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富时(02556)
搜索文档
迈富时(02556.HK):三曲线共振 打造AI驱动的营销一体化平台
格隆汇· 2025-10-14 22:09
公司业务与定位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营销销售一体化SaaS服务商,已转型为AI驱动的企业增长平台 [1] - 公司围绕“营销云+销售云+智能体中台”构建三条增长曲线,打造覆盖客户触达、转化、留存的数智化运营闭环 [1] - AI+SaaS业务是公司核心收入来源,客户结构涵盖中小企业与大客户 [1] 营销云业务 - 营销自动化是中国营销科技赛道关键方向,预计中国营销自动化市场将从2024年的3.94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9.5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5.8% [1] - 公司以T云为核心,构建覆盖平台搭建、内容生成、智能分发与效果评估的营销自动化平台 [1] - 公司通过产品矩阵延展、教育生态建设与外贸版出海推广,持续下沉中小企业市场 [1] 销售云业务 - 销售流程数字化趋势加速,销售能力自动化已成为CRM系统核心应用场景 [2] - 2024年上半年中国销售能力自动化SaaS市场规模达3.44亿美元,同比增长18.08% [2] - 公司面向大客户构建以珍客为核心的销售云平台,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并通过客户数据平台打通数据孤岛 [2] 智能体中台与AI业务 - AI Agent正引领SaaS智能化升级,2024年营销与销售领域AI Agent市场规模已达4420亿元,预计2028年突破1.1万亿元 [3] - 公司于2024年推出Tforce营销大模型,2025年发布Agentforce智能体中台,具备快速搭建、低门槛运维、多角色适配等平台能力 [3] - 公司近期推出AI智能招聘、销售陪练与外贸EVA三款产品,AI产品有望成为公司第三条高速增长曲线 [3] 市场对标与发展前景 - 公司营销云业务对标海外巨头HubSpot发展路径,销售云业务对标Salesforce [1][2] - 公司有望通过“内生+外延”并进策略与区域拓展,实现产品量价齐升,在中小企业和大客户市场形成双轮驱动 [2][3] - 预计公司2025年至2027年的收入分别为23.69亿元、29.34亿元、36.1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1亿元、0.72亿元、1.56亿元 [3]
迈富时(02556):三曲线共振,打造AI驱动的营销一体化平台
国投证券· 2025-10-13 16:13
投资评级与目标 - 投资评级为买入-A [6] - 首次评级 [6] - 6个月目标价为65.79港元,当前股价为45.72港元 [6] - 总市值为11,716.66百万元,总股本为256.27百万股 [6] 核心观点与公司定位 - 迈富时是国内领先的AI驱动的营销销售一体化SaaS平台,围绕“营销云+销售云+智能体中台”构建三条增长曲线 [1] - 公司通过“内生+外延”战略,在中小企业和大客户市场形成双轮驱动,对标HubSpot与Salesforce等海外龙头 [5][9]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23.69亿元、29.34亿元、36.1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1亿元、0.72亿元、1.56亿元 [9] 业务概览与财务表现 - AI+SaaS业务为核心收入来源,2024年占比提升至54%,2021-2024年CAGR为24% [29] - 2024年AI+SaaS用户数达26,606户,客均月收入为3,848元,同比增长12% [37]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8.77亿元,主要受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影响-7.80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为0.79亿元 [36] - AI+SaaS业务毛利率长期维持在80%以上,销售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持续优化,2024年分别为21.01%和15.75% [33][36] 第一增长曲线:营销云(SMB客群) - 中国营销自动化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3.94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9.52亿美元,CAGR达15.8% [2] - 公司以T云为核心产品,覆盖内容生成、智能分发与效果评估全链路,并推出视频魔方、自媒体矩阵和宝盟等场景化模块 [2][55][57] - 对标HubSpot,通过产品矩阵延展、教育生态建设与外贸版出海推广,有望释放SMB客群红利 [2][92] 第二增长曲线:销售云(KA客群) - 2024年上半年中国SFA SaaS市场规模达3.44亿美元,同比增长18.08%,智能化趋势推动SFA从流程工具向决策引擎演进 [3] - 公司面向KA客群构建以珍客为核心的销售云平台,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并通过CDP打通数据孤岛 [3][96] - 对标Salesforce,通过“内生+外延”策略与区域拓展,有望实现产品量价齐升,撬动KA市场增量空间 [3][120] 第三增长曲线:智能体中台(AI商业化) - 2024年营销与销售领域AI Agent市场规模达4,420亿元,预计2028年突破1.1万亿元 [4] - 公司2024年推出Tforce营销大模型,2025年发布Agentforce智能体中台,具备快速搭建、低门槛运维等平台能力 [4] - 近期推出AI智能招聘、销售陪练与外贸EVA三款产品,AI产品有望成为公司第三条高速增长曲线 [4]
节后第一天,AI视频投资主线浮现,这家公司或成最大受益者
财富在线· 2025-10-09 10:48
行业核心观点 - OpenAI发布新一代视频生成模型Sora 2 0 被业内视为视频领域的ChatGPT时刻 标志着视频生成能力开始具备真实感 可控性和产业化潜力 [1] - 该事件是AI商业化进程中的关键节点 为资本市场打开新的增长主线 视频正从素材升级为具备理解力 表达力与决策力的智能体 [1] - Sora 2 的意义在于重塑了视频在企业业务中的角色和商业价值 使整个企业级AI产业的增长逻辑发生质变 [4] 公司战略定位与产品体系 -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营销及销售AI SaaS企业 正站在视频智能体革命的前沿 持续投入构建视频智能体能力并形成完整产品矩阵 [1] - 营销云T云作为营销和运营的中枢 覆盖获客 触达 转化的全链路流程 [2] - 视频魔方聚焦短视频和视频营销场景 具备脚本生成 云端剪辑 标签优化和智能分发等能力 [2] - 臻视在视频素材的智能识别 质量分析和策略优化层面提供支撑 [2] - AI-Agentforce智能体中台能将视频能力封装为可调用 可复用的智能体单元 让其直接参与企业营销 客服 销售等关键环节 [3] Sora 2 对公司业务的直接影响 - Sora 2 将成为公司产品体系的强大助推器 其在画面真实度 镜头语言和动态生成等方面的提升将直接放大视频魔方的内容生产能力 [2] - 技术提升使品牌能够在更短时间内 以更低成本生成高质量视频 并显著提升内容与场景的匹配度 推动视频魔方从工具型产品升级为企业的内容中枢平台 [2] - 多镜头生成和音画同步等能力的增强 为T云的智能投放和渠道运营提供了更多可用数据维度 从而实现更高的投放精准度和转化效率 [2] 视频智能体化带来的商业机遇 - 视频从静态的宣传素材转变为能与用户交互 在业务流程中持续运作的数字员工 [3] - 臻视的智能识别和分析能力为智能体提供反馈数据 实现生成—反馈—优化的正循环 推动智能体系统持续进化 [3] - 产品价值重估 视频魔方从短视频工具升级为智能内容引擎 带来更高定价空间 [4] - 客单价与ARPU值提升 因视频智能体深度嵌入企业业务流程 提供长期增长与决策支持 客户使用深度和付费意愿显著提高 [4] - 客户粘性增强 视频能力与企业核心运营系统深度绑定 平台不可替代性强化 续约率和客户生命周期价值有望持续增长 [4] - 商业模式有望从单一SaaS订阅向平台+运营服务演进 为未来估值提升打开新空间 [4] 公司长期前景与行业地位 - 公司是视频从素材到智能体跃迁趋势的典型代表 拥有成熟平台能力和行业落地经验 将率先承接产业红利 [4][5] - 在Sora 2 引领的AI视频新时代 公司不仅直接受益于内容生产力的质变 更有望通过智能体化演进成为视频商业化落地的基础设施级平台 [5] - 随着AI视频从概念热度走向产业价值 公司的战略地位和长期成长性或将迎来被资本市场重新定价的时刻 [6]
迈富时(02556)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10-08 16:04
股份情况 - 截至2025年9月底,法定/注册股份数目为100,000,000,000股,面值0.0000005美元,总额50,000美元[1] - 截至2025年9月底,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256,269,900股,库存股0股,总数256,269,900股[2] - 2025年9月,法定/注册和已发行股份数目均无增减[1][2]
港股AI概念股多数走高 汇量科技涨4.47%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10:01
市场表现 - 港股AI概念股在9月30日早盘多数呈现上涨走势 [1] - 汇量科技股价上涨4.47%至19.88港元 [1] - 迈富时股价上涨4.33%至51.35港元 [1] - 创新奇智股价上涨3.65%至7.95港元 [1] - 第四范式股价上涨3.15%至65.5港元 [1] - 美图公司股价上涨3.26%至9.16港元 [1]
港股异动 | AI概念股多数走高 DeepSeek新模型成本下降超50% 机构看好AI应用商业化拐点临近
智通财经· 2025-09-30 09:52
AI概念股市场表现 - 汇量科技(01860)早盘上涨4.47%至19.88港元 [1] - 迈富时(02556)早盘上涨4.33%至51.35港元 [1] - 创新奇智(02121)早盘上涨3.65%至7.95港元 [1] - 第四范式(06682)早盘上涨3.15%至65.5港元 [1] - 美图公司(01357)早盘上涨3.26%至9.16港元 [1] 行业催化事件 - DeepSeek宣布其官方App、网页端、小程序同步更新为DeepSeek-V3.2-Exp [1] - DeepSeek新模型服务成本大幅降低,官方API价格即刻下调 [1] - 开发者调用DeepSeek API的成本将降低50%以上 [1] - 国家发改委表示将多措并举支持各类企业深度参与人工智能+行动 [1] 机构观点与行业趋势 - 模型降价将吸引更多开发者开发AI应用,或进一步提振算力需求 [2] - 模型降价可能提升Super App出现概率 [2] - AI应用商业化拐点临近,算力层推理效率与性价比大幅提升 [2] - 国产芯片在算力层加速替代 [2] - 通用大模型能力已逐步达到商用标准 [2] - 行业专属数据积累与合成数据技术成熟推动企业实现数据闭环训练与模型微调 [2] - AI能力正从“单点突破”走向“体系协同”,为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创造条件 [2]
迈富时(02556)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6 20:1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报告期间总营收达人民币9.283亿元同比增长25.5%[10][14] - 期内利润人民币3582万元同比扭亏为盈增长104.4%[10] - 经调整净利润达人民币8472万元同比增长77.7%[10][14] - 归母净利润人民币3740万元实现由负转正[14] - 总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7.394亿元人民币增长25.5%至2025年上半年的9.283亿元人民币[29] - 净利润为人民币35.8百万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人民币820.2百万元[51] - 经调整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为人民币84.7百万元[52]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92829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5%[123]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35820千元人民币,而2024年同期净亏损820178千元人民币[123] - 公司期内利润为3737.9万元人民币[132] - 公司期内全面利润总额为3372.4万元人民币[132] - 公司總收入为928,293千元,同比增长25.5%[150][153] - 公司实现净利润人民币37,379千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亏损人民币820,178千元实现扭亏为盈[174]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人民币0.15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每股亏损人民币4.33元显著改善[17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整体毛利达人民币4.507亿元同比增长14.7%[10] - 服务成本从3.466亿元人民币增长37.8%至4.775亿元人民币,主要因AI+SaaS业务扩张[34] - AI+SaaS业务服务成本从0.469亿元人民币大幅增长110.9%至0.990亿元人民币[35] - 整体毛利率从53.1%下降至48.6%,AI+SaaS业务毛利率为80.4%,精准营销服务毛利率为10.8%[38] - AI+SaaS业务毛利率从88.3%下降至80.4%,新增智能体一体机业务毛利率为57.3%[40]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1.626亿元人民币下降3.2%至1.574亿元人民币,因AI应用提升效率[42] - 行政开支从1.391亿元人民币大幅减少32.0%至0.946亿元人民币,主要因AI应用和上市开支减少[43] - 研发开支从1.050亿元人民币减少19.9%至0.841亿元人民币,因AI提升研发效率[44] - 融资成本增加42.8%至人民币27.0百万元[46] - 其他开支增加至人民币10.5百万元,主要由于对外捐助费用增加[48] - 金融资产减值增加至人民币70.4百万元,主要由于应收款增加[49] - 所得税开支增加至人民币570.0千元[50]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48.6%,相比2024年同期的53.1%下降4.5个百分点[123] - 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84082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9%[123] - 2025年上半年金融资产减值损失为7036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加188.7%[123] - 公司總毛利为450,751千元,同比增长14.7%[150] - 公司AI+SaaS业务成本为99,022千元,佔該分部收入19.6%[150] - 公司精準營銷服務成本为378,520千元,佔該分部收入89.2%[150] - 合约获取成本总额53,930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6%[160] - AI+SaaS业务销售开支摊销38,00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8%[161] - 融资成本26,98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8%[167] - 公司所得税支出总额为人民币570千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9千元大幅增加[171] - 2025年上半年金融资产减值损失7036万元人民币[13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AI+SaaS业务收入人民币5.0亿元同比增长26.0%毛利率达80.4%[14] - 精准营销业务收入人民币4.2亿元同比增长25.0%[14] - AI及AI Agent服务企业5518家相关收入达人民币1.1亿元[15] - AI Agent相关业务收入达人民币45.3百万元,服务客户5,518家[18] - 外贸业务服务客户982家,收入达人民币28.4百万元,同比增长89.0%[19] - AI+SaaS业务经常性收入占比保持84.5%[21] - AI+SaaS客户总数达21,655家,其中KA大客户数量增至814家[21] - SMB客户老客客单价同比提升21.7%[21] - KA客户老客客单价同比提升20.7%[21] - AI+SaaS业务收入从4.000亿元人民币增长26.0%至5.042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54.3%[29][32] - 精准营销服务收入从3.394亿元人民币增长25.0%至4.241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45.7%[29][33] - 公司AI+SaaS业务收入为504,176千元,同比增长26.0%[150][153] - 公司精準營銷服務收入为424,117千元,同比增长24.9%[150][153] - 公司AI+SaaS业务毛利为405,154千元,毛利率为80.4%[150] - 公司精準營銷服務毛利为45,597千元,毛利率为10.8%[150] - 公司AI+SaaS业务收入中393,745千元為按時段確認[154] - 精准营销服务确认收入5,22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3%[158] - AI+SaaS业务确认收入290,407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158] 各地区表现 - (无相关内容)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KA客户收入占比提升至50.3%新增沃尔玛欧莱雅等标志性客户[15] - AI+SaaS新增功能模块数量从311个增加至356个[15] - 渠道合作伙伴数量从208家增至232家,渠道收入达人民币64.9百万元,同比增长32.0%[19] - 渠道收入占AI+SaaS业务总收入比重达12.9%[19] - 公司人员总人效同比提升25.6%[21] - 每用户平均月收入为人民币4,512元,去年同期为3,621元[28] - 上海珍岛智能享有15%优惠企业所得税率,有效期至2025年[170] - 上海珍岛享有15%优惠企业所得税率,有效期至2027年[170] 其他财务数据 - 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为零,去年同期为亏损人民币780.5百万元[47] - 流动资金为人民币1,837.2百万元,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人民币898.3百万元[53][54] - 借款总额为人民币1,546.9百万元,未动用银行授信额度约人民币220.5百万元[55] - 资产负债比率为60.7%,较2024年12月31日的78.4%下降[56] - 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98326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增长13.6%[128] - 2025年6月30日流动比率为1.7,流动资产为4625948千元人民币,流动负债为2726946千元人民币[128] - 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净额为1865039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增长183.4%[130] - 公司通过发行股份获得净款项6100万元人民币[132] - 公司因配售发行股份获得资本储备11.083亿元人民币[132] - 公司2025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18.65亿元人民币,较期初6.58亿元增长183.5%[132] - 公司2024年同期权益总额为5.235亿元人民币,2025年同期增长256.2%[13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所用现金为8.003亿元人民币[13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7.919亿元人民币[136] - 公司2024年同期经营所用现金为5775.8万元人民币,2025年现金流出扩大1285.8%[136]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增加至人民币748,557千元,同比增长284%[138] - 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增至人民币1,649,894千元,同比增长248%[138] - 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所得款项达人民币1,528,145千元,同比增长81%[138] - 偿还计息银行借款增至人民币1,002,797千元,同比增长78%[138] - 配售发行股份所得款项净额为人民币1,108,320千元[138]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至人民币898,326千元,同比增长149%[138] - 存放短期银行存款大幅增加至人民币930,618千元[138] - 赎回短期银行存款为人民币183,304千元[138] - 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项目支出增至人民币1,259千元,同比增长47%[138] - 已付利息增至人民币25,446千元,同比增长64%[138] - 政府补助收入8,86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6.1%[164] - 银行利息收入8,92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50.2%[164][165]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从2024年底的人民币52,980千元减少至2025年6月底的人民币43,142千元[175] - 使用权资产账面值从2024年底的人民币68,405千元减少至2025年6月底的人民币53,837千元[179] - 租赁负债总额从2024年底的人民币87,423千元减少至2025年6月底的人民币70,514千元[180] - 租赁负债利息支出为人民币1,845千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3,265千元有所下降[181] - 使用权资产折旧费用为人民币15,232千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19,758千元减少[181]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75,324千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334,719千元,增幅达91%[182]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拨备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32,513千元增至2025年中的人民币48,117千元,增加了48%[190] - 2025年6月30日90日内账龄的贸易应收款项为人民币241,350千元,占总额的72%,而2024年末为人民币90,749千元,占比52%[188] - 2024年12月31日有银行借款本金人民币20,000千元及利息人民币10千元以贸易应收款项人民币993千元作抵押[183] - 2025年6月30日公司贴现票据账面价值为人民币36,095千元,其中已终止确认票据为人民币35,560千元[184] - 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信用亏损率从2024年末的18.54%下降至2025年中的14.38%[194][195] - 2025年6月30日个别基准评估的贸易应收款项账面值为人民币33,573千元,预期信用亏损率为100%[194] - 2024年12月31日第三方其他借款本金人民币90,000千元由上海珍岛担保并以贸易应收款项人民币1,784千元作抵押[183] - 应收票据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890千元增至2025年中的1,197千元,增长34%[182] - 2025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中181日至1年账龄的金额为人民币26,220千元,预期信用亏损率为4.84%[188][194] - 与代表广告主作出预付款项有关的第三方其他应收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1,698,188千元人民币大幅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2,462,902千元人民币,增幅达45%[196][199] - 流动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项及其他资产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1,737,966千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445,344千元人民币,增长41%[196] - 其他应收款项减值拨备从2024年12月31日的85,970千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140,724千元人民币,增幅达64%[199] - 2025年6月30日其他应收款项总账面值为2,510,381千元人民币,预期信用亏损率为5.61%,高于2024年12月31日的4.98%[200] - 2025年6月30日第三阶段(信用风险显著增加)其他应收款项账面值为14,454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4,655千元人民币增长210%[200] - 2025年上半年确认减值损失54,754千元人民币,高于2024年同期的45,051千元人民币[199] - 非流动预付款项、按金及减值拨备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14,076千元人民币略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3,840千元人民币[196] - 其他可收回税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62,498千元人民币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39,111千元人民币,下降37%[196] - 合约履行成本从2024年12月31日的11,768千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17,661千元人民币,增长50%[196] - 2025年6月30日第二阶段其他应收款项预期信用亏损率为17.44%,显著高于2024年12月31日的11.58%[200] - 合约负债为430,697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426,901千元略有增长[157][159] - 报告期初合约负债确认收入总计295,62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158] - 预期一年内履约金额为368,191千元人民币,占合约负债总额85.5%[159] - 2025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为287796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增长100.3%[128]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未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董事长与首席执行官由赵绪龙同一人担任[70] - 董事会建议不派发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去年同期:无)[74]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确认中期业绩符合会计准则[75] - 黄少东辞任非执行董事自2025年2月16日起生效[76] - 赵国帅获委任为执行董事、联席董事长兼全球执行总裁自2025年9月8日起生效[76] - 李英杰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多个委员会成员自2025年9月8日起生效[76] - 赵芳琪辞任非执行董事自2025年9月8日起生效[76] - 秦慈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多个委员会成员自2025年9月8日起生效[76] - 报告期间公司未购回、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79] - 截至报告日期公司未持有任何库存股份[80] -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赵绪龙直接及间接持有公司股份116,925,000股,占总股本45.63%[89][90][92] - 执行董事兼高级副总裁许健康通过员工持股平台持有公司股份19,251,800股,占总股本7.51%[89][90] - 非执行董事赵芳琪通过信托持有公司股份15,401,000股,占总股本6.01%[89][93] - 公司总已发行股份数为256,269,900股[92] - 赵绪龙控制相联法团珍岛信息技术73.55%股权,其中直接持有39.85%,配偶持有33.70%[94][95] - 许健康通过上海竑宇间接控制相联法团珍岛信息技术10.87%股权[94][95] - 赵芳琪直接控制相联法团珍岛信息技术8.70%股权[94][95] - 相联法团珍岛信息技术总已发行股份数为27,600,000股[95] - 员工持股平台Shanghai Hongyu Limited由许健康拥有39.41%权益,其他15名员工共拥有60.59%权益[90] - 赵芳琪已辞任非执行董事,自2025年9月8日起生效[93][95] - TCT (BVI) Limited持有166,119,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64.82%[97] - Willam Zhao Limited及其关联方合计持有116,925,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45.63%[97] - Seraphic Ventures Limited持有114,088,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44.51%[97] - Precious Sight Limited持有59,680,4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23.28%[97] - Real Force Limited持有54,407,6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21.23%[97] - Shanghai Hongyu Limited及其关联方持有19,251,8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7.51%[97] - Balmy Days Limited及其关联方持有15,401,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6.01%[97] - NB DIGITAL Evergreen Investment Limited Partnership持有15,117,6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5.90%[97] - 朱正国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14,763,3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5.76%[97] - 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总限额为10,526,
AI概念股曝光!香港施政报告多次提及人工智能
财富在线· 2025-09-17 18:38
政策与产业动态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5年《施政报告》中强调人工智能的战略地位 提出强化科研、资金、数据和应用等多方面优势 并宣布设立"AI效能提升组"及规划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 [1] - 中国信通院携手北航、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及百度智能云 在服贸会成立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AIIA)软件智能化委员会 [1] - 一系列政策与产业利好叠加 港股AI概念股午后普遍大涨 市场情绪显著升温 [1] 百度集团(09888 HK) - 9月17日午后表现强劲 一度上涨接近19% [1] - 市场对公司在AI领域的领导地位与政策利好高度期待 [1] - 公司在大模型、云计算、数据处理等上游核心能力具备领先优势 未来有望在科研投入与产业化应用上持续受益于政策支持 [1] 迈富时(02556 HK) - 9月17日午后股价强势反弹 放量拉升 资金涌入态势明显 [2] - 作为中国最大的营销及销售AI SaaS企业 公司深耕企业级智能体中台 具备跨部门数据处理、智能问答和流程自动化执行等能力 [2] - 公司有望在"AI+政务"、"AI+产业"、"AI+企业服务"等方向发挥关键作用 应用端竞争力持续增强 [2] 商汤集团(00020 HK) - 9月17日午后股价持续走高 盘中一度涨超15% [3] - 市场普遍看好公司在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与多模态大模型等方向的技术优势 [3] - 公司解决方案已在智慧城市、医疗影像、安防与零售等场景加速落地 未来若能有效对接"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等产业资源 其科研成果转化与中下游应用渗透力将进一步增强 [3] 行业整体表现 - 百度、迈富时与商汤作为港股AI概念的核心代表企业 分别在大模型研发、企业级智能体应用及计算机视觉等方向具备独特优势 [3] - 三家公司均与政策重点布局高度契合 短期市场表现活跃 [3] - 恒生科技指数借助AI板块的强劲表现 创下近四年新高 [1]
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代理行业商业模式分析 从“SaaS铁三角”到园区竞速的万亿赛道博弈【组图】
前瞻网· 2025-09-16 12:13
行业商业模式结构 - SaaS模式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市场份额达30% 主要应用于智能客服和办公自动化场景 代表企业包括百度智能云和Salesforce [1][3] - MaaS模式市场份额为15% 增速最快 核心应用于模型训练和推理服务 代表企业有商汤科技和科大讯飞 [1][3] - RaaS模式市场份额达12% 在制造业和金融领域渗透率显著提升 主要应用于流程自动化和工业机器人 代表企业包括金智维和来也科技 [1][3] - 其他模式(含AaaS/定制化)合计占比43% 主要覆盖数据分析和垂直行业解决方案领域 代表企业包括中数容智和智谱AI [3] 商业模式盈利特征 - SaaS模式采用订阅制盈利 分为基础订阅费与增值服务两大模块 主要驱动企业效率提升 [3] - MaaS模式依赖算力与模型协同创新获客 商汤科技大模型推理成本较行业低60% 支持1600+Token/秒处理速度 京东基于该平台使库存周转率提升25% [3] - RaaS模式面向人机协同自动化需求 医药企业通过RPA+AI代理处理医保数据 有效降低对账错误率并节省工作量 [3] 区域发展态势 - 上海徐汇人工智能集聚区聚集超1000家企业 2024年产值突破1100亿元 提供最高1000万元算力补贴 商汤科技2024年生成式AI收入24亿元 占总营收63.7% 算力集群达23000 PetaFlops 为中国移动构建的智能客服对话准确率达95% [4] - 合肥中国声谷聚集超2400家企业 智能语音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 形成全产业链闭环 科大讯飞教育AI覆盖5万余所中小学 学生成绩提升15% 医疗AI助力基层医院诊断准确率提升35% 系统接入3000余家医院 [4] 行业驱动因素 - 技术融合加速:2025年多模态交互技术成熟 语言模型普遍具备多模态能力 人工智能代理自主决策推动软件开发效率指数级提升 [7] - 政策支持:工信部推动"AI+制造"行动 制定智能体技术规范 [7] - 生态协同:杭州和深圳通过算力券发放及项目补贴强化生态建设 [7] 技术落地趋势 - 多模态交互和边缘计算将率先落地消费电子和工业场景 [8] - 自主决策优化技术在金融和医疗等高价值领域商业化进程较慢 但长期增长潜力显著 [8] 商业模式财务指标 - SaaS模式毛利率达60%-80% 客户留存率75%-90% 单客户年均消费5-50万元 [11][12] - MaaS模式毛利率为40%-60% 客户留存率60%-75% 单客户年均消费10-200万元 [11][12] - RaaS模式毛利率30%-50% 客户留存率50%-65% 单客户年均消费20-100万元 [11][12]
迈富时(02556) - 董事名单及其角色与职能
2025-09-08 19:54
公司信息 - 迈富时管理有限公司于开曼群岛注册成立,股份代号2556[1] 人员信息 - 执行董事有赵绪龙、赵国帅、许健康[2] - 独立非执行董事有杨涛、李英杰、陈晨[2] 委员会信息 - 董事会设有审核、薪酬、提名三个董事委员会[2] - 赵绪龙任薪酬委员会成员、提名委员会主席[3] - 杨涛任审核、薪酬、提名委员会成员[3] - 李英杰任审核、提名委员会成员、薪酬委员会主席[3] - 陈晨任审核委员会主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