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园集团(02411)

搜索文档
百果园主理人,先被消费者教育了
搜狐财经· 2025-08-13 11:38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102.73亿元,同比下降9.8%,除所得税前亏损3.91亿元,为近五年来首次净利亏损 [4] - 毛利率从11.5%下滑至7.4%,券商预计2025年亏损将在2.4亿至2.8亿元,2026年才有望盈利 [4] - 零售门店数量从上年减少966家至5127家,平均每天关店2.6家,付费会员减少31.7万人至85.4万人,降幅达27.1% [5] 公司战略与运营动态 - 董事长公开表示"不迎合消费者"并强调"教育消费者成熟",但公司在战略会上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并推出6.9元/斤的平价系列产品 [1][5] - 财报中"性价比"一词出现20余次,同时推出低价产品系列,但高端产品线因农残超标问题(12%批次阳光玫瑰葡萄检出问题)遭遇形象危机 [1][19] - 加盟模式面临挑战,加盟商回本周期漫长且盈利困难,部分门店出现优劣混卖、变质水果再加工等问题 [12][17] 市场竞争与行业环境 - 水果零售行业面临社区团购平台(朴朴、美团优选等)低价竞争,以及电商平台和零售巨头(山姆、盒马)的冲击 [20] - 公司市场份额仅占1%左右,利润率骤降至-3.89%,行业整体陷入低利润困境 [19] - 消费趋势从"消费升级"转向"性价比战争",公司高端化叙事面临挑战 [21] 品牌与消费者关系 - 公司因高管言论陷入舆论危机,被消费者批评"爹味"教育,与钟薛高、巴奴火锅等品牌类似事件形成类比 [2][3] - 黑猫投诉平台累计3091条投诉,涉及水果质量、服务差、缺斤少两等问题 [17] - 品牌曾通过"不好吃三无退货"服务标准建立高端形象,但实际执行中因加盟商压力导致品控下滑 [8][14] 公司历史与发展历程 - 创始人从400元起步,通过全球直采、冷链物流和标准化分级模式打造中高端品牌,巅峰时期会员超9000万,复购率45% [6][10] - 2015年获得天图A轮投资后提出"万店计划",目标年销售400亿元,2023年港股上市时市值近百亿港元 [9][10] - 公司曾为品控收回加盟店,后为规模扩张重新开放加盟,但加盟体系盈利难题持续存在 [11][12]
2024年底百果园BLOF技术改良土壤近3万亩
北京商报· 2025-08-12 19:11
公司技术推广 - 百果园集团太阳热能结合堆肥处理改良土壤技术(BLOF技术)入选国家级农业主推技术 [1] - 截至2024年底采用BLOF技术改良土壤面积已接近3万亩 [1] 业务区域拓展 - 百果园在宁夏 云南 浙江 海南 江西 山西 安徽 江苏等多个省区开展技术试验和推广 [1] 行业合作动态 - 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政府联合百果园在京举办西甜瓜上市推介暨技术发布会 [1]
当百果园面对3000多条消费者投诉,谁“教育”了谁?
搜狐财经· 2025-08-12 11:57
核心观点 - 公司董事长回应高价策略引发争议 强调不迎合消费者且绝不在品质上让步 但公司近年频现食品安全问题且业绩显著下滑 [1][8][11][14][21] 价格策略与消费者争议 - 社交媒体持续出现消费者对高价的吐槽 例如50元/斤榴莲 13元/个苹果 43元/半斤草莓 [1] - 董事长称商业分两种 利用消费者无知或教育消费者成熟 公司选择后者且不迎合消费者 [1] - 网友对言论态度分化 部分反对并类比其他倒闭品牌 部分认为嫌贵可不买或认可优质优价 [3][5] - 公司否认"教育消费者"说法 称视频遭断章取义 强调顾客不了解水果差异及高冷链成本导致定价 [6] 品质管控与食品安全问题 - 公司宣称从源头/采摘/配送/运营四大环节保障品质 执行五大运营标准体系 [7] - 2024年武汉门店被曝使用腐烂水果制作果切 隔夜水果充当鲜果售卖 随意定义车厘子等级 公司回应已停业整顿并问责管理层 [8] - 2022年有科普博主曝光门店售卖隔夜果切及处理变质水果 公司曾道歉整改 [11] - 社交媒体及投诉平台存在大量品质投诉 包括榴莲发苦 水果腐烂 发霉等问题 黑猫投诉平台相关投诉超3000条 [11] - 消费者对高价与品质问题并存感到困惑失望 [14] 财务表现与经营状况 - 2024年收入102.73亿元 同比减少9.8% 股东应占溢利由盈转亏 从2023年盈利3.62亿元转为亏损3.86亿元 [14] - 水果及其他食品销售占比超97% 2024年该部分收入同比下滑9.6% 主要因加盟门店收入减少 [14][16] - 加盟门店贡献超70%收入 2024年该部分收入同比下滑12.99% [14] - 加盟门店数量从2023年底4818家减少至2024年底4039家 公司称关闭高租金及经营不善门店 但报道指压货及退货政策致加盟商盈利压力 [17] - 净利率从2021-2023年约3%降至2024年上半年1.49% [21] 门店规模与市场覆盖 - 公司拥有超5000家连锁门店 覆盖190多座城市 注册会员超8000万 [8]
百果园董事长“教育消费者”惹争议 一年闭店966家万店目标渐远
长江商报· 2025-08-12 07:45
公司创始人言论引发争议 - 创始人余惠勇回应水果价格过高质疑 表示公司"不会迎合消费者"而是"教育消费者成熟" [1][5][6] - 言论强调高品质水果供不应求 不同品质水果价差可达四五倍 [6] - 该言论引发网友强烈不满 社交媒体出现"买个水果还要被教育"等负面评论 [1][6] 二级市场表现 - 8月11日股价盘中一度下跌8% 最终收跌0.57% [2][7] - 自2023年1月上市以来股价最大跌幅达75.56% 当前股价1.74港元较发行价5.6港元大幅下跌 [7] 经营业绩与门店扩张 - 2024年营业收入102.73亿元 同比下降9.81% [12] - 归母净利润亏损3.86亿元 为2020年以来首次年度亏损 [4][12] - 2024年净关店966家 门店总数从6093家降至5127家 与"万店目标"差距扩大 [3][14] 产品质量问题频发 - 2022年被曝光售卖隔夜果切和使用变质水果 [10] - 2024年"3·15"期间再曝武汉门店将腐烂水果切块高价销售 [10] - 2025年6月仍有消费者投诉上海门店售卖严重发霉荔枝 [11] 公司发展战略 - 提出"万店千亿"十年目标 计划门店超万家 营收达千亿 [13] - 经营策略调整为优化产品组合并降低毛利率 [12]
2万元月薪吃不起水果?百果园董事长称这么多年走在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百果园称被人有意截取
搜狐财经· 2025-08-11 21:10
公司管理层言论争议 - 董事长余惠勇在视频中表示"不会去迎合消费者"并强调消费者自主选择[1] - 相关言论被网友批评为"居高临下"和"脱离市场"[4] - 公司回应称视频遭有意截取 否认存在教育消费者的意图[4] 财务表现恶化 - 2024年营收102.73亿元 同比下滑9.8%[4] - 毛利7.6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41.9%[4] - 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 录得-3.86亿元[4] 门店运营状况 - 2024年净减少门店965家 日均关店2.64家[4] - 经历大规模门店关闭潮[4] 产品质量与价格争议 - 2024年315期间被曝光腐烂水果制果切 隔夜果贴新标签售卖等问题[4] - 社交媒体出现"月薪2万吃不起百果园"等热议话题[4] - 财报中"性价比"一词出现24次 显示公司战略转向[4] 营销策略调整 - 自2023年8月起每月精选1-2款高品质果品以极具性价比价格"报恩"消费者[4] - 公司实际运营朝"迎合消费者对低价的需求"方向转变[4]
百果园董事长回应“水果太贵”引争议,去年门店净减近千家,亏损近4亿元,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11 19:46
公司近期舆情与市场表现 - 公司董事长回应水果定价争议 表示坚守高品质并教育消费者而非迎合市场 [2] - 港股股价大幅低开近7% 收盘跌幅收窄至0.57% [2] 财务表现分析 - 2024年毛利率跌至7.44% 较2021-2023年11%左右水平显著下滑 [3] - 出现2020年以来首次归母净利润亏损 亏损额达3.86亿元 [3] - 2024年实现收入102.73亿元 同比下降9.8% [3] - 历史毛利率水平较低 2019-2020年分别为9.8%和9.1% [3] - 利润下滑主因出售物业厂房设备亏损及资产减值 [3] 同业对比与业务模式 - 毛利率显著低于竞品洪九果品 后者2021-2023年毛利率稳定在15%以上 [3] - 收入结构高度依赖水果销售 2021年水果及其他食品销售占比97.1% 其中新鲜水果占95% [4] - 采用加盟为主经营模式 增加环节并稀释利润 [4] 门店网络变化 - 2024年底零售门店数量净减少966家 剩余5127家 [4] - 门店减少系鼓励加盟商搬迁至高租金性价比门店及聚焦优势门店所致 [4] 行业特性与挑战 - 水果行业存在环节多 前端种植落后 标准化率低 运输成本高 储存损耗高等固有痛点 [4] - 国产水果品类多采用薄利多销跑量模式 [4] 专家观点与战略建议 - 高端定价在消费分层趋势下仍具市场空间 但需全方位运营匹配高端定位 [5] - 当前品牌存在高价但品质未达预期问题 说教式营销易引发消费者反感 [5] - 建议优化门店布局至高档社区/商务区等高频客群区域 [5] - 推荐采用双轨定价策略 同时满足高端需求与价格敏感型消费者 [5]
百果园董事长回应“水果太贵”引争议,去年门店净减近千家,亏损近4亿元,
第一财经· 2025-08-11 18:49
公司经营状况 - 2024年公司出现2020年以来首次归母净利润亏损,亏损金额达3.86亿元,收入同比下降9.8%至102.73亿元,主要因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亏损及减值[5] - 毛利率持续低迷,2024年跌至7.44%,显著低于已停牌竞品洪九果品(2019-2023年毛利率稳定在15%以上),公司计划优化低毛利产品阵容[5] - 门店数量同比净减少966家至5127家,公司解释为加盟商主动调整高租金门店布局[6] 商业模式分析 - 收入结构高度依赖水果销售(2021年占比97.1%),其中新鲜水果占95%,加盟模式占比仅1.6%[7] - 低毛利率源于水果行业固有痛点:环节多、标准化率低、运输损耗高,叠加加盟模式进一步稀释利润[7] - 公司坚持高端定位策略,董事长公开表示"不会迎合消费者对便宜的追求",但消费者对高价与品质匹配度存疑[3][8] 行业专家建议 - 高端定位需全方位运营支撑(品牌、门店、服务等),当前"说教式"营销易引发消费者反感[8] - 建议采取双轨定价策略:保留高溢价产品同时增加应季高性价比单品,并优化门店选址至高档社区/商务区[8] 市场反应 - 董事长争议言论引发舆论关注后,港股股价单日盘中跌幅达7%,收盘跌幅收窄至0.57%[4][5]
董事长“教育消费者变成熟” ? 百果园回应:断章取义
搜狐财经· 2025-08-11 18:39
公司回应与市场反应 - 公司回应称董事长言论被短视频断章取义 完整内容有前因后果并非文中所述[1] - 争议言论导致8月11日公司股价一度大跌近7%[1] - 董事长8月8日视频称"给顾客留下便宜印象很容易"并表态"不会迎合消费者 而是在教育消费者成熟"[1] 舆论发酵与历史问题 - "百果园称不会迎合消费者"话题于8月9日晚登上微博热搜第一位[1] - 网友评论将此次事件与钟薛高案例进行类比[1] - 公司去年3月15日被曝光门店存在使用腐烂水果制作高价果切 隔夜水果充当鲜果售卖 随意定义车厘子等级等乱象[1]
百果园董事长回应“水果太贵”引争议,公司去年亏损近4亿元,门店净减近千家
第一财经· 2025-08-11 18:14
核心观点 - 公司董事长回应水果定价策略 强调坚持高品质定位并教育消费者 但引发舆论争议[1] - 公司2024年业绩显著下滑 出现归母净利润亏损3.86亿元 收入同比下降9.8%[2] - 公司门店数量同比净减少966家至5127家 毛利率跌至7.44%[2][3] - 行业存在固有低毛利特征 水果生鲜环节存在多重效率痛点[3] - 专家建议公司需优化高端定位运营体系 并采用双轨定价策略[4] 财务表现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3.86亿元 为2020年以来首次亏损[2] - 2024年实现收入102.73亿元 同比下降9.8%[2] - 毛利率从2021-2023年11%左右降至2024年7.44%[2] - 2019-2020年毛利率分别为9.8%和9.1%[2] - 竞品洪九果品2021-2023年毛利率稳定在15%以上[2] 运营状况 - 截至2024年底零售门店数量5127家 同比净减少966家[3] - 公司鼓励加盟商搬迁高租金门店 聚焦可持续性优势门店[3] - 2021年收入结构: 97.1%来自水果及食品销售(其中鲜果占95%) 1.6%来自特许经营收入[3] 行业特征 - 水果生鲜存在环节多 前端种植落后 标准化率低 运输成本高 加工储存损耗高等问题[3] - 国产水果品类如柑橘类 苹果等多采用薄利多销跑量模式[3] - 加盟经营模式增加环节 进一步稀释利润[3] - 中等收入以上家庭对高品质水果有需求且愿付高溢价[4] 战略定位 - 公司坚持高端定位策略 不迎合消费者[1] - 专家建议布局高档社区 商务区等高频客群区域[4] - 可采用双轨定价策略: 高品质高溢价产品与性价比应季果品并行[4] - 需从品牌定位 门店装修 产品品质 服务感知等多维度匹配高端定位[4]
百果园集团(02411) - 董事会会议日期
2025-08-11 18:08
会议安排 - 公司将在2025年8月21日举行董事会会议[3] - 会议将考虑及批准2025年上半年中期业绩及刊发[3] - 会议将考虑有关派息事宜(如有)[3] 人员信息 - 截至公告日期,公司执行董事有余惠勇等4人[5] - 非执行董事为焦岳[5] - 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蒋岩波等5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