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退市锦港(600190)
icon
搜索文档
A股常态化退市机制持续显效
金融时报· 2025-08-08 10:29
A股退市现状 - *ST天茂因未按时披露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若两个月内仍未披露将被终止上市 [1] - 2025年7月有9家企业退市 近百家企业被实施退市风险预警 [1] - 截至2025年8月7日 已有23家A股上市公司退市 其中交易型退市8家 规范型退市7家 主动型退市3家 重大违法和财务型退市各3家和2家 [1] 退市类型变化趋势 - 1999年以来312家企业从A股退市 其中2019年至今212家 超过前20年总和的两倍 [2] - 2019年前主动型退市占四成 财务型退市占三成 规范型和交易型退市不足三成 重大违法退市仅2家 [2] - 2019年后交易型退市占比升至四成 主动型退市不足一成 [2] - 2023-2025年交易型退市企业数量分别为20家 39家 8家 [2] - 2025年8家交易型退市企业中 5家因股价低于面值 3家因市值低于5亿元 [2] 重大违法退市情况 - 2025年已有退市锦港 退市卓朗 普利退3家企业因重大违法被强制退市 [3] - 2024年"新国九条"强调严格强制退市标准 增加一年严重造假 多年连续造假退市情形 [3] 退市机制改革 - 2024年沪深北交易所修订上市规则 将财务类退市营收下限由1亿元提升至3亿元 [4] - 2025年有107家因财务类风险被警示 118家存在规范类退市风险 [4] - 9家创业板公司因分红不达标存在其他类退市风险 分红要求是新"国九条"的体现 [5] - 新"国九条"通过分红约束和加速亏损公司退出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
又一家上市公司实控人被立案!近期第8家涉刑,多家事关财务造假!
梧桐树下V· 2025-08-06 20:05
ST帕瓦高管涉嫌职务侵占 - 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张宝涉嫌职务侵占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2] - 张宝通过供应商占用公司资金14,142万元,占用销售货款4,991.88万元,合计19,133.88万元[2] - 截至2025年7月26日仅归还3,000万元[2] 7月上市公司高管刑事犯罪概况 - 7月以来第8家上市公司高管/实控人因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规等牵涉刑事犯罪[3] - 涉及公司包括红相股份、力源科技、金通灵等[4][6][7] 红相股份财务造假详情 - 2017-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5] - 通过虚构销售业务等方式虚增营收和利润[5] - 2017年虚增营收10,489.44万元(占14.10%),虚增利润5,972.44万元(占38.03%)[5] - 2019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和2020年可转债构成欺诈发行[6] 力源科技违规披露 - 实际控制人沈万中被判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6] - 2021年通过提前确认项目进度虚增营收1.04亿元(占24.71%),虚增利润2,707万元(占68.23%)[6] 金通灵财务造假 - 连续六年提供虚假财务数据[7] - 四年将亏损披露为盈利[7] - 涉及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和欺诈发行股票罪[7] ST起步欺诈发行 - 通过虚增利润进行财务造假[8] - 在可转债募集说明书中编造重大虚假内容[8] - 涉及欺诈发行证券罪和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8] ST东时操纵证券市场 - 实际控制人徐雄犯操纵证券市场罪[10] - 被判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罚金1.7亿元[10] 瑞斯康达虚假业务 - 开展无业务实质的专网通信虚假业务[11] - 2019年虚增营收3.51亿元(占13.21%),虚增利润6,379万元(占32.82%)[12] 退市锦港财务造假 - 通过虚假贸易业务虚增利润[13] - 2022年虚增利润3,610万元(占22.46%)[13] - 2018-2021年开展无商业实质的贸易业务虚增营收和利润[14]
财务造假刑事追责加力 7月份5家公司披露涉刑进展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04 00:09
财务造假刑事追责力度提升 - 7月份有5家上市公司披露公司、实控人或高管因财务造假被追究刑事责任,涉及公安机关强制措施、法院逮捕、检察机关起诉或刑事判决等[1] - 具体案例包括力源科技实控人沈万中因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330万元[2] - 其他涉案公司包括锦州港、瑞斯康达、ST起步、金通灵等,此前均已受到证监会行政处罚[2] 立体化追责体系形成 - 除刑事责任外,部分公司同时面临民事索赔,如锦州港涉及23起证券虚假陈述诉讼涉案金额553.92万元,金通灵特别代表人诉讼正在进行中[3] - 刑事追责与民事赔偿并行,既惩治"首恶"又填补投资者损失,形成"不敢假、不能假、不易假"的治理闭环[3] - 追责范围扩展至配合造假的第三方,如ST起步前董事长、总经理等6人涉嫌欺诈发行证券罪被起诉[5] 监管政策协同强化 - 202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建立综合惩防长效机制[4] - 2024年2月证监会与最高检联合发布8宗证券犯罪案例中50%涉及财务造假[4] - 2024年5月最高法与证监会联合发文要求从严惩处财务造假策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4] 公司治理转向实质尽责 - 追责范围覆盖高管、董事及供应链负责人,倒逼公司建立内控防火墙[5] - 监管坚持"追首恶"与"打帮凶"并举,全面打击造假利益链和"生态圈"[5] - 专家建议通过科技赋能搭建统一监管信息平台,强化数字智能监管体系[5] 刑事追责完善方向 - 需完善立法细化刑期标准,增设"连续性造假罪"等新罪名[6] - 强化行刑衔接缩短案件移送周期,提升执法效率[6] - 扩大追责范围至中介机构等"帮凶",彻底切断造假利益链[6]
上市公司严监管新信号!行政、民事、刑事“三罚联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18:56
上市公司退市监管趋势 - 锦州港将于7月25日退市摘牌 成为因重大违法被强制退市的案例之一 [1] - 2025年初以来因重大违法进入退市程序的上市公司已达9家 包括卓朗科技 普利制药 广道数字等 [1][8] - 2024年新"国九条"和退市新规过渡期结束推动劣质公司强制退市数量显著增加 [1][7] 刑事处罚力度升级 - 2025年初以来涉及刑事处罚的上市公司和退市公司达十余家 包括金通灵 起步股份 锦州港等 [2][4] - 上市公司造假首恶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或判刑案例增多 如东方时尚实控人徐雄被判有期徒刑6年6个月并处罚金1.7亿元 [6] - 瑞斯康达成为"专网通信案"首例刑事追责案例 董事长李月杰被刑事拘留 [4] 三罚联动机制 - 行政 民事 刑事"三罚联动"成为严重违法违规上市公司的监管新标准 [3][7] - 金通灵案例展示完整处罚链条:2024年1月行政处罚570万元 12月民事处罚 2025年刑事起诉 [4] - 监管部门加速构建"行刑衔接 高压震慑"执法体系 强化行政调查与刑事移送机制 [6] 第三方追责新动向 - 越博动力案首次对两名配合造假的第三方个人分别罚款200万元和30万元 [2][11] - 证监会联合多部委制定文件 明确打击配合造假方的工作内容 [11] - 第三方主体配合上市公司造假形成利益链 成为监管严查重点 [11] 投资者保护措施 - 美尚生态 东旭光电等案例显示民事赔偿机制在立案调查阶段即启动 [12] - 先行赔付和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度为投资者维权提供保障 *ST广道保荐机构已声明先行赔付 [13] - 最高人民法院与证监会联合发文支持运用先行赔付等制度工具 [13] 退市标准执行细节 - 2014-2019年仅3家公司因重大违法退市 2020年改革后康得新 斯太尔等案例增加 2025年已达9家 [8] - 未达重大违法量化标准的公司给予ST警示和整改机会 [9] - 触及多个退市指标时以最快退市指标为准执行 [7]
新股发行及今日交易提示-20250724
华宝证券· 2025-07-24 17:14
股票信息 - *ST紫天(300280)、广生堂(300436)等多只股票有权益提示或异常波动情况[1] - *ST广道(839680)可能暂停上市,汽配ETF(562260)基金将于2025年7月28日终止上市[6] 可转债信息 - 广核转债(127110)将于2025年7月25日上市,合兴转债(128071)等多只可转债有转股价格调整[6] - 楚江转债(128109)等多只可转债有赎回登记日安排,23新化K1(148437)等多只债券有回售申报期安排[6] 可交换债信息 - 23新华EB(137179)换股价格调整生效日期为2025年7月26日,23希望E1(117205)换股价格调整生效日期为2025年7月25日[6]
财达证券晨会纪要-20250724
财达证券· 2025-07-24 09:57
核心观点 报告汇总了2025年7月24日众多公司股票、基金、债券等的停牌信息,涵盖多种停牌原因,如保护投资者利益、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控制权变更、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进入清算程序等[2]。 停牌情况总结 股票停牌 - 元力股份因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于2025年7月14日开市起停牌[21] - *ST紫天刊登公司股票停牌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于2025年7月21日开市起停牌[21] - 海伦钢琴因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于2025年7月18日开市起停牌[21] - 熙菱信息因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于2025年7月21日开市起停牌[21] - 退市锦港刊登公司股票终止上市暨摘牌的公告,于2025年7月21日开市起停牌[27] - 中化国际因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于2025年7月16日开市起停牌[27] - 中化装备因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于2025年7月15日开市起停牌[27] - 大连圣亚因筹划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暨控制权拟发生变更,于2025年7月22日开市起停牌[27] - ST东时因无法在责令改正期限内完成资金占用整改,公司股票及可转债于2025年6月20日开市起停牌[27] - *ST广道因公司股票异常波动,于2025年7月17日开市起停牌[27] - 退市锦B刊登公司股票终止上市暨摘牌的公告,于2025年7月21日开市起停牌[27] 基金停牌 - 鹏扬国证财富管理ETF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自2024年7月12日起停牌至终止上市,不再复牌[14] - 景顺长城国证2000ETF因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计票日为2024年8月20日,于2024年8月20日开市起停牌[14] - 华夏中证红利低波动ETF因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计票日,于2025年7月24日开市起至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决议生效公告日10:30停牌[14] - 华安深证主板50ETF因持有人大会计票日,于2025年3月11日开市起停牌[14] - 嘉实中证内地运输主题ETF因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计票日为2025年1月7日,于2025年1月7日开市起停牌[14] - 景顺长城中证消费电子ETF因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计票日为2024年2月26日,于2024年2月26日开市起停牌[14] - 建信中证饮料主题ETF因基金财产清算并终止,停牌[14] - 广发中证800ETF因进入基金财产清算程序,于2020年9月16日开市起停牌[14] - 易方达中证浙江新动能ETF(QDII)因进入清算程序,为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于2021年9月17日开市起停牌[14] - 博时大湾区ETF因以通讯方式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于2021年10月13日当日开市起停牌[14] - 嘉实H股50ETF(QDII)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自2024年8月12日起停牌至终止上市,不再复牌[14] - 平安上海金ETF因进入基金财产清算程序,于2023年3月23日开市起停牌[14] - 大成上海金ETF因进入基金财产清算程序,于2023年5月30日开市起停牌[14] - 民营ETF因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计票日为2020年6月11日,于2020年6月11日开市起停牌[14] - 诺安中小板等权重ETF因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自2017年10月31日开市起停牌[15] - 广发中证全指主要消费ETF因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于2018年12月21日开市起停牌[15] - 嘉实中关村A股ETF因基金资产净值连续超过6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依法履行清算程序,于2022年8月17日起停牌[15] - 广发中证全指工业ETF因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计票日为2020年12月9日,于2020年12月9日开市起停牌[15] - 富国恒生中国企业ETF因以通讯方式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于2021年5月17日开市起停牌[15] - 建信大湾区发展主题ETF因以通讯方式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于2023年1月4日当日开市起停牌[15] - 华夏粤港澳大湾区创新100ETF因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计票日为2023年12月26日,于2023年12月26日开市起停牌[15] - 弘毅远方国证消费100ETF因进入基金财产清算程序,于2022年10月20日开市起停牌[15] - 创新ETF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自2024年8月27日起停牌至终止上市,不再复牌[15] - 小盘价值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自2024年7月10日起停牌至终止上市,不再复牌[15] - 永赢中证500ETF因以通讯方式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于2023年3月13日开市起停牌[15] - 改革基金A因基金资产净值连续30个工作日低于1亿元,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于2021年4月19日开市起停牌[15] - 国企精明A因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自2019年4月12日起停牌[15] - 博时睿益事件驱动混合(LOF)因以通讯方式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于2021年9月13日当日开市起停牌[15] - 嘉实中证中期企业债指数(LOF)A因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计票日为2020年8月10日,于2020年8月10日开市起停牌[15] - 大成景丰债券(LOF)因进入基金财产清算程序,于2020年4月30日开市起停牌[15] - 恒生中小A因以通讯方式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于2023年2月9日开市起停牌[15] - 国投瑞银新兴市场股票(QDII-LOF)因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于2018年10月10日开市起停牌[15] - 国投瑞银中证消费服务指数(LOF)因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自2022年1月11日起停牌[15] - 银华永兴因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通过终止上市有关事项的议案,于2022年1月14日开市起停牌[15] - 万家强化收益定期开放债券自2025年6月5日起进入基金财产清算程序,为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自2025年6月5日起停牌[15] - 华宝港股通恒生香港35指数因以通讯方式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于2023年3月23日当日开市起停牌[16] - 国联安中小综指(LOF)因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会议计票日,于2022年12月13日开市起停牌[16] - 申万菱信中证申万新兴健康产业主题投资指数A为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于2020年4月10日开市起停牌[16] - 中银盛利定期开放债券(LOF)因进入基金财产清算程序,于2020年11月17日开市起停牌[16] - 新华惠鑫C因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于2019年1月8日开市起停牌[16] - 汇添富季季红定期开放债券因以通讯方式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于2024年10月24日开市起停牌[16] - 建信丰裕多策略混合(LOF)因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计票日2023年8月28日开市,停牌[16] - 信诚四国配置(QDII-FOF-LOF)因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计票日为2023年5月31日,于2023年5月31日开市起停牌[16] - 东吴鼎利(LOF)因公司持仓债券信用风险较大,于2020年5月18日开市起停牌[16] - 民生加银平稳增利A因以通讯方式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于2022年6月27日当日开市起停牌[17] - 九泰盈华量化混合A因基金资产净值连续6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触发终止情形,于2021年10月15日开市起停牌[17] - 九泰锐诚混合A因基金资产净值连续6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于2021年7月6日开市起停牌[17] - 国联创业板两年定开混合自2024年9月26日起进入基金财产清算程序,为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自2024年9月26日起停牌[17] - 国金鑫新灵活配置(LOF)因持有人大会计票日,自2024年3月12日停牌[21] - 长信先锐债券因LOF退市摘牌,于2018年8月2日开市起停牌[21] - 国泰中证国有企业改革指数(LOF)因基金清盘,于2018年4月26日开市起停牌[21] - 鹏华香港中小企业指数(LOF)因基金清盘,于2021年10月12日开市起停牌[21] - 国泰融信灵活配置混合(LOF)因进入基金财产清算程序,自2023年7月26日起停牌[21] - 汇添富睿丰混合(LOF)A自2024年1月17日起,停牌直至终止上市[21] - 汇添富睿丰混合(LOF)C自2024年1月17日起,停牌直至终止上市[21] - 添富悦享定开混合因基金转型,自2023年11月21日起至2023年11月27日停牌[21] - 东方红恒元五年定开混合因刊登终止上市公告,自2025年2月6日起停牌[21] - 招商富时A-H50指数A因刊登重要公告,于2023年2月14日开市起停牌[21] - 招商富时A-H50指数C因刊登重要公告,于2023年2月14日开市起停牌[21] - 华宝标普中国A股质量价值指数因以通讯方式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于2023年3月24日当日开市起停牌[21] - 国金红利增强因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会议计票日为2021年12月7日,于2021年12月7日开市起停牌[23] - 华宝MSCIESG指数因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公告计票日为2023年10月10日,于2023年10月10日开市起停牌[23] - 广发中证10年期国开债(LOF)A因基金进入清算程序,自2020年5月7日开始停牌[23] - 国泰恒生港股通指数(LOF)因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计票日为2023年5月24日,于2023年5月24日开市起停牌[23] - 长信一带一路指数因持有人大会计票日,于2018年4月19日开市起停牌[23] - 带路A因持有人大会计票日,于2018年4月19日开市起停牌[23] - 带路B因持有人大会计票日,于2018年4月19日开市起停牌[23] - 国金50因基金实施转型,于2019年9月26日开始停牌[23] - 中海中证高铁产业指数分级A因进入基金财产清算程序,终止办理申购、赎回、转托管等业务,自2018年11月15日起停牌[23] - 中海中证高铁产业指数分级B因进入基金财产清算程序,终止办理申购、赎回、转托管等业务,自2018年11月15日起停牌[23] - 互联金融因以通讯方式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于2020年10月29日起停牌[24] - 网金A因以通讯方式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于2020年10月29日起停牌[24] - 网金B因以通讯方式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于2020年10月29日起停牌[24] - 长盛上证50指数(LOF)自2024年6月6日起,停牌直至终止上市[24] - 长盛上证50指数分级A因重大事项未公告,于2020年11月27日开市起停牌[24] - 长盛上证50指数分级B因重大事项未公告,于2020年11月27日开市起停牌[24] - 嘉实元和因退市摘牌,于2019年8月15日开市起连续停牌[24] - 海富通上证周期ETF为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加强交易风险提示,维护市场平稳,于2023年7月5日起停牌[24] - 海富通上证非周期ETF为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加强交易风险提示,维护市场平稳,于2023年6月29日起停牌[24] - 华泰柏瑞上证中小盘ETF因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于2022年11月18日起停牌[24] - 180ETF因重大事项,于2018年10月25日开市起停牌[24] - 银华上证50等权ETF因以通讯方式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于2020年9月22日起停牌[24] - 中证500沪市ETF因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于2022年11月24日开市起停牌[24] - 诺安中证500ETF因退市摘牌未公告,自2019年7月5日开市起停牌[25] - 上证上海改革发展主题ETF因退市摘牌,于2019年8月6日开市起停牌[25] - 红利低波ETF因以通讯方式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于2021年6月29日起停牌[25] - 招商中债-0-3年长三角地方债ETF因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计票日为2021年3月15日,于2021年3月15日开市起停牌[25] - 地方债ETF因以通讯方式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于2021年6月9日开市起停牌[25] - 海富通上证周期产业债ETF因退市摘牌,于2019年2月19日开市起停牌[25] - 华夏3-5年中高级可质押信用债ETF因以通讯方式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于2021年8月3日开市起停牌[25] - 景顺长城中证医药卫生ETF因退市摘牌,于2018年3月5日开市起停牌[25] - 华安沪深300低波ETF因以通讯方式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于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计票日即2021年8月9日开市起停牌[25] - 景顺长城MSCI中国A股国际通ETF自2025年6月20日起进入清算程序,并停牌直至终止上市[25] - 南方中证500工业ETF因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计票日为2021年1月5日,于202
连续多年财务造假,这家公司将终止上市!股价仅剩0.63元
新浪财经· 2025-07-20 08:30
退市锦港终止上市相关事项 - 公司股票于7月21日停牌 退市整理期最后交易日为7月18日 终止上市暨摘牌日为7月25日 [1] - 公司股票将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转让 主办券商原则上应在摘牌后45个交易日内完成挂牌手续 [8] - 截至7月18日收盘 公司股价报收0 63元/股 总市值12 61亿元 [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主要业务为油品及化工品 粮食 煤炭 金属矿 钢材等大宗货物的装卸 运输和仓储等物流业务 [5] - 公司B股于1998年5月上市 A股于1999年6月上市 [5] - 截至一季度末 公司股东总户数为7 88万户 [3] 财务造假及处罚情况 - 公司因多年年报虚假记载 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7] - 辽宁证监局对公司及11个相关责任人合计开出3860万元的罚单 [7] - 上交所对公司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要求相关人员勤勉尽责落实退市相关工作 [7] 退市流程安排 - 公司股票于2025年6月30日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退市整理期为15个交易日 [7] - 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在2025年7月25日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7] - 投资者需关注主办券商发布的股份确权公告 尽快完成相关手续 [8]
同步追责第三方 证监会剑指财务造假利益链
中国经营报· 2025-07-19 04:14
第三方配合财务造假现状 - 2023年A股已有约30家公司因财务造假被处罚或将被处罚,其中至少7家涉及第三方主体配合造假,占比23% [3][4] - 2019-2023年涉及第三方配合造假的上市公司达53家,共541家第三方参与,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有超10家第三方配合 [5] - 典型案例包括*ST苏吴通过关联公司虚增营收17.71亿元、利润0.76亿元(2020-2023年),ST智云子公司虚假确认销售收入5973.45万元、利润2411.23万元(2022年) [4][6] 造假模式与动因 - 造假主体通过第三方构建虚假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循环,形成系统性造假 [6] - 动因包括规避穿透式监管、职业化造假服务商滋生、利益捆绑共生化、第三方追责缺位 [6] - 造假模式从关联方控制转向独立主体协作,甚至出现专业造假团队,隐蔽性更强 [12][13] 审计挑战与应对 - 第三方在合同、物流、函证等全环节配合造假,导致审计程序失效 [9] - 紫晶存储案中93%客户走访仍未能发现造假,因配合方提供虚假信息 [9][10] - 建议审计机构采用大数据穿透、AI风险模型、区块链技术强化异常识别 [10] 监管追责趋势 - 证监会首次在越博动力案中对配合造假方同步追责,罚款200万元/30万元 [12] - 推动"行政-刑事-民事"立体追责,上海金融法院已判令配合方承担连带责任 [14] - 拟建立"违法成本-社会危害"量化模型,以投资者损失和虚增利润为基准设定处罚 [15]
晚间公告丨7月18日这些公告有看头
第一财经· 2025-07-18 23:32
品大事 - 金博股份终止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事项 [3] - 跨境通第一大股东杨建新800万股股份司法拍卖竞价成功,成交价3609.2万元 [4] - 上实发展全资子公司拟出售泉州项目部分产品,交易金额20.53亿元,预计净利润1.63亿元,占2024年净利润55.97% [5][6] - 普利特孙公司海四达钠星引入战略投资者国研壹号,增资后公司持股比例由66.67%降至60% [7] - 凯撒旅业子公司拟1683万元收购国旅福建51%股权 [8][18][19] - 东方财富股东沈友根拟询价转让1.59亿股,占总股本1% [9][20] - 长鸿高科拟收购广西长科100%股权,拓展至特种合成树脂产品 [10] - 威孚高科拟将1.72亿股B股转换上市地至香港联交所 [11][12] - *ST亚振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3300万至3950万元 [13] - 芯联集成拟58.97亿元收购芯联越州72.33%股权 [14] - 诺泰生物因财务造假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A股简称变更为"ST诺泰" [15] - 退市锦港股票将于7月25日终止上市 [16] - 博汇股份拟不超过3.9亿元购买服务器等资产用于智能算力业务 [17] 观业绩 - 中金公司子公司中金财富上半年净利润9.87亿元 [21] - 长城汽车上半年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下降10.22% [22] - 双杰电气预计上半年净利润1亿至1.2亿元,同比增长16.03%-39.23% [23] - 神通科技上半年净利润6427.8万元,同比增长111.09% [24] - 三环集团预计上半年净利润11.28亿至13.33亿元,同比增长10%-30% [25][26] - 南京高科上半年权益合同销售额8.2亿元,同比增长824.68% [27] - 凯尔达预计上半年净利润197万至256万元,同比下降89.11%-91.62% [28] 签大单 - 森源电气与许昌数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金额不超过5亿元 [29] - 欧克科技签订1.76亿元设备买卖合同,占去年营收40.51% [30] - 日科化学与东明石化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31] 增减持 - 红宝丽第一大股东及实控人拟合计减持不超过2%股份 [33] - 耀皮玻璃股东中国复材拟减持不超过2%股份 [34] - 鼎胜新材股东拟减持不超过3%股份 [35] - 惠云钛业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拟减持不超过3%股份 [36] - 美迪西股东林长青拟减持不超过1.49%股份 [37] - 奥普光电控股股东拟减持不超过1%股份 [38] - 华大九天股东大基金及上海建元拟合计减持不超过1.5%股份 [39][40] 再融资 - 正裕工业拟定增募资不超过4.5亿元 [41] - 东吴证券拟定增募资不超过60亿元 [42] - 卫光生物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5亿元 [43]
600190,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股价仅剩0.63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18 22:52
退市进程安排 - 公司股票于2025年7月21日停牌 退市整理期最后交易日为7月18日 [1][3] - 股票终止上市暨摘牌日为2025年7月25日 将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转让 [1][7] - 退市整理期为15个交易日 自2025年6月30日至7月18日已交易满期 [6] 财务造假详情 - 2022-2024年通过虚假贸易业务及跨期确认收入虚增利润 其中2022年虚增3610万元(占利润总额22%) 2023年虚增6808万元(占65%) 2024年Q1虚增1537万元(占62%) [5] - 2018-2021年年度报告同样存在虚假记载 导致2020-2023年连续四年财务造假 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6] - 被辽宁证监局处以2000万元罚款 11名责任人被罚80-650万元 财务总监李挺被采取10年市场禁入 [5]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为大宗货物装卸/运输/仓储等物流业务 1998年B股上市 1999年A股上市 [5]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股东户数7.88万户 7月18日收盘价0.63元/股 总市值12.61亿元 [3] 退市后续安排 - 摘牌后45个交易日内需完成新三板挂牌手续 主办券商将发布股份确权公告 [7] - 投资者需办理股份确权及资金账户加挂手续以继续交易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