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实集团(01113)
icon
搜索文档
成都南城都汇疑云再生 长实集团身后项目停工求解
中国经营报· 2025-04-03 15:16
文章核心观点 - 李嘉诚旗下原和记黄埔持有的成都南城都汇项目开发21年未竣工,出售后因复杂股权和债务问题,超5000套住宅停工,还引发诸多纠纷和疑云 [2][3] 项目开发历程 - 2004年10月29日和记黄埔以21.35亿元竞得1036亩土地,两年未开工,后抵押886亩土地获26.21亿元贷款,影响成都土拍政策 [3] - 原计划8期项目,截至2020年开发6期,2016年6期开盘住宅均价1.6万元/平方米,目前二手房售价2.3 - 3.3万元/平方米 [3] - 2020年7月23日长实集团出售项目100%股权,作价约78.47亿元,录得约38.11亿元未经审核收益,当时7、8期主体建好,剩约5747套未售房源,估算住宅均价2.4万元/平方米 [3] 股权与债务转让 - 受让方RZ公司由禹洲地产和成都瑞卓各持50%股权,长实集团提供近3.43亿美元卖方美元贷款,以舜鸿成都公司对8期的权益质押作抵押 [4] 项目现状与前期纠纷 - 近日网传约1100套准现房将取证销售,但项目被成都市中院查封至2026年6月7日,现开发公司舜鸿成都公司两大股东及高新区相关部门称未复工 [2] - 2020年12月和黄成都公司更名舜鸿成都公司,身披数百条诉讼,原告含物业服务、工程等企业 [7] - 2021年5月8期项目推出372套清水房源,单价15527元/m²,300多名购房者等三年多,2024年部分已售住宅局部复工交房,其他区域未复工 [7] 债务纠纷情况 - 长实集团因RZ公司及舜鸿成都公司未清缴约3.8亿美元债务采取法律行动,境外接管舜鸿成都公司100%股权,境内试图追款 [8] - RZ公司名下有多笔借款,香港卓颖提供3.1亿美元融资,禹洲地产提供2.81亿美元境外借款、3.77亿元境内借款,后又投入近5亿元 [8] - 成都瑞卓称禹洲地产撬保险柜拿印章、划走近9亿元资金致现金流枯竭,禹洲地产否认 [8][9] - 因RZ公司无力偿债,南城都汇8期资产一度法拍,商铺流拍,住宅拍卖终止,2023年6月土地使用权及建筑物被查封 [9] 项目疑云 - 壹嘉建设与成都紫盛云天建材、悦翔公司签合同,甲方承诺协调关系让其中标不低于四个标段,工程价款不低于6亿元,壹嘉建设交200万元保证金,但未拿到工程和退款 [10][11] - 高新区相关负责人、禹洲地产、长实集团委托方、厦门禹洲集团、成都瑞卓均表示未听说相关重组、工程征集供应商事宜 [11][12] - 律师称若甲方和丙方与项目公司无关联,收保证金涉嫌刑事违法,成都瑞卓表示股东方及项目公司不担责 [13]
长实集团(01113)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0 17:1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投资物业重估前溢利为116.88亿港元,2023年为140.14亿港元,每股溢利减少15.1%[4][5] - 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为136.57亿港元,2023年为173.4亿港元,每股溢利减少20.0%[4][5] - 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1.35港元,2023年为1.62港元,减少16.7%;全年股息每股1.74港元,2023年为2.05港元,减少15.1%[4][6] - 2024年集团收入455.29亿港元,2023年为472.43亿港元[76] - 2024年年度溢利137.34亿港元,2023年为175.24亿港元[76] - 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136.57亿港元,2023年为173.40亿港元[76] - 2024年每股溢利3.89港元,2023年为4.86港元[76] - 2024年全面收益总额104.33亿港元,2023年为164.55亿港元[77] - 2024年资产净值4002亿港元,2023年为3994.36亿港元[79] - 2024年股东权益3876.75亿港元,2023年为3858.44亿港元[79] - 2024年公司总收入为715.85亿港元,2023年为710.82亿港元,同比增长0.71%[81][82] - 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为136.57亿港元,2023年为173.4亿港元,同比下降21.24%[83] - 2024年银行及其他借款融资成本为43.92亿港元,2023年为39.56亿港元,同比增长10.99%[83] - 2024年应收账款为21.14亿港元,2023年为15.5亿港元,同比增长36.39%[86] - 2024年应付账款为37.15亿港元,2023年为41.76亿港元,同比下降11.04%[86] - 2024年已售物业成本为51.25亿港元,2023年为71.03亿港元,同比下降27.85%[84] 股份回购情况 - 2024年公司动用逾15亿港元回购4890.6万股股份[8] - 2024年3 - 7月公司以15.45564825亿港元回购4890.6万股股份并注销[31] - 2024年6月30日赎回2.5亿美元有担保优先固定利率0.75%票据;截至2024年12月31日回购4890.6万股股份,代价15.45564825亿港元[61] - 2024年公司回购股份总代价为15.46亿港元,回购股份数量为4890.6万股[84]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物业销售业务 - 2024年物业销售收入较2023年有减幅,但仍有收益[9] - 本年度物业销售收入为99.62亿港元(2023年为131.53亿港元),收益为22.09亿港元(2023年为44.75亿港元),均较去年减少[32] - 2024年物业销售收入为9.962亿港元,2023年为13.153亿港元,同比下降24.26%[81]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物业租赁业务 - 2024年物业租赁业务收入及收益温和增长,Civitas投资组合收益抵减香港市场挑战[11] - 本年度物业租务收入为61.35亿港元(2023年为59.09亿港元),收益为47.2亿港元(2023年为46.35亿港元)[37][39] - 集团持有约2240万平方呎投资物业组合,2024年投资物业公平值增加13.49亿港元(2023年为32.38亿港元)[40] - CKC II于2024年5月落成,出租楼面约56万平方呎,待租户进驻后提供租金收入及现金流[39]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酒店及服务套房业务 - 2024年酒店及服务套房业务收入与收益均有增幅[12] - 酒店及服务套房业务收入为43.9亿港元(2023年为43.83亿港元),酒店和服务套房平均入住率分别为82%(2023年为79%)及91%(2023年为90%),收益为16.51亿港元(2023年为15.25亿港元)[42]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英式酒馆业务 - 2024年英式酒馆业务Greene King收入增长,但收益因成本和减值亏损减少[13] - 英式酒馆业务收入为244.25亿港元(2023年为232.17亿港元),溢利收益为5.39亿港元(2023年为9.97亿港元)[45] - 2024年英式酒馆业务收入为24.425亿港元,2023年为23.217亿港元,同比增长5.29%[81]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基建及实用资产业务 - 2024年基建及实用资产业务收入及收益较2023年有增幅[14] - 基建及实用资产业务中,集团持有多个合营企业权益,如CK William JV权益为40%等[47] - 本年度集团摊占合营企业收入为257.61亿港元(2023年为235.2亿港元),溢利收益为83.63亿港元(2023年为77.73亿港元)[49] - 2024年基建及实用资产业务收入为25.761亿港元,2023年为23.52亿港元,同比增长9.53%[81] 收购情况 - 2024年完成多项收购,包括北爱尔兰配气网络、英国陆上风电场和可再生发电资产权益[16] - 2024年公司参与多笔收购,包括3.12亿英镑收购Phoenix Energy、8800万英镑收购Powerlink Renewable Assets、3.29亿英镑收购英国陆上风电资产组合、2.827亿欧元收购德国26间护老房屋等[30] - CK William JV以约3.12亿英镑(约30.49亿港元)收购北爱尔兰配气网络运营商,以约3.29亿英镑(约34.04亿港元)收购英国陆上风电资产组合[49] - UK Power Networks JV以约8800万英镑(约8.59亿港元)收购英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资产组合运营商[50] 宏观经济数据 - 2024年内地GDP按年增长5%,香港实质生产总值按年上升2.5%[20] 物业项目进展 - 2024年完成物业包括亲海駅I(113,444平方呎,100%权益)等多个项目[25] - 预计2025年完成物业包括亲海駅II(304,884平方呎,100%权益)等多个项目[27] - 香港发展项目亲海駅I于2024年11月完成,亲海駅II将于2025年完工,Blue Coast及Blue Coast II超70%单位已售出,Victoria Blossom第1期2025上半年预售[33] - 内地发展项目北京逸翠园第2期2024年底前完成,上海御沁園第5B - 2a期延至2025年完工,新加坡项目Perfect Ten预计2025年完成[35] - 2024年12月31日,已签订合约但未确认物业销售总额为31.741亿港元,其中2025年确认26.422亿港元[36] - 集团拥有可开发土地储备约7000万平方呎,其中香港700万平方呎、内地6000万平方呎、海外300万平方呎[36] 集团运营与管理 - 集团于2024年成立咨询小组加强与持份者沟通[17] - 长江集团中心取得绿建环评综合评估计划最终铂金级评级等多项认证[17] - 屈臣氏中心取得LEED“v4.1版本运营与维护:既有建筑”金级证书[17] - 启德海滨区综合发展项目获颁绿建环评暂定铂金级证书[17] - 集团为已落成物业提供管理服务约2.54亿平方呎[44] - 物业及项目管理收入为9.12亿港元(2023年为9亿港元),收益为3.61亿港元(2023年为3.59亿港元)[43] 集团负债与担保情况 - 集团年终结算日负债净额与总资本净额比率约为4.0%[21] - 集团赎回2024年4月到期港币票据37.9亿港元及6月到期美元票据2.5亿美元;年终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527亿港元,较2023年减少22亿港元[54] - 计入银行结存及定期存款361亿港元后,年终净负债166亿港元,负债净额与总资本净额比率约4%[54] - 年终借款37%为港币/美元,63%为外币;经有效互换合约后,约56%为浮息,44%为定息[56] - 年终64.14亿港元物业为物业发展及投资银行借款抵押,2023年为94.2亿港元;247.6亿港元物业为英式酒馆业务其他借款抵押,2023年为259.78亿港元[57] - 年终集团提供担保,酒店项目地主可摊分收入4.43亿港元,2023年为4.58亿港元;内地发展项目物业买家按揭贷款4.39亿港元,2023年为6.46亿港元[58] 集团持股与收益情况 - 集团持有上市房地产投资信托权益,如汇贤产业信托权益为34.9%等[52] - 集团摊占汇贤产业信托净溢利4800万港元(2023年为5500万港元),收取分派1000万港元(2023年为1.52亿港元)[52] - 集团收取置富产业信托及泓富产业信托分派2.26亿港元,2023年为2.7亿港元;投资公平值减少5.51亿港元,2023年减少8.9亿港元[53] 集团人员情况 - 年终集团雇员约55000名,年度雇员成本(不含董事酬金)约134.42亿港元[60] 公司治理与会议安排 - 审核委员会由7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2024年度业绩由其审阅并由德勤审核[67] - 2025年度股东周年大会定于2025年5月22日举行[72] - 2025年5月19日至22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5月16日下午4时30分前办理过户可确定出席大会投票权利[73] - 末期股息将派发给2025年5月28日营业结束时登记在册股东,5月28日下午4时30分前办理过户可确保收取股息权利[74] 股份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总数34.99778333亿股,无库存股份[61]
长实集团(01113)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8-29 16:3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投资物業重估前溢利为67.26亿港元,同比下降9.5%[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股东应佔溢利为86.03亿港元,同比下降15.3%[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每股溢利为2.44港元,同比下降15.3%[7] - 公司宣布2024年度中期股息每股0.39港元,同比下降9.3%[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物業销售收益同比录得跌幅[10] - 2024年上半年度已确认的物业销售收入为港币46.35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港币82.46亿元减少43.8%[22][23] - 2024年上半年度收益为港币18.21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港币35.3亿元减少48.4%[23][2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347.27亿港元,同比下降5%[11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为86.03亿港元,同比下降16.7%[11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每股溢利为2.44港元,同比下降15.3%[11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全面收益总额为83.76亿港元,同比下降29.1%[11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股东应占全面收益总额为83.72亿港元,同比下降29.1%[111] - 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为347.27亿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365.16亿元有所下降[120][121] - 物业销售收入为46.35亿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82.46亿元大幅减少[120] - 2024年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为86.03亿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103.31亿元有所下降[122] - 2024年中期股息每股0.39元,总金额为13.65亿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0.43元和15.27亿元有所减少[125] 股份回购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回购48,656,000股股份,自2023年起累计动用逾35亿港元回购股份[9] - 公司于2024年3月至7月期间回购了48,906,000股股份,总代价为港币1,545,564,825元[2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公司以总代价港币1,538,294,825.00元回购48,656,000股股份,并已全数注销[76][77] - 公司认为回购股份可提高每股股份的资产净值及/或溢利,对公司及股东有利[78] 物业销售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合约销售录得增幅,黄竹坑住宅项目Blue Coast市场反应热烈[1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新加坡Perfect Ten项目单位已售罄,油塘亲海駅及屯门飞扬楼盘销售进展顺利[1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洪水桥LYOS、屯门飞扬第1期及东莞海逸豪庭单位销售溢利收益已入账[10] 土地储备与投资 - 公司继续奉行审慎土储政策,物色优质土地储备以供未来发展[10] - 公司于4月及5月分別透過合營企業收購Phoenix Energy及UU Solar 40%及20%權益[15] - 公司通过合营企业收购Phoenix Energy,总代价为3.12亿英镑(约港币30.49亿元),已于2024年4月完成[21] - 公司通过合营企业收购UU Solar,总代价为8,800万英镑(约港币8.59亿元),已于2024年5月完成[21] - 公司通过合营企业收购英国陆上风电资产组合,总代价为3.5亿英镑(约港币35.06亿元),预计于2024年9月完成[21] - 公司拥有可开发土地储备约7,400万平方呎,其中香港、内地及海外分别占700万平方呎、6,300万平方呎及400万平方呎[26] - 公司持有约2,220万平方呎的投资物业组合,包括香港、内地及海外的物业[28] 物业租赁 - 公司旗下物業租務收益較2023年同期錄得增幅[11] - 2024年上半年度物业租务收入为港币31.18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港币28.62亿元增加9%[27] 酒店及服务套房业务 - 2024年上半年度,酒店及服務套房業務收入與收益均錄得增幅[12] - 酒店及服务套房业务收入为港币21.3亿元,较2023年增加港币1.8亿元,平均入住率为81%[30] - 酒店及服务套房业务收益为港币82.3亿元,较2023年增加港币18.6亿元[31] 基建及实用资产业务 - 基建及實用資產業務期內錄得收益增幅[14] - 基建及實用資產業務收入为港币1257.6亿元,较2023年增加港币83.6亿元[39] - 基建及實用資產業務溢利收益为港币409.8亿元,较2023年增加港币9亿元[40] 英式酒馆业务 - Greene King期內銷售收入及收益錄得輕微增幅[13] - 英式酒館業務收入为港币1182.3亿元,较2023年增加港币55.9亿元[34] - 英式酒館業務溢利收益为港币59.7亿元,较2023年增加港币1.1亿元[35] 经济环境 - 內地經濟上半年錄得5%按年經濟實質增長[18] - 香港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按年錄得3.3%溫和增長[18] 财务状况 - 公司中期結算日之負債淨額與總資本淨額比率約為5.5%[18] - 公司獲標準普爾及穆迪各自持續給予「A /穩定」及「A2穩定」之信貸評級[18] - 公司中期结算日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为港币561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港币12亿元[42] - 公司中期结算日净负债为港币233亿元,负债净额与总资本净额比率约为5.5%[42] - 公司中期结算日借款38%为港币或美元,62%为其他货币,借款经计入有效互换合约后,约57%为浮息,43%为定息[43] 风险管理 - 公司业务范围遍及香港、内地、新加坡、欧洲大陆、澳洲、加拿大及英国,面临潜在的货币波动风险[82] - 公司通过货币掉期及按当地货币计值的借贷款维持适当水平,以对冲投资中的货币风险[82] - 公司定期审视利率波动风险,并利用对冲工具管理相关风险,但无法保证不受利率波动影响[81] - 公司部分受规管业务根据监管制度计算受规管资本成本,可能受当地利率影响[81] - 公司财务及库务收入取决于资本市场、利率及货币环境,以及环球经济及市场状况,可能受其变动影响[81] - 公司面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包括贸易保护主义、汇率波动、供应链干扰、高利率及通胀压力等因素[80] - 公司在全球多个国家及城市经营,面临地方、国家及国际法规变化的风险,可能导致额外或预计以外的运营开支及资本开支增加,或政府补贴减少[83] - 公司业务可能受到经济制裁的影响,若业务伙伴、供应商或客户受到制裁,可能导致业务中断或终止,影响公司持续经营能力[84] - 公司需遵守各国个人资料保护法例,若未能履行责任,可能面临监管行动或民事索赔,导致财务损失及声誉损害[85] - 网络安全风险日益增加,公司可能遭受网络欺诈、网络攻击或网络安全事故,对业务表现及商誉造成重大不利影响[86] -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可能对公司财务状况或运营业绩造成重大影响[87] - 社会事件、恐怖袭击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可能对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及运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88] -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极端天气频发,影响公司资产及业务,增加运营风险及财务损失[89] - 公司业务面临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压力,可能受到政府政策、法律和监管要求变化的影响[90] - 公司部分资产和业务位于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高发地区,可能对业务造成重大不利影响[91] - 新冠疫情可能对全球经济体造成后续影响,公司业务和运营业绩可能承受不利影响[92] - 英国脱欧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对当地经济和英镑价值构成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公司业务和盈利业绩[93] - 物业发展面临建筑成本上升、融资困难、天气恶劣等多重风险,可能影响物业的开发和销售[94] - 物业投资为非流动资产,可能限制公司及时出售物业套现的能力[95] - 土地供应受不同市场政策主导,公司可能因未能支付地价或遵守土地出让条款而面临罚款或制裁[95] - 公司可能因项目发展延迟或其他因素未遵守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条款,导致失去项目发展机会及投资[95] - 物业可能因火灾或其他原因受损,公司可能面临公共法律责任索赔,保险赔偿额可能不足以弥补损失[96] - 公司需每年续订保单并就受保条款进行洽商,面临保险市场波动风险,包括保险费率可能上调[96] - 酒店業營運受多項不可控因素影響,包括住宿物業供求、經濟增長率、利率、政治環境、季節性因素和天氣狀況[97] - 酒店業的疫後復甦步伐取決於環球經濟、旅遊業復甦及消費者信心,潛在影響難以預計[97] - 英國英式酒館行業受俄烏衝突和中東局勢不穩影響,通脹和成本上升對市場造成壓力[98] - 本集團管理的英式酒館面臨成本上升壓力,尤其是能源成本、食品價格、僱員工資及工商稅[100] - 英國勞動力短缺和薪酬通脹對餐飲業造成打擊,招募及留聘員工成本增加[100] - 供應鏈及分銷服務受干擾可能導致收入損失,長期缺乏主要供應商或分銷商可能增加採購成本[99] - 未能遵守食物安全和健康及安全法規可能對公司商譽造成重大不利影響,並可能導致潛在的重大財務損失[101] - 嚴重洩露個人資料事件及未有遵守數據保障相關法例要求可能影響公司營商能力及商譽,導致收入損失[102] - 基建業務受價格管制及監管重設影響,准許利潤較低及股東分派受到限制[103] - 基建項目需大量資金,市場上從事相關業務的企業少,出售項目不易覓得買家[103] 企业管治 - 公司董事会主席及董事总经理由李泽钜先生同一人担任[67] - 公司董事会成员大部分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共9名[67] - 公司已採納并定期審視其全面企業管治政策,包括反欺詐及反賄賂政策、反洗錢政策等[67] - 公司恪守高水平企業管治及道德標準,并以誠信態度經營業務[67] - 公司董事会由16名董事组成,包括7名执行董事及9名独立非执行董事[68] - 董事会超过半数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且至少有一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具备适当的会计或相关财务管理专长[68] - 董事会负责建立及监察企业文化、制定公司长期策略目标、政策及方向,并关注价值创造及风险管理[68] - 公司已设立内部审计机制,持续独立评估集团的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70] - 审核委员会由7名委员组成,全部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负责监察集团的财务汇报、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71] - 薪酬委员会大部分委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负责就公司全体董事及管理人员的薪酬政策及架构向董事会提出建议[72] - 提名委员会大部分委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负责检讨董事会的架构、规模、多元化概况及才识组合[73] -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由3名董事及公司秘书组成,负责监督集团可持续发展举措的管理[74] 股东与股权 - 李泽钜持有公司股份总数为1,697,789,393股,占股权之概约百分比为48.35%[58] - 甘庆林持有公司股份总数为108,400股,占股权之概约百分比为0.003%[58] - 叶德铨持有公司股份总数为900,000股,占股权之概约百分比为0.02%[58] - 洪小莲持有公司股份总数为43,256股,占股权之概约百分比为0.0012%[58] - 罗弼士持有公司股份总数为10,396股,占股权之概约百分比为0.0002%[58] - 林少康持有公司股份总数为10,892股,占股权之概约百分比为0.0003%[58] - 李泽钜通过Precise Result Global Limited持有15股,占股权之概约百分比为15%[59] - 李泽钜通过Jabrin Limited持有2,000股,占股权之概约百分比为20%[59] - 李泽钜通过Mightycity Company Limited持有168,375股,占股权之概约百分比为1.53%[59] - 李泽钜通过李嘉诚基金会持有366,195,098股[60]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已发行股本为3,510,828,333股股份[66] - 李嘉诚通过李嘉诚基金會有限公司持有366,195,098股股份,占股權的10.43%[65][66] - 李嘉诚及其相关信托公司共持有1,694,891,8
长实集团(01113)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15 16:30
财务表现 - 集团上半年未经审核投资物业重估前溢利为67.26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9.5%[4] - 集团上半年未经审核股东应佔溢利为86.0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5.3%[4] - 集团宣布派发2024年度中期股息每股0.39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9.3%[5] - 集团收入为220.0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0.6%[60] - 集团物业销售收入为46.3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3.8%[60] - 集团物业租务收入为30.4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3%[60] - 集团酒店及服务套房业务收入为21.1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2%[60] - 集团英式酒馆业务收入为118.2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0%[60] - 集团基建及实用资产业务收入为125.7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1%[60] - 集团总资产达4,003.16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2.2%[59] - 集团股东权益达3,869.85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0.3%[59] 资产负债管理 - 集团于中期结算日的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为561亿港元[41] - 集团于中期结算日的净负债为233亿港元,负债净额与总资本净额比率约为5.5%[42] - 集团拥有大量现金及未动用银行贷款额,资金流动性持续稳健[42] - 集团采取审慎态度管理外汇风险,维持适当的浮息及定息借贷组合以减低利率风险[1] - 集团借款38%为港币或美元,62%为其他货币,外币借款主要用于澳洲、英国及内地投资及业务[1] - 集团借款约57%为浮息,43%为定息[1] - 集团收入主要来自地产业务,以港币及人民币为主[1] 投资及收购 - 集团通过合营企业投资英国Phoenix Energy Holdings Limited、UU Solar以及陆上风电资产组合,增强优质资产组合的经常性收入基础[12] - 集团透过合營企業收購 Phoenix Energy、UU Solar 及英國陸上風電資產組合[17][18] 股份回购 - 集团自2023年起至2024年6月30日止,动用逾35亿港元回购股份,体现对未来发展及增长前景的信心[6] - 集团於 2024 年 3 月至 6 月以總代價港幣 1,538,294,825.00 元回購合共 48,656,000 股股份[17] - 集團於 2024 年 7 月 8 日以總代價港幣 7,270,000.00 元回購 250,000 股股份[17] 项目进展 - 集团位于黄竹坑的住宅项目Blue Coast于4月推出单位预售,市场反应热烈[7] - 香港发展项目飞揚第2期已完成,大部分住宅单位经已售出,溢利收益将於下半年確認[21] - 內地發展項目上海御沁園第5B-2a期及北京逸翠園第2期將於下半年完工,溢利收益會隨著項目完工確認[22] - 於2024年6月30日,已簽訂合約但尚未確認之物業銷售總額為港幣284.4億元[23] - 集團擁有約7,400萬平方呎的可開發土地儲備[24] 物业租赁 - 集团旗下物业租务较去年同期录得收益增幅,其中英国Civitas社会基础设施组合提供稳定租务收益[8] - 上半年度物业租務收入為港幣31億1,800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5,26] - 集團持有約2,220萬平方呎的投資物業組合[27,28] 酒店及服务套房 - 集团酒店及服务套房业务收入与收益均较去年同期录得增幅[9] - 上半年度酒店及服務套房業務收入為港幣21億3,000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9,30] 英式酒馆业务 - 集团英式酒館业务包括两间酿酒厂及约2,600间英式酒館、餐厅及酒店[34] - 上半年度英式酒館业务收入为118亿2,3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亿5,900万港元[34] - 上半年度英式酒館业务溢利收益为5亿9,700万港元[34] 基建及实用资产业务 - 集团旗下受规管基建及实用资产业务表现稳健,收入及资产基础与通胀挂钩[11] - 集团以合营企业经营的基建及实用资产业务包括能源资产、房屋设备及服务、能源管理、配电、食水及污水处理等[36][37] - 集团上半年度攤佔合營企業的收入為125億7,600萬港元[38] - 集团上半年度攤佔合營企業的溢利收益為40億9,800萬港元[39] 可持续发展 - 集團矢志達至科學基礎目標倡議(SBTi)淨零標準,並已向 SBTi 呈交短期及淨零減排目標[13] - 集團各業務單位於營運中之減碳表現積極進取,並制定實際行動計劃以提升能源效益及優化減排,逐步落實淨零承諾[13] - 集團為全資擁有的所有新商用物業項目爭取 BEAM Plus 鉑金級,並竭力為旗下本地新發展項目取得 BEAM Plus 鉑金級[13] - 集團投資 Phoenix Energy、UU Solar 及陸上風力發電資產,致力落實能源轉型及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13] - 集團持續評估再生土壤管理項目,以減低碳排放,並推進實現碳中和[13] 企业管治 - 集团董事会及管理层致力維持良好企業管治常規及程序[10] - 集团审核委员会由7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集团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51] - 集团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由3名董事(其中大部分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公司秘书组成[54] 其他 - 集团獲標準普爾及穆迪各自持續給予「A/穩定」及「A2 穩定」之信貸評級,反映集團財務穩健[14] - 集团中期結算日之負債淨額與總資本淨額比率約為 5.5%[14] - 集团提供酒店项目地主可攤分收入担保4.43亿港元[3] - 集团提供内地发展项目物业买家按揭贷款担保5.45亿港元[3] - 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股东应佔溢利为86.03亿港元,每股溢利为2.44港元[56] - 集团宣布派发2024年度中期股息每股0.39港元[56] - 应收账款余额为16.90亿港元,较去年末增加9.0%[65] - 应付账款余额为33.74亿港元,较去年末下降19.2%[66]
长实集团(01113)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19 16:45
财务表现 - 长江实业集团2023年度总收入为472.43亿港币,较2019年的823.82亿港币有所下降[3] - 集团固定资产持续增长,2023年达到730.27亿港币,较2019年的975.19亿港币有所减少[3] - 长江实业集团2023年持续业务股东应占溢利为17,340百万港元,每股溢利为4.86港元,较2022年下降10.2%[13] - 长江实业集团2023年全年股息为每股2.05港元,较2022年下降10.1%[13] - 长江实业集团2023年持续业务每股溢利为4.86港元,较2022年下降10.2%[14] - 长江实业集团2023年度末期股息为每股1.62港元,全年合共派息每股为2.05港元[15] 业务表现 - 长江集团在2023-2024年度亚太区房地产大奖中共获得六项大奖,包括最佳写字楼建筑、最佳酒店室内设计等[5] - 集团旗下物业参与了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主办的“地球一小时2023”活动,展现对地球未来的支持和关爱[4] - 长江实业集团2023年酒店及服务套房业务表现理想,全年整体收益较2022年明显增长[16] - 长江实业集团2023年英式酒馆业务经营环境持续艰难,但Greene King的总销售收入和收益均较2022年增长[17] - 长江实业集团2023年基建及实用资产业务因业务性质持续表现稳健,收益较2022年有所上升[18] 气候和可持续发展 - 集团持续关注气候相关事宜,按照TCFD建议加强披露气候相关信息[19] - 集团将继续关注有助提升生态系统表现和推动碳减排转变的项目[20] 人员和管理团队 - 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报中,会计部梁嘉丽持有工商管理学士学位,累积超过17年会计和审计经验[52] - 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报中,文嘉强为執行委員會委員兼会计部总经理,持有香港会计师公会会计师资格,拥有超过43年经验[52] 股东信息 - 李澤鉅实益擁有公司47.84%的股份[98] - 李澤鉅实益擁有公司20%的股份[98] - 李澤鉅实益擁有公司1.53%的股份[98] 企业治理 - 公司董事会具有高度独立性,其中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成员的约56%[147] - 公司提名委员会在2023年的工作中主要关注董事会的架构、多元化概况和才识组合,以及提名合适的董事候选人[194] - 公司将根据多项因素考虑提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候选人,包括新观点、才识和知识,以提高董事会的整体能力和观点[200]
长实集团(01113)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1 16:37
公司业绩 - 2023年度持续业务股东应占溢利为173.4亿港元,较上年度减少10.2%[1] - 2023年度末期股息为每股1.62港元,全年股息为每股2.05港元,较上年度分别减少12.4%和 10.1%[1] - 集团完成收购Civitas Social Housing PLC,扩展投资物业组合[4] - 集团2023年物业发展规模减少,导致物业销售收益较2022年有所减幅[6] - 集团物业租金收益与2022年相若,但商场租赁市场仍受压[8] - 集团酒店及服务套房业务全年整体收益较2022年明显增长[9] - Greene King 2023年总销售收入及收益均较2022年增长[10] 公司战略 - 公司根据气候相关财务披露工作小组(TCFD)建议,加强气候相关事宜披露[15] - 公司设定2023年承诺,履行符合科学基础目标倡议所设定的净零碳排放标准[15] - Civitas资产组合通过社会保健物业基金实施优化计划,增加支持房屋供应以改善市场需求[16] - 集团正在评估有关再生土壤管理项目,为碳中和做出实际贡献[17] 市场展望 - 全球经济增长受限于通货膨胀高企、高息环境持续、国际地缘政治风险等挑战[19] - 内地2023年经济实质增长为5.2%,中央将继续推动高质量持续发展[20] - 香港2023年全年生产总值按年上升3.2%,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稳固[21] - 本地楼市长期发展受到支持,政府宣布撤销所有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22] 财务状况 - 集团拥有低资本负债比率、充裕流动资金、稳健财政,具备稳守利攻的优势[23] - 集团负债净额与总资本净额比率约为3%[25] - 集团持续获得标准普尔和穆迪的信贷评级为"A / 稳定"和"A2稳定"[25]
长实集团(01113)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8-17 16:30
财务业绩 - 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计的持续业务股东应占利润为103.1亿港元,每股利润为2.88港元,较去年同期持续业务每股利润减少4.0%[8] - 董事会宣布派发2023年度中期股息每股港币0.43元,将于2023年9月14日派发[9] - 集团在全球營商環境持續嚴峻之際,展現其堅韌實力,地產行業受市場環境挑战影响,2023年上半年度业绩整体符合预期[10] - 集团在2023年上半年度录得较去年同期较少的香港及内地物业销售收益,采取货如轮转策略,应对市场挑战[11] - 集团物业租赁收入在2023年上半年受市场放缓影响而下降,但对甲级商厦租赁前景持乐观态度[14] - 集团酒店及服务套房业务在2023年上半年整体收入增幅,通过优化房间组合吸引更多本地客源[17] - 集团英式酒馆业务在2023年第一季受天气和国家铁路工业行动影响,第二季业务环境改善,收入增长但利润下降[18] - 集团基建及实用资产业务在高利率环境下表现稳健,CK William集团、Reliance Home Comfort和ista为收入贡献[19] - 集团财务稳健,将继续抓住市场机遇,投资稳健资产组合,为股东争取长远价值,财务状况获得标普和穆迪信贷评级[26] - 香港地区上半年度物业销售收入为82.46亿港币,较去年同期20.4亿港币有所下降[34] - 香港地区上半年度收益为35.3亿港币,较去年同期80.54亿港币有所下降[34] - 香港地区上半年度物业租赁收入为28.62亿港币,较去年同期29.93亿港币略有下降[38] - 香港地区上半年度收益为23.16亿港币,较去年同期24.26亿港币略有下降[40] 公司发展 - 集团向英国上市机构Civitas Social Housing PLC提出收购,体现集团相关政策[10] - 集团已于2023年7月13日终止出售香港西半山21 BORRETT ROAD未出售单位的发展商权益协议[12] - 集团通过现金全面收购英国上市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Civitas,已开始必要程序并将在下半年提供即时租金收入[15] - 集团拥有约7600万平方英尺的可开发土地储备,其中800万平方英尺位于香港[37] - 集团投资物业主要位于香港,包括中环的长江集团中心、尖沙咀的1881 Heritage等[39] - 集团多个项目的预售在进行中,包括香港飞扬第1期和第2期、上海御沁园等[35] - 集团已终止出售Bristow Investments Limited的协议,被没收的买家订金将在下半年入账[36] - 集团已终止与ORIC-Borrett Limited就出售Aim Clever Holdings Limited的协议,订金已被没收[33] - 长江集团中心二期为一幢重建发展的超甲级写字楼物业,预计将于年底前后落成[40] - 集团持有约1,710万平方呎的投资物业,按专业估值,公平值增加26亿9,000万港元,其中包括重建中的长江集团中心二期[41] - 集团提出建议收购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Civitas Social Housing PLC,已购入超过96%的Civitas已发行股份[42] 公司治理 - 公司股份结构中,Li Ka-Shing Unity Trustee Company Limited(TUT1)持有1,171,881,779股公司股份,占比32.61%[86] - 公司股东中,李嘉诚基金会持有366,195,098股公司股份,占比10.19%[95] - 公司股东中,李嘉诚持有1,328,696,745股公司股份,占比47.17%[95] - 公司秉持良好企业治理原则,重视高质量董事会和健全内部监控[101][102] - 董事会主席和董事总经理由同一人担任,所有重大决定经过仔细商议后作出[103][106] - 公司致力于高水平企业治理和道德标准,采纳反欺诈、反贿赂、反洗钱政策等措施[104][111] - 公司已制定董事证券交易标准守则,董事已确认遵守相关规定[110] - 公司设立内部审计机制,持续评估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系统的有效性[112][113] - 審核委員會负责监督公司的财务报告系统、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系统[114] - 薪酬委员会负责提出董事和高级管理层的薪酬政策建议[115] - 提名委员会由独立非执行董事主席柏圣文先生领导,负责审查董事会结构、多样性概况和独立性,并向董事会提出董事任命建议[116] -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由副董事总经理叶德銓先生领导,监督公司可持续发展举措的管理,并向董事会提供意见[117] - 公司股东通讯政策已登载于公司网站,定期检讨以确保执行和效果[118] - 公司与股东和投资者保持不同的沟通渠道,包括邮寄公司通讯、股东大会上发表意见、公司网站提供最新信息等[
长实集团(01113)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03 16:30
财务表现 - 集团上半年度持续业务股东应佔溢利为103.3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0%[3] - 集团上半年每股溢利为2.88港元,较去年同期持续业务每股溢利3.00港元减少4.0%,较去年同期股東應佔每股溢利3.55港元减少18.9%[3] - 集团宣布派发2023年度中期股息每股0.43港元,与去年同期持平[4] - 集团收入为246.05亿港元,同比下降31.1%[55] - 股东应佔溢利为103.31亿港元,每股溢利为2.88港元[55] - 宣布派发2023年度中期股息每股0.43港元[54] - 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化产生收益26.9亿港元[55] - 攤佔合營企業之溢利13.21亿港元[55] - 集团营运成本包括物业及有关成本50.37亿港元、薪金及有关支出50.5亿港元、利息及其他融资成本5.99亿港元[55] - 金融工具亏损181.43亿港元[55] - 集团税项为18.67亿港元[55] - 期内溢利为105.01亿港元[55] 业务表现 - 集团香港及内地物业销售收益相对于去年同期有所减少[6] - 集团酒店及服务套房业务收益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9] - 集团英式酒馆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但收益有所减少[10] - 集团基建及实用资产业务收益贡献与去年同期相若[11] - 集团总收入为365.16亿港元,其中物业销售收入82.46亿港元,物业租赁收入28.62亿港元,酒店及服务套房业务收入19.50亿港元[58] - 集团各主要业务的收益贡献为物业销售35.30亿港元、物业租赁23.16亿港元、酒店及服务套房业务6.37亿港元、物业及项目管理1.98亿港元、英式酒馆业务5.86亿港元、基建及实用资产业务40.08亿港元[59] 资产负债情况 - 集团中期结算日之负债净额与总资本净额比率约为1.4%[2] - 集团拥有可开发土地储备约7,600万平方呎,其中香港800万平方呎,内地6,400万平方呎,海外400万平方呎[23] - 集团持有约1,710万平方呎的投资物业组合,主要位于香港[26][27] - 集团资产净值为3,973.27亿港元,其中股东权益为3,834.28亿港元[57] - 集团流动资产净值为1,440.75亿港元[57] - 集团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为494亿港元,还款期攤分13年,其中1年內到期92亿港元,2至5年內到期310亿港元,5年後到期92亿港元[41] - 集团借款40%為港幣或美元,60%為其他貨幣如澳元、英鎊及人民幣,以配合海外投資及業務[42] - 應付賬款總額為3,659百萬港元,較2022年12月31日的14,207百萬港元大幅下降[63] - 一個月內的應付賬款為3,579百萬港元,占總額的97.8%[63] - 二至三個月的應付賬款為30百萬港元,占總額的0.8%[63] - 三個月以上的應付賬款為50百萬港元,占總額的1.4%[63] 投资活动 - 集团已于2023年7月13日终止出售香港西半山21 BORRETT ROAD未出售单位的发展商权益协议[7] - 集团以现金全面收购英国上市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Civitas,将于下半年度为集团带来即时租金收入[8] - 集团成功收购Civitas可扩大集团投资物业组合,并为集团溢利提供即时租金收益[28] - 集团持有上市房地產投資信託的權益包括匯賢產業信託33.7%、置富產業信託26.3%和泓富產業信託18.1%[40] - 集团於期內回購31,100,000股股份,並注銷12,519,000股股份[61] 企业社会责任 - 集团重视持续推动企业价值及融入革新创意以取得长远增长[1] - 集团承诺以具成本效益方式将绿色愿景融入建筑项目,并推动节约举措[1] - 集团在英国发展社会房屋的良好往绩,将因近期私有化Civitas为弱势群体提供专业支援社会房屋的能力而更丰富[1] - 集团深信员工贡献有助推动业务发展,亦致力成为员工心目中的好雇主[1] - 集团期内在亚太区房地产大奖中共获六项大奖[1] - 集团旗下物业管理公司获颁16项职业健康大奖,表彰其在工作场所推广身心健康的目标[1] 其他 - 集团将继续投资持续壮大可带来稳定经常收入的稳健资产组合,为股东争取长远价值[2] - 集团获标准普尔及穆迪各自持续给予"A/稳定"及"A2 稳定"之信贷评级,反映集团财务稳健[2] - 集团将继续把握市场机遇,坐拥灵活选择之投资优势,物色新机遇,以应对挑战[2] - 内地上海的大都会海逸酒店及大都会海逸公寓近期落成开业,但尚未能为集团带来盈利收益[30] - 高通胀令英式酒馆业务的食物、劳工及能源等成本上升,对行业构成挑战[33] - 集团管理的已落成物业约2.68亿平方呎,预期会随着未来物业发展项目陆续落成而平稳增长[32] - 集团將致力為管理的物業提供優質服務[32] - 集团於中期結算日僱用約55,000名員工,相關僱員成本約61億港元[45] - 採用於2023年1月1日起生效的新修訂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對集團業績及財務狀況無重大影響[63] - 本未經審核中期財務報表已由審核委員會審閱[64]
长实集团(01113)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17 17:15
财务表现 - 长江实业集团2022年总收入为563.41亿港币,较2021年略有下降[3] - 集团股东应占溢利为21.68亿港币,与2021年基本持平[3] - 长江实业集团2022年固定资产为702.67亿港币,较2021年有所下降[3] - 集团每股股息为2.28港元,较2021年有所增加[3] - 长江实业集团2022年股东应占溢利为21,683百万港元,每股溢利为5.98港元,较上年增长3.6%[9] - 董事会建议2022年度末期股息每股1.85港元,全年股息每股2.28港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4%和3.6%[9] 企业荣誉 - 集团主席李泽钜先生获授意大利之星最高将领勋章[6] - 集团获得多个企业品牌大奖,包括意大利之星最高将领勋章、企业品牌顯卓大奖2022等[6] - 集团获得新城广播有限公司颁发的香港回归25周年企业贡献大奖(地产商)[6] - 集团获得新加坡BCI Asia Awards的2022年十大地产发展商奖项[6] - 集团获得信报财经新闻颁发的企业品牌显卓大奖2022-显卓多元地产业务大奖[7] 业务发展 - 集团在2022年通过出售飞机资产投资和变现个别投资项目,持续为股东增值,展现韧力和灵活应对市场变化[11] - 集团在2022年推售上海临湖住宅项目湖畔天下,市场反应热烈,同时在英国英式酒馆业务方面表现稳健,整体收益有显著增幅[12] - 集团在2022年完成出售上海世纪盛荟广场,带来收益贡献,但受整体楼市情况影响,内地物业销售收益较去年减少[14] - 集团租务收入较2021年减少,部分原因为出售英国伦敦5 Broadgate物业[15] - 集团将继续物色高质投资物业,优化租赁物业组合,进一步稳固收入[15] 资产交易 - 长江实业集团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出售英国伦敦5 Broadgate甲级写字楼商用物业,交易金额为现金7亿2,917万英镑[23] - 长江实业集团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出售新加坡實龍崗路上段988號的新加坡物业,代价为8,800万新加坡元[24] - 长江实业集团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与置富产业信托间接全资附属公司签订协议,出售新加坡物业总代价约为24亿4,100万美元[24]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对可持续发展负有最终责任,成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监督措施的管理[88] - 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高级经理謝俊偉于2009年1月加入公司,拥有内部核数经理的职位[70] - 长江实业集团的首席经理周偉強于1994年11月加入公司,拥有超过43年的審计经验[70] - 长江实业集团的高级經理吳國良于2007年10月加入公司,拥有超过29年的車场管理经验[70] - 长江实业集团的副首席经理张錦香于2002年12月加入公司,拥有超过31年的法律事务经验[70] - 长江实业集团的首席经理郭子威于1989年5月加入公司,拥有超过34年的物业销售经验[70]
长实集团(01113)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16 16:38
股东应占溢利与每股溢利情况 - 2022年股东应占溢利为216.83亿港元,2021年为212.41亿港元,每股溢利为5.98港元,较上年度增加3.6%[2][3] - 2022年股东应占溢利为2.1683亿港元,2021年为2.1241亿港元,同比增长2.08%[63] - 2022年每股溢利为5.98港元,2021年为5.77港元,同比增长3.64%[63] - 2022年股东应占溢利为216.83亿港元,2021年为212.41亿港元[67] 股息派发情况 - 2022年度末期股息每股1.85港元,2022全年合共派息每股2.28港元,较2021年全年每股派息2.20港元增加3.6%[2][4] - 2022年已派发及拟派股息共8208万港元,2021年为8015万港元,同比增长2.41%[63] 土地与项目投资情况 - 2021及2022年度公司斥资超300亿港元投得4幅政府地皮及两个重建发展项目[6] - 2022年3月公司全资附属公司投得九龙土瓜湾四个重建项目,地盘总面积约58,534平方呎,可建楼面总面积约526,807平方呎[17] - 2022年10月公司全资附属公司投得新界屯门土地,地盘面积约362,883平方呎,可建楼面面积约1,306,380平方呎[20] 物业出售情况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完成出售上海世纪盛荟广场,受整体楼市影响内地物业销售收益较2021年减少[6] - 2022年3月公司完成出售英国伦敦5 Broadgate物业权益,租务收益较2021年减少[7] - 2022年公司完成出售飞机资产投资,变现个别投资项目[5] - 2022年公司出售新加坡Stars of Kovan若干零售及停车场单位,签署协议出售港岛西半山住宅项目余下单位发展商权益[6] - 2022年3月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出售英国伦敦5 Broadgate甲级写字楼商用物业,代价为7亿2,917万英镑(约74亿6,670万港元)[17] - 2022年4月公司完成飞机出售交易,总代价分别约为24亿4,100万美元(约189亿2,100万港元)和18亿4,000万美元(约142亿5,800万港元)[17] - 2022年8 - 9月公司出售新加坡物业,代价为8,800万新加坡元(约5亿100万港元)[20] - 2022年9月公司订立Borrett买卖协议,出售目标公司股份及贷款,代价为20,766,186,000港元(待调整)[20] - 2022年12月,集团出售Northumbrian Water JV 9%股东权益,确认出售收益6.06亿港元[43] - 2022年4月,集团完成出售飞机资产投资,终止飞机租赁业务,税后溢利20.56亿港元,含出售获利14.68亿港元[46] 业务收益情况 - 公司旗下部分酒店2022年参与作为指定检疫酒店,酒店及服务套房业务整体收益较2021年显著提升[8] - 2022年Greene King英式酒馆业务录得8.35亿港元收益贡献,较2021年明显改善[9] - 2022年CK William集团、Reliance Home Comfort及ista收益贡献分别为14.19亿、14.08亿及11.79亿港元,其他基建及实用资产项目共提供34.8亿港元收益贡献,较2021年增加[10]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 公司计划于2030年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水电消耗及废纸,旗下Greene King承诺204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现有基建及实用资产个别业务或投资致力于2027 - 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11] 评级情况 - 公司2022年环境、社会及管治获MSCI「A」评级,长沙湾爱海颂及将军澳Sea to Sky获绿建环评新建建筑「最终金级」,多项物业获绿建环评既有建筑「优秀」评级[11] - 标准普尔及穆迪分别给予公司「A/稳定」及「A2稳定」的信贷评级[12] 经济与楼市情况 - 2022年香港生产总值持续收缩,2023年本地经济料将稳定增长,本地楼市受加息影响受压,但刚性需求不变[12] 现金与借贷情况 - 年终结算日,公司扣除借贷后持有现金净额约港币126亿元[12] - 年终结算日,集团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为486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减少479亿港元;1年内到期借款为25亿港元,2至5年内到期借款为369亿港元,5年后到期借款为92亿港元[47] - 计入2022年12月31日银行结存及定期存款612亿港元,集团年终结算日持有净现金盈余126亿港元[47] - 年终结算日,集团借款40%为港币或美元,60%为其他货币[48] 物业抵押与担保情况 - 年终结算日,38.25亿港元(2021年为61.59亿港元)物业为物业发展及投资银行借款作抵押;245.26亿港元(2021年为327.54亿港元)物业为英式酒馆业务其他借款作抵押[49] - 年终结算日,集团提供酒店项目地主可摊分收入担保达4.74亿港元(2021年为4.9亿港元);银行向集团内地发展项目物业买家提供有抵押贷款担保达8.22亿港元(2021年为15.28亿港元)[50] 物业完成情况 - 2022年完成物业包括名日.九肚山(楼面积244,084平方呎,权益100%)、海逸豪庭第G1b / G2a第4区(楼面积932,186平方呎,权益99.8%)等[15] - 预计2023年完成物业包括波老道项目第2期(楼面积149,123平方呎,权益100%)、LYOS(楼面积138,876平方呎,权益100%)等[16] KKR投资事项 - 2022年7月KKR投资事项订立购股协议,总代价为8亿6,700万英镑(约80亿7,280万港元),完成后KKR持有NWG及NSL各25%已发行股本[18] - KKR投资事项完成后,公司、长江基建集团、电能实业集团及长和集团(不包括长江基建集团)在NWG及NSL的总经济收益分别为27%、39%、6%及3%[19] 股份回购情况 - 2022年5 - 12月公司以2,470,484,493.05港元回购49,342,500股股份并注销[2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以总代价24.7048449305亿港元于联交所回购4934.25万股股份并注销,2022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总数为36.05190333亿股[54] - 公司以24.7亿港元回购4934.25万股股份,注销3839.35万股,年终结算日后注销1094.9万股[69] 各业务线收入与收益数据 - 2022年物业销售收入为257.56亿港元,2021年为377.98亿港元,其中香港2022年为145.11亿港元,2021年为157.24亿港元;内地2022年为99.16亿港元,2021年为217.22亿港元;海外2022年为13.29亿港元,2021年为3.52亿港元[23][24] - 2022年收益为103.39亿港元,2021年为181.46亿港元,其中香港2022年为63.74亿港元,2021年为69.95亿港元;内地2022年为37.99亿港元,2021年为111.41亿港元;海外2022年为1.66亿港元,2021年为0.1亿港元[25] - 2022年底已签订合约但未确认物业销售总额为148.86亿港元,其中2023年确认94.25亿港元,2023年后确认54.61亿港元[26] - 2022年物业租务收入为58.43亿港元,2021年为66.93亿港元,较去年减少8.5亿港元,其中零售2022年为22.04亿港元,2021年为26.18亿港元;写字楼2022年为21.48亿港元,2021年为26.44亿港元;工业2022年为7.57亿港元,2021年为7.27亿港元;其他2022年为7.34亿港元,2021年为7.04亿港元[28][29] - 2022年物业租务收益为46.9亿港元,2021年为56.61亿港元,较去年减少9.71亿港元,其中香港2022年为39.23亿港元,2021年为43.52亿港元;内地2022年为3.71亿港元,2021年为5.71亿港元;海外2022年为3.96亿港元,2021年为7.38亿港元[30][31] - 2022年酒店及服务套房业务收入为32.28亿港元,2021年为27.11亿港元,较去年增加5.17亿港元,酒店平均入住率从2021年的37%上升至58%,服务套房平均入住率维持约90%[34] - 2022年酒店及服务套房业务收益为5.67亿港元,2021年为3.99亿港元[34] - 2022年香港地区业务收入7.64亿港元,2021年为4.82亿港元;内地业务亏损1.97亿港元,2021年亏损0.83亿港元[35] - 2022年物业及项目管理收入8.96亿港元,2021年为8.88亿港元[36] - 2022年收益3.62亿港元,2021年为3.55亿港元;年终结算日管理已落成物业约2.66亿平方呎[37] - 2022年英式酒馆业务收入209.39亿港元,2021年为142.84亿港元;扣除资产减值后溢利收益8.35亿港元,2021年经营亏损0.55亿港元[38] - 2022年集团摊占合营企业收入22.889亿港元,2021年为20.867亿港元;溢利收益74.86亿港元,2021年为69.34亿港元[42] - 2022年集团收入为5.6341亿港元,2021年为6.2094亿港元,同比下降9.26%[63] - 2022年年度溢利为2.1963亿港元,2021年为2.1943亿港元,同比增长0.09%[63][64] - 2022年全面收益总额为1.8805亿港元,2021年为2.7014亿港元,同比下降30.39%[64] - 2022年资产净值为39.3707亿港元,2021年为38.6275亿港元,同比增长1.92%[65] - 2022年物业销售业务收入为2.5756亿港元,2021年为3.7798亿港元,同比下降31.86%[66] - 2022年英式酒馆业务收入为2.0939亿港元,2021年为1.4284亿港元,同比增长46.60%[66] - 2022年香港地区收入为2.2759亿港元,2021年为2.3805亿港元,同比下降4.39%[66] - 2022年物业销售、物业租务等业务集团及合营企业总额收益为242.79亿港元,2021年为314.4亿港元[67] - 2022年银行及其他借款融资成本集团及合营企业总额为33.7亿港元,2021年为28.04亿港元[67] - 2022年除税前溢利扣除的利息及其他融资成本为9.91亿港元,2021年为9.68亿港元[68] - 2022年税项为28.6亿港元,2021年为85.33亿港元[69] 物业储备情况 - 年终结算日公司拥有可开发土地储备约7500万平方呎,其中香港700万平方呎、内地6400万平方呎、海外400万平方呎[27] - 年终结算日公司持有约1710万平方呎投资物业组合,其中香港1310万平方呎、内地190万平方呎、海外210万平方呎[31][32] 投资物业公平值情况 - 2022年投资物业公平值增加9.67亿港元,2021年为15.13亿港元,采用4% - 8%的资本化比率计算[32] 合营企业权益情况 - 集团持有基建及实用资产业务多个合营企业权益,如CK William JV权益40%、CKP (Canada) JV权益75%等[40] 现金分派情况 - 2021年购入投资附属公司,2022年从该等投资收取现金分派9.88亿港元[44] 信托权益情况 - 集团持有汇贤产业信托33.5%权益、置富产业信托26.5%权益、泓富产业信托18.2%权益[45] 票据赎回情况 - 公司于2022年赎回2022年8月到期的港币票据14.5亿港元,提早赎回英镑票据9700万英镑及1.83亿英镑[47] - 2022年1月10日和3月31日,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CKAUK分两次赎回8.5亿英镑无抵押固定利率票据;2022年8月25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CPFM赎回14.5亿港元票据[52] - 2022年9月28日,公司间接附属公司SIP赎回9670万英镑票据;2022年12月15日,公司间接附属公司GKF赎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