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西安银行(600928)
icon
搜索文档
城商行板块10月17日跌0.17%,上海银行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4.03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10-17 16:35
板块整体表现 - 10月17日城商行板块整体下跌0.17%,表现略强于当日上证指数(下跌1.95%)和深证成指(下跌3.04%)[1] - 板块内个股表现分化,在列出的20只个股中,6只上涨,14只下跌[1][2] 领涨个股表现 - 厦门银行领涨板块,收盘价为6.91元,涨幅为2.67%,成交量为33.59万手,成交额为2.30亿元[1] - 青岛银行涨幅为2.20%,收盘价为5.10元,成交量为62.17万手,成交额为3.16亿元[1] - 齐鲁银行和杭州银行分别上涨0.98%和0.68%,成交额分别为4.46亿元和11.87亿元[1] 领跌个股表现 - 上海银行领跌板块,跌幅为1.04%,收盘价为9.49元,成交量为76.89万手,成交额为7.34亿元[2] - 成都银行、苏州银行和贵阳银行跌幅分别为0.75%、0.70%和0.67%[2] - 北京银行成交最为活跃,成交量为244.90万手,成交额达14.11亿元,但股价下跌0.52%[2] 板块资金流向 - 城商行板块整体呈现主力资金净流出,净流出金额为4.03亿元[2] - 游资资金和散户资金则呈现净流入状态,净流入金额分别为9539.4万元和3.08亿元[2] 个股资金流向 - 苏州银行和齐鲁银行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净流入金额分别为2426.90万元和2317.99万元,主力净占比分别为7.24%和5.19%[3] - 西安银行和青岛银行也录得主力资金净流入,分别为617.32万元和288.39万元[3] - 重庆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出最多,达2717.45万元,主力净占比为-9.72%[3] - 贵阳银行和郑州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出分别为2326.23万元和2303.93万元[3]
西安银行新行长获批上任,“老将”接棒面临资产质量考验
华夏时报· 2025-10-16 20:57
管理层变动 - 西安银行行长职位在空缺一年多后由张成喆正式履新,其任职资格于2025年10月14日获监管核准[2][3] - 张成喆为内部提拔的“老将”,在升任行长前已担任该行副行长近9年,对银行资产结构、业务节奏和客户基础非常熟悉[2][4][6] - 近年来公司高管层变动频繁,原行长、董事会秘书、副行长等多位高管在2024年至2025年间因工作调整或变动离职,目前副行长仅剩两人[5][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05亿元,同比增长43.7%,实现归母净利润14.52亿元,同比增长8.59%[2][8] - 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59.92%至38.98亿元,主要源于信贷资产投放加大带动生息资产规模增长以及存款付息率持续压降[2][7] - 投资收益达到10.12亿元,同比增加77%[8] - 在行业净息差普遍收窄背景下,公司净息差逆势提升34个基点至1.7%[2][7] 资产负债与业务发展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贷款及垫款本金总额达2916.8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94%,发放贷款和垫款平均利率为4.7%[7] - 存款本金总额达到3488.8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34%,吸收存款平均利率为2.24%为息差提升提供支撑[7] - 贷款规模快速增长主要由公司贷款和垫款驱动,该部分金额达2009.1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7.07%,占比达68.88%[7] - 信贷投放重点投向省市重点项目、制造业、城乡发展等重点领域,主要行业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7] 资产质量与资本充足水平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不良贷款率为1.6%,较上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205.7%,较上年末提升21.64个百分点[2][9] - 但不良贷款余额从上年末的40.78亿元增至46.53亿元,并未同步下降[2][9]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上年末的10.07%下降0.91个百分点至9.16%,资本充足水平承压[2][9]
城商行板块10月15日涨0.62%,重庆银行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3.01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10-15 16:37
板块整体表现 - 城商行板块在10月15日整体上涨0.62%,领先个股为重庆银行,涨幅达1.72% [1] - 当日市场主要指数表现强劲,上证指数上涨1.22%至3912.21点,深证成指上涨1.73%至13118.75点 [1] - 板块内个股表现分化,10只个股上涨,3只个股下跌,2只个股收平 [1][2] 领涨个股表现 - 重庆银行领涨板块,收盘价10.07元,成交量45.59万手,成交额4.61亿元 [1] - 江苏银行涨幅1.31%,收盘价10.86元,成交量为板块最高,达217.00万手,成交额23.37亿元 [1] - 长沙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涨幅均超过1%,分别为1.08%、1.04%和1.04% [1] 下跌及平盘个股表现 - 苏州银行跌幅最大,为1.40%,收盘价8.45元,成交额4.69亿元 [2] - 齐鲁银行下跌0.99%,收盘价6.03元,成交额4.14亿元 [2] - 郑州银行和兰州银行股价无变动,杭州银行收盘价16.09元,当日收平 [2] 板块资金流向 - 城商行板块整体呈现主力资金净流出状态,净流出金额为3.01亿元 [2] - 游资资金净流入1.65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入1.36亿元,抵消了部分主力资金流出 [2] - 齐鲁银行和宁波银行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分别为3824.30万元和3483.46万元 [3] 个股资金流向详情 - 重庆银行虽领涨但主力资金净流出1191.67万元,而游资净流入达3952.24万元,占比8.57% [3] - 贵阳银行主力净流入708.09万元,占比3.64%,但游资净流出526.97万元 [3] - 北京银行主力净流出604.15万元,但散户资金净流入3546.99万元,占比2.16% [3]
西安银行涨2.02%,成交额1.0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310.64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14 11:33
西安银行今年以来股价涨15.10%,近5个交易日涨2.28%,近20日跌3.35%,近60日跌2.18%。 资料显示,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高新路60号,成立日期1997年6月6日,上市日期 2019年3月1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公司金融业务、零售金融业务和资金业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 公司银行业务40.21%,资金业务30.69%,个人银行业务23.37%,其他业务5.73%。 西安银行所属申万行业为:银行-城商行Ⅱ-城商行Ⅲ。所属概念板块包括:长期破净、低市盈率、破净 股、低价、金融科技等。 10月14日,西安银行盘中上涨2.02%,截至11:28,报4.04元/股,成交1.07亿元,换手率0.61%,总市值 179.56亿元。 资金流向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入310.64万元,特大单买入1360.69万元,占比12.76%,卖出274.87万元, 占比2.58%;大单买入2096.58万元,占比19.66%,卖出2871.76万元,占比26.93%。 责任编辑:小浪快报 截至6月30日,西安银行股东户数5.26万,较上期减少2.84%;人均流通股84079股,较上期增加2.92%。 2025 ...
西安银行58岁行长资格核准!“一正二副”架构如何开创佳绩
南方都市报· 2025-10-13 19:38
高管团队变动 - 张成喆西安银行董事、副董事长、行长任职资格于2025年10月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陕西监管局核准[1][2] - 张成喆出生于1967年9月现年58岁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经济师职称历任西安银行多个重要岗位包括支行及部门负责人2016年8月起担任副行长近9年时间[2][3] - 2024年张成喆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156.22万元仅次于董事长梁邦海177.63万元和原副行长黄长松181万元[3] - 原董事长郭军于2023年9月到龄退休后时任行长梁邦海于2024年4月被选举为董事长并代为履行行长职责直至新任行长到任[2] - 当前西安银行高管团队形成“一正二副”格局行长张成喆副行长为刘强和赫勇[3] - 相较于2023年“一正六副”格局近期副行长变动较大包括2025年5月副行长管辉因工作变动辞职2024年12月副行长黄长松离职2024年6月副行长狄浩离世[3] 公司基本情况 - 西安银行是西北首家A股上市银行股票代码600928SH是一家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4]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员工总数3274人下设177家营业网点包括总行营业部9家省内分行10家区域支行和13家直属支行控股2家村镇银行参股1家汽车金融公司[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西安银行营业收入52.05亿元同比增长43.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52亿元同比增长8.59%在A股17家城商行中营收增速排名第一[5][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西安银行资产总额5390.99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2.23%[6] - 2024年全年西安银行营业收入81.90亿元同比增长13.6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59亿元同比增长3.91%资产总额4803.70亿元同比增长11.14%[5] - 2025年上半年西安银行净息差1.7%同比上升0.49个百分点显著高于城商行1.37%的平均水平而2024年末净息差为1.36%较2023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5][6] 资产质量状况 - 2025年6月末西安银行不良贷款率1.6%较2024年末的1.72%下降0.12个百分点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1.72%较2023年末增加0.37个百分点2023年和2022年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35%和1.25%[5][6] - 2025年6月末西安银行正常类贷款占比96.68%较2024年末95.85%上升0.83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1.72%较2024年末2.43%下降0.71个百分点[7] - 2025年6月末西安银行拨备覆盖率205.7%较2024年末184.06%上升21.64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3.28%较2024年末上升0.12个百分点[7]
账户变动免费提醒终结?多家银行门槛升至百元
贝壳财经· 2025-10-13 16:43
银行动账提醒服务调整 - 多家银行上调动账提醒短信服务的起点金额至100-500元不等 [1][2] - 广东华兴银行自2025年9月16日起停止发送500元以下的动账短信 [2] - 湖北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将默认起点金额从10元上调至100元 [2] 线上渠道替代方案 - 银行引导客户通过手机银行APP、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渠道免费接收全额动账提醒 [1][4] - 中国银行和民生银行提供手机银行动账消息通知等免费服务以替代短信 [4] - 客户可在数字渠道设置个性化提醒规则以满足小额交易通知需求 [2][10] 银行战略动因与成本管理 - 核心驱动因素是成本控制与优化,短信通知成本随小额交易普及成为不小开支 [5][8] - 此举是银行精细化成本管理的举措,有助于在净息差承压背景下降本增效 [1][5][6] - 银行希望优化资源配置,将服务重心集中于高价值客户或高风险交易 [5] 行业成本控制成效 - 今年上半年42家A股上市银行中超一半成本收入比下滑 [6] - 西安银行成本收入比同比下滑6.69个百分点至17.58% [6][7] - 邮储银行成本收入比同比下滑5.23个百分点至54.70% [6][7] 对客户的影响与建议 - 调整对绝大多数客户影响微乎其微,因其可使用免费数字渠道 [9] - 对不熟悉智能手机的老年群体可能存在学习门槛和数字鸿沟 [10] - 建议客户启用手机银行提醒功能或绑定微信公众号以获取免费服务 [10]
A股银行股逆势上涨,浦发银行涨超5%,南京银行涨超4%,渝农商行、重庆银行、齐鲁银行涨超3%,成都银行、上海银行涨超2%
格隆汇· 2025-10-13 13:57
银行股市场表现 - A股市场银行股逆势上涨,浦发银行涨幅超过5%,南京银行涨幅超过4%,渝农商行、重庆银行、齐鲁银行涨幅超过3%,成都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沪农商行涨幅超过2% [1] - 浦发银行当日涨幅为5.57%,总市值达3919亿,年初至今涨幅为25.16% [2] - 南京银行当日涨幅为4.63%,总市值达1398亿,年初至今涨幅为7.99% [2] - 农业银行总市值最高,达24254亿,年初至今涨幅为35.61% [2] 股价驱动因素 - 浦发银行股价上涨的驱动因素是东方资产通过二级市场购入普通股及可转债转股的形式增持该银行股份 [1]
西安银行涨2.04%,成交额1.1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973.83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13 13:48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13日公司股价盘中上涨2.04%至4.00元/股,成交金额1.18亿元,换手率0.68%,总市值177.78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973.83万元,其中特大单买入1266.65万元(占比10.77%),大单买入2791.10万元(占比23.74%)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3.96%,但近20日和近60日分别下跌1.96%和2.20%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公司银行业务40.21%,资金业务30.69%,个人银行业务23.37%,其他业务5.73% [1] - 2025年1-6月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4.52亿元,同比增长8.59%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6.49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4.27亿元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5.26万,较上期减少2.84%,人均流通股84079股,较上期增加2.92%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九大流通股东,持股8899.80万股,较上期增加179.66万股 [3] - 公司所属概念板块包括低市盈率、长期破净、破净股、低价、MSCI中国等 [1]
城商行板块10月10日涨1.16%,齐鲁银行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4.17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10-10 16:46
板块整体表现 - 城商行板块在10月10日整体上涨1.16%,表现强于大盘,当日上证指数下跌0.94%,深证成指下跌2.7% [1] - 板块内多数个股收涨,齐鲁银行以2.97%的涨幅领涨,上海银行和苏州银行分别上涨2.57%和2.23% [1] - 板块成交活跃,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和北京银行的成交额均超过10亿元,其中北京银行成交量达495.07万手 [1][2] 领涨个股表现 - 齐鲁银行收盘价为5.89元,涨幅2.97%,成交量为95.09万手,成交额为5.58亿元 [1] - 上海银行收盘价为9.19元,涨幅2.57%,成交量为121.04万手,成交额为11.08亿元 [1] - 苏州银行收盘价为8.25元,涨幅2.23%,成交量为55.56万手,成交额为4.56亿元 [1] 板块资金流向 - 城商行板块整体呈现主力资金净流出状态,净流出金额为4.17亿元 [2] - 游资资金净流入2.41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入1.76亿元,抵消了部分主力资金流出的影响 [2] - 上海银行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1.01亿元,主力净占比达9.1%,为板块内最高 [3] - 江苏银行和西安银行分别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5936.53万元和1864.53万元,主力净占比分别为3.71%和16.94% [3]
区域银行冲向科技金融
券商中国· 2025-10-09 19:16
文章核心观点 - 科技金融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顺应时代趋势主动拥抱的业务板块,被置于“五篇大文章”之首 [1] - 尽管面临资金、人才等限制,区域银行(城农商行)正积极探索发展科技金融,并非仅是口号 [2][5] - 区域银行通过机制建设、专营机构铺设和跨区域协作等方式发展科技金融,并已取得初步成效,贷款规模快速增长 [3][6][7][9][10] 区域银行科技金融探索实践 -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在嘉兴启动科技金融试点,至今年8月末,嘉兴地区农商银行科技企业贷款占对公贷款比重超过30%,服务覆盖科创企业7200户,覆盖面达70% [2] - 嘉兴辖内县域农商行探索出具体机制:禾城农商银行增设科技专营机构及专项专班;海盐农商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事业部并推出“三定”服务模式;平湖农商银行构建“1+1+10”三级科技金融服务架构 [3] - 嘉善农商银行牵头联合上海、苏州农商银行,组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科技金融联合服务团队,实现“名单互认、服务联动”的跨区域协同 [3] - 某上市农商行早在2017年即考虑开展科创金融业务,并于2021年完成团队组建,将之形容为“驶向黑海”,表明探索的未知性与挑战性 [4][5] 上市区域银行科技贷款投放情况 - 长三角头部城商行科技贷款余额达千亿元规模,其中江苏银行科技贷款规模站上两千亿元 [6] - 截至2025年6月末,江苏银行科技贷款余额2740亿元,较上年末增幅17.80%;上海银行科技贷款余额1835.3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05%;南京银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1667.90亿元,较上年末增幅12.42%;杭州银行科技贷款余额1151.80亿元,较上年末增幅21.77% [7] - 沪农商行借助上海区域优势,截至6月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200亿元,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969.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62% [7] - 其他区域城商行科技贷款亦快速增长:齐鲁银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408.12亿元,较上年末增幅17.60%;青岛银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312.25亿元,较上年末增幅20.85%;厦门银行科技贷款余额214.87亿元,较上年末增幅达18.59% [7] - 部分银行披露科技企业客户数量:江苏银行合作科创企业客户数超1.3万家;上海银行科技贷款获贷企业数10646户;青岛银行二季度末科技金融客群2258户,较上年末增幅15.97% [8] - 常熟银行专注于服务初早期科创企业及科技人才,截至6月末服务科技型企业超2300户,贷款余额近150亿元 [8] 科技金融组织架构建设 - 发展科技金融业务需在组织架构上进行适应性建设,如总行设立相关部室,分支层面设立特色专营机构 [9] - 宁波银行上半年设立一级部门科技金融部,并联动其他部门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在重点区域设立科技金融专营团队 [10] - 青岛银行建立以总行直属一级部室为核心,以专营机构和特色支行为两翼的科技金融专营机制 [10] - 苏州银行在江苏省内构建“10+9+N”的科创金融组织架构,形成数百人的科创金融队伍 [10] - 齐鲁银行上半年新增科技支行1家、科技金融特色支行1家;郑州银行上半年增设了4家科技特色支行 [10] - 厦门银行对科技特色支行或团队进行差异化考核和资源倾斜 [10] - 杭州银行已建成“一个总部、七个区域中心、N家特色机构”的“1+7+N”科创金融专营体系 [11] 中小银行发展科技金融的挑战与建议 - 西安银行董事长指出中小银行发展科技金融面临定制化产品服务创新力度不足、风险评估和精准定价能力有限、数据信息支撑不够、地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建设不完善等挑战 [11] - 中小银行资金、技术和人才有限,科技金融产品服务竞争力不够,且数据来源广泛,仅靠自身能力独立发展不具有可持续性 [11] - 建议中小银行立足当地科技产业发展实际需求,融入地方生态并打造科技金融服务品牌,同时配套专业资源以提升自身专业发展能力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