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港(600190)

搜索文档
锦州港财务造假屡犯不改 造假多年被审计机构大华无视?
新浪证券· 2025-05-07 18:00
令人震惊的是,锦州港在2024年11月首次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并处罚后,仍持续造假。值得注意的是,公 司18年至23年年报审计机构均为大华会计事务所,但造假似乎被其无视,多年出具无保留的审计意见类 型。 曾系统性财务造假被立案,虚增利润超1.7亿元 锦州港的财务造假行为最早可追溯至2018年。根据中国证监会2024年6月披露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 事先知书》,公司为"做大收入和利润、满足银行贷款需求",通过无商业实质的虚假贸易业务,系统性 虚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利润总额。具体来看: 造假规模:2018年至2021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86.24亿元,虚增利润总额1.79亿元。其中,2018年虚增利 润2070.9万元,2019年3899.9万元,2020年4415.7万元,2021年7511.4万元。 造假手段:通过子公司锦国投(大连)发展有限公司控制上下游供应商及客户的资金流转,形成闭环资 金池。例如,采购资金经大连和境等五家供应商流入锦国投资金池,再通过上海盛辙、舟山丰聚益尚等 公司回流至锦州港,制造虚假贸易流水。 责任认定:时任董事长徐健、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刘辉被认定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财务总监李挺等高 管为 ...
财务造假信披失实,锦州港被证监会处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6 22:49
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 - 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辽宁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1] - 律师团队初步判断两个时间段内买入并卖出的受损投资者可以提出索赔:2019年4月17日至2023年11月10日买入且在2023年11月11日后卖出或持有 以及 2023年4月28日至2024年11月1日买入且在2024年11月1日后卖出或持有[1][4] 财务造假情况 - 2022-2024年通过虚假贸易及跨期确认港口包干作业费收入虚增利润:2022年虚增3610.45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22.46%) 2023年虚增6808.78万元(占65.96%) 2024年一季度虚增1537.75万元(占62.05%)[2] - 导致《2022年年度报告》《2023年年度报告》《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2] - 时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刘辉决策实施虚假贸易 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李挺参与虚假贸易 董事长尹世辉未审慎关注[2] 关联交易违规 - 2022-2024年刘辉实际控制公司通过虚假贸易占用资金:2022年321841.78万元(占净资产47.63%) 2023年557063.07万元(占81.41%) 2024年上半年399411.65万元(占70.70%) 下半年100652.84万元[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未归还金额209760.03万元[3] - 2023-2024年为关联方提供担保合计29.8亿元[3] - 2022-2024年关联交易发生额分别为321841.78万元(占净资产47.63%) 566063.07万元(占82.73%) 789064.49万元(上半年688411.65万元占121.86%)[3] 信息披露违规 - 2024年半年度报告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 直至10月31日收盘后才发布[2] - 所有关联交易均未及时披露 导致《2022年年度报告》《2023年年度报告》《2024年半年度报告》存在重大遗漏[3]
【财闻联播】中美距开启贸易谈判还有多远?外交部回应!刘强东回应“凑76个鸡蛋上大学”
券商中国· 2025-05-06 20:39
宏观动态 - 央行、证监会等部门将于5月7日上午9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 [2] - 外交部回应特朗普称不会取消对华关税,表示中方态度一贯明确,打则奉陪到底,谈则大门敞开 [3] - 中欧立法机构决定同步全面取消相互交往限制,以加强对话合作 [4] - 央行今日开展405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因有10870亿元到期,实现净回笼6820亿元 [5] - 4月财新中国服务业PMI录得50.7,较3月下降1.2个百分点,为七个月来最低 [6] 金融机构 - 东方证券计划以2.5亿-5亿元回购A股股份,价格不超过13.5元/股,期限不超过3个月 [6] - 深交所修订会员客户交易行为管理评价指引,新增程序化交易及两融交易管理评价内容 [7] - 年内103家公募机构自购533次,净申购金额83.20亿元,其中货币型基金占比58.83% [7] 市场数据 - 沪指涨1.13%收复3300点,深成指涨1.84%,创业板指涨1.97%,两市成交额1.34万亿元 [8][9] - 可控核聚变、鸿蒙、算力、机器人等板块涨幅居前,银行板块下跌 [9] - 两市融资余额减少154.66亿元,上交所融资余额报9022.97亿元,深交所报8683.57亿元 [10] 公司动态 - 国芯科技与信大壹密合作研发的抗量子密码芯片AHC001内部测试成功,基于国产28nm工艺 [12] - *ST锦港A股和B股股价均低于1元,可能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而终止上市 [13] - 通裕重工实控人将由珠海市国资委变更为山东省国资委,转让价每股2.22元,总价13.41亿元 [14] - 韦尔股份股东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拟减持不超过1000万股参与ETF换购 [15] - 万泰生物HIV尿液自检试剂通过WHO的PQ认证,为全球首款获此认证的同类产品 [16] - 赛力斯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31488辆,同比增长12.99%,产量34283辆,同比增长32.03% [17] - 华谊集团拟以40.91亿元现金收购三爱富60%股权,拓展含氟精细化学品领域业务 [18] - 汇纳科技控股股东筹划控制权变更,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股票自5月7日起停牌 [19] - 浙大网新出资3300万元参与投资杭州赛智助龙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资AI、机器人等领域 [20] - 希荻微实际控制人之一戴祖渝因病逝世,持有公司22.86%股份,价值超12亿元 [21]
*ST锦港(600190) - 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部分银行账户资金被解除冻结的公告
2025-05-06 17:30
证券代码:600190/900952 证券简称:*ST锦港/*ST锦港B 公告编号:2025-037 为减少银行账户冻结给公司带来的影响,公司积极与相关方沟通协商。截至 本公告披露日,公司收到大连海事法院《民事裁定书》【(2025)辽72民初520 号之一】,解除对上述19家银行账户的冻结,对公司名下的两宗无抵押的国有土 地使用权进行查封。具体如下: | 序号 | 开户银行 | 账号 | 账户性质 | 解封情况 | | --- | --- | --- | --- | --- | | 1 | 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 | 2100******** | 工会账户 | 已解除本次冻结 | | 2 | 中国银行 | 3038******** | 一般户 | 已解除本次冻结 | | 3 | 交通银行 | 2170**************** | 一般户 | 已解除本次冻结 | | 4 | 招商银行 | 7559**************** | 一般户 | 已解除本次冻结 | | 5 | 光大银行 | 5232************ | 一般户 | 已解除本次冻结 | | 6 | 建设银行 | 2108** ...
*ST锦港(600190) - 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股票可能存在因股价低于1元而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
2025-05-06 17:17
证券代码:600190/900952 证券简称:*ST锦港/*ST锦港B 公告编号:2025-038 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股票上市规则》第 9.2.3 条第二款的规定:在上交所既发行 A 股股票 又发行 B 股股票的上市公司,其 A、B 股股票首次同时出现股票收盘价均低于 1 元的,应当在次一交易日披露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A、B 股股票同时出现连续 10 个交易日(不包含公司股票停牌日)每日股票收盘价均 低于 1 元的,应当在次一交易日披露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 其后每个交易日披露 1 次,直至公司 A、B 股股票收盘价均低于 1 元的情形消除 或者出现终止上市情形之日止(以先达到的日期为准)。 关于公司股票可能存在因股价低于1元而终止上市 的风险提示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风险提示: ● 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A 股股票 2025 年 5 月 6 日收 盘价为 0.99 元/股,B 股股票收盘价为 0.062 美元/股,均低于人民币 1 ...
东方集团刚退市,锦州港又拉响退市警报
搜狐财经· 2025-05-01 21:01
公司动态 - 锦州港因2020年至2023年连续4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1] - 公司股价已跌至1 04元,距离"1元退市"红线仅一步之遥 [1] - 近期连续跌停背后是机构资金的集体出逃,市场认为退市几无悬念 [1] - 大股东大连港投融资控股集团为国有企业,但国企背景未能阻止退市风险 [1] 行业趋势 - 2023年以来已有7家国有上市公司退市,数量超过过去三年总和 [2] - 注册制下监管对财务造假容忍度为零,不会因企业性质区别对待 [2] - 国企光环正在褪色,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背景下任何企业都不能心存侥幸 [2] 市场反应 - 关联方东方集团此前已因类似问题退市,股价曾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触发面值退市机制 [1] - 从抚顺特钢到*ST同达再到锦州港,国企退市案例已屡见不鲜 [1] - 投资者对"国企不会退市"的幻想被现实打破 [1][2]
ST锦港(600190) - 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关于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营业收入扣除情况表的专项核查报告
2025-04-30 01:18
业绩总结 - 2024年度营业收入为177,869.6万元,上年度为274,794.3万元[10] - 上年度与主营业务无关业务收入1,099.29万元,占比0.40%[10] - 2024年度营业收入扣除后金额为177,869.6万元,上年度为273,695.0万元[10]
ST锦港(600190) - 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关于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2025-04-30 01:18
业绩调整 - 2018 - 2023年多确认的营业收入调减87.28亿元,累计未分配利润调减2.83亿元[7] - 2024年度多确认的营业收入调减0.28亿元,累计未分配利润调减3.11亿元[7] 资产减值 - 2024年9月30日前逾期贸易业务应收、预付款项21.71亿元,计提21.68亿元信用减值损失准备[8] - 2024年对上海君安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2671.02万元,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721.42万元,确认预计负债9037.21万元[9] - 大连港湾工程进度18%,预付1.22亿元工程款全额计提坏账准备[10] - 对锦国投及关联两家联营企业长期股权投资39.85亿元全额计提减值准备[11] 其他问题 - 自查发现29.8亿元未经审批对外担保,4.8亿元为原副董事长兼总裁越权提供[11] - 2024年12月31日未能保持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13] - 锦州港识别出对被投资企业监督管理不到位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14]
ST锦港(600190) - 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关于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告的审计报告
2025-04-30 01:18
公司合规与股权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于2024年11月1日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截至审计报告日尚未结案[6] - 锦国投2018年增资后公司所持股份降至33.33%,其董事长为公司原副董事长兼总裁刘辉[7] 资产减值与担保 - 2024年末公司针对锦国投及另外两家联营企业长期股权投资余额39.85亿元全额计提减值准备[8] - 截至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日,公司自查发现29.80亿元未经审批对外担保,其中4.80亿元为原副董事长兼总裁刘辉越权提供[11] 财务业绩 - 2024年度公司发生亏损65.81亿元[11][44] - 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17.79亿元,2023年为27.48亿元,同比下降35.27%[1] - 2024年净利润为 -65.81亿元,2023年为1.03亿元,同比下降6483.59%[1] 财务状况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74.32亿元[11][44]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负债总额超过资产总额0.80亿元[11][44]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货币资金结存余额为1.28亿元[11][44] 资产变化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计10,063,775,684.86元,较2023年12月31日下降约41.4%[1]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合计379,506,880.67元,较2023年12月31日下降约87.2%[1] - 2024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合计9,684,268,804.19元,较2023年12月31日下降约32.0%[1] 负债与权益 - 2024年12月31日负债合计10,143,737,543.47元,较2023年12月31日下降约4.7%[19] - 2024年12月31日股东权益合计 -79,961,858.61元,较2023年12月31日下降约101.2%[19] 现金流量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7.90亿元,2023年为12.25亿元,同比下降164.49%[4] - 2024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0.24亿元,2023年为5.44亿元,同比下降104.41%[4] - 2024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2.87亿元,2023年为 -18.29亿元,同比增长84.20%[4] 项目进展 - 锦州港第三港池东岸油品化工泊位及配套工程截止2024年12月31日工程进度仅为18%[198] - 成品油罐区及配套工程项目截至2024年12月31日尚未开工,公司已收到退回款项2500万元[199]
ST锦港(600190) - 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关于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前期会计差错更正专项说明的鉴证报告
2025-04-30 01:18
业绩总结 - 公司对2018 - 2023年度财务报表进行追溯调整,原因含无商业实质贸易业务及资金占用费收入更正[12] - 2019年度营业收入重述调整前70.33亿元,累积影响 - 39.47亿元,调整后30.85亿元[15] - 2019年度营业成本重述调整前61.39亿元,累积影响 - 39.08亿元,调整后22.31亿元[15] - 2019年度营业利润重述调整前2.19亿元,累积影响 - 0.39亿元,调整后1.80亿元[15] - 2020年度营业收入重述调整前43.67亿元,累积影响 - 0.44亿元,调整后43.23亿元[15] - 2020年度营业利润重述调整前2.43亿元,累积影响 - 0.44亿元,调整后1.99亿元[15] - 2021年度营业收入重述调整前59.22亿元,累积影响 - 21.20亿元,调整后38.01亿元[16] - 2021年度营业成本重述调整前52.09亿元,累积影响 - 20.99亿元,调整后31.09亿元[16] - 2021年度营业利润重述调整前3.64亿元,累积影响 - 0.21亿元,调整后3.43亿元[16] - 2022年度营业收入重述调整前29.58亿元,累积影响 - 0.35亿元,调整后29.23亿元[19] - 2021年度合并报表营业收入重述调整前为29.33亿元,累积影响 - 7511.40万元,调整后为28.57亿元[20] - 2022年度母公司报表营业利润重述调整前为1.49亿元,累积影响 - 3536.30万元,调整后为1.14亿元[31] - 2023年度母公司报表营业收入重述调整前为26.71亿元,累积影响 - 6826.16万元,调整后为26.03亿元[31] - 2018 - 2023年度母公司报表营业收入重述调整前为47.64亿元,累积影响 - 21.20亿元,调整后为26.44亿元[23] - 2019年度母公司报表营业收入重述调整前为64.93亿元,累积影响 - 39.47亿元,调整后为25.46亿元[25] - 2020年度母公司报表营业收入重述调整前为34.86亿元,累积影响 - 4415.74万元,调整后为34.41亿元[28] - 2021年度母公司报表营业利润重述调整前为1.13亿元,累积影响 - 7511.40万元,调整后为3774.14万元[29] - 2022年度母公司报表其他应付款重述调整前为2.69亿元,累积影响2.14亿元,调整后为4.84亿元[31] - 2023年度母公司报表未分配利润重述调整前为13.38亿元,累积影响 - 2.83亿元,调整后为10.55亿元[31] 其他新策略 - 本次财务报表更正议案已通过2025年4月28日公司第十一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