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海防(600764)
icon
搜索文档
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点评:营收有望修复,静待订单需求改善
东吴证券· 2024-04-30 07:3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营收同比下降16.31%[1] - 公司2024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7.97%[1] - 公司下调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值,维持“增持”评级[1] - 2026年公司预计营业总收入将达到628.3亿元,较2023年增长75.1%[3] - 2026年公司预计净利润为75.3亿元,较2023年增长130.1%[3] 业务情况 - 公司防务领域营业收入占比64.31%,水声电子防务类业务同比增长3.34%[1] - 公司新兴产业业务涵盖智慧城市和智能制造方向,取得订单突破和新签合同[1]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包括产品市场需求及价格波动、经营业绩季节性波动和下游需求不及预期[2] 股票评级 - 公司投资评级中,买入表示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在15%以上[6] 行业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中,增持表示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强于基准5%以上[7]
中国海防(600764) - 2024 Q4 - 年度财报(更正)
2024-04-26 19:28
公司审计委员会监督责任 - 公司审计委员会应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和公司章程要求,勤勉尽责地监督公司年度报告的编制和披露过程[1] 审计工作监督 - 审计委员会有权了解年审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进度和发现的问题,并督促会计师事务所在约定时限内提交审计报告[2] 财务报表审阅 - 审计委员会在年审注册会计师进场前应审阅公司财务会计报表并形成书面意见,年审注册会计师出具初步审计意见后再次审阅财务会计报表[2]
中国海防(600764) - 2023 Q4 - 年度财报
2024-04-26 19:02
资产情况 - 应收账款金额为3,479,699,281.94元,占总资产比例为29.75%[70] - 在建工程金额为641,817,744.68元,占总资产比例为5.49%[70] - 使用权资产金额为8,782,723.30元,占总资产比例为0.08%,较上期下降84.23%[70] 国防支出和产业发展 - 2023年国防支出为1.5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2%,主要用于军队建设、现代化后勤、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工程等方面[71] - 我国经济增长重要引擎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8%[71] - 智慧城市市场需求仍具规模,中国城市在智慧城市排名中表现突出[71] - 工信部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数量达8000个[71] 股东大会议案通过 - 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2023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额度和选举公司董事的议案[107][108] - 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2022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监事会工作报告、财务决算报告、利润分配预案、年度报告全文及摘要、独立董事述职报告等议案[109] - 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聘请公司2023年度财务报表及内部控制审计机构的议案、为所属子公司提供担保额度上限的议案、继续签订《金融服务协议》暨确定2023年度公司在财务公司存贷款及其他金融服务额度的关联交易议案等议案[110] 董事会决议 - 公司审议通过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148] - 董事会审议通过2023年半年度报告全文及摘要[147] - 公司董事会选举陈远锦先生为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153] - 公司董事会补选王松岩先生为审计委员会委员[151] 公司人员情况和股东权益 - 母公司在职员工数量为19人,主要子公司在职员工数量为3613人,总计3632人[164] - 教育程度为研究生及以上603人,本科1450人,专科890人,中专及以下689人,总计3632人[165] - 劳务外包工时总数为72,960小时,支付报酬总额为453.85万元[167] - 公司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2023年8月16日)登记的总股本710,629,386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2.47元现金红利,合计175,525,458.34元[170] 公司治理和承诺 - 本公司将继续按照法律、法规、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保持上市公司的独立性[190] - 本公司及下属企事业单位将优先将新业务的商业机会提供给中电广通进行选择,并尽最大努力促使条件转移给中电广通[191] - 本公司及下属企事业单位将尽量减少与中电广通的关联交易,并保证交易条件公允[193] - 本公司将不会越权干预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活动,避免摊薄即期回报提供法律约束保障[194] - 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承诺忠实、勤勉地履行职责,不损害公司利益,薪酬制度与公司回报措施挂钩[195] - 公司在2023年年度报告中承诺如信息披露存在虚假记载或误导性陈述将承担法律责任[200]
中国海防(600764) - 2024 Q1 - 季度财报
2024-04-26 19:02
财务表现 - 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海防营业收入为358.29亿元,同比下降17.97%[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1亿元,同比下降74.85%[4] - 总资产为1127.6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3.60%[5] - 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合计为9.68亿元,同比下降2.05%[7] - 公司研发费用为5.76亿元,同比下降10.42%[7] 公司资产状况 - 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洋防务与信息对抗股份有限公司的流动资产总额为910.32亿人民币,较上一期略有下降[11] - 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洋防务与信息对抗股份有限公司的非流动资产总额为217.31亿人民币,较上一期略有增加[12] - 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洋防务与信息对抗股份有限公司的负债总额为294.29亿人民币,较上一期略有下降[13] 公司经营情况 - 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成本为361,622,870.75元,较去年同期430,943,995.78元有所下降[14] - 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为13,083,700.75元,较去年同期16,939,706.45元有所下降[14] - 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4,893,090.25元,较去年同期15,547,728.77元有所下降[14] 现金流情况 - 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869,874,386.95元,较去年同期892,368,865.62元有所下降[16] - 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47,470,191.80元,较去年同期699,180,873.99元有显著下降[16] - 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130,934,003.16元,较去年同期7,876,270.84元有显著增加[17]
中国海防(600764) - 2023 Q3 - 季度财报
2023-10-28 00:00
营业收入及净利润 - 2023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584,723,501.99元,同比下降45.84%[4] - 2023年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461,184.45元,同比下降63.03%[4] - 2023年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1,101,009.52元,同比下降73.36%[4] - 2023年1-9月营业收入为193,982.15万元,同比减少61,784.51万元,下降24.16%[8] - 2023年1-9月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12,269.29万元,同比减少10,892.40万元,下降47.03%[8] 每股收益 - 2023年第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0457元,同比下降63.00%[5] - 2023年第三季度稀释每股收益为0.0457元,同比下降63.00%[5] - 2023年1-9月基本每股收益为0.1727元/股,同比下降47.01%[8] - 2023年1-9月稀释每股收益为0.1727元/股,同比下降47.01%[8] -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每股基本收益为0.1727元[19] 股东情况 - 公司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29,200股,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中,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数量为329,032,461股,占比46.30%[11] - 江苏杰瑞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数量为24,948,076股,占比3.51%[12] 资产负债情况 - 公司资产总计为11,054,453,656.34元,其中流动资产合计为8,965,046,464.03元,非流动资产合计为2,089,407,192.31元[14] - 公司负债合计为3,324,544,867.49元,其中流动负债合计为2,784,093,639.80元,非流动负债合计为540,451,227.69元[16] 现金流量 - 2023年1-9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987.92万元,同比减少59,773.74万元,下降120.06%[10] -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9,879,196.96元[20] 公司财务状况 -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为1,939,821,478.82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4.1%[17] -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总成本为1,845,039,257.53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0.7%[17] -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利润为130,591,874.88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7.7%[18] -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为122,692,905.41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7.1%[18] - 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533.7亿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约240.6%[21] - 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27.1亿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减少约628.1%[21] - 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流动资产合计为8,614.97亿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约0%[22] - 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非流动资产合计为2,058.77亿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约0.3%[22] - 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流动负债合计为2,363.87亿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约0%[23] - 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非流动负债合计为529.70亿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约0.2%[23] - 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7,780.17亿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约0%[24]
中国海防(600764) - 2023 Q2 - 季度财报
2023-08-30 00:0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度营业收入为13.55亿元,同比下降8.32%[1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023.17万元,同比下降37.26%[1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9亿元,同比下降191.45%[11]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127元,同比下降37.25%[11]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度稀释每股收益为0.127元,同比下降37.25%[11] - 本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467.0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4.61%[13]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特装电子类业务营业收入为28,100.97万元,同比下降31.04%[35] - 公司2023年上半年非防务领域业务营业收入为65,011.71万元,同比增长3.56%[36] - 公司报告期营业收入为1,355,097,976.83元,同比下降8.32%[40] - 公司报告期销售费用为54,808,371.77元,同比增长13.49%[40] - 公司报告期管理费用为144,950,269.31元,同比增长4.52%[40] - 公司报告期财务费用为14.41万元,同比增加231.94万元[42] - 公司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9,183,348.55元,同比下降191.45%[40] - 公司报告期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963,176.42元[40] - 公司报告期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7,386,113.09元[40]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123,195,619.89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74.7%[149] 业务领域 - 公司业务主要涵盖水声电子防务装备领域、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专业技术服务领域[22] - 公司主要产品涵盖卫星通导系统、电连接器、油气相关设备、智慧城市产品、智慧海洋产品、智能制造产品和其他新兴产业产品[23] - 公司在电子防务装备领域具有全体系科研生产能力,担任系统提供商、整机装备供应商和配套产品提供商等多种角色[26] - 公司在水声电子行业方向上拥有全领域、全产业链科研生产能力,具有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部分子公司具备行业领军优势[27] - 公司在智慧海洋产品领域具备国内领先地位,产品涵盖智慧港口、智慧养殖、智慧航运等领域[28] 技术创新 - 公司在报告期内加大科研投入和科技创新工作,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82%,实现对重要核心技术的突破和首次应用[29] - 公司作为控股股东电子信息板块创新型平台,依托资源优势和技术创新,形成综合性的竞争力优势[30] - 公司在技术研发方面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产品技术优势处于行业领先地位[32]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变动情况:张纥先生和顾浩先生因已到法定退休年龄而离任,田路先生和王松岩先生被选举为公司董事[64][64] - 公司环境信息情况:海声科技公司设有废水总排口,废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废气通过排气筒排放,废水和废气均经监测达标排放[66][67] - 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公司2015年编制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于2021年6月更新备案[70] 关联交易与承诺 - 公司承诺避免和减少关联交易,承诺时间为2016年7月31日,未能及时履行[76] - 公司承诺继续保持中电广通股份有限公司独立性,承诺时间为2016年7月31日,未能及时履行[77] - 公司承诺保持上市公司的独立性,承诺时间为2016年11月15日,未能及时履行[78] - 公司承诺避免与上市公司同业竞争,承诺时间为2016年11月15日,未能及时履行[79] - 公司承诺规范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承诺时间为2016年11月15日,未能及时履行[81] 股权结构 - 公司普通股股东总数为29,944户,前十名股东中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最多,持有329,032,461股,占比46.30%[136] - 公司前十名股东中,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持有有限售条件流通股329,032,461股,持股最多[137] - 公司股份总数及股本结构未发生变化[135]
中国海防(600764) - 2022 Q4 - 年度财报
2023-04-27 00:00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总股本为710,629,386股,拟每10股派发2.47元现金红利,合计175,525,458.34元(含税)[5]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4,291,537,872.79元,较上年下降11.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84,975,733.38元,较上年下降31.09%[12] - 公司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65,022,335.53元,较上年增长58.58%[12] - 公司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8232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1.09%[13]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1.95%,营业毛利率为31.25%[13] - 公司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8,497.57万元,同比下降31.09%[13] - 公司2022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1,733,871,283.80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3,358,793.23元[15] - 公司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金额为6,223.10万元,同比增加1,966.47万元[13] - 公司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67,164,136.75元[15] - 公司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6,223.10万元[15] - 公司2022年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中应收款项融资对当期利润的影响为176,090,603.79元[17] - 公司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22,601,481.08元[15] - 公司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1,856.6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6.40%[13] 公司业务拓展 - 公司防务领域2022年营业收入有一定幅度下降,但各子公司确保了所承担防务领域重点目标任务全部达成[18] - 公司非防务领域实现业务营业收入156,905.61万元,同比增长21.63%,占比增加至36.80%[19] - 公司油气勘探装备业务获得中石化经纬公司和中石油测井公司订单,订单金额达3145万元和1200余万元,稳步提升行业影响力[20] - 公司智慧城市领域产品在一二线城市市场开拓取得进展,签订沈阳地铁四号线及二号线南延线项目近千万合同,落实多个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维与车载安全监测配套设备项目[20] - 公司LED照明产品拓展军用装备领域和“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中标海警眩目拒止设备采购项目,向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出口近3000套照明灯具及设备[20] - 公司在智慧海洋领域积极拓展山东、福建等地深海养殖市场,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6%,与海港企业及内河港口企业合作密切,成功配套多家国际一流港机厂的港机安全管理系统[20] - 公司主营业务相关核心关键技术持续获得新成果,水声电子方向取得多项突破,无人智能水下探测领域取得关键突破,卫星通导方向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 - 公司在智慧城市方向完成了80GHz毫米波雷达模组研发、5G-V2X多款车路协同核心产品研发、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形成等多项成果[21] - 公司智慧照明产品方向完成了眩目拒止设备、舱内照明系统研发,智慧港口产品方向研制成功多项核心产品,智能制造方向突破成型工艺知识库设计及优化等关键技术[21] - 公司拥有1266项知识产权,包括306项发明专利和477项软件著作权,与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共获36项国家级科技奖项和143项省部级科技奖项[21] - 公司产学研联合方向积极开展技术合作,设立多个联合研发中心,为公司相关科研方向提供前沿性创新点,共同推进技术进步[21] 公司主营业务 - 公司业务主要涵盖电子防务装备领域、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专业技术服务领域[25] - 公司主要产品涵盖水声电子、防务行业、卫星通导、专用计算机、运动控制、特种电源等领域[26] -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防务领域、航天、航空、电子、船舶等重要行业或领域[27] - 公司产品包括卫星通导系统、电连接器、油气相关设备、智慧城市相关产品、智能制造相关产品等,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28] - 公司在电子防务装备领域拥有国内唯一的全体系科研生产能力[29] - 公司在特装电子行业部分特定产品方向上具有完全自主可控的能力优势[29] - 公司在智慧城市产品方面已成为国内智能交通行业领军企业[29] - 公司在智慧海洋产品方面是国内船海岸一体化智能装备领域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 - 公司在智能制造产品方面居于国内前两名,率先开发出机器人清洗机[29] - 公司是国内少数几家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军码北斗芯片的研制单位之一[29] - 公司在特种电梯类部分产品占有国内近80%市场份额,位居国内第一[30] 公司治理与社会责任 - 公司使命是“引领行业发展、支
中国海防(600764) - 2023 Q1 - 季度财报
2023-04-27 00:00
财务状况 -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海防营业收入为436,760,113.98元,同比下降3.89%[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547,728.77元,同比增长0.89%[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72,585,598.13元[5] - 总资产为10,525,400,051.52元,较上年度末下降1.39%[5] - 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8,457,736,909.22元,较上一季度略有下降[10] - 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2,067,663,142.30元,与上一季度基本持平[11] - 公司负债合计为2,728,652,762.71元,较上一季度有所下降[12] - 公司流动负债合计为2,363,871,853.96,非流动负债合计为529,695,479.01,负债合计为2,893,567,332.97[18] - 公司资本公积为3,016,247,582.80,其他综合收益为-17,300,748.55,所有者权益合计为7,780,170,058.24[19] 股东持股情况 - 前十名股东中,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6.30%[7] - 前十名股东中,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持股7.60%[7] - 前十名股东中,江苏杰瑞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7.02%[7] - 前十名股东中,国新投资有限公司持股4.26%[7] - 前十名股东中,中船投资管理(天津)有限公司持股3.71%[7] - 前十名股东中,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持股3.68%[7] 利润情况 - 公司营业总收入为436,760,113.98元,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13] - 公司营业总成本为430,943,995.78元,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13] - 公司净利润为15,547,728.77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13]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综合收益总额为15,547,728.77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7,862.17元[14][1]
中国海防(600764)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0-28 00:00
营业收入变化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10.7953129924亿元,同比增长9.13%;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25.5766658899亿元,同比下降14.08%[7] - 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25.58亿元,2021年同期为29.77亿元,同比下降14.09%[35] 净利润变化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779.53786万元,同比下降48.74%;年初至报告期末为23161.694015万元,同比下降48.43%[7] - 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2.316亿元,2021年同期为4.491亿元,同比下降48.43%[38]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变化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年初至报告期末为4.9785819878亿元,同比增长110.57%[10] - 2022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978.58万元,2021年同期为2364.31万元[46] 基本每股收益变化 - 基本每股收益本报告期为0.1235元/股,同比下降48.76%;年初至报告期末为0.3259元/股,同比下降48.43%[10] - 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0.3259元/股,2021年为0.6320元/股,同比下降48.43%[40]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变化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本报告期为1.16%,较上年同期减少1.24个百分点;年初至报告期末为3.07%,较上年同期减少3.32个百分点[10] 应收票据变化 - 应收票据较上年同期减少58.16%,主要是商业票据到期兑付导致[16] 应收款项融资变化 - 应收款项融资较上年同期减少41.24%,是报告期已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导致的减少[16] 其他流动资产变化 - 其他流动资产较上年同期增加125.39%,因报告期子公司增值税进项税额增加导致[16] 在建工程变化 - 在建工程较上年同期增加39.21%,是报告期子公司募投项目投资增加导致[16] 合同负债变化 - 合同负债较上年同期减少52.76%,因报告期公司已完成向客户转让商品的义务,确认了销售收入[16] 股东数量及持股情况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30,313,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为0[19]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29,032,461股,持股比例46.30%[19] 货币资金情况 - 2022年9月30日货币资金为2,492,561,081.29元,2021年12月31日为1,816,390,207.52元[26] 交易性金融资产情况 - 2022年9月30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380,000,000.00元[26] 应收账款情况 - 2022年9月30日应收账款为2,384,455,234.30元,2021年12月31日为2,139,552,767.41元[29] 流动资产合计情况 - 2022年9月30日流动资产合计8,185,366,952.51元,2021年12月31日为8,643,304,407.80元[29] 长期股权投资情况 - 2022年9月30日长期股权投资为214,500,000.00元[29] 非流动资产合计情况 - 2022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合计1,979,393,734.15元,2021年12月31日为1,618,479,494.74元[29] 资产总计情况 - 2022年9月30日资产总计10,164,760,686.66元,2021年12月31日为10,261,783,902.54元[29] 短期借款情况 - 2022年9月30日短期借款为334,500,000.00元,2021年12月31日为402,817,287.49元[29] 营业总成本变化 - 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成本23.27亿元,2021年同期为24.72亿元,同比下降5.87%[35] 营业利润变化 - 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利润2.495亿元,2021年同期为5.029亿元,同比下降50.39%[38] 流动负债合计变化 - 2022年流动负债合计23.78亿元,2021年为24.74亿元,同比下降3.89%[32] 非流动负债合计变化 - 2022年非流动负债合计3.622亿元,2021年为3.458亿元,同比增长4.73%[32] 负债合计变化 - 2022年负债合计27.40亿元,2021年为28.20亿元,同比下降2.83%[32] 所有者权益合计变化 - 2022年所有者权益合计74.25亿元,2021年为74.42亿元,同比下降0.22%[34]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变化 - 2022年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101.65亿元,2021年为102.62亿元,同比下降0.94%[34]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情况 - 2022年前三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0.11亿元,2021年同期为29.68亿元[42] 收到的税费返还情况 - 2022年前三季度收到的税费返还为452.08万元,2021年同期为390.13万元[46] 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情况 - 2022年前三季度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为1.09亿元,2021年同期为1.65亿元[46]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情况 - 2022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31.25亿元,2021年同期为31.37亿元[46]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情况 - 2022年前三季度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为408.28万元,2021年无此数据[46]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情况 - 2022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415.56万元,2021年同期为185.66万元[46]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情况 - 2022年前三季度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1.51亿元,2021年同期为3.79亿元[47]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情况 - 2022年前三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56亿元,2021年同期为3.79亿元[47]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情况 - 2022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7.69亿元,2021年末为17.50亿元[47]
中国海防(600764) - 2022 Q2 - 季度财报
2022-08-30 00:00
财务分配与报告期信息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和公积金转增股本[6] - 报告期为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15] - 公司不进行分配或转增,每10股送红股数、派息数、转增数均为0[91]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14.7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5.64%[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8.24%[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7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5.64%[2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6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1.79%[24] - 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5.91亿元,较上年度末增加2.01%[24] - 报告期末总资产106.37亿元,较上年度末增加3.66%[24] - 基本每股收益0.2024元/股,较上年同期减少48.24%[2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91%,较上年同期下降2.08个百分点[29] - 报告期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减少50,964.11万元,降幅25.64%;营业成本同比减少35,091.17万元,降幅26.20%;营业毛利同比减少15,872.94万元,降幅24.48%[30] - 报告期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合计同比减少1,442.60万元,降幅7.24%;研发费用同比增加2,295.32万元,增幅18.03%[30] - 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382.16万元,同比减少13,404.34万元,降幅48.24%[30] - 报告期非经常性损益2,707.66万元,其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3,149.75万元;上年同期非经常性损益1,468.37万元,其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1,707.08万元[30] - 本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674.5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5.64%[30] - 2022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减少26.01%,归母净利润减少48.24%[60] - 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1478135289.75元,较上年同期1987776425.51元下降25.64%[70]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150244117.21元,较上年同期127290896.93元增长18.03%[70] - 本期营业收入147,813.53万元,较去年同期198,777.64万元下降25.64%[71] - 本期营业成本98,851.36万元,较上年同期133,942.53万元降低26.20%[71] - 本期销售费用4,829.41万元,同比降低11.08%[71] - 本期管理费用13,868.39万元,去年同期14,930.88万元,同比下降7.12%[71] - 本期财务费用 -217.52万元,上年同期 -438.90万元[71] - 本期研发费用15,024.41万元,同比增长18.03%[71] - 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6,154.25万元,同比下降11.79%[74] - 本期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9,158.57万元,同比支出增加1,826.35万元[74] - 本期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4,676.62万元,同比下降147.57%[74] 公司股权与子公司信息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范围的企业共21家,含4家全资子公司[30] - 公司直接持有杰瑞电子54.08%股权,通过杰瑞控股持有45.92%股权;直接持有青岛杰瑞62.48%股权,通过杰瑞控股持有37.52%股权;直接持有中船永志49%股权,通过辽海装备持有51%股权;直接持有赛思科29.94%股权,通过长城电子持有70.06%股权[30] 业务领域特点 - 电子防务装备领域业务系统与产业链相对独立,具有高技术、高投入等特点,水声电子防务行业产品更新换代快、售后需求延续性强[35] - 公司业务涵盖电子防务装备、电子信息产业、专业技术服务领域,开展水声电子防务、特装电子、电子信息产品研发生产及相关服务[39] - 水声电子防务行业技术和准入门槛高,市场受外部供求关系波动小,正处稳定发展期[38] - 特装电子行业是国防科技工业重要部分,国产化需求迫切,产品定制化高,采购稳定,有行业壁垒[38] - 公司旗下非防务类电子信息和专业服务业务多属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发展呈增长态势[38] 产品信息 - 水下防务类产品用于水下信息探测、对抗、获取、传输及系统控制[44] - 专用计算机产品包括抗恶劣环境计算机等,应用于防务、航天等行业[44] - 运动控制类产品有轴角转换器等,应用于船舶、兵器等行业[44] - 特种电源类产品有模块电源等,应用于航天、航空等行业[44] - 卫星通导类产品包括卫星通导系统等,应用于多个领域[44] - 电连接器类产品为电连接器等,是防务领域不可或缺的元器件级部件[44] 市场份额与业务成果 - 1.5MW刹车系统产品在GE的国内和印度市场份额达100%,特种电梯类部分产品国内市场份额近80%[52] - 特装操控设备全系列产品实现100%国产化[52] - 公司管道封堵维抢修成套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52] - 公司金属锻造自动化生产线设计建造能力居国内前两名[52] - 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军码北斗芯片的研制单位之一[52] - 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8.03%[53] - 公司在水声电子行业拥有国内唯一全体系科研生产能力,在多个行业有科研生产能力[50] -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订单式和产销结合、市场预测的综合经营模式[49] - 我国国防投入保持稳定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及优惠政策陆续出台[53] - 公司非防务类产品存量市场稳步发展,新市场领域有突破[53] - 公司旗下拥有6家专精特新企业,11家国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4家经过认证科研实体[56] - 公司下属企业获国家级科技奖项34项,省部级科技奖项137项,拥有知识产权1144项,含发明专利273项、软件著作权437项[5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水声电子防务类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减少55.84%[61] - 2022年上半年运动控制类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92%,新开拓10家新客户[61] - 2022年上半年电源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10%,开辟新市场新领域[61] - 2022年上半年非水声电子防务类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55%[61] - 报告期内电子防务装备领域营业收入同比减少37.33%[61] - 2022年上半年公司非防务类电子信息产品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67%[62] - 油气勘探领域高温高压小井眼测井系统落实2700万元订单[62] - 2022年上半年智能交通领域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1%,区域警戒雷达产品中标合肥市2695万元合同[62][65] - 2022年上半年LED照明领域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0%,中标约1400余万元眩目拒止项目[65] - 2022年上半年智能码头领域计算机控制系统类项目订单1560万元,港机设备管控系统类项目订单1430万元[65] - 2022年上半年轨道交通智能控制系统相关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49%[65] 研发成果 - 特装设备电源方向新型高端电源业务已申请32项发明专利,形成5大系列14款产品,全分立器件脉冲电源和逆变电源产品实现100%国产化[66]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旗下子公司获国家级科技奖项34项,省部级科技奖项137项,拥有知识产权共计1144项,其中发明专利273项、软件著作权437项[66] 股东大会与人事变动 - 2022年1月20日召开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部分股东承诺延期履行的议案[85] - 2022年6月29日召开2021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包括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等11项议案[89] - 公司董事长范国平因法定退休年龄于2022年7月26日辞职,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90] - 2022年7月25日、8月10日召开会议,选举吴传利为公司第九届董事会董事,8月10日选举其为董事长[90] 环保信息 - 海声科技有一个废水总排口,电镀车间排口装在线监测系统,有一台一吨天然气锅炉[97] - 海声科技电镀废水、废气等处理设施运行正常,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98] - 海声科技新建项目落实三同时制度,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获批复许可[99] - 海声科技2021年6月22日更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在夷陵区分局备案[102] - 海声科技燃油锅炉改天然气锅炉,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80%以上[106] 扶贫信息 - 上半年从云南勐腊县统一采购扶贫物资价值约72600元[107] 承诺履行情况 - 中船重工2016年7月31日作出避免和减少关联交易、保持中电广通股份有限公司独立性的承诺,无履行期限且已及时严格履行[112] - 中船重工2016年11月15日承诺标的资产包含北京长城电子装备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无权属纠纷等问题,无履行期限且已及时严格履行[112] - 中船重工2016年11月15日至2018年9月14日承诺保持上市公司独立性,无履行期限且已及时严格履行[114] - 中船重工2016年11月15日承诺避免与上市公司同业竞争,无履行期限且已及时严格履行[114] - 中船重工2016年11月15日承诺规范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无履行期限且已及时严格履行[117] - 中船重工2016年11月15日承诺不越权干预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等,无履行期限且已及时严格履行[117] - 中电广通2016年11月15日承诺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忠实、勤勉履行职责等,无履行期限且已及时严格履行[117] - 中船重工集团等承诺人承诺为本次重组所提供信息真实准确完整,若有虚假等情况给公司或投资者造成损失将依法担责[120][123][126] - 中国海防董事等人员承诺为本次重组所提供信息真实准确完整,若有虚假等情况给公司或投资者造成损失将依法担责[123] - 中船重工集团在本次重组中以资产认购取得的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36个月内不以任何方式转让,特定情况自动延长6个月[126] - 中船重工集团在本次重组前已持有的公司股份,继续遵守2016年11月15日承诺函,自本次重组完成之日起12个月内不得转让[126] - 若本次重组涉嫌信息问题被立案调查,相关承诺人在调查结论明确前暂停转让股份并申请锁定,违法违规锁定股份用于投资者赔偿[123][126] - 七一五、七一六、七二六研究所、杰瑞集团、中船投资在本次重组中以资产认购取得的上市公司股份,自股份发行结束之日起36个月内不得转让,若满足特定条件限售期自动延长6个月[129] - 中船重工集团承诺待国家有关事业单位改革政策明确后,督促各研究所在政策出台之日起12个月内办理完成相关人员事业编制身份转变等手续,费用由相关研究所承担[132] - 七一五研究所承诺待国家有关事业单位改革政策明确后,在政策出台之日起12个月内办理完成相关人员事业编制身份转变等手续,费用由本所承担[132] - 七一六研究所部分事业编制员工已与杰瑞控股等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将劳动关系转入上述企业[132] - 七二六研究所承诺待国家有关事业单位改革政策明确后,在政策出台之日起12个月内办理完成相关人员事业编制身份转变等手续,费用由本所承担[135] - 中船重工集团承诺在国家有关事业单位改革政策出台之日起12个月内办理完成相关人员事业编制转变等手续[138] - 2018年9月14日起,中船重工集团承诺重组后与中国海防无同业竞争,新业务优先给中国海防选择[138] - 2018年9月14日起,中船重工集团承诺重组后尽量减少与中国海防关联交易,保证交易公允[141] - 2018年9月14日起,中船重工集团等承诺标的资产权属清晰,及时变更权属并承担相关责任[141] - 2018年12月22日起,中船重工集团承诺不越权干预公司经营,为避免重组摊薄回报提供保障[144] - 2018年12月22日起,中国海防全体董事、高管承诺维护公司和股东权益,促使填补回报措施实现[144] 军品业务资质情况 - 本次重组前,瑞声海仪、辽海装备、杰瑞电子分别承接七一五所、七二六所及七一六所水下信息系统等军品业务[147] - 截至说明与承诺函出具日,瑞声海仪已取得《保密资格单位证书》等三证,正在办理《装备承制单位注册证书》[147] - 截至说明与承诺函出具日,中原电子正在办理《武器装备质量体系认证证书》等三证,无需办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147][153] - 截至说明与承诺函出具日,杰瑞电子已取得《武器装备质量体系认证证书》等两证,正在办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及《装备承制单位注册证书》军品业务经营范围扩项工作[147] - 中原电子预计在承诺函出具之日起三年内办理取得开展军品业务所需资质[153] - 中船重工集团、七二六所于2021年12月31日出具补充承诺,拟将中原电子预计取得《装备承制单位注册证书》的时间延长至补充承诺出具之日起18个月[153] 关联交易信息 - 2022年公司与关联人日常关联交易预计:采购上限15亿元、销售上限33亿元、提供服务上限6500万元、接受服务上限4000万元、租赁或出租房产设备上限8500万元,财务公司日存款余额最高32亿元、日贷款余额最高15亿元、年度授信总额15亿元、其他金融业务3亿元[159]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日常关联交易发生33.406037亿元,其中采购5453.35万元、销售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