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01024)

搜索文档
南向资金加速涌入,恒生科技指数ETF(159742)最新份额超40亿份创新高,携程集团-S领涨8%
搜狐财经· 2025-08-28 13:45
指数表现 -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1.66% [3] - 成分股涨跌互现 携程集团和中芯国际均上涨8.00% 华虹半导体上涨4.36% 美团下跌12.38% 小鹏汽车下跌8.32% 京东集团下跌4.53% [3] - 恒生科技指数ETF下跌1.54% 报价0.77元 近1周累计上涨2.50% [3] 市场流动性 - 港股市场大市成交额达3713.8亿港元 南向资金净买入153.71亿港元 [3] - 恒生科技指数ETF换手率14.53% 成交额4.58亿元 近1周日均成交5.55亿元 [3] - 恒生指数接近26000点心理关口 部分资金获利了结 [4] 资金动向 - 恒生科技指数ETF近3天连续资金净流入 合计2.28亿元 日均净流入7588.24万元 [5] - 杠杆资金连续3天净买入 最高单日净买入3695.37万元 融资余额达3.09亿元 [5] - ETF规模31.57亿元 份额40.75亿份创近1年新高 [5] 产品特性 - 恒生科技指数ETF管理费率0.50% 托管费率0.15% [5] - 近3年跟踪误差0.047% 为可比基金中最高精度 [6] - 指数覆盖互联网软件、移动互联网等科技领域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8.53% [4][7] 机构观点 - AI科技与新消费领域有较大增长空间 可能带动港股上涨 [4] -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提升边际定价能力 低利率环境可能促使更多资金配置港股 [4] - 美国降息改善全球流动性 AI产业业绩兑现及供给端出清政策支持市场反弹 [4] 历史表现 - 恒生科技指数ETF近3年净值上涨36.12% [5] - 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33.70% 最长连涨4个月涨幅23.01%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7.44% [5] - 近6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0.03% 近1年夏普比率1.66 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54% [5]
36氪出海·关注|头部上市公司,交出了怎样的中期海外成绩单?
36氪· 2025-08-28 13:19
核心观点 - 海外业务已成为多行业增长的核心贡献 推动企业业务多元化增长和利润提升[2] - 出海覆盖区域更分散 商业模式更完整 更重视长期壁垒建设[2] - 资本市场支持企业全球化布局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为标志性事件[2] 互联网行业 - 腾讯2025年第二季度总收入184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5% 国际市场游戏收入18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5% 得益于Supercell旗下游戏及《PUBG MOBILE》收入增长[3] - 京东2025年第二季度净收入356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2.4%[4] - 京东物流2025年第二季度净收入515.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6.6% 已运营130余个保税仓、直邮仓和海外仓 总面积超130万平方米 覆盖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5] - 京东新业务板块2025年第二季度净收入138.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98.8%[6] - 美团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91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1.7% 经调整后净利润14.9亿元人民币[7] - 美团新业务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26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2.8% Keeta在香港巩固市场地位 在沙特阿拉伯扩展至20个城市[8] - 快手2025年第二季度总收入35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3.1% 海外业务收入1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0.5% 经营利润1900万元人民币[9] - 快手可灵AI 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超2.5亿元人民币[9] - 百度2025年第二季度总营收327亿元人民币 百度核心营收263亿元人民币 涵盖智能云的AI新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4%[10] - 萝卜快跑2025年第二季度在全球提供超220万次出行服务 同比增长148%[10] 消费与硬件行业 - 瑞幸咖啡2025年第二季度总净收入123.5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7.1% 全球总门店数达26206家 海外门店总数89家[11] - 小米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116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0.5% 中国大陆地区以外收入367亿元人民币 占总收入31.6%[12] - 小米2025年第二季度经调整净利润10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5.4% 境外新零售门店数量约200家[12] - 泡泡玛特2025年上半年收入138.76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速204.4% 亚太地区收入28.50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57.8% 美洲收入22.64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142.3%[13] - 名创优品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93.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1.1% 海外市场名创优品品牌收入35.3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9.4%[14] - 名创优品海外门店数量3307家 较2024年底净增加554家[15] - 蜜雪冰城2025年上半年收入148.74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9.3% 净利润27.18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4.1% 全球门店网络超53000家 其中海外门店4733家[16] 新能源与汽车行业 - 宁德时代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788.8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27% 境外收入612亿元人民币 占比34.22%[17] - 宁德时代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4.8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3.33% 港股上市募集资金总额410亿港元[17] - 阳光电源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35.3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加40.34% 海外地区收入253.78亿元人民币 占总收入58.3% 同比增长88.32%[18] - 阳光电源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3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加55.97%[18] - 吉利汽车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150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7% 归母净利润92.9亿元人民币[19] - 吉利汽车2025年上半年出口销量184114辆 同比减少8% 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销量40458辆 同比增长146%[19] - 吉利品牌在全球85个国家建立1035个销售及服务网点[19]
智通港股沽空统计|8月28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08:26
沽空比率排名 - 友邦保险-R沽空比率达100%位列第一 [1][2] - 京东健康-R沽空比率93.01%位列第二 [1][2] - 安踏体育-R沽空比率92.84%位列第三 [1][2] - 比亚迪股份-R沽空比率90.97%位列第四 [2] - 腾讯控股-R沽空比率82.28%位列第五 [2] 沽空金额排名 - 美团-W沽空金额33.59亿元位列第一 [1][3] - 阿里巴巴-SW沽空金额32.59亿元位列第二 [1][3] - 腾讯控股沽空金额23.86亿元位列第三 [1][3] - 快手-W沽空金额13.51亿元位列第四 [3] - 中芯国际沽空金额13.08亿元位列第五 [3] 沽空偏离值排名 - 腾讯控股-R偏离值44.16%位列第一 [1][3] - 友邦保险-R偏离值36.56%位列第二 [1][3] - 华润啤酒-R偏离值36.35%位列第三 [1][3] - 比亚迪股份-R偏离值31.06%位列第四 [3] - 北控水务集团偏离值29.38%位列第五 [3] 特殊个股表现 - 中国移动-R沽空金额达870.93万元位列沽空比率榜第十 [2] - 京东集团-SW同时出现在沽空金额榜第十和偏离值榜第十 [3] - 小米集团-W偏离值为负值-1.29% [3] - 数码通电讯偏离值22.24%但沽空比率仅29.77% [3]
智通港股通资金流向统计(T+2)|8月28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07:32
南向资金净流入排名 - 阿里巴巴-W净流入5.81亿港元位列市场第一 收盘价124.5港元(+5.51%)[1][2] - 康方生物净流入5.41亿港元位列第二 净流入比达25.36%[1][2] - 香港交易所净流入4.34亿港元位列第三 净流入比为8.05%[1][2] - 快手-W净流入4.28亿港元位列第四 净流入比9.49%[2] - 地平线机器人-W净流入4.01亿港元位列第五 净流入比12.5%[2] 南向资金净流出排名 - 盈富基金净流出23.96亿港元位列市场第一 净流出比-15.71%[1][2] - 小米集团-W净流出15.24亿港元位列第二 净流出比-16.1%[1][2] - 中芯国际净流出8.45亿港元位列第三 净流出比-6.12%[1][2] - 中国海洋石油净流出7.08亿港元位列第四 净流出比高达-30.57%[2] - 泡泡玛特净流出4.18亿港元位列第五 净流出比-11.33%[2] 净流入比排名 - 泉峰控股以51.6%净流入比位列市场第一 实际净流入2433.31万港元[1][2] - 森松国际净流入比49.91%位列第二 净流入5468.28万港元[1][2] - GX中国净流入比43.94%位列第三 净流入128.94万港元[1][2] - 中煤能源净流入比41.26%位列第四 净流入1.06亿港元[3] - 伟禄集团净流入比40.46%位列第五 净流入1563.95万港元[3] 净流出比排名 - 颐海国际以-51.63%净流出比位列市场第一 净流出6947.32万港元[1][3] - 周黑鸭净流出比-49.54%位列第二 净流出2011.78万港元[1][3] - 康基医疗净流出比-46.09%位列第三 净流出3083.18万港元[1][3] - 大唐新能源净流出比-45.97%位列第四 净流出626.65万港元[3] - 深圳国际净流出比-45.73%位列第五 净流出3839.18万港元[3]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关联 - 阿里巴巴-W在资金净流入5.81亿港元同时股价上涨5.51%[2] - 长飞光纤光缆虽净流出2.42亿港元但股价大幅上涨26.76%[2] - BRILLIANCE CHI在净流出2.99亿港元情况下股价仍上涨10.34%[2] - 九兴控股在净流入4576.54万港元同时股价上涨9.04%[3] -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净流入2422.46万港元伴随股价上涨6.98%[3]
快手游戏《三国望神州》开启新一轮测试;英雄游戏《二重螺旋》开启App Store预订|游戏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8 07:12
游戏行业产品动态 - 《王者荣耀》官方回应匹配机制优化计划 将通过更频繁沟通告知进展并开创共创活动 [1] - 《王者荣耀》澄清历史胜负分布和胜率从未纳入匹配考量范畴 连胜后连败属于玩家认知偏差 [1] - 官方回应或有助于提升玩家信任度与社区活跃度 强化长期用户黏性 [1] 公司产品测试与上线 - 快手旗下弹指宇宙自研三国战旗游戏《三国望神州》将于9月4日开启新一轮测试 测试资格限量 [2] - 该游戏曾于7月11日进行首轮测试 显示策略与商业化平衡持续优化 [2] - 英雄游戏高自由度幻想冒险RPG《二重螺旋》于8月27日开启App Store预订 10月28日正式上线公测 [3] - 该游戏取消抽卡系统和星级设定 所有角色武器可免费获取或直接购买 且无体力限制 [3] 产品战略与市场影响 - 快手《三国望神州》测试推进可能增强用户黏性与市场竞争力 提振游戏领域布局信心 [2] - 游戏行业注重用户反馈与产品迭代的企业或更受资本关注 创新型企业估值或被重新审视 [2] - 《二重螺旋》创新商业模式可能提升玩家好感度 增强产品差异化竞争力 [3]
智通ADR统计 | 8月28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06:38
大型蓝筹股表现 - 多数大型蓝筹股下跌,汇丰控股ADR较香港收市上涨0.51%至100.610港元,腾讯控股ADR较香港收市下跌1.03%至592.833港元 [1][2] 科技与互联网公司 - 腾讯控股ADR下跌1.72%至592.833港元,较港股跌幅1.03% [2] - 阿里巴巴-W ADR较港股下跌2.08%至118.977港元 [2] - 美团-W ADR大幅下跌3.08%至108.436港元,较港股跌幅达6.76% [2] - 网易-S ADR下跌1.73%至210.361港元,较港股跌幅0.30% [2] - 京东集团-SW ADR下跌2.49%至120.000港元,较港股跌幅1.07% [2] - 百度集团-SW ADR下跌1.85%至87.469港元,较港股跌幅0.26% [2] - 快手-W ADR逆势上涨6.95%至81.765港元,较港股表现优异 [2] 金融板块 - 建设银行ADR下跌0.79%至7.433港元,较港股跌幅0.76% [2] - 汇丰控股ADR微跌0.10%至100.610港元,但较港股上涨0.51% [2] - 工商银行ADR下跌1.37%至5.716港元,较港股跌幅0.94% [2] - 中国银行ADR下跌0.46%至4.270港元,较港股跌幅0.92% [2] - 交通银行ADR下跌1.60%至6.884港元,但较港股上涨1.53% [2] - 招商银行ADR下跌1.12%至47.572港元,较港股跌幅0.56% [2] - 中银香港ADR下跌1.10%至36.265港元,但较港股上涨0.90% [2] - 友邦保险ADR下跌1.43%至72.011港元,较港股跌幅0.54% [2] - 中国平安ADR下跌2.00%至55.600港元,较港股跌幅1.24% [2] 消费与制造业 - 小米集团-W ADR下跌0.56%至52.828港元,较港股跌幅0.70% [2] - 安踏体育ADR下跌1.74%至105.332港元,但较港股上涨3.67% [2] - 泡泡玛特ADR大幅下跌3.94%至322.387港元,但较港股微涨0.06% [2] - 比亚迪股份ADR下跌2.13%至114.159港元,较港股跌幅0.82% [2] 地产与基础设施 - 新鸿基地产ADR上涨0.16%至91.888港元,较港股微涨0.04% [2] - 香港交易所ADR下跌1.71%至446.280港元,较港股跌幅0.29% [2] 其他重点个股 - 携程集团-S ADR持平,但较港股下跌0.80%至508.421港元 [2] - 中信股份ADR下跌1.84%至11.354港元,但较港股上涨1.10% [2] - 腾讯音乐-SW ADR下跌0.59%至100.532港元,较港股跌幅0.07% [2] - 中国宏桥ADR上涨1.12%至25.008港元,但较港股下跌0.76% [2]
程一笑,还不能笑太早
搜狐财经· 2025-08-27 19:01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3.1%至350亿元 超过市场预期的344.5亿元 [2][3] - 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20.1%至56亿元 超过市场预期的50.6亿元 [2][3] - 公司宣布派发特别股息每股0.46港元 总额约20亿港元 为上市以来首次派息 [2] - 近六个季度营收增长率分别为16.6%、11.6%、11.4%、8.7%、10.9%、13.1% 呈现上升趋势 [4] 用户指标 - 平均日活跃用户达4.09亿 同比增长3.4% [3] - 平均月活跃用户达7.15亿 同比增长3.3% [3] - 用户总使用时长同比增长7.5% [3] 业务板块表现 - 线上营销服务收入198亿元 同比增长12.8% 占总收入56.4% [6][10] - 直播业务收入100亿元 同比增长8.0% 占总收入28.7% 增速较一季度的14.4%有所放缓 [6] - 其他服务(含电商及可灵)收入52亿元 占总收入14.9% [6] 电商业务 - 2025年第二季度GMV达3589亿元 同比增长17.6% 增速较一季度的15.4%提升 [6][9] - 泛货架电商GMV占比超过32% [6] - 短视频电商GMV同比增长超30% [6] - 电商月均买家数达1.34亿 但环比出现下降 [9] - 2024年全年GMV达1.39万亿元 同期抖音GMV约为3.5万亿元 [9] AI业务发展 - 可灵AI第二季度营业收入超过2.5亿元 较一季度的1.5亿元环比增长66.7% [2][12] - 用户规模从2025年4月的2200万增至7月的4500万 实现翻倍增长 [12] - 预计2025年全年收入比年初目标翻倍 [2] - AI技术应用于智能营销解决方案 提升素材转化率 [11][13] - OneRec端到端生成式推荐大模型提升推荐效率 [12] 运营举措 - 深化营销托管工具应用 帮助新商家实现一站式运营 [7] - 为存量商家提供大牌大补、快手优选等运营资源 [7] - 2026年一季度起将停止单独披露季度和年度GMV [9] - 组织架构调整 由高级副总裁盖坤兼任可灵AI技术部负责人 [13] 行业竞争环境 - 直播行业从蓝海市场逐步迈入饱和阶段 监管趋严影响增速 [6] - 电商业务面临抖音、阿里巴巴和拼多多等巨头的激烈竞争 [9] - 花旗研报指出广告业务下半年可能面临阻力 增长预期从接近20%下调至13% [11]
把握港股通恒生科技ETF投资机遇,业绩增速显著
新浪财经· 2025-08-27 18:46
港股市场基本面改善 - 港股市场受内地经济波动显著影响 因内地企业占港交所总市值75% [1] - 内地逆周期调节政策发力 财政政策作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扩大内需的重要工具 通过财政赤字、专项债券和特别国债注入流动性 [1] - 刺激内需措施被提升至前所未有高度 预计出台超常规补贴和减税手段激励消费 [1] - 内地稳增长政策实施有望改善港股中内地企业盈利能力和基本面 [1] AI技术发展与产业规模 - AI成为继个人电脑和互联网后第三次科技浪潮 技术从2022年ChatGPT演进至2025年DeepSeek-V3 [2] - 中国AI产业规模预计2029年前突破1万亿元 年化增长率达32.1% [2] - 港股AI相关股市值占恒生综合指数30%以上 集中在软件服务、电信服务、半导体和硬件设备行业 [2] - 港股AI标的覆盖基础层(硬件算力)、技术层(模型平台)和应用层(场景商业化)全产业链 [2] 港股科技企业业绩表现 - 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近两年净利润持续高速增长 显著优于港股整体水平 [3] - 2024年港股归母净利润累计同比增长11.1% 同期A股为-2.5% [3] - 平台经济监管转向促进持续健康发展 为企业创造更大发展空间 [3] 港股通恒生科技ETF投资价值 - 指数投资覆盖AI全产业链 较个股投资更稳健 [4] - 港股通恒生科技ETF(520840)跟踪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 成分股严格限定核心科技领域 排除医药、汽车及家电行业 [4] - 前十大成分股均为中国科技龙头企业 合计权重73.24% 包括腾讯、阿里巴巴、中芯国际、舜宇光学、小米、美团和快手 [4] - 腾讯与阿里巴巴布局AI全产业链 业务涵盖云计算、大模型和应用层 [4] - 中芯国际和舜宇光学为AI提供基础设施支持 小米积累端侧AI应用经验 美团和快手利用AI提升运营效率与内容创作能力 [4] 指数特性与前景展望 - 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较传统指数波动性和业绩弹性更大 在AI技术突破和商业化加速背景下体现更高增长潜力 [5] - 港股市场迎来基本面驱动机遇期 宏观政策支持企业盈利能力修复 AI科技浪潮开启新产业革命周期 [6] - 港股凭借高AI含量和全产业链企业矩阵成为捕捉科技红利核心市场 恒生港股通科技指数投资价值凸显 [6] - 港股通恒生科技ETF提供一键化投资AI行业的便利工具 [6]
可灵AI二季度又多赚了一个亿,2025年收入预计比年初目标翻倍
36氪· 2025-08-27 18:00
可灵AI财务表现 - 二季度可灵AI收入达2.5亿元 较一季度1.5亿元环比增长66.7% [1] - 2025年全年收入目标较年初规划实现翻倍 [8] 用户群体与商业模式 - 主要收入来源于专业创作者用户群体 包括AIGC创作者/设计师/电商广告从业者/影视制作工作者 [2] - 定位为面向B端的专业化大模型 目标渗透游戏制作和专业影视制作等工业级场景 [2] 技术进展与产品迭代 - 推出灵动画布新功能 支持多人实时协作与智能辅助创作 [3] - 专注于基础模型开发 视频生成能力持续提升 [3]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1.2%至34亿元 主要投向AI领域 [6] 短剧领域应用突破 - 与星芒短剧联合出品AI单元短剧《新世界加载中》 展现技术实力 [3] - 较首部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在人物一致性与画面精细度显著提升 [3] - AI短剧成为新兴风口 市场潜力达百亿规模 [3] 战略地位与资源投入 - 高级副总裁盖坤兼任可灵AI技术负责人 直接向CEO程一笑汇报 [6] - 2025年推理算力投入较年初预算翻倍 [9] - 推理算力层面已实现毛利率转正 对集团利润影响控制在1-2个百分点 [9] 行业竞争格局 - AI短剧创作需整合多模型能力 市场存在多方案竞争 [3] - 需全面提升各方面能力以占据更多B端市场份额 [4]
AI生成的猫狗短剧,重演“回家的诱惑”
36氪· 2025-08-27 17:55
AI短剧行业概况 - AI与短剧结合成为新兴风口,AI生成的猫狗短剧和AI漫剧已出现爆款作品,播放量和转发量轻松过万[1] - 头部短视频平台如快手和抖音积极布局AI短剧,推出创作者孵化计划和创作大赛,提供资金和流量扶持[1] - 行业期待出现充值过亿的AI爆款剧,类比短剧1.0时代的爆发期[2]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传统短剧行业资源向头部平台集中,抖音集团成立短剧版权中心整合BD团队,要求短剧厂商在平台间二选一[2] - 体量较小的短剧平台寻求转型,将AI短剧视为新的增长机会[2] - 传统短剧制作成本因竞争加剧升至50-80万元/部,精品剧成本超百万元,投流费用高昂[5] 技术驱动与成本优势 - 视频生成大模型如快手可灵AI和即梦AI降低制作门槛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让非专业团队参与成为可能[3] - AI短剧制作成本大幅降至10-15万元/部,仅为传统短剧的20%-30%[6] - 可灵AI一季度收入达1.5亿元,其中P端付费订阅会员贡献近70%营业收入[3] 生产规模与效率提升 - 剧点短剧组建70余人AI团队,产能达20-30部/月,是传统短剧的近10倍,并成立全球发行厂牌"灵矩动漫"[6] - AI技术支持个人或小团队独立完成整部短剧,无需考虑演员排期或团队对接时间,实现流水线式快速生产[6] - AI动态漫可将供给频率从每周一集提升至每天一集,有助于用户量和市场规模增长[10] 内容特点与用户吸引力 - AI短剧延续爽文叙事风格(如"我重生在未婚夫出轨闺蜜那一夜"),内容与传统短剧无明显差异化但仍受欢迎[7] - IP改编是AI动态漫常用方式,可吸引IP粉丝用户,已出现播放量1.8亿的爆款《九尾狐男妖爱上我》[10][11] - 部分团队如异类专注于原创内容和探索技术边界,作品在美术风格、动作连贯性和一致性上显著提升[12] 资本关注与商业化进展 - 全流程AI短剧生产公司灵境AI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1] - 具备AI概念的短剧公司更受资本青睐,投资机构重点关注工具能力而非内容本身[13] - 专业团队如剧点已实现盈利,行业大盘日消耗达500万元且增速很快[13] 工具开发与工业化生产 - 灵境AI整合垂类大模型开发全流程制作工具,剧点短剧自主研发AI智能综合体优化工作流程和提示词设计[13] - 工具化生产保证产出效果和提升效率,根据不同大模型优势分配分镜、人物三视图等任务[13] 市场前景与不确定性 - AI短剧质量目前与传统动漫仍有差距,但未来3-5年有望占据传统动漫或流媒体30%市场份额[12] - 内容形式尚未定型,可能接近真人画风或类似传统动漫[12] - 头部平台可能下场收割,行业需加快转型以获取增量市场红利[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