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城证券
icon
搜索文档
兴森科技:2024H1业绩实现稳健增长,持续推进FCBGA项目落地
长城证券· 2024-09-02 20: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维持"买入"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营收和净利润实现双增长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长12.29%;实现归母净利润1950.10万元,同比增长7.9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876.26万元,同比增长353.13% [2] - 公司毛利率为16.56%,同比减少8.62个百分点;净利率为-3.07%,同比减少3.14个百分点,主要受FCBGA封装基板业务费用投入、子公司亏损拖累 [3] - 期间费用率为19.91%,同比减少5.18个百分点,费控能力有所向好 [3] 深耕两大业务主线,FCBGA项目加速落地 - PCB领域:实现收入21.70亿元,同比增长7.48%,持续完善Anylayer HDI和类载板(SLP)业务布局 [3] - 半导体领域:实现收入6.00亿元,同比增长27.79%,其中IC封装基板业务实现收入5.31亿元,同比增长83.50% [3] - FCBGA封装基板已累计通过10家客户验厂,低层板良率已突破92%、高层板良率稳定保持在85%左右,具备20层及以下FCBGA封装基板产品的量产能力 [3]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 预测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6/4.23/8.31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61/35/18倍 [4] - 维持"买入"评级,看好公司未来业绩发展 [7]
汽车行业周报:8月前三周乘用车零售环比+9%,8月库存指数环比下降3.2pct
长城证券· 2024-09-02 18:40
行业投资评级 - 汽车板块本周(8.26-8.30)上涨2.67%,跑赢沪深300指数2.84个百分点 [9] - 汽车行业PE-TTM为21.20,较上周上升0.55 [11][12][13] - 汽车相关概念板块普遍上涨,其中智能汽车、车联网等涨幅较大 [14] 行业核心观点 - 8月前三周乘用车零售同比去年同期+5%,较上月同期+9% [48] - 8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6.2%,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环比下降3.2个百分点 [49] 分品牌类型分析 - 8月豪华及进口品牌指数为59.3%,环比上升5.7个百分点 [49] - 8月合资品牌指数为56.4%,环比下降3.8个百分点 [49] - 8月自主品牌指数为51.8%,环比下降10个百分点 [49]
帝科股份:N型银浆占比持续提升,原材料自供有望优化盈利
长城证券· 2024-09-02 18:1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公司维持"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TOPCon 银浆出货持续增长,研发创新实现多技术浆料覆盖 - 24H1 公司光伏导电银浆出货 1132.05 吨,同比+76.09%;其中应用于 N 型 TOPCon 电池全套导电银浆产品实现销售 988.03 吨 [2] - Q2 单季度实现银浆出货 562.11 吨,其中 N 型 TOPCon 银浆 494.86 吨,占比达 88.04%;全年银浆预期出货 2000-2500 吨,N 型银浆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2] - 公司注重研发创新,24H1 共产生研发费用 2.43 亿元,同比+177.41% [2] - 截至 24H1,公司持续引领 TOPCon 配套浆料大规模量产,N 型 HJT 电池低温银浆及银包铜浆料产品已经实现大规模出货,应用于新型全钝化接触 IBC 电池的金属化浆料持续规模化量产,积极布局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用超低温固化导电浆料 [2] 白银套保影响 H1业绩,国产银粉占比提升优化供应链管控 - 24H1 公司白银租赁及白银套保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损益约-1.4 亿元,综合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16 亿元 [2] - 公司银浆产品以银点价格+加工费计价,随着 N 型银浆导入比例不断提升,TOPCon 银浆加工费略有下降,截至 24H1,TOPCon 银浆加工费约为 500 元/kg [2] - 原材料方面,公司国产粉占比提升至 80%,积极投建硝酸银及金属粉生产线,实现自供比例提升,有效减弱银价波动风险,保障盈利水平 [2] 财务数据总结 - 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151.43 亿元、176.93 亿元、201.36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5.33 亿元、7.65 亿元、9.15 亿元,同比增长 38.2%、43.7%、19.5% [2] - 对应 EPS 分别为 3.79、5.44、6.5 元,当前股价对应的 PE 倍数分别为 9.1X、6.3X、5.3X [2]
华阳股份:煤炭Q2产销量回升,资源增储6.3亿吨
长城证券· 2024-09-02 18:1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公司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4] 报告的核心观点 煤炭业务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煤炭产量为1866万吨(同比-21.46%),煤炭销量为1710万吨(同比-20.73%)[3] - 2024年Q2公司煤炭产量为1015.70万吨(环比+19.45%,同比-16.67%),煤炭销量为881.61万吨(环比+6.42%,同比-18.84%)[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煤炭平均售价为572.42元/吨(同比-8.72%),吨煤成本为354元/吨(同比+2.01%)[3] - 2024年Q2公司煤炭平均售价为557.29元/吨(环比-5.31%,同比-3.07%),吨煤成本为347.03元/吨(环比-3.98%,同比+14.02%)[3] - 2024年上半年煤炭业务实现毛利37.35亿元(同比-42.99%),毛利率为38.16%(同比-10.28pct)[3] 电力业务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发电量为32.13亿千瓦时(同比+429.94%)[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单位电价为0.33元/千瓦时(同比+40.99%),单位成本为0.31元/千瓦时(同比-2.63%)[8] - 2024年上半年电力业务实现毛利0.76亿元(同比+1.18亿元),毛利率为7.69%(同比增加41.35pct)[8] 资源储备 - 公司成功竞得山西省寿阳县于家庄区块煤炭探矿权,煤炭资源量6.3亿吨,将进一步增加公司的煤炭资源储备量[8]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8.91亿元、260.68亿元、284.2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4.51亿元、25.33亿元、26.13亿元[8] - 以2024年8月29日收盘价7.23元/股对应PE为10.6x/10.3x/10.0x,维持公司"买入"评级[8]
淮北矿业:煤炭业务量跌价稳,乙醇投产贡献业绩
长城证券· 2024-09-02 18:1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淮北矿业"买入"评级[1] 报告的核心观点 煤炭业务 - 2024上半年公司商品煤产量为1032.34万吨,同比下降8.86%;商品煤销量为803.29万吨,同比下降18.17%[3] - 2024上半年公司吨煤售价为1144.33元/吨,同比下降9.85%;吨煤成本为564.92元/吨,同比下降15.74%[3] - 2024上半年煤炭业务毛利为46.54亿元,同比下降20.84%,毛利率为50.63%,同比上升3.45个百分点[3] 煤化工业务 - 2024上半年公司焦炭产量为169.83万吨,同比下降1.83%;焦炭销量为170.48万吨,同比基本持平[6] - 2024上半年公司甲醇产量为16.04万吨,同比下降35.24%;甲醇销量为11.77万吨,同比下降53.09%[6] - 2024上半年公司乙醇产量为7.55万吨,乙醇销量为6.36万吨[6] 在建项目进展 - 陶忽图矿主井井筒完成施工,力争2025年底建成[7] - 2×660MW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于2024年4月正式开工[7] - 甲醇综合利用制60万吨无水乙醇项目进入全面调试生产运行阶段[7] - 其他10万吨碳酸二甲酯、3万吨碳酸酯、3万吨乙基胺项目正在加快建设[7] - 非煤矿山建设加速推进,多个矿山力争2024年底建成投产[7]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39.97亿元、755.88亿元和775.7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1.05亿元、66.63亿元和74.00亿元[7] - 以2024年8月29日收盘价13.73元/股计算,公司2024-2026年对应PE为6.1x、5.5x和5.0x[7] - 综合公司煤炭、煤化工业务持续发展,上调公司至"买入"评级[7]
奥来德:材料业务营收持续高增,蒸发源设备项目稳步推进
长城证券· 2024-09-02 18:1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公司维持"增持"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材料业务表现亮眼 - 材料业务营收持续高增,2024年H1实现营业收入2.10亿元,同比增长48.91% [2] - 公司围绕OLED材料业务进行产品布局,把握材料市场国产化替代的增量机会 [2] - 优势产品GreenPrime、RedPrime及BluePrime均完成产线导入,实现稳定供货 [2] - 红绿主体材料及掺杂材料研发进展顺利,已经送往客户进行验证 [2] - 封装材料、PSPI等材料的研发及国产化替代取得进展,PSPI材料2024年H1实现营收1,100.5万元 [2] 蒸发源设备业务多点位突破 - 公司作为6代AMOLED线性蒸发源的头部制造厂商,敏锐把握市场动态,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升级改造等服务 [2] - 2024年H1,公司获得绵阳京东方蒸发源改造项目订单并顺利供货,成功中标武汉天马蒸发源改造项目 [2] - 公司高世代蒸发源研发项目紧跟产线建设规划,已完成8.6代线性蒸发源样机制备,正在进行测试及市场推广 [2] OLED渗透率持续提升,国产替代趋势日益强化 - 根据CINNO Research数据,2023年全球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约6.9亿片,同比增长16.1%,OLED在智能手机中的渗透率已达48% [4] - 预计2024年OLED渗透率有望提升至55% [4] - 在中大尺寸显示领域,根据DSCC预测,2026年OLED平板电脑面板营收有望超20亿美元 [4] - 头部面板厂商相继加大对高世代OLED产线的投资,国内材料、设备厂商有望受益 [4] 财务数据总结 - 2024年H1公司整体营收稳中有增,材料业务实现营收2.10亿元,同比增长48.91%;设备业务实现收入1.31亿元,同比下降29.48% [2] - 2024年H1公司综合毛利率为51.50%,同比下降9.03个百分点;净利率为26.84%,同比下降2.90个百分点 [2]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3亿元、2.38亿元、3.71亿元,EPS分别为0.69元、1.14元、1.78元,PE分别为22X、13X、8X [4]
晶丰明源:24年Q2盈利端扭亏为盈,期待电机控制&DC
长城证券· 2024-09-02 18:11
投资评级 - 报告对晶丰明源维持“买入”评级 [1] 核心观点 - 2024年H1公司营业收入7.35亿元,同比增长19.40%,归母净利润-0.31亿元,同比增长65.82%,扣非净利润-0.18亿元,同比增长87.25% [1] - 2024年Q2公司营业收入4.16亿元,同比增长18.79%,环比增长30.56%,归母净利润-0.01亿元,同比增长96.20%,环比增长96.22%,扣非净利润0.13亿元,同环比大幅扭亏 [1] - 2024年H1公司整体毛利率35.43%,同比提升10.76pcts,净利率-2.04%,同比提升12.12pcts [2] - 2024年Q2公司整体毛利率36.75%,同比提升10.96pcts,环比提升3.04pcts [2] - 公司LED照明产品毛利率持续修复,同比增长7.62pcts,AC/DC电源管理芯片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 [2] - 公司电机控制驱动芯片业务在汽车电子领域进入量产阶段,DC/DC电源芯片产品进入市场推广阶段 [4] - 公司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0亿元、1.25亿元、2.45亿元,EPS分别为-0.11元、1.43元、2.79元 [4] 财务数据 - 2022A-2026E营业收入分别为10.79亿元、13.03亿元、16.08亿元、18.79亿元、23.44亿元,增长率分别为-53.1%、20.7%、23.4%、16.9%、24.7% [1] - 2022A-2026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6亿元、-0.91亿元、-0.10亿元、1.25亿元、2.45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30.4%、55.7%、89.2%、1371.7%、95.5% [1] - 2022A-2026E ROE分别为-13.5%、-5.4%、-0.7%、8.2%、14.6% [1] - 2022A-2026E EPS分别为-2.34元、-1.04元、-0.11元、1.43元、2.79元 [1] - 2022A-2026E P/E分别为-21.5倍、-48.4倍、-448.7倍、35.3倍、18.0倍 [1] - 2022A-2026E P/B分别为2.9倍、3.2倍、3.2倍、3.2倍、2.9倍 [1] 业务进展 - LED照明产品销售收入持续增长,高性能灯具产品线实现两家国际客户突破 [2] - AC/DC电源管理芯片在国内多家白电品牌厂家处取得破局,在视源、麦格米特等板卡厂中份额进一步提升 [2] - 应用于小家电的AC/DC电源芯片在美的生活电器中取得破局,在国外著名品牌厂商中业务份额持续增加 [2] - 应用于手机快充的外置AC/DC电源芯片在两家国内品牌手机厂多个功率段产品中进入量产 [2] - 电机控制驱动芯片业务与美的等多家大家电品牌客户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并进入量产环节 [4] - DC/DC电源芯片产品已获得两家国外知名主芯片厂商以及国内多家主芯片厂商认证,在AIC、PC、服务器等领域实现量产 [4] - 公司Drmos全系列产品已于2023年进入客户送样阶段,集成同步降压转换器芯片(POL芯片)2023年已进入客户导入阶段,部分产品实现量产 [4]
东方雨虹:业绩阶段性承压,渠道优化持续推进
长城证券· 2024-09-02 18:1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公司维持增持评级。[1]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上半年业绩承压,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9.69%和29.31%,主要受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和费用开支增加影响。[1][2] 2) 公司渠道结构持续优化,零售业务收入占比提升,海外布局日趋完善。[2][6] 3) 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22、26亿元,同比分别变动-18%、19%、18%,对应PE估值13、11、9倍。[6] 分产品总结 1) 防水卷材收入60.48亿元,同比下降15.82%。[2] 2) 涂料收入47.60亿元,同比下降8.19%。[2] 3) 砂浆粉料收入21.28亿元,同比增长11.76%。[2] 4) 工程施工收入12.55亿元,同比下降8.22%。[2] 分地区总结 1) 境内收入148.13亿元,同比下降10.07%。[2] 2) 境外收入4.05亿元,同比增长6.46%。[2] 分渠道总结 1) 零售渠道收入54.38亿元,同比增长7.66%。[2] 2) 工程渠道收入66.99亿元,同比增长9.07%。[2] 3) 直销业务收入28.28亿元,同比下降46.01%。[2]
恒逸石化:1H24业绩大幅改善,涤纶行业景气度有望上行
长城证券· 2024-09-02 18:11
报告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评级)[2] 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2024年上半年恒逸石化业绩进一步改善,营收和净利润同比上涨,业绩增长主要因为涤纶行业景气度上行和东南亚市场成品油供给短缺利好炼化板块盈利,看好化纤行业景气上行及公司石化项目盈利提升,维持买入评级[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指标 - 报告给出了恒逸石化2022A - 2026E的财务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增长率、归母净利润、ROE、EPS、P/E、P/B等,2024上半年公司总体销售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上涨,净利率较去年同期增长,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同比下降,应收账款周转率上升,存货周转率下降[2][3] 各板块业绩情况 - 公司化纤、石化板块营收两旺,涤纶需求繁盛增长,化纤行业板块营业收入同比上升,毛利率同比上升,石化行业板块营业收入同比上升,毛利率同比上升,化工品营业收入同比上涨,毛利率同比上升,但PTA、PIA营业收入同比分别为 -34.61%、82.84%,PTA业绩承压[3][6] 文莱项目情况 - 文莱PMB石油化工项目拉动产业链一体化,一期项目盈利向好发展,二期有序推进中,项目打通了公司从炼油到化纤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形成独特驱动模式,构建了产业链一体化的柱状均衡产业结构,受益于新加坡成品油裂解价差改善,有望带动公司炼化板块盈利能力显著提高[7]
铂科新材:受益于芯片电感逐步放量,24H1业绩同比实现快速增长
长城证券· 2024-09-02 18:10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6] 核心观点 - 2024年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6亿元,同比增长36.88%;归母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增长38.18%;扣非净利润1.80亿元,同比增长41.84% [1] - 2024年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1亿元,同比增长58.45%,环比增长37.60%;归母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增长66.18%,环比增长58.97%;扣非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80.07%,环比增长64.67% [1] - 公司芯片电感业务表现强劲,2024年H1业绩同比快速增长,主要受益于金属软磁粉芯业务稳健增长、电感元件业务高速增长、金属软磁粉末业务较大增长以及产品体系和收入结构进一步完善 [2] - 2024年H1公司毛利率为40.48%,同比基本持平;净利率23.20%,同比+0.15pct [2] - 2024年Q2公司毛利率为42.34%,同比+2.27pcts,环比+4.43pcts;净利率为24.56%,同比+1.05pcts,环比+3.23pcts [2] 财务数据 - 2024E营业收入预计为17.17亿元,同比增长48.2%;归母净利润预计为3.88亿元,同比增长51.6% [1] - 2025E营业收入预计为23.30亿元,同比增长35.7%;归母净利润预计为5.33亿元,同比增长37.6% [1] - 2026E营业收入预计为28.40亿元,同比增长21.9%;归母净利润预计为6.66亿元,同比增长24.8% [1] - 2024E EPS预计为1.38元/股,PE为28.8倍 [1][6] - 2025E EPS预计为1.90元/股,PE为20.9倍 [1][6] - 2026E EPS预计为2.37元/股,PE为16.7倍 [1][6] 业务发展 - 金属软磁粉芯产品导入海内外优质客户,产能建设项目推进顺利,2024年拟逐步提高河源基地产能 [4] - 惠东粉体工厂6000吨/年产能建设项目预计2024年下半年陆续释放部分产能,2025年建设完成 [4] - 芯片电感产品在手订单充裕,2023年年底实现500万片/月产能,2024年产能目标为1000-1500万片/月 [5] - 2024年H1适用于AI服务器电源电路的TLVR电感已实现小批量生产,电感元件在AI笔记本、平板、可穿戴设备、汽车、AI手机等领域技术布局取得重大进展 [5] 行业前景 - 全球光伏、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储能、数据中心、服务器以及5G基站建设等领域对金属软磁材料需求快速增长 [4] - 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约为406亿美元,预计2030年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1666亿美元,2024-2030年CAGR约为17.4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