质蛋白/功能糖/乳铁蛋白等食品配料的生物合成技术[13] - 美妆原料突破:聚焦虾青素/类胡萝卜素等功效成分的绿色制造工艺[13] 产业生态建设 - 设置生物制造青年论坛,发掘30+个科研团队创新成果,搭建人才对接平台[12][13] - 组织第3期产业高层闭门研讨会,邀请30位头部企业高管探讨"十五五"发展趋势[9] - 往届大会已形成产学研联动机制,2024年第三届大会获得宝山合成生物学研究院等机构支持[18] 活动组织形式 - 首日开展审核制闭门研讨会,后续两天设置全体大会+4大分论坛[9][13] - 设置科技成果展示墙,公开征集100个阶段性创新成果进行现场对接[14] - 由DT新材料主办,获得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上海未来产业专委会等机构支持[2][18]
SynBioCon 2025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8月宁波见!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08 23:57
生物制造行业趋势与大会背景 - 生物制造已成为全球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关键领域,是我国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1] - 各地政府正结合自身优势推动合成生物"研发-转化-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发挥新质生产力作用[1]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智造"和四大应用领域[1] 大会组织架构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2] - 协办单位包括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机构[2] - 支持单位涵盖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基材料专业委员会等多个专业组织[2] - 大会顾问为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院长张先恩[2] 大会亮点内容 - 设置论坛和闭门活动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发展趋势,探索新产品、新技术[5] - 举办青年创新技术分享和人才对接活动[5] - 组织100+融资项目路演,发掘合作机遇[5] - 汇聚头部企业、顶尖高校、园区资本和产业上下游资源[5] 大会日程安排 - 8月20日举办生物制造产业高层闭门研讨会,聚焦"十五五"发展趋势,邀请30位行业专家[10] - 设置优质项目路演与对接活动,邀请头部园区和投资机构参与[13] - 举办生物制造青年论坛,设置30+场报告,发掘创新成果[14] - 8月21-22日举行全体大会和四大分论坛[14] 分论坛专题内容 - 绿色化工与新材料分论坛关注生物基化学品、精细化学品、一碳生物制造和生物基材料[14] - AI+生物智造分论坛探讨AI在酶发掘、合成生物模型、工业发酵等应用[14] - 未来食品&农业分论坛聚焦新质蛋白、功能配料、非粮生物转化等技术[14] - 美妆原料分论坛讨论功效原料开发、蛋白质新原料等技术突破[14] 同期活动 - 设置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专场,公开征集100个创新成果项目[15] - 往届大会已在2022-2024年成功举办三届,2024年第三届由DT新材料主办[19] 行业服务平台 - 提供全球生物基和生物制造产业服务,官网为www.bio-basedlink.net[26]
独家专访 | 二十年磨一剑!他打破PHA成本困局,携万吨级技术回国圆梦!
DT新材料· 2025-06-24 23:32
文章核心观点 - 宜可生物创始人林理坪博士通过使用水黄皮油作为原料和专利菌种,大幅降低PHA生产成本,目标是使其能与石油基材料竞争 [3][6][27][36] - PHA相比PLA/PBAT具有显著性能优势,包括耐高温、海洋降解等特性,但高成本是制约其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障碍 [6][7] - 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和原料价格波动挑战,美国Danimer公司因原料涨价和订单取消导致破产,显示传统路径的脆弱性 [7] - 宜可生物采用"换道超车"策略,避开传统糖基路线,选择非食用油水黄皮油,转化率可达80%,成本比糖基PHA低30-50% [9][27][36] 创业背景 - 林理坪博士2005年起专注PHA研发,2008年在马来西亚创立Ecopha公司,曾获国家级创新奖项并与世界500强企业合作 [10][11][12] - 2015年Ecopha计划在中国建设15万吨PHA产线,但因不可抗力搁浅,使中国PHA产业化延迟10年 [20][21] - 林理坪在澳大利亚主导成立生物塑料创新中心,获政府1600万澳元资助,但认为中国更适合产业化 [23][24] - 2025年林理坪回国创立宜可生物,将全职投入公司运营,放弃澳大利亚学术职位 [26] 原料降本 - PHA生产成本中原料占比超50%,传统糖基路线转化率仅30%,而油基路线可达80%以上 [27] - 水黄皮油满足五大标准:价格仅为棕榈油一半、非食用油、产量充足、转化率高、具碳汇潜力 [35][36] - 水黄皮树可在贫瘠土地生长,避免"与粮争地",澳大利亚年产量已达15万吨,中国广西广东适合种植 [30][35] 技术储备 - 宜可生物已完成水黄皮油PHA的实验室和中试验证,设计万吨级产线工艺包,拥有全球首个PCT专利 [37] - 初期聚焦高利润医疗市场,澳洲医疗废塑料年产量125万吨,产品认证周期仅9-12个月 [38] - 计划2026年建成中试线,2028年实现万吨量产,年替代1.5-2万吨石油基塑料 [38] - 改性PHA可与PP/PE实现"无缝切换",已与医疗耗材领军企业合作完成产品验证 [38] 行业现状 - PLA/PBAT因性能缺陷(耐热性差、依赖工业堆肥)难以替代PP/PE等传统塑料 [6] - 全球PHA市场预计2030年达3.67亿美元,产能5年内将翻10倍,但成本是主要制约因素 [6] - 2024年PBAT行业开工率不足20%,显示可降解材料领域存在严重产能过剩 [6] - 美国Danimer公司因菜籽油价格上涨30%及订单取消,于2025年破产并被收购 [7]
SynBioCon 2025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8月宁波见!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24 16:25
行业背景与大会定位 - 生物制造已成为全球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关键领域,是我国继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后推进制造强国的重要抓手[1]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智造"赛道及四大应用领域(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美妆原料)[1] - 大会旨在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趋势、革新技术/产品生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规模化生产[1] 大会组织架构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协办单位为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 核心亮点 - 设置高层闭门研讨会,邀请30位头部企业高层/专家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增长点[7] - 包含100+融资项目路演,覆盖合成生物新产品/工艺/技术团队[4][10] - 青年创新论坛设置30+场报告,聚焦科研团队原始创新与人才对接[10] - 汇集头部企业、顶尖高校、园区资本及产业上下游资源[4] 议程设置与专题内容 特色活动 - 生物制造产业高层闭门研讨会(第3期)聚焦政策收官阶段的新动能注入[7] - 优质项目路演(第4期)邀约头部园区与投资机构深度对接[10] 分论坛专题 - **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涵盖生物基化学品(苹果酸、己二酸等)、一碳生物制造(CO2转化)、PHA/尼龙等生物基材料低成本开发[11] - **AI+生物智造**:涉及AI辅助天然香料合成、工业发酵控制、基因型-产量关联分析等产业化案例[11] - **未来食品&农业**:包括新质蛋白/油脂生物合成、非粮原料转化技术[11] - **美妆原料**:关注虾青素/类胡萝卜素生物制造、功能蛋白质原料突破[11] 科技成果转化 - 设置100个合成生物创新成果展示墙,覆盖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链条项目[11] 往届成果 - 大会已连续三年(2022-2024)在宁波举办,2024年第三届获得上海宝山合成生物学转化研究院等机构支持[15] 产业服务平台 - 提供全球生物基与生物制造产业服务链接(bio-basedlink.net)[22]
独家专访 | 二十年磨一剑!他打破PHA成本困局,携万吨级技术回国圆梦!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23 20:35
文章核心观点 - 宜可生物创始人林理坪博士通过使用非食用油水黄皮油作为原料,搭配专利菌种,有望将PHA的生产成本大幅降低30-50%,突破传统糖基路线的成本瓶颈 [9][22][31] - PHA相比PLA/PBAT具有显著性能优势:耐热100℃、海洋降解、优良阻隔性,但当前4万+/吨的成本远高于石油基PP/PE(万元以下),制约其大规模应用 [6][7] - 行业面临产能过剩(2024年PBAT开工率不足20%)和原料价格波动(菜籽油涨幅30%)的挑战,美国Danimer公司因此破产,显示传统路径的脆弱性 [6][7][9] - 宜可生物计划分两期建设全球首条水黄皮油基PHA万吨产线(2026年中试/2028年量产),年替代1.5万-2万吨石油基塑料 [33] 创业背景 - 林理坪博士2005年起专注PHA研发,2008年在马来西亚创立Ecopha公司,曾获国家级创新奖并与世界500强常青集团合作 [10][11][12] - 2015年Ecopha与中马企业合作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15万吨PHA产线,因不可抗力搁浅,导致中国PHA产业化延迟10年 [16][17] - 2015年后林理坪转战学术,主导成立澳大利亚生物塑料创新中心,获政府资助1600万澳元(约7500万元人民币) [17] - 2025年林理坪回国创立宜可生物,因中国具备产业化速度、成本优势和志同道合的团队,是实现PHA大规模量产的最佳选择 [19][21] 原料降本技术 - 传统糖基路线转化率≤30%,原料成本占比超50%,总成本超2万元/吨;植物油转化率可达80%以上,因碳原子占比高(75% vs 40%) [22] - 水黄皮油具备五大优势:1)成本仅为棕榈油一半 2)非食用油避免"与粮争地" 3)转化率80% 4)澳大利亚年产量15万吨且中国可种植 5)具碳汇潜力 [30][31] - 水黄皮树耐旱贫瘠,种植无需大量灌溉/化肥,可改善土壤健康,符合中国"边际土地利用"政策 [25][30] 技术储备与市场规划 - 已完成水黄皮油实验室和中试验证及万吨级工艺包设计,拥有全球首个PHA生产PCT专利 [32] - 优先开发医疗用品市场(澳洲年医疗废塑料125万吨),因产品售价高、认证周期短(9-12个月),已与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完成验证 [33] - 改性PHA可实现与PP/PE"无缝切换"无需重新开模,应用包括注射器针筒、尿袋等医疗耗材 [33] - 目标替代数亿吨石油基塑料,当PHA用量达百万吨级将显著缓解塑料污染问题 [33]
生物基塑料龙头,低价“甩卖”
DT新材料· 2025-06-18 22:36
收购交易概述 - Teknor Apex以1900万美元现金收购Danimer Scientific并承担部分债务 [1][4] - Danimer申请破产时资产为6 225亿美元负债为4 495亿美元 [3][7] Danimer公司背景 - 成立于2004年最初从事PLA改性加工业务通过多次技术收购和产能扩张成为美国知名PHA企业 [1] - 拥有两处基地总面积超20万平方英尺包括实验室生产基地及检测中心 [3] - 在20多个国家拥有480多项授权专利和申请专利涉及生产工艺和生物聚合物配方 [3] - 产品应用于玛氏箭牌彩虹糖包装家联科技纸杯涂层等并获多项生物降解认证 [3] 破产原因分析 激进扩张与产能问题 - 2021年斥资1 52亿美元收购Novomer并规划7亿美元新建年产能3 85万吨PHA工厂后因资金链断裂暂停建设 [5] - 肯塔基工厂实际产能利用率仅60%单位生产成本约1 2万美元/吨远高于中国企业的5500-7000美元/吨 [5] 客户与市场问题 - 2024年星巴克终止餐具供应协议导致PHA销售额单季度下降180万美元 [6] - 俄乌战争推高菜籽油价格30%欧洲客户PLA订单减少240万美元 [6] 财务恶化 - 2025年总债务达3 24亿美元较前一年激增43 45%债务权益比高达1 95 [7] - 2024年Q2收入仅763万美元EBITDA为-987万美元毛利率低至-63 9% [7] 收购动机 - Teknor Apex通过剥离债务获取Danimer的480项全球专利资产 [7]
25位生物基行业领袖闭门会,「Bio-based 2025」总结6个观点和3个核心结论与您共享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05 18:36
核心观点 - 生物基产业面临上游原料依赖、中游认证壁垒、下游应用局限三大矛盾,需通过市场重塑、政策协同、技术突围解决 [1][6] - 行业共识认为生物基材料需从"性能替代"转向"价值创造",全产业链协同是破局关键 [20] 品牌用户需求 - 认证溯源成刚需:国际品牌要求非粮生物基原料认证(C14检测+供应链追溯),部分企业提出"梯次替代"策略(从20%生物基含量起步) [10] - 价格容忍度:品牌方普遍接受10%以内的价格上浮,成本翻倍则难以推广 [11] - 性能场景化突围:汽车零部件需轻量化与装饰性材料,化妆品需不影响灌装效率的包装材料,粘合剂需定向开发生物基单体 [11] 生物基企业破局策略 - FDCA产业化面临挑战:当前价格是PTA的40倍,需解决纯度问题(产品泛黄等技术痛点)和万吨级产能落地 [14][16] - 挖掘独特价值场景:PLA纤维混纺羊毛防虫蛀,FDCA基胶粘剂强度跃升,PEF包装气体阻隔性远超PET [16] - 政策协同:呼吁中欧共建生物基材料标准体系,引导非粮原料开发并通过碳足迹认证打通出海通道 [15] 技术创新 - AI赋能:某企业通过AI蛋白质改造使酶效率提升,研发成本降低30%,研发周期和准确率提升30% [15] - 产业链协同:需打通"HMF→FDCA→PEF"全链条,避免节点卡位 [16] 区域布局 - 舟山重点引进PLA、PHA、FDCA-PEF、戊二胺等项目,提供原料供应、化工用地、产业基金、中试场景四重支持,已集聚糖能科技、华康股份等标杆企业 [17] 行业共识 - 上游原料:非粮化(如秸秆糖)是商业化前提,需政策与技术创新双驱动 [20] - 中游认证:加快构建国际接轨的碳足迹标准 [20] - 下游应用:品牌方与材料商需联合定义场景 [20]
「北京微构工场」携手「都佰城」,PHA组份改性与分散体系联合研发签约!
synbio新材料· 2025-04-25 18:07
合作与技术创新 - 都佰城与北京微构工场开启深度协同创新加速模式,聚焦微生物PHA组份改性与纳米分散技术的加速产业化落地[2] - 合作将充分发挥都佰城在功能涂层配方与装备集成的优势,结合微构工场在PHA发酵与多碳源利用方面的技术积累,实现上下游一体化全流程协同[5] - 双方研发团队围绕五大核心环节达成一致共识,包括碳源精准配制、发酵工艺优化、分离与提纯效率提升、组份共聚改性、纳米分散机制[7] 行业动态与项目进展 - 11万吨生物可降解聚酯橡胶项目一期预计2025年底实现量产[6] - 河北沧州印发《沧州市支持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落实举措》,着力发展生物材料[6] - 华恒生物营收达21.78亿元,正在探寻生物基材料等领域的战略合作[6] - 万凯新材营业收入172.32亿元,生物基呋喃聚酯项目已开展多次中试[6] 技术细节与工艺优化 - 碳源精准配制方面,筛选可持续、高转化率的碳源以提升PHA产率与分子量可控性[7] - 发酵工艺优化引入在线监测与智能调控,实现关键参数的动态优化,显著提高细胞产能[7] - 分离与提纯采用高效离心与膜分离等复合技术组合,确保PHA聚合物回收率与纯度[7] - 组份共聚改性通过接枝共聚与功能化助剂的协同作用,增强涂层的阻隔性与热封性能[7] - 纳米分散机制基于Bioten生物高聚物的高剪切乳化与界面调控技术,构建粒径窄分布的纳米级乳液[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