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银行(06818)

搜索文档
港股异动 | 中国光大银行(06818)绩后跌超10% 全年净利润同比下降8.96% Q4单季纯利跌超六成
智通财经· 2024-03-28 09:47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光大银行绩后跌超10%,2023年年报显示营收和净利润同比下降 [1] 股价表现 - 中国光大银行绩后跌超10%,截至发稿跌10.08%,报2.32港元,成交额3371.39万港元 [1] 年报业绩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56.85亿元,同比下降3.92% [1] - 2023年公司实现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407.92亿元,同比下降8.96%,原因为夯实资产质量管控基础,加大拨备计提力度 [1] 单季度业绩 - 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334.55亿元,同比下降2.62% [1] - 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单季度归母净利润31.02亿元,同比下降62.24% [1] - 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单季度扣非净利润30.74亿元,同比下降62.36% [1]
中国光大银行(06818)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7 22:41
股利分配 - 2023年度股利分配方案: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73元,总计人民币102.22亿元[5][6] - 股利预计将于2024年7月31日左右向股东支付[6]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王志恒先生、曲亮先生、吴利军先生等[7] - 本行董事会于2024年3月27日召开第九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2023年年度报告》[8] 公司信息 - 光大银行法定中文名为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为CHINA EVERBRIGHT BANK COMPANY LIMITED[14] - 光大银行法定代表人为王江,授权代表为王志恒、曲亮[14] - 光大银行联系地址为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5号中國光大中心,联系电话为86-10-63636363[14] - 光大银行A股股票简称为光大银行,股票代码为601818[16] - 光大银行H股股票简称为中国光大银行,股票代码为6818[16] 公司业务 - 2023年1月6日,公司信用卡获得“2022年度消费者喜爱信用卡品牌奖”[18] - 本行推出多种创新信贷产品,如碳排放权质押贷款和林权抵押贷款,为企业低碳转型提供多元融资需求[117] 财务数据 - 利息淨收入为107,480百万人民币,比2022年下降了5.43%[27] - 稅前利潤为49,757百万人民币,比2022年下降了11.09%[27] - 资产总额为6.7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50%[27] - 不良贷款率持续保持在1.25%,逾期率比上年末有所下降[25]
中国光大银行(06818) - 2023 Q3 - 季度业绩
2023-10-30 20:43
财务报告审议情况 - 2023年10月30日召开第九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应出席董事14名,实际出席14名[2] 对公贷款业务数据 - 全行对公贷款比上年末增长10.79%,制造业贷款、战略新兴产业贷款、科技型企业贷款和绿色信贷比上年末分别增长18.88%、30.07%、37.90%和44.91%[4] 关键财务指标变化(整体) - 实现净利润379.06亿元,同比增长3.11%[4] - 2023年1 - 9月公司实现净利润379.06亿元,同比增长3.11%;经营收入1122.55亿元,同比下降4.39%[13] - 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68349.3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48%;负债总额62845.3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53%[13] - 2023年1 - 9月,公司利息净收入815.86亿元,同比下降4.26%;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90.99亿元,同比下降11.39%[13] - 2023年1 - 9月,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23%,较上年同期下降0.67个百分点[13] - 2023年1 - 9月,公司经营费用313.35亿元,同比增长2.33%;信用减值损失支出354.86亿元,同比下降12.86%[13] - 报告期末,公司不良贷款余额508.3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1.59亿元;不良贷款率1.35%,较上年末增加0.10个百分点[13] - 报告期末,公司拨备覆盖率175.65%,较上年末减少12.28个百分点[13] 其他业务总量数据 - FPA总量4.8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60%[4] - AUM总量2.6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32%[5] - GMV总量3.13万亿元,同比增长25.14%[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A股股票简称光大银行,代码601818;H股股票简称中国光大银行,代码6818[3] - 公司于1992年8月成立,2010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13年12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4] 投资者与客服信息 - 投资者专线86 - 10 - 63636388,客服及投诉电话95595,传真86 - 10 - 63636713,电子邮箱IR@cebbank.com[4] 财务报告编制说明 - 本报告财务报告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且未经审计,除特别说明外,币种为人民币[2] 资本充足率相关数据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11%,一级资本充足率11.28%,资本充足率13.42%[9] - 报告期末,集团资本充足率13.42%,一级资本充足率11.2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11%,杠杆率6.96%,较上年末上升0.15个百分点[14] 杠杆率与流动性相关数据 - 2023年9月30日,公司杠杆率6.96%,一级资本净额544396百万元,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7823307百万元[10] - 2023年9月30日,公司流动性覆盖率126.95%,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923277百万元,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727283百万元[11] A股与H股股东数量 - 报告期末,A股股东总数186,569户,H股股东总数827户[17] 主要股东持股情况(A股与H股) - 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持有A股24,227,813,441股,占比41.00%;持有H股1,782,965,000股,占比3.02%[17] - 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持有H股4,200,000,000股,占比7.11%[17] -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合计持有A股4,184,682,388股,占比7.08%[17] - 中国人寿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持有A股1,572,735,868股,占比2.66%;持有H股282,684,000股[17][19] - 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持有H股1,530,397,000股,占比2.59%;持有A股989,377,094股,占比1.67%[17]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有A股969,422,627股,占比1.64%[17] - 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A股413,094,619股,占比0.70%;持有H股376,393,000股,占比0.64%[17] - 申能(集团)有限公司持有A股766,002,403股,占比1.30%[17] 优先股股东数量 - 报告期末,光大优1和光大优2优先股股东总数均为21户,光大优3优先股股东总数为26户[20][22][24] 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 - 光大优1中,华宝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持股3240万股,持股比例16.20%;上海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2520万股,持股比例12.60%[20] - 光大优2中,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持股1000万股,持股比例10.00%;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647万股,持股比例16.47%[22][23] - 光大优3中,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股8411万股,持股比例24.04%;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股4772万股,持股比例13.63%[25] 前三季度财务指标对比(2023 vs 2022) - 2023年前三季度利息收入1884.2亿元,利息支出1068.34亿元,利息净收入815.86亿元;2022年同期利息收入1792.97亿元,利息支出940.79亿元,利息净收入852.18亿元[27] - 2023年前三季度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90.99亿元,2022年同期为215.54亿元[27] - 2023年前三季度经营收入1122.55亿元,2022年同期为1174.1亿元[27] - 2023年前三季度经营利润454.08亿元,2022年同期为460.59亿元[27] - 2023年前三季度净利润379.06亿元,2022年同期为367.63亿元[27] - 2023年前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0.57元/股,稀释每股收益0.56元/股;2022年同期基本每股收益0.59元/股,稀释每股收益0.53元/股[2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净利润为379.06亿元,2022年同期为367.63亿元[28] - 2023年前三季度税前利润为45,434百万元,2022年同期为46,006百万元[35] - 2023年前三季度信用减值损失为35,486百万元,2022年同期为40,724百万元[35] - 2023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8,119百万元,2022年同期为 - 129,604百万元[36] - 2023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所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252,953百万元,2022年同期为 - 65,942百万元[36] - 2023年前三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9,870百万元,2022年同期为84,803百万元[37] - 2023年前三季度收取利息为145,249百万元,2022年同期为139,679百万元[37] - 2023年前三季度支付利息(不包括已发行债券利息支出)为 - 89,295百万元,2022年同期为 - 64,892百万元[37] 第三季度财务指标对比(2023 vs 2022) - 2023年7 - 9月,公司利息净收入为268.53亿元,2022年同期为285.43亿元[29] - 2023年7 - 9月,公司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56.54亿元,2022年同期为67.19亿元[29] - 2023年7 - 9月,公司净利润为136.87亿元,2022年同期为133.17亿元[29][30] - 2023年7 - 9月,公司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19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0.21元和0.18元[29] 资产负债数据对比(2023.9.30 vs 2022.12.31) - 2023年9月30日,公司资产总计68349.36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63005.10亿元[31] - 2023年9月30日,公司发放贷款和垫款为36842.19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34993.51亿元[31] - 2023年9月30日,公司金融投资为23384.28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20466.12亿元[31] - 2023年9月30日,公司负债合计62845.32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57904.97亿元[32] - 2023年9月30日,公司吸收存款为40853.95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39171.68亿元[32] - 2023年9月30日股东权益合计为550,404百万元,2022年12月31日为510,013百万元[33] - 2023年9月30日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为6,834,936百万元,2022年12月31日为6,300,510百万元[33] - 2023年9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02,859百万元,2022年同期为115,217百万元[37]
中国光大银行(06818)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7 17:32
财务审计 - 2023年中期报告已经通过审计,保证内容真实、准确、完整[3] - 2023年中期财务报告由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和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审阅[4] - 公司董事长、行长和财务会计部总经理保证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名称为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光大银行[10]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王江,授权代表为王志恒、曲亮[10] - 公司联系地址为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5号中国光大中心[10] - 公司网站为www.cebbank.com[10] -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等[10] 财务数据 - 2023年上半年,光大银行利息净收入为547.3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43%[13] - 2023年上半年,光大银行净利润为242.19亿元,同比增长3.30%[13] - 2023年6月底,光大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30%,较去年同期上升0.05个百分点[14] - 光大银行2023年6月底的流动性比例为60.40%,较去年同期下降14.04个百分点[21] - 光大银行2023年6月30日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04%[22]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持续推进科技赋能,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出全方位零售业务智能营销系统[38] - 公司在实体经济领域持续增强支持力度,制造业贷款、战略新兴产业贷款、科技型企业贷款、绿色信贷均有增长[34] - 公司的财富管理战略转型初见成效,市场份额不断扩大[41] - 公司具有较为稳健的经营风格,坚持审慎的风险管理理念[42] - 公司具备强大的科技发展基础,推动业务与科技深度融合,加速数字化转型[43] 资产负债情况 - 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为67,579.28亿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4,574.18亿人民币,增长7.26%[67] - 报告期末,公司负债总额为62,172.51亿人民币,比上年末增加4,267.54亿人民币,增长7.37%[70] - 股东权益在2023年6月30日为5,383.98亿元,比上年末净增加305.15亿元,主要是当期实现利润增加及可转债转股增资[72] 经营活动 - 本集团报告期内实现经营收入765.31亿元,同比下降2.55%[47] - 本集团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入707.65億元,經營資產變動產生的現金流出3,310.98億元,經營負債變動產生的現金流入3,661.08億元[73] - 本集团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出1,262.80亿元,收回投资产生的现金流入5,075.15亿元,投资支付的现金流出6,651.99亿元[74] - 本集团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396.38亿元,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净额6,202.19亿元,偿付债券本金支付现金5,646.41亿元[75]
中国光大银行(06818)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4 17:59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法定代表人是王江,授权代表为王志恒、曲亮[6] - 公司联系地址为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5号中国光大中心,邮编100033,联系电话86 - 10 - 63636363 [6] - 公司1992 - 1995年注册地址为北京市首都体育馆南路6号新世纪饭店写字楼16层,1995 - 2012年为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6号光大大厦,2012年至今为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5号、甲25号中国光大中心[6][7] - 公司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普通股简称光大银行,代码601818 [7] 报告相关信息 - 公司2023年中期业绩未经审计,中期报告印刷版9月寄发H股股东,可在公司网站及港交所“披露易”网站查阅[1] - 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于2023年8月24日在北京召开,应出席董事13名,实际出席13名,7名监事列席,会议审议通过《2023年中期报告》[3] - 公司按照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2023年中期财务报告,分别经安永华明和安永根据中国和国际审阅准则审阅[3] - 公司半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转增股本[3] - 公司H股中期报告登载网站为港交所披露易网站和公司网站[7] - 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本行董事会办公室、上交所[7]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1-6月利息净收入547.33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3.43%[9] - 2023年1-6月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34.45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9.37%[9] - 2023年1-6月净利润242.19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3.30%[9] - 2023年6月30日资产总额67579.28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7.26%[9] - 2023年6月30日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37437.47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4.80%[9] - 2023年6月30日不良贷款率1.30%,较2022年末增加0.05个百分点[10] - 2023年6月30日拨备覆盖率188.56%,较2022年末增加0.63个百分点[10] - 2023年上半年发放优先股股息25.70亿元(税前)[11] - 2023年6月30日流动性比例人民币为60.40%,外币为94.11%[12] - 2023年6月30日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为1.76%,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为9.01%[12] - 2023年6月30日并表核心一级资本净额429,796百万元,一级资本净额534,851百万元,总资本净额642,266百万元,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04%,一级资本充足率11.25%,资本充足率13.51%[14] - 2023年6月30日杠杆率6.90%,一级资本净额534,851百万元,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7,751,119百万元[16] - 2023年6月30日流动性覆盖率116.48%,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889,540百万元,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763,701百万元[17] - 2023年6月30日净稳定资金比例106.34%,可用稳定资金3,804,914百万元,所需稳定资金3,577,939百万元[18] - 报告期末集团资产总额67,579.2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574.18亿元,增长7.26%[24] - 报告期末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37,437.4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14.71亿元,增长4.80%[24] - 报告期末存款余额41,569.4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397.72亿元,增长6.12%[24] - 报告期内集团实现经营收入765.31亿元,同比下降2.55%;实现净利润242.19亿元,同比增长3.30%[24] - 报告期末集团不良贷款余额488.2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1.47亿元;不良贷款率1.30%,较上年末上升0.05个百分点[24] - 报告期内集团完成169亿元可转债转股,发行15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报告期末资本净额6,422.6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90.48亿元[24] - 报告期末集团资本充足率13.51%,一级资本充足率11.2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04%,均较上年末提升[24] - 报告期内集团利息净收入547.33亿元,同比减少19.42亿元,下降3.43%[27][28] - 集团净利差1.75%,同比下降24BPs;净利息收益率1.82%,同比下降24BPs[28] - 报告期内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34.45亿元,同比下降9.37%;其他收入83.53亿元,同比增长18.97%[24] - 2023年1-6月公司生息资产平均余额6074.27亿元,利息收入1250.16亿元,平均收益率4.15%;付息负债平均余额5896.34亿元,利息支出702.83亿元,平均成本率2.40%;利息净收入547.33亿元,净利差1.75%,净利息收益率1.82%[29] - 2023年1-6月公司利息收入同比增加66.20亿元,增长5.59%,主要因贷款和投资规模增长[30] - 2023年1-6月公司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882.11亿元,同比增加32.25亿元,增长3.79%,主要因贷款规模增长[31] - 2023年1-6月公司投资利息收入277.27亿元,同比增加16.93亿元,增长6.50%,主要因投资规模增长[33] - 2023年1-6月公司拆出、存放同业及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39.50亿元,同比增加18.62亿元,增长89.18%,主要因规模增加和收益率上升[33] - 2023年1-6月公司利息支出同比增加85.62亿元,增长13.87%,主要因客户存款利息支出增加[34] - 2023年1-6月公司客户存款利息支出462.42亿元,同比增加50.70亿元,增长12.31%,主要因客户存款规模增加和存款利率上升[35] - 2023年1-6月公司同业存放、拆入及卖出回购款项利息支出122.08亿元,同比增加33.19亿元,增长37.34%,主要因规模增加和同业利率上升[36] - 2023年1-6月公司发行债券利息支出118.33亿元,同比增加1.73亿元,增长1.48%,主要因发行债券规模增加[37] - 2023年1-6月公司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34.45亿元,同比减少13.90亿元,下降9.37%,主要因银行卡服务手续费收入同比减少4.68亿元[37]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134.45亿元,其中理财服务手续费20.38亿元、代理服务手续费19.48亿元等[39] - 绿色中间业务收入58.23亿元,代理保险中收同比增长81.03%[39] - 其他收入83.53亿元,同比增加13.32亿元,增长18.97%[42] - 经营费用205.43亿元,同比增加2.86亿元,增长1.41%;成本收入比25.65%,同比上升1.02个百分点[42] - 计提资产减值损失265.97亿元,同比减少24.28亿元,下降8.37%[44] - 所得税费用51.94亿元,同比减少5.77亿元,下降10.00%[44] - 资产总额67579.2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574.18亿元,增长7.26%[45] - 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37437.4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14.71亿元,增长4.80%;贷款和垫款净额在资产总额中占比54.22%,比上年末下降1.33个百分点[47] - 报告期末,集团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22212.5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89.09亿元,增长7.71%,占资产总额的32.87%,比上年末上升0.14个百分点[48] - 报告期末,集团持有金融债券6572.09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08.72亿元,其中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债券占比66.17%[51] - 集团商誉成本60.19亿元,报告期末,商誉减值准备47.38亿元,账面价值12.81亿元,与上年末相比未发生变动[54] - 报告期末,集团负债总额62172.5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267.54亿元,增长7.37%,主要是客户存款增加[55] - 报告期末,集团客户存款余额41569.4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97.72亿元,增长6.12%[55] - 报告期末,集团归属本行股东权益5383.98亿元,比上年末净增加305.15亿元,主要是当期实现利润增加及可转债转股增资[57] - 2023年6月30日,实收股本590.86亿元,其他权益工具1048.99亿元,资本公积744.73亿元,其他综合收益27.19亿元,盈余公积262.45亿元,一般风险准备815.54亿元,未分配利润1894.22亿元,归属本行股东权益合计5383.98亿元,少数股东权益22.79亿元,股东权益合计5406.77亿元[58] - 报告期末,信贷承诺合计13327.78亿元,比上年末减少466.46亿元[58] - 2023年6月30日,衍生金融资产余额188.26亿元,占比0.85%;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余额4934.17亿元,占比22.21%[49] - 信贷承诺合计2023年6月30日为1332.778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79.424亿元[59] - 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入707.65亿元,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1262.80亿元,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入396.38亿元[59][60] 贷款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报告期末,贷款总额3.74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80%[19] - 制造业贷款比上年末增长13.90%,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比上年末增长24.74%,科技型企业贷款比上年末增长21.07%[19] - 绿色贷款比上年末增长31.04%,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比上年末增长13.58%,涉农贷款比上年末增长7.12%[19] - 全行人民币对公贷款比上年末增长9.16%,制造业贷款、战略新兴产业贷款比上年末分别增长13.90%和24.74%,科技型企业贷款、绿色信贷比上年末分别增长21.07%和31.04%[21] - 2023年6月30日,企业贷款余额2108.396亿元,占比56.32%;零售贷款余额1517.897亿元,占比40.54%;贴现余额117.454亿元,占比3.14%;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3743.747亿元[48] - 2023年6月30日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为3743.747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3572.276亿元[61][63][64][66] - 2023年6月30日制造业贷款余额420.988亿元,占比19.97%;2022年12月31日余额379.002亿元,占比19.62%[61] - 2023年6月30日长江三角洲地区贷款余额888.268亿元,占比23.74%;2022年12月31日余额841.441亿元,占比23.56%[62] - 2023年6月30日信用贷款余额1283.179亿元,占比34.28%;2022年12月31日余额1192.422亿元,占比33.38%[64] - 2023年6月30日前十大贷款客户贷款余额合计57.849亿元,占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1.55%[65] - 2023年6月30日正常贷款余额3694.926亿元,占比98.70%;不良贷款余额48.821亿元,占比1.30%[66] - 2023年6月30日正常类贷款迁徙率1.44%,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0.61个百分点[67] - 2023年6月30日已重组贷款和垫款余额43.07亿元,占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0.12%[68] - 2023年6月30日逾期贷款本金合计72333百万元,2022年12月31日为69903百万元[70] - 2023年6月30日不良贷款总额48821百万元,占比100%;2022年12月31日为44674百万元,占比100%[71] - 2023年6月30日珠江三角洲不良贷款余额10252百万元,占比21%;2022年12月31日余额9326百万元,占比20.88%[72] - 2023年6月30日制造业不良贷款余额8692百万元,占比17.8%;2022年12月31日余额8578百万元,占比19.2%[73] - 2023年6月30日信用贷款不良余额13466百万元,占比27.58%;2022年12月31日余额12625百万元,占
中国光大银行(06818) - 2023 Q1 - 季度业绩
2023-04-28 19:45
财务表现 - 2023年第一季度经营收入为38162百万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降1.67%[5] - 2023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12454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5.23%[5] - 2023年第一季度总资产达6694710百万人民币,较去年末增长6.26%[5] - 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为66,947.1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26%[9] - 公司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为37,137.3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96%[9] - 公司实现净利润124.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3%[9] - 公司实现经营收入381.6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67%[9] - 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45%,比上年同期下降0.08个百分点[9] - 公司不良贷款余额为464.2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49亿元[9] - 公司资本充足率为13.24%,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32%,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09%[9] - 公司槓桿率为6.90%,比上年末上升0.09个百分点[9] - 光大银行2023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124.54亿元,同比增长5.2%[16] - 光大银行2023年第一季度每股收益为0.19元,稀释每股收益为0.18元[16] - 光大银行2023年第一季度綜合收益總額為131.06億元,綜合收益總額歸屬於本行股東130.31億元[17] - 2023年3月31日,中國光大銀行的资产总计为6694.71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底增长394.2亿元[18] - 2023年3月31日,中國光大銀行的负债总计为6156.34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底增长365.84亿元[19] - 2023年3月31日,中國光大銀行的股东权益总计为5383.69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底增长283.36亿元[20] 业务发展 - 公司金融业务持续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发展,助力先进制造业、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发展[9] - 光大银行推出全融资产品工具箱,构建基础融资、投资银行、交易金融、普惠金融、财富管理、生态金融六大产品矩阵,为企业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10] - 零售客户数和AUM稳步增长,负债端积极拓展社保民生等渠道场景,加强公私联动促进代发业务协同发展,推动零售存款规模增长[10] - 光大银行持续推进业务转型,深化集约化经营和标准化建设,支持普惠金融发展,零售贷款规模持续增长,资产质量保持稳定[10] 股东情况 - 光大银行前十名股东中,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持股量最高,为24,227,813,441股,占比41.00%[11] -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是光大银行H股第二大股东,持股量为5,239,308,370股,占比8.87%[11] - 光大银行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A股206,553户,H股833户[11] - 光大银行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中,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为国有法人,持有A股4,184,682,388股,占比7.08%[11] - 光大银行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以代理人身份持有H股5,239,308,370股,占比8.87%[11] - 光大银行报告期末優先股股东总数为22户,其中华宝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持有光大优1(代号360013)股份最多,为32,400,000股,占比16.20%[12] - 光大银行报告期末優先股股东中,上海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有25,200,000股,占比12.60%[12] - 光大优2报告期末股东总数为25户,持股最多的股东为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持有1247万股,占比12.47%[13] - 光大优3报告期末股东总数为24户,持股最多的股东为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有8411万股,占比24.04%[13]
中国光大银行(06818)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8 18:16
公司概况 - 光大银行成立于1992年8月,2010年8月在上交所挂牌上市,2013年12月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12] - 光大银行在2022年全球银行1000强中排名第27位,比上年提升5个位次,跻身前30强[38] - 光大银行资产总额为6.30万亿元,同比增长6.75%[49] - 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为448.07亿元,同比增长3.23%[49] - 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21.02万亿元,增长3.0%[68] 业务发展 - 光大银行聚焦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战略,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产品、渠道和服务模式创新[13] - 光大银行积极推动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为客户提供精准、优质的综合金融服务[47] - 光大银行将继续坚守初心使命,努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50] - 光大银行推进业务结构调整,强化财富管理特色,推广客户经理移动访客,推动发行特色主题理财产品[77] 财务表现 - 2022年度普通股股息每10股1.90元(税前)[4] - 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均呈现增长趋势[49] - 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经营收入均有所增长[51] - 不良贷款率与上年持平,关注率、逾期率下降,拨备覆盖率提升[49] 风险管理 - 加强风险防控,建立投向、行业、区域、产品、组合为一体的信贷政策体系[48] - 公司持续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推进陽光預警平台建设,提升风险防控精准性[197] 技术创新 - 光大银行通过数字化手段重塑客户经营模式,构建全产品、全渠道、全链路的数字化客户经营模式[161] - 光大银行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报告期内全行科技投入61.27亿元,增长5.89%,占经营收入的4.03%[172] 客户服务 - 光大银行推动多元融合与联动协同,全面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服务代发个人客户超过930万户[162] - 零售客户(含借记卡和信用卡客户)达到14,706.41万户,月日均资产在50万元及以上的中高端客户比上年末增长10.76%[148]
中国光大银行(06818)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4 21:2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1992年8月成立,2010年8月在上交所上市,2013年12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12] 公司会议与报告相关 - 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于2023年3月24日在北京召开,审议通过《2022年年度报告》,应出席董事14名,实际出席14名,7名监事列席[5] - 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印刷版将于2023年4月寄发H股股东,可在公司网站及港交所“披露易”网站阅览[2] 财务报告审计情况 - 公司按照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2022年度财务报告,分别经安永华明和安永审计并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5] 股利分配方案 - 公司股利分配方案拟以2022年股东周年大会通知指定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A股和H股股东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90元(税前),共计112.26亿元,以截至公告披露日已发行股本总数590.86亿股计算,该方案待2022年股东周年大会批准,预计2023年7月12日左右支付[4] - 公司董事会建议派发2022年度普通股股息每10股1.90元(税前)[5] - 2022年度合并报表中归属本行股东净利润448.07亿元,扣除股息和利息后,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润399.96亿元,可供普通股股东分配净利润378.21亿元[146] - 向全体普通股股东派发现金股息,每10股派1.90元(税前),现金股息总额112.26亿元,占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28.07% [146] - 2022年现金分红112.26亿元,占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润比例为28.07%;2021年现金分红108.60亿元,占比28.13%;2020年现金分红113.47亿元,占比32.71%[148] - 本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未调整既定现金分红政策,需经2022年度股东大会审议批准[147] 公司机构与排名情况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境内设立分支机构1307家,机构网点辐射全国150个经济中心城市[13] - 2022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行榜”中,公司位列第27名,比上年提升5个位次[13] - 2022年公司在“全球银行1,000强”中位列第27位,比上年提升5个位次[17] 公司获奖情况 - 2022年1月6日,光大理财获《金融界》“杰出银行理财子公司奖”[14] - 2022年1月21日,光大云缴费获人民网“2021人民企业社会责任推荐案例”[14] - 2022年4月26日,公司云生活事业部获“2022年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14] - 2022年5月7日,光大云缴费科技有限公司获“中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称号[14] - 2022年6月7日,公司连续五年获中央财政三项业务代理银行“三项全优”成绩[14] - 2022年6月17日,公司获“卓越私人银行奖(金誉奖)”[14] - 2022年7月26日,公司获评“值得托付养老金融银行”,光大理财获评“值得托付银行理财机构”[14] - 2022年公司获《每日经济新闻》“年度普惠金融奖”“年度财富管理奖”等多项奖项[15] - 2022年公司获《21世纪经济报道》“‘金贝’资产管理竞争力·2022卓越私人银行”奖等[15] - 2022年公司获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信用金兰杯ESG乡村振兴突出贡献案例”等[15] - 2022年公司获《中国证券报》“银行理财产品金牛奖”[15] - 2022年公司获澎湃新闻“年度最佳金融机构”[15] - 2022年公司获《证券时报》“2022年度金质信用卡天玑奖”等[15] - 2022年公司“小茄子”IP新媒体渠道整合营销全案获“虚拟形象营销银奖”[16] - 2022年光大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获“腾飞奖·服务实体经济领军企业”[16] 公司发展指导思想 - 2023年公司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高质量发展[18]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资产总额6.3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75%[20] - 负债总额5.7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88%[20] - 归属本行股东净利润448.07亿元,同比增长3.23%[20] - 利息净收入1136.55亿元,较2021年增长1.34%[21]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67.44亿元,较2021年下降2.09%[21] - 经营收入1518.65亿元,较2021年下降0.98%[21] - 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3572.28亿元,较2021年增长8.01%[21] - 存款余额3917.17亿元,较2021年增长6.57%[21] - 平均总资产收益率0.74%,较2021年下降0.03个百分点[2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27%,较2021年下降0.37个百分点[21] - 不良贷款率为1.25%,拨备覆盖率为187.93%,较之前增加0.91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2.35%,较之前增加0.01个百分点[23] - 2022年发放优先股股息29.71亿元(税前)、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利息18.40亿元(税前)[23] - 本年度一季度至四季度经营收入分别为388.1亿元、397.21亿元、388.79亿元、344.55亿元;归属本行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17.5亿元、115.49亿元、132.92亿元、82.16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17.555亿元、38.774亿元、49.177亿元、73.206亿元[25] - 2022年12月31日流动性比例人民币为74.44%,外币为123.89%[26] - 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为1.63%,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为8.11%[27] - 2022年12月31日并表总资本净额为5932.18亿元,核心一级资本净额为3993.96亿元,一级资本净额为5044.59亿元,资本充足率为12.95%[28] - 2022年12月31日杠杆率为6.81%[29] - 2022年12月31日流动性覆盖率为130.24%,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为972.725亿元,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为746.886亿元[31] - 2022年9月30日净稳定资金比例为105.63%[32] - 2022年末可用的稳定资金为363.2315亿元,所需的稳定资金为343.863亿元[33] - 2022年末最大单家非同业单一客户贷款余额占资本净额比例并表为1.63%,非并表为1.71%[34] - 2022年末最大单家非同业单一客户风险暴露占一级资本净额比例并表为1.92%,非并表为2.01%[34] - 2022年末最大单家非同业集团或经济依存客户风险暴露占一级资本净额比例并表为4.29%,非并表为4.50%[34] - 2022年末最大单家同业单一客户风险暴露占一级资本净额比例并表为5.36%,非并表为5.62%[34] - 2022年末最大单家同业集团客户风险暴露占一级资本净额比例并表为6.25%,非并表为6.53%[34] - 报告期末集团资产总额63005.1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984.41亿元,增长6.75%[42] - 报告期末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35722.7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649.72亿元,增长8.01%[42] - 报告期末存款余额39171.6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414.25亿元,增长6.57%[42] - 报告期内集团经营收入1518.65亿元,同比下降0.98%;净利润450.40亿元,同比增长3.21%[42] - 报告期末不良贷款余额446.7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3.08亿元;不良贷款率1.25%,与上年末持平[42] - 报告期末关注类贷款率1.84%,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逾期贷款率1.96%,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43] - 报告期末拨备覆盖率187.93%,较上年末上升0.91个百分点[43] - 报告期末集团资本净额5932.18亿元,资本充足率12.95%,一级资本充足率11.0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72%[43] - 报告期内利息净收入1136.55亿元,同比增加15.00亿元,增长1.34%;净息差1.93%,同比下降14个BPs;净利息收益率2.01%,同比下降15个BPs[45] - 报告期内集团利息收入2413.09亿元,同比增加119.75亿元,增长5.22%[48] - 报告期内,集团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1728.25亿元,同比增加90.89亿元,增长5.55%[49] - 报告期内,集团投资利息收入533.58亿元,同比增加10.85亿元,增长2.08%[49] - 报告期内,集团拆出、存放同业及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44.23亿元,同比增加22.56亿元,增长104.11%[50] - 报告期内,集团利息支出1276.54亿元,同比增加104.75亿元,增长8.94%[50] - 报告期内,集团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67.44亿元,同比减少5.70亿元,下降2.09%[52] - 报告期末,零售客户14706.4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5.02%;三大APP累计用户25563.5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8.71%,其中月活用户5840.8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4.17%[54] - 报告期末,AUM24240.3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21%;托管规模76112.4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87%;理财规模11852.4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01%[54] - 报告期内,集团其他收入114.66亿元,同比减少24.31亿元,下降17.49%[56] - 报告期内,集团经营费用452.27亿元,同比减少3.13亿元,下降0.69%,成本收入比28.62%,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57] - 报告期内,集团计提资产减值损失506.09亿元,同比减少41.86亿元,下降7.64%[58] - 公司2022年资产减值损失合计506.09亿元,2021年为547.95亿元[59] - 公司2022年所得税费用109.26亿元,同比增加16.24亿元,增长17.46%[59] - 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63005.1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984.41亿元,增长6.75%[60] - 报告期末,公司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35722.7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649.72亿元,增长8.01%;贷款和垫款净额在资产总额中占比55.55%,比上年末上升0.66个百分点[62] - 报告期末,公司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20623.4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26.21亿元,占资产总额的32.73%,比上年末上升1.39个百分点[63] - 报告期末,公司持有金融债券6780.8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03.02亿元,其中,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债券占比61.49%[65] - 公司商誉成本60.19亿元,报告期末,商誉减值准备47.38亿元,账面价值12.81亿元,与上年末相比未发生变动[67] - 报告期末,公司负债总额57904.9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727.94亿元,增长6.88%[68] - 2022年末集团负债合计5790.497亿元,2021年末为5417.703亿元[69] - 2022年末客户存款余额39171.6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414.25亿元,增长6.57%[70] - 2022年末归属本行股东权益5078.83亿元,较上年末净增加253.94亿元[71] - 2022年末信贷承诺合计13794.2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8.20亿元[71] - 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出563.98亿元,其中经营资产变动现金流出3547.07亿元,经营负债变动现金流入2261.69亿元[72] - 集团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出1030.94亿元,收回投资现金流入7336.72亿元,投资支付现金流出8930.56亿元[73] - 集团筹资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入705.66亿元,发行债券收到现金净额9305.14亿元,偿付债券本金支付现金8184.71亿元[73] - 2022年末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3572.276亿元,2021年末为3307.304亿元[75] - 2022年末长江三角洲地区贷款余额841.441亿元,占比23.56%,2021年末余额750.167亿元,占比22.68%[76] - 2022年末信用贷款余额1192.422亿元,占比33.38%,2021年末余额1076.478亿元,占比32.55%[77] - 2022年12月31日十大借款人贷款余额合计481.22亿元,占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1.35%,占资本净额8.11%[
中国光大银行(06818)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0-28 20:49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1992年8月,2010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13年12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4] - 公司A股股票简称光大银行,代码601818,上市于上海证券交易所;H股股票简称中国光大银行,代码6818,上市于香港联合交易所[3] - 公司投资者专线86 - 10 - 63636388,客服及投诉电话95595,传真86 - 10 - 63636713,电子邮箱IR@cebbank.com[3][4] 公司战略与活动 - 公司坚持“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战略愿景,以数字化经营为路径,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拓展重点业务[5] - 公司开展“稳经济、进万企”系列活动支持重点领域[6] 董事会会议情况 - 2022年10月28日召开第九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应出席董事14名,实际出席14名[2] 贷款业务数据 - 普惠小微贷款、中长期制造业贷款、绿色贷款比上年末分别增长27.65%、29.60%、46.02%[6] - 报告期末对公贷款20476.3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12%;零售贷款(不含信用卡)10573.3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57%[20] - 报告期末绿色金融贷款1819.2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6.02%;清洁能源贷款275.0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6.19%[21] 经营收入数据 - 剔除上年权益工具估值增加18.70亿元的非经常性收入影响,前三季度经营收入同比增长1.92%[7] - 2022年7 - 9月经营收入388.79亿元,同比减少2.48%;2022年1 - 9月经营收入1174.10亿元,同比增长0.29%[9] - 1 - 9月集团实现经营收入1174.10亿元,同比增长0.29%[16] - 2022年前三季度经营收入为1174.10亿元,2021年同期为1170.72亿元,同比增长0.29%[44] - 2022年第三季度经营收入为388.79亿元,2021年同期为398.67亿元,同比下降2.48%[46] 绿色中间业务收入数据 - 前三季度实现理财、代理、结算、托管等绿色中间业务收入91.33亿元,同比增长5.70%[7]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15.54亿元,绿色中间业务收入91.33亿元,同比增长5.70%[17] 科技投入与人员数据 - 报告期末全行科技投入37.29亿元,同比增加7.28亿元,增长24.26%;科技人员3030人,比上年末增加669人[9] 净利润数据 - 2022年7 - 9月净利润133.17亿元,同比增长4.66%;2022年1 - 9月净利润367.63亿元,同比增长4.30%[9] - 1 - 9月集团净利润367.63亿元,同比增长4.30%[16] - 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367.63亿元,2021年同期为352.47亿元,同比增长4.30%[44] - 2022年第三季度净利润为133.17亿元,2021年同期为127.24亿元,同比增长4.66%[46] 资产与净资产数据 - 2022年9月30日总资产62646.3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14%;归属本行股东的净资产5019.3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03%[9] - 报告期末集团资产总额62646.3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14%;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35646.3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78%[15] - 2022年9月30日资产总计为62646.36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59020.69亿元,同比增长6.14%[48] 股息与利息发放数据 - 报告期末发放优先股股息29.71亿元(税前)、发放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利息18.40亿元(税前)[10] 资本充足率数据 - 2022年9月30日并表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69%,一级资本充足率11.01%,资本充足率12.97%[11] 杠杆率与相关数据 - 2022年9月30日杠杆率6.73%,一级资本净额4989.55亿元,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74120.46亿元[12] 流动性覆盖率数据 - 2022年9月30日流动性覆盖率112.05%,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9622.65亿元,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8587.88亿元[13] 负债与客户存款数据 - 报告期末集团负债总额57606.7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33%;客户存款总额39795.1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26%[15] - 对公客户存款29442.2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60%;零售客户存款9671.5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68%[16] - 2022年9月30日负债合计5760.672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5417.703亿元[4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客户存款净增加2910.64亿元,2021年同期为(496.7)亿元[53] 利息净收入与生息资产数据 - 利息净收入852.18亿元,同比增长1.46%;生息资产规模56179.51亿元,同比增长8.90%;净息差2.03%,同比下降15BPs[17] - 2022年前三季度利息净收入为852.18亿元,2021年同期为839.94亿元,同比增长1.46%[44] - 2022年第三季度利息净收入为285.43亿元,2021年同期为280.97亿元,同比增长1.59%[46]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数据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15.54亿元,绿色中间业务收入91.33亿元,同比增长5.70%[17] - 2022年前三季度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215.54亿元,2021年同期为217.26亿元,同比下降0.79%[44] 经营费用与成本收入比数据 - 经营费用306.22亿元,同比下降0.61%;成本收入比24.96%,同比下降0.31个百分点[18] 信用减值损失数据 - 信用减值损失407.24亿元,同比下降6.27%[1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信用减值损失为407.24亿元,2021年同期为434.46亿元[52] 不良贷款与拨备覆盖率数据 - 报告期末不良贷款总额441.8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8.22亿元;不良贷款率1.24%,比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88.61%,比上年末上升1.59个百分点[18] 理财产品数据 - 报告期末并表口径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13229.5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3.91%;净值型理财产品余额12770.98亿元,占比96.53%[24] - 报告期末机构理财代销规模1943.8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99.47亿元,增长34.58%[25][26] 社保与养老金业务数据 - 报告期末累计服务社保客户1202.16万户;企业年金托管规模1051.2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35%;运营管理养老金个人账户80.26万户[26] 公司金融客户数据 - 报告期末公司金融客户94.85万户,较上年末增加6.57万户,增长7.44%;有效客户43.97万户,较上年末增加2.57万户,增长6.21%;有效客户存款年日均规模较上年末增加1135.40亿元[27] 零售客户数据 - 报告期末零售客户14920.34万户,较上年末增长6.54%;AUM23892.2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667.54亿元,增长12.57%[28] - 月日均资产50万元及以上的中高端客户较上年末增长8.78%;财富客户114.57万户,较上年末增加9.36万户,增长8.89%;管理财富客户资产11493.3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63.70亿元,增长10.20%[28] - 私人银行客户55500户,较上年末增加5479户,增长10.95%;管理私行客户资产5556.3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45.06亿元,增长10.88%[29] 同业客户数据 - 报告期末同业客户3838户[29] 电子渠道客户数据 - 报告期末手机银行月活客户1914.57万户,同比增长22.95%;缴费直联月活用户1368.44万户,同比增长55.42%[30] - 报告期末累计接入缴费项目14087项,较上年末增长14.87%;累计输出平台725家,较上年末增长8.53%;缴费笔数18.28亿笔,同比增长23.23%;累计直联用户1.33亿户,较上年末增长25.47%[30] 业务创新数据 - 物流通服务货主及司机超840万户;智能营销领域累计构建近280个模型,助力全行零售AUM提升超800亿元;企业级RPA流程自动化平台覆盖总分行前中后台180多项应用场景[31][32] 股东持股数据 - 中远海运(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A股723,999,875股,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有A股653,207,840股,云南合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A股626,063,556股[34] - 报告期末,光大集团持有16.10亿股H股、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持有42.00亿股H股为有限售条件股份[34] -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代表投资者持有本行H股合计5,239,366,370股,其中Ocean Fortune Investment Limited、中国人寿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和光大集团分别持有1,605,286,000股、282,684,000股和172,965,000股[34] - 华宝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持有优先股32,400,000股,持股比例16.20%;上海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有26,700,000股,持股比例13.35%等[35] - 平安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光大优2限售股12,190,000股,持股比例12.19%;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持有10,080,000股,持股比例10.08%等[38] -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光大优3限售股84,110,000股,持股比例24.04%;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有47,720,000股,持股比例13.63%等[40] 债券发行与分行设立数据 - 2022年8月,公司2022年二级资本债券(第一期)发行完毕,规模450亿元,品种一10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发行400亿元,票面利率3.10%;品种二15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发行50亿元,票面利率3.35%[42] - 2022年7月9日,公司澳门分行设立申请获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批准,相关设立工作正在推进[42] 基本每股收益数据 - 2022年前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59元/股,2021年同期为0.56元/股,同比增长5.36%[44] - 2022年第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21元/股,2021年同期为0.19元/股,同比增长10.53%[46] 股东权益与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数据 - 2022年9月30日股东权益合计503.964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484.366亿元[50] - 2022年9月30日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6264.636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5902.069亿元[50] 税前利润调整项目数据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税前利润调整项目为460.06亿元,2021年同期为428.15亿元[52] 客户贷款和垫款净增加数据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客户贷款和垫款净增加(2939.98)亿元,2021年同期为309.64亿元[52] 经营活动与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数据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96.04)亿元,2021年同期为(1770.64)亿元[5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48.03亿元,2021年同期为1621.73亿元[54]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数据 - 2022年9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152.17亿元,2021年同期为1122.88亿元[54]
中国光大银行(06818)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28 19:00
报告审议与编制 - 2022年8月26日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四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2022年中期报告》,应出席董事14名,实际出席14名,6名监事列席[2] - 公司按照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2022年中期财务报告已分别由安永华明和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审阅[2] 利润分配 - 公司半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转增股本[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法定代表人是李晓鹏,授权代表是付万军、曲亮[6] - 公司联系地址为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5号中国光大中心,邮编100033,联系电话86 - 10 - 63636363 [6] - 公司1992 - 1997年注册地址为北京市首都体育馆南路6号新世纪饭店写字楼16层,1997 - 2011年为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6号光大大厦,2011年至今为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5号、甲25号中国光大中心[6] 股票信息 - A股半年度报告登载网站为上交所网站www.sse.com.cn、公司网站www.cebbank.com [8] - A股普通股简称光大银行,代码601818;优先股简称光大优1、光大优2、光大优3,代码360013、360022、360034;可转债简称光大转债,代码113011 [8] - H股股票简称中国光大银行,代码6818 [8] 会计师事务所信息 - 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为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为安永会计师事务所[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1 - 6月利息净收入566.75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1.39%[10] - 2022年1 - 6月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48.35亿元,较2021年同期下降1.49%[10] - 2022年1 - 6月净利润234.46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4.10%[10] - 2022年6月30日归属本行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净资产7.14元,较2021年末增长2.15%[10] - 2022年6月30日不良贷款率1.24%,较2021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11] - 2022年6月30日拨备覆盖率188.33%,较2021年末增长1.31个百分点[11] - 2022年6月30日人民币流动性比例68.62%,外币流动性比例123.62%[14] - 2022年6月30日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1.81%,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9.61%[14] - 2022年上半年发放优先股股息25.70亿元(税前)[12] - 2021年9月集团发生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事项,对比较报表相关项目追溯调整[1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核心一级资本净额为382.765亿元,一级资本净额为487.814亿元,总资本净额为542.714亿元,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59%,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95%,资本充足率为12.18%[16]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杠杆率为6.63%,一级资本净额为487.814亿元,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为7361.094亿元[18]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性覆盖率为114.99%,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为876.134亿元,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为761.891亿元[20] - 2022年6月30日,集团净稳定资金比例为104.06%,可用稳定资金为3489.134亿元,所需稳定资金为3352.889亿元[21] - 中期报告期末,集团资产总额62,572.4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551.78亿元,增长6.02%[31] - 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35,125.3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052.27亿元,增长6.21%[31] - 存款余额39,476.1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718.69亿元,增长7.40%[31] - 报告期内,集团实现经营收入785.31亿元,同比增长1.72%[31] - 利息净收入566.75亿元,同比增长1.39%;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48.35亿元,同比下降1.49%[31] - 实现净利润234.46亿元,经营收入、净利润增速环比一季度分别提升1.69和1.84个百分点[31] - 付息负债平均成本率2.31%,同比下降3BPs,负债成本保持改善[31] - 报告期末,集团不良贷款余额436.4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77亿元;不良贷款率1.24%,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32] - 报告期末,集团资本净额5427.14亿元,资本充足率12.18%,一级资本充足率10.9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59%[32] - 2022年1 - 6月利息净收入566.75亿元,较2021年1 - 6月增加7.78亿元,增长1.39%[33][36] - 报告期内,集团实现经营收入785.31亿元,同比增加13.26亿元,增长1.72%[34] - 报告期内,集团净息差1.99%,同比下降12BPs;净利息收益率2.06%,同比下降14BPs[36] - 报告期内,集团实现利息收入1183.96亿元,同比增加53.11亿元,增长4.70%[43] - 报告期内,集团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849.86亿元,同比增加45.52亿元,增长5.66%[44] - 报告期内,集团投资利息收入260.34亿元,同比减少1.32亿元,下降0.50%[46] - 报告期内,集团拆出、存放同业及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20.88亿元,同比增加11.36亿元,增长119.33%[47] - 报告期内,集团利息支出617.21亿元,同比增加45.33亿元,增长7.93%[48] - 报告期内,客户存款利息支出411.72亿元,同比增加32.25亿元,增长8.50%[49] - 报告期内,同业存放、拆入及卖出回购款项利息支出88.89亿元,同比减少25.27亿元,下降22.14%[50] - 报告期内,发行债券利息支出116.60亿元,同比增加38.35亿元,增长49.01%[51] - 报告期内,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48.35亿元,同比减少2.24亿元,下降1.49%[52] - 报告期内,其他收入70.21亿元,同比增加7.72亿元[54] - 报告期内,经营费用202.57亿元,同比减少10.23亿元,下降4.81%,成本收入比24.63%,同比下降1.87个百分点[56] - 报告期内,计提资产减值损失290.25亿元,同比增加3.12亿元,增长1.09%[58] - 报告期内,所得税费用57.71亿元,同比增加10.89亿元,增长23.26%[60] - 报告期末,资产总额62572.4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551.78亿元,增长6.02%[61] - 报告期末,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35125.3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52.27亿元,增长6.21%,贷款和垫款净额在资产总额中占比54.98%,比上年末增加0.09个百分点[63] - 报告期末集团持有金融债券12778.9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001.16亿元,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债券占比81.13%[67] - 集团商誉成本60.19亿元,报告期末商誉减值准备47.38亿元,账面价值12.81亿元,与上年末相比未发生变动[71] - 报告期末集团负债总额57647.1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470.09亿元,增长6.41%,主要因客户存款增加[72] - 报告期末集团客户存款余额39476.1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718.69亿元,增长7.40%[74] - 报告期末集团归属本行股东权益4905.30亿元,较上年末净增加80.41亿元,主要因当期实现利润增加[76] - 报告期末信贷承诺合计14041.4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45.42亿元[78] - 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出1787.81亿元,其中现金流入397.78亿元,经营资产变动现金流出3983.55亿元,经营负债变动现金流入1797.96亿元[80] - 集团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出437.61亿元,其中收回投资现金流入4085.31亿元,投资支付现金流出4830.09亿元[80] - 集团筹资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入1233.80亿元,其中发行债券收到现金净额5429.97亿元,偿付债券本金支付现金3940.56亿元[80] - 2022年6月30日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为3512.531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3307.304亿元[81][82][83][86] - 2022年6月30日制造业贷款余额371.961亿元,占比19.49%;2021年12月31日余额331.050亿元,占比18.49%[81] - 2022年6月30日长江三角洲地区贷款余额819.536亿元,占比23.32%;2021年12月31日余额750.167亿元,占比22.68%[82] - 2022年6月30日信用贷款余额1137.248亿元,占比32.38%;2021年12月31日余额1076.478亿元,占比32.55%[83] - 前十大贷款客户合计贷款余额52.162亿元,占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1.49%,占资本净额9.61%[84] - 2022年6月30日正常贷款余额3468.888亿元,占比98.76%;2021年12月31日余额3265.938亿元,占比98.75%[86] - 2022年6月30日不良贷款余额43.643亿元,占比1.24%;2021年12月31日余额41.366亿元,占比1.25%[86] - 2022年6月30日已重组贷款和垫款余额4.514亿元,占比0.13%;2021年12月31日余额4.634亿元,占比0.14%[87] - 2022年6月30日逾期贷款本金合计68.850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65.704亿元[91] - 2022年6月30日企业贷款不良余额28.496亿元,占比65.29%;2021年12月31日余额25.846亿元,占比62.48%[92] - 2022年6月30日不良贷款总额436.43亿元,2021年12月为413.66亿元[93][94][97] - 2022年6月30日珠江三角洲不良贷款余额112.48亿元,占比25.78%,2021年12月余额98.45亿元,占比23.80%[93] - 2022年6月30日制造业不良贷款余额99.22亿元,占比22.73%,2021年12月余额109.35亿元,占比26.44%[94] - 2022年6月30日信用贷款不良余额113.68亿元,占比26.05%,2021年12月余额125.46亿元,占比30.33%[97] - 2022年6月30日抵债资产5.02亿元,2021年12月为5.29亿元[9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贷款减值准备期末余额816.10亿元,期初余额768.89亿元[10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1 - 6月总行业务经营收入114.01亿元,税前利润 - 8900万元,2021年1 - 6月经营收入109.80亿元,税前利润12.11亿元[102] - 2022年1 - 6月公司金融业务经营收入303.76亿元,税前利润135.50亿元,2021年1 - 6月经营收入312.03亿元,税前利润89.61亿元[103] - 2022年1 - 6月零售金融业务经营收入330.07亿元,税前利润49.53亿元,2021年1 - 6月经营收入319.87亿元,税前利润62.78亿元[103] - 2022年1 - 6月金融市场业务经营收入153.95亿元,税前利润110.66亿元,2021年1 - 6月经营收入139.74亿元,税前利润119.78亿元[103] - 贵金属业务规模从64.26亿元增至84.19亿元,增幅31.01%[104]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规模从31.164亿元增至107.955亿元,增幅246.41%[104] - 公司金融业务经营收入303.76亿元,同比减少8.27亿元,下降2.65%,占全行经营收入38.68%[109] - 公司金融业务客户总量92.70万户,比上年末增加4.42万户,增长5.01%[109] - 对公存款余额29359.6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39.42亿元,增长6.30%[110] - 对公贷款(不含贴现)余额19088.8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