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实集团(01113)

搜索文档
李嘉诚旗下长实(01113)卷入“战鼓”行动 安达臣道首置盘涉贪腐造假被查
智通财经网· 2025-05-23 15:45
事件概述 - 长实集团旗下观塘安达臣道住宅项目因涉嫌钢筋工程偷工减料被香港廉政公署调查,项目涉及6座大厦共2926个住宅单位,其中1000个以市价八折出售[1] - 项目由长实集团在2020年5月以49.5亿港元投得,平均呎价为4.546港元[1] - 香港廉政公署行动代号为"战鼓",已拘捕10名涉嫌行贿受贿人员[2] 违规细节 - 分判商涉嫌通过行贿工程监督人员换取对钢筋工程的宽松监管,未按批准图则施工[1] - 违规行为涉及钢筋数量、间距、粗细及位置等多方面,且6座大厦均存在与图则严重不符的情况[2] - 分判商存在减少钢筋材料使用和扎铁工人数量的现象[2] 项目情况 - 项目为香港首置盘,原计划提供2926个住宅单位[1] - 经评估大楼整体结构无危险,但需采取补救措施[2] - 公司回应称高度关注案件,支持廉署行动,正与香港房屋署商讨后续处理[2]
李嘉诚急了!七折抛售北京房产,意欲何为?
搜狐财经· 2025-05-13 12:28
资产出售动态 - 长江实业旗下北京豪宅项目"御翠园"均价从9.07-9.97万元/平方米骤降至7万元/平方米,部分房源总价降至980万元,较开盘价降幅达30% [3] - 公司同步推出补偿方案:按固定单价补贴老业主装修费用,或直接提供90-100万元差价补偿 [5] - 同期传出长和集团计划打包出售全球43个港口资产,形成固定资产集中处置态势 [1] 项目开发策略 - 御翠园地块2001年以1750元/平方米获取,开发周期长达23年,期间北京房价上涨50倍至9-10万元/平方米 [9] - 采用分批开发策略规避土地闲置政策,第一批开发耗时数年后再启动第二批开发 [11] 资产配置调整 - 2023年将长和集团注册地迁至开曼群岛,同期持续出售北京、上海核心地产项目 [13] - 海外资产规模显著增长,尤其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形成重点布局 [13] 市场环境矛盾 - 4月底重要会议明确房地产维稳政策导向,但公司在政策出台后立即执行大幅降价 [7] - 售楼处称降价系短期清盘行为,6月交房后将恢复原价,但内部人士透露此为战略性销售决策 [5] 资金状况推测 - 公司否认资金链问题,5月10日高层公开出席娱乐活动显示运营状态正常 [15] - 御翠园项目内部评估回报已超预期,降价销售符合资产处置逻辑 [5]
金十期货5月13日讯,据马来西亚独立检验机构AmSpec,马来西亚5月1-10日棕榈油出口量为302908吨,较上月同期出口的301113吨减少0.6%。
快讯· 2025-05-13 12:05
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数据 - 马来西亚5月1-10日棕榈油出口量为302908吨 [1] - 较上月同期出口的301113吨减少0.6% [1]
成都南城都汇超5000套房待售三方博弈何时解?
证券时报· 2025-05-13 01:50
项目背景与现状 - 南城都汇项目为和记黄埔2004年以21.35亿元竞得的成都高新区地王项目,楼面地价1030元/平方米,规划为8期开发的千亩超级大盘 [1][2] - 截至发稿时,项目仍有超5000套住宅待售,第7、8期虽已封顶但多年未上市销售 [1][3] - 项目公司舜鸿地产(原和黄成都)目前拖欠成都高新区税务局税金及滞纳金27.9亿元(含土地增值税19.15亿元、所得税1.01亿元及滞纳金7.7亿元),另拖欠政府配套建设资金1-2亿元,合计欠款约29亿元 [4][5][7] 股权变更与债务纠纷 - 2020年7月长实集团以78.47亿港元(10.12亿美元)将项目转让给禹洲集团(持股50%)与成都瑞卓(持股50%)合资的RZ公司,溢价38亿港元 [2] - 长实集团提供3.43亿美元卖方贷款,因项目滞销导致流动性枯竭,截至2023年8月本息合计达29亿元未偿还,德勤事务所作为接管人介入 [7][8] - 禹洲集团与成都瑞卓合作破裂:2021年11月爆发"抢公章"事件,禹洲被指控撬保险柜转移9亿元资金,引发467起司法案件(涉案金额38.16亿元),舜鸿地产成为失信被执行人(被执行25.9亿元) [10][11] 财务与运营危机 - 舜鸿地产2024年4月起因诉讼、查封及股权争议全面停工,预计持续至2025年6月30日 [3] - 欠税滞纳天数达302-1158天,成都高新区税务局自2022年起多次约谈但未获清偿 [5][6] - 禹洲集团自身财务状况恶化: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54.8%至97.16亿元,净亏损扩大至119.7亿元,股价跌至0.06港元/股 [9] 行业影响 - 项目开发周期长达20年,采用"捂盘惜售"策略导致存量积压,反映部分房企囤地模式失效 [1][2] - 三方股东(长实、禹洲、成都瑞卓)控制权争夺导致项目瘫痪,凸显合资开发中的治理风险 [8][10] - 拖欠供应商款项(含物业、工程、经纪等)及政府税费,形成连锁债务危机 [11]
李嘉诚北京顶豪楼盘价大跳水,业主领百万“封口费”?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5-12 20:47
北京御翠园项目降价促销 - 御翠园项目近期推售新一批房源,部分高层房源均价降至7万元/平方米,总价最低980万元起,较去年开盘价格下降近百万 [1] - 按照此前9.07万元至9.97万元/平方米的备案价,此次售价每平方米下降近2万元-2.9万元,相当于较备案价最高价格打了7折 [1] - 开发商为补偿去年高价购房的老业主,提供两种补偿方案,其中"补差价"方案按照不同户型给予80万到100万元价格不等的补贴 [1][4] 长实集团项目开发背景 - 御翠园项目开发周期超过20年,一期项目逸翠园2005年开盘,二期御翠园2024年才开盘入市 [2] - 项目地块由和记黄埔2001年以7亿元价格拿下,楼面价仅1750元/平方米 [2] - 当前销售备案价相比地价上涨了五十多倍,即使打7折利润率仍然丰厚 [2] 房地产行业现状 - 招商蛇口一季度毛利率为11.76%,同比下降2.74个百分点;保利发展毛利率16.12%,同比下降2.52个百分点;万科毛利率仅6.1% [3] - 朝阳区中建璞园项目也在五一期间推出特价房源,93平米三居室优惠后价格较原价便宜100万元左右 [3] - 中金公司认为"市场量价下行最快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高盛评价"中国房地产企稳反弹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3] 行业影响分析 - 房地产ETF(159768)走势明显弱于沪深300指数和科技板块 [4] - 御翠园的补偿方案被媒体称为"封口费",可能对其他房企形成压力 [4] - 该补偿行为引发行业连锁反应:其他房企面临是否跟进降价及是否补偿老业主的两难选择 [4]
李嘉诚,加速甩货了
商业洞察· 2025-05-11 13:03
李嘉诚家族资产处置动态 - 长和计划将全球23国43个港口资产以1363亿对价出售给贝莱德集团[2][3] - 交易包含巴拿马运河两端关键港口资产引发地缘政治敏感度上升[4] - 北京御翠园项目成为家族在京唯一在售豪宅,备案价9-10万/平米[8][14] 北京御翠园项目分析 - 项目地块2001年以7亿成本获取,楼面价不足1600元/平米[9] - 开发周期长达24年,2023年7月获预售许可推出473套房源[13][29] - 实际成交均价不足8万/平米,较备案价最高打八折[21][22] - 最新售价下调至7万/平米,相当于备案价七折[23] 销售策略与市场反应 - 开盘一年去化率不足25%,网签112套[21] - 针对早期业主推出装修补偿或80-100万差价补贴方案[25] - 周边竞品北京宸园成交价达11万/平米,形成价格倒挂[17][18] 商业逻辑与行业模式 - 囤地捂盘策略使地价增值超40倍[31][33] - 区别于高周转模式,通过土地增值获取超额收益[34] - 当前加速出货反映对后市判断变化[36][37] 李嘉诚投资哲学 - 强调资本安全优先于增值[39] - 注重商业周期判断与时机把握[38] - 新事物5%渗透率阶段为最佳进入时机[39]
长实集团(01113)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5 17:10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 - 2024年集团收入为455.29亿港元,摊占合营企业之收入为260.56亿港元,总额为715.85亿港元,股东应占溢利为136.57亿港元[7] - 2024年固定资产为702.09亿港元,投资物业为1507.08亿港元,合营企业为789.98亿港元,联营公司为69.99亿港元,其他非流动资产为189.50亿港元,流动资产净值为1345.85亿港元[8] - 2024年非流动负债为602.49亿港元,资产净值为4002.00亿港元,股东权益为3876.75亿港元,永久资本证券为79.29亿港元,非控股股东权益为45.96亿港元,权益总额为4002.00亿港元[8] - 2024年每股账面价值为110.77港元,每股溢利为3.89港元,每股股息为1.74港元,中期股息为0.39港元,末期股息为1.35港元[8] - 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为136.57亿港元,2023年为173.40亿港元,同比减少20.0%[35][36][38] - 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1.35港元,2023年为1.62港元,同比减少16.7%;2024年全年股息每股1.74港元,2023年为2.05港元,同比减少15.1%[35][37] 集团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 - 物业销售业务 - 2024年物业销售业务收入较2023年有减幅,但仍有收益[40] - 2024年已确认物业销售收入为99.62亿港元(2023年为131.53亿港元)[54] - 2024年收益为22.09亿港元(2023年为44.75亿港元)[54] - 2024年香港物业销售收入57.18亿港元,内地32.35亿港元,海外10.09亿港元[54] - 2024年香港收益16.09亿港元,内地3.54亿港元,海外2.46亿港元[54] - 2024年12月31日,已签合约未确认物业销售总额317.41亿港元,其中2025年确认264.22亿港元,2025年后确认53.19亿港元[57] 集团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 - 物业租赁业务 - 2024年物业租赁业务收入及收益温和增长,Civitas投资组合收益抵减香港市场挑战[41] - 2024年物业租务收入61.35亿港元(2023年59.09亿港元),收益47.2亿港元(2023年46.35亿港元)[58] - 2024年终结算日,集团持有约2240万平方呎投资物业组合,投资物业公平值增加13.49亿港元(2023年32.38亿港元)[59] 集团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 - 酒店及服务套房业务 - 2024年酒店及服务套房业务收入与收益均录得增幅[42] - 2024年酒店及服务套房业务收入43.9亿港元(2023年43.83亿港元),收益16.51亿港元(2023年15.25亿港元),酒店和服务套房平均入住率分别为82%(2023年79%)、91%(2023年90%)[61] 集团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 - 英式酒馆业务 - 2024年英式酒馆业务Greene King收入增长,但收益因成本和减值亏损减少[43] - 英式酒馆业务本年度收入为244.25亿港元,较去年增加12.08亿港元,溢利收益为5.39亿港元,较去年减少4.58亿港元[63] 集团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 - 基建及实用资产业务 - 2024年基建及实用资产业务收入及收益较2023年录得增幅,完成多项收购[44] - 基建及实用资产业务中,公司持有多个合营企业权益,如CK William JV权益为40%、CKP (Canada) JV权益为75%等[64] - 本年度集团摊占合营企业收入为257.61亿港元,较去年增加22.41亿港元,溢利收益为83.63亿港元,较去年增加5.9亿港元[65] - CK William JV以约30.49亿港元收购北爱尔兰配气网络运营商,以约34.04亿港元收购英国陆上风电资产组合[65] - UK Power Networks JV以约8.59亿港元收购英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资产组合运营商[66] 集团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 - 物业及项目管理业务 - 2024年物业及项目管理收入9.12亿港元(2023年9亿港元),收益3.61亿港元(2023年3.59亿港元)[62] - 年终结算日,集团为约2.54亿平方呎已落成物业提供管理服务[62] 集团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 - 信托业务 - 公司持有汇贤产业信托34.9%权益、置富产业信托25.9%权益、泓富产业信托17.8%权益[68] - 公司摊占汇贤产业信托净溢利4800万港元,较去年减少700万港元,收取分派1000万港元,较去年减少1.42亿港元[68] - 公司收取置富产业信托及泓富产业信托分派2.26亿港元,较去年减少4400万港元,投资公平值减少5.51亿港元,较去年减少3.39亿港元[68] 集团社会责任与荣誉 - 集团旗下物业参与“地球一小时2024”活动[13] - 长江集团171家成员公司连续21年成为最多获“商界展关怀”殊荣的企业集团[20] - 长江集团第25年蝉联香港公益金三大最高筹款机构之一,为2023/2024年度最高筹款机构第二名[25] - 集团获《资本杂志》《信报财经新闻》《东周刊》《am730》及亚洲公关、《明报》等颁发多个奖项[21][25][32] - 2024年集团在可持续发展与环保范畴屡获绿色建筑认证及奖项[151] - 长江集团中心取得绿建环评综合评估计划最终铂金级评级及LEED运营与保养认证铂金级证书[151] - 长江集团中心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获认证为香港绿色机构[151] - 长江集团中心二期获发绿建环评暂定铂金级证书[151] - 启德海滨区综合发展项目获绿建环评暂定铂金级证书[151] - 屈臣氏中心取得LEED「v4.1版本运营与维护:既有建筑」金级证书[151] - 2024年英国Greene King管理的英式酒馆超500次例行检查中监管机构未采取执法行动[158] - 英国Greene King管理的英式酒馆食品卫生评级平均得分4.93分(评分范围0 - 5)创历史新高[158] - 集团年度内捐款约800万港元给不同慈善机构[200] 集团投资与收购 - 2024年集团对Phoenix Energy、Powerlink Renewable Assets及陆上风电场进行投资[46] - 2024年3月、5月、8月公司参与的合营企业分别收购Phoenix Energy、Powerlink Renewable Assets、英国陆上风电资产组合,总代价分别约3.12亿英镑(约30.49亿港元)、0.88亿英镑(约8.59亿港元)、3.29亿英镑(约34.4亿港元)[56] - 2024年10月,公司间接全資附屬公司参与的开放式基金收购德国26间护老房屋,总购买价约2.827亿欧元(约24.24亿港元);公司参与的合营企业收购西澳洲省超35万公顷农地的政府牧地租契及权益[56] 集团股份回购 - 2024年公司动用逾15亿港元回购4890.6万股股份[39] - 2024年3 - 7月,公司以15.45564825亿港元回购4890.6万股股份并注销[5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以15.45564825亿港元回购4890.6万股股份并注销[194][195] - 2024年3月回购1807万股,最高33.50港元/股,最低32.05港元/股,代价5.85050375亿港元[195] - 2024年4月回购1978.6万股,最高32.65港元/股,最低30.70港元/股,代价6.29767825亿港元[195] - 2024年6月回购1080万股,最高30.50港元/股,最低29.10港元/股,代价3.23476625亿港元[195] - 2024年7月回购25万股,最高29.10港元/股,最低29.05港元/股,代价727万港元[195] 集团负债与借款 - 公司赎回2024年4月到期港币票据37.9亿港元、2024年6月到期美元票据2.5亿美元,年终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为527亿港元,较去年减少22亿港元[69] - 年终公司净负债为166亿港元,负债净额与总资本净额比率约为4%,借款37%为港币/美元,63%为外币,约56%为浮息,44%为定息[69][70] - 用于物业发展及投资银行借款抵押的物业为64.14亿港元,2023年为94.2亿港元[71] - 用于英式酒馆业务其他借款抵押的物业为247.6亿港元,2023年为259.78亿港元[71] - 酒店项目地主可分摊收入为4.43亿港元,2023年为4.58亿港元[72] - 银行向集团内地发展项目物业买家提供的物业按揭贷款为4.39亿港元,2023年为6.46亿港元[72] 集团人员相关 - 集团雇佣约55000名员工[73] - 年度内相关雇员成本(不包括董事酬金)约为134.42亿港元[73] - 李泽钜60岁,主席兼董事总经理,1985年加入长江集团[77] - 甘庆林78岁,副董事总经理,1993年加入长江集团[78] - 叶德铨72岁,副主席,1993年加入长江集团[79] - 钟慎强73岁,执行董事,1978年加入长江集团[79] - 张英潮77岁,自2015年2月起出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84] - 洪小莲77岁,1972年3月加入长江集团,自2015年2月起出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85] - 罗弼士73岁,自2017年3月起出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86] - 柏圣文66岁,自2020年11月起出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87] - 郭李绮华82岁,自2022年5月起出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88] - 孙潘秀美83岁,自2022年5月起出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89] - 张英潮出任长江基建等多家上市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84] - 洪小莲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相关委员会委员等职[85] - 罗弼士曾为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及GEM上市委员会成员9年[86] - 柏圣文曾于英国外交部任职,担任多种职务[87] - 林少康61岁,2022年10月起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金融服务及资本市场业界经验超30年[90] - 李慧敏72岁,2023年12月起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委员[91] - 王䓪鸣72岁,2024年6月起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委员,2025年3月起任提名委员会委员[92] - 文嘉强67岁,1987年12月加入长江集团,会计等方面经验超44年[93] - 李树仁61岁,1987年10月加入长江集团,会计方面经验超42年[93] - 吴月芳76岁,1993年9月加入长江集团,会计及财政方面经验超52年[93] - 刘子豪44岁,2013年9月加入长江集团,会计及审计方面经验超22年[93] - 王玲41岁,2014年6月加入长江集团,会计及审计方面经验超19年[93] - 吴宝隆63岁,1993年11月加入长江集团,办公室行政管理方面经验超40年[96] - 池镇洁62岁,1991年12月加入长江集团,工料测量方面经验超36年[97] - 王琦61岁,1991年9月加入长江集团,业务发展经验超35年[100] - 李智健62岁,1998年8月加入长江集团,会计、酒店管理及物业发展经验超40年[101] - 张秀英63岁,2000年8月加入长江集团,会计经验超40年[101] - 邓锡伟65岁,1986年11月加入长江集团,项目管理经验超38年[102] - 杨逸芝64岁,1994年8月加入长江集团,持有财务学理学硕士等学位[104] - 林煜56岁,1998年6月加入长江集团,项目管理经验超31年[105] - 陈永辉58岁,2012年7月加入长江集团,物业租务经验超32年[105] - 谢建强55岁,2010年10月加入长江集团,法律事务经验超32年[106] - 余浩文49岁,2022年6月加入集团,法律事务经验超25年[106] - 俞子恩45岁,2014年12月加入长江集团,法律事务经验超20年[106] - 沈惠儀73岁,1989年9月加入公司,项目管理经验超43年[111] - 麦国强63岁,1994年1月加入公司,建筑工程管理经验超42年[111] - 班唐慧慈64岁,1999年3月加入公司,任企业事务总监[116] - 徐秀婉61岁,2005年8月加入公司,广告及市场传讯经验超35年[116] - 马励志57岁,1996年2月加入公司,业务管理经验逾35年[115] - 陈少雄52岁,2001年4月加入公司,楼宇品质管理经验超28年[110
中证港股通地产指数报1415.63点,前十大权重包含长实集团等
金融界· 2025-04-14 20:22
文章核心观点 介绍中证港股通地产指数的行情、编制规则、持仓情况及样本调整规则等信息 [1][2] 指数行情 - 4月14日中证港股通地产指数报1415.63点 [1] - 该指数近一个月下跌7.76%,近三个月上涨4.84%,年至今下跌1.11% [1] 指数编制 - 从港股通范围合资格证券中选取不超50家香港市场地产主题上市公司为样本,反映相关行业主题上市公司整体表现 [1] - 以2014年11月14日为基日,以3000.0点为基点 [1] 指数持仓 - 十大权重股分别为新鸿基地产(13.54%)、华润置地(12.87%)、长实集团(8.6%)、中国海外发展(8.19%)、信和置业(4.62%)、九龙仓置业(4.34%)、恒基地产(4.09%)、龙湖集团(3.83%)、华润万象生活(3.39%)、九龙仓集团(2.92%) [1] - 持仓市场板块方面,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100.00% [2] - 持仓样本行业方面,房地产开发占比78.01%、房地产管理占比11.39%、房地产服务占比10.60% [2] 样本调整 - 指数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时间与指数样本定期调整实施时间相同 [2] - 特殊情况进行临时调整,样本退市则剔除 [2] - 新上市相关行业主题企业市值在港上市公司中排名前十并纳入港股通范围,在纳入港股通范围后第十一个交易日快速纳入相应行业主题指数 [2] - 样本公司发生收购、合并、分拆等情形,参照计算与维护细则处理 [2] - 港股通范围变动致样本不满足资格时,进行相应调整 [2]
中证香港上市可交易香港地产指数报408.98点,前十大权重包含长实集团等
金融界· 2025-04-14 19:35
文章核心观点 介绍中证香港上市可交易香港地产指数的行情、表现、持仓、样本调整等情况 [1][2] 指数行情与表现 - 4月14日上证指数高开高走,中证香港上市可交易香港地产指数报408.98点 [1] - 该指数近一个月下跌12.35%,近三个月下跌3.38%,年至今下跌7.04% [1] 指数基本信息 - 中证香港上市可交易主题指数系列包括HKT香港地产、HKT内地消费和HKT内地银行等3条指数,以反映香港证券市场相关主题类证券整体表现,以2007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1000.0点为基点 [1] 指数持仓情况 - 十大权重分别为新鸿基地产(25.79%)、领展房产基金(22.71%)、长实集团(16.38%)、九龙仓置业(8.26%)、恒基地产(7.79%)、太古股份公司A(5.31%)、太古地产(4.8%)、恒隆地产(3.02%)、恒隆集团(2.2%)、希慎兴业(1.93%) [1] - 持仓的市场板块中,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100.00% [2] - 持仓样本的行业中,房地产开发占比57.08%、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占比22.71%、房地产服务占比20.21% [2] 指数样本调整 - 指数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调整时间与指数样本定期调整实施时间相同,下一个定期调整日前一般固定不变 [2] - 特殊情况下将对指数进行临时调整,样本退市时将其从指数样本中剔除,样本公司发生收购、合并、分拆等情形参照计算与维护细则处理 [2]
4月10日电,据马来西亚独立检验机构AmSpec,马来西亚4月1-10日棕榈油出口量为301113吨,较上月同期出口的197070吨增加52.79%。
快讯· 2025-04-10 14:08
文章核心观点 马来西亚4月1 - 10日棕榈油出口量较上月同期大幅增加 [1] 分组1 - 马来西亚4月1 - 10日棕榈油出口量为301113吨 [1] - 上月同期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量为197070吨 [1] - 马来西亚4月1 - 10日棕榈油出口量较上月同期增加52.7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