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银行(600928)
搜索文档
区域银行冲向科技金融
券商中国· 2025-10-09 19:16
文章核心观点 - 科技金融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顺应时代趋势主动拥抱的业务板块,被置于“五篇大文章”之首 [1] - 尽管面临资金、人才等限制,区域银行(城农商行)正积极探索发展科技金融,并非仅是口号 [2][5] - 区域银行通过机制建设、专营机构铺设和跨区域协作等方式发展科技金融,并已取得初步成效,贷款规模快速增长 [3][6][7][9][10] 区域银行科技金融探索实践 -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在嘉兴启动科技金融试点,至今年8月末,嘉兴地区农商银行科技企业贷款占对公贷款比重超过30%,服务覆盖科创企业7200户,覆盖面达70% [2] - 嘉兴辖内县域农商行探索出具体机制:禾城农商银行增设科技专营机构及专项专班;海盐农商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事业部并推出“三定”服务模式;平湖农商银行构建“1+1+10”三级科技金融服务架构 [3] - 嘉善农商银行牵头联合上海、苏州农商银行,组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科技金融联合服务团队,实现“名单互认、服务联动”的跨区域协同 [3] - 某上市农商行早在2017年即考虑开展科创金融业务,并于2021年完成团队组建,将之形容为“驶向黑海”,表明探索的未知性与挑战性 [4][5] 上市区域银行科技贷款投放情况 - 长三角头部城商行科技贷款余额达千亿元规模,其中江苏银行科技贷款规模站上两千亿元 [6] - 截至2025年6月末,江苏银行科技贷款余额2740亿元,较上年末增幅17.80%;上海银行科技贷款余额1835.3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05%;南京银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1667.90亿元,较上年末增幅12.42%;杭州银行科技贷款余额1151.80亿元,较上年末增幅21.77% [7] - 沪农商行借助上海区域优势,截至6月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200亿元,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969.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62% [7] - 其他区域城商行科技贷款亦快速增长:齐鲁银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408.12亿元,较上年末增幅17.60%;青岛银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312.25亿元,较上年末增幅20.85%;厦门银行科技贷款余额214.87亿元,较上年末增幅达18.59% [7] - 部分银行披露科技企业客户数量:江苏银行合作科创企业客户数超1.3万家;上海银行科技贷款获贷企业数10646户;青岛银行二季度末科技金融客群2258户,较上年末增幅15.97% [8] - 常熟银行专注于服务初早期科创企业及科技人才,截至6月末服务科技型企业超2300户,贷款余额近150亿元 [8] 科技金融组织架构建设 - 发展科技金融业务需在组织架构上进行适应性建设,如总行设立相关部室,分支层面设立特色专营机构 [9] - 宁波银行上半年设立一级部门科技金融部,并联动其他部门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在重点区域设立科技金融专营团队 [10] - 青岛银行建立以总行直属一级部室为核心,以专营机构和特色支行为两翼的科技金融专营机制 [10] - 苏州银行在江苏省内构建“10+9+N”的科创金融组织架构,形成数百人的科创金融队伍 [10] - 齐鲁银行上半年新增科技支行1家、科技金融特色支行1家;郑州银行上半年增设了4家科技特色支行 [10] - 厦门银行对科技特色支行或团队进行差异化考核和资源倾斜 [10] - 杭州银行已建成“一个总部、七个区域中心、N家特色机构”的“1+7+N”科创金融专营体系 [11] 中小银行发展科技金融的挑战与建议 - 西安银行董事长指出中小银行发展科技金融面临定制化产品服务创新力度不足、风险评估和精准定价能力有限、数据信息支撑不够、地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建设不完善等挑战 [11] - 中小银行资金、技术和人才有限,科技金融产品服务竞争力不够,且数据来源广泛,仅靠自身能力独立发展不具有可持续性 [11] - 建议中小银行立足当地科技产业发展实际需求,融入地方生态并打造科技金融服务品牌,同时配套专业资源以提升自身专业发展能力 [11]
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董事、副董事长、行长任职资格获监管机构核准的公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10-09 13:05
张成喆先生的简历详见公司于2025年7月3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披露的《西安 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决议公告》。 特此公告。 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证券代码:600928 证券简称:西安银行 公告编号:2025-053 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董事、副董事长、行长任职资格获监管机构核准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 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近日,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收到《陕西金融监管局关于张成喆董事、副董事长、 行长任职资格的批复》(陕金监复[2025]243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陕西监管局已核准张成喆先 生公司董事、副董事长、行长的任职资格。 2025年10月1日 ...
西安银行(600928) - 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董事、副董事长、行长任职资格获监管机构核准的公告
2025-09-30 18:01
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董事、副董事长、行长 任职资格获监管机构核准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 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 担法律责任。 近日,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收到《陕西 金融监管局关于张成喆董事、副董事长、行长任职资格的批复》(陕 金监复[2025]243 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陕西监管局已核准张 成喆先生公司董事、副董事长、行长的任职资格。 证券代码:600928 证券简称:西安银行 公告编号:2025-053 张成喆先生的简历详见公司于 2025 年 7 月 30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 所网站(www.sse.com.cn)披露的《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第六届董 事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决议公告》。 特此公告。 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5 年 10 月 1 日 ...
多家银行下调美元存款利率,3%将成为阶段性利率高点
华夏时报· 2025-09-30 17:59
美元存款利率下调现状 - 西安银行自9月28日起执行新利率标准,所有存期利率均降至3%区间,其中3个月存期利率下调幅度最大,达0.5% [2] - 南京银行自9月20日起下调“鑫汇添”产品利率,例如20万美元起存的3月期、6月期、1年期利率分别从3.5%、3.7%、3.8%下调至3.3%、3.4%、3.55% [6] - 西安银行具体调整后1月期、3月期、6月期、1年期、2年期利率分别为3.2%、3.6%、3.98%、3.98%、3.6%,短期存款利率降幅较大,1月期和3月期分别下调0.4%和0.5% [4][5] 利率下调驱动因素 - 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美元短期利率跟随下行,银行通过下调存款利率以降低负债成本 [6] - 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强,投资者增配人民币资产意愿提升,银行有动力主动收缩美元资产和负债规模 [6] - 外资银行对国际市场反应更灵敏,预判短期利率将持续下行,通过压低长期利率规避未来负债成本风险 [7] 银行间差异化策略 - 部分中资银行因美元资金需求旺盛或定价机制滞后,仍维持“长期高息”以稳定储户 [7] - 中小银行或城商行常以高息短期产品作为营销抓手,而国有大行或贵宾账户更侧重长期资金稳定性,通过阶梯利率引导长期存款 [7] - 个别银行“逆势”抬高短期利率,实则是在降息窗口期突击补充美元流动性 [7] 未来利率走势展望 - 业内普遍认为美元存款利率未来仍存下行空间,3%将成为阶段性利率高点,后续将逐步向2.5%-2.8%的区间靠近 [2][8][9] - 高盛资产管理公司预计美联储将在今年10月和12月分别再降息25个基点,市场普遍预期年内还将再降50个基点 [9] - 专家预测美元存款利率或将全面迈入“2字头”时代,年内概率较高,但具体调整节奏和幅度因银行自身策略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10] 投资者行为与市场反应 - 尽管利率下行,不少投资者仍然选择配置美元存款,因相比普通人民币定存仍显划算 [11] - 有经验的投资者继续存入一年期利率为3%的美元定期存款,尽管该利率已从年初的4%下降 [11]
西安银行张成喆董事、副董事长、行长任职资格获核准
新浪财经· 2025-09-30 17:58
近日,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已收到《陕西金融监管局关于张成喆董事、副董事长、行长 任职资格的批复》(陕金监复243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陕西监管局核准张成喆担任公司董事、 副董事长、行长。张成喆先生简历可详见公司于2025年7月3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披露的相关会议 决议公告。西安银行董事会及全体董事对公告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担责。 ...
城商行板块9月30日跌1%,苏州银行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4.62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30 16:51
板块整体表现 - 城商行板块在报告交易日整体下跌1.0%,表现弱于大盘,同期上证指数上涨0.52%,深证成指上涨0.35% [1] - 板块内个股普跌,领跌个股为苏州银行,跌幅达1.92% [1][2] - 板块整体资金呈净流出态势,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62亿元 [2] 个股价格与成交表现 - 苏州银行跌幅最大为1.92%,收盘价8.16元,成交额4.29亿元 [2] - 厦门银行、南京银行、西安银行跌幅紧随其后,分别为-1.57%、-1.53%、-1.52% [2] - 宁波银行成交额最高,达7.88亿元,尽管其股价下跌1.05%至26.43元 [2] - 北京银行成交量最大,为231.16万手,成交额12.72亿元,股价下跌0.72% [1] - 青岛银行当日股价持平,涨跌幅为0.00%,收盘价4.76元 [1]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资金流向出现分化,主力资金净流出4.62亿元,而游资和散户资金分别净流入3.31亿元和1.31亿元 [2] - 苏州银行和长沙银行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金额分别为5593.96万元和3387.93万元,主力净占比分别为13.03%和13.89% [3] - 杭州银行获得游资大幅净流入4424.74万元,游资净占比5.01%,但其主力资金净流入仅为768.81万元 [3] - 厦门银行、重庆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出幅度较大,分别为-832.30万元和-819.17万元,主力净占比分别为-12.19%和-9.19% [3] - 重庆银行散户资金净流入1191.70万元,散户净占比高达13.37% [3]
上市银行“十四五回望”之资负结构与息差变迁
招商证券· 2025-09-28 23:09
报告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推荐(维持)[3] 核心观点 - 上市银行在"十四五"期间呈现出"资产端强对公,负债端强零售"的显著特征[6][12] - 资产端对公贷款占比提升6.2个百分点至63.22%,负债端个人存款占比提升10个百分点至49%[6][14] - 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1.11个百分点至3.32%,计息负债成本率下降44个基点至1.85%,息差收窄70个基点至1.53%[6][14] - 城商行在资产端对公贷款占比提升幅度最大(8.15个百分点),负债成本下降幅度最大(56个基点),息差收窄幅度最小(60个基点)[6][18] - 未来银行息差企稳回升的高度取决于负债端下行空间,速度取决于3-5年期定期存款到期节奏[6][13] 资负结构变化 - 贷款占生息资产比重提升2.31个百分点至56.49%,其中对公贷款占比提升6.2个百分点至63.22%[14] - 存款占计息负债比重小幅提升85个基点至73.21%,存款呈现定期化和零售化趋势[14] - 活期存款占比下降11.96个百分点至30%,个人存款占比提升10个百分点至49%[6][14] - 房地产行业贷款占比下降1.63个百分点至5.28%,个人贷款占比下降6.13个百分点至30.37%[14] - 国有行存款脱媒现象明显,存款占计息负债比重下降4.18个百分点[18] 收益率与息差变化 - 生息资产收益率从4.43%下降至3.32%,其中贷款收益率下降1.53个百分点[14] - 计息负债成本率从2.29%下降至1.85%,其中存款成本率下降38个基点[14] - 净息差从2.23%下降70个基点至1.53%,存贷利差收窄115个基点至2.04%[14] - 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息差分别下降70、75、60、81个基点[6] - 城商行负债成本下降56个基点,降幅最大,主要因前期高息揽储后利率下调[6][18] 各银行板块表现 - 城商行对公贷款占比提升8.15个百分点至69.26%,幅度最大[6][18] - 农商行存款占比提升5.06个百分点至84.23%,增幅最大[18] - 股份行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117个基点至3.34%,降幅最大[18] - 国有行计息负债成本率仅下降13个基点至1.65%,降幅最小[18] - 城商行净息差下降60个基点至1.53%,收窄幅度最小[6][18]
固收深度报告20250927:从42家上市银行半年报解读银行债券投资“攻守道”





东吴证券· 2025-09-27 22:3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外部环境驱动利率波动、债券供需与政策导向共振影响债券投资收益 2025年上半年42家上市银行债券投资规模扩张、损益有别 银行业整体收益向好但仍存隐忧 不同银行类型表现分化 国有大行压力相对可控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42家上市银行的债券投资体量 - 债券投资总体规模上 2025H1 42家上市银行三类债券型金融资产总规模分别为债权投资类52.8万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4.2万亿元、其他债权投资27.3万亿元 较2024年末分别环比增长3.90%、18.44%、16.15% 交易性金融资产增长较多 或博弈价差收益增厚总体收益 [9] - 不同银行类型的债券投资分布结构有所分化 2025年上半年国有大行及城商行债券配置盘稳定增长 股份行和农商行配置力量减弱 交易盘发力 呈现“大行配置稳健、中小行交易弹性突出”特征 [13] - 债券投资券种分布向政府类债券倾斜 2025年上半年各类商业银行增配政府类债券较多 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平均环比增幅约10% 农商行稍少 金融债和其他债券配置力量分化 各类银行均以政府类债券规模大 金融债其次 信用类债券小 [18] - 金融资产类型与其债券品种结构呈现相关性 债券配置盘利率债稳健增长且为核心 信用债配置力度加大 金融债趋弱 交易盘以利率债及金融债为核心 增幅显著 债券投资板块呈“稳健打底、弹性增益”持仓格局 [22] 42家上市银行的债券投资损益情况 - 票息收益方面 2025H1 42家上市银行票息收益合计11332.00亿元 同比下降1.51% 收益总体稳定但同比回落或与基准利率下行有关 未来票息收益下滑速度预计放缓 仍为主要来源 [26]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方面 2025年上半年42家上市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合计117.26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81.16% 债市震荡中博取资本利得难度大 交易层面或存浮亏 [28] - 投资收益方面 2025年上半年42家上市银行实际投资收益合计约2875.05亿元 同比增长31.96% 银行可通过卖出老券和到期存量债券增厚收益 [31] 归因及总结 外部环境驱动 - 利率波动上 “调整多、机会少”的债市环境致存量债券价格下跌 与2025H1上市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大幅下降81.16%相关 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受影响更显著 [35] - 债券供需上 2025H1国债、地方政府债与政金债供给同比增加 新发行债券票面利率降低 叠加部分高票息存量债券到期 推动银行债券投资票息收益环比回落 [37] - 政策导向方面 监管提高低评级信用债风险权重 倒逼银行减少配置 规范金融资产分类限制“随意重分类” 凸显上半年公允价值亏损 [43][46] 银行业债券投资压力情况及后市展望 - 整体收益向好但仍存隐忧 2025年上半年42家上市银行债券投资实际收益约1.42万亿元 同比增长3.82% 但票息收入面临下滑压力 波段交易难度提升 盈利模式或难持续 [3][47] - 不同银行类型表现分化 国有大行压力相对可控 国有大行票息收益稳步增长 交易盘有优势 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相对脆弱 债市“逆风期”盈利压力增加 未来或增加权益等市场资金配比 [50]